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3000000007

第7章 风华正茂(5)

王敏入,字子巽(逊),号梓岩,淄川读书人,年长于蒲松龄。他的事迹载于《淄川县志》卷六“续孝友”,记述他在明末清初动乱中千方百计保护父母,父母去世后,盖了石室,亲自画父母真容,朝夕祭奠。其妻陈氏的事迹,载入《淄川县志》卷六“续列女”:

陈氏,孝子王敏入之妻,性贤惠。值明季土寇之乱,合卺未成礼,遽仓皇奔匿山谷。氏遥见其夫衣白而伏,遽脱青衣遣婢持覆之。少顷贼至,辄望白处追射。敏入卒免。既而,氏以早失怙未娴女红,失姑意,遣归。氏大归,毫无怨意。后翁姑渐老,复迎氏……翁姑病,氏亲为涤溺器,除粪箕。翁姑至为感泣。族属里党咸称孝妇焉。唐太史次其事,为作夫妇孝义传,盖实录云。

这个“陈氏”就是陈淑卿。蒲松龄三试第一成山东头名秀才,名闻齐鲁。王敏入画了陈淑卿小像,请蒲松龄代写爱妻小传,顺理成章。

王敏入与陈淑卿相识在什么时间?据邹宗良教授考证:崇祯十四年(1641)淄川人王茂德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从乡间围攻淄川城,四乡遂有乱离之事。《淄川县志》记载“城仅全,而乡中蹂躏不堪矣”。王敏入与陈淑卿就是在这次动乱中相识。这时王敏入年纪不过十七八岁。假如以十八岁计算,他生于一六二六年即明天启六年(1626),比蒲松龄大十四岁。十九年后,陈淑卿已死,王敏入再婚。这年是康熙二年(1663)。以此上推,《陈淑卿小像题辞》应是蒲松龄二十一二岁时所写。

陈淑卿死了,王敏入两年后续弦,蒲松龄写词调侃这“痴情男”:

喜就三生约。忆当时,迴廊瞥见,疑真疑错。及至相逢无人处,欲语寸心先怍。别后又相思如渴。谁料赤绳早系定,引雕弧射中金屏雀。感佩煞,填桥鹊。洞房重结鸳鸯索。枕头边,端相仔细,芳容如昨。畴昔狂言上场头,依样葫芦要做。切切语脂香盈幕。嘱郎休蹈从前过,荡天涯岁月久抛却。须记取:郎曰“诺”。

(《贺新郎·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

君抱两年孤睡,妾辜半床鸳被。前生结就风流配,此夜两情始遂。  千金一刻春宵贵,心如醉。灯昏暗道金钗坠,可似旧人也未?

(《秋蕊香·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

王敏入再婚,干蒲松龄甚事?而他至少写了六首艳词。从中可看出:王敏入悼念陈淑卿并“孤睡”两年,当他在回廊上遇到十九岁少女时,可能因为少女模样有几分与陈淑卿相似,“疑真疑错”,他动心了。“妾十九,妾十九,郎二九时妾始有。月老当年早记名,赤绳系定鸳鸯偶。”蒲松龄用新妇语气问“可似旧人也未?”这个“旧人”就是陈淑卿了。新人还要提醒王敏入:你可千万不要重蹈与前妻生离的复辙!王敏入连连答应……“笑捧芙蓉面”、“上下挼莎欲遍”、“恐生疏未必行云善,第一夜,费调转”。这类带点儿恶谑、描绘性爱的词句,是蒲松龄想象出来,跟朋友开玩笑。

陈淑卿与王敏入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曲曲折折的悲欢离合,间接进入聊斋故事,几乎成为一种模式:一见钟情;父母阻挠;两地相思,生死不渝。《王子巽续弦,即事戏赠》描写的男欢女爱模式,也多次化用到聊斋故事。蒲松龄写艳词的爱好一直延续到中年,并影响了聊斋小说的创作。

