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000000017

第17章 南游作幕(4)

这一微妙感情影响了《聊斋志异》若干爱情小说的产生。生活中的缺憾,用艺术想象弥补,是天才作家的看家本领。蒲松龄因无权无钱,不能娶顾青霞为妾,而出身于歌姬的顾青霞也不可能嫁给无权无势的穷秀才蒲松龄。《聊斋志异》却涌现那么多妙龄少女,有富家小姐,有青楼名姬,更有神鬼狐妖,冲决世俗偏见,不要钱,不羡权,无私无畏,爱恋穷书生,帮助穷秀才飞黄腾达,这不正是蒲松龄的生活梦、艺术梦集结而成的聊斋梦?

六 斗酒难消块垒愁

有一天孙蕙问蒲松龄:打算仿效古代什么人?蒲松龄当即赋诗一首:

重门洞豁见中藏,意气轩轩更发扬。

他日勋名上麟阁,风规雅似郭汾阳。

(《树百问余可仿古时何人,作此答之》)

蒲松龄志在青云,不论像郭子仪那样的武将,还是麟(凌)烟阁上的文臣,都是他想模仿的对象。

一九八六年笔者《蒲松龄评传》出版后,有人反驳书中蒲松龄以汾阳王自诩的观点,说:蒲松龄不是写他自己,是写孙蕙。蒲松龄组诗《戏酬孙树百》将孙蕙称为“汾阳公子”,因此,做汾阳王,是蒲松龄为孙蕙想象的前程。但我始终认为把汾阳王看作蒲松龄自比更合适。因为,如果是孙蕙问蒲松龄:我可以仿效古代什么人?蒲松龄回答:您可以仿效郭子仪,您的名字会登上皇家记录功臣的凌烟阁。未免有当面阿谀奉承之嫌,而蒲松龄不是这种性格。何况,孙蕙已走上仕途,正盼望通过“大计”升官,他出将入相的愿望明摆着。何来“重门洞豁见中藏”(打开紧紧关闭的心扉让人看到里边深深埋藏着什么愿望)的话?这句话解释为蒲松龄打开心扉说真话更加合理。蒲松龄虽是幕宾,但面对“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一所有读书人都可以走的“坦途”,他不仅与孙蕙平等,甚至可后来居上。

自从十九岁做山东头名秀才,蒲松龄一直想冲开“举人”之阻,敲开“进士”之门。他认为自己做进士绰绰有余,只是过不了举人这一关。康熙二十二年(1683),蒲松龄代写《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说:

昔先达困于场屋,语人曰:“进士吾所自有,所隔者一乡科耳。”盖谓“歌鹿鸣”更难于“烧龙尾”也。

蒲松龄说“先达困于场屋”,其实是虚拟出“先达”说他自己。中举人“烧龙尾”比中进士“歌鹿鸣”更难,是蒲松龄的切身体会。蒲松龄认为,只要冲开举人关口,拿到进士并进一步获得高官厚禄对他易如反掌。蒲松龄来宝应路上写的诗《途中》已写到他有着“湖海豪襟”,却不得不“风尘飘泊”。当孙蕙问他想仿效什么人时,性情直爽疏狂的蒲松龄就发了一通豪言壮语。

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教授一九八二年发表的文章,就认为《树百问余可仿古时何人,作此答之》是写蒲松龄自己的志向:

蒲孙二人后来终于吵翻了,但在淮南时则是推心置腹的密友。孙问蒲想作历史上的什么人,蒲答愿作郭子仪。

虽然目前只是小小秀才、区区幕宾,却希望将来能出将入相、名标凌烟阁。对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这样的豪情没什么可奇怪。更集中表现蒲松龄怀才不遇感慨的,是《十九日得家书感赋,即呈孙树百、刘孔集》:

