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0100000001

第1章

第一证·伤寒脉证总论歌

大浮数动滑阳脉。阴病见阳生可得。沉涩弦微弱属阴。阳病见阴终死厄。(仲景云。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若弦微。此名阴也。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阴阳交互最难明。轻重斟量当别白。(脉虽有阴阳。须看轻重以分表里。在下文。)轻手脉浮为在表。表实浮而兼有力。但浮无力表中虚。自汗恶风常淅淅。(伤寒先要辨表里虚实。

此四者为急。仲景云。浮为在表。沉为在里。然表证有虚有实。浮而有力者表实也。无汗不恶风。浮而无力者。表虚也。

自汗恶风也。)重手脉沉为在里。里实脉沉来亦实。重手无力大而虚。此是里虚宜审的。(里证亦有虚实。脉沉而有力者。

里实也。故腹满。大便不通。沉而无力者。里虚也。或泄利或阴证之类。以上八句。辨表里虚实尽矣。)风则虚浮寒牢坚。

水停水 必沉潜。动则为痛数为热。支饮应须脉急弦。太过之脉为可怪。不及之脉亦如然。(仲景云。风则虚浮。寒则牢坚。沉潜水 。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荣卫太盛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纲。荣卫微时名 (徒颊切。恐惧也。)卑 卑相搏损名彰。荣卫既和名缓迟。缓迟名沉此最良。九种脉中辨虚实。

长沙之诀妙难忘。(仲景云。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 。荣气弱名曰卑。

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缓迟相搏。名曰沉。大抵仲景脉法。论伤寒与杂病脉法异。故予尝撰仲景三十六种脉法。)瞥瞥有如羹上肥。此脉定知阳气微。萦萦来如蛛丝细。却是体中阴气衰。脉如泻漆之绝者。病患亡血更何疑。(仲景云。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血也。阳气衰。千金云。作阴气衰。)阳结蔼蔼如车盖。阴结循竿亦象之。(仲景云。蔼蔼如车盖者。阳结也。累累如循竿者。阴结也。)阳盛则促来一止。阴盛则结缓而迟。(此谓促结二脉也。仲景云。脉来缓。时一止。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纵横逆顺宜审察。残贼灾怪要须知。(仲景云。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

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

名曰顺也。又曰。脉有残贼。何谓也。师曰。脉有弦、紧、浮、滑、沉、涩。此六者。名残贼。能为诸贼作病也。又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答曰。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谓灾怪。)脉静人病内虚故。人安脉病曰行尸。(仲景云。脉病人不病曰行尸。以无主气。故眩仆不知人。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虽困无苦。)右手气口当主气。主血人迎左其位。气口紧盛食必伤。人迎紧盛风邪炽。(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人迎紧盛。伤于风。气口紧盛。伤于食也。)数为在腑迟为脏。浮为在表沉在里。(仲景云。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脉浮而缓风伤荣。浮紧兼涩寒伤卫。脉微大忌令人吐。欲下犹防虚且细。(仲景云。脉微不可吐。虚细不可下。)沉微气弱汗为难。三者要须常审记。(孙用和云。阴虚。脉沉微而气弱者。不可汗。三者汗、下、吐三候。脉有不可行者。切当审也。)阳加于阴有汗证。左手沉微却应未。(素问云。阳加于阴。谓之汗。)趺阳胃脉定死生。(仲景说趺阳脉者。凡十有一。)太溪肾脉为根蒂。(伤寒必诊太溪趺阳者。谓以肾脉胃脉为主。仲景讥世人握手不及足者以此。)脉来六至或七至。邪气渐深须用意。浮大昼加并属阳。沉细夜加分阴位。九至以上来短促。状若涌泉无入气。更加悬绝渐无根。命绝天真当死矣。(孙尚云。脉及七至六至以上。浮大。昼加病。沉细夜加病。更及八至。精气消。神气乱。必有散脱精神之候。须切急为治疗。又加之九至十至。

