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300000036

第36章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4)

旷继勋听说走了。有的说从西门出去的,有的说从西城墙上撑伞跳下去跌伤了腿,别人把他抬走的。究竟是怎样走的,不得而知,不过他确实走了。一年以后。

被张国焘杀害在四川通江县洪口场。

大别山西麓的麻城,战争仍在继续。麻城被围,张印相拒不出动援军,蒋介石闻讯大怒,连连电责他“保存实力,有养痈遗患之心,无剿匪报国之意”,令其马上向麻城增援,“不得有误”。张印相明白蒋介石是要牺牲三十一军钳制红军主力,便于其嫡系部队在“赤区”腹地顺利展开。别人不珍惜他的人马,他却不能不珍惜。

张印相苦思冥想,下命驻黄陂的敌三十一师一个旅经宋埠绕道而东,增援麻城。这个弯子一绕,徐向前预设在麻城西南中馆驿地区打援地区被躲过,一个旅的敌人进了城,麻城守敌士气复振。

徐向前意识到要修改自己的计划。麻城之敌已得到增援,短期内我军难以攻克;张印相既已摸清我军打援阵地,打援部队在原地待机已无意义。张印相现在对付他的办法是千方百计不动,而他却要想法让张印相“动”起来。他并不能直接让张印相“动”,却能让蒋介石“动”,蒋介石那时就不会让张印相不敢不“动”。徐向前的目光一直在军事地图上向南延伸,最后停止在距武汉只有五、六十里的仓子埠。

敌三十一师北援麻城,黄陂城中空虚,仓子埠在黄陂以东数十里,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一旦我军称兵仓子埠,就会今汉口的老蒋受惊,张印相即使不想“动”,蒋介石也不会让他不“动”。而一旦张印相“动”了,我军就有了打援的对象。

陈昌浩赞同徐向前的计划。7月15日前后,徐、陈下令解麻城之围,红十二师一马当先,大步向西南跃进百余里,突然攻占了汉北重镇仓子埠,没收根据地奇缺的食盐上万斤,其后分兵一部,西指黄陂。这里距汉口不过半日路程,当天便在武汉三镇引起巨大惊恐。徐向前红军素以“飘忽”战略闻名于世,蒋介石不知陈赓率领的这支红军此次是否会一直“飘忽”到汉口来,急调汤恩伯八十九师及罗田郝梦龄五十四师星夜出动,在汉口以北设置防线;再令麻城、宋埠之敌三十、三十一师主力向西南出动,对我军实施南北夹击。徐向前接到麻城、宋埠守敌南出的报告,立即命令南进的红十、十一、七十三师主力调头向北,迎击上述两敌。两军在新洲以西不远的李家集、靠山铺、甘棠铺一带相遇,我军先占领阵地,敌三十师一个旅落入我军伏击圈,五千余人被歼,其余各部敌人死战得脱,逃回麻城。徐向前命令部队追击,又在麻城外围的陡坡山消灭敌一个团,然后将麻城重新围困起来。此时,红十二师已携带大量缴获品,离开仓子埠,北上加入麻城之围。麻城战役至此取得了又一个重大成果。

然而这个胜利却是在牺牲战略主动地位的情况下取得的。继皖西之敌攻破霍丘、兵临滦河之后,大别山主脉西侧,平汉路以东,光山、潢川以南,对鄂豫皖苏区极为危险的局面已经出现了。

最后的激战

8月11日,冯寿二遭遇战。

凡是知道白雀园大“肃反”悲论历史的鄂豫皖老人没有谁说张国焘没能耐;也没有人不说张国焘品质不好的。他的人格缺陷带来了鄂豫皖的历史悲剧;也决定了他最终投靠蒋介石。连国民党大特务沈醉先生都嘲讽张国焘到蒋介石那里吹牛,他说几个月“搞垮共产党”。

1932年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的张国焘,虽然他领袖欲极强,但和蒋介石真枪实弹相比,注定他只能做蒋介石的奴仆。麻城之战进行之际,7月10日起,集结在平汉路沿线的敌中路军各纵队开始向我发动试探性攻击。陈继承二纵队率先出信阳,向东南进击罗山。罗山县委急命县独立团抵抗,并火速报知张国焘。张国焘一心取麻城,对此置之不理,罗山独立团抵挡不住,陈继承轻轻松松占了罗山。

