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5500000024

第24章 被隐逸者(1)

24.剑胆琴心的含金量

我们的汉字,真是世所唯美。这里写下“剑胆”与“琴心”,看起来十分悦目,听起来非常赏心,思想起来更是意境无穷呀。

据专家考证,“剑胆”“琴心”出自元代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学者吴莱,字立夫,本名来凤,门人私谥渊颖先生。他是元朝集贤殿大学士吴直方的大公子,延祐间举进士不第,在礼部谋个小职。因生性清介,与礼官不合,愤而退归故里,隐居松山,深研经史做学问,大体可算是一位民间高人。著名人物宋濂,就是他的学生。这样一种先仕后隐、以隐为主的经历,使其所作诗文并不完全山林化,于当时的社会问题多所触及,讲求“德化”与“刑辟”并举,还是挺“入世”、挺留心政治的一个文人。吴莱能诗,尤其工歌行,作品瑰玮有奇气,对元末“铁崖体”诗歌有一定影响。所著有《渊颖吴先生集》。这么甚美的“剑胆琴心”出自吴莱之手,也还不算憋屈。

但是,笔者以为,包括吴莱在内,从来对剑胆琴心的含金量,严重评估不足。大都这么说:古代文人出行,仗剑抚琴,显得刚柔相济,任侠儒雅,既有情致,又有胆识,风流倜傥,文武双全。也这么说:剑锋利而威猛,古琴雅而多情。有剑而无琴,剑只是一件杀人凶器;有琴而无剑,琴便是懦弱的别名。唯有剑琴合一,一刚一柔,方显张力和内蕴,耐人寻味又令人神往。还有的这么说:什么叫《霸王别姬》?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就是剑,质丽情深的一代美人虞姬就是琴,英雄美人便是剑琴组合,剑琴交融便是一种悲怆瑰丽的爱情传奇,便是一个很美却也很难达到的至高境界。然而,在笔者看来,把一种爱情美当作剑琴组合的“一个很美却也很难达到的至高境界”,含金量还是低了许多。那么,最高的含金量在哪儿呢?应该说它象征并昭示着一种人格美,一种人格类型美,一种中国独有的二元文化要素浇铸的士君子人格美:“入世”当作青锋剑,剑胆铮铮,修齐治平,出将入相,心系苍生,以天下为己任;“出世”即为高格琴,琴心悠远,权把剑锋暂秋藏,且放脚步走民间,“隐居以求其志”(《论语·季氏》)。不论是行为上的归隐,还是只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都可寄情于青山绿水、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读之写之,思之想之,或著书立说以醒世,或积蓄东山再起之力道。如此的剑琴组合,剑胆与琴心熔为一炉,阴阳互补,相辅相成,化作万古活灵魂,才配称其为一种至美、至难、至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士君子的剑胆成色,前文书中多有触及,琴心若何?形成士君子整体人格的另一基本文化元素如何?不妨一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隐逸文化,是由中国文人内心一种隐逸情结所造就,当然一般不称“琴心情结”,称作“渔父情结”,源自《楚辞》中那个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父,和《庄子》里那个跟孔子辩论的渔父。作为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一个意象,“渔父”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是隐逸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研究这一意象,对剖析中国文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体味和感知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有着重要的意义。

隐逸行为,是中国士君子一种很独特、很重要的生存方式、生命理念和人生追求。隐逸心理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而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隐逸文化,或可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同始终。《隋书·隐逸传》云:“自肇有书契,绵历百王,虽时有盛衰,未尝无隐逸之士。”从前文书中提到过的传说中的许由、巢父,到有史籍可考的伯夷、叔齐,到散落在诸子记载中的长沮、接舆之属,到汉代提出隐身“金马门”,谓之“朝隐”的东方朔们,到魏晋时期作“林泉之隐”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们,这些早期的隐逸之风从无断绝,而至唐则不绝有变。宋代的隐逸文化别具一格,大有说头。元代特殊的社会现实,使隐逸文化出现鲜明对比:一方面显示出强烈的反叛精神,一方面则悠闲处世、淡泊存身,充满了挣脱名利羁绊后新生的喜悦和对生命自由的热爱,展现了独特的人格精神。明清的隐士,隐也无所谓隐,官也无所谓官,只有一批抗清复明的志士在国破家亡之际,落下一个悲壮绝情的“不得不隐”。

