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800000026

第26章 外公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内的大秀才(2)

《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文当然存在着某些理论上的缺陷。如“四.一二”及汪精卫的叛变是哪一个阶级的叛变?文章笼统地认为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叛变。而当时党内认为是“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叛变”。共产国际和斯大林最先从理论上论述武汉时期是工农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通过的《告全党党员书》中,认为汪精卫的叛变是小资产阶级的叛变。看来当时中国党和共产国际在理论上没有应有的水平来作这件事。直到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才把中国的资产阶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即中小资产阶级。外公后来指出,1927年的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不是什么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叛变,而是隐藏在革命阵营中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叛变。文章还预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然到来,在论述革命潮流高涨的国际条件时,依据的是共产国际当时提出的所谓“第三时期”的论断,但这一论断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所以是个错误的判断。

但《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文仍不失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的著作。它系统地阐明了当时面临的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特别是澄清了反动“理论家”们在理论上制造的种种混乱。文章既是理论的著作,又是批判性的檄文,同时具有政论的严谨和杂文的辛辣。犀利的笔触,将反动理论家们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无遗,强有力地反击了他们向无产阶级革命发动的舆论进攻。在以后的同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论战中,外公一直保持了这种战斗的文风。他以笔做刀枪,在打击敌人,捍卫革命事业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写《中国革命的前途》一文时,外公只有22岁,22岁的小青年竟有如此大手笔,无怪乎人们要称他是党内的大秀才。

第二节《火山》与《血战》

外公在《中国青年》发表的文章,大都是政论文,可是例外地,在第138期和140期却发表了他写的两篇小说,一篇题为《火山》,一篇题为《血战》。这也是我迄今所发现的外公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所写下的卷帙浩繁的著述中仅有的两篇小说作品,因此,显得尤为珍贵。

《火山》采用的是书信体的形式,整篇是一位署名为“纬弟”的青年,写给“龄哥”的一封信。信中叙述“我”(纬弟)在北京度过“三.一八”后与龄哥分别回到上海,又参加了上海“五卅”周年纪念运动。然后在帝国主义和军阀制造的白色恐怖的气氛笼罩下,心情变得十分阴郁:“到处我感到枯寂、到处我感到苦闷。”不久“我”又到了汉口,“阴郁更来得厉害”。终于“在极热的天气里病倒在床上”。“一切北伐军从长沙打到武胜关的事情,都在我昏得梦呓的时候,一件件的过去。”可是,后来“我”的病奇迹般地在一天里好了——这一天,“我”在昏睡中被一阵阵口号声所惊醒:“打倒帝国主义!”“为五千同胞复仇!”……“我”听到这久违了的声音,不知何处来的力气,从病床上一跃而起,披了件衣服就往外跑。“我”看见的是一队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前头是一面写着“汉口市民追悼万县五千同胞大会”的旗子。“我”振奋起来,再也耐不住了,冲进了队伍,同大家一起走、一起喊,东奔西走地散发传单。“我只觉得我的声音,洪亮地高出随便何人以上,它击着街旁的屋子,那些屋子为之动摇!这声音同回声在空中冲突,好象一个大潮流在礁石上,砰的一声直射半天,随着风雨散布全地球的任何一处!”就这样,“我跟着那旗子一直走,也不知走到什么地方,更不知走了多少路,终于我出汗出得浑身全湿,终于我失了知觉……”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又躺在床病上,“很觉疲乏,又睡着了……”

接着,小说是这样一段描写:

……在朦胧中梦见了你和北京的许多朋友。我们仿佛在一座山旁,花草都很美丽,看见许多人在那里运土。

“你们干什么的?”我问他们。

“这是火山,皇帝叫我们用土塞没它的口。”他们之一指着那座山说。

突然我觉到地有些震动,我们面面相窥!