漫向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

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块垒愁。

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元石葬荒丘。

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磷恨不休。

这首诗写于康熙十年(1671)正月十九日。树百,是孙蕙的字,刘孔集当时也在孙蕙幕中。蒲松龄离家南游时已有两男一女。蒲松龄收到家书,知道刘氏辛苦,不仅独自抚养子女,还得在奉养婆婆上多担些责任。抢风头、夺利益的妯娌黄氏等肯定尽量推卸养老责任。蒲松龄想到家里这些挠头事,想到自己尽管才华横溢却功名到不了手,很苦恼。他的诗正是反映这一心情。这首诗用了许多典故:“壮游”,借用杜甫年轻时吴越、齐赵漫游生涯。“孙阳怜瘦骨”,孙阳即伯乐。蒲松龄说孙蕙和刘孔集是自己的伯乐。“元石葬荒丘”用《搜神记》刘玄石饮酒醉千日故事。(因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将“玄石”写为“元石”。)北邙山位于河南洛阳北部,东汉公侯王卿多埋于此。后人用“北邙”代指“坟墓”。“碧血”据《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人常用“碧血”代指壮志未酬身先死者。

《十九日得家书感赋,即呈孙树百、刘孔集》很重要,此诗写出蒲松龄南游的心情。南游开拓视野,增进知识,但蒲松龄的壮志却不可能通过做幕宾实现,他很苦闷。更重要的是,这首诗说明,蒲松龄南游期间坚持写《聊斋志异》。“新闻总入鬼狐史”,蒲松龄把听到、看到、想到的,都写进“鬼狐史”《聊斋志异》。

七 不可小觑南游诗

赵俪生先生《论蒲松龄的诗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关系》说,我为什么把注意力从《志异》转到诗上来?我是这样想的:无论中外,一个大画家除了他的代表性巨制外,还有许多素描册和局部小幅习作,这些东西是他完成巨制的练兵场。而我们后人,如果有条件把练兵场和最终巨制拿来做对比研究,一定极有趣味、会有成果。蒲松龄因为平生很少出远门,他到淮南感受就特深,沿途景物都写到诗歌里。赵先生说:

南游诗中,形成了他的诗的特点,进而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甚至《志异》的风格特点。这特点就是蒲氏从传统中受契于晚唐诗人李贺(长吉)者最多。间接地受契于《楚辞》的也不少……蒲氏诗中受杜诗影响的迹象,也很明显,但不是特征性的。特征性的东西是受自李贺。举一首为例。这首诗标题是《挽淮扬道》,是沉痛哀悼一个清官的,诗曰:

明河高耿流星矢,荆榛挹露芙蓉死。

玉鱼符下长鲸飞,繁星夜暗烛花紫。

波及淮阳百万户,讴讼犹存在行路。

门客忽抛玳瑁簪,鬼雨漫洒松楸树。

善人偶出天已妒,天下滔滔宁非数。

这已不须诠释。从“芙蓉死”、“烛花紫”、“鬼雨漫洒”等词藻中,已触目即知。大抵李贺是一位早夭的诗人,阅世不深,其浪漫的、富于幻想的因素并未被世情所泯没,故诗句中词藻色彩丰富,句势每多陡峭。蒲氏受此影响……具备了这一特点的作家,无论他抒情、写景,或者叙事,一定都非常清楚、非常严格、非常准确、非常突出,又非常生动。《聊斋志异》中处处正是具备着这样的特点,而之所以看出这特点来,则是从蒲氏南游诗中领会到的。

赵俪生先生通过研究南游诗把《聊斋志异》写作特点与李贺联系起来,是重要的学术观点。《聊斋自志》头几句就提到屈原和李贺,说明这两位作家在蒲松龄心目中分量很重。他们如何具体影响蒲松龄的文学创作,赵先生的剖析很到位。

赵先生注意到的《挽淮扬道》,是悼念康熙九年(1670)十一月死在道员之任上的清官。《鹤轩笔札·十一月二十日回府尊》也写到他:

范道台诏赴玉楼,闻者无不欷歔。况在属吏,关切何可言耶。一得讣音,自当效执拂之役。

“范道台”并非姓“范”,而指可做模范的道台、难得的好官。孙蕙听到道台去世消息,表示马上奔丧“执拂”。而蒲松龄写了挽诗。

路大荒编《蒲松龄集》有两首《挽淮扬道》,另一首是:

湿荧蒙灭流星矢,霜草挹泪滴铅水。

哲人去矣跨长鲸,子夜闻之惊坐起。

茫茫天道渺难知,蓬蒿曳露芙蓉死。

黄狐跳踉黑狐叫,冷翠烛花凝夜紫。

吁嗟乎!今日淮扬昨日晤,大旗五丈云霞妒。

幽灯如漆迎新人,回头鬼雨洒江树。

迴风吹月送冷魂,迢然梦渺扬州路。

葡萄酒,金屈卮,长笛为我向天吹。

人生几何无须悲。君不见:

长城白骨如山积,百世髑骸知是谁。

第二首诗中“流星矢”、“长鲸”、“鬼雨”、“烛花紫”等诗句与第一首重复,说明第二首诗实际上是初稿。其中“黄狐跳踉黑狐叫”、“大旗五丈云霞妒”,透露围绕道员之死,官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道员头一天还意气风发、光彩照人,像彩云像朝霞,夜里突然就死了?!蒲松龄怀疑道员死得如此突然,会不会有不正常原因?而造成他英年早逝的,是官场丑类“黄狐黑狐”,道员为官清正像“五丈云霞”引来嫉妒,而这妒忌既可能来自同级,更可能来自上级。《挽淮扬道》初稿表现蒲松龄初闻讣音时的震惊比二稿更淋漓尽致,“子夜闻之惊坐起”。第二稿是蒲松龄心情稍微平静后的改作。接着,《鹤轩笔札》还有祝贺接任者的信,更说明官场之诡异。

第六节 新闻总入鬼狐史

蒲松龄南游“新闻总入鬼狐史”,哪些“新闻”入了哪篇“鬼狐史”?

蒲松龄南游哪种因素可能影响到哪些聊斋名篇产生?

我们沿着对蒲松龄南游事迹求索,尝试触摸这个难题。

它不一定给我们提供“定论”,只提供“某些可能”。

希望是有一定道理并相当有趣的“某些可能”。

一 为鬼狐并写、双美一夫故事定调的《莲香》

《莲香》是蒲松龄早期作品。一九九〇年我在《聊斋志异创作论》一书提出:蒲松龄用一男二女爱情故事,创造了古代小说“真假相较、主宾相辅、人妖并存”构思模式。此模式的成熟,不仅标志聊斋小说艺术多样性,且为古代小说构思宝库提供了新品种。蒲松龄“批量生产”这类聊斋故事十余篇,多成为脍炙人口名篇。其共同特点是:小说同时出现两个女主角,都与男主角发生(主要是恋情)联系。但是他们三人并非传统戏剧的生、旦、贴,而是双美并峙。在蒲松龄之前,同时写两位女主角的传统小说并不多见。唐传奇著名故事,《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柳毅传》等都致力于编织一男一女悲欢。白话小说著名故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落难逢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都是精心编撰一男一女离合。聊斋“双美”故事却别开洞天,“双龙戏珠”,如:

《阿绣》。刘子固爱上卖胡粉女子阿绣,求婚未成,很郁闷,希望遇到与阿绣类似的女子。令他喜出望外的是,“阿绣”来到他眼前,不需要婚娶,已“既就枕席,宛转万态,款接之欢,不可言喻”。刘子固的仆人却判断:这个阿绣是假的。刘子固大恐。假阿绣既不恼羞成怒一去不返,也不继续鸠占鹊巢,她为刘子固“效绵薄”,从战乱中救出真阿绣。真阿绣和刘子固团圆后,狐狸精阿绣又来与新妇比到底哪个美……真的引来假的,假的引来真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真假变幻中,两个阿绣神采俱现:真的聪明机智,假的善良执着。两个阿绣都美丽非凡。狐狸精阿绣在与民女阿绣比美的过程中,体现了心灵美。有研究者将《阿绣》推为聊斋故事首篇。

我们还能举出若干篇“双龙戏珠”构思模式创作的聊斋名篇:

《小谢》。狂生陶望三在姜家宅第遇到两个顽皮小女鬼,一个叫秋容,一个叫小谢。经过一段富有人情味的交往,经过与黑暗时势的拼死搏斗,陶生与两个再世为人的小女鬼同成眷属。

《嫦娥》。宗子美获一妻一妾。妻嫦娥是天宫贬谪的姮娥,妾颠当是深山修行的仙狐。宗子美周旋二美之间。嫦娥能模仿古代杨贵妃、赵飞燕等美女。宗子美双美在家,历代美女在床。聊斋男性情爱乌托邦无过于此。

《青梅》。青梅是王进士之女阿喜的侍女,她观察到张介受必贵,想促成小姐与张生的婚姻。势利眼王进士却不同意。青梅嫁给张生并共同奋斗,成为贵夫人。王进士势败,小姐遭难。青梅与避居尼庵的小姐相遇,接回家,二美共一夫。

