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700000017

第17章 心海波澜(3)

莫把孩子当作“小大人”

现在小学初年级语文课本,内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还真没有怎么留意过,听说,好像比较过于成人化。记得我读小学初年级时,语文课本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人,手,足,刀,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之类,让学生认识普通的字,而且能够跟生活相对照,学起来容易记又有趣味。读书跟玩耍一样快乐。

最近见《解放日报》等多家报纸,选登六十年前的小学老课本,意在提倡小学课本生活化。我颇为赞赏。这几家报纸选登的语文课本,内容诸如“老师好!同学们好!”“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跟我读的课本很相似,其特点是,简单易记,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再配以拙朴的插画(类似丰子恺先生的画),很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学习。相比之下,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就显得过于庄重、严肃,对于天性活泼的孩子来说,多少会有点沉闷感觉。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我觉得最大不足就是把孩子成人化了。除了表现在课本内容上,更表现在课余负担上,走进学校就开始竞争,孩子本应有的快乐随之减少。有次跟当时读小学的孙女说,我是在玩中不知不觉长大的,记忆中的童年都是快乐。孙女听了非常感兴趣,希望讲讲都是怎么玩儿。

其实,那时候普通人家孩子,既没有什么正经玩具,更没有什么少年活动场所,就是捉迷藏、弹玻璃球、掀毛片儿,街道空地都是孩子乐园。由于课程负担不重且有趣儿,课余时间又没有多少作业,读书自然就是轻松快乐的事。倘若像现在中小学生这样,老师在学校盯,家长在家中催,一天到晚就是学习啊学习,没有或很少有玩耍的时间,我想十有八九我会逃课。所以我一直感谢当时的宽松环境。

社会竞争是必然的,只是不见得这样早就把孩子拖进竞争场,让一颗颗纯净心灵承受沉重精神压力。边玩耍边读书,读书中求趣味——这是我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美好记忆。那时心地如同花圃,没有任何困惑的荆棘杂枝,我现存的真诚坦率品质,就是那时候培养成的。尽管懂得社会人情迟了,在人生道路上吃了亏,但是我没有丝毫后悔,因为我毕竟有过快乐,使我始终相信人间美好。以至于到了垂暮之年,都能保持孩子般的心,尽量从好的方面看待人和事。从塑造人的意义上来说,我非常感激幼年教育没有过早把我当成“小大人”。

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和排斥现在系统教育模式。而是希望我们的正规教育,除了普及课本知识,可否考虑按年龄段侧重施教,比方,小学主要是培养品德,中学主要是学习技能,大学主要是认识社会,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每个孩子也有个生存本领。社会竞争再怎么激烈,都能坚强地面对和应付,回想起读书情景,依然有种温馨余味儿。人生的真正成功与否,并非全在职位高低上,或者是在财富多少上,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把竞争贯穿教育始终,只能助长功利思想,绝不会造就平和心态,这比没有竞争意识更可怕。祝愿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快乐时光。

2011年2月20日

城市精神不是城市霓虹灯

是在什么背景下,城市有了“精神”阐述,我一直未弄清楚。反正自从首都北京率先,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北京精神,第一个向世人公布之后,全国很有些城市仿效,提出某某城市精神,而且文字形式大致相同。走进南北大小城市,在比较显著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类文字标语。

常言说,人要有种精神,活得才会有意义,日子才会有奔头儿。假如每个城市乃至村镇,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让每位官民遵守和实践,说不定就会提升或造就某个地区的整体文明风貌。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像倡导几十年的“**精神”,由于有其可以“触摸”到的内容,亿万人学习时就有了榜样,在促进全民文明素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那么,现在倡导的城市精神,如何体现它的内涵呢?这就有待研究和商榷了。比如“爱国”“爱家乡”“爱父母”,毫无疑问这都是完全正确的,倘若把它作为城市精神,不是不可以,而是在感情上总觉得不自在,因为爱国爱父母爱家乡,这都是与生俱来的事情,谁愿意做不肖子孙呢?何况爱国是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上,城市本身却很难体现,如果只停留在升挂国旗,长此以往又会沦为形式。所以说“城市精神”的提出,一定要想到寄托和体现,这样才不至于变成口号和“装饰”。

引发写这篇小文章的诱因,是笔者最近的一次苏北之行。那里的盐城地区有个大丰市,走出机场不远处墙壁上,就豁然写着大丰精神:“大气、包容、创新、争先”。这些内容似乎并不豪迈,却觉得比较具体和实在,在城市建设中能不能体现,稍微留心就可以检验出来。经过两天参观访问,我发现大丰精神,都能够体现在实处。比如大气,体现在城市的格局开阔,以及官员和市民的落落大方上;比如包容,体现在建筑的中西兼容,以及科技和花草的引进上;比如创新,体现在农业和工业的创意园,以及这两方面的多种产品上;比如争先,体现在思维观念的朝前,以及农家院从休闲转向提供城市人养老的模式上。总之,每项城市精神都有依托都有体现,这样就让人有了切身感受,不再停留于口号或形式。至于其他方面的体现,如原始生态保护,如新港口建设,如对麋鹿养护,等等,都有大丰精神注入。