看那班人时,他们正在抛了一切的工具,狂奔高呼——“火山爆发了!火山爆发了!!……”

“你们快快跪下祈祷!”几个佩着十字架的牧师举起了手也在大叫。

于是大家都跪在地上,我们也跪在地上,什么都听不见,只听见山口的轰轰之声加增厉害,天空被黑云盖住,地动得好象摇篮。突然,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天地里射出一团大火,照耀得如同白日,空气也突然变得沸热,连呼吸都非常困难,原来祈祷无用,火山真的喷发了!红的火石在天上掉下来,红的Lava(英文:熔岩——引者注)从山口浩浩荡荡的流下来,奏着这样的曲子:

世界上的农人和工人,

手执红旗向前进!

万般苦难你受尽,

要撕灭旧的建设新的完成世界革命!

轰!轰!轰!轰!提起精神!

轰!轰!轰!轰!步武齐整!

敌人在你面前发抖,

你是世界的创造者,

现在该做世界的主人!

Lava终于躺在我们的脚边,我怕极了,拔起脚就跑,那些东西依旧奏着刚才的音乐,排山倒海的向我追赶。现在我前面已是大海,水好象沸的一样汹涌,旋汤在海面飞跑,那时追兵距离我的脚跟不到一尺,我没办法,奋力从山上向海里跳去,一瞬间还看见Lava也在崖上挂将下来,赤红的,发光的,有蒸气的。嘣的一声,我落到海里,好象从锅炉里跌到冰窖里,一阵冰冷的气,直冲进我的心肺,我于是悠然而醒,又是一身大汗!……

看护妇方才过来,她说我的病已经好了,热度已是平复,大概将息几天就好出院。龄哥,你为我快活么?……

《火山》借助“我”的口,抒发了当时白色恐怖气氛下青年当中普遍存在的压抑心情,和渴望奋起斗争的强烈愿望;并用象征的手法,借助梦境的描绘,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喻为不可遏止、威力无比的火山,同时预言:革命火山的爆发,必将毁灭整个旧世界。

小说《血战》则是用素描的笔法塑造了一个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革命青年战士苏华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北伐革命者不屈不挠、舍身忘死、血战到底的坚强斗志和英雄气概。

小说一开头向读者展开的是一幅夕阳如血、空旷无声的秋日黄昏的大草原的图画:

夕阳已是西下,陷在山坎深处,天半紫霞殷如积血。日光平直地射出,把一切的影子都拖得很长。现在正是照着一片草原。黄的秋色,铺满了它。没有风声,静悄悄的。

忽然太阳底下出现一个人,直向草原急驰。穿的是短的内衣,只着得一件布衫,裤子和袜。面孔消瘦得不成样子。长的影子在他面前好象个鬼,直挺挺的。虽是气喘,急走,步履却是非常蹒跚。头上,腿上,都扎着白布。

到了草地上,他再也没有力气了。他倒下,他躺下,血瘦脸,像火一样,太阳是红的,照着。草地是黄的,衬着。眼睛像宝石一样闪烁着。手指无力地动着。胸脯急促地起伏着。汗珠儿,额上晶莹着。

这就是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的苏华。他伤势严重,难以支持,却不愿意退下火线,仍然挣扎着前进,奔赴疆场,要与敌人决一死战。后来他的两个伙伴追上了他,要送他到医院,他拒绝了。他剩下最后的一口气,却高举起手,喊着“这红旗……杀……”他苦笑,要起来而不能。两个人再也忍不住了,扶着他坐起来,替他摩着胸脯。

接着小说出现这样的情景:

一刹那,他好似清醒,在袋里拿一个团得不成样子的信封,他把里面的信抽出来了!

给我一切亲爱的:

此次我将出发了!光荣在期待我们!为亲爱的缘故,我若死,无足轻重的!我将血战!血战!为你们而血战!你们也要血战!血战!血战!为你们的你们而血战!为着红旗——我们的红旗,将把你们的铁链扭断!若是我死,你将血战!不许哭泣!不许退缩!

