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3600000020

第20章 回家序曲

父亲是一个很细心的人。

他的非常认真和非常严谨,不仅仅是生活习惯,而是一种人生态度。这当然首先体现在工作之中,那情形在常人看来几乎是难以想像的过分。

他会为了正在建设中的土坝上的一根烟蒂而同负责施工的同志大吵大嚷,会为了工程图纸上的一个小误差同描图员过不去,并亲自动手把整张的蓝图重新描绘一遍。

他是这样的一类人,在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上,永远学不会谅解和变通。工作中的粗枝大叶和敷衍塞责是他绝不容忍的。生活中,父亲同样是严谨而一丝不苟的。这使得他处处显出严厉刻薄。那不近情理的认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果真是“差异和矛盾造成和谐”,我们的整年累月操劳着六个孩子衣食起居的母亲,同父亲相比,反倒显得不大整洁了。这对于终日操持家务的母亲显然是不公正的。然而无论如何,父亲终归还是老嫌母亲“乱糟糟的”,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他总是以自己过分严整的“整洁”尺度衡量家中的一切,一切自然都是“乱糟糟”了。于是父亲的“整洁之癖”与母亲的“乱糟糟毛病”,时常发生冲突。

在我们的记忆中,一年四季很少回家的父亲,每次兴冲冲回家,并不像常人那样迫不急待地向数月不见的妻子儿女表示亲近,倒更像一个“卫生检査官”,一走进家门便瞪起眼睛四处“寻事”。

他会很快发现许多不顺眼的问题。诸如地下扫帚土盘摆放的位置不对,炕上被褥叠得不齐整,洗过的衣服没有烫熨平整,我们的课本文具乱扔乱放,柜盖上的火柴茶杯没有合理归位,等等等等。

他一边认真地收拾着一切,一边就像要追究“领导责任”或“岗位责任”一样,大声喝问:“这是谁干的!”—副十分恼怒、无法容忍的样子,仿佛暴风骤雨就要降临,令全家站立不安,胆战心惊。然而,雷鸣电闪不断,就是不见雨星。父亲于忙脚乱,只是喝问,却并不需要谁站出来认错或承担责任。只是追究,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回答和理睬。现在回忆起来,父亲这样做,也是不由肖主。那是一个丈夫和父亲久久不能同妻子儿女团聚,因而疏远了亲人的孤独与烦闷情绪的集中宣泄,是一个不善于抒发情感的人表达亲情的独特方式。然而家人却并不理解他的感情,并不认为他这样认真负责的追究是一种亲情的流露,于是父亲在矛盾之中变得更加恼怒起来,甚至暴跳如雷。其实,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乱糟糟”的局面,首要责任人就是母亲,其次才是我们这一群既不懂事又基本都像母亲一样“乱糟糟”的孩子们。说来也怪,我们六个孩子,除哥哥之外,其余都像母亲一样统统达不到父亲的“整洁”标准。这的确又是父亲恼怒的原因之一,他愧责自己不能整天在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们,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喜爱整洁的良好习惯。这种难以启齿的自责,便像是火上加油一样,增加了他的恼怒。于是在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眼里,怒气冲冲,气急败坏地整饬家政,似乎就成了每次远路归来的父亲回家的“序曲”,也就渐渐习惯了他雷鸣电闪的发作。这也许是令父亲当初最最“痛苦”却又情不自禁的一件事情吧。每次都是,父亲远道归来,一进家门,首先会情不自禁地来一阵大批评,大清理。等到“批评”、“清理”过后,原本对他的远道而来充满了欣喜之情的妻子和孩子们,已是大为“反感”。起初,母亲还好言相劝,提醒他刚一进家不必“四处寻气”。父亲哪里听得进去,反而倒像是火上加油一样,愈演愈烈。结果,常常是父亲越批评越恼怒,母亲越劝阻越无奈。两人各执一词,毫不相让。争执到最后,母亲干脆生气不语,父亲的恼怒这才随之下滑。等到那些在他看来“乱糟糟”的一切都已经物归其位,家里看着再无“不顺眼”的问题时,便倏然消气。仿佛雨过天晴,父亲露出慈祥而不无愧疚的微笑。

