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6300000057

第57章 红二十五军磨难(2)

“中央怎么会知道他是反革命?不都是邵麻子到中央去汇报的吗?邵达夫这个人原来是红军医院院长,不干了又去干保卫局,一次去鄂东北巡视工作被那里抓了起来,放回来后他又带着省保卫局到那里去肃反,一次就杀掉一百多人。”

沈泽民说:“邵达夫与敌三十师师长彭振山暗中勾结,他利用当交通的条件,还让省委介绍他去莫斯科呢。我们也受骗上当了。这个人现在也不知跑哪去了!”

“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又跑回来了!”

“再回来你们就把他毙掉,日他先人,都是他送来的中央指示,让我们到了如此地步!”

沈泽民是中央委员,他可以发中央的牢骚,吴焕先不敢。那时候,博古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正是烈火烹油的时候。

“到此地步,唉唉……”沈泽民极其痛心地唉叹着。连着咳了几声,不禁又说:

“七里坪之围以后,我们一直走着下坡路,不碰个头破血流,也不晓得回头。在两路口打粮时,你一再提出要去皖西北,……当时,你的意见也许是对的,如果及时飘忽过去,从时间上来说,可以争取主动。后来返回中心苏区一战,尽是瞎折腾!

唉,一步走错,步步皆错哟……”

“胡子,后悔药是吃不得的,这半年的后悔药吃也吃不完,越吃越感到心酸!”

吴焕先不无感慨地回答。“当初提出去皖西北的事,我也只是考虑到吃粮问题,跟你磨牙拌嘴的……就当时鄂东北的情势来说,如果及时飘忽到皖西北去,其实也是一种跳出困境、摆脱强敌、转到外线开展游击活动的最好出路。可是,我那会也没有完全看到这个新的路子,现在也才明白过来。不吃一堑,不长一智嘛!现在看来,去皖西北的前后经过,倒是给人增加了不少的知识,从失败中受到了启发,摸索到一条转到外线游击的战法!现在看来,……噢噢,你还是安心养病,尽早恢复健康为好!”

“我这个人嘛,当年也是很有抱负的。记得父亲去世时,就曾嘱咐我搞一门实业,能考入理工科。母亲也是念念不忘父亲之遗嘱,把全部心思操在我的身上,指望能够成为实业家。可是,当我报考南京河海工程学校以后,……想做工程师没有做成,后来又爱上了文学,也是半途而废。到苏联学了马列主义,一心一意想做个职业的革命家。实践证明,要做个称职的革命家,打出一块新的天地……谈何容易哟!对了,我记得清清楚楚的,我手头有本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想认真地读读,可怎么也找不着了。你没有拿去吧?”

吴焕先默默地摇了下头。

“唉唉,这半年就是犯了小资产阶级的‘左’倾幼稚病了……”

“别说了,我的沈胡子!话多了有伤身体,你要多加保重才是。”吴焕先好言相劝,随手又把那个毡帽给他戴在头上。

沈泽民很不好意思地苦笑着:“不瞒你讲,我当前最为迫切之需要,就是想抽上几口好烟。日他娘的,我的小烟斗也给跑丢了。这些日子就拿这宝贝玩意瞎凑合,气力不足也抽不动,过不了瘾……”说着便又捞起一根二尺长的旱烟袋,对着梓油灯吧嗒吧嗒地咂了起来。咂了一会又说:“这玩意还是借老百姓的。你要能缴获一个好烟斗,如同我使用过的蝌蚪形状,就可以取而代之。”

“这个好办。我们准备再次袭击黄陂站,一定想办法弄上几包好烟。”吴焕先又说,他已经派人侦察过了。黄陂站是个比较古老的集镇。地处信阳、罗山至汉口的大骥路之中,早先属黄陵县所管,曾在此设立过驿站,因为南来北往的客商较多,当地居民打的“草鞋”也经久耐穿。“好好。别忘了买几双好草鞋,等我病好以后,还要跟随部队行军……”沈泽民又说。

“这两样东西都可以到手!你要多加保重……”吴焕先倍加嘱咐。

“焕先,你说的那两个女人太可怜了,你安排她们到山里去看护红军伤员吧,也好有口饭吃。”

“这你放心,已经安排好了。”

“人至将死,不慈也善,我恐怕要死了。”

沈泽民第一次谈到死!这位充满着革命豪情的理想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政治家,他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尽头为时不远了。

吴焕先含着泪水向他告别!