陈继承这时却停住了。他对自己的胜利怀疑起来,大敌当前,徐向前竟然去攻击麻城并弃守罗山,难道不会是一个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的圈套?他不愿继续前进,他要看一看再说。

继陈继承之后行动的是集结在花园镇、孝感的卫立煌六纵队。蒋介石给卫立煌的命令是:向东进击黄安,策应陈继承纵队和由豫南南下的张钫纵队进攻苏区中心七里坪。卫立煌研究了蒋给他划定的攻击路线,认为此计划“与兵法不符”。在蒋系将领中,敢于公开指斥蒋介石军事计划“不通”的人不多,卫立煌就是一个。蒋介石不是个容易接受下级将领指责的人,唯独对卫立煌,却能时常容忍。卫立煌自定进攻路线是先攻占七里坪南翼苏区重镇河口,立定脚跟,然后待机与陈继承、张钫两纵队会师七里平。卫立煌不取黄安,意在以黄安为诱饵,吸引徐向前主动前来,造成各路白军与红军主力决战的态势。卫立煌深知老蒋有忌下之心,故不将此意讲明。蒋介石的幕僚们苦思冥想之后,竟看出了卫立煌兵出河口的真意。蒋介石“复电照准”!

敌人大举进犯的消息从各个方向传到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四方面军总部。徐向前审时度势,再次向张国焘提议撤麻城之围,收缩红军主力,待机歼敌。张国焘此时仍一味乐观,认定只要红军打下麻城,歼灭了南线的张印相,便可回过头来歼灭敌另一路,从而彻底打破蒋介石的又一次“围剿”。张国焘做了这种情势下他能做的和愿意做的所有事情:命令沈泽民领导的鄂豫皖省委组织各县地方武装,对白军进行“最顽强的抵抗”,发布中央分局作战通告,号召苏区军区奋起反击白军“围剿”,最后还部分接受了徐向前的意见,调曾中生的黄安独一师西归,在黄安城西南构成防御线,“警戒东犯之敌”。

他唯独没有做最应当做的事,将麻城这个包袱甩掉,恢复四方面军的主动地位。

被束缚住手脚的徐向前只能加紧围城,争取早一天结束麻城之战,回头对付来自苏区西、北两个方向的严重威胁。8月3日,方面军总部以红十师掩护南翼,集中红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向麻城外围再次发起突击,重新控制霸王山、麻姑洞,歼敌一个团。战斗进行当中,红三十二团三营营长陈再道率众与敌肉搏,右后颈部挨了一刀,血流如注,昏死过去,被送进后方医院。陈再道的离去,使红三十二团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去了一员猛将。

陈继承、卫立煌瞪大眼睛注视着麻城发生的事情,他们对红军目前的动向迷惑不解甚至吃惊都是可以理解的。陈纵队占了罗山,徐向前置之不理;陈部在罗山停下来,等候徐向前回兵反击,红军仍没有出现,相反却举兵南下,打了仓子埠,闹得武汉虚惊一场。在陈、卫二人看来,徐向前此举只对攻取麻城有意义,对于解整个鄂豫皖苏区之围,却毫无作用。大战在即,徐向前如此用兵,他们看不出有什么道理,却又不敢想象这个黄埔一期出身的红色军事天才看不到他们已经看出的东西。

陈、卫毕竟是蒋军将领中的出类拔萃之辈,在经过几乎长达一个月的迷惑、犹豫、观望之后,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判断:第一,徐向前可能真要打麻城,并没有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的计划;第二,徐向前也许不想如此行动,是别人要他如此行动,这样,徐向前就仍有可能真的在打麻城!

发生在白军阵营里的这种觉悟是整个西线战事出现转折的关键点。迟至8月初,红军主力仍在麻城周围鏖战,卫、陈却突然发现了一个可以长驱直入苏区腹地的良机。8月7日,同样看出“破敌良机”的蒋介石再次电令中路军一、二、三、六纵队,放弃战前定下的“步步为营、并列推进”的战术,以苏区要地中心七里坪为中心,发起“总攻”。一直相对平静的西线,风云变幻,战阵大开。

西线敌情的变化在张国焘心中引发了强烈惊颤。他不愿相信的事情发生了。麻城没有打下来,八个师的白军却正向苏区中心齐头并进,一两天内便可拿下七里坪和黄安。张国焘此时仍不愿丢弃麻城这块到口的“肉”,但是与七里坪和黄安相比,麻城又不重要了。8月9日晚,徐向前、陈昌浩接到了命令:立即解麻城之围,回师黄安以西,“保卫根据地”。

