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9900000022

第22章 猴子村长(5)

长社父亲气得用棍蹾着地说,长社是想把这些猴关死呢。我得去找县上,让人来开锁放猴,长社他不听我的,不能不听县长的。

永良侄子说,大伯到县上去报告,断了咱村的财路,村里的人可是要怨呢。

长社父亲说,猴子的怨比人的怨不大?什么事就怕调过来想。

永良侄子说,随你老爷子的便。

第二天一大早,长社父亲就搭班车上了县。走时没跟任何人说,只托人给营盘梁的奉山老汉带了个话,让奉山老汉多关照这边的事。

发出去的快信没有回音,十几个动物园竟然没有一个表示要猴的。长社明显感到环节上出了问题,卡在了某个地方。

他还是不甘心。

晚上时候,长社刚吃完饭,想过去看看父亲,永良侄子慌慌张张进来告诉长社,猴子又死了五只。长社问怎的一下死这么多,永良侄子说是集体自杀。

长社说,猴还会自杀?

永良侄子说,它就自杀了呢。谁也没办法,拦也拦不住。

玉芝听了这话,手里的饭碗差点儿没掉到地上,她说,这些猴莫非都成了精,了不得了!

猴子会自杀,长社是头一回听说,他赶紧下了炕,趿上鞋,顾不得提,就跟着永良侄子出去了。

四周很黑,村路坑坑洼洼,长社深一脚浅一脚来到猴笼跟前,拿手电晃来晃去地照。他看到两个笼里的猴的确所剩无几,那只小猴脑壳碎裂,在笼子地边上脸朝下趴着,红白的脑浆染满了栏杆。长社问谁干的,永良侄子说,是母猴干的,小猴要捡投放的料,母猴管不住,就把小猴的脑袋在栏杆上撞碎了。

长社看那母猴,眼内无光,身体已经挺了。

另外三只不知什么时候一块儿咽了气,微闭着眼,半张着嘴,全身没有了一丝热气。

老猴仍是一动不动地坐在角落里,冷静地看着笼里发生的一切,仿佛这一切都与它无关。

长社示意永良侄子,将这个老猴单独关押,他看出,这老东西不是个省油的灯,它是这群猴子的主心骨。它不吃食,所有的猴子便都不敢吃。宁可饿死也不能坏了规矩,没有它在,这些猴子不至于如此。

永良侄子说用不着单独关押了,这个笼子里除了老猴以外,能喘气的还有一只,料也活不过今天半夜……

长社问另一个笼罩还有多少。永良侄子说,那个笼多一点儿,还有三只半。

长社问怎地还有半只。永良侄子说,是断了胳膊腿的。

永良侄子说,侯村长,要不咱们就……放?

长社还在犹豫,想的是明天万一有信来呢。

永良侄子说,这样的破猴,人家来了一看也不会要。长社说,再观察一个晚上,明天开村委会。

第二天一大早,长社就往村委会跑,几个委员早就在那里了,正围着笼子一筹莫展,见村长来了,大家都将日光转向他,朝他要主意。如永良侄子预料,大笼里的那个猴果然死了,就死在老猴的身边,匍匐着,像一个恭顺的臣民。长社叫人将死猴子拽出来,拖进办公室,将这只死猴和昨天的母猴,剥皮、开膛,他到底要寻出个究竟来。

永良干这个是拿手,三下五除二地将皮剥了,刨出肚肠。两只猴胃里都是空的,一点儿食也没有。

人们吸了一口冷气。

没人说话。

长社对委员们说,吃罢早饭开会!

雪又下起来了,一开始就下得很猛,气温也降得厉害。长社心中暗自叫苦,这样的天气,那几只猴又饿又冻,大概坚持不了多长时间,莫若早早放了。一想,放出去怎么办呢,放了它们,它们也是死,漫天大雪,饥寒交迫,伤病交加,孤单离群,哪里还有活路,在笼里还有人喂吃的,出去可是什么没有了。

村委会还没有召开,营盘梁的奉山老汉让孙子们架着,跌跌撞撞,雪人似的来了。老汉进村先看猴,又来寻长社,一进门劈头盖脸地嚷嚷,长社,造孽呀你!你得不着好报!