虽和扁亦难救。如八至九至。加以悬绝。悬绝者无根也。如泉之通。脉无入气。天真尽而必死矣。)病患三部脉调匀。大小浮沉迟数类。此是阴阳气已和。勿药自然应可喜。(仲景脉。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类。虽有寒热不解。此脉已和。虽剧。当愈。)

第二证·伤寒病证总类歌

伤寒中风与温湿。热病痉 并时疫。证候阴阳虽则同。别为调治难专一。(以上七证。大略虽相似。须别作调治。)一则桂枝二麻黄。三则青龙如鼎立。精对无差立便安。何须更数交传日。(孙尚云。一桂枝。二麻黄。三青龙。三日能精对无差。立当见效。不须更候五日转泻。反致坏病也。)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自阴出。(仲景云。发热而恶寒者。

发于阳也。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阳盛热多内外热。白虎相当并竹叶。(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皆治内外热证。)阴盛寒湿脉沉弦。四逆理中为最捷。(孙兆云。阴盛寒湿。则用四逆汤。理中丸。)热邪入胃结成毒。大小承气宜疏泄。(热邪入胃。久则胃伤烂。宜调胃。或大小承气汤。)胸满宜用泻心汤。(胸满证候。用大小泻心汤。)结胸痞气当分别。按之不痛为虚靳。按之若痛为实结。浅深大小陷胸丸。仲景方中不徒设。(孙兆云。结胸痞气两分浅深则大小陷胸丸。)茵陈可治发黄证。柏皮治痢兼下血。(发黄胆热。则用茵陈汤。下利肠毒恶痢下血。柏皮汤。)小便不利更喘满。烦渴五苓安可缺。(利小便止烦渴。用五苓散。)半在里兮半在表。加减小柴胡有法。(小柴胡治半在表里。仲景有加减法。)夜中得脉日中愈。阴得阳兮灾必脱。日中得脉中夜安。阳得阴兮自相悦。阴阳调顺自和同。不须攻治翻为孽。(孙尚云。凡伤寒三日脉微而微数以顺四时。身凉而和者。此名欲解也。夜半得脉。来日日中愈。阴得阳而解也。日中得脉。夜半愈。阳得阴而和也。阴阳和同尔。)

第三证·表证歌

身热恶寒脉又浮。偏宜发汗更何求。(仲景云。脉浮宜以汗解之。)要须手足俱周遍。不欲淋漓似水流。(金匮云。凡发汗欲令手足皆周。 一时间益佳。但不欲流离。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则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轻则随时与和解。重须正发病当瘳。(仲景有和解之者。有正发之者。和解若小柴胡桂枝是也。正发若麻黄之类是也。)初春阳弱阴尚胜。不可亟夺成扰搜。夏时暑热脉洪大。玄府开时汗易谋。(初春阳弱。不可大发汗以扰乎阳。夏则玄府汗空开。故易汗。)不可汗脉微而弱。更兼尺中脉迟缓。(金匮云。脉微不可发汗。无阳故也。又云。尺中脉迟。荣不足。血气少。

不可汗。)微弱无阳迟少血。安可麻黄求发散。更有衄血并下血。(仲景云。衄家不可发汗。发汗则额上陷。亡血家不可发汗。则寒栗而振。)风温湿温如何发。坏病虚烦且慎之。腹间动气宜区别。(此五证皆不可汗。解在第三十一。)妇人经水适来时。此是小柴胡证决。忽然误汗表里虚。郁冒不知人作孽。(妇人经水适来适断。属小柴胡证。误汗。郁冒不知人。)

