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100000027

第27章 不当自了汉,布施得富足

有人问本焕长老:“我刚刚参观了弘法寺的佛堂,发现没有罗汉,为什么呢?”

本焕长老用家常的语气回答道:“我跟你讲,我这里是不供罗汉的。为什么呢?罗汉是‘自了汉’,他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断除自己的烦恼,自己好了就行了,他不理众生,不去救度众生。我这里要供菩萨,菩萨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

“那罗汉有意见怎么办?”

本焕长老开玩笑似的说:“罗汉有意见?呵呵,那他有意见就找我吧。我就批评他,你为什么不救度众生,不解救众生的痛苦?我修的11座庙,供的都是菩萨。”

所谓“自了汉”是只知自己温饱,不管他人冷暖的人,他们常常希求在没有付出的情况下坐享其成,在没有给予的情况下收获。在本焕长老看来,“自了汉”即便获得了解脱、没了烦恼,也不过一个没智慧的“色壳子”(禅语,指身体、臭皮囊)。因为在他看来智慧是需要牺牲,需要付出的。他曾举例说:“文殊菩萨成佛后自己不去享福,而是现菩萨身来娑婆世界救度众生,教化众生脱离苦海,他是在法布施啊!”

佛家讲“布施”,和我们平常讲付出、奉献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佛家的布施更决然、更难行,它不仅是要付出自己拥有的食物、财物、慈悲,甚至包括奉献自己的生命。

据《大智度论》载大萨他婆同着一伙商人,坐船渡海,中途,忽然一阵暴风巨浪袭来,船被击坏了,海水直涌坐舱,眼看就要沉没了。众商人面面相望,急得无路呼救了。

正是危急的时候,大萨他婆想到大海不沉死尸,便向众商人唤道:“不怕!我救大伙儿出海!快抓牢我的头发手脚!”

众商人一听这个呼声,争先恐后地抓住大萨他婆全身的各个部分。大萨他婆,待他们全抓牢稳当了,便快刀挥舞自杀了!

即时,大风吹起,大萨他婆的尸体若浮囊般,载运商人抵达了海岸。

佛陀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有所作为,牺牲自我,成就他人。一颗好心,满手好事。

佛陀降生于古印度,成道后,四处游化,阐释着人生的真理,广说佛法之要,教化了无数的弟子。这一天,佛陀亲自巡视弟子的房间,看见一位比丘躺在床上,于是问道:“你的身体是否安好,心中是否有烦恼?”这位比丘很想向佛陀恭敬地礼拜,于是努力地想撑起身子,但是因为疲惫不堪,所以根本无法起身。

佛陀见状,慈悯地来到比丘身旁慰问:“你怎么病得这么重,却无人照顾呢?”

比丘说:“出家至今,我看见病人也不曾细心照料、关怀他人,所以自己生病了,也就没有人愿意前来关心,我真是感到惭愧啊!”

佛陀听完后,便亲自为比丘打扫房间,清洗身体。顿时,比丘身心安稳、全身舒畅,一切苦痛顿时化为清凉。

未得佛陀开示前,比丘是个自了汉,因为不顾及他人,反过来才被他人惦念。不如像佛陀那般身体力行地去为他人服务,不做自了汉,在心中常留一个付出的通道,不断输出我们的同情心、慈悲心、热心和施与心。在别人遭受不幸时,不冷眼旁观,送上一句安慰的话,哪怕什么也不做,也能让人感受到生活还有继续的奔头;在别人向我们伸出求救之收的时候,不吝啬自己的热心,为救他人于水火,而积极奔走;当我们在钱财上有了剩余,不影响个人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施几分给还在贫穷中挣扎的人……

人们能够付出的东西很多,可以践行付出的机会也有很多,所以付出、奉献并不遥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论工作如何、能力大小,都在有意无意地自我付出着,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他人付出的成果。

付出是一种精神,体现的主要是给予者的态度,我们倡导付出,为他人、为社会是次要的,对一个付出的人来说主要的是付出能让人内心的富足。它像天使背部一片轻柔的羽毛,让人在别人的微笑和幸福中感到温暖,感到希望。

