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000000026

第26章 霜重色愈浓——论张贤亮的创作特点(1)

在大西北的中年作家里,张贤亮引人注目。《灵与肉》给作家带来了声誉。人们没有想到,一向苦寒的西北高原,竟然结出了如此耐人咀嚼和回味的艺术佳果,就象高原上经得住霜雪的“冬果”一样冷冽甜美。仅从一篇作品固然很难对一个作家作出全面的评价,但是,正如从一枚果实可以鉴别它来自一棵什么样的树,扎根在什么样的泥土,以及经历过怎样的气候条件一样,从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里,是可以窥见这位作家一定时期的取材特点、表现方式、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的。《灵与肉》足以证明,张贤亮是一位比较成熟的作家,他在思想和艺术上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他有深切的而不是浮泛的人生体验,他还有较高的艺术表现才能。

他的好作品不止一篇《灵与肉》。只是由于他的大都分作品发表在《宁夏文艺》上,地域的偏远限制了与读者见面的机会,不大为人所知罢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张贤亮的创作轮廓大致是这样的:最初发表了《四封信》和《四十三次快车》两个短篇《这两篇小说,对十年浩劫的生活不乏真切的描绘,有对善良者不幸的控诉和对残虐者跋扈的鞭挞,但构思一般,笔墨也略显滞涩拘泥。这毕竟是作家重获艺术;命之岩的试笔。到了写出《霜重色愈浓》,思想较前深刻了,笔法也显出了圆熟。一对曾经是政治风云中的“政敌”和“情敌”的老同学,如何在清除“四害”之后,抛却前嫌,互休旧怨,觉醒了的两颗心沟通了,交融了,共同去迎接新的生活。作品里的校长阚星文意味深长。这个曾经很“左”的,惯于整人的“好人”,从自己整人到“文革”中被人打断了腿的切身体验中,领悟到了左倾顽症的根源和对社会生活的败坏,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这飞跃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于是,经过十年动乱的阚星文,反倒比那个当年身体健壮的阚星文,思想更健康、精神更健全,也更有力量了。不过,这篇作品虽然完整且具有一定深度,但站在今天回头去看,它仍然可以混同于当时一般的“伤痕”文学;也就是说,张贤亮的创作个性,他的独具只眼的选材和提炼主题的特点,还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待到《吉普赛人》、《在这样的春天里》(与邵振国合作)、《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中篇小说《土牢情话》相继发表,张贤亮仿佛一个准确地找到了自己的乐器和曲调的歌者,他的歌喉,他的激情,他的欢乐和积郁,都如水银泻地般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他的笔下,现实主义走向深化,创鲜明地呈露出来。

张贤亮的作品的确数量不多。但他注重质量。他的作品常常把读者带到一种深沉凝重、令人荡气回肠的境界中去,给入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世界上没有一冒芽就成熟的果子。要问;是些什么因素形成了张贤亮作品的基调和深度?他的艺术个性又是怎样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他的作品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殊之处?要评论这些,我以为,不能不首先从他的人生经历谈起,然后逐次展开对他创作特色的认识。

一、坎坷的遭遇

果然,这是一个从严霜中走出来的作家。

早在一九五七年,张贤亮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初露文学才华,在《延河》发表了抒情长诗《大风歌》。不料,长诗的发表非但没有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条件,而是带给他可怕的风运。他被错划为右派。试想,一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心中充满着金色的梦,突然遭到如此严厉的打击,怎能不感到悲恻惨淡?