由此可见,城市精神的阐述,作为口号也好,当作目标也罢,绝不能大而化之,喊得响亮,听得提气,而在实处却难见踪影。中央反对奢靡之风的八条,所以抓得有力易见成效,得到老百姓普遍称赞;中央新改革方案公布后,普通人所以觉得生活有着落,都是因为要求具体措施实在,看得见摸得着办得到,让人从小处看到大决心。如果依然像过去那样,光提“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光提“不改革就没有希望”,而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让老百姓在雾里看花,就如同坐车没有抓手,晃晃荡荡总让人难有踏实感。

说大话使小钱,喊口号如唱歌,这样的年月应该过去了。这是一个需要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精神的时代,这是一个更需要实干真干的时代。只会喊口号说大话的人,再难以隐形藏身和做官,因为群众再不像过去那么愚昧无知,不亲见亲历的事情,说出大天来都不会信。某某城市(村镇)的精神,就是某某城市的灵魂,就是某某城市的居民准则。万万不可当作城市霓虹灯,闪烁着美丽的变换图形,只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惬意;它应该是长明的街灯,照耀着这座城市的路行人,即使在漆黑夜里都不致迷路。

2013年12月1日

半生笔墨半生情

有位老朋友传来一份资料,讲述医生出身的中外作家。其实不光是医生,记者出身的作家国内国外同样不少。医生和记者职业,服务对象都是社会,接触最多的都是人,久而久之便会生“情”。即人情、世情、激情,像三把火在心中燃烧,不吐不快,于是便开始文学写作。这也许不是原因全部,但起码相当一部分记者,是这样进入作家行列的。

以我自己为例。在成为业余文学作者之前,我的职业是编辑兼记者,下基层采访的是世情,观察了解的是人情,而这一切化为新闻报道,就必须客观真实地记述,来不得半点儿个人东西。可是有些人有些事常常难以忘怀,像清澈溪水在心中流淌,就想到要写诗写散文,借以抒发澎湃激情。日积月累,发表的诗文越来越多,就被人称为文学作者,渐渐地出版了几本书,又被称为作家了。转变似乎就这么简单。

当然,过程并非如我说的这么轻松。在我当记者那个年代,写新闻报道是职业,是任务,写文学作品是不务正业,一旦被领导发现或被人举报,就要遭批评做检查,检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我或与我一样记者出身的作者,后来还能够写点文学作品,十有八九是顶着“雷”过来的。有的老编辑一辈子未出过书,并不是不能写作不会写作,其实他们的文笔好得很,只是因为恪守职业规则,只好放弃写作,为他人“做嫁衣”。有的老记者写了那么多新闻稿件,却连一篇报告文学都写不成,并非他们没有才能,而是年轻时没有实践机会。所以我常跟现在的年轻记者说,你们赶上的时代远比过去好,完成本职工作后可以写诗文,而且还能够在自己报刊版面发表,这在我们年轻时简直无法想象。

我的记者生涯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供职的《新观察》杂志,是一本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刊物,与我此前服务的《乌兰察布日报》《工人日报》完全不同。报纸要求从内容到文字都具有新闻性。《新观察》杂志则要求内容是新闻题材,文字要具有文学性,这就使我这个钟情文学的老记者,有了可以自在驰骋的疆土。《新观察》杂志当时主编戈扬,就是记者出身的著名作家,她很赞赏编辑记者写文学作品。她认为,自己写东西才会懂得作者,记者写文学作品才会练文笔。摆脱新闻固有八股调,文章才会活泼生动,让读者喜欢。

记者和作家这两种职业,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区别,终极目的都是表现世态人情。在从事写作之前能够当记者,起码会得到两方面锻炼,一是学会调查积累素材,一是学会敏锐观察发现问题,只要掌握文学创作规律,记者成为作家并非难事。20世纪50年代听一位苏联作家讲课,讲述他怎样从记者成为作家,他说,他做记者时有个习惯,每次出去采访前,都在台历上记下采访时间、事件。若干年后想扔掉旧台历,随手翻看了几页,忽然那些经历的事情,重新呈现在他眼前,而有些事情当时未能报道,于是他用这些素材写了小说,由此成了著名作家。这就是说,记者每天都在生活中,无须像作家那样刻意深入生活,只要记下生活中的人情、事件,哪天有了激情或曰灵感或冲动,用文学形式表现出来,就很有可能成为作家。