11月18日,吴焕先带领部队第二次打下黄陂站,歼灭民团两个中队,缴获一批物资。半月之内先后两次攻占黄陂站,对处于低谷中的红二十五军指战员是个很大的鼓舞。

当吴焕先拿着缴获的几包香烟和两双草鞋,又一次来到刘家湾看望省委书记的时候,屋子里已经空荡荡的,只剩下一盏残破的梓油灯。原来,在他们打下黄陂站之后,即11月20日,沈泽民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当时就用两扇门板当棺材,埋在了刘家湾子。是由郑位三亲自料理的丧事……吴焕先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来到沈泽民的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献上几束青翠的松柏枝叶。秋风萧瑟,他步履沉重……郑位三把一叠签有“沈泽民”字样的报告原稿递给了吴焕先。说:“沈胡子最后留下的这件遗物,他写完报告,伏在案上死的……”

“他没有留下什么话么?”

“他的话都写在报告里了。”

去世之前,他把五连指导员叫到跟前说:“呵呵,你这个脑袋哟差点儿搬家了。

将来你还得给我跑一趟腿哟。”他还说“现在很想爱人和孩子……”“我们从来没听他说过。”

“他是个性格倔犟外柔内刚的人,私事他是从来不向人说的,临死之前才说,“一个人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爱,还能爱群众么。”

他老是念叨徐海东。他把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块怀表,托付五连指导员去寻找海东同志……徐海东转折南溪读红二十五军战史不能没有沈泽民、吴焕先、徐海东。他们之间有过矛盾,但更多的是友谊,这是用鲜血凝结的。沈泽民坚决执行中央“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的损害使他追悔莫及。他死后葬在大别山。1963年4月15日才将他的遗骨移葬红安县革命烈士陵园。但沈泽民的人格力量,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尚品质却深深地影响了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徐海东。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他们怀抱一个坚强信念,率领大别山儿女,踏上追寻党中央的征途。吴焕先在征途上壮烈殉职;徐海东终于迎来了革命曙光。当他听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经过甘肃天水即将到达陕北的特大喜讯,激动无比,亲自挑选十八名大个子战士组织担架队和警卫迎接毛主席。

毛泽东不忘徐海东的深情。当他得知徐海东累倒在抗日战场上的时候,亲自发去一封非同寻常的电报:“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躺在担架上热泪盈眶。

但是,1933年的冬天,徐海东和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却被省委误会了。

10月2日夜,部队通过潢麻公路,两队被敌人分割,徐海东和吴焕先失掉了联络,身边只有一个特务连,那时他是被一副担架抬着,其他全部是非战斗人员,天已经快亮了,行李担子一大串,冲过去已不可能了,只好退到旁边的一座山上。

这个山有座“齐天大圣”的庙宇,当地老百姓叫它“猴子山”。上山后,天刚亮,敌人就发现了他们,约有一个旅的兵力围攻上来。徐海东下了担架,命令特务连守住山头,让号兵吹调动号,他估计,这一突然遭遇,一定还有没过去的部队。

军号伴着密集的枪声在群山中响着。过了一会儿,山下答号了。原来红二二〇团的一营和另外两个连队也掉了队,敌人弄不清虚实,不敢妄动。“猴子山”上集合半天,才收容了六个连队。当然靠这六个连队是冲不过公路的,唯一的办法是折回皖西。

