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500000025

第25章 真理(1)

1.判断与真理

一切判断都含有一个并非来自我们已有经验的因素,因此,一切知识也包含这样一个因素。然而,无论是就判断的某个特定的部分,还是就经验本身的可能性来说,仅仅承认这样一个已有因素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要更进一步且更确定地说,世界上存在一种独立于任何经验的知识。

现在,到了我们不得不对某个单词做出解释的时候了。我们从开篇就一直用到这个词,却没有对它进行解释。我们首次用到它,是在区分假设和绝对真理的时候,此后便不得不经常用到“真实的”和“真理”这两个词,并且同样没有深究其含义:现在,我们必须试着消除由此而来的责难。

直到现在,我们才首次正式讨论真理这个问题也是有原因的,直到最近,我们才了解到这种本身就有对错之分的事物。除了判断、陈述、断言(这里我们把它们都视为同义词)之外,其他任何事物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我只有做了明确的陈述,才可能进入到对与错的范畴。事实、观点、行动、感觉、认知,它们本身是不可能有真假之分的;只有关于它们,或者体现它们的判断,才可以称为对的或错的。在我明确断言之前,我们并未涉及真理性的问题,我们涉及的只是确定性的问题,而确定性的问题适用的是感官知觉。我们不能说一种感官知觉是正确或错误的,然而,它却是永远确定的。这就是说,没有人能够否认我直接拥有的感官知觉。人们可以就我以感官知觉为基础的断言,或者从感官知觉得来的结论进行争论或表示反对,但是,对于我把手伸向火焰并感到炙热,或者说我有了一种对热量的感官知觉,没人能够对此表示否认或者提起争论。我感到热这件事是确定的,但实际上它也是空洞的;只有当进行到推断的过程时,这种感官知觉才能说是对我有用,或者是对其他任何人有所作用。并且,一旦我这么做了,一旦我走出自己感觉确定性的温暖的小世界,我就有可能被告知我说的并非事实。只要我判断说“我很热”,人们就可以提出反对,因为这样我就是在就某件并非完全私人的事情进行陈述;我说的是,“热”这个公共的单词现在适用于我,而这个陈述既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我们所谓的知识,正是由这样的判断构成的。我们知道二加二等于四,恺撒大帝殉难于3月15日,偷窃是不对的。如果假设这些陈述都代表特定的事实,可以说我们也并不会比现在这些判断更接近事实。事实并不是我们拥有的知识,我们永远不可能抵达事实,因为事实的本质完全不同于知识,如果硬要说它是什么的话,它则是一种精神活动的产物,是认识的产物,正如判断是判断的产物一样。脱离某个人了解某种知识这一事实,而去凭空想象知识,就好像知识可以离开拥有它的思维进行传播,这对我们毫无益处。但是,正如我们在从特定的智力角度去考虑推断的过程中,排除一切其他因素,专注于这种过程在特定阶段的表现形式;我们也可以把知识转化成判断,把判断作为知识的表现形式,并把它从创造它的活动中独立出来,再进行考虑。如果要讨论知识的真理性或虚假性,我们就必须这么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