看得高望得远,琐事不挂怀

佛经云:“不可以怨止怨,行忍得息怨,此名如来法。”又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结缘能助成善业,化解恶因,而结怨只会造成悲剧。本焕长老研习佛法多年,读过的这类禅宗公案自是不计其数。他说,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常不轻”菩萨之所以被人敬称为“常不轻”,是因为他见人就叩头行礼,从来不会因为看轻别人而和对方结怨。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诚如本焕长老所说:“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善缘结下了,能在他日遇到难题时,得人相助,问题自然有望解决;而与人结怨则无处不受阻碍,无时不违心意,不仅办事难以成功,最终还可能导致人生更大的悲剧。

与人结缘会有福报,而要洒下福报的种子,需要在自己的心量、胸怀上下功夫。后来有人问他,怎么在心上用功夫,大家的心不都是一样的吗?本焕长老没有回答,而是讲了无德禅师点化信徒的故事。

信徒问无德禅师:“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呢?”

禅师并未直接回答,他对信徒说:“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徒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徒说:“城垣造完了。”

禅师说:“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徒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徒说:“毫毛造完了。”

禅师问:“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徒回答道:“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问道:“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

信徒回答道:“用全部的心去造。”

接着,禅师就对信徒开示:“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能大能小啊!”

人心能大能小,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取舍抉择。心量狭窄,看得不高,望得不远,事事诸多计较,就只能在狭窄的天地间打转。胸襟宽大,不为小事挂心,才能开拓出一条条人生大道。本焕长老所说的在心量、胸怀上用功夫,其实就是努力让自己的心胸打开,争取将可大可小的调节到博大得足以装下“宽容”为止。

普通人的心胸多半过于狭小:不过就是少年时爱父母,结婚后爱伴侣,再后来就是爱儿女。在佛家看来,这种爱实在太少了。有些人心量小得连他人的一句恶言都容不下,因为无法包容,所以,整天都活在愤怒和争执中。

有位青年脾气暴躁,总是跟人起口角,甚至打架,听完一休禅师的说法后,他发誓要痛改前非,便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了,就算有人冲我吐口水,我也只会把它擦去,默默忍耐。”

一休禅师笑了:“何必擦掉?就让唾沫自己干了吧。”

青年不解,一休禅师继续说道:“你觉得无法忍受?其实,天底下没有什么不能忍受的事。把唾沫当作蚊虫停在脸上不就行了,总不能与蚊虫打架吧?虽然被吐了唾沫,但并不算什么侮辱,就微笑地接受吧。”

“可是,如果不是被人吐唾沫,而是被打了一拳,又怎么办?”

“这不是一样吗?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这话,认为一休禅师有些不可理喻,于是举起拳头朝他打去。

“和尚,现在怎么样?”

一休禅师道:“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倒是你,手打痛了吧?”

落在我们身上的痛感,不会因为我们还击给对手而变得不曾痛过,反倒是握住对方的拳头,和他握手交朋友,能把疼与怒化成双份的满心欢喜。人在广阔天地间其实是很渺小的,可是心胸却能无限量地扩大。懂得扩大,其实是做人处事,结交善缘的重要原则。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登上高山时,在巍峨的山顶放眼一望,那种境界真是海阔天空,一下子就能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烦恼的虚妄,身心似乎都被涤荡干净,心量也放宽了。可是一下山,便感觉自己又身陷尘世烦恼之中。所以,一个人需要以宽广的心态审视原有的人生,否则,人生只会越来越自私,越来越狭小,为人也会越来越计较,身心就会钻进牛角尖。而一个画地为牢、将心拘囿于小世界的人,是没有机会结人缘、积善缘的。

能结人缘、积善缘是一种胸襟,对他人的缺陷、过错,甚至恶意,都心怀包容,能化干戈为玉帛。有这种胸襟的人,凡事看得高、看得远,不被眼前利益所蒙蔽,当然容易有成就;没有这种胸襟的人,处处与人计较,琐碎小事就能扰乱他的心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减少了。了然如此对比,把心胸放开,给自己、给他人一个相互结交的机会,不因对方的误解、无礼而动心嗔怒,不因对方的挑衅而针锋对麦芒,善缘的花雨便会落满心田。

