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400000081

第81章 巨著耀千秋(1)

司马光逝世已九百多年了。九百多年来,《资治通鉴》印行了七十余版。他的生命通过《资治通鉴》延续至今,并将永远延续下去。

《通鉴》的第一个版本,我们只能见到记载而见不到书了。司马光辞世后一个半月,朝廷敕令国子监将《通鉴》于杭州镂版印刷。这一官版没能流传下来,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浙东茶盐公使库重刻印行的,因刻印于余姚县,亦称余姚本,是足本,现珍藏于北京图书馆。南宋一代,《通鉴》约有十余版本,但除“余姚本”是足本外,其余或非足本,或因避讳而有改动。由宋入元,元朝在大都(今北京)设兴文署,出版汉文经典,《通鉴》被列入其中。这个版本被称为元刻本。学者胡三省大概根据这个版本为《通鉴》作注,并将司马光的《通鉴考异》散注于正文之下,这就有了元刊胡注本。《通鉴》在明代有十余个版本,但因辗转雕版,讹误较多。至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鄱阳胡克家得到元刊胡注本,据之翻印,此即胡克家覆刻元刊胡注本,是现存最好的胡注本。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对《通鉴》标点重印。点校的工作底本采用了胡克家覆刻元刊胡注本,吸收宋、元、明各种版本的优长和历代学者对《通鉴》的校勘成果。对《通鉴》进行标点,分段。将年份独立出来自成一行,顶格排印,并且注明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年内之事每事一段,低两格排印,用“1、2、3、4、5……”标出,对“臣光曰”和所引前人的评论也独立成行,方便了读者阅读。这就是一九五六年中华书局版的《资治通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南宋学者王应麟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就是说,从来没有一本书像《通鉴》这样有生命力。

千年兴衰史,镜鉴万万年

南宋的朱熹顽固坚持正统观,对司马光在《通鉴》中三国时期采用曹魏纪年颇为不满,但他对《通鉴》还是佩服之至的,说:“温公之言,如桑麻谷粟。”(《朱子语类》卷一三〇)意思是像吃饭穿衣一样,不可离开。怎么就不可离开呢?最早为《通鉴》作注的胡三省说得明白: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新注资治通鉴》序)

正如宋神宗御赐之书名,《资治通鉴》,以史为鉴,目的是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下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写了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千年兴衰史,镜鉴万万年。因为《通鉴》是分阶段上呈的,所以宋神宗至少是看了这部书的绝大部分,甚至可能看过全部。宋神宗与司马光,一个要变法,一个反变法,政治观是对立的,并且在神宗为《通鉴》作序时,两人在刚刚是否收复绥州(今绥德)的问题上发生了正面冲突,可神宗在御制序中把司马光与司马迁并列,并热衷于在经筵上听司马光进读,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政治家的胸怀,而是他确实感到《通鉴》可以“资治”。诚如他在序言中所说的,《通鉴》“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可以让他“观圣人之迹”,“见前车之失”。因此,此后的历代帝王和臣子无不将《通鉴》作为案头必读之书。且不去说,只说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而《通鉴》几伴其一生,通读了十七遍之多。华夏文化研究所《文白对照〈资治通鉴〉全译》编委会在该书《前言》中说:

毛泽东之读《通鉴》,释其起于三家分晋,寓意在“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可谓开宗明义,鉴以在上者不正,在下者肆意,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论其迄于五代,用心在避曲笔言事,粉饰当朝,所谓“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倡以立论疑古,读书不可尽信,不可囿于人言;评其战争史笔,泼洒打天下、守天下之迹,乃政治之继续,要在取舍治乱得失,上助君王之鉴;议其褒贬明主昏君,赞前者之治国之道、用人之术,警后者之庸聩乏能,误国误民。凡此种种,论述犹多,究见其读《通鉴》,旨在以史为镜,借鉴前人得失,用古为今。

毛泽东的批语写在一九五六年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上。略举两例:

卷六十七《汉纪》五十九第2131页,原文讲的是刘备出征在公安,法正全权留守首都,他睚眦必报,“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要诸葛亮向刘备反映,遏制法正权力,诸葛亮说,“主公”现内外交困,“法孝直(法正字)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无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毛泽东写批语曰:“观人观大节,略小故。”

卷七十一《魏纪》三第2241页,讲的马谡失街亭的事,毛泽东批曰:“初战(诸葛)亮宜自临阵。”卷七十二《魏纪》四第2268页,讲太和五年(370)六月,诸葛亮“因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毛泽东批曰:“自街亭败后,每出,(诸葛)亮必在军。”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根据《通鉴》改编的,把《通鉴》中所载历史事件归纳为二百三十九个题目,将分散在各个时间段的史料集中起来,按时间顺序连缀成篇。毛泽东读此书(清光绪戊戌年 湖南思贤书局校刊本),也有不少批语。在卷二百二十七《后梁灭唐》第48—50页,就有好几段批语,如:“康延孝之谋,李存勗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者,可谓识时务之俊杰。”“已成摧枯之势,(李绍宏等)犹献退兵之谋,世局往往有如此者。此时审机独断,往往成功。”“生子当如李亚子(后唐庄宗李存勗小名)”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批准杀了两个老红军出身的贪污犯——刘青山和张子善。此案被称之为新中国反腐第一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惩治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1]

