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1500000022

第22章 宠辱不惊:心如止水方能立于不败之地(3)

当年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后回余姚老家的路途中,从京中好友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刘瑾曾拟定了一个“奸党”名单,据说名单上多达53人,王阳明名列第八名,名次甚至超过了当年科举考试时他上榜的第十名。此次位列王阳明前面的七位人物是:少傅谢迁,内阁首辅刘健,尚书杨守随、韩文、林瀚,都御史张敷华,郎中李梦阳。这七个人中,除了李梦阳外,都是当时在朝中地位十分高的大臣,而李梦阳是当时那些明朝学子的领袖。刘瑾将王阳明这个仅为六品主事的小官也列进了其中,这也足见刘瑾对这位文武全才的王阳明的重视。但是与这些人相比,王阳明的运气就差了很多。别人都平安无事地在京城里过着他们的生活,唯独他因为一纸委婉的上疏而被贬到了贵州那么偏远的地方。虽然王阳明并不在意这些,但他的这一遭遇让很多朋友为他打抱不平。

贵州龙场不仅山高地险,而且人烟稀少,很多时候即便是爬过了一座大山,也看不到一个人影,并且当地的居民多为苗人和彝人,语言上更是不通。王阳明的仆人也不禁向他抱怨起来,说好听点儿王阳明是到龙场做驿丞,但实际上也就是在龙场驿站做个打杂的驿卒。处于山区的驿站,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路边上供来往行人歇歇脚的地方。

君子随遇而安,没有住的地方,他就亲自动手,和仆人们一起搭建了一座茅草屋,并且经常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吟诵诗歌。因水土不服,王阳明带来的三个仆人竟然都生病了,王阳明这时反倒要来照顾他们。躺在病床上的三个仆人心里感念着主人的平易,更加替主人鸣起冤来:那些朝廷的重臣,比如尚书杨守随和都御史张敷华等人,虽然同样向皇帝提出了清君侧的提议,但是为什么偏偏只有老爷受到了责罚,而他们依然在朝上做着自己的大官?但抱怨归抱怨,他们毕竟还要在这里生活,很快在王阳明的带领下,他们和当地的苗人渐渐熟悉了起来。

王阳明利用自己当年在工部时学到的一些知识,帮这些深山里的土著修建起了房子,还教他们读书写字。很快就受到了这些土著的欢迎,他们自发地联合起来,用王阳明教给他们的伐木方法,伐了很多树,在一个向阳的坡上为王阳明建造了一个十分大的院落,除了手工上略显粗糙些,其规模足以和王阳明在京城的官邸相比,而且还要大许多。这就是在不久后那些附近的学子经常光顾的龙冈书院。生活对于王阳明主仆来说,至此可以称得上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但接下来王阳明的日子并没有安生几天,当地官府声称王阳明聚众散播谣言,要查封他的龙冈书院。后来经按察分司按察副使毛应奎从中斡旋,这起事端终于平息下去了。王阳明沉醉于他讲学的快乐时光里,他的几个仆人却再次抱怨起来,因为从驿报中,他们听到了一些关于京城的事情——刘瑾依然牢牢地把持着朝政。这消息就像一片巨大的乌云,顷刻间将他们整个心都罩住了。虽然王阳明在龙场的日子看起来很充实和快乐,但作为陪伴多年的仆人,他们知道,主人的志向绝不在这偏僻的大山之间。面对着暗无天日的日子,究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即便是风水轮流转,也应该轮到主人身上了吧。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尽管刘瑾还没有下台,但大明王朝的风水转盘开始朝着王阳明转了过来。在户部侍郎乔宇的一再提议下,吏部的一道公文在顷刻之间再次改写了王阳明的命运,将王阳明从一个小驿丞提升为了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的知县。这一消息让王阳明的学生和仆人感到高兴,还有那些当地的苗人也都为王阳明的升迁而高兴。但这种高兴未免有些为时过早,当王阳明带着仆人赶到吉安府后才发现,吉安府自古就是出名人的地方,如杨万里、欧阳修、文天祥等大家,所以当地的文化风气十分浓厚。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人只要一有争端,就喜欢用一纸诉状将对方告到官府。长期以来,这竟然成了当地的一大特色。上一任的吉安知府就曾向朝廷上疏,说吉安府刁民尽出,他们不安心种地,却乐于诉讼和争斗。而王阳明所要赴任的庐陵县更是诉讼不断的地方。

