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4200000025

第25章 散文的生长

散文是一棵树,一棵大树。

这种比喻并不新鲜,有点司空见惯。如同散文本身一样平常。概念总不如形象那么容易把住,那么翠绿可见。

散文这棵树生长到今天,或者叫生长在今天,该是怎样繁茂,怎样生机勃然。它所构成的壮阔景观,足以让旁人心动。这种变化,大概发端于新时期文学十年,而明显的丰华则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

可以平静地叫它九十年代,也可以低沉地说它是世纪末,也可以昂奋地呼之为跨世纪,所面对的仍是这个时间段的散文事实。它新枝抽发,老股复苏,落英缤纷,秋果灿烂。

九十年代散文现状的不尽如人意也显而易见,这很正常。地球村风云突起,中国市场经济触动每一根神经。高科技,现代传媒,信息倾销,文化变异,使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形态充满生机也面临困惑。

散文处境便是文化人的精神处境。或追逐潮头,或向隅而泣,或恪守清高,或茫然失语。于是,散文不再单一整齐,而是泥沙俱下,形形色色如同社会斑驳杂陈的心态。货真价实的精品屋不多,满眼的大排档、地摊和农贸市场,有买有卖,形成一个好不热闹的散文集市。

社会市场有什么,散文市场便有什么。也假冒伪劣,也炒作投机,也胡言乱语,也老子天下第一。文字纸片的泛滥,以至迷人的眼目,形成语言的垃圾和污染。

一活就乱,无序的繁荣隐藏危机。于是,有人呼吁纯化散文,规范散文,大散文并不等于排挤美文、艺术散文,或者倡导广义的散文,似乎把一切除韵文、小说、戏剧外的文字统称散文,从而替代作为文学体裁意义上的狭义的散文。

大散文也应该是质地、表述、情节上的文学之散文的概念,它不是实用性的,而必然是审美性的。不拘泥,并非信马由缰。不是象牙塔,也不能是一堆破烂。散文的大视野,不是大而泛,大而空,而是更宏阔博大的同时也是更凝练更集中的审美内涵。多元的散文局面是可喜的,提纯的批评工程也十分必要。散文市场的求大于供,必然产生;应酬之作,与残次品没有两样。文学作品成了文字产品或语言商品,千字计若干元,可以成批量产销。翻翻书报刊一篇,刷牙洗脸一篇,接个电话又是一篇。读者想同你对话,你没话找话,穷于应付,哪有心灵的交融和精神的会晤。一次性消费,骗你一回,良知已不时尚。

一些大厚本的砖头用汗写出来,等同于体力劳作,如搬运铅字工或电脑照排工。或逗乐的杂耍,胳肢你发笑,笑了又哭。心呢?血呢?你还在用心血写作么?你还思考么?你在经营文字的生意还是在做精神产品的创造?

应该捍卫文字或叫铅字的尊严,珍重印刷体的汉字。卖文为生,既然是买卖,还讲以信为本,作为一种生存方式、经济来源,无可厚非。若大量制作文章的商品以赚钱为目的,还不如不雅,弃文从商,免于贻误善良单纯的求知者,以维持读书人的名声。

许多无聊的被统称为散文的东西纷纷出笼,汇入印刷品的文字的海洋。似乎人人都可以写好散文,散文不再是散文家的专利,什么都写不好时来写散文马到成功。写诗的写小说的写戏的写小品的写社评的写文件的,统统挤入散文的跑道,大有群众性体育项目大竞赛的气势,就是所谓的散文走红、散文受宠吗?不见得。散文的膨胀,同时是散文的贬值和退化。

走出散文,扩展散文的空间,在诸多艺术样式的纪实性趋向中我们遇到了散文。走入散文坚守散文的精神与审美特质,接纳新的滋养,使当今散文充满活力。

处于边缘状态的散文,应该有其本来的定位。当散文泛化的时候,需要艺术的规范与整合。

无疑,九十年代的散文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深切的层面关注着人的生存,展示探索着生命形式的内在风景。思想的、理性的光彩使散文不再是风情画的面孔,平实的、细微的生活情态使散文少了矫饰和花哨,散文笔法也更加多样化,多种套路。

在大文化的背景下,人文学科的诸多话题在用散文的话语来表述。而通俗的大众化读物,也从样式上仿效散文笔调。这样,散文不得不突破自己,在文体上蜕变出新。它是一本很好读的书,可以说它是散文体小说,也可以说它是小说体散文。从篇幅上可以讲究精致、袖珍,为何不可以讲究巨大、宏厚?文体只是一种归类,好文章、好书已与文体关系不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

