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4900000020

第20章 胡适谈墨学:兼爱以自爱为先(2)

总体来看,胡适研究墨学的方法体现出了以下几大特征:

其一,以西方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工具,用西方哲学作为墨学的参照系。

实用主义也称实验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其主要理念是将知识视为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将“有用”看作是衡量“真理”的主要标准。胡适的导师杜威就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原先的实用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经验自然主义”与“工具主义”,将实用主义原则推广到了社会生活各方面。这种哲学极其重视功效与方法论。

胡适留美归国后,致力于宣传实用主义哲学(他采用的是“实验主义”的叫法)。简单地说,胡适常说的“科学方法”,指的是像做科学实验一样重视证据。其要义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正是在实验主义的指导下,胡适才能摆脱清儒研究墨学的局限,站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来认识墨家思想。他通过严谨的考证来甄别史料的真伪,给出了一个可信度较高的墨子生平。而他对《墨子》诸篇的分组,也大多被后来的学者所认可。这是实验主义研究法的主要贡献。与此同时,这种指导思想也存在局限性。胡适并没真正揭示墨学与先秦思想潮流之间的关系,还将前期墨家误认为是一种信仰“天志”的宗教。

此外,胡适以西方哲学为参考系,既是治学方法的创新,也造成了其研究成果存在片面、牵强之处。

其二,胡适非常注重从墨学中提取哲学方法。

胡适试图找出墨家在历史上的逻辑演变情况,再将其纳入整个古典哲学的发展逻辑当中。例如,他将“应用主义”哲学视为前期墨学的“主干”,将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具体治国主张看作是“枝叶”。对于后期墨学,胡适始终围绕着“知识论”与“逻辑学”两大内容来阐述,而很少讲解后期墨学的具体理念。由此可见,胡适是以哲学方法论为研究中心的。

对此,胡适曾解释道:“我这几年做的讲学文章,范围好像很杂乱——从《墨子·小取篇》到《红楼梦》,——目的却很简单。我的唯一目的是注重学问的思想方法。故这些文章,无论是讲实验主义,是考证小说,是研究一个字的文法,却都可以说是方法论的文章。”

其三,运用系统的方法与发展的眼光研究墨学。

胡适认为,某个思想学说总有一个系统可寻,只要抓住了来龙去脉就可以把握该学说的整体情况。因此,他把墨家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分为前期“宗教的墨学”与后期“科学的墨学”两个阶段。对于墨学的本质性转变,胡适认为,这是由于战国后期的自然科学与“名学”思辨兴盛的缘故。

此外,胡适在研究墨学时,十分注意考察其与其他诸子学派之间的联系。他说:“古代哲学的方法论,莫如墨家的完密,墨子的应用主义和三表法,已是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后来的墨者论’辩‘的各法,比墨子更为精密,更为完全。从这以后,无论哪一派的哲学,都受这种方法论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胡适研究墨学的方法一方面吸收了清儒的传统校勘、训诂法,另一方面则借用近代西方实验主义哲学。他的研究方法改革标志着学术界对墨学的研究走向了近代化。这是墨家研究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墨家的哲学方法为何被胡适推崇?

在近代学者中,胡适是最注重方法论的人之一。他曾多次表示,中国科学后来之所以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的“哲学方法”。胡适指出:“在近代中国哲学的这两个伟大时期中(指宋朝和明朝),都没有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任何贡献。可能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足以说明中国之所以缺乏科学研究,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哲学方法的性质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个认识贯穿了他所有的学术研究活动。

但不同于宣传西方思想学说的同期学者,胡适的研究重心是“整理国故”。通过“科学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出能与西方文明建立有机联系的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新时代的中国科学与哲学(即所谓“再造文明”),这就是他的宏伟目标。而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家学说最契合胡适的要求。故而,胡适在早年致力于发掘墨学的“哲学方法”。

胡适研究墨学时,往往会与儒学进行对比。儒墨两家皆发端于春秋时代,孔子与墨子是先秦诸子中的泰山北斗。墨家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儒家针锋相对。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方法”不同。用胡适的话说,儒墨两个学派有着迥异的“逻辑”。

胡适曾撰文指出:“叶公子高问政于仲尼,曰:’善为政者若之何?‘仲尼对曰:’善为政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墨子闻之曰:’叶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为政者之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哉?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这就是儒墨的大区别,孔子所说的是一种理想的目的,墨子所要的是一个’所以为之若之何‘的进行方法。孔子说的是一个’什么‘,墨子说的是一个’怎样‘,这是一个大分别。”

