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2600000013

第13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谛听!善思!有六六法。何等为六六法?谓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爱身。”

“何等为六内入处?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何等为六外入处?色入处、声入处、香入处、味入处、触入处、法入处。云何六识身?谓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云何六触身?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云何六受身?谓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意触生受。云何六爱身?谓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身触生爱、意触生爱。”

“若有说言眼是我,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生灭故;若眼是我者,我应受生死,是故说眼是我者,是则不然。如是若色、若眼识、眼触、眼触生受若是我者,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触生受是生灭法;若眼触生受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说眼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眼触生受非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触生受非我。所以者何?意触生受是生灭法;若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意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意触生受非我。”

“如是,比丘,当如实知眼所作、智所作、寂灭所作,开发神通,正向涅槃。云何如实知见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如是比丘,眼非我、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观察非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如实知见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是名六六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六分别六入处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六分别六入处经?谓于眼入处不如实知见者,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于眼染著,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皆生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生染著。如是染著相应、愚暗、顾念、结缚其心,长养五受阴,及当来有爱、贪、喜悉皆增长,身心疲恶,身心烧燃,身心炽然,身心狂乱,身生苦觉;彼身生苦觉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增长,是名纯一大苦阴聚集。”

“诸比丘,若于眼如实知见,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见已于眼不染著,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著。如是耳、鼻、舌、身、意法如实知见,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于意不染著。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不染著故,不相杂、不愚暗、不顾念、不系缚,损减五受阴,当来有爱、贪、喜,彼彼染著悉皆消灭,身不疲苦,心不疲苦,身不烧,心不烧,身不炽然,心不炽然,身觉乐,心觉乐;身心觉乐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消灭,如是纯大苦聚阴灭。”

“作如是知,如是见者,名为正见修习满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前说正语、正业、正命清净修习满足,是名修习八圣道清净满足,八圣道修习满足已,四念处修习满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修习满足。若法应知、应了者,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断;若法应知、应作证者,悉皆作证;若法应知应修习者,悉已修习。何等法应知、应了,悉知、悉了?所谓名色。何等法应知、应断?所谓无明及有爱。何等法应知、应证?所谓明、解脱,何等法应知、应修?所谓正观。若比丘于此法应知、应了,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断;若法应知、应作证者,悉知、悉证;若法应知、应修者,悉知、悉修,是名比丘断爱结缚,正无间等,究竟苦边。诸比丘,是名六分别六入处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作是念:“比丘云何知、云何见而得见法?”作是思惟已,从禅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作是念:‘比丘云何知、云何见而得见法?’”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有二法,何等为二?眼、色为二。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眼、色缘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四无色阴、眼、色,此等法名为人。于斯等法作人想、众生、那罗、摩[少/兔]阇、摩那婆、士夫、福伽罗、耆婆、禅头。”

“又如是说:‘我眼见色,我耳闻声,我鼻嗅香,我舌尝味,我身觉触,我意识法。’彼施设又如是言说:‘是尊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分齐。’比丘,是则为想,是则为志,是则言说,此诸法皆悉无常、有为、思愿缘生;若无常、有为、思愿缘生者,彼则是苦。又复彼苦生,亦苦住,亦苦灭,亦苦数数出生,一切皆苦。若复彼苦无余断,吐尽、离欲、灭、息没,余苦更不相续,不出生,是则寂灭,是则胜妙。所谓舍一切有余、一切爱尽、无欲、灭尽、涅槃,耳、鼻、舌、身触缘生身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四是无色阴,身根是色阴,此名为人,如上说,乃至灭尽、涅槃。缘意、法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四无色阴、四大士夫所依,此等法名为人。如上广说,乃至灭尽、涅槃。若有于此诸法,心随入,住解脱不退转,于彼所起系著,无有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则为见法。”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作是念:“云何知、云何见,名为见法?”思惟已,从禅起,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作是念:‘比丘云何知、云何见,名为见法?’今问世尊,惟愿解说!”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有二法,眼、色,缘生眼识,如上广说。尊者,如所说偈:

“眼色二种缘,生于心心法,

识触及俱生,受想等有因。

非我非我所,亦非福伽罗,

亦非摩[少/兔]阇,亦非摩那婆,

是则为生灭,苦阴变易法。

于斯等作想,施设于众生,

那罗、摩[少/兔]阇,及与摩那婆,

亦余众多想,皆因苦阴生。

诸业爱无明,因积他世阴,

余沙门异道,异说二法者,

彼但有言说,闻已增痴惑。

贪爱息无余,无明没永灭,

爱尽众苦息,无上佛明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天、世人于色染著爱乐住,彼色若无常、变易、灭尽,彼诸天、人则生大苦;于声、香、味、触、法染著爱乐住,彼法变易、无常、灭尽,彼诸天、人得大苦住。”