其实,在孔子的原始儒学里,早就为士君子二元结构的精神世界留有充分空间,明显包含有“避世”的一面。孔子强调经世济民的“入世”,但有个条件,叫作“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想当官就当,不想当就不当,这要看实际情况而定,前提是首先得保全我的“道”,保全我的独立社会人格。孟子对此再加阐发:“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方面的典型实践者是颜回。老师孔子对他这位学生大加赞叹,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了颜回,便有了庄周。所以郭沫若后来恍然大悟道:原来庄子“出世”一派,是从颜回那儿发展来的。在中国所有的大诗人中,三闾大夫屈原是官品最高者之一,且忧国忧民之心特重。然而虽则如此,他也受道家思想很大影响,内心仍“留白”着一大块出世空间,这才写出《卜居》《渔父》《悲回风》《远游》等诗章,开创了游仙诗的先河。

魏晋(包括魏晋)以前的士君子们,不得志时,为保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惜“藏声于江海之上”、独处于深山老林之中,过着一种极为艰难困苦的隐士生活。著名者如孙登,如公孙凤,如范粲、杨轲,如“竹林七贤”。接下来是陶渊明,他觉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时,倒也不必非逃到薮泽荒林中去,主张“回家即隐逸”,认为要想把自己的命运把握住,关键在于忘怀得失,安贫乐道,身在何处倒不必太计较。这也算得了孔子“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的真传了。

发展到六朝的谢灵运们,又更新了一种隐居模式,可以称为“亦官亦隐式”。就是:一旦不得志,可以从容退入自家的大庄园里“闭门成市”,在独处中靠内心自我调节来求得解脱,既不必像陶渊明那样放弃太多的物质享受和名禄地位,又可以在回归自然(当然是庄园中的一片人造自然)的短暂时日里平心养性,赋诗抒怀,企图把迷失的自己赶紧找回来。

至唐又一大变。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之一。这时不仅道教文化继续发展兴盛,而且佛教也从外在的宗教演变成一种内在的宗教,佛教文化中国化。儒、道、释“三教合一”,多元文化自由交融,多种价值观互相参照并可以自由转换,给文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富有弹性的心理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调节机制。面对无限的展望和激发,他们追求独来独往的自由生活和个性解放,自由意志和浪漫主义大张扬。诗人们的表现尤为突出。有唐一代不到三百年,遗留下来的诗歌约五万首,比此前一千六百年间(西周至南北朝)的总和还要多出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六十多位,也大大超过此前历史上著名诗人的总和。真正的价值还不在于数量,在于大唐诗歌不论是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记游诗、赠答诗、闺怨诗,还是抨击社会时政或别的什么诗,大都自然天成,出自我心,充满着乐观高亢的气概,渴求自由解放的热情,丰富浪漫的想象,优美通俗的语言,多姿多彩的风格,很少有那种散发着儒墨气味的理性晕染的教化痕迹。这当然不是偶然的。这和写诗人的政治抱负、创作个性和社会心态密切相关。大唐诗人们由于社会大环境的相对宽松开放,比起建安文人和正始文人来,一般具有更强的“布衣感”,即平民意识。不但在野时以布衣为骄傲,一旦进入庙堂,还能继续以布衣为荣。这一点也就是封建社会中作为社会精英的士君子们的骨气和品格,也就是可以与帝王文化来那么一点分庭抗礼的精神凭籍。他们并不缺少“入世”的希冀、奋斗和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欲献济时策”,“敢进兴亡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他们“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感时思报国,达兼济天下”,或以科举,或应征辟,或被罗致幕府,从而走进或者接近庙堂……也仍是地道的儒家追求。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可以从容做到“成则卿相,败则草野”,甚至敢于大发文人脾气,一旦入世受阻,立马撂挑子走人:“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然后或去求佛,或去访道,或游历山川湖海,叫作“仗剑去国,辞家远游”。正是这一份敢与帝王文化相颉颃的人性底蕴、个性定力和精神操守,催发着诗歌天赋的脉动和井喷,谱写出前无古人的大唐诗史。

