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500000030

第30章 童年最忆是荷花(7)

我的二姑妈叫蒋月枝,她做人一生磊落光明,容军表姐去世后,因为还有四个孝顺的儿女,特别是我的汉明表哥最是孝顺,二姑妈中风后十余年,在表哥表嫂的照看下也活到了高寿。

2005年4月8日夜

2007年11月28日她寿终正寝,100多个花圈长长的送葬队伍表明了她的人缘和子孙的孝道。隆重的葬礼上,杨红先生主持追悼会,我致的悼词。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母亲回了趟卢市,竟带回杨红先生仙逝的消息,那样身强力壮的一条汉子,撒手人寰,叫人唏嘘不已。

2008年8月2日夜

六一、年之忆之外祖父家

睡到半夜,楼下开始滴雨了,接着尿骚气弥漫了一屋,掌灯一看,原来楼上的小家伙夜晚起来拉尿时,不小心将夜壶碰翻了,尿透过楼板流了下来。可笑的是楼下住着我的姨妈们,那尿滴在她们的脸上才将她们惊醒,睡梦中还以为下雨了。一屋子的人都闹醒了。睡眼朦胧地嚷着找出那踢翻夜壶的家伙。哈哈,要找出罪魁祸首却是不可能的,楼上那帮小子谁都一副无辜的样子,谁也不承认啦!

我与父亲和两个弟弟一行四人会在初四那天到达我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家在曾家岭,黄家湾、东屋台、东湖口、曾家岭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走亲戚的顺序大约是大人们约定俗成的。母亲的兄弟姐妹一共是六人,这一天,远在北山的二姨、下放在熊垴的三姨和在沙口的四姨以及在皂市的小舅都会欢聚在一起,我的母亲也会赶来娘家和亲人们团聚。这些表兄妹现在算来有整整20人,除开后来出生的,当时也有10多人,那10多人中,大多是男孩子,可热闹了。

外祖父家的房子形状很奇特,从几级石阶上去,是一个土台,大约有十来平方米,站在土台上往前看,会看到前面村子里黛色的树林中黑黑的鸦雀窝,三婆就住在那村子里,曾家岭称那村子叫前头湾里。从土台走入屋子,正对面是一个很大的厨房,左转进去才是堂屋,墙上贴着《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样板戏的剧照画。

外祖父家共有四间房,堂屋的左右两边各有两间。外祖父家的房间大多没有窗子,只有表姐的房子里有一个很小的窗户,窗户是没有玻璃的,窗子的门是木头做的,到冬天就关上了,所以房子里显得很黑暗。但那堂屋却十分亮堂,屋顶上安了好多玻璃亮瓦。屋子很高,面积也很大。

所有的亲戚都是倾巢出动,开起酒席来是整整两大桌。大舅妈掌勺,母亲姐妹几人帮忙,一餐饭做得热热闹闹,吃得轰轰烈烈,用海碗装着十大碗,满满的一大桌,大人们还在慢条斯理地饮酒拉家常,孩子们的这一桌一忽儿可全扫荡干净啦。

吃完饭后舅妈会和姨妈们去收拾碗筷,我的母亲和全伯会铺开案板缝一些衣物,印象中大过年在外祖父家母亲也是断没有歇息的。

外祖父那时的身子骨是硬朗的,这位中年丧妻独自将六个儿女拉扯长大的硬汉子,看着满屋的后代心情一定是十分欣慰的。我们轮流跪着给外公拜年,祝他老人家长寿。外公乐得合不拢嘴,他给所有的孙儿们都准备了压岁钱,钱不多,但那一份真情却令人刻骨铭心。

外祖父还有一个妹妹,我们叫她恩爹,恩爹的脸上总带着笑容,非常和善。她裹过脚,一双尖尖的黑布鞋套在三寸金莲上显得十分奇特。恩爹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分别叫佑娃、福娃、长娃、康娃,最小的是女儿,叫望玉,我叫她望玉幺爷,她如恩爹一样,十分和善。有时春节会见到他们也来给外祖父拜年。母亲那一辈很久不见面的表兄妹们,见了面说话可亲热了。我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谈论一些从前的事情。

