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4900000015

第15章 胡适谈佛学:心有净土,随遇而安(2)

其实,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遭到了儒道两家的激烈批评。许多本宗儒学的文人士大夫,抨击佛教不讲忠孝、违背纲常。例如,发动古文运动的韩愈,就坚决排斥佛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明理学正是儒门中人为了对抗佛家思想而发展出来的新儒学。而老子开创的道学在东汉时期走向宗教化,衍生出了道教。道教为了抗衡外来的佛教,模仿佛教成了一个庞大的神学理论体系。

对于胡适而言,无论是儒家的“科学精神”还是道家的自然主义宇宙观,都被鼓吹天道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给扭曲了。故而,他对佛教缺乏好感,甚至认为它对中国历史有害无益。

胡适尖锐地批评道:“至于佛教,它至今还是日本、韩国、越南、缅甸、泰国和锡兰的‘最主要的’宗教‘甚或是国教’。许多人也认为中国虽然不完全是个佛教国,但也可说是部分的佛教国。我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可说是破坏性的居多。我必须承认我对佛家的宗教和哲学两方面皆没有好感。事实上,我对整个的印度思想——从远古(‘吠陀经’)时代,一直到后来的大乘佛教,都缺少尊崇之心。我一直认为佛教在全中国‘自东汉到北宋’千年的传播,对中国的国民生活是有害无益的,而且危害至深且巨。”

不难看出,胡适研究佛教禅宗的根本目的是,将这种“为害至深且巨”的传统思想资源从中国文化中剔除出去。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以“全盘西化派”代表著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几乎没有死角。他常以西方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眼光来看中国传统思想学说。例如,在评价儒家与道家时,胡适往往会把其中符合“科学精神”与“实证主义”的成分视为精华,反之则视为糟粕。若是用这两把尺子来衡量,佛家思想自然难入其法眼。

禅宗不像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而是强调“见性成佛”。如此一来,芸芸众生越来越关注内心修养水平,而疏于思考社会实际问题。在胡适看来,宋明理学家空谈心性者多,经世致用者少,源头就在于禅佛的影响。

胡适曾盛赞老子的“道”打破了鬼神主导的传统天命观,提出了符合科学精神的自然主义宇宙观。而佛家对宇宙的认识,有着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胡适认为,这种鼓吹鬼神轮回的虚玄之学,完全背离了科学精神。

此外,胡适认为禅宗真正的开山祖师——神会是个“大骗子和作伪专家”。根据他的研究结论,流传于世的禅宗史正是神会等人刻意伪造的故事。这对于注重“证据”真实性的胡适而言,是一种无法容忍的行为。

由此可见,佛家思想在各方面都与胡适的价值观不合。因此,胡适对佛家持否定态度,也在情理之中。

胡适是怎样修订禅宗史的?

研究佛学的大多是佛教信徒或推崇禅理的学者,而完全不信佛却又毕生钻研禅宗历史的,胡适大概是头一个。

胡适曾对周作人说:“生平自称为‘多神信徒’。我的神龛里,有三位大神,一位是孔仲尼,取其‘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是王介甫,取其‘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一位是张江陵,取其‘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垢秽之,吾无间焉。有欲割取我身鼻者,吾亦欢喜施与’。”

胡适说的三位“大神”分别是孔子、王安石、张居正,他们在三教九流中都属于儒教一派。而儒家实际上并不是宗教。由此可见,胡适对佛学的研究几乎是站在不信佛者的角度展开的。

其他学者做学术研究时,往往从禅宗本身的教义入手。这种思路如同儒者阐发四书五经的义理。而胡适的研究更侧重历史学而非宗教学,通过“考据”禅宗的史料来理清其千百年来的演变过程。治学方式的差异,决定了胡适必然会以历史学的眼光修订禅宗史。

在编写《中国哲学史大纲》时,胡适就注意到佛教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重大影响。他将东晋至北宋称为“印度哲学”时期,因为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顶尖思想家基本上都在钻研佛家的哲学思想。而崇儒排佛的韩愈、李翱等人,被胡适认为是“二流以下的人物”。在胡适看来,佛教哲学从唐朝之后逐渐走上了中国化道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宋明理学就是佛教思想与中国固有的儒家和道家学说融合后的产物。

胡适从1924年开始撰写《中国禅学史稿》。他在考证过程中发现,宋朝以来的禅宗史料经常相互矛盾,有被人篡改的痕迹。为此,他曾远赴欧洲寻找流失海外的敦煌经卷,系统整理了隋唐时期的早期禅宗史料。在此基础上,胡适修订了禅宗史。