千年伟人毛泽东对《通鉴》的痴迷说明,无论是封建帝王还是人民领袖,都离不开历史的镜鉴,而《通鉴》是一面使用起来非常便捷的“镜子”。正如毛泽东在与吴晗谈话时所说的:“《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2]

《通鉴》写的是中国史,但从问世起就受到邻国的重视。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高丽使者来华,就提出购买《通鉴》,可能因为保密原因,被宋廷婉言谢绝。但大约在两宋之际,《通鉴》还是传到了亚洲诸国,尤其是在日本引发了“通鉴热”。上至天皇、幕府,下至诸藩及其弟子,无不读《通鉴》,幕府末期还成立了专门的“通鉴会”。明治天皇即位后,《通鉴》成为他的必读书,每月定时讲习,他无疑从中汲取了政治智慧。

《通鉴》的主题是一个礼字,写的是历史,讲的是政治,然而,《通鉴》对后世的巨大影响绝不止在政治上,在学术上,它可谓编年史之巅,让后人高山仰止。

编年体之巅,后继者连绵

明代学者胡应麟说:“自司马之为《通鉴》也,汉、唐而上昭昭焉;自《通鉴》之止司马也,宋、元而下泯泯焉。”(《史书占毕》)什么意思呢?汉、唐及之前的历史,因有司马光的《通鉴》而记得清清楚楚,而以下的历史,因没了司马光而懵懵懂懂,总之,他认为《通鉴》是空前绝后的。的确,《通鉴》是编年体史书的巅峰之作,空前毫无疑问,绝后则要从两方面来看:从《通鉴》引发了编年体史书的写作热,后继者连绵的情况来说,它没有绝后,只可惜后续者只有望尘之憾;而从学术成就上说,因后世没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可与之比美,可谓绝后也。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左丘明的《左传》。在司马迁创纪传体史书写作之前,史书基本都是《左传》式的编年体。《史记》的问世,使《左传》式的编年体相形见绌,日渐式微,几至绝迹。《左传》式的史书以年月为次,好处是时间脉络清楚,不足之处是记事过于简略,可读性较差。司马迁的纪传体,在书首设“本纪”,用编年体简要记载一朝的大事,用“书”(班固修《汉书》时改为“志”)来介绍一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济、军事工作,而把“列传”作为主体,生动地记叙传主的生平事迹。纪传体史书保留了《左传》的优长,又完整地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历史人物,可读性很强,所以很快取代了《左传》式的编年体,成为正史的标准写法。在司马光编纂《通鉴》前,已有“十七史”(加上《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应为十九部)之说,均为纪传体。

煌煌十九部正史,可宋神宗却在《敕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成事》的嘉奖令中说:“史学之废久矣”,怎么回事呢?第一,科举考试只考经义而不考史学,以至历史无人问津;第二,十九史卷帙浩繁,一千六百余卷,正文及其注洋洋三千余万字,一般人根本没有可能读完,更别说日理万机的帝王和身负重任的大臣了(恰恰他们是最需要了解历史的)。《通鉴》问世前,历史学家如凤毛麟角,但大多也只读过《史记》和前后《汉书》等名著,对汉以后的历史也是懵懵懂懂。就是在“史学之废久矣”的背景下,司马光主动挑起了振兴史学的重担。

要振兴史学,是否能吸引读者是个关键。正史之所以逐渐失去读者,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字太长了,而文字太长,是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在“纪”、“志”和相关多人的“列传”中重复记载,且时有互相抵牾之处;另一个原因是“列传”中的人物固然生动,但时间概念比较模糊,让人不容易理清历史事件发生、演变的时间顺序,难以认识事件的全貌。早在东汉,荀悦就认识到了纪传体史书这一缺点,便将班固的《汉书》改编为编年体的《汉纪》,八十万字的《汉书》被浓缩为八万字,其内容虽然几乎全部来自《汉书》,没有增加新史料,但因为叙事简洁、脉络清楚而受到欢迎。如宋神宗,他也许没有读过《汉书》,但肯定是看过《汉纪》的。但《汉纪》并未给编年体带来生机,直至唐代,高峻编了一部名曰《高氏小史》的编年体简明通史,将《史记》到《隋书》等十五史浓缩为八十卷,少年司马光就是读这部书爱上了历史,也是直接受这部书的启发而萌生了振兴史学的豪情壮志。

《通鉴》受《汉纪》和《高氏小史》的启发而修,但如果不超越他们,一样会湮没无闻。宋神宗在对执政大臣谈《通鉴》时说,超荀悦《汉纪》远矣!司马光超越的地方,就是他创新的地方,就是《通鉴》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奠定其顶尖史学家地位的基石。

在第三十章《书局在洛阳》,我们已经介绍了司马光创造的先编“丛目”、再写“长编”、最后定稿的三步法,这一方法已成为编年体史书的编撰圭臬。创造一种编撰方法无异于发明一种新工艺,很了不起,而学术上的创新则更让人茅塞顿开,受益无穷。