从此,他开始了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六年的艰苦的体力劳动。在干农活上,他“耕耙犁锄、提耧下种、割捆装运、赶磙扬场、无所不能”。这只是一个方面。假如生活只把他“改造”成一个熟练的“劳动工具”,那张贤亮也就不成其为张贤亮了。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体力劳动中,他经历了肉体和心灵的变化。他“被剥夺了爱与被爱的权利”,内心自然是痛楚的。“但劳动人民给我的抚慰,祖国自然山川给我的熏陶,体力劳动给我的锻炼,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给我的启示,始终象暗洞中的石钟乳上滴下的水珠,一滴一滴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我,正是凭着这些才幸存下来的”,“而孤独悲凉的心,对那一闪即逝的温情,对那若即若离的同情,对那似晦似明的怜悯,感受却特别敏锐。长期在底层生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种种来自劳动人民的温情、同情和怜悯,以及劳动者粗犷的原始的内心美”。逆境使他备尝艰辛,失掉了宝贵的时光;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正是在底层的十八年,使他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深刻的体味。他比处在顺境中的一般人,更能与劳动群众在感情上、心理上灵犀相通,他也更能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左倾路线的危害。当然,这决不是培养作家的正常选择,但这至少能够证明,作为局外人去“深入”生活之所以不灵验,而把自己的汗水、泪水、欢欣、痛苦与劳动人民交融在一起之所以产生好作品,其分野正在这里。为什么张贤亮的作品,于被社会遗弃者的心理,于“血统论”迫害下的弱者,特别能够沟通,其谜底也在这里。从这个特殊的章义上看,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鲁迅说过,“创作总根于爱”。张贤亮心中也装满了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连恨也是为了爱。他说过,“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今后笔下所有的东西都是献给他们的(指劳动人民)。”他说,他的作品,“那里面有我痛苦的人生经验”,“在她们的塑像中拌和着我的泪水”。

我认为,张贤亮的这些话,他的坎坷遭遇,是我们认识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文学作品是客观现实生活与作家思想感情的融合和统一;而主要的因素——作家的思想感情,则是创作的推动力。张贤亮的作品中,作家“自我”的影子格外浓重,作家的爱憎感情也特别强烈。张贤亮大约可以算阿托尔斯泰所说的,在盐水中煮过三次的人,他的作品才呈现出深化的特点。还应该看到,他是个耽于哲学和经济学的人,并不排斥抽象思维。在他被迫中断创作的年月里,他以顽强的毅力,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写下过二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这些修养和锻炼,常使他的作品蒙上一层哲理色彩。我们同时又感到,他还是一个人生意义的探索者,人生真谛的寻觅者。他为美的毁灭感到痛苦,同时为质朴美的诞生感到欢欣。

二、发掘“伤痕上的美”

我们知道,即使是同属于遵循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作家,所描写的生活面大体相似,也必然是各有各的表现方式,取材特点和认识角度。在这一方面,张贤亮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色。

象近几年大量涌现的作品一样,张贤亮的作品所写的,也大多是在长达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左”的东西带给人们肉体和灵魂的伤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社会生活剧烈动荡,人与人的关系急遽变化,几经调整,美与丑都得到了充分表露的机会和舞台。最残忍的与最善良的,最卑劣的与最高尚的,最丑恶的与最美好的,一起在社会生活的万花筒里旋转,它留下的历史教训、人生教训、道德教训无比丰富。作家们描绘这些社会现象,是历史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问题在于怎样表现。张贤亮说怎样有意识地把这种种伤痕中能够使人振奋、使人前进的那一面表现出来,不仅引起人哲理性的思考,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并不为相当多的作者所重视。是的,如何把伤痕中使人振奋的一面表现出来很重要,可以说很多作家都是致力于此的,不独张贤亮如此。很多作象的作品,都是以回顾的形式出现,贯注着一种向前看,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然而,着眼于“不仅引起人哲理性的思考,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刻意发掘“伤痕上的美,痛苦中的欢乐”。精心从苦难中“提炼美的元素”,则是张贤亮艺术表现方法中的重点所在。

从取材来看,他特别敏感于揭露反动“血统论”的危害,他笔下的人物不少是在“血统论”重轭下呻吟的弱者。如《吉普赛人》中的卡门,《在这样的春天里》中的“她”,《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的女乞丐,《灵与肉》中的许灵均,《土牢情话》中的石在等,都有这个特点。这些人物大都打着黑色的烙印,走过一段漆黑惨痛的人生道路。可是,这种选材特点,只能看作是张贤亮对极左路线进行艺术批判所选择的“突破口”。流荡于他作品中的,并不是这些人物流血的伤口,表面的受迫害的惨状,而是一种强烈美感,是美的形象,美的力量。他着意探索的,并不是这类伤痕一般的社会意义,而是更多的把笔墨集中在对人物的道德情操之美的发掘和揭示上面。

