登陆注册
4701500000002

第2章 中庸之道:历代官员必懂的金科玉律(1)

中庸之道,在于一个人要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修养、改善自身的不足,把自己修炼成一个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内外相合的理想人物。作为古代官场中人,他们更为注重中庸之道在官场上的实际运用,比如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等。尤其是明朝的王阳明,遍读经书的他,穷其一生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官场上实践着中庸之道的思想,不但修炼了自身,并且恰到好处地与同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事实也证明,王阳明运用中庸之道的确很好地处理好了朝廷、大臣、百姓和自己的关系,不但上对得起君王,而且下对得起百姓。

1.才倾于国,众必非之

一个人的才能过于出众了,必然会受到那些心胸狭窄之人的忌妒,尤其是那些官场上的人,本来就有很多怀有不同政见的敌人,如果才能过于出众,就等于是把自己完全置于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一来,人们在看到你好的一面的同时,也必然会发现你自身所存在的哪怕是一点点的瑕疵。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十分完美的人,过于出众反而会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非议,甚至是根本无法预料到的麻烦。

这种情况,王阳明在还没有步入仕途时,就曾遭遇过。那是在他22岁参加完科举考试后,内阁首辅李东阳见他未曾上榜,便安慰他不要气馁,来年必中状元,何不在此先作一首状元赋?没想到一句话激起了王阳明的斗志,他一挥而就,其运笔之势及才思之敏捷,顿时震惊了很多人。不料,当时王阳明愤而为之的一件小事却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忌妒之人私下议论,这个人他朝一旦及第,必定会目中无人。结果因为小人从中作梗,王阳明这一等,就等了六年才考中进士。由此可见,才华出众有时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在这六年里,王阳明也从一直被他视为偶像的诸葛亮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与诸葛亮处于同一时期的徐庶身上,王阳明更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当年刘备委身于刘表门下时,徐庶是刘备手下,曹军来犯时刘表不肯出兵,而曹军人多,在双方实力相距甚大的情况之下,徐庶用计放火烧寨,在佯退中令刘备将曹仁引至刘军事先埋伏的地方,结果一举令曹仁损失惨重。徐庶也在出山之后所打响的第一例以少胜多的战斗中名声大振,本想着继续跟随刘备一展宏图,却不料曹操手下的谋士用计将徐庶母亲诱至许昌,并仿其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称母亲身体不适,召徐庶速往许昌。徐庶是个孝子,听闻此消息后心中大乱,等辞别刘备赶到母亲身边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曹操所为。因为徐庶帮着刘备以微弱的兵力打败了曹仁的大军,曹操在惊讶与忌妒之余便使出了这一奸计。

王阳明知道,徐庶的才华虽然不及诸葛亮,但也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奇人异士,只因为其才华过于出众,便被曹操诱至了许昌,终其一生再也没有施展过自己的才华。从徐庶的身上,王阳明看到了此时的自己,所以当他在考中进士之后便一直低调行事,再也不锋芒毕露。但很多时候,对于那些才华出众的人来说,并不是你想低调便能低调得了的,即使自己的才华可以隐而不发,但和你接触过的人也可以在彼此的思想交流中很轻易地发现你身上那挡也挡不住的光芒。

在经历了被贬贵州龙场后,回到京城的王阳明收敛了许多,但是因为受到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湛若水宣讲理学的影响,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经论道,之后吕、王崇等人也相继加入。虽然他们终日辩来辩去并没有辩出任何结果,但王阳明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就连比王阳明大六岁的湛若水都逢人便夸赞王阳明的心学,还当众表示:“王阳明和我所说的‘心’并不是一个意思,他所说的‘心’是指人的方寸之心,而我所说的‘心’是万物之心。”文人学者之间的交往,都是因其思想和才华才会聚在一起,本来只是几个文官和京城的文人学者之间在学术上的相互学习和探讨的事,可你说我说他说,传的人多了,王阳明的名气就渐渐变大了。当这些人再聚在一起听王阳明讲学时,心里更是佩服起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王阳明的名字在京城“走俏”起来,加上他的弟子黄绾等人的极力拥戴,王阳明竟然又像在贵阳书院时一样讲起了学,一时之间从者甚多。