他冲着我们笑吟吟地恢复了心平气和,久违了回家的感觉终于由他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上呈现出来,他喜从中来,不好意思地同母亲说话。母亲生气不理会他,便笑嘻嘻地同我们小孩子们说起话来。问我们调皮捣蛋了没有,学习成绩如何,有没有同别家的孩子打架,下河耍水了没有等等诸如此类关心的问题。当他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之后,便亲切地摸摸这个的头,又握握那个的小手,问寒问暖……这时候,我们还没从方才的“惊恐万状”中解脱出来,又处在了融融春风拂面的“父爱”的抚慰之中了。父亲完全变了另外一个人,抚摸你的双手是那样的温暖,说话的声音是那样的慈祥、动人,以至使我们的眼睛里很快就充满泪水。无论如何,父亲每次回家对于我们都是盛大的节日。接下来,父亲就像变戏法一样,从挎包中飞快地掏出桃子、梨子和香瓜、枣子一类小孩子爱吃的东西分发给我们。看着我们高兴地吃着,他的目光里顿时会透出平时极少见到的幸福喜悦的光亮。渐渐地,我们和母亲都习惯了父亲回家的“序曲”,也就很有精神准备。一听说父亲回来了,便争先恐后地逃出家门,到他看不见的地方躲避一会儿。估计“暴风骤雨”已经过去,这才回家接受父爱的沐浴。的确,无论如何,父亲每次风尘仆仆地由水利工地:回家,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终归还是像过年过节一样的令人兴高采烈。我们的心会跳速加快,瞅着父亲的3光会充满惊奇和深情,总觉得时常不能见面的父亲的到来,都是值得庆祝的一件大事。现在回想起来,母亲的心情同我们其实一样,只是母亲的表现形式不同。她幽默而怨哂地把父亲归来称做“日本鬼子进村”,总要搅得鸡犬不宁。我们听了都望着父亲。这时候,坐在炕头上端起母亲捞的一碗“硬面”正吃得津津有味的父亲,笑得格外开心。我们几个傻小子,想起了电影《地道战》中“鬼子进村”的情形,禁不住嘿嘿直笑。我们觉得母亲的比喻实在是太有趣了。父亲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人。一个似乎很少幽默,却又是颇具幽默情趣的人,一个至今回想起来,令人觉得既可爱又忍不住要笑的有趣的人。清明节将至,又到了给父亲墓地栽树的季节。前不久的一大夜里,梦见同父亲在一起。舍人说是老人没钱花了,托梦要叫给他烧点纸钱。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仍然坚信,父亲更喜欢的,还是在他的墓地多栽几株树。

他一生都好整洁,更喜欢绿色植被。我还是打算清明时节,在他的墓地栽植几株常青树,以此来表达深深的哀思。父亲回家的“序曲”,今天回想起来,该是多么的有趣,多么的令人怀念啊。2003年3月26日

同类推荐
  • 拆得比画得还快

    拆得比画得还快

    刘画家去看了那个院子,这一看非同小可。画了一辈子水粉画的他,自认为从未见过这样古朴而又结构严谨的院子。其中有一幅北宋欧阳修写的《荣乡亭记》还刻在墙上,墙体灰黄有些蛛网,但字迹斑驳掩不住楷体内容。本县的《印月井两千年》文史志书里就收有这篇文章,刘画家前些年读过,是批评本县世风的,自己已耳熟能详。天井,前后小花园虽已颓废,但格局还在。那些木屏、雕窗、画栋虽古旧,因有土漆护着,减慢了岁月的毁损步履。
  • 故宫盗宝实录