在胡适看来,孔子并没说具体的治国良策,而是抛出了一个理想的执政境界;墨子则认为孔子应该回答“怎么做”,而不是扯无关主题的内容。

儒家与墨家的“逻辑”差异,揭示了两者在“哲学方法”上的本质区别。儒家喜欢向世人提出一个高远的理想标准,但极少讲述达到目标的办法。就算提对策时,也依然是以阐发道理为主,而很少罗列做事的具体步骤与所需的资源。

胡适认为,这种哲学方式塑造了儒家爱讨论“动机”的思维特征。他以孟子的“存心”举例时说:“存心是行为的动机。《大学》说的诚意,也是动机。儒家只注意行为的动机,不注意行为的效果。推到了极端,便成董仲舒说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只说这事应该如此做,不问为什么应该如此做。”

如此一来,儒家人士往往擅长坐而论道,却远离社会民生。民谚: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老百姓用来讽刺那些务虚不务实的儒者的。

按照传统说法,墨子原本是儒家弟子。后因不认同儒家的观念,而自创了一个新学派——墨家。墨家的主张几乎处处与儒家针锋相对。儒家鼓吹厚葬,墨家就宣扬节葬;儒家鼓吹礼乐,墨家就倡导“非乐”;儒家说“爱有等差”,墨家偏说“兼爱”。胡适认为,墨子处处反儒家之道而行之,正是由于“哲学方法”的差异。

胡适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墨子的方法,恰与此相反。墨子处处要问一个’为什么‘……墨子以为无论何种事物、制度、学说、观念,都有一个’为什么‘。换言之,事事物物都有一个用处。知道那事物的用处,方才可以知道他的是非善恶。为什么呢?因为事事物物即是为应用的,若不能应用,便失了那事那物的原意了,便应该改良了。”

由此可知,墨家的哲学方法是以经世致用为根本出发点的。先是了解万事万物的成因与性质,然后再利用其性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故而胡适认为,这是一种与西方科学存在“有机联系”的思想,并称之为墨子的“应用主义”。

儒家的哲学方法之所以不关心实际问题,与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比如梁惠王问孟子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什么好处时,孟夫子却说梁惠王不应该谈论利益。按照孟子的观点,只要人人能恪守仁义道德,一切社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而那些张口就讨论利益的人,将道德与利益本末倒置了。显然,这种观点是造成儒家重空谈轻实用的重要原因。

墨家则不同,提倡义利兼顾,甚至将两者合为一体。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墨家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科技,改善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胡适推崇实用主义哲学,对墨子的观点深感认同。

他曾赞叹道:“这话说得何等痛快?大凡天下人没有不会说几句仁义道德的话的,正如瞎子虽不曾见过白黑,也会说白黑的界说。须是到了实际上应用的时候,才知道口头的界说是没有用的。高谈仁义道德的人,也是如此。甚至有许多道学先生一味高谈王霸义利之辨,却实在不能认得韭菜和麦的分别。有时分别义利,辨人毫芒,及事到临头,不是随波逐流,便是手足无措。所以墨子说单知道几个好听的名词,或几句虚空的界说,算不得真’知识‘。真’知识‘在于能把这些观念来应用。”

在胡适看来,墨子的哲学方法与后世明朝大儒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有许多共同点。

王阳明鉴于程朱理学“知行分离”的误区,提出了“知行合一”说。他呼吁人们放弃空谈儒家义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与墨子追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经世致用精神是一致的。但两者依然存在本质区别——王阳明的“知”指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良知”;墨子追求的“知”是自然与社会知识,这里面包含了胡适最推崇的科学主义精神。

墨子的哲学方法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表法”。所谓“三表法”指的是墨子判断是非利害的三个标准:

其一,“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从历史中寻找前代的经验教训。

其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即根据基层百姓的反馈意见来考察事实。

其三,“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将某种主张作为政策推行,观察其是否能为国家与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在胡适看来,墨子的“三表法”一方面包含着科学实证精神,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不少流弊。例如,他指出:“这一条(第三表)的最大的流弊在于把’用‘字、’利‘字解得太狭了,往往有许多事的用处或在几百年后,始可看出;或者虽用在现在,他的真用处不在表面上,却在骨子里。譬如墨子非乐,说音乐无用。为什么呢?因为(一)费钱财,(二)不能救百姓的贫苦,(三)不能保护国家,(四)使人变成奢侈的习惯……墨子生来是一个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性有所偏,想不到音乐的功用上去,这便是他的非乐论的流弊了。”

