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7200000030

第30章 幽默的二重逻辑错位律——歪理也要歪得有理(1)

引言

上面分析了许多阻碍人们进入幽默境界的因素,例如思路不灵活、心态不自由、实用、理性、太拘泥等等,都是从反面说明幽默不应该怎么样;但更关键的是,幽默应该怎么样。不说明幽默应该怎么样,就不可能真正明白幽默不该怎么样。

这就好比你要追捕一个逃犯,人家光跟你说,此人长得不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说了一大堆却没有交代他究竟长得什么样,不从正面追踪其特点,那还是很难抓住的。

一、敢不敢冒犯逻辑的基本规则

科学的理性逻辑,最起码、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思路要统一,不能转移论题,这在逻辑学上叫做同一律。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不能既是A,又是B,这样就违反了矛盾律;不能既是A,又是非A,这样就违反了排中律。不管矛盾律还是排中律,都是为了保证同一律的贯彻到底,不让概念转移。如果转移了,在逻辑上就叫作“偷换概念”。我跟你讨论打狗的方案,你不能转移到骂鸡上去。只有在无法讲理的情况下,为了照顾面子或者为了不把事情弄僵,人们才能有限地容忍“顾左右而言他”。顾左右而言他,违反了最基本的形式逻辑规范。在生活中,如果不遵守这个规范,人们之间就无法对话,更没法讲道理。藐视同一律,商务和行政管理活动就无法进行。特别是在法律和政策条文、外交文件中,一个词的内涵的转移所导致的理解误差,可能造成很大的纠纷、损失,甚至灾难。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为了防止这样的事发生,为积累科学研究成果,对每一个基本概念、术语都要下定义。

不遵循理性思维的规律,人类的文明将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但是不问青红皂白,把理性的规律硬加到人们情感的活动中,也可能导致人类情感的枯竭和文学艺术的退化,当然,幽默也就难以存在了。

一条逻辑贯穿到底的一元化思路,有科学发明和理性创造的价值,但却没有交流感情的幽默价值;而幽默逻辑没有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却有交流情感的价值。

对于这种现象,弗洛伊德在《笑话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中作过解释,他说:成年人都有一点厌倦社会所要求的严格的思维逻辑和理性的道德规范,他们想暂时从这种紧张中逃脱一下,因而人们就不是考究实用而是去享受小孩子式的好玩了。所有这些都是从幽默心理学出发的,但是幽默心理学至今仍然缺乏实验基础,其猜想性往往大于实证性,因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幽默显然是不够的。

二、既非一元的,亦非二元的,而是二重复合逻辑

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讲过的幽默是传达感情而不是表达理性的这样一种心理学论断。问题在于传达感情并不是幽默特有的功能,抒情诗也能传达感情。中外许多幽默理论到了这个节骨眼上都卡了壳。每逢讲到幽默本身的特征时,常常就没有多少话说了。如果幽默有它的逻辑特征,为什么不从幽默逻辑学的角度去分析它的特殊规律呢?

为了把这个问题说得清楚一些,我们还是从一个最浅显的故事开始,作为我们逻辑分析的起点。

在一个小学课堂里,数学老师宣布,今天讲减法。为了便于让学生理解,她采取了从感性入手的办法,她说:“如果你哥哥有四个苹果,你拿走了三个,结果怎样?”许多学生都回答:“还有一个。”老师很满意。但是有个学生高叫了一声:“我被哥哥狠揍了一顿。”大家很开心地笑了起来。

