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8600000011

第11章 审美现象的价值本性——人.价值.美(2)

其四,假若姑且承认动物也有言语或语言的话,那么,动物只有“情感语言”和“主观语言”,而只有人才有“命题语言”和“客观语言”。卡西尔在《人论》中引述了苛伊勒(Molfgang Koehler)《黑猩猩的心理》一文中的话:“可以肯定地证明,猿的语音学的全部音阶是完全‘主观的’,它们只能表达情感,而绝不能指示或描述任何对象。但是它们具有这么多人类语言中所共有的语音成分,以致不能把它们无法说出字音清晰的言语的原因归结为第二性的(舌-唇的)限制。它们面部和身体的各种姿势也像它们在声音上的表达一样,从不指示或‘描述’对象。”这就是说,有一个在一切人类语言中最为突出和不可缺少的成分是黑猩猩所不具备的,这就是:它们的这些表达根本不具有一个客观的指称或意义。卡西尔说:“这就是我们全部问题的关键: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之间的区别,就是人类世界同动物世界的真正分界线。……在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文献中,似乎还没有一篇能确实地证明,任何动物曾跨出过从主观语言到客观语言、从情感语言到命题语言这个决定性的一步。”其实,卡西尔所说的主观语言与客观语言、情感语言与命题语言的区别,也即补充上面我们所说的人与动物的几点区别:人能够自觉意识到他之外的自然而动物则做不到,人具有自我意识而动物则没有——因为人能够意识到他之外的自然,并且具有自我意识,所以他能够描述外界事物、把握对象世界,能够提出各种“命题”。因此他既有主观语言又有客观语言、既有情感语言又有命题语言,他能够跨出“从主观语言到客观语言、从情感语言到命题语言这个决定性的一步”。

其五,人有“理想”,而动物只有“事实”。卡西尔认为,人与动物看起来似乎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物理宇宙”中,好像“对于统辖一切其它有机体生命的生物学规律来说,人类世界并不构成什么例外”。实则不然。卡西尔强调说:“然而,在人类世界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看来是人类生命特殊标志的新特征。(与动物的功能圈相比)人的功能圈不仅仅在量上有所扩大,而且经历了一个质的变化。……与其它动物相比,人不仅生活在更为宽广的实在之中,而且可以说,他还生活在新的实在之维中。……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即使在实践领域,人也并不生活在一个铁板事实的世界之中,并不是根据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而生活,而是生活在想像的激情之中,生活在希望与恐惧、幻觉与醒悟、空想与梦境之中。”“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未来不仅是一个映像,它成了一个‘理想’。”关于未来的理想“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期望,不如说已变成了人类生活的一个绝对命令。并且这个绝对命令远远超出了人的直接实践需要的范围——在它的最高形式中它超出了人的经验生活的范围。”然而,动物除了它生活的直接现实、直接事实之外,一无所有。它没有“未来”,没有“理想”。这也正补充了上面我们所说的第三点意思:人具有自由意识而动物则没有;建筑师在实际建房之前,已经在脑子里把房子建起来了(这就是“理想”),而动物则不可能。

其六,人有历史意识,而其他动物没有。徐复观说:“人类与一般动物最大区别之一,在于一般动物没有历史意识,而人类则有历史意识。因此,一般动物生活在片断的,不相连续的‘现在’之中,而人类则系生活在把‘过去’‘现在’‘未来’连贯在一起的‘历史之流’里面。”

