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300000001

第1章 序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谢冕

百年中国文学这样一个题目给了我们宏阔的视野。它引导我们站在本世纪的苍茫暮色之中,回望上一个世纪末中国天空浓重的烟云,反思中国社会百年来的危机与动荡给予文学深刻的影响。它使我们经受着百年辉煌的震撼,以及它的整个苦难历程的悲壮。中国百年文学是中国百年社会最亲密的儿子,文学就诞生在社会的深重苦难之中。

近、现代的中国大地被它人民的血泪所浸泡。这血泪铸成的第一个精神产品便是文学。最近去世的艾青用他简练的诗句传达了中国作家对于他的亲爱土地的这种感受: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吸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渐项的喉咙的歌唱、感受到的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以及在温柔的黎明中的死去,这诗中充盈着泪水和死亡。这些悲哀的歌唱,正是百年中国文学最突出、最鲜明的形象。

我在北京写下这些文字的时间,是公元1996年的5月。由此上溯100年,正是公元1896年的5月。这一年5月,出生在台湾苗栗县的诗人丘逢甲写了一首非常沉痛的诗,题目也是悲哀的,叫《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所说的“去年今日”,即指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甲午战败的次年。此年签订了《马关条约》,正是同胞离散、民族悲痛的春天的往事。

中国的近、现代就充斥着这样的悲哀,文学就不断地描写和传达这样的悲哀。这就是中国百年来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所以,我愿据此推断,忧患是它永久的主题,悲凉是它基本的情调。

它不仅是文学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它成了文学创作的原动力。由此出发的文学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坚定的观念和价值观。近代以来接连不断的内忧外患,使中国有良知的诗人、作家都愿以此为自己创作的基点。不论是救亡是启蒙,文学在中国作家的心目中从来都是“有用”,文学有它沉重的负载。原本要让人轻松和休息的文学,因为这责无旁贷和义无反顾的超常的负担而变得沉重起来。

中国百年文学,或者说,中国百年文学的主流,便是这种既拒绝游戏又放逐抒情的文学。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了这样的文学,中国的怒吼的声音、哀痛的心情,于是得到了尽情的表达,这是中国百年的大幸。这是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文学,鲁迅对自己的创作作过类似的评价。他说他的《药》“分明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说他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里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超人的渺茫”;有人说他的小说“近于左拉”,鲁迅分辩说:“那是不确的,我的作品比较严肃,不及他的快活。”

从梁启超讲“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起,到鲁迅讲他“为什么要写小说”旨在“启蒙”和“改良这人生”止,中国文学就这样自觉地拒绝了休息和愉悦。沉重的文学在沉重的现实中喘息。久而久之,中国正统的文学观念就因之失去了它的宽泛性,而渐趋于单调和专执。文学的直接功利目的,使作家不断把他关心的目标和兴趣集中于一处。这种“集中于一处”,导致最终把文学的价值作主流和非主流、正确和非正确、健康或消极等非此即彼的区分。被认为正确的一端往往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嘉许和支持,自然地生发出严重的排他性。中国文学就这样在文学与非文学、纯文学与泛文学、文学的教化作用与更广泛的审美愉悦之间处境尴尬,更由此引发了无穷无尽的纷争。中国文学一开始就在酿造着一坛苦酒。于是,上述我们称之为的中国文学的大幸,就逐渐地演化为中国文学的大不幸。

中国近代以来危亡时势造出的中国文学,百年来一直是作为疗救社会的“药”而被不断地寻觅着和探索着。梁启超的文学思想是和他的政治理想紧紧相连的,他从群治的切入点进入文学的价值判断,是充分估计到了小说在强国新民方面的作用的。文学锲入人生、社会,希望的晚照。那是1840年虎门焚烟的余烬,那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残焰,那是1894年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沉船前最后一道光痕……诞生在这样大背景下的文学,旨在扑灭这种光的漫延,的确是一种大痛苦和大悲壮。但当这一切走向极端,这一切若是以牺牲文学本身的特性为代价,那就会酿成文学的悲剧。中国近、现代历史并不缺乏这样悲剧的例子,这些悲剧的演出虽然形式多端,但亦有共同的轨迹可寻,大体而言,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尊群体而斥个性;

