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2600000001

第1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断苦。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者,则能断苦。”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诸比丘,于色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爱喜者,则不喜于苦;不喜于苦者,则于苦得解脱。”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无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

无知等四种,及于色喜乐。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

“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

“如是,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为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著。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著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于色味有求有行,若于色味随顺觉,则于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于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于识味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色患有求有行,若于色患随顺觉,则于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于识患随顺觉,则于识患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色离有求有行,若于色随顺觉,则于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离随顺觉,则于受、想、行、识离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已脱、已离、已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过去四种说,厌离及解脱,

二种说因缘,味亦复二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今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常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修不放逸已,当复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快说此言!云‘当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如是说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若随使使者,即随使死;若随死者,为取所缚。比丘,若不随使使,则不随使死;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比丘白佛:“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随使使、色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为取所缚。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为取所缚。比丘,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于取解脱。”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在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即成罗汉,心得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所问如上,差别者:“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若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若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増诸数。如是,世尊,我于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如是乃至得阿罗汉,心得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有异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作是说:‘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于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汝如是说耶?”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非汝所应之法,宜速断除。断彼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非我所应,宜速断除;受、想、行、识非我所应,宜速断除。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世尊,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座起,偏袒右肩,为佛作礼,却住一面,而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作如是说:‘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时,彼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若非汝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是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我于如来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比丘,色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是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非我、非我所应,亦非余人所应,是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精勤修习,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时,彼比丘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座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是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结所系法,是结所系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如是受、想、行、识是结所系法,此法宜速除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深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从座起,为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说:‘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耶?”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

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比丘白佛言:“世尊,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是故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若色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如是受、想、行、识动摇时,则为魔所缚;若不动者,则解脱波旬。”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得解脱,成阿罗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劫波,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比丘心得善解脱。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脱?”

尔时,世尊告劫波曰:“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心善解脱。善哉!劫波,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劫波,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我说心善解脱。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说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所以者何?爱欲断故。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

时,劫波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

尔时,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善解脱,成阿罗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

佛告罗睺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耶?”

罗睺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罗睺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睺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比丘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

罗睺罗白佛言:“世尊为法主、为导、为覆。善哉!世尊当为诸比丘演说此义,诸比丘从佛闻已,当受持奉行。”

佛告罗睺罗:“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罗睺罗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

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使增诸数,非我非彼,结系动摇,

劫波所问,亦罗睺罗,所问二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所说法师,云何名为法师?”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来所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于色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识,于识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得见法涅槃,云何比丘得见法涅槃?”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见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必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异比丘名三蜜离提,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说法师,云何名为说法师?”

佛告比丘:“汝今欲知说法师义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多闻善说法,向法及涅槃,

三蜜离提问,云何说法师。

如是我闻:一时,佛往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中。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尊者舍利弗,问讯起居已,却坐一面,语舍利弗言:“若诸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变易、不安隐色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而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故沙门、婆罗门作如是想,而不见真实?”

“若沙门、婆罗门于无常色、不安隐色、变易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于无常、变易、不安隐受、想、行、识言,我胜、我等、我劣,何所计而不见真实?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输屡那,若无常,为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意云何?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识若无常、苦,是变易法。于意云何?圣弟子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如是于色、受、想、行、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舍利弗说是经已,长者子输屡那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时,长者子输屡那见法得法,不由于他,于正法中,得无所畏;从座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我今已度,我从今日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优婆塞。我从今日已,尽寿命,清净归依三宝。”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时,舍利弗谓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不如实知,色集不如实知,色灭不如实知,色灭道迹不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不堪能断色。如是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不如实知,识灭不如实知,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故,不堪能断识。”

“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色集如实知,色灭如实知,色灭道迹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断色。如是,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如实知,识灭如实知,识灭道迹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断识。”

“输屡那,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又问:“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舍利弗言:“若色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宁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又问:“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宁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于色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于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时,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已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时,舍利弗告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不如实知,色集不如实知,色灭不如实知,色味不如实知,色患不如实知,色离不如实知故,不堪能超越色。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不如实知,识灭不如实知,识味不如实知,识患不如实知,识离不如实知故,此沙门、婆罗门不堪能超越识。若沙门、婆罗门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超越色。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超越识。”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无常者,为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色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宁有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

答言:“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宁有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色,不是我、不畏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于此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观于诸世间,无所摄受;无摄受者,则无所著;无所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快穿之修罗男神我的夫