其实,墨子的“非乐”论针对的是当时贵族礼乐给普通百姓造成的沉重负担。但就实而论,墨子矫枉过正,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实用价值。殊不知,许多事物的生效周期很长或者起到的是间接作用。如果不加甄别一味排斥“无用”之物,反而可能殃及许多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但相比之下,胡适更重视的是墨家哲学方法的“科学精神”。他认为,“(第二表)这种注重耳目的经验,便是科学的根本”,又说“墨子的第一表和第三表是同样的意思,第三表说的是现在和将来的实际应用,第一表说的是过去的实际应用。过去的经验阅历,都可为我们做一面镜子”。

总而言之,清末以来众多学者对墨家思想的高度评价,对胡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看来,墨家的哲学方法与西方科学精神有许多相通之处,是现实价值极大的传统文化遗产,对“再造文明”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

墨子为什么要弃儒创墨?

墨家与儒家势同水火,但又渊源很深。因为墨家创始人墨子曾经是勤奋好学的儒门弟子。

墨子本名墨翟,宋国人(一说是鲁国人,胡适从此说),其事迹在史书中记载很少,主要见于《墨子》一书。关于墨子的活动时期众说纷纭,司马迁认为墨子与孔子是同时期的人。清朝学者毕沅则认为墨子是六国时人,活到了东周末年。两种说法的时间相差两百年,而据胡适的考证,“墨子大概生在周敬王二十年与三十年之间,死在周威烈王元年与十年之间。墨子生时约当孔子50岁至60岁之间。到吴起死时,墨子已死了差不多40年了”。

《淮南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

这段话的大意是:墨子曾经在鲁国接受儒家教育,研习孔子的学说。他认为,儒家的礼仪繁琐而令人不愉悦,厚葬习俗太浪费财物且导致人民贫困,儒学对生产生活的危害很大。

胡适曾经指出,儒家自从孔子去世后滑入了一个发展瓶颈。孔门弟子都不能传承孔子思想的大端,只是在丧葬礼仪等细微末节上下功夫。胡适列举了《礼记》和《仪礼》中的不少案例来证明此点。他还说:“那种繁琐的礼仪,真可令今人骇怪。墨子生在鲁国,眼见这种种怪现状,怪不得他要反对儒家,自创一种新学派。”

由此可知,墨子叛出儒家的根本原因是不赞同儒家的治国理念。因而,他要自己开创一门更加切中时弊的新学问——墨家学说。

在胡适看来,墨子对儒家思想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四端”。

据《墨子·公孟》记载,墨子对儒家学者程子说:“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然后起,杖然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

这段话的大意是:儒家之道有四种弊端足以导致天下丧亡。其一,儒者认为上天和鬼神不能明辨是非,惹得上天与鬼神不悦。其二,儒家鼓吹厚葬久丧,棺椁做好几层,陪葬的衣服被子很多,把送葬弄得像搬家一样,服丧者哭泣三年,别人扶着才能起身,依靠拐杖来行走,耳不闻外事,目不见外物。其三,儒者喜欢弦歌、击鼓、舞蹈,经常操办声乐之事。其四,儒家主张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增减变化。

墨子认为,假如统治者实行儒家之道,必定不能励精图治;下层百姓实行儒家之道,必定不会安心从事生产。所以,儒家学说的流行会导致天下丧亡。

同类推荐
  •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新闻史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新闻史

    陈力丹教授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出发,以报业为中心,讲述了中国新闻业的前世今生:性质上,我党执政后新闻媒体由民营到全部演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再到新时期的松动和变革;地理区域上,省报如何由大行政区的机关报演变而来;政策上,对新闻媒体的有力管理始终保持,延续至今;还具体介绍了某些大报(如《人民日报》、《大公报》)和重大新闻事件,以及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发展历史。揭示了现行中国新闻制度形成并固化的历史原因,是对中国新闻史难得的客观总结,亦可视为寻求中国新闻业改革的“火力突破口”。
  • 六度理论

    六度理论

    地球经过46亿年的演化,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复杂的、相对稳定的相互制衡机制。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生态系统是包括“自然—人—社会”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当这个复合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支点的时候,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就会被破坏,其结局就是人类社会的土崩瓦解。
  • 耶鲁大学公开课

