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5700000016

第16章

自下第三牒结劝学诸正士。菩萨已修此法下牒前二门。二法虽异而行必相因。故对而辩之。明行各有。以造用不同也。是名下结劝修学。不尽有为故无阙德之累。不住无为故无独善之碍。此二无碍门是菩萨弘道之要路佛事无方之所由。劝彼令学示其佛事不思议道令必审故诸佛无若干也下明菩萨闻法欢喜敬礼辞去。于中初先三业敬养。后辞还土。前中初言彼诸菩萨闻说皆喜。法喜悦心意业供养。以众花等身业供养。于中先以香花等供养。以后为设敬。前供养中以众妙花遍散三千供养佛宝。及此经云供养法宝。并诸菩萨供养僧宝也。上来供讫。下为设敬。此身业竟。叹未曾有等口业供养叹也。上来敬供讫。言已不现到本国。辞还土也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就此品中文开三节。一明来意。二解品名。三释文义。解来意者。前菩萨行品备修胜因。此云见佛。明因得果。因先果后义次第也。亦可。前品化益众香诸来菩萨。此品化益此方之众。睹净发心生不动国。具有斯义故须明也。解品名者。见有二种。若就时众以其肉眼见彼无动如来化身色相佛也。阿之言无。閦之言动。佛者名觉。今存梵本名阿閦佛品。若约维摩解。见佛者见是净名如理之智。佛即所证平等法身。体无来去故云不动佛。如常释。此明维摩前见释迦后见阿閦。从后立名故称见阿閦佛品也。若依无垢称经云。观如来品也