在提出“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一切判断都含有一个并非来自我们已有经验的因素,因此,一切知识也包含这样一个因素。然而,无论是就判断的某个特定的部分,还是就经验本身的可能性来说,仅仅承认这样一个已有因素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要更进一步且更确定地说,世界上存在一种独立于任何经验的知识。在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之前所不知道的事物,然后在我们的判断中,用一个新的谓词为主语断言,因此,作为经验的结果,我们做出的任何判断不仅可以称作经验主义的、后验的,还可以称作归纳的;这里的归纳并不是指其商业上的意义,而是指一个新的谓词被用在主语身上,并且这个谓词并非来自我对这个主语已有的知识。很明显,大部分我们做出的判断都属于这种类型,比如我说,“猫在垫子上”;抛开我看到它在垫子上的经验,猫的本质绝不会使我认为它必须在那儿。事实上,正统的英国哲学家认为,判断,或者说知识,只有这一种类型。然而,既然它是经验主义的,那就必然涉及由经验所包含的一切偶然性;此外,虽然其提供信息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批评者们却指出,单纯通过经验,我们不可能得出任何绝对正确的知识。因此,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存在一种必然的、普遍的、完全无需以任何经验为根据的知识,因为它本身便是独立于经验的;事实上,这是一种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逻辑上都先于经验的知识,一种先验的而非后验的知识。与信息性的知识相比,它则是一种分析性的知识;换句话说,它从主体中提取出某个已有的特定谓词,并对其进行肯定,例如,我说“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我根本不需要有对一个三角形的真实经验就可以得出这个命题(事实上我根本不可能有对三角形的真实经验),仅仅从三角形的定义便能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之和。这种知识先验的本质清楚地体现了其必要性和普遍性,无论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三角形,无论我是否是色盲,无论经验的一般前提是否满足,对于一切可能存在的三角形来说,这个陈述都是正确的:假如真的存在这样的知识,那现在的问题则是,它是否是在任何方面都富有成效的呢?如果它只是肯定主语定义中必然具有的某些性质特征,那我们关于这个主语或其他主语的知识,在这种明确的肯定中又增加了什么呢?另外,源自经验的信息性知识虽然对我们有用,并且能够提供信息,却并非必然的,而是偶然的;那么反过来,先验的知识、独立于经验的知识,虽然是必然的、普遍适用的,但并不是信息性的。康德的哲学便是在努力找到一种结合这二者所具有的更有价值的特征的判断,这种判断既是信息性的,又是必然的,既是归纳的,又是先验的。

2.真理符合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我对现实的观念或陈述;当其中一个与另一个重合时,它们就是相符的,我的陈述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这似乎是一种非常直观、合理且充分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隐藏在对正确和错误这两个词最普通、最肤浅的用法中的观点。

现在我们要问的则是,我们凭什么说这些判断、分析或归纳、先验或后验是正确的。自然会有这样的答案:真理关系是指,我们通过判断表达的观念和这种判断所代表的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如果陈述与事实相符,它就是正确的。这其中包含了一种二元论,一边是确定的、真实的、物质的外界现实,一边是我们关于它的观念;这二者一个是一般的、公共的,一个是个人的:如果个人的陈述与整个公共的事实相符,或者个人的陈述代表了公共的事实,那这种陈述就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例如,假如我说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两千万英里,我便是在做一个我认为与客观事实对应的陈述,也就是两个实体之间可测量的距离。在这个例子中,我的陈述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这里的距离应该是九千二百万英里。把我的估算和它所代表的物理性质的现实状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与它根本不相符,并且事实上是少了七千二百万英里。然而,如果另一个人说“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九千二百万英里”,那他的判断就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这确实符合人们观察到的事实和测量到的距离。例如,我说“猫在垫子上”,如果“猫”这个单词代表的物质动物在公众世界的感官知觉中,正好在一个我们称为垫子的物质上,那我的陈述就是正确的。然而,如果这个动物在我们所说的窗台上或金莲花树上,那我的陈述就是错误的。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我对现实的观念或陈述;当其中一个与另一个重合时,它们就是相符的,我的陈述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这似乎是一种非常直观、合理且充分的观点,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隐藏在对正确和错误这两个词最普通、最肤浅的用法中的观点。然而,只要稍微对其加以审视,我们就能发现它的一个根本缺陷,并且这个问题的多种形式之前已经遇到过。符合论是围绕一种二元论建立起来的,而这种物质的东西与精神的东西之间的二元论,对于一切与之相联系的东西来说都是致命的。这里,这种致命的危险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我们根本无法解释猫在空间上正在垫子上这个物质现实,是如何产生猫在那儿的正确陈述,或者猫在窗台上的错误陈述。其次,我们同样无法将精神上的态度(断言或判断)强加到物质的客观现实上,更不用说判定它们是否一致:这二者属于两个相互对立的世界,根本没有可比性。前一个缺陷我们可以暂且忽视,因为在讨论其他关系时已多次谈到过,第二个则更为重要,更值得我们考虑一番。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事物要进行比较,那它们必须是能够进行比较的;而两个事物要能够比较,就必须具有相同的本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可以,而这里,作为比较的一方——判断是精神的,因此,如果要跟它进行比较,比较的另一方也必须是精神的。在我的判断被称作正确或错误的之前,它声称代表的现实必须是一种精神的东西,而不是物质的猫在物质的垫子上这样一个物质现实。这就可能意味着两件事:第一,整个外界的“现实”是由精神或者心灵的元素构成;第二,为了证明其真理性,与任何一个判断相比较的东西本身就是另一个判断,或者说一系列的判断。第一种我们之前已经遇到过,而第二种则会把我们引向现在必须考虑的关于真理本质的另一种观点。