吃的粮食本来就困难,现在又仓促转移,更是无处筹备。每天部队只能抓些秋南瓜充饥。部队在西河进行了轻装,又把勤杂人员编成两个多连队,昼夜行进,在丁家埠会合了红八十二师和皖西北道委。郭述申见到徐海东很高兴,这是他们第二次途中相遇。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西移,时任红九军二十七师师长徐海东率一个团掩护主力转移。敌军切断了他与主力红军联系,他果断率部撤回,途经金家铺碰到了郭述申,这才和皖西东路游击司令刘士奇一起组建红二十七军。在皖西转战一个多月里,天天和敌人打仗,从强敌如林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把部队和逃难群众两万余人带回老区。这次相遇也不例外,皖西北道委决定,组建新的红二十八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下辖红八十二师、八十四师,全军二千三百余人。原八十二师建制不变,师长刘得利,政治委员詹大列;八十四师由红二十五军未能西过潢麻公路的部队组成,师长黄给南,政治委员周化贤。

1933年冬,红二十八军政委郭述申患病,军长徐海东让担架队抬着他行军。由于敌人严密封锁,皖西北和省委失去一段联系,省委对此不满意。

经过敌人多次一围剿”的皖西苏区,这时只剩下一片狭小的地域。东西长不过二百里,南北宽不过五十里,最窄处只有十几里。在敌人“血洗”苏区的摧残下,到处是一片瓦砾,十室九空。人都让敌人杀了,卖了。

国民党七十五师师长宋天才,用汽车装走了几千青年妇女,运到河南卖了。许多家庭被灭绝了后代。在吕家大湾,部队发现一个新土堆,开始不知道埋的是什么,挖开一看,是一百七十多具被无辜惨杀的尸体。血的仇恨,激起了全体红军战士无比的愤怒。复仇的烈火,在战士胸中燃烧。

这时,敌人在皖西“进剿”、“驻剿”和“追剿”的部队,不下十个师近十万人。红军名曰一个军,实际上不过两千多人,而且粮缺弹少,又值寒冬。全军的行动方针是,避免与敌人决战,分散进行游击活动。八十二师坚持原地斗争,八十四师到赤南熊家河一带,一面游击,一面筹备给养。

红军游击到赤南,敌十二师、四十五师的一个旅和独立三十四旅又分路合击上来。我军跳出包围圈,连夜向外转移。经六安、简家畈、东西莲花山、八道河、椿树岙、母猪河一线进入湖北罗田县境的僧塔寺。甩掉敌人之后,又转口赤南熊家河一带。

红军战士肩膀上扛粮袋腰中别一把镰刀。白天隐蔽在山里,自己割草搭棚子;晚上就下山去“打粮”。有时奔跑一夜,也奔不上个“大户”,只能搞点米回来。

“打粮”回到苏区,除了供给部队和伤病员,有时还救济穷苦的群众。苏区的群众更是不顾生命的危险,给红军送情报,掩护伤病员。有些受敌摧残严重的村庄,人虽然很少,但只要剩下一个人,他的心仍向着红军。在粮食最困难的时候,军民吃饭几乎彼此不分,老乡做好了米汤叫战士们去喝;战士们煮好了稀饭,请老乡一块喝。有的群众自己忍着饿,把仅有的一把米、一把菜,送给部队吃。有些群众被反动派抓去了,要他们领着找红军,有的领着敌人乱转,有的宁死也不说出红军的去向。红军和人民群众,就是这样相依为命。

红军大娘陶子荣,她是红军的卫生队长,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有一天她带着十八名伤员向山上转移。怀中抱着尚未满月的小儿子,背上背着两岁多的大儿子。

