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8300000029

第29章 散文的“好看”及品位——读新创刊的《散文.海外版》

影视艺术讲求“好看”,小说作品也讲求“好看”,那置身于文学散步中的散文呢?我想也是应该讲求“好看”的。“好看”的散文可以使人掩卷感叹,或使人精神振奋,或使人耳目一新,甚至使人沉入一种无穷回味的境界中。“好看”的散文往往拥有一种特别的审美诱惑力。当然,怎样的散文才是“好看”的一一这在不同的读者期待中也显现着不同的尺度。不同的兴趣、乃至不同的品位。

在我的意识中,凡拥有独特审美品位的散文,便一定是“好看”的散文,而“好看”的散文,也往往具备某种相应的审美品位;在这样的散文中,大都游浮着或可以升腾起一种高贵的意味,或一种穿透人事物理的深命感悟,或一种久经不衰的生命提示与沧桑点醒,乃至给人享受的以美文方式呈显的情调。不言而喻,“好看”的散文不仅仅在于“好看”,更重要的是在于“看”了之后所可能领略到那种奥妙无穷的“好”。最近读了几期新创刊的《散文.海外版》,更是印证了我的这种想法。

作为散文选刊的《散文.海外版》,自然应该是一个主要刊载优秀散文近作的园地,一个提供“好看”的散文佳品的场所,而从这几期刊物所载作品来看,其中体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宗旨。就此而言,《散文.海外版》足可以弥补长期以来海内外散文艺术少有交流的缺憾了。

现今的《散文.海外版》还不能说已经造就了自身的鲜明风格,但刊物的艺术特点却是引人注目的:它的开端已经隐含了过程的可能性,或者说,它已经有了真正属于艺术的起步。

《散文.海外版》比较扎实地选载了一些名家的作品,如巴金的《怀念二叔》、冰心的《“孝”字怎么写》、《我的家在哪里》、萧干的《写完回忆录之后》、《关于死的反思》、汪曾祺的《宛的母亲》、宗璞的《送春》、贾平凹的《好读书》、《说话》、韩少功的《笑的遗产》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着实在启迪情智方面为阅读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然而可以发现,这些“好看”的散文佳作拥有相当浓厚的中国文学(或中国散文)的传统性,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正是这种被某些激进的“现代意识”所不屑的传统性,恰恰在这些主要作为小说家而驰骋文坛的名家的“闲笔随感”中熠熠放光。

我一直认为(此处不妨重复一次)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自由散步的特别方式,在它得以沿袭至今的传统血液中,始终弥漫着这样一些使这一自由文体永远饱满生命力的特点或因素,如传统散文的名篇佳构大都是“有感而发”、“为事而作”,绝少或根本没有为写散文而写散文的“专业作家”;又如,“见解”这一概念在传统散文的创造中一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这并非一般论理意义上的“见解”,而往往是以感悟的审美方式呈现的判断力,以及那种基于沧桑变迁的感应之上的对于人事物理的穿透才能或把握的智慧;再如,传统散文比现今的散文更讲究风骨与文采,也更讲究行文的流畅、遣辞造句精炼纯粹,而一味追求华丽的靡艳文风,也一直为散文传统所排斥所鄙视。无论是古代精品。还是现代佳作,或者是《散文.海外版》所选载的那些卓着篇章一凡足以使人称道的散文作品,是不可能扔掉这些构成中国散文传统的特点或因素的。换一角度说,凡“好看”的散文、富有独特审美品位的散文,它们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之所以能把读者的感受力净化为一种生命的感慨,一种境界的享受,其原因也在于这些作品的创造者在传统精华的承袭及领悟上作出了独特而又精彩的发挥,而且是那么自然、那么不留渍痕、那么富有生活的原汁感。我觉得,《散文.海外版》中的大部分作品是可以给人留下这种印象的。