显然,人作为有意识、有意志、能够进行自由自觉创造活动的自然物,就不是一般的自然物,也不是如高级灵长类动物黑猩猩那等水平上的自然物,而是超越了所有那些自然物、与它们有本质区别的特殊的自然物。他是自然物的异化,是一种异化了的自然物。既然是异化了的自然物,就此意义而言,也可以说是一种非自然物。这种异化了的自然物或曰非自然物,其非自然性,我们给它一个名称,曰:文化。因此,就人之非自然性一面来说,的确可以名之曰“文化的动物”――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简化上述关于人之特性的观点:文化,这可以说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点。人这种知、情、意发展最高的最有智慧的自然物,是我们所知宇宙间唯一能够创造文化的自然物,是宇宙间唯一的一种“文化的动物”。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进一步申述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什么?我认为,文化就是自然的异化,就是非自然。前面我说过,与“文化”这个范畴相对应的是“自然”,即“天然”,即人没有触动过、改造过、加工过,因而也没有打上人的烙印的东西,也即荀子《性恶》篇中所谓“不可学、不可事”“天之就”的“性”;与此相对,“文化”,就是“人为”,就是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创造过程和成果,也即荀子《性恶》篇中所谓“可学而能、可事而成”的“伪”。文化就是非自然,文化就是人化。总之,凡是打上人的烙印的东西都属于文化范畴,即凡是人化物,都是文化物。既如此,那么很显然,文化这个范畴只属于人而不属于动物。动物没有文化,不可能有文化。人是世间唯一能够创造文化的有生命的存在物。

由此是不是可以同读者朋友达成第二点共识:

人又是一种特殊的有生命的自然物。他生成以后,一方面,他仍是自然的一部分,他无法脱离自然;另一方面,正因为他是人,所以他不是一般的自然,而是自然的异化,是最有智慧的、知情意发展最高的那一部分自然。就此而言,他又是非自然。可以说,人是一种非自然的自然物或者说自然的非自然物――一句话,人是文化的动物。

至此,假若我们再简化上面所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那么可以说:动物是“自然”,而人是“文化”;动物生活在“自然”的物理宇宙、物理世界中,而人则生活在作为“自然的异化”的文化宇宙、文化世界中。

我们还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再进一步谈文化的基本规定性。

从外在表征看,文化的种种形态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卡西尔说,人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人是“符号的动物”。而从内在蕴涵看,文化的深层内核(核心因子)是价值,就此而言,人生活在一个价值的世界中,人是价值的动物。这可以提供我们从另一角度界定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对于动物而言,不存在“价值”问题,周围环境对于动物来说只是一个“物理”的世界、“事实”的世界,一个被动的无主体的非价值的非文化的无意义的无理想的世界;只有人才有“价值”问题,周围环境对于人来说,处处充满着“价值”,他所面对着的根本上是一个价值世界、文化世界、意义世界,一个主体性的充满理想的世界。如此,我们可以再次强调地说,对于动物而言,一个“物理”的“事实”的世界就是它的一切;而对于人而言,一个“文化”的“价值”的世界,才是符合他本性的世界。

关于人的“符号”特征,卡西尔在《人论》中已经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述,诸如:符号是什么,符号的本质和特点怎样,符号怎样被创造出来,符号与信号的区别,符号对于人具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只有人才有符号而动物有的只是信号,人怎样运用符号创造文化,人类符号的各种文化形态如神话、历史、科学、艺术……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等等,我认为相当精彩,此处不想多说。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价值问题。

那么,作为文化的深层内核的价值是什么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它有些什么样的本质规定性呢?

15价值界说

价值,是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文艺学……中,经常出现;但对于价值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价值来源于上帝,有的将价值筑基于人性,有的说价值是事物能满足人的愿望或需要的属性,有的说价值是人赋予对象世界的“意义”和“规范”,有的认为价值依赖于情感,有的认为价值立足于意欲,有的认为价值只是随意识进入世界,有的却承认没有意识的客观价值……但是,有一点在大多数人那里是取得了共识的:即都不把价值看作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范畴,而认为价值属于人文的社会-文化的范畴——这与我们上面阐述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就是说,价值是属人的,同人不发生关系的纯自然物本身,无所谓价值;只有进入人文的社会-文化的领域,才有资格和条件谈论价值。譬如说,黄金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那时它没有价值,谈不上价值;只有人类诞生之后,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产生了黄金的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等)。

