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0800000033

第33章 失败再起飞(3)

但不干就没出路,不干命运更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要想摆脱贫困,走向世界,要想开拓宇宙,造福人类,就得付出血的代价!

他们比谁都清楚,在世界航天领域里,中国目前只能屈居“老三”,日本的H2大型火箭正火速研制,呼之欲出,印度也安排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的计划。如果中国的“长二捆”不能尽快搞出来,那中国就会落在日本甚至印度的屁股后面,中国在世界的航天地位一下子便会从“老三”跌为“老四”甚至“老五”!

作为中国的火箭专家,他们无法忘记20年前那耻辱的一页:1970年,日本抢先于中国一个多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现在,日本又在暗中紧迫,试图抢先于中国推出大型运载火箭。

为此,专家们说:“只要我们还活着,就绝不让日本抢在中国的前面!”

为此,专家们强烈呼吁,只要让搞“长二捆”,贷款再多也干!

欠下的债要是我们这一辈还不清,就让我们下一代接着还!

有的专家和老工人还说:“每月的奖金就不要再发了,都拿去搞‘长二捆’吧!”

于是,航天部大胆决定:立即从银行贷款!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在国家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四处奔波,八方联系,好不容易筹措了数亿人民币的贷款。

于是,航空航天部副部长刘纪原临危请缨,出任研制“长二捆”火箭的主帅。

于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作为总承包商,承揽了研制任务。

然而,等这些基本条件具备时,离合同规定的第一次试验发射时间,只剩下18个月了!

中国过去研制一枚新型号的火箭,一般是5年至6年。现在研制“长二捆”大型运载火箭,却只有18个月时间。而且,退路已经堵死,没有一点余地。

因为倘若这18个月造不出火箭,或者火箭造出来又不行,那中国的形象,民族的尊严,以及中国的火箭和中国火箭专家的信誉都将受到严重损害;好不容易才刚刚打开的发射外星的大门,就有可能因此而关闭;巨大的经济赔款以及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就会使中国的航天事业陷入被动而尴尬的境地。而且,中国的两代航天人奋斗了30年才获得的这个优势和机会,也将因此而前功尽弃。用火箭专家们概括的两句话说,就是:“丢不起脸!赔不起款!”

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除此别无选择。

从1989年1月起,研制“长二捆”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全国迅速展开,几乎半个中国都在为“长二捆”兴师动众。它涉及国家外交、电子、铁路、民航、海关、公安、物资、电子、能源、冶金等20个部委和总公司,联系着国内26个省74个市的300多家企事业单位。最紧迫、最繁忙、最艰难、最沉重的,当然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就在国务院批准研制方案当月的一个上午,在研究院可容纳1000多人的礼堂里,全院紧急动员大会隆重召开。王永志院长在会上发出誓言:

“研制‘长二捆’火箭的决心,我们已经下定了!这是一场硬仗,是我院天字第一号任务,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它!”

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接着,一夜间便拉开了序幕!

但挡在他们面前的,有五个难关:第一是理论关;第二是设计关;第三是生产关;第四是试验关;第五是发射关。

显然,要闯过这五关,对中国的火箭专家和技术人员来说,除了智慧,还得靠苦力。

研制计划总算安排出来了。可当这计划刚一公布时,无论是研究所的所长,还是工厂的厂长,或者是车间的老师傅,全都大惊失色地使劲摇头:

“这是不讲理的计划!”

计划的确很不讲理:过去设计一枚火箭至少一年半到两年,现在只给3个月;过去生产一枚火箭至少两年半到三年,现在只给14个月!行就行,不行也要行!

捆绑式火箭对设计师们来说,难点在“捆绑”二字上。要在一枚大型火箭上再捆上4个助推小火箭,这种结构他们只在国外的一些画报上见过。到底该怎么弄?还得靠自己琢磨。

一天晚上,主任设计师李福昌等家里入睡觉后,在一张刚刚搁放过稀饭、馒头、咸菜和花生米的饭桌上,用铁丝和报纸做开了捆绑火箭的小模型。他一边扎着铁丝,一边糊着报纸,一边想着问题:如果传力不可靠,火箭在空中失稳怎么办?四个捆绑小火箭万一有一个出现故障,火箭在空中栽倒又怎么办?

后来,捆绑技术的方案终于解决了,但火箭结构动力学耦合分析又遇到了麻烦。这麻烦倒不是因为中国人笨,而是设计部门没有大型计算机。

说来难以令人置信,类似这种高科技、高精度的火箭导弹的设计生产,研究院里许多仪器设备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产品,甚至个别的还有40年代的产品!