长社赶紧把老爷子往火塘边让,让媳妇吊上一罐茶煮着。长社悄声问营盘梁的孙子们。吃过早饭了没有。孙子们说,昨天半夜的时候往这边赶,梁上雪太大,一路上连滚带爬的,摔了两跤,差点儿没掉到涧里去。

长社让老婆玉芝先撂下手里的活,快点儿做饭。

奉山老汉青着脸说,你也甭准备饭,我问你,死了几只?

长社掰着指头算了半天也没算清楚,说,没几只。

奉山老汉说,没几只?你哄谁哩。侯家坪的腥气已经冲到梁顶上去了,我来的时候,十几只豺狗在围着村子转。

长社低着脑袋不说话。

奉山老汉说,怎能干下这事哩。猴子是有灵性的,我不止一回跟你说过,你爷爷死的时候,你们侯家的人谁也没来,是它们给你爷爷送的葬,你反过来想想,人还不如一群猴!现在,你又回过头来杀它们……

长社说,我没杀它们,它们是自杀。

奉山老汉说,你说这话不觉得亏心,你不关它们,它们能自杀!士可杀不可辱,你要是关我,我也自杀。

长社说,萝卜、包谷都喂了,我们花的代价也不小,侯家坪是小村、穷村……

奉山老汉说,小村、穷村才出红军,出有头脑、有理想的革命者,出能给后代增光添彩的祖宗,你这样做是羞先人哩。别的话再甭说了,你紧忙着把那儿只猴给我放了。

长社说总得开个村委会,他一人做不了主。

老汉一听就火了,说啥,还要开会,刻不容缓的事,你爹上县里告你去了,一边来人之前你放了它们是你的主动,来了人再放算你虐杀国家保护动物,哪个轻哪个重你难道还掂不来?我为啥冒着大雪半夜往这儿赶呢,还不足为了你个小兔崽子,长社觉得脚跟底下有点儿发凉。

吊罐的水开了,噗噗的,滴过火塘里,激起一股股的烟灰。长社似没有看到,他这时才想起,这两天是没看见爹。

被奉山老汉押着,长社来到猴笼子跟前。

老猴还在笼子的一角茫然地坐着,近乎白色的长毛上面落了一层雪。不远处的另一个笼子里,半只猴已经咽了气,另外一公一母两只猴相拥相依在一起,在风雪中战抖着。准备共同度过这艰难的最后时刻。

长社将笼门打开。老猴仍旧一动不动。巍然地坐着,眼睛盯着远处山峰,在想它的心事。长社用棍捅了捅它说,怎的,还闹脾气,不走?

永良侄子大着胆子用手推了老猴一把,回过头来对长社说,村长,死了。

长社说,怎的会死了,早晨我见它眼睛还转哩。

永良侄子说,死不是一天了,都硬了。

长社说,这只死猴,坏了我一笼猴,早知道它是死的,掂出来不至于……

奉山老汉长长地叹了一声说,娃,你的梦还没醒么?

另外两只猴被人从笼子里赶出来,并没有急于逃命的意思,它们木然地在笼子外头坐一会儿。然后相跟着歪歪斜斜,踉踉跄跄地走过捕获它们的空地,向着林子不紧不慢地走去。它们的尾,又高高地竖了起来。

好像谁的心里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在涌动,说不出为什么,鼻子有点儿发酸。

奉山老汉看着越走越远的猴子对长社说,侯村长,你知道我和你爹为什么再不打猎了么?

长社目光一直注视着那两只猴,他说,不知道。

奉山老汉讲了一个只有他和长社父亲才知道的故事。

1960年。山里饿死了人,公社组织了十几个生产队,围了两个山头,要把这个范围的猴子赶尽杀绝,不为别的,就为子肚子,零星的野猪、麂子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饥肠辘辘的山民把目光转向了群体的猴子……两座山的树木全被伐光,最终一千多人将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不大的山包上。猴子的四周没有了树木,为黑压压的人群层层包围,插翅难逃。双方在对峙,那是一场心理的较量,猴群不动声色地在有限的林子里躲藏着,人在四周安营扎寨,时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不给猴群以歇息机会。三日以后。猴群已精疲力竭。准备冒死突围,人也做好了准备,开始收网进攻。于是,小小的林子里展开了激战,猴的老弱妇孺向中间靠拢,以求存活;人的老弱妇孺在外围呐喊,造出声势。青壮进行厮杀,彼此都拼出全部力气浴血奋战,说到底都是为了活命。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黄昏时候。林子里渐渐平歇下来,无数的死猴被收敛在一起,各生产队按人头进行分配。

