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2800000046

第46章 外公迎来第四次人生大磨难(4)

交笔迹后的第五天,在怀仁堂开完会后,彭真要外公单独留下。他拿出公安部转回的笔迹,说:“公安部已查对,确是严慰冰的匿名信。中央常委讨论了,认为严慰冰是危险分子。中央常委决定保护你,要你离开严慰冰,住到医院去。严案由中央处理。”

外公表示服从中央常委的决定,但认为自己无大病,没有理由住医院。

彭真说:“还是住院好,到时由卫生部通知你去住院。”彭真把严慰冰的笔迹交还给他。他回家后退还给严慰冰。其中一页的一角因彭真批字后撕去了,严慰冰问起为什么被撕,他推说是他不小心撕破的。因此,严慰冰对正在调查匿名信一案毫无觉察。

外公很快住进了医院。在他住院后,严慰冰常常到医院来看望他。此间,外公曾同彭真、康生去武汉向毛泽东汇报《二月提纲》,离京回京时严慰冰还都到机场迎送。外公回到北京后又直接住到医院,未回家中。对此,严慰冰甚为不满,但她仍不知道匿名信被发现一事。

外公住在医院,想到在中央处理严慰冰的问题时,自己以不在北京不好。原本很久想去看看江西劳动大学等地的情况,于是打算出京去视察。

他约见彭真。在彭真家里,他将出京的想法跟彭真谈了。彭真又把严慰冰的一封被认为是“最恶毒的匿名信”给他看,并说,严慰冰把此信寄给上海,由曹荻秋(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市长)转,是有心让林彪自己看见,气他。

外公将信看了一遍。

这封信是含有1--10的数字的一首打油诗。

搂了一个骚婆子,

生了两个兔崽子。

封官进爵升三级,

终年四季怕光照。

五官不正双眉倒,

六神无主乱当朝。

七孔生烟抽鸦片,

拔(八)光了头上毛。

机关算尽九头鸟,

十殿阎罗把魂招。

这封信的署名是“基督山”。

外公看后十分气恼,说:“写这样的信,真是不可思议。这事出在我家里,我应当引咎辞职,听候处分。”

彭真劝道:“你知道,中央对老干部是十分照顾的,你不要提引咎辞职。”

彭真也感到严慰冰的举动授人以柄,使外公处于非常不利、甚至是危险的境遇。他对此深表同情,宽慰道;“我们相信你,因此,才把这件事告诉你,把信也让你看。如果不相信你,就不这样做了。你去外面转一转,不必有任何负担。”

3月6日,外公离京南行。因他事先告诉了严慰冰他要离京,她便前来为他送行。但没料到,这一次分别后,一直经过漫长的十三年后,他们才得以重新相见。

4月28日,严慰冰的专案组要中宣部的一位副部长以中组部约严慰冰谈话为名,将严慰冰骗出中南海增福堂的家,引到怀仁堂前的大坪场上,并要她坐进一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黑色“吉姆”车里,车子开启,一直开到灵境胡同一号看守所,经过大半年的审讯逼供之后,1967年初,又被送进秦城监狱,度过了为期十三年的囹圄生涯,备受摧残和折磨。

她的这个案子被编为“502”专案。

严慰冰姥姥是江苏无锡人。她的父亲严朴是1929年无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毁家闹革命”的共产党人。严朴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国民经济部副部长;中共“六大”、“七大”代表;抗战期间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二科科长,西安、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秘书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在中央财政经济部工作,后调任东北工业委员会(后改为东北工业部)党委书记;1949年6月5日病逝于北平。

严慰冰早先在江苏省立松江女中读书,193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当时有“江南才女”之称。抗日烽火初燃,她投笔从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期间,经陈云介绍于1941年与外公结婚。

严慰冰姥姥为什么写林彪和叶群的匿名信呢?

说来话就长了。

这必须追溯到延安时期。

延安时期,严慰冰和叶群都在延安马列主义研究院学习,只是不同系。严慰冰对叶群的生活作风和品行看不惯,对她的历史也有很大的怀疑。正在这时,林彪抛弃了他的在陕西娶的妻子刘氏,正在托人介绍老婆。而叶群正也想寻找到一条她梦寐以求的飞黄腾达的路子。

1942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从清查历史档案中发现,叶群原名叶宜敬,她隐瞒了历史,隐瞒了年龄,虚报党龄,是一个无人介绍的冒牌党员。她曾当过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员,后来又进到国民党政治学校办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六青年战地服务训练班”,而国民党政治学校只有国民党员才能进入。1939年,叶群来到延安青训班,隐瞒了过去不光彩的历史,以后又被王明调入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学习。严慰冰不知从何处得到了这一确切的消息,并向研究院党组织反映了这些情况。

