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2500000010

第10章 反映现实原则的形成(1)

当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有若干重大的现象为现代诗歌和当代诗歌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其中之一,即诗歌逐渐地由主观走向了客观,由侧重于抒发诗人的内在情感,走向了主要用以描述现实生活的变迁。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变,它变得更为“有用”和更为主要。空前密切的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成为当代诗歌有异于前的重大特征。

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诗歌往往代表时代发言,而且成为能够推动生活前进的有力的工具,它在现实生活的变革中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当代诗歌记载了生活向前推进的鲜明的印迹,当代生活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可以在诗中说明。这些现象,是“五四”以来的诗歌所不曾有过或不曾达到的。要是说,“五四”以后新诗留下了“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以及诗人追求新生活的印痕,则开始的诗歌(不包括那些虚假的诗)留下的主要是生活的不断变革和政治的不断推衍的具体记载。上述内容,从诗与现实生活,特别是从事平常劳动人的生活的接近方面看,是一个崭新的景象,但毋庸讳言,从诗的根本规律看,确实带来了明显的流弊。

当诗从内心走向客观的时候,人们忽视了或忘记了诗歌这一文体的基本性质,即它从来不是擅长客观叙述的文体,它的基本作用在于抒写人们内在的主观的情感,而不在叙述和描写。即使是那些立志于表现客观现实的诗篇,其优胜者也往往是通过成功的自我抒情而达到目的的。“五四”以来的重要诗人,对于诗的主观抒情性都有过论述。郭沫若早期完全确认诗是心灵的流露。他在与田汉、宗白华通信的《三叶集》中,把诗视为“命泉中流出来的(曲调),从心琴上弹出来的(旋律)”,是“生底颤动,灵底喊叫”。戴望舒则认为诗是“全官感和超官感的东西”,“诗应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艾青的观点较前者有些不同,他承认客观生活对于诗人是一种存在,因而他也同意诗人对于生活的体验。但他强调“体验生活必须把艺术家的心理活动也溶浸在生活里面,而不是在生活里做一次盲目飞行”,认为“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受,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的。艾青的这些认识,与后来孙绍振在他的那篇引起争议的论文《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中认为的,诗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是同一个方向。

但是上述关于诗的特性的原理,在新的时期里受到了忽视,当代盛行的诗歌理论,曾经严厉批判“把现实的生活孵化在自个的灵魂的硬壳里”,这就是说,生活就是生活,诗对于生活的表现无须经过诗人的心灵、灵魂和头脑。它主张的是诗对于生活的客观的直接的叙述和图解,这种理论等于宣告诗人的内在情感的发育和发酵对于生活是无补的。他们强调的是诗的客观的物质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里,舆论一再强调诗歌对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工农兵生活)和对于政治即此处我们所指的诗对于现实的依存关系。这当然是一种受到激进的理论指导的观点。这种观点回避了甚至批判了诗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对于他所把握的客观世界的改造,他们很少注意甚至完全无视诗人的主观世界,特别是诗人的独特的主观世界的存在。海涅说,“我的心肠是德国感情的文库”。他们则无视这一点。他们不认为对于诗歌来说诗人内心的情感活动是完全重要的“抒情能源”。而事实却是诗人通过燃烧的内心拥抱客观世界。

诗诚然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生动、最现实、最直接的世界,但是诗对于时代的认识是独立的、独特的和创造性的。诗人认识世界的独特性在于他是通过内心的感应,以及全部感情的“溶浸”和“注入”来把握对象。在诗人面前,世界是多样的,而且往往是带着浓厚的主观色彩的。离开了这一点,就不存在诗人的发现和创造。

在当代,随着诗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加强,庸俗社会学的倾向有了发展。它把诗当做社会生活的说明书,当做政治概念的直接引用和解释。而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却被肯定,并被理解为诗歌的“现实主义”。在当代生活的发展中,诗逐渐地演化为只是客观现象的复述,而不是主观情感的抒发,围绕这一现象的探讨,我们将对当代诗歌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有进一步的了解。