那天,奉山老汉和长社父亲没有参与分配,他们俩为追击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母猴怀里紧紧抱着自己的崽,背上背着抢出来的别的猴的崽,匆忙地沿着荒脊的山岭逃窜。奉山老汉和长社父亲拿着猎枪,穷追不舍,他们是有经验的猎人,他们知道,拖着两个崽的母猴跑不多远。于是他们分头包抄,和母猴兜圈子,消耗它的体力。母猴慌不择路,最终爬上了空地一棵孤零零的小树。这棵树太小了,几乎禁不住猴子的重量,绝对是砍伐者的疏忽,他根本没把它看成一棵“树”。上了“树”的母猴再无路可逃,它绝望地望着追赶到跟前的猎人。更紧地搂住了它的崽。

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时机,两个猎人同时举起了枪。正要抠动扳机,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分散了注意力,就在这犹疑问,只见母猴将背上的、怀里的小崽儿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将它们搁在更高的树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很多树叶子,将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猎人,用前爪捂住了双眼。

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开的余晖,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两只小猴天真无邪地在树梢上嬉闹,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

猎人们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

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

听完了这个故事,半天,长社说,奉山爷,什么时候你给我们村的小学生们也讲讲猴子的故事……

笼子空了,长社的心也空了。

长社等待着父亲,他从没有觉得父亲对他是这般的重要,他有一种隐隐的希冀,希望在父亲身上找到一些半日被他忽略了的东西,跟父亲比,他太浅薄,太张扬,太没有根基。

父亲是山,沉默的大山;他呢,是杨树,是山上只会哗啦啦拍手,随风摇晃的杨树。

父亲回来了,带来了县长的亲笔批示,两个字:

放猴!

长社说,猴已经放了。

父亲说,放晚咧。

长社对父亲说,大,你怎没给我讲过和奉山爷打猴的故事。

父亲说,我早就想告诉你,你不听。

没出一礼拜,县上开来一辆小车,白色的,闪着红灯,下来两个警察,将侯家坪村长候长社用亮晶晶的铐了铐走了,闪着红灯的小白车其实就是个小笼子,比动物园拉猴的笼子史为精致。精致到你不注意就看不出来。这回侯家坪的人离得近,把这辆“笼子车”看得很真切,侯村长在车里。隔着铁栏杆往外看,村民们往里看,大家都觉得这角度很新奇,就跟人看猴,猴看人似的。

村长侯长社走得很坦然,有人说是木然,村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跟笼里的猴很接近。大约被关了都是这样,无论人还是猴。长社脸刮得很干净,身上还是那件黑呢子制服,不过这回规规矩矩地穿着一连扣也齐齐地扣着,雪白的新化纤领子是才钉上去的,显得很扎眼,只是不知里面的裤衩是不是换了针织的。

村里人像前不久送猴一样将装村长的小笼子车送到村口,孩子们照旧追着车跑了一截子,直到乍消失在山拐弯处。

不少人说村长到底是为了大伙,不就是死了几只猴吗,逮猴哪有不死猴的道理。村委会委员联名写材料,替村长承担责任,但是都不行,材料送到林业局就给打回来了。

村里娘们儿说侯自成不像个爹,假积极到县上去告状,硬是将自个儿的儿子送进了公安局,堂堂的村长,上了大铐,现在老爷子踏实了,再不到县上去折腾了,红军的后代。大义天亲,不是这种灭法。持这种观点的包括长社的媳女玉芝,她披头散发地跟老公公闹了好几次,闹得婆婆一见她就往灶后头钻、长社父亲架不住儿媳妇的闹,以真正红军儿子的身份跟公安局做过几次交涉公安局派专人,专车将老爷子恭恭敬敬地送回来,充分体现了红军儿子的尊敬。也有很多人认为不干长社父亲的事,是往各地动物园的信发坏了,那些信纷纷回到林业部门。成了定案的确凿证据。