徐向前接到这个迟到的命令,凭良好的军事直觉告诉他,西线一定出现了非常危急的形势,不然张国焘不会改变初衷,手忙脚乱地令红军西返。

徐向前、陈昌浩一刻也没敢拖延,当夜便令围城部队依次撤出阵地,准备西行。

1日凌晨,陈赓率红十二师最先出发。

麻城到黄安,俗称“九十里当一百三”,会走的走一天半,不会走的得走两天。

我军急如星火,拂晓出发,陈赓、甘济时一路急行,实走一百二十里山路,先头团红三十六团的三营和二营竟于次日清晨6时赶到,在黄安城西南的冯寿二地区休息待命。部队疲惫已极,刚要生火做饭,徐向前、陈昌浩已率总部机关赶到。他们接到的第一个情报是:昨天,李默庵第十师已以优势兵力击败河口独立团,占领河口。

今天拂晓,该师一个旅由河口出发,向东攻击前进。陈昌浩亲自赶到红三十六团,命令团长余天云立即率部向冯寿二方向展开,不惜一切代价挡住敌人,为后续部队到达赢得时间!

红三十六团奉命出发。这个团的前卫营是三营,三营的尖刀连是九连。全连官兵一边跑步出发,炊事员一边将半生不熟的米饭分给大家。边跑边吃。

下面是雷震将军对当时情景的回顾。

上午10时许,我们连率先通过了黄安城西约十公里处的一条沙河,来到冯寿二村。

冯寿二村,是当地比较大的一个村落,也是从河口方向通往黄安(改名红安)县城的必经之路。村子四周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和稻田,即将成熟的水稻低垂着头,等待着人们去收割。

走过村南时,我们连同敌人的先遣分队遭遇了。由于我们连队经过了前几次反“围剿”的锻炼,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加之行军途中时刻作好战斗准备,所以,与敌人遭遇后,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一阵猛打猛冲,一下子就把敌人的先遣分队打得跑了回去,并且活捉了几名俘虏。从俘虏的口供中得知,从西路进犯红安的敌人是国民党第八十三师六十团。这是敌人新装备起来的一个团,全团共有两千多人,团装备迫击炮六门,每营装备重机枪六挺,每连配有掷弹筒三具,每个班有自动步枪一支。以上这些新式武器都是从德国买回来的,专门用来进行第四次“围剿”的。

这时,敌六十团的后续部队也开始露面了。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和迫在眉睫的战斗,我们连迅速占领了冯寿二村的路口。

同时,我们团的后续部队也迅速赶了上来。由于高地附近都是稻田,稻田里又都是水,受地形限制,也不能做防御工事。所以团的主力部队只好在我们连占据的这片高地上,集中兵力构筑工事,阻击敌人的进攻。

敌人由于对我们的情况不明,不知道我军的实力,因此也不敢贸然前进,就在我们对面的一个高地上,摆开了阵势,开始构筑工事。

敌我双方在冯寿二村南对垒,剑拔弩张,形成了一触即发局面,一场殊死的战斗就在这里打响了!

敌人首先发起了进攻。枪炮声开始轰鸣,“嗖嗖”的流弹在身边乱飞,“轰轰”

的炮弹也在身边不断爆炸。我们连占据着方圆不到五百平方米的一片高地,大家在密集的枪炮声中,透过弹雨硝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敌人的进攻动态,不断加固身旁的工事。

雷震视线之外:在冯寿二东方路口,徐向前心急如焚,来一个营他便投入一个营,来一个团他便投入一个团。敌人兵力雄厚,我军最先投入战斗的只有两个营,一旦冯寿二阻击阵地失守,让敌长驱东进,不仅红安不保,正在行进途中的我军也会被打乱,无法收拢,那仗就难打了。敌第十师副师长王劲修见先头团受到顽强阻击,也令后到的两个团向两翼展开。红军新到的部队与敌人两翼部队又在冯寿二以西红三十六团阵地两侧的稻田水网间遭遇,展开激战。冯寿二遭遇战,战线越拉越长,战场越打越大,兵力越投入越多,正向一场真正的大战发展。