三释文者。文判为三。一明正观。二不生而生。三示神通。前中有三。初问次答后结。如来问者。欲使维摩显真见佛故为问也。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者。观因类果故云如自。观他同己故曰亦然。身实相者。所谓表二空真如远离众相性非虚妄名曰实相。即是法身佛。中论云。诸法实相中。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观佛有三。一观化身。权应变现。二观报身。真常五阴。三观法身。二空真如。净名今所见者即是第三法性之身。不同前二。故云见实相也。此句总观。我观如来前际下别。别中文有一百二句。分为八观。一观如来非三世摄。二观如来离因缘法。三观如来不在三界。四观如来离有无相。五观无在无不在。六明如来智识所不及。七同真性。八与一切法平等。初云前不来后不住者。庄云。法身不生不从未来来。法身无灭不从过去去。既无来去亦不住现在。佛无来去非三世摄也。肇云。法身超绝三世。非阴界入所摄。不可以生住去来而观佛也。二观法身离因缘中。初观法身体非五阴。次观非四大。后观非十二入。此三法门皆是虚妄不与真实法身相应。故并离也。初中不观色者。谚云。色有形相长短等异。法身中无故不观也。色如者色如即空。法身有体故不同也。不观色性者。色性质碍无常败坏。法身性常即不同。此故不观也。余之四阴准义同前。不观者谓不见佛也。满云。不观色者。不见佛身同色有也。不观色如者。不见佛身同色无也。不观色性者。不见佛身同彼色性亦有亦无也。三中既无所见。乃为见实。以实见为见。是真见佛。一阴既无。然余四类尔。既非五阴所生。亦非四大所起。犹如虚空不从四大成也。故宝积经云。正见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又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六入无积身心已过者。六入因缘所生无有自性。无性即空。不成法身也。又云。法身如来不以六入积聚成身。何故无积。明佛法身已过六入也。弘福云。此有二义。一如来法身由如虚空故。不从六入积或而生。二法身六入不同造色。八微九微十微积聚以成名六入无积。杂心论云。极微在四根。十种应当知。身根九余八。谓是为香地。身心已过者。超过六入故名过也。三观法身出三界者。真如法身体性常住。非三界所摄。故云不在三界。何故。不在离三垢故。既越三界垢。所以不受三界身也。三垢已离者。明不在。所以三垢依杂心论即是九十八使。欲界见修有三十六。上二界见修各三十一。除嗔故。论云。苦下具一切。二行离三见。道除于二见。上界不行恚。法身既越三界之身。安得有三界垢也。故言已离顺三脱门。明与无明等者。辩离垢所由。法身如来与空无相不异。名之为顺。故上经云。法随于如无所随也。良由法身体顺三脱即有三明。言三明者。一天眼明。二宿命明。三漏尽明。或可。依涅槃经。一菩萨明。谓般若惠二佛明。谓佛眼照见佛性。三无明明。谓十一空。空非是明能生智明亦名明也。此之三明真性法身具三明。性空与无明真性不异故言等也。由其平等远离众相。所以能离垢也。四离有无相者。谚云。以其法身具众德故不一相。无别体故不异相。以无我故不自相。无我所故不他相。万德珠斑非无相。德体空故非取相。满云。一异俱绝故云不一相不异相。自体空故不自相。离自无他故无他相。无相亦无故曰非无相。相属于缘无相可取。故言非取相。以其法身离一切相故。般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五观无在无不在。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者。以其法身非生死故不此岸。非涅槃故不彼岸。非圣道故不中流也。又云。不舍涅槃故不此岸。常处生死故不彼岸。既不在彼此二边亦不处中流也。教化众生者。法身不在三处似若不化众生。今大悲化物亦无不在。观于寂灭而不永灭者。既云化生。复似见众生相。所以法身虽化。常寂则无在也。而不永灭者。常化众生亦无不在也。不此不彼者。同真谛故不此。同俗谛故不彼。又云。此彼属缘名相之法。法身离相故无彼此也。或可。不处生死故不此。不证涅槃故不彼也。不以此不以彼者。既云。不此。此自非此。不以此而为此。不以彼者。既云不彼。彼自非彼。不以彼而为彼。故言不以此不以彼也。六明知识所不及者。初两句开章门下二十句重释上义。开章门中不可智知不可识识者。二乘十智不知。凡夫八识不识。凡小知识生于名相之内。法身无相故知识不及。若约菩萨后得智。缘俗亦不证真故言不知识也。若约正体知虽复证见法身。以离能取所取分别亦不知识也。无晦者。谚云。法身朗照也。成上不可以识识。无明者照而常寂也。成上不可以智知。此对既尔。下十九对例然宜准之也。肇云。明逾三光。谁谓之晦。闇逾冥室。谁谓之明。能闇能明者岂明闇之所能也。满云。非痴故无晦。非智故无明。无名无相者。谚云。法身名空称曰无名。胜德常寂名为无相也。肇云。不可以名名。不可以相相也。无强无弱者。满云。至柔无逆。谁谓之强。刚无不伏。谁谓之弱。又运动天地非其强。应尽无常亦非弱。强弱从缘无性故空。空故无强弱也。谚云。无名无相故曰无强。非无名相称为无弱。又云。空无我故名为不强。体具真我称为不弱也。无净秽者。法身性空本来无秽。秽相既无对谁称净。无净无秽。故云真佛也。故上经云。见垢实性即无净相也。不在方不离方者。肇云。法身无在而无不在。无在故不在方。无不在故不离方也。谚云。法身非色故不在方。仍是色性故不离方也。非有为无为者。肇云。欲言有为无名无相。欲言无为应备万形也。又云。体无生灭故非有为。既非有为。知复对谁说无为也。无示无说者。满云。无相故不可示。无名故不可说也。肇云。非六情所及。岂可说以示人也。不施不悭不诚不欺者。六度空故即无可诚。六蔽亦空故欺也。此明不可以善善不可以恶恶也。不来不去者。谚云。不从前际来。亦不灭过去也。肇云。寂然而往。泊尔而来。明无动相也。不出不入者。不出生死不入涅槃也。言语道断者。明离四句绝百非。非福田非不福田者。无相之体莫睹其畔。言语所不及。岂有田不田哉。或可。非有故非福田。非无故非不福田。又云。性空故非田。具恒沙德非不田也。非应供养非不应供养者。非田故不可言应供。非不田故不可言不应供也。非取非舍者。非田故非取。非不田故非舍。非有相非无相者。非田故非相。非不田故非无相也。或可。法身平等非有故非相非无故非无相也。七同真等性中。初二总举。不可称下诸句重释。初同真者。法身即以真如为体。如如不异故曰同真。性体不殊名为等性。下重释中。不可称量者。法身无相不可以言称。不可以智量。何以故。过诸称量境界故也。非大小者。细入无间故曰非大。量等虚空不可云小。小大从缘自无体质。何以故。同真性也。非见闻觉知者。非色故非见。非声故非闻。非香味触故非觉。非法故非知也。故杂心论云。眼界随生见。耳界随生闻。三界随生觉。意界随生知也。离众结缚者。既无见闻觉知。性自解脱不生结缚也。八与一切诸法等者。法身等故在智如智在生同生。浑然无际与法性无别。所以不出于诸智。不异于群生。故云等诸智同众生也。于诸法无分别者。法身无相同诸法空。故无分别情也。一切无失无恼者。空性平等故无得。无得故无失。无失即心无浊。无浊即无性也。无作无起者。有浊有恼便是作业。起苦报无浊恼故无作无起也。无生无灭者。既起苦果即有生灭之惠。无作无起故无生灭也。无畏无忧无喜无厌者。若有生灭是可畏法。便欣生而忧死矣。忧喜已无。故无厌也。无已有无当有者。既无忧喜。不复受诸有。无已有者不受过去。无当有者不受未来。无今有者不受现在身也。不可以一切言说显示者。此明法身离言不可以文字分别所显。故思益经云。实相者不如文字所说也