第四证·里证歌

不恶寒兮反恶热。胃中干燥并潮热。(阳明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当下之。又云。潮热者。实也。宜下之。)手心腋下汗常润。小便如常大便结。腹满而喘或谵语。脉沉而滑里证决。(手心与两腋下润。小便如经。大便结硬。皆里证也。内实则腹满而喘。沉而滑者病在内。是曰里证也。)阳盛阴虚速下之。安可日数拘屑屑。(仲景云。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盖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内外皆热。故当下。虽三二日便可下。不必四五日过经也。)失下心胸皆疰闷。冒郁不安成热厥。(失下则热极生寒。故冒而厥。厥则半日后复热也。)庸医不晓疑是阴。误进热药精魂绝。(庸医见厥。便以为阴。误服热药。则发斑发黄。不知人也。)三阴大约可温之。积证见时方发泄。太阴腹满或时痛。少阴口燥心下渴。积证悉具更无疑。要在安详加审别。(三阴大约可温。唯有积证当下。仲景云。太阳病。医反下之。

因腹满时痛属太阴。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其大实痛。则大黄汤主之。又云。少阴口燥咽干。急下之。宜承气汤。如此者当下之也。)病犹在表不可下。脉浮更兼虚细者。(仲景云。脉浮为在表。又云虚细。不可下之。)恶寒呕吐小便清。(恶寒者。表未解。金匮云。欲吐者不可下。小便清者。知不在里而在表也。)不转矢气应难泻。(不转矢气者。屎强硬。其后必溏也。)大便坚硬小便数。(脾约证。)阳明自汗津液寡。(蜜兑证。)如斯之类下为难。莫便参差成误也。

第五证·表里寒热歌

病患身热欲得衣。寒在骨髓热在肌。先与桂枝使寒已。小柴加桂次温之。病患身寒衣褫退。寒在皮肤热在髓。白虎加参先除热。桂黄各半解其外。(仲景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仲景俱无治法。朱肱云。寒在骨髓。先与桂枝。次与小柴胡加桂汤。热在骨髓。先以白虎加人参汤。以除其热。次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也。)病有标本并始末。先后不同当审察。里寒表热脉沉迟。里热表寒脉必滑。(朱肱云。里寒表热者。脉沉而迟。里热表寒。脉必滑也。)

第六证·表里虚实歌

脉浮而缓表中虚。有汗恶风腠理疏。浮紧而涩表却实。恶寒无汗体焚如。(伤寒最要辨表里虚实为先。有表实。有表虚。有里实。有里虚。有表里俱实。有表里俱虚。先辨此六者。然后用药。无不瘥矣。盖脉浮而缓。又恶风有汗。此表虚中风证也。脉浮紧而涩。尺有力。恶寒无汗。此表实。伤寒证也。)脉沉无力里虚证。四逆理中为对病。沉而有力紧且实。柴胡承气宜相应。(里虚宜温之。故用四逆理中。里实。宜下之。故用柴胡承气。)又有表和而里病。下之则愈斯为正。里和表病汗为宜。忽然误下应难拯。(外台云。表和里病。下之则愈。汗之则死。里和表病。汗之则愈。下之则死。)虚则温之实泻之。病形脉证要相宜。更兼药饵如精对。立便安康待甚时。(孙尚云。精对无差。立当见效。不必三日以前汗。五日以后下也。)

第七证·急救表里歌

伤寒下后表里虚。急当救疗莫踌躇。下利不止身疼痛。救里为先四逆欤。忽若清便自调适。却宜救表桂枝徒。切莫迟延生别病。过街脉变在斯须。(仲景云。伤寒脉下之。续得下利。消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救表宜桂枝。)

第八证·无表里证歌

既无里证又无表。随证小柴胡治疗。大便坚 脉浮数。却与大柴胡极妙。(仲景云。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脉浮数。可与大柴胡汤下之。)七八日后至过经。证候如斯当辨晓。何况热实睛不和。常觉目中不了了。(仲景云。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急下之。大承气柴胡。)

第九证·表里水歌

有水须分表和里。安可妄投增病势。干呕微利咳发热。谓表有水青龙谛。(仲景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此谓表有水也。)忽若身凉并汗出。两胁疼痛心下痞。表解争知里未和。十枣汤方能主治。(太阳中风。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第十证·表里两证俱见歌