没有办法,只有请美国同行帮忙。美方爽快答应,但按西方人的规矩,需付费30万一260万美元;或者对中方人员进行一下培训,只教给计算方法,这样可为中方节省一笔费用——只付30万-60万美元!

王德臣总师听后一边表示感谢,一边婉言谢绝:“让我们自己先试式看吧!”而心里却直犯嘀咕:我现在还欠着一屁股账呢,哪有钱给你!

后来计算结果还是有了,是研究员朱礼文和高级工程师鲁昌签等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靠小容量的IBM个人微型计算机捣鼓出来的。

由于这种小计算机无法进行大规模数据计算,他们便只好自己编了1万多条程序,先将整体切割成若干小部分,再进行推导、归纳、综合。整整用了五个月时间,仅演算过的稿纸,堆起来就有一米五高。

过程当然很艰苦,但计算结果连小数点后面的尾数也同美国的大型计算机结果相同。算是安慰。

此外,火箭上某个部件,精度要求极高,按中国现有的设备仪器条件,无法达到要求。只有一位叫徐青松的老师傅怀揣绝技,能拿下这个绝话。可徐青松身患膀胱癌,刚刚做完手术。

徐师傅还是知道了。他打起精神下了病床,拖着虚弱的身子默默来到车间。于是人们看见,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徐师傅总是佝偻着腰身站在工作台前,一边不时取下别在腰间的毛巾擦着头上的汗水,一边挥动着手中的榔头一下一下地敲打着加工的部件……

18个月里,中国火箭研究院成功地采用新技术21项,突破技术难题20个,新工艺难题126项;完成设计图纸24套、44万张;完成近84项、数十万个零组部件的加工生产和总装,包括5000套特殊工装的设计和生产;完成地面试验近300项。

时间如此之短,效率如此之高,这在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30多年的历史上,从无先例。在世界航天史上,也算奇迹。

要把“长二捆”火箭发射上天,得有发射场。但当时的中国,没有可以发射“长二捆”这种大型火箭的发射场。于是,在研制“长二捆”火箭的同时,兴建大型发射场的工程也开始在西昌破土动工。

兴建这样一座规模如此之大的现代化发射场,除了设计上的难点之外,遇到的最大问题同样是:经费少,时间紧。

建这样同等规模的发射场,美国用了1.1亿美元,法国用了2.5亿美元,而中国的费用却只有1.4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的经费要少于美国的4倍、法国的9倍。

钱少,办事当然就难。但有什么办法,国家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

再一个问题就是时间。如此同等规模的发射场,美国用了19个月,法国用了29个月,而中国只剩下14个月!如果14个月里发射场不能如期竣工,势必拖延发射,从而导致罚款。

担任发射设计的,是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所。到底采用一座什么样的发射塔,设计师们搞了八九个方案。50多人的设计班子,在武汉熬了40个昼夜,连春节也顾不上过,才总算完成了5000多张设计图纸。

担任建造发射场的,是124团、科工委安装大队和西昌卫星中心工程营、汽车营等单位。同时还动用了西昌五个县的上千民工。

新的发射场地乱石成堆,一片荒丘。破土开工时,正值冬季,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数千名施工者个个冻得瑟瑟发抖。

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发射场坪的基础工作就只有靠推土机、拖拉机、大卡车、牛拉车、毛驴车和竹筐、背篓、铁锹、铁镐、钢钎以及大量的人力去完成。

火箭底部喷火时,需有一个导流槽。这个导流槽深30米,长70米,由于地底下全是石头,推土机拱到四五米深,就再也无能为力了。剩下的只得靠人力:用两手抱,用背篓背。

西昌4月是雨季,为了赶在雨季到来前竣工,工地灯火辉煌,昼夜苦干。短短几个月里,共挖掘、回填土石方近15万立方米,浇铸钢筋混凝土25000立方米,砌各种毛石工程4万立方米,完成施工面积17200平方米。