作为王阳明的得意门生,黄绾在这件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黄绾可以说是王阳明最为忠实的追随者,在他的大力宣传下,王阳明在这一时期收了很多弟子。但在天子脚下,王阳明的这一举动惊动了很多朝中的大臣。虽然“朱陆学说之争”曾让王阳明在这些人的心中落下了一个口是心非的不好名声,但这些忌妒之人无法凭此来扳倒王阳明,因为这毕竟是学术上的事情,与朝政无关。在得到几位好友的好心提醒后,王阳明也渐渐收敛了一些,可最终还是有人以王阳明门下的弟子中有很多人是朝中官员为由参了他一本。于是,朝廷为了避免官员结党营私,将其调往了南京任职。

经此变故,王阳明来到南京后便有意采取了一些尽量低调的做法,但在他的好友南京礼部尚书乔宇的支持下,很快又有很多江浙一带的文人学子聚拢在了王阳明的周围。很多时候,为了避免过于频繁地聚在一起探讨心学,他们往往选择在晚上聚会。当时,王阳明一位叫王艮的弟子从泰州赶到了南京,而时值盛夏,天气闷热难当,于是王艮便提议:“如此炎热的天气,我们躲在屋子里做什么,此时秦淮河上的风正爽然,我们何不包下一艘大船到河上沐浴晚风,边观秦淮河的夜景,边听先生讲学呢?”王艮的这一提议就像是在一堆干柴上点了把火,这些江南才子激情顿起,很快便包下了一艘船上了秦淮河。事情往往是这样,有了一就会有二,接下来的日子不用王艮提议,往往王阳明还没到,他们就已经早早租下了船。一来二去,这反倒成了南京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泛舟秦淮河聆听王阳明讲学,对于那些学子来说,更是一件雅事之中的“雅事”。

正当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在秦淮河的湖光潋滟中醉心于心学的探讨时,远在京城的崔子钟和汪抑之给他写了封信,看到信后,王阳明淡淡一笑,他并没有把这两位好友的好心提醒当回事,可是他的父亲王华却有些坐不住了。王华知道,他这个儿子的才华之光芒是挡也挡不住的,他只是希望王阳明能够好好反思一下为人与做官上的中庸之道,不要过于张扬了,以免导致与贵州龙场事件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王华把王阳明叫到了跟前,从当初在京城的大张旗鼓讲学开始,到后来的聚众对朱熹和陆九渊学说的公然点评,再到如今的秦淮河泛舟讲学,这位老状元不急不躁地对王阳明进行了说教,而这也无非是在告诉他一个他自己早就深知于心的道理:以中庸之道为人处世。

让王阳明的父亲揪心的是,王阳明京城的朋友崔子钟和汪抑之在信中所提的事情。因为自王阳明开始了夜游秦淮河的讲学后,这件事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之前他们之所以要选择在晚上讲学,不就是想避开众人的耳目吗?可如今虽然是避开了众人之目,却没避开众人之耳。王阳明与学子们夜游秦淮河的事情不知被哪个多事之人传到了京城,又传到了御史杨典耳中,杨典当即跳了起来,说:“这简直是有伤风化,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脸。”因为御史杨典听说王阳明为了发展他创立的心学,每晚都和几位弟子包下一艘花船,一边在秦淮河上泛舟,一边和那些个红粉女子讲他的心学。一气之下,御史杨典向吏部提交了一份举荐书,建议将王阳明调至国子监做祭酒。

经过父亲的一番教导后,王阳明仔细想了想,便不再和弟子们去夜游秦淮河了,依然像在京城时一样,每至晚间,便找个众所周知的地方去讲学论道。他知道,虽然人言可畏,但是只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就足够了。

王阳明的这种中庸思想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但他过人的才华无法让他实现这一目的。在这一思想的支持及父亲王华的千叮万嘱之下,王阳明在接到吏部让他就任南赣巡抚的任命书后,并没有即刻去上任,而是向上递交了一份辞呈。王华对儿子的这一做法很赞同,但是兵部尚书王琼没有让他们父子俩如意。因为在这位王尚书眼里,此刻南方起义正炽,怀有不世之才的王阳明不去就任,又让谁去平叛呢?