脉来浮大表证尔。便赤烦渴却在里。(脉浮者。表证也。小便赤而烦渴。又却有里证也。)表里两证俱见时。当用五苓与调理。(此证宜用五苓散。盖五苓治内外俱热。)又如大便数日结。头痛更兼身有热。其人小便却又清。亦是两证当区别。(大便结硬。头痛身热。小便却清。知不在里而在表也。)大便坚 脉沉细。里证当下分明谛。头汗出时微恶寒。

手足兼冷却非是。(仲景云。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此为半在表半在里焉。)仲景着论非一端。要在审详而已矣。(仲景云。中有两证者。凡十余法。故此略举一二为例。)

第十一证·三阴三阳传入歌

尺寸俱浮属巨阳。一二日内病如常。经络一连风府穴。头项痛兮腰脊强。(仲景云。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以其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脉长阳明为受病。二三日内斯为应。挟鼻络目是其经。目痛鼻干眠不稳。(仲景。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也。)少阳经络贯耳中。脉弦胁痛耳应聋。四日以前皆在腑。汗之即退易为功。(仲景云。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脉循胁于耳。

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脏。故可汗也。)四五日中得太阴。太阴之脉细而沉。布胃络嗌嗌干燥。脾宫腹满病难禁。(仲景云。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矣。)少阴传到脉沉紧。贯肾络肺系舌本。口燥舌干渴不休。五六日中病有准。(尺寸脉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

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七八日至厥阴经。烦满囊缩可忧惊。三阴受邪已入脏。却宜泻下自和平。(仲景云。

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必三阴皆已入脏。故可下而已也。)六经已尽传亦遍。土不受邪脉来缓。水火相交气已和。云与雨至斯为汗。(若传至厥阴。其脉来缓者。脾土不再受克。故水升火降。气和而大汗解矣。)

第十二证·阴阳两感歌

伤寒热甚虽不死。两感伤寒漫料理。(仲景云。凡伤于寒则发为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又曰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故漫料理可也。)一日太阳少阴病。腹痛口干烦饮水。(太阳膀胱也。少阴肾也。为表里。故仲景云。太阳与少阴俱病。则腹痛口干。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合太阴。腹满身热如火炽。不欲饮食鼻内干。妄言谵语终难睡。(仲景云。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少阳合厥阴。耳聋囊缩不知人。厥逆水浆不入口。六日为期是死辰。(仲景云。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口。不知人者。六日死矣。)

第十三证·阳证阳毒歌

太阳阳明与少阳。三阳传入是其常。(一二日太阳。二三日阳明。三四日少阳。各以其经传入也。)太阳脉浮恶寒气。

阳明恶热脉来长。(太阳脉浮。阳明脉长。太阳恶寒恶风。阳明不恶寒反恶热。)少阳口苦胁下满。往来寒热脉弦张。(仲景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又曰。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坚满。往来寒热。其脉弦细。)阳若独盛阴暴绝。变为阳毒必发狂。(三阳病不治。必变为阳毒。)内外热结舌又卷。鼻中煤烟不可当。脉应洪实或滑促。宜用升麻栀子汤。

第十四证·阴证阴毒歌

饮食不节阴受之。太阴腹胀病在脾。(素问云。起居不节。阴受之。饮食不节。则阴受之。伤寒四五日。传太阴。太阴。脾经也。故其腹胀满。)少阴肾病脉微细。心烦但寐渴无时。(仲景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又云。少阴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厥阴气上冲心下。饥不欲食食吐蛔。(音回。仲景云。厥阴为病。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吐蛔。)阴病若深阳顿绝。变成阴毒更何疑。四肢逆冷脐筑痛。身如被杖痛可知。(宋迪云。积阴盛于下。则微阳消于上。故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脐腹筑痛。身疼如被杖。)或因冷物伤脾胃。或因欲事肾经衰。内感伏阴外寒气。腰重头疼觉倦疲。(阴毒本因肾气虚寒。嗜欲过多。或伤冷物。复伤风邪。内既伏阴。外又感寒。或先感外寒。而内伏阴。