现在着重说说宋代的隐逸文化。笔者觉得,宋代的隐逸文化不仅极为发达,不亚于任何前朝后世,而且别具特色。

南朝刘宋范晔在《后汉书·逸民列传》序中说:隐逸者“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他把隐士分为以上六种类型。学者冷成金先生在他的《隐士与解脱》一书中,则把隐士归纳为七种:孔子之隐、庄子之隐、朝隐、林泉之隐、中隐、酒隐和壶天之隐。文史学家陈传席先生又有新分法,他在《隐士和隐士文化问题》中,把隐士分为十种:真隐、全隐;先官后隐;半官半隐;忽官忽隐;隐于朝;假隐;名隐实官;以隐求高官;不得已而隐;先真隐,有机会就出山,没机会继续真隐。那么,以上各种分类法,就把隐逸者说准确、说完全了吗?以宋代的实际情况看,恐怕还是有点问题。

不错,用上述分类法去盘点两宋传统意义上的隐士,那还是行得通的。这样的隐士群体也很庞大,也不乏种种“名隐”。比如北宋初年著名隐士陈抟,《唐才子传》说他“字图南,谯郡人。少有奇才经纶,易象玄机,尤所精究。高论骇俗,少食寡思。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练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宋史·陈抟传》说他“能逆知人意”“好读《易》”。隐居武当山时作诗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养之事。又撰有《入室还丹诗》五十首、《易龙图》《赤松子诫》(或作《赤松子八诫录》)《人伦风鉴》(或作《龟鉴》)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另外,据说他传有《无极图》《先天图》等。《全宋文》收入其数篇文章。《正统道藏》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南宋吕祖谦所编《皇朝文鉴》,收入其《龙图序》;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并收《易龙图》之序及数图式,可考见其易学象数思想。曾慥《道枢·观空》录其论说,又可见其观“五空”思想。

总之,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相术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陈抟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

再就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了。他字君复,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遂世又常呼林和靖。其实,年轻时的林和靖并非心若止水。祖父是吴越钱王的通儒院学士,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十岁时成了归宋的吴越遗民,取字君复,可见其对钱王的感情和对故国的怀念。死前有绝笔诗《自作寿堂因作一绝志之》:“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从骨子里就有些不食宋粟、不当宋官的意思。在《和靖诗集》里,诗作平淡自然,野趣横生,境界清幽。贫穷成疾而无呻吟,愤世嫉俗而无怒吼,秋寒冬酷而无悲哀,烟火常断而无凄苦。“风回时带笛,烟远忽藏村。”“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可见孤山不是他的人生驿站,是他永久的归宿。临终前抚摸着鹤的身子说:“我欲别去,南山之南,北山之北,任汝往还可也。”主人归天,鹤却流连,在他的墓前悲鸣而死。后人将它们葬于主人的墓侧,取名鹤冢。据载元代时林墓被盗,发现棺中只有一块端砚、一支玉簪。终生未娶的林逋为何要以玉簪陪葬?一首小词如此写:“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也许这首以女子口吻拟写的词作,隐藏着他灰心仕途、终老林泉的别一真心?顺便提及的是,小他二十多岁的范仲淹,小他三十六岁的梅尧臣,都是他的忘年交。他死后二十多年,范仲淹在杭州任上,常常独步孤山小径,苦苦找寻林泉友那曾经飘逸的身影。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剧本、154首十四行诗、2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作。他的剧本被翻译成所有主要使用着的语言,并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剧作家。《莎士比亚戏剧选》收入由朱生豪先生译的莎翁最著名的悲剧《哈尔雷特》《李尔王》、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五部。这本戏剧选精选莎翁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两个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以及最富盛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从不同侧面了解莎翁戏剧的特点。
  • 孔子:一个小老百姓坎坷的人生奋斗史