到达庐陵县后,王阳明很快就了解到了情况,原来上面为了给庐陵县的人民施压以减少诉讼,便特意给他们加了很多的摊派。王阳明得知后,立刻上疏请求将这些不合理的摊派一一取消,并保证一定会改变现状。就这样,上面的摊派少了,老百姓也得到了实惠,再加上王阳明恩威并举贴出了警民告示,时间一长,困扰庐陵县衙数年的诉讼竟然不见了。

王阳明到任不久便解决了困扰庐陵县多年的“民扰官”问题,这在王阳明看来并不算什么,正所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这本身就是他的职责。但王阳明这个知县做下来,却是忙坏了他的几个仆人,他们经常跑腿,有时还要帮着去劝慰刁民,回想起在京城的日子,不免再次抱怨起来。但此时,朝廷却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吏部尚书杨一清借张永之手终于除掉了刘瑾。刘瑾的死,可以说为王阳明的仕途打开了一扇窗。因为根据朝廷的规定,凡是地方官员每三年都要接受吏部的考核,并要进京接受皇帝的召见。就这样,王阳明再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京城,而这一去,则让他留在了京城,当上了南京刑部四川司主事。

此时此刻,王阳明清楚地知道,大明王朝的风水转盘再次轮转到了他的身上。但王阳明并没有因此而欣喜,因为他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沉思:明朝政治的风水转盘,明年会轮转到谁家呢?

5.知行合一,生不喜死无忧

其实,王阳明一直提倡陆九渊的理论,讲求“知”与“行”的同步,而反对朱熹“先知而后行”的学说,所以他的理论是,“格物”不如去向“心”求理,也就是所谓的“心即理”学说。因为王阳明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有着很多的不同,一个人就是穷其一生也很难将天底下所有的事物都“格”个明白,所以与其去“格”一个个的“物”,不如去“格”一个“理”,这样一来,只要是心里将什么事情或道理都想得透彻了,那么所有的事物也就明白了,因为世间的事与物虽然不同,但“理”是相通的。

与此同时,王阳明还认为,当一个人做到了“知”与“行”的同步后,那么他离成为圣贤也就不远了。比如,一个人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父母老了,这时就会想:我要好好孝顺一下自己的父母了。这样想和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晚了;而当你回想自己往日的行为,其实已经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了,那就达到统一步调了。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要在不知不觉的“行”中去实践“知”。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一直是这样想的,同时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而其所遵循的“知”,其实就是早年一直影响他发展的儒、道、释三教的思想。在王阳明这种理论的支持下,他对于人的生与死同样也有着透彻的“知”与“行”上的高度同步。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做到“知行合一”并不太难,难就难在时时刻刻都要做到这一点。比如,面对名利以及仕途上的得失,尤其是当面对生死时,往往绝大多数人在“行”上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了。

在龙冈书院讲学期间,由于得到了贵宁道按察司按察副使毛应奎的帮助,一场当地官府与土著之间的冲突最终得到了有效化解,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们又可以在被他们取名为“何陋轩”的屋子里讲解心学的奥妙了。其实,这也只不过是文人墨客们只究其学问而不在乎外在条件的一种心理写照。也就是在一间破屋子里,一帮热血青年在听着一位被朝廷贬至无品的犯官在侃侃而谈间苦中寻乐。但无论如何,自从没有了官府的干扰,他们确实是过着无比充实的精神生活。