从中国诗歌的历史考察,现代新诗的创立,彻底改变了旧诗词那种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状态,它追求诗歌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但是新诗在它的创立期以绝大精力用于摆脱旧形式的羁绊和约束上面,它把创作的热情倾注于诗体的解放。当然,这种形式上的变革最终是为了内容上的变革,但是,急切之中,对于内容的变革要求当然要让位于形式的变革要求。许多早期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仍然摆脱不了与现实生活十分阻隔的旧情趣,甚至也谈不上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胡适当时说过,“我自己的新诗,词调很多,这是不用讳饰的”。如他的《送叔永回四川》,“记得江楼同远眺,云影渡江来,惊起江头鸥鸟”,不仅内容是旧的,形式也是旧的。冰心在《春水》中写过“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五四”初期的诗歌,企图挣脱旧诗词的影响,达到广大的天地中去,但是,就多数诗歌而言,它们仍然挣扎在小的天地里。只有少数最有成就的诗人,他们能够通过心灵世界的抒发锲入社会,让人们从中窥见时代的风貌。如郭沫若的《天狗》,我们不难从他的飞奔,狂叫,燃烧的“我”中,看到一个就要爆炸的时代。但这样的诗是少量的。

直接介入社会现实的诗在当时是一种追求,但能够真实地、真切地从广阔的背景上突现社会生活面貌的诗也不多。刘半农、刘大白是早期诗人中有志于以诗表现社会生活的,刘半农《相隔一层纸》是一首著名的诗篇:“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里展现的,只是旧诗中控诉贫富不均的主题的重复,诗人自己没有成为诗中的人物,他没有融入那画面中,他与他所同情的人们中间,他与他所批判的社会现象中间,至少也隔着“一层薄纸”。

这一现象,在以后的新诗中有了根本的改变。旁观的第三者的姿态没有了,进步意识的增强使诗人力图以劳动人民的身份参加到改造旧生活创造新生活的队列中来。这种状况不仅表现在一般的抒情诗中,即使在以第三人称来写的叙事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鲜明的立场,以及与诗中人物感同身受的和谐一致。在新的社会里,在那些表现受压迫、挨冻饿的人们的诗篇中,诗人往往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在阮章竞的长诗《漳河水》中,我们读到夹在情节的进展中的环境的描写,如“桃花坞,杨柳树,北岸石坞夜半哭;声声泪,山要碎!问声漳河是谁造的罪?”读者没有那种隔膜的感受,他们觉得这不是漳河在哭诉,而是诗人自身在为那些受苦的人们哭诉。在这样的诗里,写诗的人不再仅仅是富有同情心的旁观者,而且是受苦民众中的一个。在这里,诗人的情绪和民众的情绪高度地融会在一起。

走向社会、走向现实并不是当代诗人的首创,如前所述,“五四”开始的新诗革命的巨大成果之一,就是促进了诗与社会的关系。但是,诗人作为改造生活的一分子,直接地干预生活,并在更为广阔、更为深刻的规模上,展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的,却是当代诗歌致力的方向。

这一成果的取得当然有它的历史进程。新诗的走向社会锲入现实是渐进的,对于当代诗歌的发展,不能不把最直接的影响追溯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是从那时开始,诗人们获得了如下的明确意识:就新诗的产生而言,人类的社会生活是诗的惟一的源泉,它是社会生活艺术的反映;就诗的功用而言,它是革命机器上的齿轮或螺丝钉,它的使命是为革命的政治服务。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确定,使传统的诗歌观念发生了动摇,诗不能再仅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回音,而应当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反映,特别是创造了功业的工农兵的生活的反映。

从这个时候开始,民众为争取自身的解放以及合理生活的史实大量涌入诗中。他们创造的驱走黑暗迎接光明的历史,恰好与延安文艺座谈会所规定的任务相吻合。用诗歌来全面、深入地表现这一生活的方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史诗的时代呼唤着时代的“史诗”。

同类推荐
  • 你要亲切地走在人间

    你要亲切地走在人间

    此书是朱成玉的散文选编。朱成玉的散文很有特点:内容充满了哲思和感动:或撷取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或写下某些被我们完全忽略却兀自绽放的另一种精彩人生。此书收录了朱成玉的《我唯一的翅膀在你那里》《落叶是冬天的请柬》《月亮掉进水缸》等入选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的篇目,力图分几个门类全面呈现朱成玉精短散文的艺术品质。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信任:西柏坡纪事