二、重功利而轻审美;

三、扬理念而抑性情。

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实行开放政策,经济的开放影响到观念的开放,它极大地激活了文学创作。历史悲剧造成的文学割裂的局.面于是结束,两岸三边开始了互动式的殊途同归的整合。应该说,除去意识形态的差异不谈,中国文学因历史造成的陌生、距离和误解正在缩小。差别性减小了,共同性增多了,使中国原先站在不同境遇的文学,如今站在了同一个环境中来。商业社会的冲击,视听艺术的冲击,这些冲击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是相同的。市场经济和商品化社会使原来被压抑的欲望表面化了。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重新受到怀疑。文学创作的神圣感甚至被亵渎,人们以几乎不加节制的态度,把文学当做游戏和娱乐。

摆脱了沉重负荷的文学,一下子变得轻飘飘的,它的狂欢纵情的姿态,表现了一种对于记忆的遗忘。上一个世纪末的焦虑没有了,上一个世纪末那种对于文学的期待,也淡远了。在缺乏普遍的人文关怀的时节,倡导重建人文精神;在信仰贫乏的年代,呼吁并召唤理想的回归;这些努力几乎无例外地受到嘲弄和抵制。这使人不能不对当前的文化趋势产生新的疑虑。

在百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们猛然回望:一方面,为文学摆脱太过具体的世情的羁绊重获自身而庆幸;一方面,为文学的对历史的遗忘和对现实的不再承诺而感到严重的缺失。我们曾经自觉地让文学压上重负,我们也曾因这种重负而蒙受苦厄。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为文学的重获自由而感到欣悦。但这种无所承受的失重的文学,又使我们感到了某种匮乏。这就是这个世纪末我们深切感知的新的两难处境。

我们说不清楚,我们只是听到了来自内心的不宁。我们有新的失落,我们于失落之中似乎感到了冥冥之中的新的召唤。在这个世纪的苍茫暮色中,在这个庄严肃穆的时刻,难道我们是

企冀着文学再度听从权力或金钱对它的驱使而漂流么?显然不是。我们只是希望文学不可耽于眼前的欢愉而忘却百年的忧患,只是希望文学在它浩渺的空间飞行时不要忘却脚下深厚而沉重的黄土层——那是我们永远的家园。

同类推荐
  • 红楼未完,人间有戏:《红楼梦》里的治愈哲学

    红楼未完,人间有戏:《红楼梦》里的治愈哲学

    这既是一部揭秘红楼智慧的随笔集,又是一本剖析人情百态的指南书,本书告诉你,红楼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人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资深才女陈艳涛,痴爱红楼,参悟人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成长经历、职场感悟融为一炉,内容囊括爱情真谛、职场真经、官场阴谋、教育理念、性格解密、心理根源、世俗人情。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花季的足音:一个留美高中生的精彩故事

    花季的足音:一个留美高中生的精彩故事

    本书是一位高中留学生的成长集,描写了花季少女在美国的留学剪影以及在冰岛等地的奇妙旅行:在纽约歌厅里嗨歌,在宿舍灯下苦读;站在深冬的寒风里,为马拉松参赛者指路;站在冰岛海边,从欧洲一步踏入美洲……这些来自异国的文字,让人有春风扑面之感,酥酥的,暖暖的,让人满眼都是青葱的草地、灿烂的鲜花、歌唱的翠鸟和蓝天白云下淙淙流过的河水……
  • 《砚耕塘诗稿》作品评论集

    《砚耕塘诗稿》作品评论集

    很多人都在谈论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或者说除了血缘上的父子,两个相差20多岁的人应该以一种什么身份或方式把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我的父亲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
  •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

    《陶渊明搜神传奇》写的是隐居九江的陶渊明,不畏艰险,远足西安县(今武宁),搜神探奇,并以武陵崖为原型,写出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记》。作品以西安古县美丽的山水为背景,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娓娓道来,仿佛是一幅疏淡别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别叫我歌神