四个苹果减去三个苹果,还剩下一个,这很符合科学逻辑,但它并不逗笑。四个苹果减去三个的结果是被哥哥狠揍了一顿,这不符合科学逻辑,但是很好笑,而且有一点幽默感。

这就给了我们以下启示:第一,幽默的逻辑和通常我们熟知的理性逻辑不同,理性逻辑以逻辑的一元化为特点,严格遵循逻辑的同一律,即概念不得含混,不得转移,不得偷换。这个教师本来讲的是数学,不能转移到哥哥和弟弟的关系上去。对于不明确的概念要下定义使之明确、稳定,数学逻辑才能一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幽默逻辑离开了数学逻辑,不一贯了根本不合逻辑。第二,如果光是不合逻辑,也不好笑,因为一切数学的错误都只是错误,并不好笑。第三,这个学生也有他的逻辑,哥哥有四个苹果,没有征得哥哥的同意,弟弟擅自拿走了三个,当然要引起哥哥的情绪膨胀,甚至野性爆发。擅拿苹果的原因,产生了动武的结果,很符合逻辑上的充足理由律。第四,光有这样的因果关系,你拿走他的东西,他就揍你,这只是激化对抗,明显与幽默无缘。也就是说,这个因果关系和另一个因果关系(四个苹果减去三个苹果等于一个苹果)两者相互独立,各不相干,这样的情况,叫做二元逻辑,这也没有任何幽默感。第五,这个学生的回答之所以有一点幽默感是因为这里两条思路、两种逻辑被一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发生了交错。在这里,“结果”这个概念就是两条逻辑的交错点。

老师说的是哥哥有四个苹果,你拿走三个“结果”怎样,而不是说“等于”多少。她如说“等于”多少,那么一元化的理性逻辑,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那就是只剩一个。可是老师说的是“结果怎样”,这里就有两种可能,也许是数量的减少,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结果”这个概念的含糊性相对于“等于”这个概念来说是不够明确的,但正是这种含混也就有利于概念的被偷换,逻辑自然地转移。

由于老师是在上数学课,不言而喻的是指数量关系,所以多数学生和老师都在期待一种数量关系变化的一元逻辑。而当一个小学生做出被哥哥揍了一顿的答案时,这种一元逻辑的期待落空了。如果光是一元逻辑落空,还是没有什么幽默意味,但是在这个期待落空了以后,他们又发现这种落空的一元逻辑在另一种逻辑上又落实了。因为从人际关系来说,弟弟拿了哥哥的苹果而挨了打,这样的因果性是很自然的,正是由于这两种逻辑在“结果怎样”这一点上交错了,才产生期待的落空和意外顿悟的统一。这样的逻辑特点就不是一元化的,但也不是二元化的(二元化就互相没有关系了),而是二重复合的。下面是一则小故事:

某烤羊肉串的被调去当火葬工,没几天便被开除了,因为他每次都会问死者家属:你们想烤几分熟?

这里的关键就是烤字,烤羊肉用火,火葬也用火,第一重逻辑是通顺的。第二重逻辑:把烤羊肉的问话用到火葬上来,从讲话的人来看,是职业习惯使然。但是,把烤羊肉和人的火葬混为一谈,又极其不伦不类。二者逻辑“错位”了,构成了幽默感。

三、“错位”得离奇,巧合得精致

“错位”逻辑的心理冲击力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规律性:一是两条思路错开的幅度越大,失落感越强;二是思路转移越是自然,越是隐蔽,顿悟的惊喜就越是强烈。

通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别人讲错了话,人们不外两种反应方式。第一,一本正经地向对方指出。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无可指责,但在绝大多数场合下不适合,效果也不一定太好。第二,故作不知,看着或帮着人家掩饰过去。这种方法也不理想,可在许多场合下不得不如此。但是,如果与对方有分歧而不加指出,就有损自己的利益。这时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不动声色地把对方的思路引导致荒谬。导致荒谬本来是一般逻辑反驳的方法。幽默是通过逻辑“错位”导致荒谬。一般的导致荒谬的方法是一条逻辑演绎,而幽默则是二重逻辑交错的。