同类推荐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 紫禁城中的佛教世界

    紫禁城中的佛教世界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死生契阔

    快穿死生契阔

    明曦因涅槃之时,神魂不稳,导致神魂消散,记忆严重缺失,七情六欲被涅槃之火烧灼湮灭,唯有进入三千小世界,尝尽七苦,体会七情,历经人世间百难,由此生出情根,才算涅槃成功。 明曦觉得这也算合理,她生来便是九天之上尊贵的神女,命格平顺,自修行之日开始便没遇到过劫难,这次涅槃也算是渡劫了。 数万年前...九天之下,渊水之畔: 与他初见,惊鸿一瞥,思之不忘。 千年后,九天之上,凤凰涅槃,天地相贺,霞云流光,潋滟万里。 她站在渊水畔对他说:“我要与你,生生世世。” 天地为证,凤族明曦在此,以心头血为引,取精血为介,定下生死契,此后心意相连,与之同生与之同死,若违此契,神魂惧灭。 她孤注一掷用永生永世作为赌注,与他定下生死契,若他负她,便是一同神魂具灭而已。 九天之上,他背对她,神魂化流光极速消散:“这样还会忘了吗?”
  • 酒馆里的九

    酒馆里的九

    法术/美食/成长北宋年间一位姑娘名为小九,离开家乡寻找母亲,在岳阳酒楼里当个店小二。一把银刀,一间旧书店,一个蓝衣少年,一次次遇见将她推向一个神奇的法术世界。讲述一个拜师学艺,点迷津,破封印,处江湖之远,看清风云万变,自我成长的故事。
  •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像他们一样:成长·学习·创新

    本书以成长、学习、创新为主题,总结了各行各业优秀楷模的杰出事迹,撷取了他们的精彩语录,并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及职场定位书写了具有针对性的职场感言。
  • 道基

    道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作妖的都pass掉

    快穿之作妖的都pass掉

    都说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没有回头路可走——无数人都渴望着人生要是能够浴火重生就好了,无数的人说我要是能逆天改命就更好了!可许诺才不管你是否是逆天浴火还是顺毛泡澡,动机不纯利用先知祸害无辜,通通给我滚出老娘管辖范围!嘿!那男的你乱晃什么?!你又算哪块小饼干?
  • 学霸高冷人设又崩了

    学霸高冷人设又崩了

    初见,她的小秘密被戳穿,一冲动就招惹了食物链顶端的男人。从此之后过上了反被压迫的悲惨生活!洛晓央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抱着全部家当,离家出走。隔天惊现传闻,初湛养的小宠物抓回来之后,强行掉马甲。她是自卑软弱,人人可欺的小透明,在人生低谷遇见他,从此之后开始了疯狂逆袭的人生。世人皆知,那个传闻中高冷到不可一世的少年盯上了一只小宠物,从此视他人于无物,人设崩的一塌糊涂。(1V1甜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魔医仙

    神魔医仙

    为了一件神器,她被杀回了一百年前。末世降临,世界重组,仙道新开。她携轮回而来,掐指神算,未卜先知。一不小心太高调,惹上各路鬼魅魍魉。神秘男现身大杀四方,花样秒杀。“晕,玩得正高兴,神皇,求轻点。”他嘴角微挑:“……你还想怎么亲?”
  • 毛娘(中篇)

    毛娘(中篇)

    这破地方,辽阔、高大却又干瘪。大货车在沙砾地上像拖拉机一样突突乱蹦着,耕出一条排骨路,一直向前伸过去,没有尽头似的,穿过了平野,还得盘过一座座光秃秃的山岭。每次出车,我都会有些恐惧,每次都是硬着头皮上路。太阳已落到西山头,天上铺满云的瘦皮,褴褛毕现。空气清冷稀薄,薄得不敢让人深呼吸,怕太用力了,一下子吸光口鼻前的所有空气。一眼望过去,除了突起的山脊,就是瘦骨露露的莽原,但总能让人感到这整块大地堆得高高的,可以俯视全世界。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眼睛看不到纵深的沟壑,全身毛孔却都能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