总之,侯家坪的村长该着有此一劫。

长社被判处三年徒刑,监外执行,村长被抹了,党员也开除了。

山外人提起这段事往往笑着说,猴年,侯家坪人逮猴,侯村长犯了猴案。

后来说白了,侯村长就成了猴村长。

猴村长的媳妇玉芝,到现在也不和老公公过话。她至今不承认坡上红军坟底下埋的是侯家的先人,说指不定把谁的骨头弄回来了,从骨头下葬那一天开始就没给侯家带来半点儿好处,净是麻烦。

侯长社成了普通农民,倒是比以前厚道多了,是个孝子。

2002年1月于广岛

同类推荐
  • 谁不说俺家乡好

    谁不说俺家乡好

    本书是灵璧县文联、作协举办的“谁不说俺家乡好”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集,分辉煌灵璧、魅力灵璧、文化灵璧三篇,包括《乡村的集市》(许辉)、《灵璧赋》(徐子芳)《话说灵璧》(时红军)《因为爱情》(苗秀侠)、《若是你到这里来》(余新峰)等50余篇散文、诗歌、纪实文学,话说灵璧的往事和今天的灵璧人的故事,全方位多层次反映灵璧的发展变化、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识见独到、文笔优美、图文并茂。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俐侎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有着原始的崇拜,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
  •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戴明贤集(第二卷):茶味行役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二卷,记录了作者这一生亲历的诸多人和事,是作者从少年到老年的“行状”。作者自认其人生道路平淡,虽有苦有乐,但在大动荡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政治运动、改革开放)中,不过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茶杯风波’”。在耄耋之年回首人生之路,认为其像茶之味——微涩、稍苦、回甘;又因文中所记多属行旅见闻,故以“茶味行役”为名。
  •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

    世事年年见沧桑:东京旧事

    村山富市传的翻译、肩扛小红旗的王墨在与小泉和安倍晋三外交战略顾问冈崎久彦及其周围人的“较量”中,见证了国际形势的变换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尤其是见证了中日关系从蜜月期到恶化期的变化。王墨因此见识了一个其他人无法了解的日本上层对中国、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更因此结识了日本的前首相村山富市,还因此对中日关系和中日之间的许多关键问题有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或许,这些来自与日本政治上层接触得来的观点对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 闲庭扫叶集

    闲庭扫叶集

    古典文化散文,贴近现世的心音,化解嫩寒的春温。《闲庭扫叶集》主要内容包括:韩愈的“八小时”、虎中奸计、李清照读书、菠萝蜜的沉思、宰相不谋私产、运动健身老不忘、饮酒与吃糟、批评家的胆识、鸡声断梦、情种、下定义的困难、零食等。
热门推荐
  • 跑偏的游戏愿望师

    跑偏的游戏愿望师

    “什么,当愿望师需要成为一名全职业大师,不是biu一下就完成愿望的么?”“瓦特?愿望师什么时候还有月老的兼职?”“干脆让我拯救世界得了……额,我只是开玩笑的,别当真。游戏要是关服了,咱们换个游戏耍不行么?不行,好吧,那咱们还是造游戏吧——”
  • 梓紫

    梓紫

    我是陆梓,我喜欢一个女孩,她叫徐紫。我是徐紫,我喜欢一个男孩,他叫陆梓。
  • 侯门毒妃

    侯门毒妃

    夫妻三年,她为他奔波劳累,帮他一步一步登上高位!却只换来一道圣旨,三尺白绫!临死之际,一向温柔善良的妹妹,却身着贵妃服饰,告诉她一切真相!原来母亲竟是他们所害!原来失贞竟是他们所设!就连一次次的流产也是他们所为!叶雪姗满脸不甘!若有来生,必叫你们生不如死!
  • 驶往1919年的船