首先,《通鉴》告诉我们,在纪传体正史的基础上再撰编年体通史,不是简单地浓缩和重新编排,而是一种再创作,不仅可以大大缩小篇幅,而且可以增加容量。《通鉴》将十九史浓缩为三百余万字,却增加了许多新的史料。《通鉴》中,唐、五代部分有约二分之一的史料是正史和现存史书中所未见的,而被他引用的这些书籍今天多已亡失。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曰,《通鉴》“网罗繁富,体大精深,为前古之所未有”。史学界历来有“不熟读正史,未易决《通鉴》之优劣”的说法,同时有“读正史不可不兼读《通鉴》”的说法。

其次,《通鉴》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即使是经典名著中所载的故事,也要考证异同,辨别真伪。司马光在编《通鉴》的过程中,发展完善了考据学,其派生书《通鉴考异》是我国第一部考据学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学家无不采用了考异之法。

其三,《通鉴》突破了孔夫子的“春秋笔法”,不“为尊者隐”,暴露昏君之丑行毫不留情,对明君之失误也秉笔直书,对农民起义虽依旧称之为“寇”、“贼”,但大抵能够客观描述;对分裂时期的政权,不论大小强弱,不分正统、僭伪,一视同仁。这在史书写作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同类推荐
  •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徐树铮(北洋风云人物)

    少时读书不成,卖布蚀本,又不愿继承父业,人称“曹三傻子”。愤而从戎,结“袁”而上,方成直系首领。成为北方霸主后,曹锟广敛钱财,家资无数,权力欲极盛,总想弄个总统干干。曹锟重金“贿选”,留下千古骂名。本书正是以“贿选”为核心,记述了曹锟“贿选”前后的起起伏伏。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杰出帝王掌控天下的大智慧

    千古帝王的制胜绝学,百代风流的杰出智慧。本书主要选择了开国的皇帝,同时也选了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康熙,他们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大的影响,已经是家喻户晓。他们有狐狸的智慧、狮子的勇猛、狼的攻击性。他们的智慧是几千年历史沉积的精华,是无数次人生实践的结果,是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好试金石。帝王是主宰历史的最强者,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性格,每每在关键时刻都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他们能成功。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质,挖掘出来,就是把事做成做好的资本。
  •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十七年,五万里,真经回,佛法扬:“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阶下囚徒:宋徽宗》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宋徽宗的一生。
热门推荐
  • 绝境求美

    绝境求美

    “不知道你们寻美是为了什么?但我不得不去追寻……因为——我需要活下去!”美指美德、美颜、美食、美景……清秀少年白有墨偶得神器三千美卷,同时被万象恶图所追杀,绝境中不得不穿梭于各个位面寻求生存之路,同时通过‘美’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万象恶图所制造的怪物分级为N/R/SR/SSR。
  • 多了一个王祖岚

    多了一个王祖岚

    生活简单一点,人生美满一点,厨房近一点,小鸡炖蘑菇吃一点。去年被猴耍了一年,今年要抓住姬会。“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格个锤子。”“...?你有小目标吗?”“有啊,1+1+1=60。”“年夜饭吃了吗?”“吃个鸡腿。”“...?准备去谁家拜年吗?”“谁家的鸡长大了去谁家拜年。”“...?兄弟,今年可是鸡年啊,想不开要去找小姐?”“我王祖岚给姬拜年,是我老王家的优良传统美德,不拜不行啊,那里有我的媳妇。”“...?先生的幽默真会哄人开心......”“不幽默不番茄炒蛋,我的负责就是你的选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都开了微信。”.*.*.其实我只是想要有一个家。「劝语:没有痛苦的爱情经历,不建议入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为妃两世

    为妃两世

    她曾为他敛尽锋芒,委曲求全,做尽所有不堪之事,可十年痴情于他不过淡烟流水,何曾记在心上一分。
  • 思念一个已荒废的名字

    思念一个已荒废的名字

    也许现在的你正在漫长的宇宙中孤独前行,也许你随着当时的尘埃落尽了另一世界,也许你变成了满天繁星中的一颗,但不论你究竟如何,你一定是在我的心里的。
  • 御药院谍影

    御药院谍影

    御药院?搞药的?NO这是南宋朝权势显赫的大内第一机构。搞药,不过是幌子。咱管着科举考试,管着朝堂外交......更炫酷的是,咱还是牛死人的谍报部门。
  • 建炎进退志

    建炎进退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真是民宿老板

    我真是民宿老板

    继承祖宅,给假系统打工。不是说好的接待特殊客人吗?为什么我还要拯救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男神哪里跑

    男神哪里跑

    顾念新晋小编剧一枚,还没在圈里混熟,就成了被告!她想到让自己的学长裴尔然做辩护律师,惨遭拒绝之后,开始跟裴尔然杠上了……裴尔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被一个小女孩堵得无路可逃,很久之后,裴尔然才明白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狠下心来:爱情,原来从相遇开始就已经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