三 兄弟析箸

齐鲁将兄弟分家叫“析箸”,箸,筷子。析箸,分筷子。

蒲松龄刚中秀才那几年,生活在父亲羽翼之下,有几年安定的读书时间,到兄弟分家,蒲松龄担起家庭生活重担,日子日益艰难。

蒲槃一妻一妾生四个儿子。长子兆专,字人枢,娶韩氏;次子柏龄,字辛甫,娶黄氏;三子松龄,娶刘氏;四子鹤龄,娶张氏。

蒲松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相继在道试考到前二等。长嫂韩氏和二嫂黄氏却是典型泼妇。蒲家内乱就与这两位女人有紧密关系。刘氏为人朴实温和,沉默寡言,只知道好好干活,不会巧言令色,也不喜欢传老婆舌头。因为她为人勤快又不多言多语,很得婆母欢心,总在人前人后夸奖她,说三儿媳懂事,能干,有赤子之心。蒲松龄两位嫂子本不是省油的灯,她们精明自私,工于心计,能说会道,抓尖要强,喜欢进东家、串西家传闲话。因为婆婆喜欢刘氏,她们就扭成一股绳跟刘氏作对,先是说婆婆偏心,总把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给刘氏,还像影子一样整天盯梢,看婆婆是不是给刘氏私房。家务上应该几个人分担的活儿,她们总借口孩子小或有病,躲在房里,把活儿推给刘氏干,还说婆婆和刘氏的坏话……其实,董氏对四个儿子,不管是否自己所生,都一样疼爱。无奈韩氏、黄氏、张氏合起伙来,捕风捉影,调三窝四。家里长舌妇叽叽喳喳没完没了,实在闹得不像话。蒲槃生气地说:这样的家还能住得下去吗?干脆,给兄弟四人分家吧。

蒲家由“冢妇”即长嫂发动的分家风波,可能缘于两个原因,其一,刘氏未过门就跟随未来婆母一起生活一段时间,朝夕相处,感情比其他媳妇深,蒲家其他媳妇有些不忿;其二,蒲松龄长兄极可能是庶出,韩氏怀疑董氏偏向自己的亲生。在这段家庭风波中,蒲松龄的庶母李氏有没有推波助澜?蒲松龄《述刘氏行实》中没写,看来多半为长者讳。

蒲氏分家发生在康熙三年(1664)秋冬或康熙四年(1665)初,恰好是灾荒年月。康熙三年春天,麦子快秀穗时突然下霜,收成不好。康熙四年春旱数月,不仅麦子没收成,秋田也没种好。蒲松龄本来在青云寺潜心读书,因为家庭矛盾,不得不中止学业,跟兄弟分家。

齐鲁习俗,分家主持者应是舅父。蒲家分家多半得请董氏娘家兄弟主持。按常理,亲舅舅该偏向亲外甥。没想到,蒲松龄却吃了亏。极大可能,还是因为“冢妇”韩氏能打能闹能没理翻缠。

家分得很不公平,两个哥哥都分到宽敞向阳的住房,自成一院,炊屋、放杂物的闲屋一应俱全。分家时,各房妻子娘家陪送的家具各归各,分公中的家具时,两个精明的嫂子挑肥拒瘦,把好的尽数儿搬到自己屋里。蒲松龄分到三间场屋,家具、农具或破烂不堪,或互不配套。两个嫂子还在为一草一木、一碗一匙争吵,刘氏却像傻了一样,一声不吭。

蒲松龄的长子蒲箬康熙元年(1662)出生。蒲松龄夫妇带着蒲箬,搬出老宅,住进村东头场屋。这场屋本来是蒲家看庄稼、堆柴草的所在,十分简陋。年深日久,四周墙皮脱落,屋顶茅草朽败,摇摇欲坠。三间破草房孤零零立于村边,连个院墙也没有。屋内尘泥渗漉,屋外杂草丛生。刘氏动手除去杂草和荆棵。请匠人砌上墙,没有院门,就向堂兄借块旧门板安上。门板窄得只能容一人出入。家里的人出门时,遇到有人进门,就先躲到门后边,等来人进来后再出去。刘氏带着儿子住到简陋的房中,听得到院中秋虫叫声,听不到嫂子们喋喋之语,感到很适意。