有人说文学就是人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开篇说的医生成为作家,后来讲的记者成为作家,除了医生和记者都接触人,职业还要求他们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状态。接触多了有所思有所想,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最后成为作家是很自然的事情。像我国当代一些著名作家,如孙犁、萧乾、郭小川、刘白羽、魏巍、金庸、张恨水等,都是新闻记者出身,而后开始步入文坛。

我离开记者职业,算起来已经三十多年,现在写文章,内容还会牵扯到那时的人和事。所以我非常感激那段记者生涯,它让我的思想依然活跃,让我的文笔依然不老,让我的激情依然存在。从记者过渡成作家是幸福的。

2013年11月5日

闲说家乡月饼

每年临近中秋节,月饼广告犹如候鸟,飞飞落落搅动着人心。或在电视节目插播,或夹在报纸间随送,或塞在住户门缝里,或在街头递到手中……五彩缤纷的纸片纸卡,更似斑斓美丽的羽毛。商店展示出来的月饼,不管内里如何质地怎样,都是包装堂皇身价百倍。很有点像时装模特大赛,哪怕你皮肤有点伤痕,只要用华丽衣裳包裹起来,颤颤地走几款猫步,就会招来无数双眼睛。这些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眼前的城市生活不也是这样炫耀富丽吗?

唉,无奈,月有阴晴圆缺,花有盛衰开落。中秋节的次日,甚至于在当天,月饼就会身价跌落。如同一个经济暴发大户,没有内在素质做支撑,当风光立马不再,狼狈得可怜兮兮无人疼爱。看着吃不完的月饼,中秋节过后心里添堵,这时中秋望月的雅兴,全被无奈的愁云遮蔽。我会不由得想起,早年间,家乡的中秋,家乡的月饼,还有那家乡的中秋月亮,仿佛都比别处圆润、皎洁。

我的少年时代,总算不愁吃喝,每逢中秋佳节,家里会购买月饼。可是更多的月饼,还是由自己制做。中秋节前麦子熟了,祖母、二祖母、三祖母和母亲、婶子们,提前几天发好新面,用食油把面活得柔软喷香,准备好自做糖果馅料,然后,说笑着一起烙月饼。先揪成一个个面剂子,压平包上各种糖果馅料,团成面球往月饼模子里实实地一按,形成对称的花纹字样,再轻轻地从模子里磕出,两面都涂些油放锅里烙,不一会儿工夫,一个个香香酥酥的新鲜月饼,就摆上八仙桌的大茶盘。尝鲜的除了曾祖母,就是我这个长孙了。曾祖母吃过月饼说声:“熟了,味道不错,你们也尝尝。”这时做月饼的儿媳、孙媳们,趁热掰开一个分别尝过,就又开始制做新月饼了。家乡人自家做月饼,除了烙的还有蒸的月饼,方法跟烙月饼差不多,区别是面里不放油,成了型放在笼屉里蒸,暄暄腾腾也蛮好吃。这大都是为孝敬老人,老人即使牙齿不好,吃上应节的又香又软的月饼,依然会享受过中秋节的快乐。

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吃过各种各样月饼,自然让我大饱了口福。只是再未吃过家里自做的月饼,为我后来的中秋节留下缠绵悠长的乡思。特别是在没月饼可吃的年月,就更让我思念家乡的月饼,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月饼竟然寄托了我无尽乡情。

同类推荐
  •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生命印记—南极之巅

    在本书,作者记录下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南极科考行动。作为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随队医生,他和队员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在南极冰盖高点Dome A成功建立了昆仑站;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医疗保障和医学研究任务;他在进入冰盖的征途中全程驾驶雪地车,并主动“客串”了厨师、机械师、摄影师等多个角色……130多天的一点一滴,作者都用录音笔每天如实地记录了下来,并原汁原味地诉诸于文字。从他的记录中,我们能够领略到冰盖的广袤、冰山的肃穆、海豹的闲适、企鹅的慵懒;也能感受到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艰辛,有时甚至充斥着残酷的绝望和无助。
  •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小林一茶是江户时代最后一位俳句大家,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并称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离乡赴江户谋生,流浪半生后返乡成家。然而儿女均先于他离世,一茶的晚年寂寥又困窘,唯自然万物和俳句可寄情。一茶的俳风独树一帜,效仿前人的同时又发展出独特的变奏,继承闲寂、幽玄美学的同时,又带上了诙谐的个人标记。他厌恶世俗,反抗强者,而此类激进的情感均在落笔时全然稀释,只剩下安贫乐道、甘于品尝生之苦涩的豁达,对弱小生命的无尽悲悯,以及对世事无常的喟叹。一茶一生创作了两万多句俳句。本书从中遴选三百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附上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 铁如意