叶群的伪装被剥去,便要来找靠山渡过难关,于是朝王明家走得十分勤快,以求借助王明妻子孟树庆与林彪谋面。王明与孟树庆亦有打算,他们在军队中没有势力,便想趁机巴结林彪。这样,由孟树庆出面,将林彪与叶群约到自己家中见了面。叶群施展出全身解数,投向林彪的怀抱。他们闪电式地于1942年结了婚。林彪去东北参加辽沈战役前,还为叶群的政治问题平了反。

1943年,叶群在中央医院生第一个孩子。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孩子还未生下来,叶群便三天要吃一只鸡。生孩以后,鸡汤更是少不了。一次遇上游山洪暴发,延河变得水急浪高,两岸之间交通阻塞,所以不能送鸡汤了。叶群在医院里大吵大嚷:“不喝鸡汤没有奶水了……”林彪竟让警卫员冒着生命危险,头上顶了鸡汤罐,泅渡急湍的河水,将鸡汤送给隔岸的叶群喝。这种做法引起了包括严慰冰在内的住院的伤病员及医务人员的非议,众人愤愤不平,结果还是由院长金茂岳出面解说,才算了事。

全国解放,进城后的叶群,在家里涂脂抹粉,戴贵重耳环,穿丝绒旗袍,蹬高跟鞋,只有出门时,才换成平常的制服。更甚者,就连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连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领导们都主动把伙食标准减为一月仅三斤肉、二十几斤粮食供应时,叶群竟还要用牛奶溥脸,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叶群还将其双手逐渐伸入高层政治舞台。随着林彪职务的步步高升,叶群的级别也跳跃式地上升。其实她多年来没有认真工作过,一会转业到地方,一会又调回军队,动一次提一级,成为林彪办公室的主任。从1960年开始,竟以林彪代理人、发言人的身份出席中央召开的会议。她跻身在党中央领导人之间,毫无愧色,反而洋洋自得。在军队里,她成为颐指气使的女霸,为林彪结党营私,搞阴谋陷害忠良,为林彪夺权开路……

这一切,严慰冰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并且产生一种预感。她曾对二妹严昭说:“林彪不甘寂寞,叶群是个妖精,我看总有一天他会扰乱江山的。”当1960年林彪提出“顶峰”论,肉麻地吹捧毛泽东主席,打着红旗反红旗时,严慰冰更意识到林彪的狼子野心,萌发了她痛骂林彪和叶群一家的念头。

而直接引发严慰冰写匿名信的,是这样一件事:在延安时期,林彪与前妻陕西米脂人刘氏曾生下一女,取名林晓林。建国以后,林晓林被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叶群对刘氏所生的这个孩子一惯歧视和虐待,连节假日也不准她回北京。一放假,林晓林有家难归,象孤儿那样到处游荡。1961年底,严慰冰去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看望在那里读书的大儿子陆德,知道了林晓林的不幸际遇后,对叶群的这种做法很是气愤。她主要以“基督山”的名义,写了大量匿名信,痛骂叶群及其一家,大祸也就由此而来。

就严慰冰姥姥为什么写匿名信的问题,我特意请问过外公。外公认为,严慰冰之所以写匿名信,是因为她患有精神病,把握不住自己。他说:

“严慰冰是个好人,她本来没有精神病。1952年三反五反时,上面派人在中宣部找‘大老虎’,他们企图把严慰冰和徐特立(毛泽东的老师、当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儿媳打成‘大老虎’。他们整了她们的材料,开中宣部全体人员大会,在大会上宣读,要她们交待问题,但是又不让她们答辩。一直搞了三年,不给她们一次发言的机会。迫害她们的人心虚理亏,不敢让群众听到她们的答辩。虽然经过调查,严慰冰并无问题,但经过这样的刺激后,就使严慰冰害了精神病。我是中宣部部长,但想到既然是上面指示来调查严慰冰的问题,自己还是回避为好,就去了苏联治病。我从苏联回来后,严慰冰就有了精神病。她经常与我吵架,后又开始写匿名信骂叶群一家。信寄到林彪家里,有的寄给叶群,有的寄给林彪本人,有的寄给林豆豆。林彪到哪里,她就寄到哪里。五年时间里写了五十多封,并且都是背着我写的,我一点都不知道。这样的信是起不了效果的。有意见就公开提嘛!