《寄生》是《王桂庵》的续篇。寄生是王桂庵之子,因襁褓认父,名曰“寄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王桂庵与芸娘痴爱成亲,寄生同时娶了闺秀和五可。写完父亲痴心追求的恋情,再写儿子双美俱得的婚姻,蒲松龄创造了小说史上一段佳话。

《巧娘》。傅廉与女鬼巧娘、狐女华三娘相遇。一鬼一狐共侍傅廉,而傅廉本丈夫亦巾帼,天阉。聊斋“性”小说,此篇为最。作者围绕“阉”字大做文章。写天阉者低人一等的心理,写天阉者乍成伟男的狂喜,写其父母得知儿子能“人道”时的得意,稍嫌带“色”但极其生动。小说以“巧娘”为篇名,处处巧,时时巧,显示出蒲松龄布局谋篇的功底。

《张鸿渐》。书生张鸿渐遭遇官司,在家受贤妻方氏帮助,在外受狐妻舜华呵护。

《封三娘》。狐女封三娘帮助民间少女范十一娘,冲破门第观念与穷书生孟生成眷属。

《香玉》。黄生在崂山下清宫与牡丹花神香玉相爱,牡丹被人掘走,香玉死了,其女友耐冬花神绛雪来安慰黄生,一起翘盼香玉复活。

《荷花三娘子》。宗湘若受狐女迷惑而病,因不忍巫师杀害狐狸精救出情人,狐女给他推荐荷花三娘子为爱侣。

这种“双美一夫”构思模式源头就是《莲香》。

《莲香》是蒲松龄南游之初在沂州遇雨、休于旅店时听到的故事。素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能将素材写成杰出小说,而这种构思模式又影响聊斋此后的若干小说名篇,更是天助神授。

《莲香》描绘桑生和一狐一鬼相恋。两女此去彼来,彼去此来。始而互相妒忌,继而在帮助桑生过程中互相欣赏,妒意全消。女鬼李氏为和恋人长相守追求借体重生。狐女莲香为尘世之恋,放弃修炼成仙转世为人。

同类推荐
  • 蒋介石的家情家事(亲历者讲述)

    蒋介石的家情家事(亲历者讲述)

    身为曾经的第一家族的核心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秘事?丛书通过亲历者的亲见亲闻,揭开一个短暂王朝的尘封秘史。本书介绍了蒋介石的家世背景、亲族关系,通过一手独家史料,揭秘蒋介石和他的亲族世家幕后千丝万缕的利益纠葛。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吉祥起名一本通

    吉祥起名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起名:人生事儿;人与姓名,一生相伴;姓名命理与人生福运;好名伴一生,福运益终身;起名文化与风俗演变;起名方法微言大义,各有千秋等。
  • 叱咤篮坛的“飞人”:乔丹

    叱咤篮坛的“飞人”:乔丹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充满活力与魅力的传奇经历。乔丹从小热爱各种球类运动,高中时已展现出色的篮球才能。他具有清晰的目标、强烈的好胜心和惊人的意志,高度自律,勤奋过人,始终不忘开发生命的潜能。乔丹曾为美国队两夺奥运会男篮金牌,并率芝加哥公牛队6次赢得NBA冠军,创造了NBA的多项历史新纪录。他在球场上生龙活虎,所向无敌;在生活中尊敬父母,珍视家庭,温文尔雅,幽默快乐,尊重球迷,关心残疾人。乔丹被誉为“空中飞人”和“神话中的英雄”,是全世界球迷和亿万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 创业金点子

    创业金点子

    2001年初春,二十一岁的我怀揣大专文凭离开山东烟台家乡,来到向往已久的广州寻求发展。在这座南国都市求职,竞争异常“惨烈悲壮”,二十多天过去了,一点眉目也没有。面对残酷的现实,我只好放下女大学生的矜持,走进了天河区一家涉外家政公司。对方正在招收大学生保姆,据说是专门为高端的富豪级雇主服务。
热门推荐
  • 成功必读

    成功必读

    成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无法胜任一项工作。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功与不成功只差别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
  • 元史通俗演义