若是我死,你将写在我的墓石上“为无产阶级而血战的苏华。他死之后别人依旧血战。”

若是我死,我的红旗,依旧活着的。

苏华出发前夕

他又兴奋挣扎起来,那二人按住不放。他终于力尽了。

“前进!前进!让我……前进!”低微的呼声在空中荡漾着。

他突然笑了!但是没有声音。他的口无力地张开,他手渐渐地紧握,他的眼向上插……

“苏华!苏华!”

苏华死了!他微笑着!“好兄弟!好兄弟!”抽咽的断续的声音突破了长空!太阳不忍看,他慌忙避到山后去。夜的黑幕,轻轻的把他们从世界一切的视觉遮断。一阵风,呼呼地,和着呜咽!

……有人微笑着在前进了。

这两篇小说,像它们的题目所标示的那样,都充满了火与血般的战斗激情。篇幅虽然不大,却富有时代感和斗争气息。它们笔调清新、热烈、粗犷;那梦境中的火山的轰鸣,那夕阳、秋草、赤血组成的色彩强烈的画幅,都烘托出一种或气吞山河、或悲壮激烈的宏博气势,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充分体现出革命文学的鼓点和号角的品格和作用。

在艺术表现上,这两篇小说也富有特色。《火山》以第一人称的书信体来表现当时进步青年的心态,从在白色恐怖中的“阴郁”、“枯寂”、“苦闷”、甚至“昏的梦呓”,到受游行队伍的召唤而奋起追随,再到游行之后的疲乏、昏睡、做梦,以及梦境中火山的爆发时害怕、犹豫,直到因“Lava”的不可遏制的奔腾而猛醒,病奇迹般地好了,这种心理状态的描写虽然不免显得粗糙,但仍是写得一波三折,真实地传达了当时进步青年的普遍情绪,在艺术上是成功的。尤其是梦境的描绘,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于一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主要描写人物心态的小说,尤为贴切。

如果说《火山》是一篇“心理小说”,是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流动的;那么《血战》则是一幅凝重的浮雕或色彩浓烈而又沉郁的油画:草原茫茫、夕阳如血、秋草漫漫、寂静逼人;头上和腿上裹着白布的重伤的战士和他的被拉长的影子,形成一种令人凝神屏息的气氛。但这种气氛并不是让人感到压抑的死寂,相反,它使人愈加清晰的听见不肯轻易倒下的战士行进在草原上的不屈的脚步声,听见他的男子汉粗重急促的呼吸声,他的以书信形式表达的内心独白,他临终前的对战斗的渴望、呼喊;听见他没有声音的笑,听见这笑和死神的对峙……仍然短小,仍然是几乎没有情节的情节,而当战士苏华微笑着死去,夕阳消逝,暮色苍茫,作品便成功地达到一种悲剧性的美学效果。

诚然,这两篇写作并发表于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我国早期革命文学那种稚嫩的痕迹。但如果把它们放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包括革命文学的发展史上来考察,也许更能显示它们的文学意义,而不至于把它们仅仅视为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宣传品。它能感动人,它的感染力在于其饱满的热情,以及传达出了这份热情的、在当时可说是熟练的艺术技巧,如对比、象征、意象的准确撷取、意境的营造、语言节奏与作品所传达的情态、意绪、氛围的契合,等等,使这两篇出自于政治家、理论宣传家之手的作品漾溢着激烈的诗意。

还使我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外公的这两篇小说,在他一生所写下的大量文章中是个例外。外公为什么突然写起小说来呢,为什么就写了这两篇——或许是我没有发现——而没有继续写下去呢?而且,这样的“例外”在许多职业革命家身上还具有普遍性。一种情不自禁地要以文学形式来表达的“浪漫”情怀与政治、与革命有着怎样的深层关联?我想,对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来说,这或许是个有待开掘的、有趣的课题。

第三节“再来创造一个新传统”

外公做为一个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家,而且是工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深知知识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作用。在战争年代,他就呼吁要尊重科学技术、尊重人才,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才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外公经过三年太行山征战,从日益频繁的战争中,特别是“百团大战”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军队建设中一个以往较为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部队中的体力问题、军事技术问题的重要性。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他写下了《加强体力,加强技术》一文,专门阐述军队建设中的这一重要方面的问题。