“如来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已,于色不复染著爱乐住,彼色变易、无常、灭尽,则生乐住;于声、香、味、触、法,集、灭、味、患、离如实知,如实知已,不复染著爱乐住,彼色变易、无常、灭尽,则生乐住。所以者何?眼、色缘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此三受集,此受灭、此受味、此受患、此受离如实知,于彼色因缘生阨碍,阨碍尽已,名无上安隐涅槃;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缘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知,如实知已,彼法因缘生阨碍,阨碍尽已,名无上安隐涅槃。”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界,

一向生喜悦,爱染深乐著。

诸天及世人,唯以此为乐,

变易灭尽时,彼则生大苦。

唯有诸贤圣,见其灭为乐,

世间之所乐,观察悉为怨。

贤圣见苦者,世间以为乐,

世间之所苦,于圣则为乐。

甚深难解法,世间痴惑生,

大暗所昏没,盲冥无所见。

唯有智慧者,发朦开大明,

如是甚深句,非圣孰能知?

不还受身者,深达谛明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瞻婆国揭伽池侧。

尔时,尊者鹿纽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有第二住,有一一住。彼云何第二住?云何一一住?”

佛告鹿纽:“善哉!善哉!鹿纽,能问如来如是之义。”

佛告鹿纽:“若眼识色可爱、乐、念、可意——长养于欲;彼比丘见已,喜乐、赞叹、系著住,爱乐、赞叹、系著住已,心转欢喜,欢喜已深乐,深乐已贪爱,贪爱已阨碍。欢喜、深乐、贪爱、阨碍者,是名第二住。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鹿纽,有如是像类比丘,正使空闲独处,犹名第二住。所以者何?爱喜不断不灭故。爱欲不断、不知者,诸佛如来说第二住。”

“若有比丘,于可爱、乐、念、可意——长养于欲色;彼比丘见已不喜乐、不赞叹、不系著住,不喜乐、不赞叹、不系著住已,不欢喜,不欢喜故不深乐,不深乐故不贪爱,不贪爱故不阨碍。不欢喜、深乐、贪爱、阨碍者,是名为一一住。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鹿纽,如是像类比丘,正使处于高楼重阁,犹是一一住者。所以者何?贪爱已尽、已知故。贪爱已尽,已知者,诸佛如来说名一一住。”

尔时,尊者鹿纽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瞻婆国揭伽池侧。

尔时,尊者鹿纽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鹿纽:“善哉!善哉!鹿纽,能问如来如是之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佛告鹿纽:“若眼见可爱、乐、可意、可念——长养于欲之色;见已,彼说赞叹、系著、欣悦,赞叹、系著已,则欢喜集,欢喜集已则苦集。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鹿纽,若有比丘,眼见可爱、乐、可念、可意——长养于欲之色;见已不欣悦、不赞叹、不系著,不欣悦、不赞叹、不系著故,不欢喜集,不欢喜集故则苦灭。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

尔时,尊者鹿纽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鹿纽闻佛说法教诫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得阿罗汉,心善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富楼那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坐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富楼那:“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有比丘,眼见可爱、可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欣悦、赞叹、系著,欣悦、赞叹、系著已欢喜,欢喜已乐著,乐著已贪爱,贪爱已阨碍。欢喜、乐著、贪爱、阨碍故,去涅槃远。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富楼那,若比丘眼见可爱、乐、可念、可意长养欲之色;见已不欣悦、不赞叹、不系著,不欣悦、不赞叹、不系著故不欢喜,不欢喜故不深乐,不深乐故不贪爱,不贪爱故不阨碍。不欢喜、不深乐、不贪爱、不阨碍故,渐近涅槃。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告富楼那:“我已略说法教,汝欲何所住?”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已蒙世尊略说教诫,我欲于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

佛告富楼那:“西方输卢那人凶恶、轻躁、弊暴、好骂。富楼那,汝若闻彼凶恶、轻躁、弊暴、好骂、毁辱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若彼西方输卢那国人,面前凶恶、诃骂、毁辱者,我作是念:‘彼西方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于我前凶恶、弊暴、好骂、毁辱我,犹尚不以手、石而见打掷。’”

佛告富楼那:“彼西方输卢那人但凶恶、轻躁、弊暴、骂辱,于汝则可脱,复当以手、石打掷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西方输卢那人脱以手、石加于我者,我当念言:‘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以手、石加我,而不用刀杖。’”

佛告富楼那:“若当彼人脱以刀杖而加汝者,复当云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若当彼人脱以刀杖而加我者,当作是念:‘彼输卢那人贤善智慧,虽以刀杖而加于我,而不见杀。’”

