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5400000007

第7章 文学创作与读者效应

文学同读者的矛盾,似乎是一个潜在的逆定理。这并不是说,文学同读者永远处于对立的两极,因而可以不去体察和关注读者大众的审美热点,而是说,文学的发展沿着自身审美的轴线,而文学的读者是一个多元的文化层次的复合体。不应以所谓众口难调来放弃对于读者大众共同审美追求的契合,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阅读心态,总不免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读解(欣赏)作品的差异。另外,我们谈论文学同读者关系时,是基于一个时期的文学总体景观,而不是以一部作品或一类作品来评估的。

文学汲绠于社会生活。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的情感欲望,生存状态,心灵行为等,是文学表现的主旨。文学可以引起轰动效应,无非是读者从文学中找到自己思想行为的契合点,甚至找到了热烈的或郁闷的精神寄托处和宣泄通道。这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也可以从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中找到明证。另外一面,文学自身有一个自足的审美价值体系,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文学读者”引导和制约着“读者文学”的发展;但从现象发生学角度看,文学作为客体又有自身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作为审美样式的文学它所具有的艺术不可重复性、独创性等等,需要变大众审美心态为独特的审美表现形式。这或许有时候要悖离一种时尚和趋向,不能不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因而,当我们看到一些较为强调艺术的审美特征而反响甚微的作品时,不必惊愕地视之为与读者隔膜和疏离,也许从恒远的时间看,这种不轰动的文学却更应得到重视。由此,忽视合与离、异与同的客观性,只是我们论者的一腔善良愿望,更多的时候,是以异和离造成了发展中的矛盾运动。

当然,我们是以文学引起过“轰动效应”,也即文学有着同读者十分强烈反响的论点为前提的。有同志对文学的轰动效应不以为然,认为文学(包括艺术)不曾有过也不应有轰动效应。这似乎不切实际。远的不说,新时期小说《班主任》、话剧《于无声处》、电视剧《新星》及至近期电影《红高粱》等都博得了读者(观众)“严肃”的反响(这里又不同于那种通俗音乐似的效应,故以名之)。文学轰动效应并不是它的“降价”。轰动效应并不应看成是一种政治待遇(虽然有时候不免有某种政治性的意义),是时代需要了文学,也是文学适应了时代,但文学的成熟又不是以它有否轰动效应为标志的。

从文学本体来看,文学不排拒一定的社会反响,强烈的轰动效应促进文学自身价值的确立。不过,文学的生命力,是基于长远的价值评判。对于性急的批评家和读者,强烈的及时的反响能够满足于对一个时期文学成绩的总结;殊不知,文学的收成不应是着眼于某个局部和某一阶段,即不同于农家收获的以年度计,要从更长远的时间跨度来归纳和梳理,文学的成绩估价才不致拘囿于太狭隘的圈子。认识历史需要当代角度的观照,同样,认识当代需要历史的眼光,文学也是如此。那么,轰动与不轰动的并不构成文学实绩的强弱盛衰,常常有趣的是,并非轰动的却成了传世之作。

如果仅从“效应”角度来看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我以为,应该有这样的区分,即大众读者与文学(专门)读者。前者的阅读多是从文学社会性角度,把现实生活中种种优乐愁喜渗入到阅读的情绪之中,希图从文学排遣现时的烦难困惑,满足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的或变态的要求,也包括某种政治失意和得意者对于文学的曲意逢迎和任意歪曲。这种读者是大众型的(尤以前者为多)、混合型的,那么,他们的反映和效应有时候并不一定以越强越好,或说成为文学价值的正比,即所谓在其它的正常渠道和机制没有尽到责任时,千头万绪维系于功能有限的文学一端。这种反响和效应,多少说明了政治的不正常,而文学又不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于是越是借助于强烈效应,越容易忽视通过正常社会渠道排解读者的需求。对文学来说,则容易在这种自己力所不逮的情势下又去疲于应和,成为虚假的暂时的效应(当然也不排斥有一种真诚文学引起的轰动),另外一类文学的读者,是指把文学还原为一种艺术,以趋功利的眼光去看待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应。这一部分读者,它既包含了大众读者对文学表现人生情感的审美评判,又是把文学看成一个本体存在的艺术品,于是,文学对于他们应该越有轰动越说明其价值,只有在这种阅读中找到认同和肯定,文学既不受制于社会性之累,又不与社会相游离,才有其更高更完整的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既不应追求轰动,也不回避讲求效应。唯此,才能够在读者、社会心理、专门家之间找到平衡。说到此,应该申明一下,把读者分为两类,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也不是说雅俗就不能共赏。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日《文艺报》