他回顾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指出,我军的建军原则,向来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这就是对于“武装头脑”,对于提高全体军人的政治文化水平,非常注意。这一优良传统,从我军产生的那天起,一直到现在,都被我军保持着,这一优良传统,乃是革命军队的特色。“十五年的经验指明,只有以最大的努力,提高部队的政治觉悟,这个部队才能保持其革命军队的素质,才能成为颠扑不破无坚不摧的铁军。革命军队与反革命军队的不同,主要在于这个军队有没有政治觉悟。”

除这一传统之外,我军在发展的历史中,也曾注意到加强技术的问题,那是1931年,我军开始由游击队变为正规军。当时部队中游击习气甚为浓重,只喜欢带轻便的武器,不喜欢重机枪、迫击炮,不喜欢刺刀、手榴弹、工作器具等,不讲求战术训练。这种游击习气,大大阻碍了我军的正规化,阻碍了我军的战斗力的加强,后来只有克服了这种游击习气,才使我军向正规化大步迈进。

同类推荐
  •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

    本书讲述了米歇尔、宋美龄、杰奎琳、艾薇塔等众多杰出的第一夫人的别样人生,解读她们的梦想与独立、优雅与智慧、知性与担当,以启迪广大女性朋友在魅力、性情、心灵、人生等方面提升自己,从而做最好的自己。
  • 卡梅伦新传:毅力创造奇迹

    卡梅伦新传:毅力创造奇迹

    《卡梅伦新传》是全球具影响力人物丛书之一。本书主人翁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缔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拥有显赫的家世,名校学习的背景,而后一层层跃进,成功当选并连任英国首相,成为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颗新星。鲜为人知的是,卡梅伦曾经遭遇过种种磨难,从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到从政路上的坎坷仕途,他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然而,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也时刻谨记肩上的责任。他没有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一蹶不振,也没有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轻狂自大。这位英国前首相有怎样的毅力、智慧和才情,确实值得研习、品评和借鉴。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

    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

    本书介绍了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的生平,内容包括:成为西洋船队的统帅、船队的编制、郑和航海图、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传天下等。
  • 秋瑾新传

    秋瑾新传

    秋瑾居京是她脱离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开端。阅读新书新报、结交各种社会人士,使她大大开阔了视野,在思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开始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妇女的解放,必须从兴办女学、启迪女智开始,她的赴日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离湘赴京八国联军之役,以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而告终。《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又一条锁链,也是他们残酷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铁的见证。
热门推荐
  • 和魔君一起修仙的日子

    和魔君一起修仙的日子

    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殷璃,因一枚璃龙古玉佩,成为主宰沧华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可殷璃万万没有想到,传说中凶残、暴虐的灭世魔君竟然生得红唇齿白、眉目如画就算了,还莫名其妙和自己一起修!仙!啦!不仅如此,外表冷若冰霜魔君还是个小傲娇,又粘又甜~魔君沈樾(对众人目露凶光):“殷璃是我哒!”魔君沈樾(对殷璃柔情似水):“我的命都是你的,拿去~”殷璃(茫然):“我是不是走错片场了??传说中的凶残呢??暴虐呢??”沈樾:世间安得双全法?笑话!不错负苍生,更不负你!甜文,甜文,甜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全程不虐,可放心食用。
  • 隔墙有青梅

    隔墙有青梅

    婚后某日,简桑榆喝醉了酒,搂着他的脖子对着他大胆的表白:“程先生,我喜欢你。”他恍然间像是回到了当年,那时她也喝醉了酒,对着他表白:“程未,我真的好喜欢你……”只是那一次表白过后,他们分开了整整三年。好在,最终他们没有错过。程未低头看向怀中的人,在她耳边轻轻说道:“桑桑,我爱你。”胜过生命。
  • 夫君是冥王