内外皆阴。故阳气不守。遂发头疼腰重。腹痛。眼睛疼。身体倦怠。而不甚热。四肢逆冷矣。)额上手背皆冷汗。二三日内尚支持。(额上手背皆有冷汗。二三日内或可起行。不甚劳重。)六脉沉细时来疾。尺部短小力还微。寸口有时或来大。

误经转泻若何医。(阴毒。诊之。则六脉俱沉细。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六脉俱浮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

非阴证也。误转泻。则渴转甚躁转急。)阴病渐深腹转痛。心胸 胀郑声随。虚汗不止咽不利。指甲青黑面色黧。(阴证深。则咽喉不利。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郑声。指甲面色俱青黑。仲景云。虚则郑声。)一息七至沉细疾。

速灸关元不可迟。(六脉沉细而疾。一息七至以来。有此证者。速宜灸关元二三百壮。穴在脐下三寸。)更兼金液来苏治。

庶得阳回命可追。(灸毕。更以金液来苏丹助之。庶几阳复也。)

第十五证·太阳阳明合病歌

太阳阳明同合病。仲景法中有三证。自利宜服葛根汤。但呕却加半夏应。喘而胸满属麻黄。慎勿下之轻性命。循规守矩治为宜。要使冲和自安静。(仲景三证。一者太阳与阳明合病。则自利。葛根汤主之。二者合病。不下利。但呕者。

葛根加半夏汤主之。三者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第十六证·太阳少阳合病歌

太阳少阳合病时。亦须下利更何疑。下利黄芩汤可用。若呕还加半夏奇。(仲景云。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第十七证·三阳合病歌

腹满身重难转侧。面垢遗尿谵语极。三阳合病口不仁。白虎汤功更奇特。(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口中不仁谵语遗溺。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自汗。白虎汤主之。)

第十八证·太阳少阳并病歌

太少并病证有二。汗下差之皆致毙。头痛眩冒如结胸。误若汗时谵语至。肺俞肝俞皆可刺。谵语却刺期门是。(仲景一证云。太阳少阳并病。头痛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当刺肺俞肝俞。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

当刺期门。)颈项强时刺大椎。此候在心当切记。(一证云。太少并病。心下硬。颈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

第十九证·阴证似阳歌

烦燥面赤身微热。脉至沉微阴作孽。(脉来沉微者阴也。阴极生热。故烦躁面赤身热。)阴证似阳医者疑。但以脉凭斯要诀。(但以脉为据。不必守证也。)身热里寒阴躁盛。面戴阳兮下虚证。(身热也。里寒也。烦躁者阴盛也。面戴阳者。

下虚故也。此皆阴证似阳也。)阴发躁兮热发厥。物极则反皆理性。(阴极则生躁热极则发厥。物极则反。皆物之理性也。)

第二十证·阳证似阴歌

小便赤色大便秘。其脉沉滑阳证是。四肢逆冷伏热深。阳证似阴当审谛。(小便赤。大便秘。脉沉滑。阳证也。阳极生阴热极生寒。故令四肢逆冷。以其伏热深也。医见四肢逆冷便以为阴。则误也。当仔细审详。)轻者且宜供白虎。重者须当用承气。重阳如阴理宜然。寒暑之变亦如是。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叶罗丽精灵梦之穿越奇情

    叶罗丽精灵梦之穿越奇情

    陈小安是一位普通的女初中生,小学时酷爱叶罗丽精灵梦动漫,长大后某些原因导致弃坑,但仍然在假期时期追剧,一次机缘巧合让她穿越到叶罗丽。深知剧情的她尝试改写故事中的人命运,守护两界和平,结果真的会如她所愿吗?“不温柔的世界里,你是我的运气。”“你是我在这世间唯一的甜”“别离开我好不好。”“什么是……喜欢?”“能遇见你真是太好了。”“你为何不惧怕我。”“我早已经不满足只是守护你了。”“不可改变过去,已经有人为此付出了代价。”“……”(ps:一本幻想小说,以叶罗丽世界为背景,会加一些原本不存在的人物,希望多多支持)
  • 荣华谱