    耶鲁大学公开课

    一本书《耶鲁大学公开课》读懂美国精英式教育,足不出户上耶鲁! 耶鲁大学曾经为美国培养了5位总统和13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大批的优秀人才,它是著名的“双脚走路”的名校,无论在本科生教育,还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都享有盛誉。耶鲁大学到底有着怎样的精神传承,又是使用何种教育方法成就了政坛、商界、科学界一批批领袖人物?罗特编著的《耶鲁大学公开课》以全面、独特的视角告诉你如何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怎样对待生命,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使你在人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练就克敌制胜的“法宝”,成就光明、积极的人生。
  •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贺兰师魂:北方民族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征文选编

    本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结集的文章是北方民族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活动与学生求知求学经历的生动再现,集中反映了该校新老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饱满精神面貌,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及温馨的师生情谊等。
  •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情概览

    三明市位于闽西北和闽中结合部,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远在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在此栖息。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后期,三明市被辟为福建省工业基地。
热门推荐
  • 胃蝶

    胃蝶

    当我每次看到你,我的胃里就像有无数的蝴蝶在翻腾,我们的恋情是那么飘渺不定,是我太幼稚,不应该把一时间上了头的暧昧当做爱情
  • 嘉泰吴兴志

    嘉泰吴兴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色无忧

    锦色无忧

    女主:我是男装闯天下,创建雪记富可敌国,又是金乌血脉,真乃主角光环,耀瞎一众男主男配的眼,哦哈哈哈!男主:早就知道你是女扮男装,只笑看你逍遥,随你开心,奈何你却怎么样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宠溺一笑)女主:那我就生两个娃,让你干着急,你却不知道孩子是你的,哦吼吼!男主:那我就让你的娃当这个吃力不好的皇帝,哼。女主:卑鄙,下流,无耻。男主:多谢夸奖。
  • 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马踏三国

    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马踏三国

    几条生活在天庭的小龙,为了历练来到人间,化身为三匹名马——赤兔、绝影、的卢,并成为关羽、曹操、刘备的坐骑,陪着主人出生入死。在嘚嘚的马蹄声中,一幅波澜壮阔、风云四起的历史画卷铺展开来。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
  •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女人四十取舍之道大全集(超值金版)

    《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的人生基本已成定局,因此,40岁女人应该顺应自己的人生轨迹,懂得取舍之道,让自己在人生的后半程走的更加从容和顺畅。40岁,女人必须要面对现实,这是生命中的分水岭,在这里青春一去不复返,精力衰了,容颜老了,感情淡了,责任重了,前途远了。看看以前,感觉自己的所得是如此之少,想想以后,让自己迷惘的事又是如此之多。但无可否认的是,40岁之后的路依然漫长,40岁是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你必须对你未来的人生负责,灵活取舍,该选择的不要错过,该放弃的不要紧握,该留住的留住,该改变的改变,这样你才能获得一种与年龄相称的坦然和从容。
  • 死锁

    死锁

    “正确率,正确率!”我火冒三丈地把小李刚刚提交的数据啪的一声砸在桌子上,抄起笔唰唰圈了几个大圈儿,“这儿,这儿,还有这儿!你自己看,这么简单的错误你也犯,这就是你一天的成果?干得再辛苦,结果不对,全等于白干!”左边办公桌的小张从显示器后面伸出头偷瞄我,我又转向他怒斥:“还有你,昨天给你布置的任务,这都要下班了,东西呢?这样的工作进度,这个饭碗你还想不想要了?”
  • 嘘,老婆不许动

    嘘,老婆不许动

    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计划,却惨遭设计沦为羔羊。是帝国的王,强势的猎人,她一心划清界限想要逃离,“我有未婚夫,你有未婚妻,我们不约!不约!不约!”他冷酷狠辣,唯独对她宠溺深情,“吃醋了?放心,我只娶你。”“苏秘书,宣告取消婚约!”夜夕夕原以为自己只是他手中的玩物,却不想成了他的心尖儿宠,他帮她复仇,给她权杖,大杀四方!然后再用深情的眼眸凝视她,“女人,我的恩情,你该怎么报答?”
  • English Stories Scotland

    English Stories Scot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许你余笙静安好

    许你余笙静安好

    “一个相恋多年却在一年前和我妹妹结婚的前男友,一个结婚半年却知道他永远不会爱我而我也不会再爱他的现任老公,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你要的,我一样都不会留给你,无论是心脏还是孩子,哪怕毁掉他们要付出生命,我也不会让你如意。”一个女人恨起来,是可怕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