“严慰冰有精神病这件事,许多人不相信,因为除与我吵架和写匿名信以外,其他事情上她都很正常。但她确实有精神病。为此我专门请问过北京一家医院的神经科主任,了解到确有这么一种精神病症状:在许多事情上表现很正常,在某些事情上却极不正常。严慰冰的这种精神病,是由于受到迫害和刺激而来。”

一封封匿名信投到林家,林彪和叶群气得七窃生烟,却又不便声张,长期来暗中侦查。

事有凑巧。一天,严慰冰去王府井大楼买东西,不慎钱包被小偷掏去。她找到大楼的经理,报告钱包被窃一事。经理得知她是陆定一夫人,便告诉她,对面九十八号设有一个出国人员和首长家属购物的内部门市部,她可以到那里买东西。

严慰冰进到九十八号门市部,由于视力不清,与迎面走来的一个人相撞。这个人便立即尖着嗓子气汹汹地叫了起来:“你没有长眼睛吗?”

“我没看见。”严慰冰刚想道歉,仔细一看,真是冤家路窄,与她相撞的人竟是叶群!

自林彪取代彭德怀以后,叶群更是气焰日盛。此时,她一付贵夫人派头,盛气凌人地说:“有什么了不起!”

严慰冰却不吃她那一套,回敬道:“你有什么了不起?谁还不知道谁!”

叶群受到顶撞,便口出恶言,大骂起来。

两人进行了一番口角。

事后,严慰冰找到叶群的领导,反映叶群以势欺人的言行。她所找的总政这位领导人是江西人,严慰冰讲的是上海话,双方都不太懂对方的话,只好笔谈。严慰冰在纸上写了争吵的经过。这位领导人拿着这张纸去找林彪反映情况,林彪看到字迹觉得眼熟,便联想到那些匿名信……

公安部在林彪的指示下,派了六局局长来到严慰冰的工作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调取严慰冰的档案,查对笔迹,最终断定匿名信是出自严慰冰之手。

严慰冰受到打击,等待外公的将是什么呢?

第四节风云突变

外公离开北京南行,第一站去了上海。他于3月7日到达上海,到车站迎接他的是张春桥和杨四光。在这里,他还遇到了“老夫子”陈伯达。据称,“老夫子”刚从西南回来,要检查身体。他在外公面前打着哈哈,可正是这位“老夫子”,在即将到来的四月里,担当起草《五.一六通知》的主笔,磨刀嚯嚯杀向“彭罗陆杨”。也正是这位“老夫子”,后来成为疯狂迫害外公的元凶之一。

外公见到张春桥后,毫不客气地批评上海发表姚文元的文章,不跟中央打招呼,是不要党的纪律的表现。

张春桥哼哼哈哈地打着马虎眼,并说上海市委已决定,把所有关于《海瑞罢官》的正面反面的文章,都在《文汇报》上重新发表,以引起重视和讨论。

其实,这正是江青、张春桥他们玩弄的“钓鱼术”。

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外公这是第二次来上海。

当他回想三个多月前来上海的情景,思绪就会冷落下来,心上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并投下一个硕大的疑问号。

那是1965年12月初的日子,外公突然被通知要去上海开会,但开什么会,通知上没说。

外公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尚且如此,而其他与会的中央委员,只被通知何时到机场集中,连去哪里、干什么都不知道。直到飞机降落到目的地、下机后才知道来到了上海。

就连政治局常委中的许多人也不知道开什么会。***就是如此,他到了上海住下后,还跑去问贺龙开什么会。贺龙说:奇怪,你都不知道,我怎么能够知道呢?

由此可见,这次会议的气氛之紧张、神秘。

外公接到会议通知后,因正忙于审查小学教科书和考虑全日制中小学教育会议的问题,很忙,所以曾打电话给彭真,问开会讨论什么题目,是否必须去。彭真说不知道讨论什么题目,但应该去。彭真说他自己由中央指定留在北京看家。

12月8日,会议开始了,是在锦江饭店分组召开的。外公带着一团疑问进入了所在小组的会议室,只见林彪坐在会议主持人的席位上,旁边是几位其他领导人:***、周恩来……令陆定一更加惊愕的是,在会上作中心发言的是一个既不担任重要职务,又不是中央委员的女人——林彪的老婆叶群!

这算是咋回事呢?

“同志们,……”

叶群开始讲话了。

也许是因为头一次有机会坐上中央会议的讲台上,她兴奋得声音都打抖。

“因为我刚从‘四清’点上赶来,没有很好准备,只讲一些我了解的情况。我过去对罗瑞卿是毕恭毕敬的,没有想到罗瑞卿和林彪同志的关系搞得这样紧张。以后我发现一些问题,又不敢轻率上报……

同类推荐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运筹帷幄的谋略家(2)》本书分为西蒙·玻利瓦尔、赫尔穆特·毛奇、朱塞佩·加里波第等部分。
  • 李荒传略

    李荒传略

    本书介绍了原辽宁省委书记李荒革命的一生。其中内容包括:青少年时代、在“一·二九洪”流中、战斗在晋察冀、创建《东北日报》、辽宁省委十三年等。
  •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
  • 陈氏家族全传