    荣华谱

    作为穿越成为弃妇的现代灵魂,自然不可能轻易就自我放弃!费了不少心思重新来过,虽然适应古代生活并不容易,但是面对挟恩不图报,却步步为她筹谋打算的精英花美男,如何能够翻身农奴把歌唱,跨越再醮女这个身份的大鸿沟,正经的十里红妆嫁过去才是最大的挑战哪!好在,非亲魂爹娘是开挂般的神助攻!就此开始荡漾之旅吧,骚年!
  • 齐谐记

    齐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域场传说之匪气女王

    域场传说之匪气女王

    这是一个套路和反套路的故事,想她沈知玥三岁“称霸一方”,六岁打劫修士无数,却在迈向自由和寻找真相的途中域力尽失!成为普通的小剑派弟子,你以为这就是平凡之路了吗!我现在大声告诉你!决不可棱!从来不按套路出牌,绝世神兵?花式奇遇?当高手,打boss?我全都要!啊啊啊啊啊啊啊那个美男除外。翻车了!她就不该打劫这个男人,现在男人追着要她赔偿,身心都要。她可以拒绝吗?
  • 春秋通论

    春秋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套演员莫德

    龙套演员莫德

    龙套演员莫德的家,在上海南市区,距离著名的小刀会起义的地点很近,离家不到半里地,便是小刀会首领刘丽川的半身塑像,拿着剑,披着袍。紧挨刘丽川,是一家个体户开办的卡拉OK,整天放小刀会会歌,同时兼售一种像小刀的锐利武器。派出所平时很注意这一带的治安。莫德的居所,属上海最次等级,上海人呼之为石库门房子。煤气公用,没有厕所,一幢房子,挤进十多户人家,每家一般十多平方米,且墙与墙之间隔音极差,说起私房话,很容易泄密,让邻居听了去。莫德一家住底层。底层除了阴暗潮湿之外,也有好处,就是有一个天井(北方人叫院子)。天井不怎么大,六七个平方米。
  • 回忆是场孤独的重逢

    回忆是场孤独的重逢

    1947年,英国康沃尔止行村,一个临海的村庄。带着战争创伤的年轻士兵德雷克,为了完成亡故战友的遗愿,将一封信带给战友的父亲。途中,他来到了这座村庄,遇见了阅尽世间人事变迁的美妙女士。这是一场冥冥中注定的相遇。这是一个励志人心的故事,它充满了爱、温暖与希望,同时又伴随着遗憾、恐惧与伤痛。它教会了我们去面对生活中的悲伤,即便爱人离开,我们又要如何继续勇敢地走下去。
  • 幻音仙女

    幻音仙女

    星辰大陆上强者云集,谁说女子不能修炼?凭什么歧视,偏要修行给你们看看,被退婚也就算了,还要补偿,我定要掌握自己的爱情!族人莫名尽数惨死,背负着族人的血海深仇,我一定会查明真相,揪出凶手!追寻自己的修仙之路,我叫白韵,以后叫我韵仙女!白韵飞升仙域,本以为迎来的是康庄大道,没想到的是新的挑战,天有天规,仙有仙规,在全新的环境中,她将如何面对?仙域领主,天帝,以及那奕星领主,究竟和白韵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缘起,如何灭!希望各位亲们支持一下《佛系萌女林小虞》,讲述的是与白韵不同位面的故事哦!
  • 佛佛道道

    佛佛道道

    本书中收录了许地山、周作人等作家关于佛道方面的文章。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佛道家的精神,体现出作家们宽容的心态和寻求理解的愿望。书中关于弘一法师、曼殊法师的描写,更让人对这些传奇经历的高僧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带来一种宁静淡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