    信任:西柏坡纪事

    关仁山,满族,1963年2月生于河北唐山丰南市,1981年河北昌黎师范学校毕业后当过教师、乡文化长和县政府秘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与著名作家何申、谈歌被文坛誉为河北“三驾马车”。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作品,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风暴湖》《福镇》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小雪无乡》《关仁山小说选》《野秧子》等九部,以及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九月还乡》《落魂天》《苦雪》等,约计五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两次获《人民文学》优秀小说奖,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小说《船祭》香港《亚洲周刊》第二届世界华文小说比赛冠军奖,小说集《关仁山小说选》获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部分作品翻译成英、法、日文字。作品多次被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或话剧等。
  • 徐志摩散文集

    徐志摩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多篇传世的散文。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既有丰富的哲理性,又具有诗画般的美感。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本书除了多篇散文以为,还收录了《爱眉小札》《致陆小曼》书信内容,充分展示了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们感知他的情感和追求。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费尔南多·莫拉莱斯,你的死期到了!

    费尔南多·莫拉莱斯,你的死期到了!

    关于死亡总是有无穷无尽的话题。但是一个大半生平淡无奇的普通老人可以做些什么,才能让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他的追悼会呢?如果真人秀想不出好桥段了,该怎么办?本书通过一个欢快又讽刺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电视媒介及其从业者冷漠、残酷、讽刺的一面,并且告诫媒体从业者死亡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最好不要在这个话题上玩火。
  • 仙帝也要当奶爸

    仙帝也要当奶爸

    【宠娃追妻】【温馨日常】他是万仙臣服的仙域主宰,也是可爱萌娃的超级奶爸!他是重回都市的无敌王者,也是追妻路上的耿直暖男!“粑粑,举高高!”“粑粑,我要听故事!”“粑粑,妈妈让我来问问你,什么时候追她呀?”在灵气复苏的辉煌时代,陈奕一边宠娃追妻,一边升级打怪,生活乐无边!“老婆,今晚夜黑风高,是干大事的好时机,要不我们再生一个……”
  • 体育新闻学概论

    体育新闻学概论

    《体育新闻学概论》是一部关于体育新闻学的理论专著,全书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涉及体育新闻的定义、体育新闻选择、体育新闻与体育舆论、体育新闻社会功能、体育新闻从业者、体育新闻媒体、赛事报道、赛事报道等,适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 龙门尊者

    龙门尊者

    玄灵大陆最高的玄灵涯上,黑衣男子俯视这泯然众生,浑身散发着帝王之息。
  • 射天狼

    射天狼

    海娃走了。两个女人目送着他离去。晨光熹微,他的背影像一只离群索居的候鸟,孤独,瘦削,形单影只。泪水忍不住潸然而下了。叶玉梅说,若不是我,你不会忍下心让他去闯荡的,是吧?是我害得你们好好的日月没法过。海嫂没说话,只是伸出手,将她的泪水擦去了。
  • 山居格调

    山居格调

    本书是作者把自己从现实的机器上拆卸下来的人生状态的绝佳写照。作者选择北京怀柔一处被山水围绕、与快节奏生活隔绝的世外桃源作为闭关地点,隐居十余年。全书记述了作者在山中三年多的心情记录,春日赏花、冬夜听雪,在纯净、广袤的自然环境中工作、生活之感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深刻的感悟。
  • 良夫晚成:纨绔太子妃

    良夫晚成:纨绔太子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大晋朝最恶名昭彰的苏家三少。女扮男装,横霸京都,没事杀杀人,做做生意,顺便再撩撩汉。一不小心,撩到个妖孽。他,生性凉薄,阴鸷无情,清贵高冷,不近女色。世家大族频频向他示好,名门贵女个个痴恋追随,而他,偏偏只对一人上了心。“我是男人,男人!”某女紧拽衣襟,誓死保卫清白。他笑得人畜无害:“管你男人女人,总之……”俊容俯下,倾身覆上:“你是孤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纵情四海(中国好小说)

    纵情四海(中国好小说)

    自垩碰到了金屑,他们分别抛开自己的家庭,一起来到塔城市。在开洗浴城的俄罗斯人白蚁泥娜的帮助下,自垩逐渐发达起来,却又在蚯蚓泥高娃的陷害下,进入监狱,他所经手的洗浴城也破败下去;金屑也因为中间的事情,而最终被抓。
  • 血腥的盛唐(全7册)

    血腥的盛唐(全7册)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