同类推荐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一心平天下:王阳明

    本书生动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57年的完整一生,通俗而准确地阐述了心学的奥义所在。王阳明其实是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个“神”,只因“龙场悟道”,达到了觉悟和解脱,开始“知行合一”,之后“致良知”,再之后“四句教”,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被后世无数军政领袖人物奉为精神导师。这是一部用丰富的内容作支撑,能够真正走进王阳明的内心世界的传记。它充分地展开对大明王朝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社会情态细节的充分讲述,并以王阳明一生的修为与功业缔造为材料,从普罗大众之“心”出发,将“知识合一”解读得淋漓尽致,极接地气,借鉴性也更强。能让我们对王阳明多一份了解,对心学多一份感悟,人生多一份修行。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点,让内心更加强大。深刻了解王阳明的生平,领会“知行合一”的精髓,自能临事不乱,心静如水,答案源源从内心而来!
  •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梁漱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梁漱溟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叙述了其学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作为国学大师的梁氏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的创造性发挥和独特的贡献。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毛泽东说:鲁迅为“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本书记录了一个同学、同事、终身挚友眼中的鲁迅。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鲁迅去世后,他多次撰写回忆文章,内容翔实,感情深挚,文笔淳厚。许寿裳笔下的鲁迅,不是神,而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他和我们大多数人所习惯的人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特别所以稀少,因为稀少所以我们需要鲁迅。许寿裳是最能理解鲁迅的同时代人,鲁迅的伴侣许广平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热门推荐
  • 一场梦幻一场情

    一场梦幻一场情

    世界是不是真实的,秦玉有些捉摸不透,是爱是恨,是忘记,终究需要一个结局
  • 隐婚小甜妻

    隐婚小甜妻

    “韩少,结婚吗?”“结。”“韩少,你爱我吗?”“不爱。”过了几年。“韩少,离婚吗?”“不离。”“韩少,你爱我吗?”“爱。”洛初双被迫嫁给韩霁深,没想到差点被迫被宠成了不分五谷的小笨蛋。“韩少,少夫人在公司被欺负了。”“把欺负我老婆的人马上解雇。”“韩少,少夫人看中一条项链不舍得买。”“怎么只看中了一条,你们怎么观察的?把我老婆扫过眼的都买了。”“韩少,少夫人的前男友出现了。”“三个字,灭、了、他!”【双洁1V1甜宠文】喜欢请加群:721499348
  • 灾星的魔剑

    灾星的魔剑

    有个男孩被叫做灾星,有把魔剑天地难容。那个平凡的男孩生活在村子里,那把不平凡的魔剑早已四分五裂…故事从男孩村子被灭……哦不,故事从更早开始……这是一个背负了太多的事物最终被逼成了魔的男孩,这是一个不太精彩的但男孩用心讲了的故事……
  • 玄荒大陆重临世界

    玄荒大陆重临世界

    当你以为自己挣脱命运的束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只是命运的另一种安排。重临不相信命运,所以,当他手中握住那号称“命运”的暗晶石的时候,他能不能挣脱那所谓注定的命运。家族的抛弃,朋友的背叛……命运的轮盘已经开始悄悄转动……
  • 等到的永远是你

    等到的永远是你

    再次相遇时,她与他已经不是年少时的模样,各有各的生活,疏离的关系,在日复一日中逐渐又拉近,可她的神秘,让他失去耐心,迫切地想要掀开她隐藏的一切,却在了解后只能选择等待。
  • 男人的资本大全集(超值金版)

    男人的资本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有一句名言:“每个人的人生潜藏着伟大的机遇,我们每个人都应靠自己去发现并利用这种天赐良机,这是我们每个人学到的人生一课。”男人,要想实现心中的梦想,就要修炼出超群的品质,打造卓越的人生资本。《男人的资本大全集(超值金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男人一生中要具备的13大重要资本:心理资本、情商资本、形象资本、口才资本、处世资本、社交资本、人脉资本、智慧资本、爱情资本、婚姻资本、事业资本、财富资本、健康资本,告诉男人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成功资本,让每个男人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彰显男性的魅力,掌握男人的命运,成就男人一生的幸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破冰之旅

    破冰之旅

    曾几何时,在发展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要如履薄冰……然而,人类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第一天起,就共同执着地追求昌盛、繁荣、民主、自由、发达、富强,从不会因外部的原因而放弃。于是,在经历了“历史沉思”之后,才有了“命运狂想”,有了“历史的抉择”;在经历了发展的“十年潮”之后,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让浦东告诉世界”……
  • 大乘显识经卷上

    大乘显识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焰帝君

    青焰帝君

    在灵气充裕的灵界,修炼者浩如烟海,然能成功登顶者,唯有一人。新书等级:灵徒、灵士、灵主、灵师、灵宗、灵尊、灵王、灵皇、灵君、灵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