按照传统说法,禅宗源头可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在一次灵山大会中,有人献花给佛祖。佛祖拈花微笑,众人一头雾水,唯有迦叶以微笑回应。于是佛祖当场宣布将这一“以心传心,教外别传”的奥妙心法传给迦叶。禅宗心法在印度传到第二十八世时,菩提达摩以正宗传人身份到中国传播佛法,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此后,禅宗的传承次序是二祖神光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以六祖慧能为转折点,禅宗又发生了重大变革。慧能开创了注重“顿悟”的南宗禅。此后禅宗分化为五宗七家,均以慧能为开山祖。

然而,这个传统说法遭到了胡适的强烈质疑。

胡适在查阅唐朝佛教文献时发现,六祖慧能的影响力其实仅限于南方地域,在当时的名气并不大。而据传曾与慧能竞争禅宗衣钵的神秀禅师(主张“渐悟”的北宗禅的创立者),反倒有“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的美誉。北宗禅不仅在北方广泛传播,而且唐朝统治者也认可北宗禅的教义。也就是说,时人认可度最高的是神秀的北宗禅,而非后世佛家弟子所推崇的慧能的南宗禅。

但是,慧能的弟子神会禅师——一个在传统说法中不起眼的角色,不断吸引着胡适的注意。奈何史料匮乏,找不出太多线索。直到他旅欧期间,才在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隋唐时的佛家经卷)中搜索出一部分早期禅宗的记载。胡适认为,宋朝传下来的禅宗史料多有谬误,于是,便借助这些文献的记载修订了禅宗早期发展史。他也因此将神会禅师称为“文化改革家”。

在对比神会语录与敦煌版本的《六祖坛经》之后,胡适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论断——禅宗最核心的经典——据称是六祖慧能所著的《坛经》实为其弟子神会的委托之作。在他看来,南宗禅最终超过北宗禅,始于神会“北伐”。

胡适在《禅学指归》中指出:“那时他(神会)在大云寺大会上当众宣述南宗的宗旨,说当时公认的传法正统是假的,大胆指斥普寂‘妄竖神秀为第六代’;他说当初菩提达摩,以一领袈裟为传代法信,授给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慧能,所以我们才是正统,有传法袈裟在韶州为证。他自己曾说,他这次在河南设无遮大会兼庄严道场,不为功德,是为天下学道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辨是非;现在普寂妄称自己为第七代,把神秀称为第六代,他要誓死反对!”

慧能虽然得到了五祖弘忍传下的衣钵,但神秀的北宗禅影响力更大。为了改变北宗禅在中原的统治地位,神会一面弘扬南宗禅的教义,一面对北宗禅大加挞伐。

胡适的依据来自于敦煌文献中的四份资料——《神会和尚语录》《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顿悟无生般若颂》的抄本。他将这些唐朝文献加以整理,发现关于神会的史料十分充实。而在宋朝开始流传的《顿悟无生般若颂》(显宗记)中,有关神会的记载仅有区区600余字。实际上,神会的活动要复杂得多。

神会坚持不懈地与北宗禅论战佛理。他不但重视在民间传教,也试图改变南宗禅在朝廷的地位,结果招来了北宗门人的敌视,在天宝十二年还被官府勒令迁徙。须知,此时的神会已是八十五六岁的老人。但没过几年,“安史之乱”爆发,90岁高龄的神会协助官府筹措粮饷,赢得了唐朝君臣的好感。于是,南宗禅借此机会取得了官方认可,逐渐取代北宗禅成为佛门正统。

胡适认为,慧能之所以能成为禅宗六祖,完全是(死后被追封的)七祖神会的功劳。按照这个说法,六祖慧能不但没有著述《坛经》,社会影响力也远不如同期的北宗禅宗师神秀,更不是“中国禅”的创始人。他是神会造神运动的产物。南宗禅统治中国佛教界的真正功臣是神会,而非传统说法中的慧能。

既然如此,为什么后世禅宗追述历史时反而忽略了神会的贡献呢?胡适对此的解释是:“因其(神会)门下无特殊的人物,而继续努力的人,也非同门,所以他的功劳渐渐淹没,过了几百年就完全被人忘记了。”

神会是弘扬南宗禅最卖力的弟子,但他并非六祖慧能唯一的传人。尽管神会开创了禅宗的荷泽宗,但他的继承者中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而留在南方传教的师兄弟们,发展出了禅宗的两大谱系,并进一步形成五宗七家。他们与神会没有什么直接的渊源,故而后世佛者在谱写本派历史时,都直接上溯到六祖慧能,而忽略了对南宗禅贡献巨大的神会。

对此,胡适很感不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禅宗史研究主要立足于重新认识神会禅师的历史地位。胡适在《荷泽大师神会传》中慷慨激昂地说:“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坛经》的作者——这是我们的神会。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永久的影响。”他甚至认为发现被史料淡化处理的神会事迹,是自己在禅宗史研究中最精彩的成果。而也正是这个颠覆性的研究成果,引发了佛学界对胡适的广泛热议。

《禅学指归》为何引发佛学界热议?