我之所以在“好看”及品位的题目下较多地谈到了散文的传统,乃是因为我的议论对象是《散文.海外版》的缘故,或者说是“海外版”这一标示使我更多地意识到了中国散文在弘扬传统方面的重要性。刊物的发刊辞写得很得体、也很谦虚,说对于刊物的艺术风格还缺乏总体把握一一依我所见,这几期的《散文.海外版》正在形成自己的风格,而继承与发扬中国散文的优秀传统就是刊物风格的一部分。我们不必忌谈传统。传统的宝贵与传统的不可抵抗,一直在提醒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不谙传统但又在盲目地高谈阔论“走出传统”与所谓的“突破传统”。若是“海外版”的《散文》不甚注重中国散文传统的承袭与弘扬问题,那这份刊物的光彩就可能受到折损,而海内外的散文艺术交流或许也会再一次出现缺憾。当然,就现今读到的《散文.海外版》来说,这种顾虑显然属于杞人忧天了。

中国的散文传统犹如一条神秘莫测的河流,其中的艺术智慧只有依仗智慧才可能被理解被截获。譬如散文创作的“有感而发”、“为事而作”,内中就有不少奥妙可供探索。就“有感而发”的“感”而言,便存在着质泽的差别,而“为事而写”的“事”亦有大小之分,但大小又非决定性的,所谓“小中见大”也就打破了事大事小的界限。我们在《散文.海外版》读到巴金的《怀念二叔》、萧干的《写完回忆录之后》、《关于死的反思》、柯灵的《神奇的时间》、叶君健的《病中杂记》、曾敏之的《望云楼随笔》、汪曾祺的《我的母亲》,以及诸如贾平凹、韩少功、扎西达娃、方方、朱正琳、刘少鸿、徐静静等的作品,其中所抒写的大都是人生际遇或身边琐事,但作品所透露的感悟及情调,却拥有一种与生活与时代息息相通的理解,一种折服人心的力量,一种可供整个人类品味的精神启示,这便是作品的审美品位的来源,或者是那种“有感而发”的“感”的质泽光芒了。同时,我们从这种“感”的质泽光芒中,也可以悟到“见解”这一概念在散文创作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散文创作中的所谓古典性或现代性的争论,便显得无足轻重。重要的是,一篇散文问世,读者最终从中收获了一些什么?是与作者一起陷入无病呻吟或矫揉造作的泥淖,还是与作者一起去真实地感受人的精神现实,或一起去领悟人生、谛听生命,或一起去享受生存世界的酸甜苦辣、去接受未来的馈赠与考验?无论是以“好看”论,还是以“品位”论,读者需要的是后者。

纵观创刊以来的《散文.海外版》,所选载的作品大体上展示了中国当今散文创作的艺术水准。它不仅折射着大手笔的新风来,而且体现了不少新写家的灿烂前景,同时又因不少为大陆读者熟悉或不甚熟悉的海外作家作品的“参与”(如王鼎钧、何瑞雄、尤今、梦莉、许世旭、秦松、风信子等也给刊物增添了特别的光彩。如果说到遗憾,或者说是以更高的艺术要求论,那刊物还有两件事要做,一是以选编的方式进一步给“散文”这一自由文体“放足”,也就是更加扩大散文这一文体的范围,让更多的“好文章”堂而皇之地步入《散文.海外版》的艺术殿堂;二是倡导散文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使更多的散文在讥嘲时弊、议论风尚、剖析世事、抨击丑恶方面显示出独特不凡的身手。倘若散文创作真正能把抒写的触角伸向阅读领域的敏感点,或伸向那些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课题上,那作品的“好看”就可能更上一层楼。当然,这里的审美品位依然是一个前提,否则,散文也就不成其为散文了。因为,《散文.海外版》的宗旨也在于以散文艺术的交流方式而实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一一对于刊物来说,弘扬民族文化绝不是一句空话:现在这样做了,将来亦如此。

一九九四年三月

同类推荐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这是一部时光之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的角度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十多年在沙漠乃至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思考。其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心情心态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人世的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力求更逼真地书写个人乃至时代的平民生存史,其中还大量地涉及到了地域文化及历史遗迹,乃至个人生命过程中的种种遭际。整部书格调忧伤而又高贵,多“道人所未道,言人所难言。”作者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合唱,坚持自己的艺术思想与独特的书写理想,使得这部书稿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当下任何散文作品,堪称新世纪以来一部独立之作。
  •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孤独,一个人的狂欢

    本书精选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孤独”之作。选文体裁多样,不拘一格;文风斑斓绚烂,或简洁洗练,或晦涩怪诞,或朴实随性,或铿锵激昂。在这里,孤独是求而不得,是永失所爱,是身处异乡,是卸下伪装;形形色色的孤独,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亲。每一种,皆源自作者独特的视野;字里行间,尽显数世纪理想知识分子对“独”的无畏探求和对“我”的不朽应答。
  • 中国意象:回到最美的古代