    铁如意

    围绕着书画、鉴赏的话题,讲述名人名器的故事。《铁如意》主要内容包括:范曾的雷同与慎密、青虬如有意,白虎无此心、从赏评八大山人《孤松图》说起、何家英收藏的汉陶凫、黄辅周奇人奇画、“誉虎先生正拍”、成亲王的字、一朵寒云吹不尽、王世襄迟撰的挽联、溥雪斋和九格格的紫檀插屏、又见雪斋贝子的集锦扇、芙蓉花发满器红、志宽陶、印象少杰和铁如意等。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热门推荐
  •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桃之夭夭灼灼祁华

    桃之夭夭灼灼祁华

    第一世,尝遍酸楚,受尽离别苦。第二世,享尽繁华,受尽锥心痛。第三世,轮回归来,伊人如梦。这一世,我定护你一世安康,鬓角无霜。第......世那一年,桃林树下、流水溪畔,花间醉、寒烟翠,桃夭夭看着那少年郎一袭锦绣青色华服,一头墨色长发披散在肩头,正矗立在林中,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从此被惊艳了岁月,遗误了终生。桃夭夭: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说:你命不由我,由司马祁华(男主)男女主在粉饰太平下波诡云谲的暗潮中相爱相杀。食用指南:1、女主前期很精分,其实是背了男主(zuozhe)的锅。2、作者是手残党,又忙又懒,养肥在看。3、纯架空,历史什么的不要太关注。4、只是背了言情的外壳,但内里稍带烧脑剧情。
  • 商务英语公关900句典

    商务英语公关900句典

    本书分为办公室篇和商务公关篇两大部分。办公室篇主要介绍在办公室内的公关交际活动,包括电话业务、礼仪接待、求职面试、统筹安排等内容。商务公关篇主要围绕“做买卖”这主题,从联系业务、参观访问、会议商谈、签订合同等各方面详细地地介绍在公关方面的礼仪和技巧。
  • 霸总pk呆萌妻

    霸总pk呆萌妻

    『小时候:』“我才不要和倒数第一坐”某男顶着全班愤恨的眼神,傲娇的说。『后来:』“我凭什么不能和你坐?”某男顶着全班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儿委屈巴巴的说。『长大后:』“女人,你竟敢不记得我?”某男人带着3分生气,4分委屈,还有12分欲擒故纵的说。 从此以后……他们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全文终/~\(≧▽≦)/~散花
  • 唐宋词史演义

    唐宋词史演义

    唐宋词创作发展史通俗历史文化读物,以唐宋词名家为中心,用传统历史演义的章回小说形式来表现唐宋词的发展历程,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全书分上、下两卷,各20回,全书共40回,约35万字。上卷为唐五代北宋词部分,下卷为南宋词部分。
  • 百鬼夜宴图

    百鬼夜宴图

    大道轮回亿万年,千灾万劫落凡间。刀山火海由君渡,无量杀劫戮真仙。且持三尺青锋剑,纵马驰骋点江山。耳听世间三千道,眼观众生悟真禅。本心向道求真解,奈何岁月如流年。枉顾少年满腔血,一身抱负成空谈。纵使红颜美如画,也化枯骨土中掩。纵使五色凤凰台,也生蛮草摧宝山。纵使千军平天下,也是莽夫不识仙。纵使才华盖四海,唯留孤名任人谈。忽闻地府神光起,百鬼神图破土现。天罡俯首护金身,地煞奔走为君欢。待到天罡地煞齐,平地起雷化罗仙。
  • Cowley's Essays

    Cowley's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妖孽仙皇在都市

    妖孽仙皇在都市

    (无敌文)紫薇仙域唯一立于仙道之巅的仙皇萧尘,重回都市,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曾经他丢下的垃圾功法,被一堆人奉为武道圣典。曾经哭着求着喊他师父的人,成为了人人敬仰的神境强者。萧尘:有没有稍微强一点的对手?
  • 我的世界之异界人生

    我的世界之异界人生

    我的名字叫轩叶,年龄15岁(大嘘),住在MC世界的某个平原上,未婚,但是有不少妖精女朋友。我没有工作,经常外出别的世界不回。我不抽烟,酒仅止于浅尝。每天晚上约9点睡,每天睡足8小时。睡前,我一定要打50个僵尸,然后跑酷30分钟。上了床,马上熟睡。一觉到天亮,像个婴儿一样,决不把疲劳和压力,留到第二天。医生都不敢不说我很正常。-------看正经写mc的请在重置后观看
  • 重生娱乐天后

    重生娱乐天后

    她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却遭遇渣男丈夫,闺蜜小白花的双重背叛。重生归来,看她再次掀起追星狂潮,晋升娱乐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