英国学者萨缪尔.亚历山大认为:“当我们追问何谓价值的时候,我们就不禁会承认,可以给价值以一定的解释。如果我们不是必然要接受斯宾诺莎在这一点上的特别教诲,那么他所坚持的两个命题原则上也是真的:一个是价值本质上是相对于人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是人的创造,善和美并不属于事物,而属于它们与人的关系;另一个是虽然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但它们可以在事物的本性中发现,而且不是任意的。最后一个解释是,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令我们满意的东西。甚至商品的交换价值也依赖于人类需要的满足,而在交换中的精神价值是买者加上卖者获得了最大数量需要的满足。……它们令人满足,但这种方式从来不是满足某个个人一时的兴致,而是产生整个群体的最大满足。真会把许多人分散的体验引入和谐之中,而美则会带来快乐,但不是对所有者个人的,而是客观的,所有的人都会分享它,而纯粹的欲望满足却会吞噬其对象,而且是自私的。”又说:“因此,价值总是令人满足的事物而不是反复无常的东西:它们是人性的满足,而这种本性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现的。因此,价值的标准是独立于任何个体的,正如语言虽然是个体所讲的,但却强迫每个操此种语言的个体遵循它的习惯和传统一样。价值实际上就是人借以相互交流、并形成习惯而达到相互理解的语言,因此是人性和人类习惯中首要的事实。让我们再次引用斯宾诺莎的话,或者说对他加以注释:离开人事物中就没有善或美。”虽然我不完全赞成萨缪尔.亚历山大的所有观点,但是我认为萨缪尔.亚历山大的大部分意见、尤其是他所说价值必须关涉于人的意见,特别是他“善和美并不属于事物,而属于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德国学者莫里茨.盖格尔说:“价值是某种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是因为它对于一个主体来说具有意味。价值是在客体方面的一种客观投射,主体则认识到,这种客观投射的意味是由于主体才存在的。某个事物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对于一个主体(或者对于一些主体)来说具有意味;某个事物是一种价值,则是因为它已经完全获得了这种意味。”还说:“每一种价值之所以是价值,是因为它对于一个主体、对于一个主体集团、对于‘主观性本身’来说具有意味。这个定义描述的框架适用于大多数各种各样的价值:适用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收藏家所收集的东西的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等。”“只有一个事物对于主体来说具有意味,它才是有价值的。”“与各种价值有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只有当人们使用意味(significance)这个范畴的时候,它们才能公正地对待所有各种价值”。那么,莫里茨.盖格尔的“意味”是什么?他的“意味”这个概念所强调的正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意味”“预先假定了存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比。它从内部(within)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在一起。对于主体来说,这个由事物和事件构成的世界是以它(意味?——引者)为中心被建立起来的;对于主体来说,这些事物和事件具有各种各样的意味——其中有些意味对于主体来说不具有直接意义,有些意味对于主体来说则具有直接意义。”“事物对于主体来说具有的意味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关系,而不单纯是一种态度。”莫里茨.盖格尔关于价值的个别提法,如说“价值是某种事物所具有的特性”,并不恰切,不能说价值是事物的一种特性;但他的一个主要思想,即认为价值存在于主客体关系之中(“只有一个事物对于主体来说具有意味,它才是有价值的”;“事物对于主体来说具有的意味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关系,而不单纯是一种态度”),很值得肯定和借鉴。

我的初步看法是:价值是属人的,是人的伴生物。人诞生之前,没有价值可言;人既诞生,则人为了生存、温饱和发展,必然进行各种不得不进行的活动,在活动(即通常人们所谓“实践”)中,必然发生各种不得不发生的关系,于是价值就在这种“活动”和“关系”中出现了。

同类推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

    《马克思主义箴言:艺术与人生》内容包括艺术与人生;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等。
  • 熊逸说经典作品集(套装共4册)