佛告富楼那:“假使彼人脱杀汝者,当如之何?”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若西方输卢那人脱杀我者,当作是念:‘有诸世尊弟子,当厌患身,或以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以绳自系,或投深坑;彼西方输卢那人贤善智慧,于我朽败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脱。’”

佛言:“善哉!富楼那,汝善学忍辱,汝今堪能于输卢那人间住止。汝今宜去度于未度,安于未安,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尔时,富楼那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富楼那夜过晨朝,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还出,付嘱卧具,持衣钵去,至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到已,夏安居,为五百优婆塞说法,建立五百僧伽蓝,绳床、卧褥、供养众具悉皆备足。三月过已,具足三明,即于彼处入无余涅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摩罗迦舅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摩罗迦舅言:“诸年少聪明利根,于我法、律出家未久,于我法、律尚无懈怠,而况汝今日年耆根熟,而欲闻我略说教诫!”

摩罗迦舅白佛言:“世尊,我虽年耆根熟,而尚欲得闻世尊略说教诫,惟愿世尊为我略说教诫!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乃至自知不受后有。”第二、第三亦如是请。

佛告摩罗迦舅:“汝今且止!”如是再三,亦不为说。

尔时,世尊告摩罗迦舅:“我今问汝,随意答我。”

佛告摩罗迦舅:“若眼未曾见色,汝当欲见,于彼色起欲、起爱、起念、起染著不?”

答言:“不也,世尊。”

“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如是说。”

佛告摩罗迦舅:“善哉!善哉!摩罗迦舅,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而说偈言:

“若汝非于彼,彼亦复非此,

亦非两中间,是则为苦边。”

摩罗迦舅白佛言:“已知,世尊。已知,善逝。”

佛告摩罗迦舅:“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尔时,摩罗迦舅说偈白佛言:

“若眼已见色,而失于正念,

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

取爱乐相者,心则常系著,

起于种种爱,无量色集生。

贪欲恚害觉,令其心退减,

长养于众苦,永离于涅槃。

见色不取相,其心随正念,

不染恶心爱,亦不生系著。

不起于诸爱,无量色集生,

贪欲恚害觉,不能坏其心。

小长养众苦,渐次近涅槃,

日种尊所说,离爱般涅槃。

若耳闻诸声,心失于正念,

而取诸声相,执持而不舍。

鼻香舌尝味,身触意念法,

忘失于正念,取相亦复然。

其心生爱乐,系著坚固住,

起种种诸爱,无量法集生。

贪欲恚害觉,退减坏其心,

长养众苦聚,永离于涅槃。

不染于诸法,正智正念住,

其心不染污,亦复不乐著。

不起于诸爱,无量法集生,

贪瞋恚害觉,不退减其心。

众苦随损减,渐近般涅槃,

爱尽般涅槃,世尊之所说。

“是名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告摩罗迦舅:“汝真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如汝所说偈:‘若眼见众色,忘失于正念,则于所见色,而取爱念相。’如前广说。”

尔时,尊者摩罗迦舅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尔时,尊者摩罗迦舅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已,于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成阿罗汉,心得解脱。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经法,诸比丘,崇向而于经法异信、异欲、异闻、异行思惟、异见审谛忍,正知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惟愿广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

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而不觉色贪,我先眼识于色有贪,而今眼识于色无贪如实知。若比丘眼见于色已,觉知色而不起色贪,觉我先眼识有贪,而言今眼识于色无贪如实知者。诸比丘,于意云何?彼于此为有信、有欲、有闻、有行思惟、有审谛忍不?”

答言:“如是,世尊。”

“归于此法,如实正知所知所见不?”

答言:“如是,世尊。”

“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诸比丘,是名有经法,比丘于此经法崇向,异信、异欲、异闻、异行思惟、异见审谛忍,正知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断欲。断眼欲已,眼则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不复生;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眼生、住、转出,则苦生、病住、老死出;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若眼灭、息、没,苦生则灭,病则息,死则没;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眼无常。若眼是常者,则不应受逼迫苦,亦应说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无常故,是故眼受逼迫苦生,是故不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眼苦。若眼是乐者,不应受逼迫苦,应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是苦故,受逼迫苦,不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眼非我。若眼是我者,不应受逼迫苦,应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眼非我故,受逼迫苦,不得于眼欲令如是、不令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三经,外六入处三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共相问讯,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所谓一切者,云何名一切?”

佛告婆罗门:“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我今舍,别立余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时,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面相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所谓一切有,云何一切有?”

佛告生闻婆罗门:“我今问汝,随意答我。婆罗门,于意云何?眼是有不?”

答言:“是有,沙门瞿昙。”

“色是有不?”

答言:“是有,沙门瞿昙。”

“婆罗门,有色、有眼识、有眼触、有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

答言:“有,沙门瞿昙。”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

佛说此经已,生闻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沙门瞿昙,所谓一切法,云何为一切法?”