    中国意象:回到最美的古代

    《中国意象:回到最美的古代》是由周语创作的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国风的古代画卷被周语重新赋予了涵义。以其独特的浪漫色彩,瑰丽的想象力向我们展现了古代的最美,仿佛一幅幅美图在眼前一样。
  •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从追杀慕尼黑惨案的“黑九月”恐怖分子,到哈马斯高官遇刺的“迪拜门”,凡落入它视线的目标都在劫难逃;从光天化日搬运他国战斗机图纸,到瞒天过海将导弹快艇偷渡重洋,凡被它列入计划的上天入地也要收入囊中;虽毁誉参半,但仍以超强的执行力和一流的情报搜集能力令世人刮目相看。揭秘世界上最神秘、最有效率的情报组织。
  • 禅意心画

    禅意心画

    自古至今,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前哲对“禅意”、“心画”“、篆刻”都有精辟的论述,谨抄录几则,作为本书引论。
热门推荐
  • 异世界旅途之千之

    异世界旅途之千之

    千之因为车祸穿越到异世界,因缘际错在纷争之中遇到了很多人和事。
  • 一剑破云

    一剑破云

    一把破云剑在背,一个酒葫芦在手,唐闲带唐秋梨出了游云门,只为抢亲与夏依依成就神仙眷侣。江湖风雨颇多,尘世险恶难测,抢亲一事虽简,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 轮回之业

    轮回之业

    “世间所谓轮回,究竟是天道因果的轮转,还是众生不灭的执念……”修道一生,到头来才发现,我的业、我的道,早在与你邂逅的那一天,就已经开始了……应运而生、逆劫而起的少年,宗门、江湖、境界,武斗、智斗,追溯太古,又将揭开怎样的轮回之业……
  • 古武狂刀

    古武狂刀

    传言得狂刀者,可上九霄长生,可窥过去未来。一支强大的契武队伍,应当包含远武者、近武者、战武者以及影武。契武江湖,违约者死。直到两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出现,这江湖就彻底乱了……。看他们如何以一己之力组建一支超强的古武战队抵御外敌?他们要如何去撼动这个根深蒂固的大陆而让他们团结一致?他们最终要如何才能去探索到未知文明,守护住一方安宁?我守护的是这整个天下……。
  •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复仇之修行者

    复仇之修行者

    一个偏僻的小镇,他在这个地方安静的长大着,代替了他父亲的这个男人,被称为叔叔的男人,在这小镇传授给他了自创的绝世功法。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男人再一次行动中被邪魂师围住,为了保住男孩,男人放弃了逃生的机会。男孩亲眼目睹了男人...
  • 花红蜜更甜

    花红蜜更甜

    这是一篇许多年前的小说,作者吴昂先生曾任运城地区行署专员、地委书记,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作品在《萌芽》、《山西文艺》等刊物发表,现已年过七旬。此篇小说,完全依据作者在“文革”时期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完成之后,置之书箧,从未示人。阅读这篇小说,虽然叙述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但对于今天人们反思那段历史不无益处,同时,对了解和理解作者那一代人的思想和创作水平当是不可多得的材料,所以,本刊决定将这篇小说不加任何修饰,保持原貌发表,以飨读者。接到张长宏和杨翠萍邀请我参加他们第二次婚礼的来信时,我高兴得彻夜不能入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 我有一本阴阳薄

    我有一本阴阳薄

    陈七七一睁眼,发现身旁躺着一只鬼王重生归来,陈七七手握阴阳薄,掌控凡人生死。捉小鬼、斗神婆,以前那些想让她死的人,她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生不如死。可她一不小心,招惹上了一只鬼王。“拿了我的阴阳薄,你就是我的人了。”“你想怎样?”“不许再勾搭别的男人。”“不许给别的男人看面相。”“不许离我三丈远。”鬼王一连说了三个不许,陈七七都一一应下。不许她给别的男人看面相,那他就给男鬼看面相。不许她离他三丈远,那她就离他四丈、五丈远。身为阴阳师,却被一只鬼吃得死死的,传出去她还要不要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