蒲松龄分得二十亩薄地,荞五斗、粟三斗,总共八斗粮食,不足半年之用,田地因天灾几近于荒废,却要按规定纳税。口腹之累,柴米油盐,全要自己操持。蒲松龄哪儿还有可能再到李尧臣家或到青云寺读书?功名没到手,蒲松龄既不能务农,又不想走父亲老路弃儒经商,他渐渐捉襟见肘了。

当时没进入仕途的读书人,除少数官绅子弟,自谋衣食的出路无非是:或者做私塾教师;或者卖文为活,替不识字的乡亲写婚丧嫁娶的应酬文章,得些微薄报酬;或者包揽词讼,从中得利;或者替做官的亲戚朋友做幕宾。蒲松龄相信“片纸不入公门”老传统,他替乡亲写些应酬文章换得少量报酬,这收入极不稳定,于是,“我为糊口耘人田”,过起“舌耕生涯”。蒲松龄之子蒲箬说,他的父亲从析箸之后“岁岁游学”。所谓“游学”就是离家外出做塾师。同时,请人替他耕种二十亩农田。

蒲松龄常年在外,刘氏带了儿子,守在荒凉的场屋里。三间旧房,朽败不堪,暴雨来临时,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户外风飒飒,屋内门也响,窗也叫,雷雨交加时,更加可怕,蚀空的房梁咔咔作响,似乎马上要折断,房顶仿佛要随雷电化为灰烬。因为住在村边,没有小朋友一起玩耍,蒲箬就自己在院子里玩,看到野兔和山猫跑过,高兴得不得了。晚上,贪玩的儿子进入梦乡,刘氏守着空房,十分害怕,常常夜不能眠,有时,院里跑进狼来,钻进猪圈、鸡窠,吓得鸡飞狗叫,小猪跑没了影。刘氏只是把门顶得死死的,大气都不敢出。长夜难熬,她便通宵纺线,直纺到东方放亮,才去小睡一会儿。天长日久,也没那么多线可以纺,刘氏就自己少吃一点儿,把食物送给邻居老妇,请老妇晚上来做伴……

在清贫生活中,蒲箬长大,可以上学了,他的弟弟、妹妹也陆续出生。蒲松龄还是岁岁在外,逢年过节才能回家跟妻儿团聚。刘氏把大儿子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每天清早就把蒲箬送出门,看着他进入私塾才回到家中做家务。晚上一边纺线一边督促儿子念书。刘氏节衣缩食,丰收岁月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偶尔弄到点儿鱼肉,都珍藏密收,留给蒲松龄,待蒲松龄回家拿出来,那好吃的东西早已变味了!

四 但有一线路,不做孩子王

私塾教师有几种:有的,在自己家开童蒙馆,收几个学生,以学生的“束脩”即学费养家;有的,由一个村出资办学并供给先生,如《儒林外史》中没发达的周进;有的,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请先生住到家里教子弟。蒲松龄从二十五岁开始岁岁游学,他经历过私塾老师哪些样式?现在已查不出确证。但从他现存作品中可探知:蒲松龄深谙底层私塾教师之苦,且在《闹馆》《学究自嘲》《塾师四苦》等纪实性作品中体现出来。这些作品细致形象地反映乡村塾师的生活,具有相当强自传色彩。因为作者对生活的熟悉,观察生活深入,描写角度新颖,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穷苦乡村教师生活的基本方面。

《闹馆》开头写:

君子受艰难,斯文不值钱。

有人成书馆,便是救命仙。

《闹馆》写穷苦乡村教师委曲求全以求得落脚之地。主人翁是训蒙先生“和为贵”,家境贫寒,恰好遇到天灾,学生纷纷离馆,他逃荒到洛川,感叹“手艺人吃的是肉肥卤面,可惜俺读书人饿得可怜”。为求生路,他不得不像沿街叫卖的小贩,用仿圈敲动手板,在街上“叫卖”自己的教书本领。他遇到个既想教儿子读书,又不想多花钱的人,叫“礼之用”。和为贵低声下气地请求礼之用接收自己。礼之用再三降低报酬条件。和为贵一再表示:什么条件都接受。礼之用说:我请先生,一天只管两顿饭,且是高粱饼包些菜团。和为贵忙说:君子谋道不谋食。礼之用接着说:我家的菜不过是野菜如马齿苋。和为贵忙说:吃这个好,不生虫子。礼之用说:秋冬只有萝卜片吃。和为贵忙说:萝卜片更好吃。礼之用又说:我们供先生的被子又短又薄,铺破毡,没枕头,枕砖块。和为贵忙说:孔夫子有云:“曲肱而枕之,乐也在其中矣。”何况有砖乎?礼之用表示,他还得因为种种原因扣除原先讲定的若干工钱,如果先生用白银算工钱,八分算一钱。还要先生到破庙教书,得打扫庙宇、供奉香火、点灯关门。和为贵也答应说:好啊好啊,我一定按时打扫那破庙,不叫神佛断了香火!礼之用又说:如果下雨淋湿了我儿子怎么办?和为贵忙说:背学生非挟泰山以超北海,刮风下雨,我对学生管接管送!最后,穷苦的教书先生干脆声明,他乐意像雇工一样替东家服务:

放了学饭不熟我把栏垫,到晚来我与你去把水担。家里忙看孩子带着烧火,牲口忙无了面我把磨研,扫天井抱柴火捎带拾粪,来了客抹桌子我把菜端……咳,教书先生不值钱,快入学吧,可饿死我了!

教书先生情同仆役,就是下层读书人的不幸。因为一心读圣贤书,他们像蜗牛一样缩进宋儒的经典中,不愿学习谋生手段,只肯呆头呆脑钻进“子曰诗云”中,成为百无一能的陋儒。《闹馆》的和为贵感叹自己:“想当初念书时错了主意,倒不如耍手艺还挣吃穿。”读书让人如此穷困,这位教书的却偏要许愿:他教的学生保管三年中秀才,六年中举人,七年中进士。这一辛辣讽刺,把科举制下读书人的滑稽面目写活了。

教书先生无异于奴仆。《学究自嘲》说:“自行束脩以上,只少一张雇工纸。”可以想象,蒲松龄青年时代教童蒙馆遇到过类似《闹馆》中礼之用这样的馆东,有过类似和为贵的遭遇,否则不会写得如此生动细致。

《闹馆》是蒲松龄三出戏之一。《学究自嘲》于一九二八年由朴社印入《聊斋白话韵文》一书。路大荒先生在《整理蒲松龄诗文杂著俚曲的经过》(收入《蒲松龄年谱》)一文中说:“朴社未印之前,地方上抄本也较多,有的抄本不题作者姓名,并不能断定是蒲松龄的作品。”其实《学究自嘲》从内容到形式都与聊斋俚曲相近。蒲松龄习惯用【叠断桥】,《学究自嘲》亦爱用此曲,遣词用字与《磨难曲》如出一辙:

【叠断桥】一更鼓儿敲,一更鼓儿敲,场里行人静悄悄,处处挂青帘,都把银灯照。卷子展开色,卷子展开色,磨墨声闻百里遥……

(《磨难曲》第二十五回)

【叠断桥】十月北风寒,十月北风寒,有炉无火炭难添,睡宿冷被窝,早起不忌恋。真乃清涟,真乃清涟,室如悬冰灶无烟,室如悬冰灶无烟,众生冻的打牙战。

(《学究自嘲》)