    元史通俗演义

    元史,始于成吉思汗,终于朱元璋。此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个以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的王朝,亦是中国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更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王朝。先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是元世祖败南宋建大元。大元期间,蒙古统治者连番剥刮汉人,更是连年征战扩张国土,致使民不聊生纷纷起义,而其内部更是争权夺利互相征战,加速了元之灭亡。蔡公就史论史,以通俗文章、机智点评重现了元代的兴亡。
  • 圣天大陆简史

    圣天大陆简史

    上古时代圣天大陆上,两个部落获得了超越常人的力量。他们从人族中脱离出来,自称神族魔族。普通人们饱受他们的奴役与折磨。终于一天,普通人当中出现了修者。他们三分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蓝筹股

    蓝筹股

    贺亚江这人有毛病,我们说他是“毛”有病。贺亚江的毛病在哪呢?他是个卷毛,一头黑发卷得异乎寻常。卷毛在欧美非洲可能不算稀罕,在我们这里却基本可称异相,本地民谚有所谓“一斑二矮三卷毛”之谈,说的是凡男子有此三相者,应当予以特别注意,因为与常人有异。三相中所谓“斑”指面有胎记,类似前苏联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脸上那东西。所谓“矮”者可类比武大郎,按照民间传闻,古时候此郎曾卖炊饼于东瀛,据说还往日文里塞进若干错别字。所谓“卷毛”指贺亚江这种天生自来卷,不是现今美容店里用火钳或者化学药水在时髦男女头上手工制造的那种。
  • 王爷宠妻360回

    王爷宠妻360回

    他把她拽了回来,看着她的神情越发温柔,养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把她的小脾气小个性养回来了,他愿意就这么宠着她,喜欢看着她无法无天的淘气......
  • 墙头马上

    墙头马上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那年垂杨柳下,郎君长身玉立,衣袂飘飘,李千金情根从此深种。那年月下花间,你侬我侬情意绵绵,怪只怪父母棒打鸳鸯。那年城外花园,恩爱夫妻盼白头,无奈秘密泄露,爱情几经考验。如今你虽功名在身,我亦不愿跟随,若是没有爱情,宁可孤独终老,绝不将就。
  • 迦域王朝

    迦域王朝

    “如果有一天,我极其不走运,不幸浴血战死,你会不会觉得难过啊?我是说……如果。”女生嘴角勾出几分有趣笑意。气质如神祗般的对方默然,帅挺身形在她面前挡出一片阴影,看上去冰冷无比的线条勾勒出他那张俊美到近乎不真实的面孔。“假设不仅是战死,而且尸骨无存,你会难过吗,”她抬眼对上他那双深邃极美却到看不出丝毫波澜的双眸,话音轻盈,“阿尔克斯·拜真,皇子殿下。”“不会。”“What?好歹我帮过你好吗,喂,你这人未免也太忘恩负义了吧,简直是……”“我不会让你死。”“你不……”“我绝不会。”在打断她话两次的同时,他心脏的位置,莫名其妙狠狠痛了两次。这种说不出的痛感,已经很久没有过了。没错,是很久。——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爱情史诗,不到下一刻,你永远不知道,有些爱能多狠,而有些爱又能有多深。一段撕心裂肺的皇室奇恋,一场惊撼天地的尘世纠葛。一个荡气回肠的异域传说,一首永恒不灭的王朝赞歌。以爱之名,以战止杀。
  • 狩猎成王

    狩猎成王

    时常犯二的团长,被一大把仇人追杀的神,见人就砍的剑客,能听见你想法的美女小偷,宅在家里的胆小猎人,用美食征服了厉鬼的厨师,只会哭鼻子的医生,一心只想做杀手的萌妹子……这些“骨骼惊奇之人”,结伴而行,狩猎成王!
  • 角儿

    角儿

    这套四本影视原创小说自选集,包括了我的九部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影视作品注重的是故事性,有了一定的故事,再加上其文学性,也就是鲜活的人物和文学的命题,自然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也就是说,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文学的支持。影视制片人经过十几年来的生产制作经验,已经意识到剧本在一部戏中的重要性。另外我的创作主张是,一定要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当代性。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读者接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试想,任何一部文学名著,不论中外,都是首先有较强的可读性以后,才一代代地流传下来,然后才是不朽。假设一部作品的出版,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看,又怎么能流传下来呢?难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又何谈名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