外祖父家不打扑克,故也没有赌博的恶习。我的舅舅和姨妈们没有一个人会打牌,大人们在一起似乎有拉不完的家常话。大多的时候,小孩子们会在外祖父家的大房子里捉起迷藏来,我有时也会参与其中。谷仓、衣柜、床底、门后是藏身的好地方,诺大的屋子里不时地大呼小叫,把个家里闹得天翻地覆。我们最怕外祖父吼,外祖父一吼我们全都乖乖地了。

外祖父会一点武功,他打起那套拳脚来会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大舅舅的儿子社青大约平日里外祖父是教过他的,他打起拳来象模象样的。我要外祖父也教教我,但外祖父很是严肃地正色道,曾家拳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所以我只能在一旁干看着,那时候我认为外祖父的思想是封建的,悻悻地想,这拳原是为防身,女孩子家不学也罢。

睡觉成了大问题,这么多的人四张床如何安排啊,可大舅妈是有办法安排好的,除了外公,所有的男人和男孩子全睡在楼上,楼是木板做的,厚厚地铺一些晒得香香的稻草,铺上棉絮垫单就成了弹簧床了,亏得舅妈准备了那许多的被子,居然全睡下了。

我很羡慕男孩子睡楼上,既然没资格睡,看看该是可以的。从楼梯爬上去,一看那些小脑袋就不由得让人乐开了,大舅舅的儿子社青,我的弟弟俊宏、治洪,二姨的儿子红松、唐义、三姨的儿子辉子、红娃、劲娃,四姨的儿子华为,一溜儿地一字儿排开。他们中最大的当时也就十一二岁,最小的才三四岁,晚上轮流唱歌,直唱得精疲力竭、睡意朦胧方才入睡。

睡到半夜,楼下开始滴雨了,接着尿骚气弥漫了一屋,掌灯一看,原来楼上的小家伙夜晚起来拉尿时,不小心将夜壶碰翻了,尿透过楼板流了下来。可笑的是楼下住着我的姨妈们,那尿滴在她们的脸上才将她们惊醒,睡梦中还以为下雨了。一屋子的人都闹醒了。睡眼朦胧地嚷着找出那踢翻夜壶的家伙。哈哈,要找出罪魁祸首却是不可能的,楼上那帮小子谁都一副无辜的样子,谁也不承认啦!

我十分怀念这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一段日子的记忆因为有我亲爱的外公和贤慧善良的舅妈而变得如此珍贵,外公为即将回娘家的女儿们准备了充足的年货。操持家务的是我的舅妈,她有着一副硬朗身板,她从来没有因为丈夫家太多的亲戚有过任何怨言,她总是用好大好大的蒸笼一格一格满满地装着鸡鸭鱼肉,各类卤菜,就是那面馍,舅妈竟是用唐娥(天门土话,指一种竹编的器皿,圆形,直径足有一米)装的,而炒米、荷叶、翻饺、麻糖一坛坛装得满满屯屯,我难以想在那个年代在舅舅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舅妈她一个女人怎么能担得起这一副生活的重担!

我母亲的姊妹们大多会玩过正月十五才从娘家返回。中年失偶的外祖父在每年的元霄节前一定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外祖父一生勤劳,磊落朴素,教过我很多人生的道理,他的品德让我敬仰。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月,拿工资为外祖父买了一顶深蓝色的毡帽和一个红色的热水袋。孤独的外祖父冬天暖脚用的一直是一个输液玻璃瓶,水到半夜就冷了,热水袋可以管到天亮,这个稀竿物外祖父十分喜欢。当我还计划着为外公买一件大衣的时候,却得到了外祖父去世的噩耗。

1982年冬,外祖父因病去世。他在外祖母去世后含辛茹苦28年,将六个子女养大成人,看着他们结婚生子。子女们提前一年为他做了八十大寿,寿辰后不久我慈爱而刚强的外祖父去世。这是我经历的第一个亲人的离世。

我得到凶讯,赶回去的时候外祖父已经下葬。人们告诉我,外祖父的外甥,我的程志鸿伯伯写的一幅挽联从屋子的房梁上垂下来,见者无不流泪。

那幅挽联为:

少年丧母中年失偶老来磨病一生坎坷穷苦谁人晓,大儿添愁小女费心外甥失敬可喜忠厚勤劳有继承。

外祖父去世后,走亲戚的意义在我的心中日渐淡化。

2005年5月1日

六二、年之忆之划彩龙船

我常常和村庄里的小伙伴们跟着这支划彩龙船的队伍后面跑大半个村子。每到一家,就会有炸响的鞭炮相迎,红红的鞭炮纸屑撒满一地。彩龙船那单调的曲词让我百听不厌,我们紧紧地盯着龙船里的姑娘,看着她那涂脂抹粉的脸儿,如果是男扮女装的媳妇,更是惹得我们新奇。鞭炮的响声让我们重温在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的那个难忘时刻,在那震耳欲聋的炸响中充满着笑与歌的欢乐。

黄家湾在春节时偶尔会有划彩龙船的外村人来。这一套班子往往有四到五人,纸扎的龙船,五彩斑斓,如果用红绸做成两只绣球挂在彩龙船上会更有趣味,这是彩龙船的全部行头。小媳妇身穿戏装脸上打满白粉描着细眉染着红红的胭脂站在龙船里面,肩上系条红绳背着龙船,来回舞动;旁边站着一个船夫拿着一把桨也跟着一起舞着划着,口里还要唱着一些曲调;最惹人眼的是那龙船的后面跟着的一个小丑,往往扮成古装戏里的小丑模样,鼻子至眼部用白粉抹上一块,穿着济公式的长衫,手里摇着一把破扇,跟着曲调做着一些夸张滑稽的动作,且舞且摇,会招来围观的村民阵阵笑声。这支队伍里有专人提着提包接受村人送来的年关时节的糕点及散装的香烟。

划彩龙船的曲调是单调的,一个调子可以配出很多的词来,这些词大多是恭贺祝福的意思,事先就唱熟了的,但有水平的划船人会依人依时依地即兴唱一些歌词。我所听过的彩龙船调为:

彩龙船呀嘛呵嘿,划进门来呀呵咳,恭喜发财哟划着,哟咳,呀呵咳,呀歪子哟来划着。

贺新春呀嘛呵嘿,好日子来呀呵咳,红红火火哟划着,哟咳,呀呵咳,呀歪子哟来划着。

……

我常常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跟着这支划彩龙船的队伍后面跑大半个村子,每到一家,就会有炸响的鞭炮相迎,红红的鞭炮纸屑撒满一地。彩龙船那单调的曲词让我百听不厌,我们紧紧地盯着龙船里的姑娘,看着她那涂脂抹粉的脸儿,如果是男扮女装的媳妇,更是惹得我们新奇。鞭炮的响声让我们重温在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的那个难忘时刻,在那震耳欲聋的炸响中充满着笑与歌的欢乐。

文化生活贫乏的岁月,一只彩龙船划来的是春回大地的喜庆,是万物催生的热烈,是百姓炊烟,是苍生社稷。

2005年5月8日

六三、吃之忆之四季菜蔬

南瓜的花儿也能吃,但黄家湾的村人从来没这么吃过,那金灿灿的花儿开放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小蝴蝶飞来采花蜜。花蒂落下的时候就有小南瓜宝儿了,有一种绿色的小南瓜宝宝母亲说是气死泡子,用青椒炒了很好吃的。我的母亲在开南瓜后总是将南瓜籽理出来,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在铁锅里烙了给我们吃,放一点油和盐,焦焦的香香的可好吃了。

春节后一段时间,地里光秃秃的,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在腊月里腌鱼肉留下的卤水到这时候派上了用场。将那卤水用米粉一调,再在锅里煮熟,称为卤羹,卤羹属于半荤的菜肴,虽然难吃,在没菜的时候,尚且可以充食。搭配卷心白菜和萝卜,支撑着到万物复甦,春回大地。

春风浩荡,严寒远遁。不必等到百花盛开就可吃到新鲜的野菜了,那是地米菜。走在田埂边,小路旁,和残留着谷蔸的阡陌里,会有嫩嫩的新新的叶儿开在野草里,那是春天的第一拨野菜。提上小篮,拿一柄斗铲,于野草中一株株地挑出来,拿回家洗净后,切得细细的,用大米粉子一揽拌,上蒸笼一蒸,盛出来用猪油一拌,那个味今生难忘。