    熊逸说经典作品集(套装共4册)

    熊逸说经典合集共包括:逍遥游:当《庄子》遭遇现实、纸上卧游记、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一共4本书,颠覆经典熊逸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国学世界。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大家都是上帝

    大家都是上帝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真的发现,尼采的观点与我们的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吻合。这些犀利深刻的观点,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片。阅读尼采著作的过程,就像是抚摸锋利刀刃的过程,而且是要用你的神经、你的情感、你的灵魂去抚摸。那些锋利的刀片,会在不经意间戳中你的内心,戳得是那么痛,那么透彻,那么畅快淋漓。那被戳伤的心灵,流出的鲜红的血,就是破除笼罩在你心头的无边黑暗的最有力武器。此外,正如尼采自己所说,读完他的著作,会令你的内心世界为之一变,可以带领你抵达世界的另一端。
热门推荐
  • 蔺教授接招吧

    蔺教授接招吧

    早恋被抓现行,雍凡为初恋宁死不屈。美男教授环腰,居高临下:“雍凡你还小。”“蔺教授,你就很大?”后者帅脸一黑。“雍凡,我是你的老师,不准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特别是疑问句。”叛逆女学生与高冷男神老师斗智斗勇的故事。保甜啾咪~顺便推荐一下扑街旧文《惑乱六宫:娇娘向前冲》
  • 云清传
  • 在园杂志

    在园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存游戏启程

    生存游戏启程

    男主角为找寻失散的女儿,经历了种种磨难,然而就在以为已经完成自我救赎的时候,才发现一切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 谜小说·A档案

    谜小说·A档案

    《谜小说》MOOK书系,是中国第一本知识悬疑小说专门丛书。本书邀请诸多业内知名作家加盟,共同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知识悬疑园地。本刊以通俗悬疑小说为主,辅以冒险、神密、探索、幻想、青春小说,其收编的作品提倡知识悬疑,富有时代气息,作品故事扑朔迷离,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通俗易读,想象丰富。中国目前众多悬疑、探险、神密等知名类型作家的最优秀作品尽收其中。
  • 漫步末日路

    漫步末日路

    末世不等于末路,漫步末日路,末日路,末路,路,……靠,一条路都不给留?
  • 暴君毒妃:夫人请矜持

    暴君毒妃:夫人请矜持

    重生后的时童彻底信奉了一个字:狂。世人辱她,轻她,笑他,欺她,贱她,“通通毒死!用最毒,最慢的,我就要看他们,怒我,恨我,跪我,求我,却不得的样子。”设百毒宴,立百毒园,连自己都浑身是毒。可如此毒的一个小姑娘,偏偏合了暴君胃口。时童很纳闷,“我不但毒,还狠,你又是个暴君,知道怎么养蛊王么?我们两个在一起,不是你死就是你亡。”谁料,暴君不接招,“丫头此言差矣,一山不容二虎,但可以一公一母~”时童上房揭瓦,暴君与他人把酒言谈,谈的便是自己夫人有多活泼开朗,乐观可爱。时童豪掷千金,暴君却说自己夫人体恤百姓,福泽天下。时童一怒,扑倒暴君声声质问,“我哪里好!我改!”暴君翻身,“夫人,要矜持,这种事情,为夫主动就好。”
  • 请叫我食神

    请叫我食神

    (新书发布,我的探险节目组,快来啊~)我是个厨师,在高速路边开餐馆,一碗面一百块,没有生意。什么?全球首款沉浸式美食游戏?不了不了,我是个厨师,我对游戏没兴趣。……嘿嘿嘿,真香。
  •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钱穆学术文化九讲》国学大师钱穆珍稀三书!尘封60年。
  • 二婚之宠妻无度

    二婚之宠妻无度

    我怀孕期间,老公出轨,小三上门挑衅,把我打滑胎,我老公就在旁边眼睁睁看着,我的血流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