目前,尤其是关于真理的符合论,出现了一种致命的缺陷。如果一个判断和现实相符,那它就是正确的,但什么是现实的本质呢?我们如何知道它是否和现实相符呢?这种相符是如何确定的?只有通过其他判断才能确定。也就是说,当我们问“猫在垫子上”这个陈述是否正确时,我们的回答将是:“‘猫在垫子上’这个陈述是正确的,因为它和现实相符。”即“‘猫在垫子上’这个陈述是正确的”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猫在垫子上’这个陈述是正确的”是正确的呢?因为“‘猫在垫子上’符合事实”这一陈述符合事实。这样以此类推,将会无穷无尽,因为这里对应的东西并不是真正发生的事情,而是大脑对一系列事实进行思考的结果。在我的判断被认定是正确的之前,在它和它所代表的事实之间,必须还有一个关于这种相符性的判断是正确的判断,然后在这个判断和它所代表的事实之间,又要存在另一个判断,以此类推,根本没有尽头。这是所有有关判断的理论,以及所有涉及判断的所指和有真理性的理论的致命缺陷,比如,贝克莱将判断定义为一种把观念归因于观念以外的现实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永远无法决定一个判断是否正确,因为在这个决定做出来之前,我们还要做出无数个类似的判断——这应该是最令人绝望的情况了。

3.真理融贯论

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发现,即便是最简单的一个判断,一旦这种内在的发展开始了,便会以一种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不断扩张,牵扯到越来越多的现有知识和经验,让我们来确认或否认,最后又把疲惫不堪、气喘吁吁的我们扔在一边,而自己却从我们的经验逃到上帝的绝对经验。

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我们便有理由去别处寻求真理的显著标志,而如此,我们就会马上遇到这样一种观点:真理基于其融贯性。具备融贯性的判断便是正确的,否则便是错误的。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不具备融贯性的判断绝不可能是正确的,就好比融贯性是谈及一个判断正确与否的先决条件;融贯性被看作真理的代名词,所有判断只要具备融贯性,就是正确的。然而,对于“二加二等于四”这个公认正确的陈述,以及“我是一个茶壶”这个出自疯人之口、人人都以为荒唐的陈述而言,这个试金石又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融贯性并不是指逻辑学上的一致性,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避免了逻辑上的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融贯;其次,如果存在一致性,那陈述就必须是与一个另外的事物一致,而这又将把我们带入符合论。难道融贯论也无法避开这个缺陷吗?难道一个陈述要具备融贯性,就必须首先与其他什么东西一致吗?通过指出凝聚是一种物质内部的黏合,而黏附是一种物体与另一种物体的外部黏合,我们可以从口头上回答这后一个问题。那我们是否能够循着这一口头上的线索,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融贯的定义,从而一方面避免陷入空洞的危险,另一方面又能填补符合论中存在的巨大鸿沟呢?