再是蒜苔,细细的长长的绿绿的,将几片切得薄薄的腊肉在锅中炒一炒,再加一把红红的尖辣椒,倒进已摘成一寸来长的蒜苔,那香味会弥漫整个村庄。

辣菜是长在田地里的,那大约是要开花的罢。放学后挑猪草时会偷偷地摘一些回来,用开水氽一下,切细,将油烧热,倒入锅中翻炒,放点盐,也是一碗下饭的菜。有机会的时候我们会在野外摘更多的回来,那就用风吹蔫后再切得细细地,然后用盐腌好,将那涩水挤出,然后装入坛中密封,或用坛子在荷叶口装水盖住,一个星期后就可开坛了,那腌菜可香了。吃几天后用鸡蛋一起炒味道更美。

菜苔是春天的主菜,有红菜苔和白菜苔之分,它们一株株紧偎大地,吸收着春回大地的微暖,渐渐抽出苔来。红菜苔可做凉拌菜也可炒熟吃,我的父亲在凉拌时还会放一些大蒜,那样既能防感冒,味道也是很别致的。白菜苔则只炒了吃。白菜苔比红菜苔粗肥,去掉皮,折成寸多长短,用腊肉炒一下新鲜得象有甜甜的味道。

再过些时候就有萝卜秧子了,一大片萝卜菜是要间苗的,不然萝卜会长不大。在菜园里扯一大把,洗干净后用清油一炒,有些涩口但别有滋味。

春耕的时候跟在牛后面会捡到很多泥鳅,与窝笋一起炖熟,那个味也是特别叫人怀念。

夏天的菜是最多的。新出的藕粘可好吃了,白白的,嫩嫩的,用醋一炒盛起来即可食用。

菡菜。长得怪怪的,绿叶上有红筋,炒出来更是红红的。吃饭时将它的汁淘饭,会将饭染得红红的,炒这碗菜必须放蒜子,不然就没有那个很特别的味道了。

再后不久,到菜园子里去就会看到瓜果满园了。

长长的豆角在搭起的豆架下挂着,一结总是两根,不能让它长的太老,长的太老的豆角炒的不好吃,只能做蒸菜了。半嫩半熟的豆角摘下来掐成一小段一小段,用青椒加盐一炒就可以了。炒豆角是我学会做的第一碗菜。

茄子,紫色的,菜园里所有的菜中,只有茄子是紫色的,光滑而美丽,品种有椭圆形的,有长圆形的。长圆形的削成斜块,椭圆形的切成丝,与炒豆角一样,不需要什么烹饪水平,但切莫忘了放醋和蒜子。茄子也有白色的,相比来说,我更喜欢紫茄子。

这时候若是打一点小鱼回来,捉一些泥鳅回来,腌一下,晒干了吃,也是很不错的一碗菜。腌下的水仍可做成卤羹。这时节吃会另有一番新鲜滋味。

同类推荐
  • 朱自清散文经典

    朱自清散文经典

    朱自清的诗,影响着一代人的心灵,带给读者一种艺术上的熏陶和精神享受。不仅感染了成干上万的热心读者,还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他的散文造就了优美的意境,华丽却不浮躁,为培养繁荣散文和文学青年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荷塘月色》、《背影》等都运用了诗意的心怀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艺术和思想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作风。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首要因素,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揭露血泪的人生,充满了革命精神。他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优秀的散文作家,彰显了充实而不做作的艺术生命力,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受到了广大读者青睐。
  •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艺术是生命的支撑

    本书稿收录了作者多年来的所作文章、评论文章以及为他人所作之序等65篇,这些文章曾在省内外多家报刊登载,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此书的出版必将对初学写作人员及文学爱好者有一定的帮助。
  •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

    《朱自清讲文学》收录了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朱自清有关文学的随笔、讲座等数十篇。长期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在研究现代和古代文学方面均有较高成就。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朱自清亲自参与了新文学的创造与建设,其关于中国文学的梳理与辨析,独树一帜,并逐步建立起“雅俗共赏”的文学标准与尺度。《朱自清讲文学》全面整理朱自清有关文学的论述,涵盖古今,涉及多种体裁,展现朱自清在文学创作之外的学者风貌,其独到的文学解读也将对广大读者了解与欣赏中国文学有所助益。
  • 不尽山河