    故宫盗宝实录

    故宫第一次对外开放是1914年(民国三年),因为当时清逊帝溥仪还住在内宫里,所以开放范围很小,仅限于外朝区,而且票价非常昂贵,参观的人很少。溥仪被逐出皇宫后,故宫归国家所有,成立了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10日,故宫走下神坛,正式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1958年7月1日重新对社会开放,普通民众花上几角钱就能亲身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故宫对外开放的陈列主要为两大体系:一是以故宫宫殿建筑为主体的宫廷史迹陈列;一是以故宫藏品为主的历代艺术品的专馆陈列。盗贼们盯上的就是故宫的藏品,特别是位于故宫博物院东部的珍宝馆养心殿内的无价国宝,建国后五个盗宝飞贼无一例外是在养心殿折断了翅膀。
  • 爱的刻舟求剑

    爱的刻舟求剑

    爱是一种雕刻的人生,倘若爱的记忆雕刻在心底,任凭岁月如何变迁、恋人如何远走高飞,自己如何成长褪变,曾经的美好与感动都不会风蚀消散。有人说,时间和新欢是医治情伤最好的灵丹妙药,如果情伤不愈,只能说明时间还不够久或新欢不够好。可是,就算岁月蹉跎,时光荏苒,谁又知道哪一刻,才能卸下昨日的甜与涩,开启爱情新的航班呢?爱他人,爱自己,爱生活,这是关于爱情的主张,这是获得幸福的秘籍,这是走向圆满的保证。
  • 向命要诗(中国好诗·第二季)

    向命要诗(中国好诗·第二季)

    沈浩波的诗歌状貌尽管在诸多人看来还处于多变期,但是其创造力和写作的持续性在同时代人当中是罕见的。尽管他曾在上个世纪末的诗歌运动中嗓音突出、姿势怪异且最终赚尽眼球引风骚一时——现在看来那只是一种青春期的写作策略和运动心态而已。他不同阶段的诗歌都带有强大的个体精神势能、生命意志、“现实感”、爆发式的想象力以及越来越突出的先锋精神和担当意识。他的一些诗歌尽管在题材和用语上有明显的“冒犯”,但是他的诗绝不藏污纳垢——这实际上是诗歌一种特殊的“还原”方式,有时候“现实”要比沈浩波的这些诗更荒诞更残忍更不可思议。他在冷峻、讥诮和戏剧化中压榨出的人的“小”和生存的“恶”以及历史的“黑”,甚至可以说是淋漓尽致、痛彻心扉的。沈浩波越来越自觉地承担起个人化视阈中对现场的勘察者和自我发问者的责任。
  •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智破韬略(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奇异梦界

    奇异梦界

    在梦的世界里可以做什么,是否真的可以坐拥无数美女和金钱,又或者开创一片丰功伟绩。主角宋晨误入【奇异梦界】,坑蒙拐骗中结实了一群励志祸害苍生的伙伴,从此他的人生走向了一条荡气回肠的不归路。我们的目标是:在游山玩水中顺便拯救下世界!【书友交流群,随意可进:84189235】
  • 落跑萌妻:沈先生,别太坏

    落跑萌妻:沈先生,别太坏

    【全文免费】“沈若渊,你这个大坏蛋!”“对的,宝贝,我还可以再坏一点?”
  •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

    一部古今中华史,兴衰得失尽殊同。读罢掩卷无言语,常使诸君叹时空。在帝王离我们日益远去的今天,帝王之道也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这将是从政、从商,处世的为官之道、为商之道乃至成功之道。本书精选我国古代帝王的优秀统治思想,并将其归纳成九种经典思想,以飨读者
  • 迷糊太后:误闯皇帝的老窝

    迷糊太后:误闯皇帝的老窝

    人家穿越成皇后貌美如花,在后宫呼风唤雨,她却丑不忍睹,人人喊打,处处受人欺凌。她誓要混出个皇后样,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杀一双,最终皇帝老儿挂了,欺凌过她的皇子公主见她便行大礼:“太后吉祥!”
  • Unhinged (Splintered Series #2)
  • 你到来的那个夏天