前面提到的《霜重色愈浓》里有这种从伤痕中“提炼美的元素”的特征。变成瘸腿的阚星文思想获得解放,其精神世界就要比当年那个没有肉体外伤的阚星文美好得多。但这一点我们在其它作品中见到过,比如在张弦的撼人心魄的《记忆》中便有类似情形。真正属于张贤亮独特个性的东西,是在另一些作品中。《灵与肉》的写法便与通常的写法大相径庭。你看,他也写伤痕,也控诉,也呼号,但别人正写他反写,别人顺写他逆写,别人看正面他看背面,别人只看到痛苦他还看到了“痛苦中的欢乐”,别人只看见了伤痕他还看到了“伤痕上的美”。许灵均,这个资产阶级的不肖子孙,先被富人抛弃,继而划为右派,又被社会抛弃了;他伶仃如孤雁,只能与马为伍,心中的冤苦只能对马儿诉说。这不禁使我们想起契诃夫的《苦恼那无处诉说自己悲痛的马车夫,有话只能对马儿倾诉。许灵均的身世真可谓创巨痛深!这不是一份绝妙的控诉左倾路线的材料吗?但张贤亮自出机杼,独辟蹊径,把伤痕上升为美,从生活的背面去透视,发现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如何在严酷的打击下在长期与劳动人民的相处中,发生了从肉体到心灵的变化。许灵均不仅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出身,重新组合、调整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且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幸福观念都发生奇特的变化,连他自己也感到震骇。他获得了一个更广阔、更丰富、更高尚的心灵世界。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根”!于是,这个心灵世界左右着他,使他宁可放弃也国的良机,宁愿抛弃高级的物质享受,毅然辞别了阔绰的父亲,回到了留着他的巨大创痛和巨大欢乐的西北高原的土屋。这多遗憾!这不是倒退了吗?这不是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人生哲学吗?这不是一个浑浑噩噩的人吗?——有人这么说。

我认为,这样说的人不但没有读懂《灵与肉》,而且首先是没有弄懂生活这部复杂完整的大书。他们不懂,许灵均的抉择首先是不得不服从他自己内心的召唤。在这篇小说里,辩证法的威力充分显示出来了,事物的双重性也深刻地表现出来了!得与失、祸与福、泪与笑、苦与乐,从来都是结伴同行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只有相对的存在,一切都依时间、地点、条件发生着变化。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是否高尚,归根结底要看他对人民的态度。许灵均受过许多难,真所谓悲恨相续。作品并不回避这一方面。但与受难的同时,许灵均也知道,“那里有他在患难中帮助过他的人们,而现在他们正盼望着他的帮助;那里有他汗水浸过的土地,现在他的汗水正在收割过的田野上晶莹闪光;那里有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女儿;那里有他的一切!”作品不是从理念上,而是从具体的艺术描写中,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许灵均感情世界变化的生活依据。这是在与大自然、与劳动者的朝暮相守中迸发出来的真情。高尔基曾称赞契诃夫的《草原》是“发香的、轻快的、并且有着一种纯粹俄罗斯味的沉思的忧郁”的作品。在《灵与肉》里,也有不少“发香的”片断,把西北高原上。的阔风急雨、牧马人的豪放与主人公的心灵感受巧妙地交融在一起,引发了读者“沉思的忧郁”。至于环绕许灵均的农村普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对许的“同化”,也写得非常出色。而高级饭店里的豪华,“父亲”和“密司宋”身上的异域情调,悬殊的价值观和幸福观的对比,又使我们如深了对许灵均内心活动的理解。从许灵均这一形象的描写中,我们看到,张贤亮发掘伤痕上的美和痛苦中的欢乐的手段,的确是不同凡响的。