    不尽山河

    作者从事科学报道工作几十年,多年来笔耕不辍,有许多优秀的科技报道文章。本书既精选了作者过去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优秀随笔散文杂文,又收录近年的最新文章。作品大多记录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涉及文化、科学报道、学科人物、科学著作等各个方面,可见作者对科技、生活都有着独特的观察视野和较高的哲学思辨。尤其是在第三辑中,作者记录了在西双版纳植物园的见闻,文风诙谐,文笔老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呼伦贝尔记忆

    呼伦贝尔记忆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一级文学创作。著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散文集《大河遗梦》《最后的野象谷》《飘逝的绝唱》《绿色天书》等。其小说译有英、美、法、日、俄等国外文版本。作品曾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电影文学剧本《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电影金鸡奖及最佳编剧奖,《百年老屋》获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奖等。人类的记忆常是文化的记忆,人类的历史也靠文化的链环得以衔接和赓续。
热门推荐
  • 吃乃王道

    吃乃王道

    【获取来自张三的赞誉值XX点】【获取来自李四的赞誉值XX点】【获取来自王五的赞誉值XX点】“总算攒够了,学哪道菜好呢?”“呃,是爆炒龙肝还是盐炙凤髓?”“好像麻辣独角兽蹄、铁板米诺陶洛斯也不错。”易韬盯着系统面板上五花八门的菜谱,很是烦恼。那些传说中的凶禽异兽尽皆瑟瑟发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天劫

    逆天劫

    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部落林立,种族践踏,苍穹之下,无时无刻不在恃强凌弱,是上天赐予这里的悲剧?还是内心的丑恶带来的悲凄年华?你可以救赎他们吗?
  • 极品囧女

    极品囧女

    *******************************************本文一女+N男老天爷,我只是想要个帅哥,你干嘛把我踢到古代去?不就是说了一句,你是丑男嘛?踢就踢,干嘛还要踢两脚?╭(╯^╰)╮哼…我回头一看,哇…好帅的哥哥,那个完美的身材,那个性感的胸肌,那个刀削神斧的容颜…帅哥皱了皱眉,嫌弃地看着我。“你!流鼻血了…”“我晕,失敬…失敬…”原本只想与帅哥风流风流,没想到事情居然比我想得要复杂得多。什么,我已经嫁人了?而且,不是这位帅哥。那……我的夫君是谁啊?这,太囧了吧……本文走滴是喜剧轻松路线,不乏一些狗血囧人镜头。小虐+小雷+小喜不喜者绕道,喜欢者留下你的收藏与票票。推荐新坑《相公猛如狼》特工穿越文,希望大家支持支持哈。谢谢亲冰紫月贡献的群《极品囧女》1190080喜欢极品的亲们可以加加,大家可以交流交流!推荐一个好文,大家可以去看,我也在追,女主强势!芝麻酥《惹火》大家一定要去支持哦
  • Helen of Troy

    Helen of Tr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冥河的挑灯者

    冥河的挑灯者

    传说在天边,有一轮太阳车。传说在川里,有一尊巨石像。传说在冥河,有一个挑灯人。那些年无法得知的传说,这些年开始浮出水面,成为现实。
  • 世子的崛起

    世子的崛起

    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绝世废材?NO,天赋是可以偷滴!魔宠难寻?NO,神级魔兽伙伴是捡的!谁说废材是草包?姐的草包团队坑死了所有天才!想拿姐当双修对象练功炉鼎,做你的春秋大梦!当顶级特种兵穿成绝世废材,一夕之间,她摇身一变,成为西火国那耀眼的一颗明星。想阴姐?姐气得你吐血而亡!想害姐?姐让你尝尝什么叫自食恶果外加尸骨无存!遇到姐,叫你知道什么叫逆天的变态+逆天的好运+逆天的修炼速!“惊才绝艳,傲视群伦!”是姐代名词。欺我者,千倍还之。害我者,一一铭记我心,来日让你们有节奏感地——去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逆天吾为凰

    逆天吾为凰

    始于沧月,启灵修道。世人皆笑我废物,他日逆天吾为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