王阳明用他出类拔萃的才华,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很多的荣誉,成为拥有三百年历史的明朝中无一人能出其右的奇才,但也让他的一生因此而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然而幸运的是,过人的才华也让他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2.“初涉江湖”,最好沿着别人的脚印走

对于初入仕途的王阳明来说,虽然这仅仅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迈出的第一步,但足以让当时年轻的王阳明兴奋不已。因为虽然当年的落榜让他遭遇了挫折,明白了收敛,但毕竟那时的王阳明还没有步入仕途,并不知道官场上的那些是是非非。虽然他的父亲王华当时也在朝为官,并在言传身教中给了王阳明很多的启示,但对于年轻的王阳明来说,这些无法阻挡他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的热情。

28岁的王阳明在被赐予二甲进士第七人后,被暂时留在了工部当差,这一安排的用意是朝廷想对一些新中的进士进行一番观察。对于那些初入仕途的人来说,如果朝中没有善于弄权者做后台,朝廷也不可能一上来就给这些进士一个实缺。因为通常即便是考中了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也只是在翰林院做修撰、编修,但不同的是,一旦进入了翰林院这个看似清闲做学问的部门,日后进入内阁参与辅政的机会将会变得很大。当时的王阳明哪里知晓这些,而即便知晓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因为王阳明的志向并不仅仅是做学问,如果是那样的话还不如待在家里修圣人之道。

“初涉江湖”的王阳明在工部很快就找到了目标,因为工部在六部的排位虽然被列在了最后,但还是有着相当的实权的——它掌管着整个大明王朝尤其是皇家园林等方面的建设。也就是说,只要是在京城这个地方有个什么破土动工的事情,就全都在工部的管辖范围之内。其中,还包括屯田、水利、交通等方面的事宜。可以说,任职工部是个肥差,而王阳明之所以会一入仕途就被安排到了这样一个既轻闲油水又大的部门,多少也有些他父亲的原因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李东阳的关系。但王阳明对这些并不在意,只要是有事做,他就会以自己十倍的精力去做好这份差事,竟浑然忘记了当初科举考试时因才气迸发而受人忌妒致使自己在六年后才金榜题名的事,以为既然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朝堂,那就可以去大展宏图了。

实际上,不要说明朝的官场,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没进官场时期盼当官,真的穿上了这身官衣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事实上,王阳明当时的想法就是,只要尽心尽力地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个好官。他当年所学的中庸之道此刻早已被抛至一旁,就像他在日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一样,在工部任职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所想到的。

上任不久,王阳明便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了一份上疏,尖锐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奏折中直言不讳地提到,如今朝廷最大的忧患是,一些大臣仗着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一边拿着朝廷发给他们的俸禄,一边还要借为皇家修建园林宫殿的机会从中捞取一些好处,就像蛀虫一样,长此以往就会让朝中渐渐滋生一种浮华、享乐之风,令有识之士痛心、贪官污吏欢心,其结果必定是令朝廷的纲纪不振,国库空虚。将这些现状一一指出后,王阳明又向皇帝提出了一个更大的忧患,说现在边疆地区出现的一些战事,就是对皇上的一种提醒:这种腐败行为不仅仅是那些贪官贪污一些银两的事情,受害的直接是老百姓,一旦民怨积沉,日后就不只是边疆出点小小的匪患那么简单的事情了。所以,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掉那些陈年陋习,采取新的政策。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是提出了问题这么简单,而是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更为详细的改革措施,以供皇帝参考,这也就是为后人称道的王阳明的“八项措施”,可谓字字珠玑,一语中的。如果站在朝廷的立场上看,王阳明提出的这些措施针对性很强,他首先从经济和吏治上列出了很多革新的措施,然后又从军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按照王阳明的这些举措来实行的话,对内可以肃清朝廷里的贪污风气、重整朝纲,对外可保大明边疆的稳定。

奏折是呈上去了,王阳明也期待弘治皇帝能够按此实行,但是他等了很久,却没有丝毫的音讯。事实上王阳明所提出的这些,“恭仁俭朴、虚心纳谏”的明孝宗朱祐樘都看过了。虽然他心里对年轻的王阳明也很欣赏,但这些情况朱祐樘在做太子时就很清楚,继承帝位后,他也一直在做着一些改革,其大刀阔斧地肃清后宫及朝堂之举,曾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然而在明孝宗统治后期,由于身体多病,他犯了和他父皇明宪宗一样的错误,信起了佛教,如此一来,很多奸佞之人再次混入了朝中。在这种背景之下,王阳明的奏折自然就如石沉大海了。

同类推荐
  •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我爱你,与你无关:张爱玲传

    张爱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说不尽的人物,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她像一部未完的《红楼梦》一样引得世人对她进行各种解读。有人说她是个天才,才华横溢;有人说她性情孤僻冷傲,不近人情;有人说她无情自私,毫无安全感;有人说她痴心,被人伤害了却不知反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她是文艺青年口中的谈资,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对她的看法,然而却没人敢说自己懂得她、理解她——就像没人敢说自己读懂了《红楼梦》一样。
  •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是“图说世界名人”系列丛书之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视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有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他也坚信“灵魂不灭”。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逆袭:从战争孤儿到总统顾问