同类推荐
  •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由梁文道主讲的书评集。用理性、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库》《查令十字街84号》《哥伦比亚的倒影》《退步集续编》《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丧家狗》等。
  • 万物生而有翼

    万物生而有翼

    你生而不可限量。你生而诚信善良。你生而心怀梦想。你生而伟大。你生而有翼。你本不应匍匐在地。你能展翅,那就学会飞翔。诗集收录了目前鲁米在国内广泛流传的诗歌和国内不曾流传、出版的全新经典。原英译本《Rumi:The book of love》一书,由美国著名鲁米研究者科尔曼?巴克斯精选鲁米的诗集而成,他对每个章节做了简介和评论,有助于赏读,希望本书成为爱的所在,与你相遇,成为我们一起走近鲁米、探知自我内在的一个契机!挚友,我们的亲密就像:无论你的脚踩在哪里,你都能在你脚下感觉到我的坚实。怀着这样的爱,我怎会只看到你的世界,而看不到你?爱的方式就是一条寂灭之路,是“仿佛它从来不曾存在过”的至福之路。鲁米所有的诗都可以看成是爱的诗歌。它们由悲伤、由每一道流经意识客栈的情绪之流来照料灵魂之花的开放。
  •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汶川年代:生长在昆仑

    作品由三首长诗组成:上部《长河一滴》、中部《汶川之歌》、下部《山魂乐章》,诗人生活在汶川这个上古时期称为昆仑的岷山岷江上游地区,以一个民族后裔和汶川人的身份,充满深情,对羌族、汶川、世界和人生进行深度理性的思考。
  • 记忆恩师

    记忆恩师

    本书收录了多位有名作家的优美散文多篇,内容包括:《藤野先生》、《两法师》、《书塾与学堂》、《宗月大师》、《忆鲁迅先生》等。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是一个自然之子,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晚上,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热门推荐
  • 我的修为全靠借

    我的修为全靠借

    顾真怎么也没想到,穿越异世,连修为也能直接借!一秒借贷,一秒99999!一秒连升十阶!十年修行,不如一秒借贷。为什么还要修行?
  • 西游败记

    西游败记

    暗黑西游记设定,唐悔穿越唐僧,得了个死而复生时光回溯,正面对战没什么L用。孙悟空和白骨精真是一对,猪八戒装疯卖傻,沙和尚双料间谍
  • 地狱有多远

    地狱有多远

    曹大路没想到会以这种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他的这次副局长竞选,他除了为自己感到悲哀外,同时对局领导的操作方式感到震惊。尽管他十几年里一直奋战在缉毒一线,对行政管理并不熟悉,但他还是可以肯定,如果是群众选举制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的!如果知道这次选举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绝对不会去报名参与?……下午下班后,曹大路骑在他的那辆破自行车上一路都在想这个问题,他越想越气愤,自行车越蹬越快,以至于在十字路口连红灯亮了都没看见。所有的车辆和自行车都齐刷刷地停在停车线上,由于是下班高峰时期,南北两边都黑压压停了一片,只有他的坐骑孤零零地、肆无忌惮地向前冲去。
  • 沙漠童话:小哈桑和黄风怪