“悲剧使人生充满了严肃,悲剧使人的情感圣洁化”。这种伤痕上的美,还体现在张贤亮所创造的——系列女性形象中。《吉普赛人》中的卡门、《在这样的春天》里的“她”,《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的女乞丐,《灵与肉》中的秀芝,《土牢情话》中的女看守乔安萍,都是作者“梦中的女神”。作者要表现的是这些“女神”身上劳动者的人情美,人性美,是她们身上“圣洁的光辉”。于是,这些人物与通常的“伤痕”作品中人物的着重点就有所区别了。这里只谈谈中篇《土牢情话》中女看守乔安萍的形象美。

《土牢情话》是寄托着张贤亮深沉感怀的一个中篇。小说对那个疯狂年代里,人们的失去理智,人们的变形、变态、绝望、愤激,有异常严峻真实的刻绘。夜色如漆,暴雨如倾,在聚集着“叛徒”、“特务”、“走资派”、“现行反革命”、“右派”“小爬虫”的农场的土牢里,老革命宋征被活活打死,死亡又威胁着目睹了这一惨象的每个囚徒。被抛弃的人们完全陷入绝境,他们还在做困兽之斗,盘算着向外界传递消息,越过死神的门槛。

同类推荐
  • 柔石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

    我底家庭底平和的空气,恐怕从此要破裂了。母亲以前是最爱我的,现在她也不爱我了,为的是我不肯听她底话。我以前一到极苦闷的时候,我就无端地跑到母亲底身前,伏在她底怀内哭起来,母亲问我什么缘故,我却愈被问愈大哭,及哭到我底泪似乎要完了为止。这时母亲还问我为什么缘故,我却气喘地问她说:“没有什么缘故,妈妈,我只觉得自己要哭呢!”母亲还问:“你想到什么啊?”“我不想到什么,只觉得自己要哭呢!”我就偎着母亲底脸,母亲也拍拍我底背,叫我几声痴女儿。于是我就到床上去睡,或者从此睡了一日一夜。这样,我底苦闷也减少些。
  • 家有考生

    家有考生

    没有经历过高三的学生不会知道什么是辛苦,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残酷。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忧心如焚,什么是焦虑不安,什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人将高三称为人生的“炼狱”。其实,对于高三家长来说,没有谁能置身在这个“炼狱”之外,孩子的每一次哭泣、每一串笑声、每一声叹息都紧牵着他们的心,每一位陪孩子走过高三的家长,都无异于走过一回“炼狱”。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考家长。
  • 梁遇春散文:泪与笑

    梁遇春散文:泪与笑

    梁遇春的散文写的是琐事,但琐事中有性情,有智慧;谈的虽然芜杂,但芜杂中有脉络,有章法。现代作家废名评说梁遇春玲珑多态的散文,称他“酝酿了一个好气势”,讲得相当漂亮,相当贴切,不温不火。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多篇精美散文,展现他艳若昙花般的一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编写的《荷塘月色(精装插图本时代经典)(精)》分为感悟生活、故人旧事、行走的踪迹、思索人生四辑内容,其中,第一辑中的佳作,无一不体现朱自清先生为文的特色;第二辑的七篇作品之中,《背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其简洁朴实的文字,忧郁萦绕的氛围,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式的父子情深。
  • 一亿人,不如你一人

    一亿人,不如你一人

    17个关于爱与失去的故事,7篇关于分开后的所思,记录早已错过和失去的感情,纪念那些已经离开的人,送给在感情中迷茫和深陷的人。在深夜,在旅途,在午后,在每一个你需要的时候,陪伴着你。它们并不跌宕起伏,却希望你在读后有收获,有成长。曾经最深爱的,如今已成为路人,未来那么长,还请牵好身边人的手。然而,此刻,未来,请记得永远深爱自己。
热门推荐
  • 闯荡商海的女人