就在转移途中被敌人发现了。敌人疯狂地朝他们射击,子弹打在陶子荣和伤员们周围,山上的石头迸出了火花。

突然,陶子荣听得背上的孩子发出一声惨叫,赶紧扭头一看:大儿子面色惨白,鲜血直流。连叫几声,没有回音。她眼前一黑,差点晕倒。伤员们也都看清了,要和敌人拼命,她没有答应,解下儿子的尸体,抱起小儿子,领着伤员继续爬向高山密林。

陶子荣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她知道密林深处有一个秘密山洞。陶子荣将伤员领进洞里,一再嘱咐大家,“别吱声,千万别吱声。”

敌人的枪声和呼叫声越来越近,陶子荣怀抱中的小儿子却吓得大哭起来。

“把奶头塞进嘴里,他也不吃,真急死人啦!”

“敌人要是听到了,伤员们全完了。”

她只得狠心用力捂住儿子的小嘴。

如今已是八十多岁的陶大娘,说到这里老泪纵横。

十八名伤员保住了,陶子荣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哭声了……在皖西北的大别山主脉,巍巍金刚台如一座巨碑,镌刻着苏区军民的血肉深情。

1932年秋,金家寨两万群众追随红军来到这里,被国民党军二十二个团四面包围。红二十七军只有四千多人枪。在八华里的长岗上,红军与敌人反复冲杀,毙伤敌七百余人,残暴的敌人放火烧山,红军拼死杀开血路,掩护一万多群众逃出火海。

负责后卫的一营红军和四千多群众同时遇难。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思考与反抗

    一个人的思考与反抗

    前不久,付宇自报家门,说她是曾文寂的爱人,让我加她的微信。付宇说,他们夫妻经常谈起我,说我曾经“扶”过文寂老师。
  •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穿越东西方之间的心智生命

    2007年9月初,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在校博士生的身份,飞抵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所访学一学年,在中共党史研究专家齐慕实教授与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卜正民的协助下,入住该校圣约翰学院。这所由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的融住宿、学习、休闲、文化交流等为一炉的学院,为第一次出国的我近距离观察中西之间的异同,以及切身感受北美学院与社会的文化提供了最佳的渠道。
  •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一卷)

    《读诗(第1卷)》内容简介:作为一本诗歌读物,《读诗(第1卷)》选稿的基本原则是不论门派,但求好诗,鼓励勇于承担,直面现实,体现汉语诗性魅力的写作;无条件地向那些将汉诗带入成熟、开阔、高贵、大气之境界的诗人致敬,向那些给汉诗的未来投注新活力、体现新难度、创造新格局的诗人致敬。写诗在今天比起任何时代都更是一项寂寞的事业,新世纪诗歌版图的拓展,有赖澡雪精神,日益精进的一代人的共同戮力,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隐忍自处,孤怀独往,引领风骚的巨匠与杰作的出现。我们也将不遗余力地发现新手,向有借鉴价值的实验之作开放。
  • 中国意象:重返桃花源

    中国意象:重返桃花源

    本书以中国意象为主题,用写意的文字勾画出一幅幅传统中国的山水墨画。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热门推荐
  • 全后魏文

    全后魏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野狼沟

    野狼沟

    尤创新住在野狼沟,从家到镇里上中学要翻越一座大山,凭她这条长腿也得走上十来个小时,一般人在冬天是不敢翻山的,因为两头不见阳光,都怕遇见狼,夏天白天总会比冬天长出三四个钟头,危险不太大。
  • 赢来的三宝王妃

    赢来的三宝王妃

    好不容易遇到了个一见钟情的美人,求皇上赐婚,怎知赢娶回来的是个被移花接玉了的败家女,此女被人戏称三宝,能赌,会打架,还很败家,最让皇爷头痛的竟是她还很爱跟别的男人称兄道弟的,堂堂王爷怎能忍受如此无德的王妃,他决定废妃另娶,当她跟着别人走了时,他才知道,原来他一直最在乎的是她,当她再度出现是,她已是另一个身份,他要怎样才能把他的三宝王妃赢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爆笑超时空魔咒