散文是一棵白杨是一棵中国槐,也同时是一棵古榕甚至一片热带雨林。曾经似乎一目了然,简洁素净,优美清逸,如今便显得盘根错节,苍茫茂密。自然之美,拒绝人工剪修。

我们只能不断去认知它,科学地总结它。

散文的生长是一种文体生命演化的过程。

《海南日报》1995年11月13日

同类推荐
  •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收将凤纸写相思:李商隐

    朱丹红编著的《李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 讲述了:李商隐,是晚唐*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 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由于一 直处于“牛李党争”之中,所以一生郁郁不得志。但 他的诗歌是唐诗里的一朵奇葩,其构思新奇,风格婉 约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优美动人,成为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咀嚼回味揣测的 名篇,连带着他的人生在后人眼中也显得神秘。《李 商隐(收将凤纸写相思)(精)》即是以小说体的形式, 来写李商隐郁郁悲苦的一生。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之于我们,是一种浓重的情结,就像村上春树之于日本,米兰·昆德拉之于捷克,卡夫卡之于奥地利。他们既是本国的,又是世界的。那一抹微笑或是自得,或是青涩,或是疼痛,或是幽默,都已随着文字的变迁深深地植入人们心中,不择水土地生根、发芽、长成。
  • 名人传记丛书:达·芬奇

    名人传记丛书:达·芬奇

    名人传记丛书——达·芬奇——名字与作品一样不朽于世:“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孤负青山心共知:白居易

    本书是“大唐才子诗传”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八章,按照时间的维度记述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坎坷曲折的一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却屡遭战火摧残和亲人离世之苦,但是他凭借绝世才华和坚强意志,用诗歌倾吐着自己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命苦难的抗争,最终佳作迭出,成就了千古诗名。
热门推荐
  • 强势喜欢你

    强势喜欢你

    盛夜忽然附在廖晨曦耳边偷偷说了一句“我恨你。”廖晨曦点点头“我也恨你!”“那你亲我一口,我想看看你有多恨我!”盛夜勾起嘴角“你恨我,才代表你更爱我!”“额……盛夜你……能不能要点脸……”盛夜勾起廖晨曦的下巴“在你面前,我就是不要脸的爱你!爱你十年……万年……万万年……”廖晨曦,仰天长叹,“老天爷求派下一道雷电,收了这妖孽吧!”
  • 快穿之云深不知笙歌起

    快穿之云深不知笙歌起

    999999999号任务者感觉很心累。身为一介小白任务者,无记忆,无护体。每天修理bug还要被bug调戏?只是,为什么,每次在她要和bug和睦相处时,她都会离奇死亡?明明为了阻止反派黑化,为什么,还加速了?她的任务,就没一次完成过。系统不仅没有惩罚她,反而奖励?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Ps.套路深,入坑需谨慎。
  • 鬼舞卿

    鬼舞卿

    原本只是一名乞儿的她,却因遇见了他,她的一生就不在平凡。一身绝世武艺笑傲江湖,一张倾世容颜颠覆四国,游戏人间,只为寻一位能让她停下脚步之人。却又因他的一次受伤,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明白了自己的真心。原来她本就不是凡人,一场预谋了千年的阴谋随之而来。身世之谜,灭族之仇,千年的爱恨纠葛,这一切的一切,她该如何面对…………
  • 朱门凰

    朱门凰

    “我要让朱家嫡女这四个字,能名震京师;我要让这八百里锦绣河山,皆归于我手;我要让朱棠梨这个名字,得万民敬服。”“但请贵女,嫁臣为妻,家中几亩薄田,一隅宽庭,自此尽数相托贵女,来日战死沙场,灵堂前披麻戴孝者,只得贵女一人。”
  • 臣本红妆

    臣本红妆

    作为萌妹子的我,怎么忽然变成男孩子了?!
  • 捕仙记

    捕仙记

    神魔大陆,万物共存。仙,平定神州,万人追捧;人,御宇环内,开宗建国。人为成仙,四处招祸;仙仙互杀,平民遭殃,自此仙与人殊途。神州之界,七族并立,争端不断。人与人斗,人与仙斗,仙与仙斗。自此,这片大陆便是纷争不断……
  • 自走棋之王

    自走棋之王

    以dota2自走棋为背景幽默轻松看一个普通青年的自走棋巅峰之路.
  • 剑问天涯路

    剑问天涯路

    仗剑人,多孤独,睁眼不知是何处长剑起,红尘客,天涯何处问归路
  • 老板,有事相商

    老板,有事相商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就是那种见过一面之后就芳心暗许;开始想象结婚之后住在哪里,屋子里面是怎样的装修;如果有了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去读什么学校……但是你能够想到我仅仅只是在街上看到了他的后脑勺没错就是后脑勺然后就把他写进了我的生命里把这一辈子所有的事情都给安排好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个后脑勺竟然是我的老板!
  • 某个落雨午后的一生

    某个落雨午后的一生

    在黑暗与雨声中,储先生觉得自己这漫长的一生倏忽间就从眼中流逝了,回忆起来真就像一场梦,似远又近,似真又假,仿佛这个秋日某个早上推开窗子看到的一场晨雾。当年,他与曹先生为了躲避搜捕,而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躲到了城外山脚森林中的一栋夏屋中。有一个清晨,他早早就醒了,晨曦初露照耀着森林中的一切,神秘得好似仙境一般。他站在窗前,无思无虑,沉浸在这难得的安宁中。这一场景,他在多年后还会常常想起,连同另一段与之相关的记忆。在曹先生和他们的事业成功之后,他重回那片森林,但那栋屋子已经不再。在那片湖泊边上,一切都如其所是,好像从未有过一栋房子在这里存在过一般,令他讶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