同类推荐
  •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

    毛泽东同志是位伟人,他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髓,从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寻找革命的力量,从自己的不断思索中摸索前进的方向,从中外博大的教育理论中吸收营养,勤思考、勤实践。正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奉献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才会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申纪兰的故事

    申纪兰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下放干部,我插队西沟,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村庄,我有幸认识了李顺达等数位农业合作化时代的劳动英雄,申纪兰同志是这个英雄群体的成员之一,她在中国历史上首倡男女同工同酬,为家乡的发展呕心沥血,我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心好好写一写,宣传申纪兰精神。
  •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本书收录了胡越、王勉三、梁启超、太虚法师四位民国大师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梁启超和太虚法师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王阳明的学说精髓。本书是集王阳明平生事业与思想要旨于一体的权威读本,此四位民国大师对王阳明本人及其思想、学说的阐述,能使读者从中汲取精神养分,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王阳明。
  •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西方的孔子:“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昼夜之行

    昼夜之行

    立志于与别人与众不同的唐晓,总是能以不一样的世界观出现在他人的世界里。在青春成长的路上,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遇到了那些出现在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人:永远支持她的何序、仗义出头的程瑶、以及默默无声但却细腻的张皙.....或许,一些故事总能和你的青春有几分相似,引发你的共鸣,其实,唐晓,就是你青春的缩影。对于我来说,青春,不光是时间问题,还有的便是思想的成长。我希望唐晓能代表一类人,一类自己向往着与众不同,而正在变得出类拔萃的人。终会有一天,你可能便放弃了原来的模样,肯定现在的自己。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惟愿护你一世

    惟愿护你一世

    24岁的周童童,意外重生到了94年,而且她的全部都换了,她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是他变成了个男滴,还是个2岁多的小男孩,周童童的内心是崩溃的不过好在他是到了一个有钱人家,他这是妥妥的变成了人生赢家啊。
  • 瓶中美人

    瓶中美人

    青春的真相不是灿烂的花花世界与耀眼的未来。青春的真相是窒息、徬徨,毁弃贞操,试遍各种自杀方法,进出精神病院“对活在钟形玻璃瓶里,宛如死婴被困在标本罐的人来说,这世界本身就是一场噩梦。”这是一个少女忠于自我、背叛人生的成长故事。十九岁的爱瑟聪明而愤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逍遥县令

    逍遥县令

    北方异族虎视眈眈,南方农民起义不断,风雨飘摇的大齐迎来了一位穿越者墨谦。你当你的皇帝文治武功安天下,我当我的县令逍遥快活。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太极八卦,不在话下。武林盟主,我的兼职;大齐王爷,拿来玩玩。我是县令,进了我的地,你得听我的!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往昔年华

    往昔年华

    一个在小时候便互相许下的梦,到最后却只不过是无可奈何。
  • 大鳄1:血色交割单

    大鳄1:血色交割单

    一部横跨40年的资本传奇,一个金融天才的复仇传奇,再现资本游戏的罪恶与救赎。17岁的少年袁得鱼亲眼目睹身为“上海滩证券教父”的父亲卧轨自杀。袁得鱼自小拥有金融天赋,他意识到事情并不是传闻中父亲一意孤行做多股票帝王医药导致负债累累那么简单。在这起轰动全国的帝王医药事件中,父亲的世交——泰达证券的唐子风与另一群金融大佬临时倒戈,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少年袁得鱼拿到父亲遗留手表上的交割单——上面有7个名字,其中有个名字已经模糊。名单上那些人是敌是友……
  • 我看着风停了

    我看着风停了

    我乃是一株曼珠沙华,修炼百年才得人形。他乃是蜀山弟子,我爱慕他可他为何就是察觉不到呢?原来啊他只是不爱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