    爆笑超时空魔咒

    爆笑甜宠爽文。上一世她是一代歌姬,这一世她是小小草根。她盛世白莲花一枚,温柔如小绵羊,背后却凶得像头狼。小小草根也想逆袭娱乐圈?梦想总是要有的嘛,说多了都是泪。 不走寻常路的情节设置,风格上搞笑诙谐幽默。不说了,看文!
  • 冷睨天下之传奇菱七

    冷睨天下之传奇菱七

    原来,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想要活下去就要拥有绝对的实力。而她,第一次醒来就以最血腥、最直接的方式抹杀了所有威胁。异世重生,恶魔降临!☆★☆★☆★☆★☆★☆★☆★☆★☆★☆★☆★☆★凤如晨,凤城太子,冷漠的心中仍有着几分善良……而他却因皇位之争被其兄卖入决斗场。再回首时,他已是低贱奴隶。一次次伤害,一次次绝望,最终连那唯一在乎之人也离他而去。曾经,他处处隐忍,只为那血缘亲情。现在,天要亡他,那他逆天而行又何妨?善意深藏,冷君降临。☆★☆★☆★☆★☆★☆★☆★☆★☆★☆★☆★☆★又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们在此相逢。从此,两人携手同行,与人斗,与兽斗,肩并肩,披荆斩棘。鲜血在欢快的流淌,死亡之曲在凤城的头上高唱当一切尘埃落定,他却说出分离……是本性还是另有隐情?她只言片语未问,毅然转身离去……是无情还是已经心死?☆★☆★☆★☆★☆★☆★☆★☆★☆★☆★☆★☆★本文依旧是女强风格,有温馨,有血腥,结局圆满。希望亲们能一如既往的支持七七,不爱此类风格的亲们请点右上角的叉叉,谢谢大家!
  • 拳坛巨星

    拳坛巨星

    在中国传统武术没落的今天,一位中国拳王横扫职业拳坛。重生06年的黄一飞,将咏春寸劲和太极吐纳跟拳击完美结合,擂台上让所有对手感到恐惧。他成为了奥运金牌得主,接着转战职业拳坛成为第一位拿到金腰带的中国人!他被称之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拳击手,《时代》杂志把他跟李小龙放在了同一个封面上面,并且起了标题:继李小龙之后的又一位华人功夫巨星,新一代的全球偶像!纽约时报记者:“黄一飞先生,从业余轻量级世界冠军开始,到最后的职业重量级拳王,您横跨了九个级别,名副其实的拳坛第一人,接下来您有什么安排吗?”“听说最近无限制格斗有点没落,我打算去玩玩……”
  • 妙嘴刻人生:人生必读的口才宝典

    妙嘴刻人生:人生必读的口才宝典

    语言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你赢得事业成功的常变常新的资本。拥有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一个人,不管你生性多么聪颖、接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穿着多么漂亮的衣服、拥有多么雄厚的资产,如果你无法流畅、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你仍然无法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口才有技巧可循,口才也讲究策略,只有如此才能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沟通的顺畅和利益的双赢。当人际关系和谐,沟通顺畅,利益有保障了,你又何愁没有好命运呢?
  •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

    好妈妈总有好方法

    “本应是孩子听你的话,为什么你却被孩子‘控制’了?本应越努力越轻松,为什么你却越努力越受累?……”针对当今父母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各种揪心问题,作者明确提出“妈妈有爱还不够,妈妈更要有方法”,并通过对众多鲜活案例分析,从3大方面,总结出100多种不费劲就能教出优秀孩子的管用绝招,如“让孩子守规矩:笑的嘴唇,铁的牙齿”“有效批评的四先四再原则”“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指导”“负面沟通步步雷区,正面沟通处处阳光”等,不仅让孩子更好成长,也更能改善家长、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技巧性。
  • 高峰三山来禅师年谱

    高峰三山来禅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