负责兴建这个发射场的副指挥长、原西昌卫星中心主任曲从治,本是个相当壮实的汉子,可到后来身体也只有靠苦苦支撑了。为了能保证他支撑下去,老伴辞去工作,专门从北京赶到西昌,想给老头子洗上几件衣服,做上几顿饭。行前,老伴知道他胃不好,只能吃面条之类的软食,便什么也没带,只把儿子从日本专门为他买回的压面机背到了西昌。可老头子不分白天晚上,全泡在了工地,有时十来天也不见人影。结果,那专门从日本背到北京、再从北京背到西昌的压面机,成了老伴的“陪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防科工委特种工程技术安装大队。这名字虽然陌生,但或许你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1964年中国的原子弹在进行吊装的最后时刻,滑轮上的钢丝绳突然脱槽,原子弹被夹住。值此万分危急之际,负责吊装的王焕荣当机立断,抬腿一脚,狠踢过去。只听“哧哧”一声,钢丝绳竞又神奇般回了原位。原子弹安然徐徐吊起,一场灾难得以幸免。

这个神话般的故事,便诞生于安装大队。

1962年,经周恩来同意,中央军委批准,从工程兵部队和北京、天津、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六级以上工人中挑兵选将,组成了这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惟一的特种工程技术安装大队。近三十年来,无论是人民大会堂那庄严的国徽,军事博物馆那巨大的石星,还是酒泉、太原发射中心那高高的发射塔,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都留有他们创造的业绩。

在兴建发射场的420个日日夜夜里,为了拼命抢时间,为了贫穷的祖国不被罚款,他们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从没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写下了令人惊叹的一页页——

在只有45天的时间里,在只有57人的情况下,他们将91000多米的钢管搬运就位,将7万多个扣件一个一个地扣套在钢管上,将18万套螺栓用扳手一下一下地拧紧在发射塔上。干完的结果是:57人平均体重下降1.5公斤。

在只有9天的时间里(这9天中有7天还是雨天),他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用自己的双手一根一根地绑扎了600吨钢筋,在发射塔上留下了180万个结点。

在只有7天时间里,他们用一副副戴着中尉、上尉、少校,甚至是中校肩章的肩膀,将一袋又一袋的水泥扛起又放下,放下又扛起,从火车站到20公里之外的发射塔,共装卸水泥4700吨,创造了每天每人装卸水泥12吨的最高纪录。

汽车连的汽车兵,靠着4个轱辘,在一年时间里,跑出了这样一组数目:钢材5000吨,木材1900方,水泥44000吨,石子36400方,砂石34000方,机砖120万块,共计行程153万公里。

支撑活动塔的一对抬车梁是最笨重的庞然大物:长29米,宽2.7米,高3.3米,重120吨。要把这家伙从车上卸到月台上,再运到400米处的安装位置,然后再翻一个身,需要150吨以上的吊车和200吨以上的拖车。但租用别人的拖车和吊车,需要租金40万元。拿不出这笔钱,他们只好土法上马。当1500根枕木在官兵的肩上反复滚动并磨出血茧后,总算完成了任务。

当导流槽挖到了22米深时,坑底积满了70多厘米厚的烂泥浆,使浇铸混凝土无法进行。这种泥浆水泵抽不动,机械工具也无能为力。最后,官兵们只好挽起裤腿,用脸盆一盆一盆地往外端。整整五天五夜,他们用脸盆从20多米深的槽底端出烂泥浆1000多立方米!

在国内赶造火箭、抢建发射场的同时,中国的对外工作,也在紧紧张张的气氛中默默进行。商场如战场。这句话对竞争激烈的国际航天发射市场来说,同样十分恰当。

随着各国航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还在签订合同之前,“长二捆”火箭的研制计划刚向世界透露时,就受到了来自国际上一些火箭商务公司的挤压和排斥。

美国的马丁.玛丽埃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麦道公司号称美国“三大巨头”,其“大力神”火箭、“宇宙神”火箭和“德尔塔”火箭,实力雄厚,引人注目,大有一手包揽天下的气概。对一心想挤进国际发射市场的中国来说,自然是深怀戒备。

苏联和日本虽然尚未跨进国际市场的大门,但各自都在暗中加紧准备,寻找时机,向国际卫星市场挺进的脚步声已引起了西方的关注与不安。以至于“阿里安”公司的总裁海登不无感慨地说:“苏联进入国际卫星商业发射市场,只是个时间问题!”