    陈氏家族全传

    讲陈氏家族不能不提陈其美。陈其美是当年上海市革命军服加身的“大督军”,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骨干成员,是蒋介石参加革命的引路人,又是他将陈果夫、陈立夫托付给了蒋介石。 陈果夫、陈立夫是蒋家王朝的组织部长。他的用人计谋,加剧了四大家族间的豪门恩怨和尔虞我诈的争斗。陈氏家族靠其结党营私,政治势力远大于“宋、孔”两家。 本书描述了陈氏家族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以及蒋家王朝败落后陈氏家族成员的悲喜人生。
  •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植物之诗:植物学家吴征镒

    为了实现中国植物学本土化,他的脚印几乎印在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他对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植物学界。着作等身,成果累累,这样的评价对吴征镒来说,是毫不过分的。他用科学的语言抒写着一首植物之诗,科学之诗,也用诗的语言写下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真理,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我愿意默默地深深地崇拜。
热门推荐
  • 是谁在我的青葱岁月里一味地装蒜

    是谁在我的青葱岁月里一味地装蒜

    他的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暗恋,她的暗恋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他暗暗悄悄约定了一个时间,就在毕业的初夏;而她四年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在等。缘分大多浪漫而决绝,在说了再见过后,哪怕身在同一座城市,哪怕他的消息断断续续传来,她也一次都没有遇见过他,多年以后她给他写了一封信,里面只写了一句话:都是你,在我的青葱岁月里一味地装蒜。
  • dnf之冰帝枪魂

    dnf之冰帝枪魂

    睁开双眼,美丽又迷人的失忆角色发现自己身处异世,为了活命,他(她?)携手使徒,开始完成主线——寻找记忆。并在做主线的同时,与一众女性角色日夜没羞没臊的故事。(贼正经的冒险故事)(手动狗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花花绿绿

    花花绿绿

    曾明既然带了刀,就需要喂养它,其实也需要喂自己。他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受害者也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他们不知彼此的名字和故事。可事情仍要发生,不可挽回地发生。这时代可以象征的东西太多。一言以蔽之,就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群魔乱舞、千奇百怪……曾明就坐在我对面,我看不出他脸上的表情是兴奋还是痛苦(我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比较笨拙)。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曾明小时候养了一条小狗,因为毛色很杂很花,就给它取了个名字“花花绿绿”,同班同学马大伟说“花花绿绿”不像个名字,干脆叫“小绿”吧。
  • 台湾私法物权编

    台湾私法物权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铁花仙史

    铁花仙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星魂圣主

    网游之星魂圣主

    夜晚闪耀着星辰的光辉,那不曾存在的记忆,辗转反侧终是要背负命运。冰言之心承诺着星域之魂,世界的极端,你会等我吗?——这是一场游戏,更是一场人生,我就要颠覆这世界!!!
  • 绝宠亿万甜心妻

    绝宠亿万甜心妻

    他是GC集团的接班人,万众瞩目的焦点。她是如野草般的普通女孩。好姐妹设下的一场阴谋,害她误入陷进,他善心大发救下她,却因误会,两人剑拔弩张。她以为自己贞洁不保,对他恨彻入骨。正值母亲病重,迫不得已的她在好朋友的唆使下,向他讨要补偿费,他对她表示极度的厌恶与轻蔑,为了能够治好母亲的病,面对他的无理要求,她咬牙答应。她被迫成了他的妻子,却备受冷遇。当扮演的角色结尾时,面对她的离开,他万般不舍,却不愿放下身段去挽留,一贯的强硬,让她很是反感,而她也袒露心声,另有所爱。自尊心受挫的他,强行将她留下。爱与恨的纠葛,幸福到底何去何从?
  • 哥特式恐怖小说集

    哥特式恐怖小说集

    国际图书大奖获奖作品:小说及短篇故事集。本书由多个超自然的惊悚故事组成,作者布赖恩·大卫·布伦斯是美国国家畅销书作家。
  • 高原传说

    高原传说

    关于西藏女军人的故事。一般来说,我对音乐没什么感觉,也许我会为某一首歌流泪,会为某一段旋律陷入往事而情绪波动,但我肯定不会像发烧友那样,在家里买上高档音响,很专业地从各个角落里去听,也不会穿着晚礼服,一本正经地坐在音乐厅里听。花那个钱干吗?我通常是很随意地让音乐进入我的耳膜,或进入我的心境。但那天却出现了意外。当我在当地晚报上看见消息,说湖北歌剧院到来本市来演出大型歌剧《洪湖赤卫队》了,我一下就激动起来了,当即照着报上提供的订票电话订了一张票。360元啊,我也没嫌贵。一个人一辈子总得做几次这样出格的事,不然就白活了。我是这么解释自己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