同类推荐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格哈德·恩斯特教授的经典哲学入门书籍。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问题、经典作品、重要人物。书中保留了古典哲学的传统,涵盖西方哲学多个流派。书中内容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七个重要哲学论题——用一周的时间,一天一个论题。无论是哲学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是系统了解哲学的适合选择。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大字本)(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大字本)(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一个重大而又严肃的现实问题。本书将理论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用平实、流畅的文字集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自觉,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信仰。
  •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

    本书是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第20届(2015年)年会暨“价值理性与美好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集了20余篇会议论文,集中展示了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研讨的成果以及近年来陕西省价值哲学的研究成果。书中收录的论文分别从价值理性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性、中国传统价值理性、西方价值理性、价值理性综合研究、价值理性应用研究等不同专题展开讨论。
  • 挺经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热门推荐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倾慕长歌

    倾慕长歌

    宁国公独女苏慕清,为人聪颖和善,自与太子两情相悦,不料遭恒亲王忌惮太子势力,诬陷其父通敌叛国,满门抄斩,拼死逃出,却发觉一时间众叛亲离,即便是他也不愿冒险就她一命,无奈过上了死人堆里讨生活的日子,心如死灰,誓死复仇,而此时,晋王不期而至,“丫头,我们做个交易?”谋算,策划,天真不再,只是他,竟一直对她有不同的感觉,想靠近,想拥有,她却已不是当初那个丫头,数年压抑的情感,终究是爱意冲破了一切
  • 王爷又被团宠了

    王爷又被团宠了

    一个没有心机王爷,被一群大灰狼包围着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王爷:我不懂,我真不懂。
  • 清庭欢

    清庭欢

    圣祖妃嫔戴佳氏,初为庶妃,累进至成妃,寥寥几笔间,她是纷乱璀璨的大清后宫里最为沉寂的存在,如空谷幽兰,沉沉无声,却不知,数十年的痴缠囚怨间,有着如何的悲离与恨意?
  • Hi,我的萌系小甜妻

    Hi,我的萌系小甜妻

    《我的萌系小甜妻》全2册出版书已出,可在各大网站搜索哦~他是身份尊贵,高不可攀的厉家大少,也是商界霸主,隐世贵族。她只是身世普通,被继母设计,惨遭陷害的小可怜。一次意外,他出现在她的世界。从此全S市的人都知道,厉少有个心头宝,捧在手里含在嘴里,生怕她受丁点委屈。学业亲自辅导,游戏亲自陪练,就连拍个戏,也要包场砸票。本书原名(1V1双处,女主美美美,男主宠宠宠)
  • 鬼眼狂妃太惹火

    鬼眼狂妃太惹火

    天启国开国将军府嫡女二小姐,一夜之间暴毙身亡,外界传言:忧伤过度!火如歌:U国国安部特殊情报局SMP特殊事件调查组组长一枚,她想要的,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即便自己得不到,就算毁了,也决不能让别人得到!火如歌:天启国开国将军府嫡女二小姐,传闻缠身,莫名暴毙!当现代顽劣女天师穿越到天启国开国将军府嫡女二小姐身上,一度萎靡不振的京城绯闻再度崛起!◇传闻一◇火府嫡女二小姐大病初愈后性情大变,好像……借尸还魂!◇传闻二◇火府嫡女二小姐暴力天生!人见人怕!鬼见鬼嫌!◇传闻三◇火府嫡女二小姐要大婚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英雄联盟之职业女选手

    英雄联盟之职业女选手

    某不知名学霸白富美S9时期在RNG打上单的枯燥生活。苏神:我真的喜欢发育。其他人:我信你个鬼哦~非变身,主角就是一个萌妹子。书友群956257560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病态王爷难伺候

    病态王爷难伺候

    沐暖暖,携带医学系统穿越到了人尽皆知“废物,丑陋”的沐将军府大小姐身上。被渣爹,渣未婚夫太子,继母,妹妹陷害迫使代嫁给传言中“病秧子”容颜奇丑,活不过二十五岁的三王爷。世人眼中看人三王爷是无能,整天病弱不堪,足不出户的“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