最具竞争分量的,要算以法国为首的欧洲的欧联合企业“阿里安”航天公司。该公司为了想长期垄断国际发射市场,因而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新型火箭的出现,都相当敏感。

同类推荐
  • 节能:从小事做起(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节能:从小事做起(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节能从小事做起》介绍了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各种小常识。生态文化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社会打造了无限的“时空隧道”。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社会的“登堂入室”之门。环保与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社会从传统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向生态方式转移的重要节点,也是构建生态社会的奠基工程。由于环保与节能减排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公众的环境行为取向、道德取向显得越来越重要。
  •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探寻逝去已久的远古世界

    雄伟的金字塔,壮观的狮身人面像,精美绝伦的方尖碑,让我们不禁为一个古国所创造的文明深深折服;保留千年而不朽的木乃伊,成功的心脏分离术,黑水晶制成的心脏起搏器,又为这个古国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在想,这些在我们今人看来还有难度的工作,还处于蒙昧蛮荒时代的古人就能够完成吗?
  •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物理学从词义上看感觉高深莫测,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但它确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同样是声音,为什么有的愉悦心情,但有的却让人心里烦闷?为什么早晨温度低,中午温度高?爆米花“膨胀”的原因是什么?下过大雪后为什么太寂静?这种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所不在、无处不见的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由谢芾主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者是挪威首位女性首相布伦特兰,她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 爱因斯坦自述

    爱因斯坦自述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科学是永无止境的,它是一个永恒之谜。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热门推荐
  • 系统之蓝色晴甜

    系统之蓝色晴甜

    虾米!买本书就中奖,奖品居然是一位帅气高冷的系统君!我完成任务他还吃醋!!!!!!腹黑校草是我的,黑道世子是我的,霸道总裁是我的,各路美男统统都是我的!你吃醋我管你啊,一边去吧,姐姐我要逍遥去了~可不想,当我们擦出爱的火花,我该怎么办......
  • 扔掉那只喵

    扔掉那只喵

    纪无忧想,如果不是那时候把那只小黑猫拾回来,那么她的生活就不会被打乱,她的人生将会一直这么平平淡淡下去吧。
  • 新修往生传

    新修往生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中国父母培养孩子易犯的600个错误

    本书列举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易犯的约600个错误,既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解决错误的方案。一书在手,父母必能茅塞顿开。这是一本可以伴随父母一生的书,天下的父母们可能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着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心灵和行动;这也是一本影响孩子未来的书,它将伴随孩子一天天地成长。当孩子长大成人,我们不苛求获得丰厚的回报,只希望他在回忆儿时的经历时能发自内心地说:“假如有来生的话,我希望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孩子。”
  • 一念薇薇

    一念薇薇

    A大医学院的高冷男神从入学时就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直到A大中文系的逗比系花在不经意间闯入他的生活。“学长,我听陆烊学长说你最喜欢的人是你自己,那我以后要当你一辈子的情敌”“......”“易萧,易萧,微微一笑,看吧,我们是天生一对”“......”后来“念念,你什么时候才能答应我的求婚啊”“......”“念念,咱妈让咱们赶紧去领证”“要去你自己去,我不去”神经外科医生vs中学语文老师别后重逢,甜宠文
  • 网游之再世

    网游之再世

    人类历史上第一款划时代网游,抛弃传统的操作,一时风靡无两,高度自由的背后带着枷锁,精神放松的闲暇都是操控,无形的手班弄着所有的故事,所有故事都从华夏区一个玩家的身上开始。
  • 一只械武者

    一只械武者

    九种魔药等级:普通Ⅰ级、初阶Ⅱ级、初阶Ⅲ级、中阶Ⅳ级……十二种觉醒血脉:狂狮、影蝠、猎鹰、天马、魅凤、幻狐、梦蝶……一百零二种各阶职业:战士、刺客、射手、记者、艺术家、戏法师、窥心者、圣骑士、唤灵师、术士、药剂师、柔道家、念魂师……十系各阶魔法阵:电磁系、寒霜系、幻影系、光焰系,时速系……还有机甲、激光束剑、机械蜘蛛、魔法武器、空间银矿……嗯,就是这些了,过来看一看呗(???ω??)?
  • 穿越世界—雨中歌

    穿越世界—雨中歌

    超现代化都市的一位机械制造高手白小沐在实验中被内心黑暗的助手炸到了另一个世界,开启了一场玄幻之旅。什么?你说机械师是鸡肋?当技术遇到了魔法将会产出什么样的奇迹。能够制造神器的第一大师,还是所有元素全齐的万能者!救下的男孩竟然变成了魔族的魔君炎烈!!有没有搞错!我把你当弟弟你却想当我的男人!
  • 星流毁灭
  • 锄天.A

    锄天.A

    一柄锄头、一把菜刀,一头毛驴、还有一位不是皇子却被立为太子的少年,组成了这个有哭、有笑、有感情的故事。QQ群:18255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