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4900000034

第34章 胡适谈教育:读书应于不疑处有疑(2)

胡适在任教期间,学校经常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军训。胡适时常在军训典礼上发表讲话。一次,他在演讲中说:“大家知道当兵的丘八最狠,因为他们有武器;同时学生更狠,因为他们有头脑,有学问,所以人称丘九,今天学生组成了学生军,就变成丘十七,将来救国救民的责任,全在你们这些丘十七身上。”他的这种幽默演讲,引起了学生们听下去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以及军训带来了一份难得的轻松和乐趣。

胡适一直都在为学生们打造一种紧张而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既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又不至于太累太枯燥。如果学生们想学习了,可以到图书馆里看书,也可以将书带回宿舍自修;学习累了,就可以到操场上做一些活动,自由地看一些闲时读物,等等。

虽然胡适在为学生们打造自由的校园文化环境时,强调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但他并没有过分地使用自由,他主张学生们有张有弛地进行学习和活动。在给予他们自由的同时也做出了相应的限制。他认为,只有在一定的限制中,学生们得到的自由才是真自由。他的这种教育思想震动了当时的教育界,并引起了自由教育潮流。

胡适在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清朝遗留下来的诸多陈规陋习亟须做出改变,其中也包含清朝的学制。随后,国民政府和一些教育界的知名学者对当时的学制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变革。这代表着资产阶级教育家对旧式教育的初步改革。在此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废除小学读经、男女同校、减短学业年限,等等。但是这种学制是在仓促之间拼凑起来的,因此没有完全摆脱清末学制的影响,又因该学制有很多地方是照搬国外的学制,虽然很多门类都包含在其中,但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因此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

随着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西方列强都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因此对中国的控制远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中国民族工业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他行业也随之进步,国民经济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所以,人们开始对教育提出诸多新的要求。因为社会急需各种专业人才,进行社会建设和从事各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仓促之间拼凑起来的“壬子学制”就变得难堪大任了。尤其是在中国教育思潮盛行的情况下,如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职业教育等,而在如此多的思潮中,胡适推行的实用主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上呼吁学制改革期间,胡适开始了他在北大授课的历程。他初到北大之时,正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全面改革北大的时候。他对当时北大实行的改革措施大为赞同,因此积极地投身到改革洪流中,并提出了诸多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当时,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方针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才使得一批具备新思想的学者们以北大为基地,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蔡元培还在当时的《新青年》中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这样写道:“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灭而用导法,让它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胡适对蔡元培的这种观点十分支持和赞赏,他认为蔡元培将很多人想说却不能说的话给说了出来。胡适认为,北大的改革之所以可以有效贯彻,主要功绩都在蔡元培身上。在他看来,蔡元培在北大改革过程中主要做出了两点值得大家称道的功绩。他说:“第一,他真正提倡学术自由的精神;第二,他不独揽大权,充分尊重教授会。”

胡适认为,蔡元培早年受到过西式教育,因此完全可以理解“学术自由”所包含的宽容博大的精神。虽然在一些学术观点上,胡适可能与蔡元培存在一些分歧,但他对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学主张十分赞同,甚至可以说是推崇之至。直到晚年,胡适仍旧对此事念念不忘。他在著作中曾多次提及:“当我在北京大学出任教授的时候,北大校长是那位了不起的蔡元培先生。”自由教育不只是蔡元培的教学主张,也是胡适一直坚持的思想。此后,胡适通过介绍国外先进的教育事例,进一步传播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

当时的北大改革,最主要的就是把握好改革的方向,也就是改革方针,并制定出具体的改革措施。胡适亲自参与了北大改革过程中诸多行动措施的制定和实践,同时也贡献出了不少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改革意见。1917年,胡适刚进北大不久,就指出当时实行的年级制和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选科制、组织教授会等具体的改革措施。

他在日记中写道:“因建议废现行之分年级制,而采用选科制。此议已经教育部通过。但一切细目详章尚需拟好。此为中国学制史上一大革命……”

后来,胡适提出的选科制与教授会等建议均被蔡元培采纳。实践证明,选科制确实为旧学制的改善做出了贡献,它的出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而教授会则在教育管理方面冲破了以前的独裁制度,实现了民主式教育管理,并对后来教育管理模式的演变带来了深远影响。