    1943年11月,在开往日本的一艘破旧货船的甲板上,一个男孩在爸爸的怀里冷得直打哆嗦。他在曼谷的家被日本士兵洗劫一空,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一周之后,他爸爸由于帮助在缅甸的英国军队而被以叛国罪处死,本吉成了孤儿。在东京孤儿院,他同饥饿、寒冷、孤独作斗争。尽管命运的悲惨,他还是想要读书。牢记爸爸临别时的嘱托,12岁的本吉逃离了孤儿院,成为神户街头的流浪儿。而后凭借着他的聪慧机智,加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在亚洲、美国和欧洲,历险与传奇成就了他辉煌的人生。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王夫之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星系神帝

    星系神帝

    星系大陆为宇宙超等位面之一,大陆之人拥有掌控星系规则之力。六千三百五十九亿年前遭受其他位面袭击沦为低等位面。繁沉语因为压力跳楼身亡,却被一束星芒带入了星系大陆!!!他的出现会给星系大陆带来什么呢?
  • 脱线驱鬼师

    脱线驱鬼师

    美人墓被盗,墓主人连同陪葬的火灵珠一起神秘消失。火灵珠,传说中上古四灵之一朱雀之物,朱雀形似火凤,相传火灵珠最大的作用便是能使人起死回生,取“凤凰涅槃”之意!为了复活爱人,他踏上了寻找火灵珠之旅……他是“X”组织的一员,是个半吊子驱鬼师,个性有点小迷糊,闯的祸不计其数,他长得很美,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美人,在处理一系列的诡异事件中,他分别结识了声称要用火灵珠复活爱人的男子冥玄攸、异能青年叶子墨以及一只声称自己是上古朱雀的“小红鸡”,加上与自己情同兄弟的刑天,展开了四人一萌宠的冒险历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预见挚爱

    预见挚爱

    茫茫人海,一定有一个人和你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奈何浩瀚人烟,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错过。。。如果有一种力量让你知道那个人是谁?你会怎么选择?
  • 我是浮云

    我是浮云

    某女蹬鼻子上脸,玩完侍女玩王爷,众目睽睽之下跳上了王爷的身,骑在王爷身上数他的睫毛。心里不断默念:休了我吧,休了我吧,冷家禽兽,冷大爷,我真不想跟你玩儿了。冷家禽兽迈着优雅的步子过来,伸手轻轻一拎,许家小狐狸的爪子就怎么也抓不住身下那个倒霉蛋儿了。只见冷家禽兽作哀痛状,继而深情款款道:“夫人,为夫知道自己一直忙于国事,没有时间顾及你,你才会出此下策引起我的注意,为夫不怪你。”。。。。。。你怪我吧,冷大爷我求你了!某女张口,却发现哑穴已经不知不觉的被点了。
  • 美男留步:百妖媚行

    美男留步:百妖媚行

    众人皆说人间有情,最后却还敌不过妖精。
  • 篮坛妖卫

    篮坛妖卫

    从高校到ncaa再到nba,看追风少年如何在nba实现自己的篮球梦?
  • 军用航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航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舰艇俗称军舰,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主要装备。舰艇主要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修理、救生、医疗、侦察、调查、测量、工程和试验等保障勤务。
  • 听说那年你来过

    听说那年你来过

    “帝少,夫人今天又打架了”“哦!夫人有没有受伤”某人一脸淡定的问道,“帝少,夫人把您的卡刷爆了”“哦!没事,再给夫人送张黑卡”某人还是一脸淡定,“帝少,夫人留下离婚协议就跑了”某人终于不淡定了,杨秘书才说完,某人的身影就不在了
  • 骑砍之霸主崛起

    骑砍之霸主崛起

    骑砍MOD十六世纪北半球同人小说,骨灰级游戏玩家穿越进入游戏里面;开始自己的征途!
  • 齐天剑祖

    齐天剑祖

    (PS:不够无耻的慎入)剑道无边,我欲齐天!以天地为盘,众生为棋子。凌霄圣子云逍,重生五百年后,从此虐天才,戏红颜,报血仇,杀上九重天!且看热血少年,破万古秘辛,携百族逆战诸天,宇内称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