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900000020

第20章 被“等掉”的可能依然在

薛晓康小说集《永远的金黄》

去年夏天,薛晓康将他的散文集《藏光》送给我时,在扉页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向前老师:被‘等掉’的可能依然在!”

“等掉”——这是我俩之间的一个小“典故”。

1989年冬天的某个夜晚,薛晓康作为第三届文学系的学员,来到我当时在军艺三号楼住的筒子楼里,听取我对他的短篇小说创作的意见。他的小说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我早已经淡忘了,只仿佛记得从中隐隐约约地读出了一点儿扎西达娃式的神秘与怪诞的气味。——这其实不难理解,薛晓康作为一个“老西藏”的后代,已经那块充满神性的高原上厮混了多年他生命的相当一部分已经在那里溶化掉啦,他和扎西达娃们有着某种“通感”是很自然的。此其一。其二,自从那个满身魔幻色彩的小老头加西亚.马尔克斯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之后,立刻风靡了整个文学界,并找到了不少半真半假的传人或知音,而在这众多的传人或知音中,扎西达娃无疑是比较得真传的一位,他将西藏的神秘和遥远的拉美的神秘作了一个巧妙的嫁接或沟通,从而头顶一个闪烁着异城文化斓色彩的光圈矗立在西部的文学高地上。这个“光圈”对于来自布达拉官官墙下的青年小说家薛晓康来说,自然就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对薛晓康说:

你必须挣脱这个“光圈”必须远离扎西达娃们,你和他们其实不完全一样。比如你的汉文化的血脉和承传,你的军旅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等等。所以,你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自己的生命和心灵历程出发,用自己的个性喊出属于你自己的声音。否则你一味模仿扎西达娃们是没有大出息的。一是难以学得像,二是即使学像了又怎么样?

还不就是一个小扎西或扎西第二吗?在人们谈论起西部小说的时候就很容易说成是“扎西达娃等”(或者是“省略号”)。总之,结果就是被“等掉”……

这一番话看来是梭薛晓康牢牢地记住了。

转眼问到了翌年春天,我去过薛晓康宿舍的“鸽子笼”几次,既不见他再眉飞色舞地开口。扎西“闭口”“马原”,也难得一闻他那“嘎嘎嘎”的古怪而富于个性的笑声,只是一味深沉着脸,仿佛换了一个人。同他怎么了,他压低嗓门庄重地说。过些天我给个东西请你看看……

后来我才知道,在那些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薛晓康悄悄地进行了一次灵魂的自我洗礼——他完全沉浸在对那块圣土的回忆中,眼前不断晃动着亲人和战友们的音容笑貌,写到伤心动情处,突然就会呜咽起来泪流满面,以至为了不中断写作,不得不在案头备一块毛巾以便随时揩脸……

《藏光》就是这样产生的。《藏光)的生产过程说明写作中的薛晓康是一个感情丰富、脆弱、投入和真挚的人。

带着这样的感情色彩,《藏光》走上了《人民文学》1990年8月号的头条位置。

之后不久,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军旅文学新风景》(载《解放军文艺》1990年11月号)。着重谈的是开始在小说、诗歌和报告文学领域中崭露头角的军旅文学新人现象,其中的“风景”之一就是《藏光》。那一段文字今天重新翻检起来似乎仍不觉“过时”,现不妨转录于兹——

保证薛晓康写好《藏光》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他对那方“圣土”和生活其上的人们炽烈深沉的情感,而这情感又决不是来自作为一名观光客的赞叹或作为一个采访者的感动,他本人就是那方“圣土”上的一个子民,就是那高原边防的一名士兵。而且还不仅仅是他本人,他父母亲都是建国初期最早进藏的“老西藏”了,为保卫、建设与开发西藏几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薛晓康就是继承父亲的遗愿走上这片“圣土”的,在那儿有他的“根”。他对那儿和那儿的兵们已经不是什么眷恋和热爱的问题了,他已经融入其中,分不清彼此了。所以,一当他拿起笔来吟唱这方“圣土”和“圣土”上的兵们由时侯,是那样的亲切、自然与平和,一切都用不着高声大嗓、咋咋呼呼和大惊小怪,就像一个纯朴的少年歌者在吟唱一首遥远如梦幻的摇篮曲,一支流自心底的情歌。是的,正是这种来自两代人的纯真的情感,使得他对那儿的一切包括苦难、悲伤和残酷等等,都能持一种宽客、超然甚至审美的态度。严寒可怖的雪山,在他跟中怎么看怎么美丽——“四周饱经风雪的山刻满了波状皱纹,阳光把落雪的远山照耀得银亮一片,这时人们生命的光泽仿佛就闪烁在那里”;“查果拉山……倔强地一点一点越长越高,扎根蓝天,把自己装扮成了一棵壮美无比的冰雪树。”——审美的态度,诗意的眼光加散文的笔调,就构成了《藏光》的第二大特色。关键之点又在于,这种态度、眼光和笔调,都不是为艺术而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与转换。有了这种态度、眼光和笔调,就不仅仅能发现与传达出贫瘠环境中的自然美,更能发现与传达出艰苦生活中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试问,作品中对兵们“恋爱准”和“保护野兔”等段落描写得富于幽默感曲处理,不都是对于兵门豁达的胸怀和善良的心灵的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尊重与弘扬吗?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态度、眼光和笔调,薛晓康最终把报告文学《藏光》写得既有了散文的韵致又有了小说的意味,为报告文学风格的多样化做出了独具灵性的探索。当然,如果作品更多一些哲思色彩、文化底蕴和历史纵深感,《藏光》就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了。