    快穿之修罗男神我的夫

    1vs1系列白菜,身心健康,放心,你莯我,绝对不会弃坑,女主不是傻白甜,也不是高冷艳,她就是个女神经,一次一次的任务,上到皇帝下聊男神,左拥男配又右抱男主。她不花心,她也不开心。在那一层一层的伪装之下,他和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 玉锵璆鸣

    玉锵璆鸣

    抚长剑兮玉饵,璆锵鸣兮琳琅,手持长剑,凌厉之气环珮周身,声之玲珑,是为异世之彩......
  • 星空大能

    星空大能

    宇宙时代,谁强谁弱,凭的是星舰大炮。然而,随着智慧生物对暗物质层的深入发掘,幽能的被发现,彻底改变了宇宙格局。星舰之上,尚有大能,可肉体踏虚空,徒手撕星舰!ps:本书特点,恢弘世界观、修行、星舰,以及到下位文明装逼……
  • 旅游手册(现代生活百科)

    旅游手册(现代生活百科)

    人们外出旅游观光或走亲访友,最担心的是“钱”丢失或被盗。那么旅行途中应怎样藏钱呢?要找准“藏”钱的地点。钱的存放要化整为零,大票面的放在贴身的内衣内裤外面的几个口袋里,并至少应分在两处。元和角票是旅行中最频繁使用的,对这笔钱宜分散放在上衣和裤子外面的几个口袋里,每处总数三五元而已。钱包和背包里原则上不应放钱。在公共车辆上,更切忌背在背上,而夹克、西装也应拉上拉锁或扣上扣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怕失窃而一直“攥紧”或“抱住”钱袋,那狡猾的小偷就会紧紧地盯上你乘机下手,因此,对藏钱处既要时时小心,又不能太显眼。
  •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也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五十多年前,女主人公为追求科学与理想,从中国到比利时留学。不料战争爆发,比利时被德国纳粹占领。主人公从此投身于反法西斯的斗争。以她的人格力量,感化了德国将军,使其未泯的良知得以复苏,从盖世太保的枪口下挽救了上百名反战人士的生命。战争结束后,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人民誉她为“比利时母亲”。
  • 赖在你心上

    赖在你心上

    苏凉秋爱厉严爵,爱的失去了自己,丧失了理智,用爱恨织就一张大网,将两人捆束。厉严爵明明不爱苏凉秋,却以恨的名义将她逼疯,圈禁在自己身边。渐渐的,生出了想要一辈子圈禁的念头。“既然你不把孩子还回来,那就给我生一个。”穷途末路之时,她笑着说老娘累了,不陪你玩你追我赶的感情游戏了。说完,义无反顾的冲进了熊熊燃烧的大火里,尸骨都没留下一根。
  • 公子一笑可倾城

    公子一笑可倾城

    据说星云学院有一个行踪诡秘的美少年。据说这个有着上乘姿色的少年清冷而又淡漠。对此,小可怜柠萌弱弱举爪:“白初墨,有人污蔑你。”这些人压根是被这大尾巴狼的美色迷惑了。闻言,少年略略抬眸,勾唇如妖精般魅惑一笑:“叫我什么,嗯?”柠萌咬唇轻哼:“本公主才不会屈于你的淫威,白……”却见少年妖冶的瞳眸浮动着令人难以捉摸的深沉暗光:“想好再回答哦,我很期待呢。”柠萌:“老、老公?”这日子没法过呀,萌萌要离婚!却见少年轻眨眼眸,轻抚这少女额间柔软的发:“宝宝真乖。”【这是一个流氓小姐姐和妖精小哥哥之间打情骂俏的故事】
  • 银河系有外星人的老家

    银河系有外星人的老家

    晚上,仰望苍穹,星光点点,每一个闪烁的星点就是一颗恒星,每一颗恒星都有行星围绕着它,而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星球。可是,宇宙究竟有多大呢?有边际吗?是否还存在另外数不清的宇宙呢?
  • 邻家爱豆已长成

    邻家爱豆已长成

    肖瑾自出道,便凭借着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容貌斩获了“肖美人”的荣耀,无论男女老少,对家黑子,没有一个能够在他的颜值上做文章…肖瑾很郁闷:明明颜值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点而已,为什么大家都看中了自己的颜呢?张慕晓也很郁闷:明明已经有颜有钱了,为什么还有那么优秀的人品才华和可爱机智的粉丝呢…几千万的“情敌”:对我们家肖美人好一点呀,也别惯着,该收拾还得收拾,要是敢拈花惹草,我们也一定不会放过他……张慕晓:这届粉丝真是太优秀了…本文甜宠,夹杂硬核斜杠青年的日常(^_?)?☆
  •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该书以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论述为统领,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今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以期引起国人对当下国家安全的全面关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国家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