一阵枪炮声过后,敌人开始了第一轮进攻。敌人在火炮和轻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穿过了我们阵地前沿的稻田地,朝我们阵地扑来。因为稻田里生长着即将成熟的水稻,田里又是水,又是稀泥,给敌人的进攻造成了很大困难。当敌人越过稻田地,来到我们阵地前时,连累带吓,人人气喘吁吁。这时,连长一声发令枪响,我们的火力突然猛烈射击,前排的敌人接二连三地倒下去,可是后面的敌人在督战队的逼迫下,还是一个劲儿地向前冲。

打退了敌人几次冲锋后,我们的弹药不多了,火力也不像开始那样猛烈了。这时,有一股敌人趁机扑到我连阵地前,为了节省弹药,我们把敌人放到离阵地前沿只有几米远时,我和连长抽出身上的大刀,带领战士从工事中飞身跃出,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大刀、刺刀在敌人身上、头上猛砍、猛刺,战士们边砍边大声喊“杀——嘿!”“杀——嘿!”一时间阵地前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有的战士衣服被鲜血染红了,有的大刀砍钝了,有的刺刀拼弯了……在一片激烈的喊杀声中,我们越战越勇。敌人哪见过这种阵势,吓得纷纷后退,可是前面的敌人退下去了,后面的敌人又压了过来……就这样,杀回去,压过来,又杀回去,反反复复,连续打退了敌人五六次进攻,一直连续战斗两个多小时,敌人也没有突破我们的阵地,看看实在冲不过来了,才停止了进攻,龟缩到了进攻前的那片小高地。

同类推荐
  •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戴明贤集(第八卷):子午山孩

    《子午山孩》为《戴明贤集》第八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子午山是清末黔地诗人郑珍家乡之山,子午山孩则寄寓着其对慈母的孺慕之情。《子午山孩》以郑珍之诗为载体,以诗人生平编年为序,释诗与传人有机融合,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立体地呈现这位寂寞百年的诗人的诗意世界。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交通闭塞,鲜得中原文化之青眼。晚清之际,遵义沙滩村出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文化精英群体。
  • 拥抱北方

    拥抱北方

    《拥抱北方:熊召政诗选集》是中国当代诗人熊召政的一部诗选集,内容分“我以我血荐轩辕”、“我之五戒”、“拥抱北方”三辑。熊召政是中国当代的诗人、作家、历史学家,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国学及中国历史研究三十余年,《拥抱北方:熊召政诗选集》收录的作者的新诗风格独特,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 落叶集

    落叶集

    《落叶集》是由公羽写的一部诗歌集册,喜欢诗歌的朋友们可以读读作者诗歌,看社会千百态。
  • 2015中国年度报告文学(全两册)

    2015中国年度报告文学(全两册)

    王树增、李春雷、铁流、程雪莉、马娜等15位作家的15篇佳作,把目光和笔触投向重大历史和新闻性事件、社会焦点和国计民生,在彰显文学的力量与尊严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度社会高度关注、历史理应铭记的重点题材,在本书报告文学作家们的笔下得到了突出展现——聚焦热血抗战,弘扬民族精神,无疑是本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的最大主题。由何建明主编的2015年度报告文学,系从全国当年发表的同类作品中精选而来,旨在检阅该年度报告文学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报告文学作品。
  • 天下大美:蒋子龙杂文自选集

    天下大美:蒋子龙杂文自选集

    本书收录了作家、杂文家蒋子龙80余篇杂文精品,以其小说家的独特视角和圆熟练达的艺术功力创作了为数不多但却刚柔相济、引人入胜的上乘杂文。内容包括:《城里又见断头树》、《2010年的“哥”》、《偏方治大病》、《不怕“脱”》、《不许放屁》、《“光头”辨》等。
热门推荐
  • 神武改良师

    神武改良师

    “王大师,人家最近胸口有些郁结,王大师能帮我改改运功路线吗?”“一万块,卧槽,不对,你个比张飞还粗的汉子,学毛的说人家,恶心不恶心,十万块爱改不改。”“王大师,人家最近胸口有些郁结,王大师能帮我改改运功路线吗?”“好啊,好啊,小姐姐这边坐,我免费帮你改。”
  • 国民男神住隔壁:小甜心,咬一口