在福建师大的一次演讲比赛中,有一位演讲者讲到他当了寝室的室长以后,要发动同寝室的同学搞卫生,但有些调皮的同学很懒,拒绝扫地板,理由是他们住在上铺,每天上上下下,已经吃亏了,他们提出:“住下铺的扫地板,住上铺的扫天花板。”事实上,天花板一年才扫一次。这种似乎平等的要求,掩盖着不平等的荒唐。这位室长很聪明,表面上顺着他们,实际上用导致荒谬逻辑错位的方法去调侃他们,他说:

那很好,扫地板的走地板,扫天花板的走天花板。

这位室长的成功不但在于他导出的结论荒谬,而且还在于他两条逻辑的推理模式巧合,那就是他从对方的“住下铺的扫地板,住上铺的扫天花板”这一思维模式中导出“扫地板的走地板,扫天花板的走天花板”的结论。这么一来,就从“扫天花板”的现实性“错位”到“走天花板”的荒谬性上去了。幽默之不同于滑稽,主要在于深长的意味,而是否有深长的意味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逻辑“错位”的幅度和推理模式精致的统一。这种统一的模式交织着扭曲和巧合、惊异和惊喜。美国独立初期,法律规定要有30美元才能当选议员,这实际上是把穷人排斥在外了。当时的革命家富兰克林反对这个规定,他用了逻辑“错位”的方法,从那看来神圣的法律中引申出荒谬的结论来。他说:

要想当上议员,得有30美元。我用30美元买一头驴,那么我就可以当议员了。一年之后,我的驴死了,那我就不能当下去了。请问:这究竟是谁当议员呢?是我,还是驴?

富兰克林用了两个假定。第一,30美元等于一头驴。这是逻辑错位的起点,其中一重被隐藏着:30美元本来也可以等于一只天鹅或者一群鸽子,但是天鹅和鸽子并不蠢,因而很难有荒谬感。富兰克林的幽默就在于把驴与神圣庄严的法律扯在一起,虽然在理性逻辑上犯了无类比附的错误,但却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第二,他又很自由地假设驴子死去。这样一分一合,逻辑错了位,美元和议员的关系变成了驴子和议员的关系。这既是大幅度错位,让人十分意外,又是十分巧合的。一方面在表层逻辑上是荒谬的,另一方面在深层上又是契合的。

由此可见,幽默的“错位”逻辑也不是任意的,也有它的严密性。这种逻辑错位的严密性,在一条思路上它越是巧合,和另一条思路的荒谬反差越大。换句话说,错位得越离奇,巧合得越精致,幽默感就越强。从学术上来说,康德和叔本华都注意到了内容歪曲的不一致方面,而忽略了模式上的巧合。

四、期待的落空和意外的落实——幽默的二重逻辑“错位”律

早在两个世纪以前,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就研究过笑,并且说过以下一段在西方喜剧美学史上相当经典的话:“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某种荒谬悖理的东西存在着(对于这些东西自身,悟性是不会有任何愉快的);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正是这一对于悟性绝不愉快的转化却间接地在一瞬间极欢跃地引起欢快之感。”康德的这一著名定义带有西方古典美学常有的心理学色彩,其核心是由于期待落空(或者译为“虚无”)而突然产生的意外的惊奇。康德指出,期待的落空是由于荒谬,也就是不合惯常的理性(或智性)。如果合乎理性,期待就不会落空了,也就不会笑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并不能使我们发笑;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由于不幸,以致假发全都愁白了”,我们自然就会被逗笑。康德的“期待——落空”理论的背后,还有一个游戏的原则。如果不是假定的游戏,则不是错误就是欺骗。康德说:“被欺骗的期待怎能享乐?”而错误只能造成“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些”的感觉,也不会导致笑的爆发。

康德的这个定义有它的深刻之处,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分清游戏性的笑与非游戏性的笑。一个人正在走路,由于没有看到脚下的坑,跌倒了。人们本来期待着他平安地走下去,可是期待落空了,如果他跌得不是太重,人们(包括他自己)就会笑起来。或者一个人正在演说,很起劲,可突然打了一个喷嚏;一个中学生走向黑板去做练习,突然停下来说鞋子里面有一块小石头……这些都可以使我们引起期待的落空而笑,然而,这些对于行为主体而言,都不是游戏。