    沙漠童话:小哈桑和黄风怪

    刘兴诗爷爷参加地质工作后,考察了一些沙漠。包括我国内蒙、新疆的沙漠,也包括境外的中亚沙漠的一角。沉默无语的沙漠,用它那特殊的方式,渐渐向读者展示自己特有的魅力。他作为大自然的观察者,把自己对沙漠的一些感受,以及一些所见所闻,写进了这本“沙漠童话”。沙漠并不单调寂寞,茫茫大沙漠里,也有生命存在。在它的一些角落里,也孕育着蓬勃生机。
  • 穿越到异世界的建造玩家

    穿越到异世界的建造玩家

    因为女神的失误,王远山被一个人丢进了异世界的魔兽大森林,开始了地狱难度的生存游戏。没有吃的?自己去种就好了。没有装备?自己去造就好了。没有同伴?自己捡一个就好了。没有国家?自己建一个就好了。总有一天,这片弗兰大森林,将会沃土千里!
  • 谪仙记

    谪仙记

    《谪仙记》讲述了本是女娲补天的五彩石孕育的仙子,因动了凡心,甘入红尘。她转生为凡间的阿瑕,幼时母亲惨死,不幸沦为乞丐,被玄机门清鸿子搭救,将其收入门下。后来阿瑕下山时与自己曾救过的一只九尾狐令狐磊携手游历天下,后来两人情愫渐生,再修情缘……作家慕容素衣再现了百转柔肠的仙妖之恋,讲述了女娲石经历的千生万劫,呈现出一段天地为之震颤的幻世奇缘。
  • 蓄谋

    蓄谋

    时骏不耐烦地看了眼手表对嘴边有些发热的电话说道:“你已经啰嗦了一个多小时,早点睡吧。我?我出去吃点东西,今晚要给客户写报告书,填饱肚子准备熬夜。不要抱怨了,正因为你是我妹妹才有特权唠叨我一个小时。好了,下次再聊吧。”和妹妹之间的往来总是以这样匆忙的方式结束,不是时骏不在乎唯一的妹妹,而是对他来说,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完全不会跟你讲道理。
  • 重生小小地主婆

    重生小小地主婆

    "前世穷死,挽救不了任何亲人,重生小奶娃醒来发现被拐卖了,成了一无所有的悲催童养媳。公公纨绔烂赌,婆婆虚荣包子,附赠毛头小叔小姑一大堆,唯一的异能很鸡肋,不多的亲戚太极品……元宝仰天长啸,老天爷,再多的困难也休想挡住我奔向银子的脚步!看元宝如何成为最强技工,步步生金,奔向致富路,顺带养成忠犬相公若干枚。啥?相公养成太多了?貌似这真不是故意的啊!"
  • 刀尖1:阳面

    刀尖1:阳面

    《刀尖》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八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忠实还原了中共王牌特工尘封七十年的传奇故事。抗战时期,日军“变态”医学专家腾村正秘制一种大规模用于中国儿童的特殊药物,服用者将大脑萎缩,破坏神经组织,心甘情愿被奴役。延安、重庆均获知了这一险恶计划,分别派出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以粉碎日寇的阴谋。一段残酷的冒险就此展开,从那刻起,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他们人头落地。“左手刀尖,右手女人;左手鲜花,右手鲜血”是主角金深水最真实的写照。他一方面要在工作上周旋于日本反间谍小组、汪伪政府、国统和共产党之间;另一方面,在感情上更要平衡于远山静子、刘小颖、革灵、林婴婴等各色女人。所有理想和情感纠葛,被抑制的爱情、被扭曲的人性、被蒙蔽的阴谋,构成那个特殊年代最危险的工作:刀尖上行走。曲终人散之后,爱情何去何从?阴谋终向何方?金深水——在阳面;林婴婴——在阴面,共同演绎一场史无前例的谍战史诗。他们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情愿生死一线,只为心中不变信念。
  • 爱了就是爱了0a

    爱了就是爱了0a

    曾经易杨和刘欣研许诺共度一生,但因为误会,两人从此成为路人。七年后他成为风云人物,设计引她前来,即使知道她身边已有要珍惜的人,那又如何,他定使出浑身解数,让她再次爱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