    国民男神住隔壁:小甜心,咬一口

    她本是天之骄女,衣食无忧,却遭偷梁换柱,成了保姆家的女儿。他是天之骄子,国民男神,却性情冰冷,不近人情。四岁,她天真无邪的闯入他的生活,成了他的专属甜心,“澈宝,为啥你要站着嘘嘘啊?”“澈宝,你说我会不会怀孕呀?”“澈宝,你睡了我,还亲了我,你要对我负责。”他忍无可忍,转身以吻封缄,从此一吻成瘾......分离之际,他却和别的女孩订了娃娃亲,她泪眼汪汪,决心与他绝交。十八岁时,再度重逢,她恶狠狠地据他于千里之外“澈宝,我已经发誓要和你绝交了,你就不是我朋友了,哼~”他宠溺一笑,揽她入怀,“对对对,我不是你朋友,我是你老公。”√青梅竹马√甜宠向
  • 1Q84 BOOK 1-3

    1Q84 BOOK 1-3

    村上春树创作30年宏篇巨制,一部绝爱之书、时代之书、命运之书!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已置身于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并顺应1Q84的规则。“《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村上春树《1Q84》。
  • 剧院情史

    剧院情史

    《剧院情史》具有明显的自传性质,小说主人公马克苏多夫实际上便是布尔加科夫本人,独立剧院即莫斯科艺术剧院,而剧院领导伊万·瓦西里耶维奇分明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化身。
  • 事实不过如此

    事实不过如此

    如果呼吸是奢侈的,如果思想是是空心的,原来一切不过如此。
  • 歧路天涯

    歧路天涯

    一个个冬天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远,当发觉这个冬天迈着蹒跚的脚步再次寻找我时,我刚从澳洲回来,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懒懒地躺在旅行社办公室的沙发上,看着窗外法桐枯黄的叶子,想起多年前那个冬天和二姐见面的情形,那些场景在我脑子里无数遍回放。心里顿时灰暗下去,我并非多愁善感,从小到大都不是,被老师同学戏称为“木头姐”。甚至当发现相恋多年准备谈婚论嫁的男友和我闺密搞上时,也只是哭了一夜,宣泄一通后,果断将他们踢出我的生活,从此绝口不提。但唯独对二姐我无法冷静,她的忧郁连同她皮肤下的青筋,总是能快速汇成一条忧伤之河,流向我内心的隐秘之处。
  • 徐少逼婚之步步谋心

    徐少逼婚之步步谋心

    不言新文开坑《顾先生的金丝雀》【我徐绍寒这辈子没有离异只有丧偶】【离婚?你做梦】【即便是死,你也只能入我徐家祖坟】他是首都商贾权贵长子嫡孙,神秘帝国企业接班人,摧枯拉朽横扫千军的商界大亨。某日,当这个心狠手辣的男人以迅雷之势拿下国际大案时,被记者围堵:“徐先生,您在商场上功成名就,大刀阔斧横扫千军可谓是商界霸主,请问此生,您有没有失败过?”男人前行前行步伐一顿,猛然停住脚步,:“有、婚姻。”推荐不言完结系列文:《权少抢妻:婚不由己》《总统谋妻:婚不由你》
  • 七天使命

    七天使命

    面对困境,挺身而出。面对责任,好不逃避。面对爱情,他展示了男人的柔情。生死攸关的七天,数次的危机,且看他一一化解,此生无悔入华夏,带着幸福的笑容回归地球。
  • 以白底蓝纹为徽的教会

    以白底蓝纹为徽的教会

    起因于一个猪肉肘子,女友死了,然后在某一天,女友以神启的方式告诉我:“我成神了,你就是我的大主教,为我传教吧!”我看了看街角“打击邪教”的横幅反问道:“你确定?”这是一个传教的故事,因为地球难度太高,所以只能跑到其他异世界去祸害……
  • 明代长篇小说:禅真后史2

    明代长篇小说:禅真后史2

    《禅真后史》描绘了唐朝贞观年间的宫廷政治、军事战争、社会生活动态,是《禅真逸史》的续书,六十回,全书承接《禅真逸史》,写唐朝贞观末年,上帝为扫除人间暴乱,殄灭妖氛,令已成仙的薛举下凡,在卢溪州降生为人,名瞿琰。瞿琰经仙僧指点,通五经,精武艺。年长后诛异僧、惩奸除恶,降魔除妖,最终仍旧急流勇退的故事,随仙僧林澹然修炼,遁入禅门,成佛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