    驶往1919年的船

    他的祖国此时已经陷入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建造隐修院的事最后不了了之。三年后,一个奇寒无比的冬日,当众天神接迎他去往另一个世界时,东方世界还笼罩在弥漫的战火中。去世前几天,比德兄弟给他的同胞们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致中国同胞书》。这是一封译成中文两百余字的短信,在信的最后,他说,西方所有的优点,不在各国自私自利的富强,而在基督的教义。——“基督的教义,乃天主的恩宠”。
  • 宅男的坏天气

    宅男的坏天气

    "两岸文学PK大赛"史洋,一个典型的80后宅男,不上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玩游戏,不打麻将,不喝酒,不交朋友。他与妻子经营着一间小药店,四岁的儿子聪明可爱,一家人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然而,一场突然侵袭的恶疾,让史洋陷入无限的惶恐、绝望之中!他万没想到,疾病年轻化,那么远,这么近!是命运的捉弄?还是生活习惯导致?一番痛苦挣扎,史洋决定坚强面对!但是,看病难,庞大的医药费……求医的路上,又困难重重!他的命运将会如何?恶疾会不会像坏天气一样,会过去?
  • 池先生的私人神医

    池先生的私人神医

    凤天一,凤家九代唯一一个女娃,她从小天赋异禀,精通真针灸。传说她不学无数,作恶多端,被父亲无情的驱赶出门……池宇宸:当红男明星,池氏集团唯一继承人,一次意外之后,他居然能看到灵魂,从而牵扯出池家男人活不过三十岁的诅咒背户的故事。 一场车祸让当红男明星患上创伤性应激障碍,他陷入剧本中的角色无法自拔,并且爱上了自己的主治医生,直到有一天她帮助他从剧中剥离出来,她抹去他们相处所有的记忆。 “老婆,你搞研究你那实验了,你研究研究我!” “你是让我给你解刨了嘛,穿好衣服,让别人看见影响不好。” 池宇宸一肚子火,开了个小号向网友朋友们救助。 凤天一的男人:“老婆不愿意和我一起洗澡怎么办?” 疯子:“还不是你小……” 美男子:“你八成是绿了!” 全球少女的梦:“你活不好” 池宇宸的小娇妻:“硬上……” 腹黑闷骚男&佛系少女 新文:《偏执大佬的暗黑新娘》
  • 灵定联空域

    灵定联空域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苍生不负你;风云若是此时起,可为联空头点地。千年前,灵尊太苍老人平定联空域,为护苍生周全,确保联空域太平,其以灵力设置结界将灵境与凡境隔绝开来。至此,凡境之人修习武道,灵境之人修灵为主,两域相安无事,得以太平。而后几百年间,两境之人承其遗志,将其所设结界称之为灵界,尽力维护。九百年后,灵界破碎,灵境几大势力妄图染指凡境,一统联空域,造成生灵涂炭。林苍风夫妇二人为保凡境安全,燃烧灵力,堕入凡境,重固灵界,避免了灵境对凡境的进一步侵噬。两人堕入凡境后平淡生活,诞下一子,名为林尘。但好景不长,十四年后,灵境之人突破灵界找到林苍风夫妇二人,为得到灵界之印将其抓走。其子林尘为寻亲人,修习武道,创建尘帮,历经磨难,终以聚沙成塔之力突破桎梏进入灵境,为保护身边之人以一己之力抗衡几大势力,最终造就灵身,成为新一代联空域主,其打碎了灵界,并以一缕残灵守护在半春城,维护两境平衡。至此,两境得以有序地交流融合,……
  • 司夫人的恋爱法则

    司夫人的恋爱法则

    作为司家三夫人,喻昕对于婚姻也是有一套的。“司言,我今天漂不漂亮啊?”“老婆大人当然漂亮了,尤其是现在素颜的样子。”她喻昕可不是吹,恋爱也是有法则的。
  •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明伦汇编氏族典卷氏族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流(译文经典)

    逆流(译文经典)

    德塞森特厌倦了巴黎的虚伪和浮夸,转而避居于丰特奈小镇,过起了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依据个人审美和品味布置住所,沉浸在自己一手缔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中,对抗世俗的潮流。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涉及绘画、宝石、花卉、文学等。于斯曼借这位反英雄的主人公之口诠释了他的颓废美学,斩断了和自然主义文学的联系,奠定了19世纪邪典之作的地位。王尔德称《逆流》是一部“毒液四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