时至今日,胡适对早期禅宗史资料的整理,都是学术界公认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对神会禅师历史地位的评价,对南宗禅与北宗禅的分歧及斗争的描述,引发了佛学界的热议。其中部分观点逐渐变为学术界的共识,但也有不少观点遭到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的广泛批评。

例如,当初胡适根据自己搜集的史料全盘否定了六祖慧能的贡献与《六祖坛经》的真实性,把创立“中国禅”的功绩全归于神会禅师。这种说法完全动摇了传统禅宗史的基础,致使其不但招致国内禅学研究者的诘难,还引起了海外佛学人士的批评。而更让佛学界无法接受的是,胡适对禅宗乃至整个佛教的全盘否定态度。

胡适在《禅学指归》中说:“我把整个佛教东传的时代,看成中国的‘印度化时代’。我认为这实在是‘中国文化发展上的’大不幸也!这也是我研究禅宗佛教的基本立场。我个人虽然对了解禅宗也曾做过若干贡献,但对我一直所坚持的立场却不会动摇:那就是禅宗佛教里百分之九十,甚或百分之九十五,都是一团胡说、伪造、诈骗、矫饰和装腔作势。我这些话是说得很重,但这是我的老实话。”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打倒孔家店”的主力干将。但他反对的主要是挂着孔子招牌的封建礼教,而不是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原始儒学。但对佛教禅宗,胡适虽承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却将禅宗佛教定位为造成中国文化发展“大不幸”的负面因素。

上述这番尖锐的话,几乎可以说是胡适对整个佛学界的挑战。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佛门法师还是佛学研究人士都质疑胡适到底懂不懂禅学。

通常而言,做学问的人往往对自己选择的研究对象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好感。若非如此,他们也不会甘于远离市井喧嚣,埋首于书山文海当中,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外人看起来枯燥异常的学术问题。

但胡适是个例外。他研究禅宗时下的功夫并不少于研究儒学,却始终坚称自己对佛教和禅宗哲学都缺乏好感。他与国内外众多佛学界名人保持着长期的联系与学问切磋,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对佛学的基本看法。

有趣的是,胡适一方面认为神会禅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伟大的功勋,永久的影响”,另一方面却讽刺神会“就是一个大骗子和作伪专家”。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让人们更加难以理解胡适研究禅学的出发点。

由于对禅宗抱着全面否定的心态,所以胡适从来不屑于去了解“禅”的真意。他的治学方式不同于当时各路学者,他是以西方学术工具来分析禅宗佛教的。他的禅学研究并不是立足于弄清什么是“禅”,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禅宗的发展演化历程。因此当时许多学者对此颇有异议。

其实,胡适热心研究禅宗,主要是为了贯彻其“整理国故”的理念。他曾说:“通过严肃分析我们所面临的活生生的问题,通过由输入的新学理、新观念、新思想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同时通过以相同的批判的态度对我国固有文明的了解和重建,我们这一运动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文明来。”由此可知,胡适希望将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为此,他认为必须重新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流的佛教禅宗,自然不会被排除在外。

在胡适眼中,中国古代学术思想是一笔缺乏条理且不成系统的糊涂账,有太多太多的迷信和糟粕。他一贯反感迷信色彩浓厚的“玄学”,提倡以“科学”的方法(即西方学术工具)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同类推荐
  • 舆梁:新语堂舆论引导手记

    舆梁:新语堂舆论引导手记

    王汝堂编著的《舆梁》所界定的“舆论”,就时代而言,更多的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社会;就事件来说,主要聚焦的是“非理性舆论”事件。力寻的也是针对当今时代“非理性舆论”的破解之道。此书在写作中尽可能不引用或少引用各种参考资料,力戒纸上谈兵、空谈误国之弊。虽使用嘈嘈切切之假语村言,但轻拢慢捻的皆为新语堂处理或研究过的本真之事。
  • 中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

    中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

    《中国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高校博物馆是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直接载体,是高校发挥文化建设示范作用的重要窗口,是高校发挥文化辐射作用的重要基地。本书从历史发展、现状、功能、文化指导意义等方面做了论述,具有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展现十六大以来党报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交流十六大以来党报新闻宣传、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探讨今天和明天党报应对诸多挑战的新方略,既是“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三届(2006)年会的主题,又是业界和学界大力支持年会的原因。据统计,年会共收到论文、演讲稿105篇,反映了近五年来党报工作的基本面。现取89篇,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以飨读者。
  • 民族学如何进步