三身义六门分别。一释名得名。二出体性。三明建立。四辩德相。五相对四句。六随义分别。第一释名得名者。有其二种。一通。二别。通者。三是数名。依义体义集义是身义。此即从数及体用为名。或可。带数释也。别者。一自性身亦法身。一味真如体常不变名为自性。自性即身名自性身。当体为名。亦是持业释也。二法身。恒沙功德可轨持义名之为法。法即是身。名为法身。当体得名。或可。真如与恒沙功德为所依止故名法身。从用受称。或可。真如与大功德事法为所依止亦名法身。亦从用得名也。二报身。无漏五阴果起酬因为报。报即是身名报身者。当体得名也。或可。聚义名身。从用受称也。亦名应身。内与真如恒相应故。从用为名。亦名受用身。有其二种。一自受用。如来四智无漏五阴自受用法乐净土。自受用即身。当体为名。或可。自受用聚集名身。从用为名也。他受用者。佛化细身为增上缘令他地上菩萨受用法乐净土。即他受用之身从果为名。三变化身。改易形质名变。无而忽有称化。变化即身名变化身。当体为名。或可。变化积聚名身。从用为名也。亦名应身。应现五道化众生故。从用得名也

第二出体者。法身以真如为体。故佛地论云。法身以真如为性。又上经云。众圣贤至于弥勒皆如也。若依无性摄论。无垢无挂碍智名为法身。金光明经以真如及真如智名为法身。此等经论约相从义说不就性论。若约德中以断德为体也。受用身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自受用者无漏五阴为体。故涅槃经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相行识亦复如是。若约其德以智德为体。若约三智以自利后得智为体。故无性摄论云。受用身即后得智也。二他受用身以化用无漏五阴为体。若约智利他后得智为体。三德中以恩德为体。变化身以化用无漏五阴为体。若约智以利他后得智为体。故无性摄论云。变化身即后得智之差别也。若约相以色为性。故梁摄论云。化身但以色形为体。就德以恩德为体也

第三建立者略有四义。一约因由有三戒立有三身果。梁摄论云。摄律仪戒约法身。摄善法戒约应身。饶益众生戒约化身。二约德由佛有三德。所谓断智恩德。约断德立法身。约智德立受用身。约恩德立变化身。故梁摄论云。法身是断德。应身是智德。化身是恩德。三对障。依金光明经。智障清净能显法身。烦恼障清净能显应身。业障请净能显化身。由所知障障法空理及一切智故。灭此障得显法身。由烦恼障在生死苦故。灭此障显变化身事业自在。又此三障本末不同。灭此三障得佛三身。四约转依由转灭三心故立三身。言三心者。有漏八识总束为三。赖耶名根本心。末那名依本心。六识名起事心。故金光明经云。根本心尽显得法身。依本心尽显受用身。起事心尽能显化身相。由此三心本末次第故。转此三显三身果亦有本末

同类推荐
  • 子雍如禅师语录

    子雍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肇论疏科

    肇论疏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之二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之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涅槃宗要

    涅槃宗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星际战甲—崛起

    星际战甲—崛起

    几十年后,宇宙爆发了一场几乎毁灭文明的战争,白沫因一次意外事件卷入其中,从一个年轻人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守卫者,重新恢复了宇宙的和平。
  • 爱上你,我有罪

    爱上你,我有罪

    当老公带着小三逼我离婚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有些爱,是永远得不得回报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从凯皇开始

    无敌从凯皇开始

    书友群:515399772开局六神装,获得凯皇全技能!重生异世界,激活王者系统,随身携带装备栏,英雄全技能!无尽在手,暴击我有!狂徒披身,血量暴增!一件不够加十件,一套不够加十套!解锁虞姬二技能,免疫所有物理伤害!解锁太乙三技能,无限复活原地干!解锁哪吒三技能,千里追踪无处遁!解锁李白三技能,万道剑尊教你做人!好了,不多说了,现在面对眼前的刀尊,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展示一下。什么叫凯皇一刀流!
  • 记忆中繁星闪耀