    夫君是冥王

    她说:“若你成神,定要好好关照我,让我转世后过的别太凄凉。”他没有成神,在冥界一直等待着她。千年后。慕熏没想到死后还能重生,冥王给了她肉身,可以在人间自由行走的权利,然茫茫人海她不知去何处找冥王要找的那个人。 书友群:718683060
  • 燕然已勒

    燕然已勒

    这是一个横扫千军,功勒燕山的女主!背上欺世的恶名,燕然也要扶表弟上位!国师也要,江山也要!新作《我家世子有妖气》欢迎入坑!建康城内最得宠世子姜岚被人捅了,一命呜呼。上古妖神阴巽睁开双眼成为了那个短命的世子,转世重生。这是一个有很多人秘密的故事。
  • 我在废土玩游戏

    我在废土玩游戏

    读者:这是一本什么题材的小说?作者:大概是一本集科技奇幻玄幻虫族废土都市二次元题材为一体的小说。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所以题材会很广。读者:主角的性格如何?实力如何?是恐怖如斯还是扮猪吃老虎?杀戮果断冷酷无情还是圣母暖男?作者:就是一个正常人,实力的话也是“正常”水平。读者:高魔低魔?用魔法还是斗技?有血统吗?作者:时高时低,时魔时斗技,可能会有血统,有类似世界的构思,可能会写。读者:是穿越剧吗?作者:硬要说的话,是的,而且是多重穿越剧。读者:书名是什么意思?作者:本来是想写一本纯粹的废土科幻文,但卡文了,因为灵感太多不太适合写纯粹的单一题材,所以砍掉重来后就改成了集各种题材为一本的穿越剧了。第一章是废土,感兴趣可以看看。读者:准备写多少万字?会太监吗?作者:多少万字那要看我的灵感什么时候枯竭,目前已经构思了差不多200w字的内容了,至于太监问题,本人准备当全职写手,想混成大神自然不会太监,可以放心收藏。当然,如果多多投票收藏作者会表演爆种。作者:既然都看到这里了,点个收藏投个票不过分吧?
  • 天空多么希腊:徐志摩与邵洵美

    天空多么希腊:徐志摩与邵洵美

    徐志摩与邵洵美,两位浪漫风流的海上才子,同样来自浙江,同样留学海外,同样都是诗人,同样在上海呼风唤雨一掷千金。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长得也非常相像,近乎完美的俊美面孔,常常被人当成一个人。由他们领头的“新月派”是近代文坛主要文学流派,在后世影响深远、广泛。
  • 我的能力者学院

    我的能力者学院

    “我想做女英雄。”“女孩子要温柔,打打杀杀的多危险啊。”一个梦想着成为女英雄的学渣劫后重生获得了魔法,还收到了能力者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以为从此走上了拯救众生的英雄道路,——可只能召唤出猫猫狗狗是怎么回事啊?——这架还怎么打?把猫扔出去挠死他?
  • 带歪异世界

    带歪异世界

    火枪朝着冲锋的骑士齐鸣,大炮瞄定堕落深渊齐发,轰炸机徘徊在巨龙头顶,蒸汽轮船碾过恶魔的躯壳......这是枪炮与魔法的结合,我,乔治,势必要带歪这个异世界。
  • 爱的痕迹,若浅若深

    爱的痕迹,若浅若深

    人生在世,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些情感的波折。随着生命中的情感路线越走越远,募然回首,往事在印象的记忆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那些在生命中涌动过的人,在心灵的深处那片被爱踏足过的芳草地,是否还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情感借以回味逝去的时光,只是我们终将错过了,一些可以陪伴一生的人。总有一些感叹,在我们灵魂的悸动中,如同昙花的闪现,梦境一般摇曳起光阴的故事,当泪水悄然滑落的瞬间,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生命行走的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抓住幸福和美丽,只是我们都没有好好去珍惜,再多的回忆也只能付水东流,成为一生的遗憾。
  • 无限之尘之机械回路

    无限之尘之机械回路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都是一颗小小的尘土。对于一切,我们这个世界也是一个小小的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