    民族学如何进步

    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民族学如何进步》汇集了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论文,围绕中国民族学理论与话语建构、民族学学科建设、民族学发展历程等主题展开论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学派的建立建言献策。作者均为民族学、人类学界的著名专家,如杨圣敏、郝时远、王铭铭等。
  • 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本书着重阐述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重要性,并详细地论述了具体的信息资源,包括中文图书信息资源、中文期刊信息资源、外文图书信息资源、外文期刊信息资源、中文数据库资源以及外文数据库资源的出版特点,读者、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特点,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以及信息资源采访的原则和策略。
热门推荐
  • 芳菲烬梦

    芳菲烬梦

    一场神的预言,在灯红酒绿的现代,上古异能血统在传承中不断消散,四方势力不惜代价争夺血脉。皇族血统的少年北湫为远离纷争远赴南国,事与愿违却在海州初遇少女楚潇潇,是为你而来还是黄粱一梦,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阴谋背后的阴谋却是更大秘密。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 舍得

    舍得

    我们需要诗和远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和机遇可以获得。人世间的事情,总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该舍弃的时候应该果断舍弃。每个人生来只有两只手,而时间万物何其众多,就算我们竭尽所能,能够抓到手里的又能有多少呢?很多东西就像握在手里的沙,往往抓得越紧,失去的也就越快。学会舍是一种大智慧,聪明的人,往往懂得舍得之道。舍不是损失,而是一种曲折前进的策略,是大步跃进的序曲,这样的舍比执着更为明智。不管我们是谁,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心中藏着什么样的欲望,都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与其害怕失去而握紧双手,时刻处在禅精竭虑之中,反倒不如坦然地张开双手,平静地舍弃。
  • 主宰沧澜

    主宰沧澜

    天若压我,我劈开这天,地不容我,我便踏破这地。沧澜大陆,临碑荟萃,群雄尽起,各大宗门明争暗斗,无数天才争强斗胜。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有多少强者尽数陨落?又有多少天才脱颖而出?而出自离天城的天才少年李枫,又将会踏上一场如何的旅程?
  • 环界1:铃

    环界1:铃

    《环界1.铃》是铃木光司《环界》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四个少男少女在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突然身亡,脸上尽是惊骇恐惧的神色。记者浅川无意间发现四桩案件竟彼此关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展开调查。几经周折,一盘神秘录像带终于现身,他却将自己与亲人置于重重危机。生命只剩下一天、一个小时或一分钟,你是否还能保持正常的意识?谁能解开这个世界的构造,解开一切起始与结束之间的谜?《环界》系列勾画出生物科学和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彻底颠覆,其出色的科幻本质却被掩藏于“贞子”的恐怖风暴之下。然而,其气势磅礴环环相扣的架构、旁征博引的丰富资料、极尽巧思的解谜过程,都堪与《骇客帝国》相提并论;而其紧凑逼人的结构、令人屏息战栗的气氛,又可与《釜山行》同日而语,使《环界》系列成为现代悬念科幻的典范之作。
  • 不想输给你

    不想输给你

    你以为我一无所有?你以为我任人拿捏?你以为我·····哪有那么多的你以为,事实就是夜帝是我老公,任何人都任我玩弄。你看上我了?对不起,我看不上你,因为我家有个比你更帅的。什么你有钱?我家那位更有钱。你很厉害?对不起,我哥哥还是吸血鬼。你跆拳道第一,我们还有黑亥呢。对了,忘了告诉你们!我差点死了不过换了个心脏,好像多了点什么。对哦,老公就是多出来的。
  • 狮子男征服日记

    狮子男征服日记

    从星座来看,狮子男和摩羯女前途渺茫,但是为了追到他,她要迎难而上【闷骚吃醋大男孩?外柔内刚小可爱】片段:夏卓阳的十指修长,骨骼分明,好像可以一下子把她的手包裹起来。他轻抿了一口果汁,唇上略带水色,显得很柔软。怎么办?好想牵手!好想接吻!乔云暖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只能把脑袋垂得更低,因为她担心自己再看下去会忍不住。
  • 小团圆

    小团圆

    小说写的是几个在大城市的年轻人的事,他们勤恳得有依有据,爱是真,泪也是真,盐碱的命运既然缺乏水分,那也只有多努力一些。这是他们的生活,笑,或哭,日常的歌。也是我们的。做工的年轻人很多,即便是草,也要贴着地面,挣扎着开出花来,因为还有温暖。
  • 云中书拾记

    云中书拾记

    浮云末敢散,锦书何相似。一梦华玉京,余生文后尽。
  •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方与圆:左右逢源的处世之道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愤事失机者,多执拗之人”。方和圆缺一不可,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过分的方正是固执,会四处碰壁;过分的圆滑是世故,也会众叛亲离。所以做人的制高点是外圆内方,就是行欲方而智欲圆。真正的“方圆”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武力,有沉静蕴慧的平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