而胡适对蔡元培在北大内部所进行的改革同样十分赞同。当时,总有一些腐败政客对蔡元培所实施的教育制度改革措施加以攻击和诋毁,并且要求北大改回民国初期的教育制度。胡适对此进行了严厉地反驳,他说:“至于民国六年以来大学之成绩为全国所公认,若非丧心病狂,决无主张回到八年前的原状之理。”根据当时蔡元培对教育制度的改革措施,北大的许多科目将被摘出来,并入其他学校。胡适对这一改革大为赞赏。他认为,这一措施可以减轻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压力,同时又可以缓解学校因师资力量不够而造成的困扰。此外,还有利于学校安排学生实习,而且学校之间能各自保持现有的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

胡适还对蔡元培在北大实施的具体改革措施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论证,让更多的人理解了北大教育改革,并开始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

胡适在教育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此外,他还对北大预科制度进行了相关探究。他以书信的形式将在北大所进行的教育制度改革心得交给了蔡元培。其中,就预科问题说得尤为详细。他在信中提到:“预科改良主义,四年来,终未能实行。今年预科新生只有百人左右,此乃绝好机会,决不可错过。我以为此时应预先计划预科改良的下手层次了。”胡适对预科改良提出了诸多详细建议,这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可惜的是,这件事情虽然得到了蔡元培的认可,但没有在教务会议上通过。最终仅得到这样的批复:“于本年英文新生中,办一个带实验性质的班,办法另定之。”胡适对教务会议的此项决定十分恼火,认为这纯属敷衍了事。

事实上,在胡适看来,预科制是迟早要废除的设置,当时的改良建议,只不过起个缓冲作用,待到时机成熟,他便会立即建议废除预科制。1922年年末,胡适参加了北大新学制研究制定工作,其中恰好有废除预科制的决议,这让胡适大为赞赏。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大学及各种高等专门学校皆不设预科,这固是我极赞成的……新学制主张废止预科,使各省的高级中学都可以做大学预科和高专预科的课程,这等于添设无数的大学、高专的预科了,这是极好的意思。”

事实上,胡适对民国初年学制中的预科制的判断有失偏颇。当时的大学预科制仅仅是一个过渡形式,根本没有胡适想象得那么不合时宜。只是因为经历了长达5年的社会变革,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弊端。起初,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之时,就有人提出废除预科制,但蔡元培认为,当时的社会条件还不成熟,这种方法行不通,所以仅将预科的年限缩短为两年。但是,预科制毕竟是新旧教育体制交替的过渡形式,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预科制的废止已经逐渐提到日程上来,而胡适正是抓住了这一时机,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因此,他的做法和动机都是值得大家肯定的。

总而言之,胡适在北大的教学以及改革过程中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均得到了蔡元培的赞赏,而且他的很多意见都被蔡元培所采纳,而没被采纳的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赞扬。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二人也有过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但这依然难掩二人深厚的情谊。事实上,胡适积极参与蔡元培领导的北大校改,是因为他受到对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的感染,同时他的严谨作风,同样让蔡元培大为钦佩。两人在这种情感的认同下,联手为教育制度的改革建言献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教育制度的改革日臻完善。

胡适为什么坚决支持教育与学术独立?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一直都在为统治阶层服务,并受到这种专制主义的制约。如果中国想要在教育制度上做出改革,那么首要任务就是挣脱专制政治的束缚,将独立教育的观念引进来。教育独立观点在新文化运动前夕才被提出来。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是教育独立观点的发起者,同时也是坚持教育独立观点的诸多学者的领导者,而胡适正是教育独立观点的坚决支持者和拥护者。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了一篇名为《教育独立议》的文章,充分地阐述了他对教育独立思想的认识。他这样写道:“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这一文章,充分体现出了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他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道出了教育不应该成为替统治阶层培养统治工具的物介,教育与政治应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任何人都不能控制教育,应该让教育独立发展,这样才能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人格改造,让人们对社会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而胡适则直接将这种思想付诸行动。