    孔子:一个小老百姓坎坷的人生奋斗史

    真实地展示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客观地讲叙了孔子生活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实地记录了孔子落魄的出身、艰辛的起步、壮志未酬地做官、满怀希望地教学与整编典籍,深刻地揭示了孔子一生追求的王道理想及无法实现的原因和遗憾,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人品和达不到目的一直坚持到死的惊人毅力,还原了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感人至深的孔子。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本书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人人敬仰的“英雄”任正非,是如何指引华为,使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乔治·华盛顿的一生,就是美利坚独立自由之路的缩影,他从平凡少年成长为美国总统,在回归田园,开创了美国独立宪政之路,被尊为“美国国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华盛顿在世之时,就已经被刻画成一个传奇,成为一种政治理想和理念的象征,成为道德的楷模。本书要展现的是,华盛顿身为一个人是怎样的,他到底是依靠何种性格魅力而被推上神坛。
热门推荐
  • 末世浪客行

    末世浪客行

    末世就这么来了。顾轶能不能在这场浩劫中活下去,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但幸好这种未知的病毒也给予了顾轶特殊的能力。在这个末世,能力者有很多,力量型,敏捷型,元素型,但顾轶的能力现得尤为突出——子弹时间
  • 逆王

    逆王

    原本榆木疙瘩,离开无踪塔后,另路劈开先锋,一路斩杀魔将!屡屡颠覆常规修炼之路,以弱势赢强者,剑走偏锋,长创奇迹!他就是周艾一,一神秘秘,一身本事,独占天下!练力、练肉、练脏、锻骨、易筋、凝脉、凝气等常规修炼留不住,内外兼修,独树一帜。
  •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和洛克勒菲家族,在中国读者群中似曾相识——它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和华尔街金融寡头的代名词,是一个多世纪来美国一大资本垄断的王朝标志。美孚石油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都是有白皆碑的金圆帝国响当当的超级富豪,而福特、基辛格、腊斯克等一度叱吒风云的人物,又何尝不跟洛克菲勒家族有着极深的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 多情岸

    多情岸

    这刚请命出征便发生了命案?南千兮与北夜铭连夜赶回浮梦,就是为了请命调查此事。虽已知凶手,但必定要将他们绳之以法。离其他营地不远处的地方也有古怪?看来凶手是景余那一行人。西久村的村民;樱庄的古怪老庙;北庄的断北山下……调查案件中,北夜铭开始欣赏南千兮这小丫头了,南千兮却道:“此生非羽哥哥不嫁。”管她那么多,南千兮这小丫头,北夜铭要定了!上官羽也不见得喜欢她。杀光景余一行人后,他们才回到营地。可南千兮那体弱多病的身体,在路上就一直生病了。回营地也一直躺床上。后在抵抗南予的战争上,也便是北夜铭牵住南千兮手的那一刻。“这下你是我的了。”
  • 异世神眼

    异世神眼

    让异界颤抖的一只左眼。气质独特的少年白无恨意外来到神魔大陆,却偶然发现这个世界和原来的地球的种种联系以及上古遗留下来的谜团,还有那预言中的大战。且看白无恨如何慢慢的寻找线索,最终让封尘的历史露出水面。最终面对神魔大陆与地球的共同敌人!什么叫率性而为?如何用眼神杀人?可爱的猫女萝莉,刁蛮的巨龙公主,以及各色各样的美女纷纷登场,白无恨和他们又将发生些什么有趣的故事?
  •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

    本书遴选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在医疗改革上有代表性的20个国家(地区),从现代医疗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展示这些国家(地区)的医疗改革背景、过程、分析其医疗改革的得失成败,是一本集众多医改素材于一身,数据权威、信息准确、材料丰富、分析有据的关于医疗改革的万宝全书。国内系统介绍国外医改的材料鲜见,如本书整合全球主要国家的医改经验更属首次。可帮助国内各界人士,特别是医疗系统人士了解、比照其他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情况,从而助益于我国自身的医疗改革实践。
  • 剩女成仙记

    剩女成仙记

    笨女练字,书法没有成功,却练出“一”字仙法,成就绝世女仙,于是浪漫的情爱、血与火的生活纷至沓来……最终成为地下天上独一无二的“大哥”……
  • 魔尊管管你家主神

    魔尊管管你家主神

    主神与魔神互斗互宠的故事,主神穿越,魔神重生,两大戏精的故事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时光天赐良缘

    穿越时光天赐良缘

    命运到底是什么?老天却一次一次的跟我开玩笑,我以为我得到了重生。却不曾想...这才是噩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