    闯荡商海的女人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力量,最无私的感情。爱母,是天下最崇高的奉献,最真诚的快乐。为了救母,她闯入为富豪权贵服务的包厢。她干过时装女模,做过厨师,又经营起餐馆,意外横祸将她打入牢狱,经历种种曲折和艰难,她终于把事业做大做强,成为金领丽人。本著着力描绘女性打工族群坎坷遭遇和命运舛误,表现社会和人们对法制建设日益重视,把平常百姓带入法制生活空间,丰富和深化了法制文学内涵,并揭示当今社会官与商、权力与体制之间耐人寻味的关系,令人感叹,发人深省。
  • 相亲恋爱记

    相亲恋爱记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大龄单身男女也越发的多。相亲似乎成了通往婚姻的一辆便利车,而相亲后呢,是步入婚姻还是就此终结,在于个人的选择。对了,就是婚姻幸福的通道,错了,也只是重回了原点。结合了身边的朋友以及自身的经历,想告诉大家,对的那个人还是需要等待的。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我在古代开药店

    我在古代开药店

    头孢配小酒,包你命没有。蓝瓶的钙,好喝的钙。人人都用妇炎洁……类似上面这一条条奇葩广告忽然出现在了古代的一家药铺前,谁也不知道,这个药铺的老板,其实是从现代穿越过去滴…… 新书《神冥异事录》筹备中,不定期上线。。。。。 (新书不小心删除章节被屏蔽了,等了一个多月还不截屏,正在思考要不要另写一本。可惜我写好的大纲。。。。。。)
  • 血统之潮

    血统之潮

    用古神的眼眺望虚空,以巨龙之翼掀起湮灭之风,精灵的血,泰坦的脊梁是他坚实的后盾,他以凡人之躯一力容纳无数血脉,他是诸神和血统的猎人。“要做怪物,便要做最伟大的怪物”“我内心的黑暗谁也无法驾驭,但我双眼之中不乏光明”当他成为凌驾整个虚空的存在时,规则与命运都将向他低头。
  • 杂曲歌辞 盖罗缝

    杂曲歌辞 盖罗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兽王·黑暗兽王

    兽王·黑暗兽王

    黑暗兽王苏尔,又称毁灭者苏尔,这位几十年前威名响彻地球的强大兽王收到神兽鲲鹏的命令,前往西联邦政府领地狙杀兰虎,抢夺封印鼎,带着自己的三个忠心手下,苏尔出发了。为了掌握兰虎的第一手资料,成功完成任务,苏尔先后和西联邦政府第二号人物沙祖以及新联盟的盟主独孤霸结成同盟……兰虎和风柔遭到袭击后,为了在支援的人手到来之前确保封印鼎的安全,他俩来到了雷欧家族领地中,兰虎原以为在这里能获得保护,但是没想到更大的危险正因为雷克斯的回归而出现……兽王兰虎与堕落的黑暗兽王苏尔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贪狼、鲲鹏、火鸦三大神兽之间的争斗也一触即发……
  • 炉石传说之我真不是传说

    炉石传说之我真不是传说

    持续更新中,庞大世界观。2019年,一位炉石传说代练力战群雄,保持三服登顶长达四个月,却在四月15号离奇失踪。2643年,最后一个旧人类死去,人类与新人类的时代开启,世界上掀起了炉石狂潮。故事围绕着一个平凡而不简单的人类,世界观庞大,随性更新。这是两个宇宙的故事,又是两个时代的故事。这是一个一定要被解放的腐朽社会,铸就传说之路注定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你怕了吗。陆文涛说。他大力将手中紫色的弑君插入一个巨型生物的心脏,绿色血液喷涌而出。老实说,有点怕,他笑着说。信誉保障,大纲完整,求推荐票,求投资。
  • 偷袭战俘营

    偷袭战俘营

    1969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侵越美国空军的“黑色周末”:从基地起飞的28架轰炸机返回时只剩9架,其余的全被越共击落。当天深夜,越共在电视台里讽刺道:“又有13名美国飞行英雄加入了战俘行列。至此,被我军民俘虏的美军飞行员已达256人。”美国国防部一片怒火,质问特种兵——“绿色贝雷帽”司令官艾伦将军:“你们配备全球最好的装备,享受最好的待遇,竟让美国战机钻进了北越的防空网,你们是干什么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