    别叫我歌神

    谷小白不想当歌神,他只想当大物理学家。但系统不同意。没关系,还可以两开花。(学霸+音乐,偏专业向,非抄歌流,一切情节围绕音乐展开,基本不涉足其他娱乐或商业领域。)群:8520910
  •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

    《性格决定命运的秘密》从某种意义上说,性格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资产。只要能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格特长的发展方向,你就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我。你平日里喜欢强调的是你的优点还是缺点?要生存下去,你靠的是什么?如果整天抓着你的弱点不放,那么你将会越来越弱。如果强调你的优势,你将会越来越自信和成功。发挥性格优势、克服弱点是走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 归岸——

    归岸——

    什么是真正的守护?什么是真正的陪伴?一份埋藏心底的爱意,如何表达才是正确的选择?在过往的岁月里,很多人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迷茫又愚蠢的低头前行……直到撞了墙,受了伤,遍体鳞伤的回头,透过鲜血淋漓的模糊视线,才发觉自己离归岸原来那么远。或者,那么近。
  • 红莲赤练

    红莲赤练

    红莲,是盛放在地狱,焚烧一切的复仇之花,赤练则是看似剧毒无比,实则毒性微弱的蛇。而她既是那个天真烂漫,娇蛮活泼的韩国公主,又是流沙的冷血杀手,外人眼中不折不扣的蛇蝎美人。世人皆道她是个狠毒无情的魔女,是个妖娆妩媚的尤物,是个倾城倾国的美人。可又有谁知道,她见不得光的过去。她是焚烧的火焰,直到她遇见了他,才收起了灼热。从红莲到赤练,她经历的又何止是岁月蹉跎?纵使蛇蝎美人妖娆媚,亦曾粉黛年少轻笑柔。艳冶莲华歌明灭,乱世风雨终未离。她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只能愈陷愈深。所幸,有他相伴。红莲,赤练,倘若人生只若初见……all莲练
  • 来做部动画吧

    来做部动画吧

    一本平淡日子的流水账龟速练手作品~~~~
  • 凤凰于飞之天命皇后

    凤凰于飞之天命皇后

    她,聪明伶俐,名满北朝,相师断言,凤凰于飞,天命皇后。遭人算计,家破人亡,然一朝重生,锋芒炸现!他,北朝王爷,本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却在遇见她以后,锋芒毕露,为她披荆斩棘,踏血而来。白浅离:“这时间一切事皆在手中,唯有爱,不得表露。被爱者,不得知晓。”北野宸:“权利,欲望,感情对我而言,都是你。”苏紫雨:“我只想与你看一看北朝的初雪,此后,我也就放过你了。”夜风:“我从来不敢看你一眼,我怕我多看一眼,还是想要拥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奥威尔纪实作品全集)

    西班牙内战是奥威尔第一次亲临体验战争的残酷和萧条,为他以后作品的反战基调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象,从未涉足政治的文人奥威尔面临残酷的意识形态斗争和政治的党同伐异时内心的彷徨、无助和绝望。在目睹了许多曾经在前线共同作战的友人没有战死在前线,却死于自己人的迫害之后,奥威尔对苏联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怀疑,从此走上了反对极权体制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西班牙内战这个熔炉促使奥威尔的创作热情和才华从控诉外在的世界表象的不公转向了对内在的体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而共产国际、西班牙政府与英国媒体对西班牙内战的歪曲描写和为达目的操纵宣传工具的做法促使奥威尔开始思考历史的真实性,并在《一九八四》中升华为对极权主义操纵历史手法的反思。1946年,奥威尔写道:“自1936年后,我所进行的严肃创作的每一行话,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体制,并为民主的社会主义体制鼓与呼。”
  • 早就开始喜欢你

    早就开始喜欢你

    他,明明是高冷的霸道总裁,却在某人面前无比温柔。她,明明觉得自己不喜欢他,却一次又一次的心动。他不顾一切,也要让她想起,那个自己很爱的人,现在一直在等她!
  •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星期六童话(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星期六童话》是当今童书出版的一种高品质制作,可谓“文、音、图”三杰,可读性、可听性、可赏性兼具。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小读者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星期六童话》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完整地呈现了梅子涵早期、中期、近期作品创作的整体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