胡适肯定了政治势力、宗教势力等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有利影响,但他坚决反对各种势力利用学校实现除了教育之外的某种目的。他认为,政府办校应该为人民谋福祉,宗教办校应该作为社会的慈善事业,而不能作为宣传政治主张或宗教思想的武器。他在文章中写道:“教育是为儿童的幸福,不是为上帝的荣光的。学校是发展人才的地方,不是为一宗一派收徒弟的地方。”同时,他还认为,政府应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经费,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但是他们没有享受通过学校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权利。

他说:“政府对教育应负之责任,为教育经费之维持,教育人才之选任与撤换;对于教育进行之方针,则应委之教育人员,政府不应过问。”这正是胡适对教育独立观点的坚持。

在胡适眼中,教育就是传授学生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发展学术研究的地方,具有十分明显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因此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经过长期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而这就需要坚持教育独立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不受干扰地展开长期发展。

在胡适看来,教育独立与学术独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说:“中国的学术多靠私人讲学传授阐扬,不过因受到政治问题的影响,常受到压迫。”胡适为了实现教育独立,不断地四处奔走呼号,企图唤醒更多人对教育独立思想的认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与支持。1936年,胡适制定出《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他希望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为中国的学术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此外,他还希望可以通过这个计划,为国家建立起几所拥有先进科研力量的学校,并将之建设成具备超高水平的学术研发中心,让其成为国家学术研究的根据地。

胡适对教育独立和学术独立思想的宣扬,是根据其实用主义和自由思想的一贯主张阐发出来的。他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的坚持和捍卫,为实现教育的自由性和连续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直以来,胡适都将文化教育当做自己可以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在他看来,教育可以帮助中国摆脱这种遭受列强欺凌的局面,可以帮助中国逐渐地富强起来,可以让中国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话语权。总之,社会要想取得高速发展,就必须重视教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教育必须保持相对高的独立性。

可以说,胡适坚持教育独立和学术独立的主张,是一个教育家应该具备的“职业自觉性”。胡适对这种思想的坚持,源于他对世界教育历史的研究与考证。他通过对中外教育的研究与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想要实现中国教育的稳定性、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保证教育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他在研究中指出,欧洲的学校制度之所以可以从以前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虽然在很早之前就发展起来了,却没有延续到现在,就是因为政治因素。欧洲的学校不受政治的控制,而中国早期的学校几乎都被统治阶级所掌控,这正是导致中国教育没有从中古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

同类推荐
  •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实证调查与治理对策(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以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的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个案深度访谈为辅,兼以参与式观察及座谈等多种方法,结合基层实战经验,对云南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滥用人群特点及发现方法等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美国教育借鉴力

    美国教育借鉴力

    本书从亲和力、激励机制、社区协同等几方面,对美国的教育最新研究进行了编译并作了点评分析,并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研读。
  • 怎样做记者

    怎样做记者

    这本书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案例实用,语言生动,观念颇多创新。全书五十多万字,分《学会经营自己是成长的金钥匙》、《学好采访是记者的第一基本功》、《新理念是写作的灵魂》、《内参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 谁说8090不靠谱

    谁说8090不靠谱

    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生代群体,这注定了他们与以往的任何一代都不同。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他们都已经长大,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成为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80后、90后独生一代,你如何处世?作为父母,如何调教80后、90后的孩子?
热门推荐
  • 平行世界偷心人

    平行世界偷心人

    她是现实世界的孤儿,却意外成了另一世界的宠儿。她死里逃生坠入异世,却惊喜遇见死去男友和爷爷。她无比贪恋家的温暖,鸠占鹊巢置她人生死于不顾。生死轮回,异世穿梭,被改变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 大唐懒散王