虽然《藏光》并非无可挑剔,但它毕竟是一部情感真挚自然、文笔清新优美的散文体报告文学,这在当时(1990年)是很难得的。薛晓康带着它初登首都文坛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好评。紧接着,薛晓康又沿着这个路线写作了中篇报告文学《驼路》,并再次由《人民文学》在同年年底在显著位置推出。

于此,薛晓康确实和扎西达娃们拉开了距离,而且切切实实地在报告文学领域里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再以后,他就以这两部作品为主干,结集出版了散文报告文学《藏光》。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我们五年前的那个“话题”——“被‘等掉’的可能依然在!”

这固然可以看成是薛晓康的一句谦辞,但我却更愿意把它当做是薛晓康具有自知之明的一种清醒意识,一种在文学境界的追求上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尤其是当我把这句话借用来作他的小说集序文的题目的时候,更加感到是这样。

坦率地说,读完《永远的金黄》之后,我觉得薛晓康对小说这种体裁的把握与驾驭的熟练程度,还没有达到或者说超过报告文学中的上乘表现(比如说《藏光》,还没有进入一种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手之使指的随心所欲收放自如的自由境界。

因此,无论是在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营造,还是情调的确立,或者语言风格的形成等诸多方面,我都难以给他找出一个清晰的“定位”。尽管他在小说创作方面有一些新鲜的想法,但也还没有转化为一种理想的艺术表达。比如短篇三题(《神马》、《路女》、《羊精》)中的语言追求——着力于精简、含蓄与省略、跳跃,颇类似电影语言中的蒙太奇运用——这种努力收到了一定的“陌生化”效果,以我个人的感觉而言,就稍嫌用力太过,太刻意为之,读来就不免有一种不够自然与流畅的“各色”之感。总之,在小说创造上,如何将自己的人生历练、生命体验和个人化的情感方式、气质特点等等加以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完全薛晓康式的小说传达途径,对于薛晓康来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

从此一意义上看,薛晓康时刻意识到被“等掉”的可能性,恰恰是他的聪明和智慧之处,也正是他的希望和未来所在。

因为他的“根”扎在了西藏那样一块风水宝地上,那不仅仅是一块自然风光的宝地,一块神秘文化宝地,还是一块浸润了薛晓康父子两代人的心血的宝地,他的父辈、亲人和战友用青春和热血在那儿种下了无数的动人的故事,它们已经在《藏光》和《永远的金黄》两本书里绽开了星星点点的幼苗。我们期待它们迅速长大,摇曳成一片绚丽而独特的西部风景……

不久前,薛晓摩公差来京,邀我小酌于“山釜酒家”。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他又说起了西藏的故事,说起了“藏八小学”的同学们,说起同学战友相聚就热切地盼着他早日把老西藏和他们的后代们的故事写出来。为此,他愈发感到了笔头的分量,愈发不敢轻易下笔,他要为他们立言,要写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要以父亲和自己的经历为经线,编织出两代“西藏人”几十年的悲壮、辛酸、苦难和光荣,编织出那块土地的沉重、绚烂、神奇与美丽,以及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变迁……

这是一个“工程”。我听了后肯定她对薛晓康说,只要你真能实现它,你肯定不能再被“等掉”了。而且我当时建议,根据他积累的资料和情感,以及现有的写作经验,不妨先写成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全景式地记载两代十数万驻藏官兵的心灵史。这将会是一个贡献,也是对他下一步的长篇创作的准备。当然啦,这也将是对他的笔力、胸襟、气魄和思想的一个挑战。

薛晓康沉吟了。面部的表情类似几年前那个冬夜在军艺三号筒子楼里浮现过的那一种。他低沉地说我回去考虑考虑。这一次我们的握别并不特别地轻松活泼。

薛晓康又回去了,回到了遥远的西陲。在此刻我即将为这篇序文收笔的静夜中,他在干吗呢?是在考虑吗?是在考虑我们谈过的一些话题吗?

薛晓康,你考虑好了吗?