康德在理论上把游戏性与非游戏性混为一谈,但是在实际上,他论述的重点却是游戏性的。康德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印度人在苏拉特(印度地名)一个英国人的筵席上看见一个坛子打开时,啤酒化为泡沫喷出,待英国人问他有何可惊讶之时,他指着酒坛说:“我并不是惊讶那些泡沫是怎样出来的,而是怎样进去的。”这很可能是印度人的少见多怪,而不是故作蠢言。

因为康德研究的只是笑,因而没有特别注意到假定性的游戏和现实生活中的意外之分。而今天,当我们拿它来研究幽默的笑时,就不可能不感到其局限了。首先就是,它不能划清滑稽的笑与幽默的笑之间的区别。其次,从方法上说,仅限于心理哲学的阐述,缺乏逻辑的实证性,而对于幽默作家或演员来说,则缺乏可操作性。

与康德不同,柏格森从个性心灵被歪曲这个角度得出结论说:“笑产生于‘镶在活的东西上的机械的东西’。”也就是在活生生的社会,活生生的人的言语、动作中看到“造作的东西,刻板的东西”,表现出某种“僵硬,它和内在生命不相调和”,就有“潜在的滑稽的因素”。在柏格森看来,这并不一定与期待落空有关,有时恰恰相反,如果一个演说者的思想丰富,变幻多端,毫无重复,而他的动作“却周期性地重复着,而且毫无变化”,如果“我”“注意到这个动作”,“等待这个动作产生,而它果然在我预期的时刻出现,那我就要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在这里,柏格森强调的不是期待的落空,而是期待的“落实”引发了笑。

同类推荐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 劳动创造美学

    劳动创造美学

    劳动美学的出现,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类对自身全面要求的结果,使得审美的因素渗透到了劳动过程之中。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试图把美学原理用于社会生产劳动领域之中,苏联就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劳动美学的书。如斯特鲁米林的《共产主义与生产美学》、柯冈的《劳动与美》、尼西拉耶夫的《劳动美学》等。本书对劳动如何创造美做了详尽的论述,本书既可以做为高等院校教材,也可以做为美学入门书籍。
  •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新学术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他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他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收录的就是他的自述文、交游文、散记,以及为各类古籍和甲骨考据著述写的序跋等作品。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热门推荐
  • 女仙编号零九九

    女仙编号零九九

    凌九酒最近有点迷茫,作为一个有正式编制的特工,她第一次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力了,她很想抓个人问一问,这到底是游戏还是现实呢?弱到爆的神兽,喜欢萌娃的仙界有为青年,站街女风格的精灵公主,无比疯狂暴力的月兔,神秘的黑衣小帅哥、、、总的来说,这是个有点萌还有点疯狂的修真世界!
  • 男神今天开心了吗

    男神今天开心了吗

    被封印记忆的苏晴汣,为了寻回记忆,契约系统,穿越大千世界,完成任务,顺带惹了个“小麻烦”“你你你……想干什么!”“姐姐,我好害怕,你能不能陪陪我?”“公……公主,他们都欺负我”随后,一个剑士哭唧唧地跑进来qwq苏晴汣:啊,真是人间的一股清流~“嗯?你这样做很不乖哦~”他微笑的看向她“怎么办才好呢?你总是很不听话,这样我很难做啊。”男生歪着头,很是疑惑地看着苏晴汣。苏晴汣:……我怎么知道怎么办,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做任务,顺便培养一下“爱好”而已……某人:嗯?你再说一遍?!苏晴汣: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想!转而小声bb:我要撤回之前说的话,这分明就是泥石流!
  • 梦回唐朝当军神