    大唐懒散王

    梦回千年盛唐,由它怒海狂啸,只想要站在这风口浪尖之上安稳的活着,不去追求扬名立万,名垂千古,只求闲云野鹤田野间。
  • 引魂曲

    引魂曲

    凤息帝姬的情路打小就不顺。还在拖着鼻涕的时候,就为了一个包子被迫跟娘娘腔订了亲。喜欢上的青冥仙君最后还跟她的仙娥搞在了一起。天界混的不好也就算了,贬下人界偏偏又碰上柳逸。喜欢上尚书家的公子,柳逸从中作梗,“这厮是色中饿鬼,人品不好。”她看上了太子,柳逸又从中作梗,“你一烧火丫头,配不上。”帝姬心里那个仇那个怨啊,“你信不信本帝姬一巴掌拍死你!”在凡间混了几十年,想嫁人的帝姬最终没嫁成,还被柳逸的相好一记穿魂箭送回天界。昏睡五百年后醒来,天宫大宴。她漫不经心的摇着扇子,“好久不见。”他目光灼灼,“去哪了?我一直在找你。”她淡笑的摸了摸胸口的穿云箭射穿过的位置,“你的相好还好么?”
  • 我将喜欢告诉了风

    我将喜欢告诉了风

    这是一个竹马男神养成速滑名将的故事。天才少年和速滑少女的唯美爱情,年少骄傲如他,却悄悄为她的坚韧倾倒了。我愿以我全力,将你奉上世界之巅!少女林格原本只是想摆脱处处牢笼的原生家庭,可是遇见了他,她的一生就改变了。他给了她一把钥匙,她便由此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从此,她就成了他的一世骄傲。最光芒万丈的,那个骄傲。他给她打开了一扇门,她站在世界之巅,骄傲宣称:我喜欢你!
  • 锤爆所有修仙者

    锤爆所有修仙者

    铁匠出身,淬体一层,修仙废柴。金丹强者?超强法宝?上古神兽?手持八百斤铁锤!谁不服我就锤谁!来一个锤一个!来一对锤一双!我是王大锤!我见谁锤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高门皇后

    高门皇后

    唐意怎么也没想到,在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没有嗝屁,却在凯旋时遭遇乱流,坠下数万米高空,光荣穿越了!何其有幸,一朝穿越,竟成西秦国的皇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独享专宠。何其不幸,穿越第一天就遭遇破国之灾!富贵荣华如流水,未过眼已成烟云。更不幸的是,新君继位,第一道圣旨就是将她做为祭礼,嫁入东晋为妃,把她变成史上第一个和亲的皇后!他一身明黄,高高地站在她的身前,俊逸如仙,清雅如风,凝望着她的凤眸中透出的却是嗜骨噬心的寒,刻骨铭心地恨……是谁说的?每一个穿越女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加强排的美男,而每一个穿越女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一定会越站越勇,越斗越强的!她走进重重迷雾,层层阴谋,几度生死徘徊,多次命悬一线,只为抚平他眉间的那一点愁,平息他心底的那一缕恨,圆他胸中的那一个梦……然后——看得清的是世情人性,看不透的永远是那颗冰冷的帝王心!
  •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女人们

    嫁入蒋家的17个女人,似都有一个共通点:她们一概美丽、坚毅、聪慧,一肩挑起命运中的磨难与煎熬,不但活出自己的价值与光采,并在时间的臂助之下,一手将家族的悲剧,扭转成圆满的结局。她们不同的命运:有人疑被政治谋杀(章亚若及蒋纬国第一任夫人石静宜);有人婚姻失和,愤然叛离蒋家(蒋孝武的第一任妻子汪长诗)。有人无怨无悔地照顾失智失能的丈夫10数载(蒋孝文的妻子徐乃锦);有人爱上有妇之夫,并且幸结连理,一生和乐(蒋经国之女蒋孝章)。有人视继子女如己出(蒋孝武的第二任妻子蔡惠媚);有人甚至在丈夫过世后,代丈夫祭扫前妻的坟墓(蒋纬国第二任妻子邱爱伦)。
  • 丞相夫人套路深

    丞相夫人套路深

    江丞相俊颜扬名九州,其夫人温笑笑生得眉目如画好皮囊。世人却皆知,江澈爱惨了温笑笑,温笑笑爱惨了顾然,几次三番红杏出墙欲与顾然私奔。第三次,温笑笑出逃,江澈率领一匹人马将温笑笑带了回去。自此,温笑笑性情大变,以柔弱之躯搅动风云。“江澈,我们回家。”“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