    你到来的那个夏天

    你喜爱的那个人来自没有你的过去自带微光行走在你的未来情愫可以单薄到形同陌路但回忆起他随意一个眼波百转千回仍带着温存笼罩
  • 言难

    言难

    难言难测难判可悲可忧可叹人心可畏真言可贵
  • 冰心散文

    冰心散文

    本书是中华散文珍藏版丛书之一,收录作者《笑》《往事》《寄小读者》等散文精品77篇,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辉煌与成就。正文部分完全沿用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冰心散文2005年版本,封面重新设计包装,再次展现我社这套散文丛书的品牌魅力。
  • 给工薪族的第一本理财启蒙书

    给工薪族的第一本理财启蒙书

    《给工薪族的第一本理财启蒙书》内容简介:现实生活里,多数工薪族依靠勤勤恳恳地工作,想换取更多的薪资报酬,从来不敢过度享受,然而生活依然紧巴巴的。其实,工薪阶层如果有了理财的观念,生活就不会如此窘迫。理财投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靠自己似乎太麻烦,也有点困难。专家的建议是很好的参考。但是也有的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专家也有智愚之分,不同的专家坐于堂上,长篇大论,谁是谁非,谁对谁错,很难分辨。即使有可信之专家,也不能靠其一生。
  • 帝王宠臣

    帝王宠臣

    传闻,当今皇上只爱美男不爱美女,更不爱江山。传闻,当今皇上宠兵部侍郎大人宠上了天传闻,当今皇上在后宫为兵部侍郎准备了一座辉煌的宫殿,供两人日夜那个啥…传闻,兵部侍郎比那后宫的娘娘们还要美上几倍,男人看了会直接扑上去,女人见了就直接撞墙,小孩见了就缠着不放,老人见了连皱纹一大堆了还能看到两边的红晕…传闻,兵部侍郎是天下最美的人儿,人见人抢……有关于这位皇上“男宠”的传言太多了,多得数不清。【片段一】有老奴抹着冷汗从殿外跑进,“皇上,皇上,不好了!”正在批阅奏章的皇帝抬了一下眼皮,“何事这么慌张”“大人他打了新皇后…”“嗯,打了就打了,不就是个女人么,打死了,就把尸体给母后交差便是”“皇上,大人他说,皇上没有眼光,选了个丑女人丢他的脸…”“嗯,那是他长得太美了才会这么说”皇帝无动于衷,那老奴更急了。“大人还说…”那老奴小心翼翼的看了眼依然淡定自若的皇帝一眼,吞了吞口水。“他还说什么?”见下面的人不说话,忍不住问了句。“他还说,皇上是个不举的男人,叫皇后娘娘趁早卷铺盖回老家,别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老奴话还没有说完,那淡定自若的男人再也不能保持他的淡定了,霍地站起身来,脸色铁青。“不举?”俊美的皇帝冷不防的哼了一声,深邃的瞳孔里闪着邪肆的光芒。“皇上,要不要老奴…”“去,叫他在床上等着朕,朕要让他知道朕是不是如他所说那般的不举…”“啊?”【片段二】“爱卿…”“臣在…”“朕的妃子都被你给赶跑了,你如何补尝朕的损失?”皇帝邪邪对着某男哈着热气,企图明了。“回皇上,那是因为皇上的不举,所幸的,臣就做了个好人,免得误了人家姑娘的青春年华…”皇帝危险的眯起黑眸,“哦?那朕是不是要感谢爱卿的大仁大义?”“皇上不必感谢微臣,这是为人臣子该为百姓所做的…”“哦?看来,朕的臣子都是一些为国为民的好人,既然如此,朕的不举,爱卿是否如爱民如子那般为朕疹治?”“回皇上,臣不是太医,恕臣无能…”某人还是一眼一板的回答。“爱卿,朕的病就算是太医来了也治不起,只有爱卿才能让朕恢复勇猛无敌的状态,怎么,爱卿这是不愿意么?”“臣不敢,既然皇上说臣能治好皇上,那就来吧!”“嗯,这才是朕的好爱卿!你在干什么?”前一秒还在兴奋的皇帝,后一秒见某男的动作就僵住了。“皇上不是不举么?臣在用手帮皇上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