    梦回唐朝当军神

    主人公王一鸣痴迷于军事谋略。在梦境老人的指引下,王一鸣回到了唐朝。在跟随外交使臣王玄策出使天竺的过程中遇到兵变,从而演绎了一场数人灭一国的宏伟壮举。之后王一鸣回到大唐又与苏定方一道开疆拓土奠定了唐朝的版图。王一鸣在战场上足智多谋,在生活中睿智机敏,重情重义,深得天竺公主的欢心。爬上更高的官位,还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更多的财宝,还是守护与爱人的真情。我们的军神王一鸣会做怎么样的取舍呢,请大家与我一起回到唐朝,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
  • 幻想大清除

    幻想大清除

    某猎人:“你狩猎过怪物没有?”徐元:“蕾姆,怡怡姐,把今天的菜谱拿来我看看,清蒸狮子头,红烧大砦蟹,爆炒……刚刚你说啥来着?”“老司机带带我!”……某探险家:“你知道木乃伊吗?”徐元:“言叶,讶子,岚宝,把咱家床底那具硌得慌的绷带玩意拿来。”“大腿你还缺挂件吗?挂上不带动那种!”……某屠龙勇士:“你屠过巨龙没有?”徐元:“喂,三太子吗,有人要看现宰活龙。”“大佬你缺小弟吗?会喊666!”……这是场幻想的盛宴,这里是幻想的天堂!但是主角表示不要再让我对付这些玩意啦!我想要小姐姐的怀抱行不行?!
  • 左耳终结

    左耳终结

    十七岁的女孩想变坏。左耳听力不好,如果站在左边说话就听不见,这样一个不起眼而内向的“我”某天突然就暗恋上了男生许弋,而同时许弋却被绿色眼影的长裙放浪女孩黎吧啦追求到手。心碎的“我”在偶然的机会和吧啦成为朋友,也认识了吧啦真正心爱的男生——张漾。随后吧啦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小耳朵与许弋相恋,但最终分手,张漾和蒋皎来到北京,过着极其颓废的生活,当蒋皎改名为蒋雅希走向舞台时,张漾终与她分手。
  • 小相公追妻记

    小相公追妻记

    他和她,青梅竹马。小时候的他,总是受她保护。情窦初开,他去追大家闺秀,她搞破坏,顺便史无前例的纠缠他。后来,迫于压力,她远嫁南方,他才发现,没有她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于是,他认真学习做生意,考虑举家迁往南方。再相遇,他已进化成狼,势必要扑到她这个小白兔!
  •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

    泰戈尔曾多次来访中国。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都被大量介绍到了中国,曾经影响了我国的几代读者。泰戈尔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友好的感情。本书收录了泰戈尔在中国期间的谈话,包括他的自传、与主人的谈话、与学生的谈话、与教师的谈话以及一些精彩的讲演,语言如诗般唯美,体现了诗人纯真热情和大师的宽广胸怀。
  • 喜欢你不放手

    喜欢你不放手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公主梦,期待着爱她的王子出现。韩以希一个爱做梦的女生,时常幻想着某天醒来会有一位宠爱她的王子突然出现在她的枕边,将她紧紧抱在怀里,低头亲吻她的额头,抚摸她的脸颊,告诉她:“希希,此生我只等你一人,只爱你一人,只宠你一人、只护你一人。”肖泽涵,互联网精英巨贾,18年前的一见钟情,心中刻下了韩以希的名字,18年来日夜思念、到处寻找她的踪影。
  • 剑起苍溟

    剑起苍溟

    我有一剑起苍溟,斩尽妖魅斩人心。…………(本书在QQ阅读已开通免费,在这个渠道可以正版全本免费阅读。)
  • 男人成功前的50个输不起

    男人成功前的50个输不起

    如果说20几岁的男人还对人生充满激情与幻想,并以此激励自己成长的话;那么30几岁的男人就应该成熟而理智,并能在现实的压力中去奋斗并成功。男人30而立,30几岁的男人不再是男孩,他开始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他身上寄托了妻子儿女的未来与梦想,使命感、责任感以及自己的理想,让他可以超越以往地去追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