    记忆中繁星闪耀

    听天由命的刘梓星遇上得过且过的黎耀,16岁的他们遇见初识的美好。在你爱谈天我爱笑的年纪,校草叶寒的出现耀眼夺目。成年人的世界,霸道却温暖的总裁邢辰是不一样的烟火,照亮了初心的路。星辰大海,斗转星移。12年间,四个年轻人历经误解、谎言、死亡、重生,他们的命运相互交错。当一切云开雾散,他们在成长中理解爱、包容爱、放逐爱、接受爱。
  • 喝十八碗凉粉的皇帝

    喝十八碗凉粉的皇帝

    阳奉阴违野心狼,欺君压民乱朝纲。英明幼主施小计,智擒敖拜人赞扬。这四句小诗说的是发生在清王朝康熙年间的一桩宫廷奇案。奇就奇在小个十几岁的儿童皇帝竟斗倒了一个权倾朝野,杀人如麻、飞扬拔扈的特大权奸。而且谋划那么巧妙,行动那么利落,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不动声色,兵不血刃,就把大权夺回自己手中。康熙六年,也就是1667年的七月的一天,北京皇宫里的太和殿上,钟鼓齐鸣,香烟缭绕。
  • 梦中的人偶师

    梦中的人偶师

    《萌爱季:梦中的人偶师》由蓝鸢尾所著,众神之巅最强女神战死,为了将她复活,天才人偶师制作了完美的“神之容器”,却同时创造出人偶师今生挚爱的人偶少女。不知自己是人偶身份的少女,误打误撞中认识了闻名学院的怪盗ZERO和自称怪盗的美少年水苍言,并在梦中结识了自称水苍的人偶师,令人心跳加快的浪漫恋情由此展开。看似平静的贵族学院,神秘事件频频发生。
  • 游戏触碰现实

    游戏触碰现实

    一款由人工智能设计的游戏,实际上连接着另一个世界。当其他玩家还蒙在鼓里的时候,余荼,则看到了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事。越是深入这款游戏,余荼就越迷茫。游戏和现实的界限也开始在他意识中模糊。这款游戏,出现的真正目的是……
  • 弃女肖瑶

    弃女肖瑶

    穿越成弃女,肖瑶带着懦弱却护犊的娘,在混乱的世道创建美好生活。虽然困难了点,但是既然上天让她穿到这个叫“肖瑶”的女孩身上,定是叫她努力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所以,乃们这些古代花心男人赶紧让开,别挡住姐发家致富的道路。还有,皇上,环境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民女能回家养老了么?
  • 族徽上的污点

    族徽上的污点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族徽上的污点》是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一部颇负盛名的戏剧作品,作于1842年,次年被搬上舞台。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贵族之家的悲剧故事,一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却导致家族名誉受损,而这块“族徽上的污点”,必须由鲜血来洗刷……罗伯特·勃朗宁(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与丁尼生齐名,是维多利亚时代两大诗人之一。他以精细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独步诗坛,对20世纪的英美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 喋血宠妃

    喋血宠妃

    八岁,全家被杀,进入皇宫当了皇上宣侍寝官,面对粗喘娇吟以及皇上的嗔怒无常,她冷笑以对。十一岁,她如同黑暗中的催命使者,面含冷笑的为师父报了仇。十二岁,在她的设计下,宫中妃子们的胎儿一个接一个的陨落,他杀了她全家,她也绝不会让他好过。十四岁被强行占有,她对他只有恨,难有爱,曲意承欢极尽妖媚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报仇雪恨!“朕感觉从来都没有看穿过邪儿的心,朕的邪儿,你还有心吗?”他修长的手指漫不经心的划她的面颊,最后停留在她心脏的位置,意味深长,暗藏凌厉的说。他是一代帝王,俊逸潇洒深沉睿智,谁想挑战他的权威,等于是在自寻死路。“皇上,你喜欢的只是无邪的这个像极了别人的容貌而已,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在意那么多,”她嫣然浅笑,锋芒暗藏毫无惧色的出言反击,终有一天,她会亲手拔去他这根杀了她全家的肉中刺眼中钉。泱泱乱世,烽火四起,皇城风云涌动,红颜倾城一笑,真的就能换得如画江山吗?他是个临国的太子,为人英俊潇洒,可是,他的身上却背负着复国大任,不同的遭遇,相同的仇恨让他们并肩举剑为了她(他)而杀出一条血路。“无邪,他虽然无情的掠夺了你的身心,但是你每天和他纠缠在一起,难道真的对他一点感情也没有吗?”陆渊目光闪烁的说,语气里掩藏孤寂的无奈。乱世的无情,冷血的杀手,想要携手以沫又是何其容易?【此文为穿越文,女主强大、冷酷,男主睿智多谋,过程会有些虐,结局是喜剧,希望大家喜欢】—————————————————————————————————《穿越为妾》《错惹酷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