原载《南军事文学》1994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一个在读者心目中代表着乐观积极、永不放弃形象的伟大的名字,她的人生经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她的自传和散文在国内有诸多译介,传播广泛,但相比之下对凯勒的信件翻译较少。本书除了凯勒的自传、散文之外,还保留了她写给朋友、家人的信。本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自传《我生活的故事》,凯勒用细腻动人的文笔回顾了自己的生活,讲述了她患病之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克服生命中的种种困难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过程;第二部分是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凯勒想象自己拥有三天光明的日子,设想自己该如何利用这宝贵的三天;第三部分是凯勒在1887年至1907年之间写给亲友的百余封信件,她交友十分广泛,信中记录了不少与社会各界著名人士交往沟通的轶事,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兴趣爱好广泛、内心世界丰富、对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立见解与思考的凯勒,为读者了解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做了真实而全面的补充。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
热门推荐
  • 猫咪情缘

    猫咪情缘

    汤小米今天三十二岁,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剩,人漂亮不说,是非也多,这是非多的女子,自然也是无人问津,招来的也都是嘲笑的白眼。这不汤小米又升职了。企宣部的经理荣升为鼎盛集团的副总经理,这任职通知一下,又引起来轩然大波……
  • 明月星沉

    明月星沉

    某人:“沈师妹,我只是想和你做个朋友。”沈星沉:“好。”…………某人:“沈师妹,我听说你剑术卓绝,我们来比试一下剑术。”沈星沉:“好。”…………某人:“星沉,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沈星沉(惊讶):“你不是说只是想和我做个朋友吗?”某人:“……我错了!”总的来说,这其实是两个人从年少之时一路相携成长的故事。
  • 名门盛恋:大叔轻轻宠

    名门盛恋:大叔轻轻宠

    他教会她为人处世,告诫她除了他的话谁都不能信。他让她爱上了他的同时,他带着未婚妻来到她的面前。她泪目,他教会了所以,貌似没有告诉她,如何可以进他心。直到她消失……她再次回来,换了身份,未换皮囊,看到他的震惊,她冷笑,给他的报应来了!
  • 往昔的日落余情

    往昔的日落余情

    从开始的一段孽缘,他本有大好天资,却宁愿平凡,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到后来的人走茶凉。一次偶遇,他…………
  • 大牛市·股殇系列(全集)

    大牛市·股殇系列(全集)

    《大牛市·股殇》在出版之前,已经在网络上流传很广。作为专业描写大牛市的图书,盈亏、涨跌、多空、贪婪、恐惧,小说几乎写尽了股市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描写与分析被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和套利机构当作教程和案例研究与应用,许多投资者更是将其当成投资圣经研读与收藏。作为小说,本书描写了一个精彩跌荡的吸金故事:上海陆家嘴最牛证券部老总张松海,年轻有为,不到30岁已跻身金融圈上流,在上司谢佳人的帮助下,秘密接引境外热钱,伙同关系人炒作A股,在牛市到来前野心勃勃,最终无法克服贪欲,共同走向罪恶的深渊……而两个没有任何身世学历背景的年轻人王志和孙超,却在牛市当中成长起来,攀升到了职业的颠峰……
  •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中部崛起”战咯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契合长株潭城市群对低碳经济增长方式的追求,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问题凸现出来。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进行一体化统筹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为相关政府部门制定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咯重点、战略措施以及保障措施等提供参考意见,为相关科研人员和从业人员获得更大的成果做前期铺垫,其意义重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间谍:历史阴影下的神秘职业与“幕后”文化

    间谍:历史阴影下的神秘职业与“幕后”文化

    本书将为您回顾数千年的人类间谍秘史,揭示英雄们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更为您解密独具魅力的间谍职业,阐释博大精深的谍海文化。
  •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落花人独立:金庸的情侠江湖

    本书是一本评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的主题系列散文集,作者用她那闪耀着刀锋般光芒的语言,写那么虚无又真实的女子和男子。写女子,则写她们坠入爱情瞬间的绝美样子,写她们在爱情面前的温柔和坚定,以及一切玲珑剔透的小心思。写男子,那些让人喜欢的男子,则用更喜欢的笔调写他们;不喜欢的,也不故意曲笔,而是庖丁解牛一般,画出他们的原本,把厌弃或者包容的权利,交给读者。
  • 农家致富小娘子

    农家致富小娘子

    原主冤死,狠心的大伯正打算一卷草席埋了她。霸气“诈尸”,牛鬼蛇神统统绕道,背锅?她可不干!且看她,如何打脸极品、发家致富、谱写盛世田园!不过,那位帅死人不偿命的教书先生,你为什么老跟着我?想追我?有车有房吗?年收入多少?给得起聘礼吗?什么?你说其实你是将军!不好意思,作为全国首富,咱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