佛告婆罗门:“眼及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为一切法。若复有言此非一切法,沙门瞿昙所说一切法,我今舍,更立一切法者,此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其痴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佛说此经巳,生闻婆罗门闻佛说已,欢喜随喜,从坐起去。

如生闻婆罗门所问三经,有异比丘所问三经、尊者阿难所问三经、世尊法眼法根法依三经,亦如上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眼是内入处,世尊略说,不广分别。云何眼是内入处?”

佛告彼比丘:“眼是内入处,四大所造净色,不可见有对;耳、鼻、舌、身内入处亦如是说。”

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意是内入处,不广分别。云何意是内入处?”

佛告比丘:“意内入处者,若心、意、识非色,不可见无对,是名意内入处。”

复问:“如世尊说,色外入处,世尊略说,不广分别。云何,世尊,色外入处?”

佛告比丘:“色外入处,若色四大造,可见有对,是名色是外入处。”

复白佛言:“世尊说声是外入处,不广分别。云何声是外入处?”

佛告比丘:“若声四大造,不可见有对,如声,香、味亦如是。”

复问:“世尊说触外入处,不广分别。云何触外入处?”

佛告比丘:“触外入处者,谓四大及四大造色,不可见有对,是名触外入处。”

复问:“世尊说法外入处,不广分别。云何法外入处?”

佛告比丘:“法外入处者,十一入所不摄,不可见无对,是名法外入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内入外,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外入处。云何为六?谓色是外入处,声、香、味、触、法是外入处,是名六外入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识身。云何为六?谓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是名六识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触身。云何为六触身?谓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是名六触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受身。云何为六?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六受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六想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思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六思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爱身。云何为六爱身?谓眼触生爱,耳、鼻、舌、身、意触生爱,是名六爱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顾念。云何为六?谓色顾念、声顾念、香顾念、味顾念、触顾念、法顾念,是名六顾念。”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覆念。云何为六?谓色有漏,是取心覆藏;声、香、味、触、法有漏,是取心覆藏,是名六覆。”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眼无常,况现在眼!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眼,不欣未来眼,于现在眼生厌、离欲、灭尽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如无常,如是苦、空、非我,亦如是说。如内入处四经、外入处四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当为汝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谛听!善思!谓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云何有因、有缘、有缚法经?谓眼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眼因、眼缘、眼缚?谓眼业因、业缘、业缚;业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业因、业缘、业缚?谓业爱因、爱缘、爱缚;爱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为爱因、爱缘、爱缚?谓爱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无明有因、有缘、有缚。何等无明因、无明缘、无明缚?谓无明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不正思惟有因、有缘、有缚。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缘、不正思惟缚?谓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缘眼、色,生不正思惟,生于痴,彼痴者是无明,痴求欲名为爱,爱所作名为业。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无明为爱,无明因爱,爱因为业,业因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是名有因、有缘、有缚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养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灭。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喜行。云何为六?如是,比丘,若眼见色喜,于彼色处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喜,于彼法处行。诸比丘,是名六喜行。”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忧行。云何为六?诸比丘,若眼见色忧,于彼色处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忧,于彼法处行。诸比丘,是名六忧行。”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舍行。云何为六?诸比丘,谓眼见色舍,于彼色处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舍,于彼法处行。是名,比丘,六舍行。”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常行。云何为六?若比丘眼见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是名,比丘,六常行。”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常行。云何为六?若比丘眼见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世间难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常行。云何为六?若比丘眼见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世间难得,所应承事、恭敬、供养,则为世间无上福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常行。云何为六?若比丘眼见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若比丘成就此六常行者,当知是舍利弗等。舍利弗比丘眼见色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识法,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舍利弗比丘成就此六常行故,世间难得,所应承事、恭敬、供养,则为世间无上福田。”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不是弟弟

    我不是弟弟

    500百年后的地球,在黑暗与神权的笼罩下,历史断层,科技尽失。万幸,魔法初兴,超凡崛起。获得诸天最强魔法师养成系统的肖帝,正准备大展身手时候,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别人的契约骑士。某魔法师:“前面有敌人,我的守护骑士,快去拉仇恨!”肖帝:“不,我施法速度比你快,魔法环数比你高,魔力比你丰沛,应该你去抗伤害!”某魔法师大怒:“我这哪里是契约了个骑士,分明是签了个法爹!”肖帝冷笑:“当初你死皮赖脸非要和我契约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得,果然,男人都是大猪蹄子。”某魔法师终于内牛满面:自己签的约,跪着也要抗完!
  • 英雄联盟之百变杀手

    英雄联盟之百变杀手

    被背叛的杀手,因自杀穿越到瓦罗兰大陆,在瓦罗兰大陆,阳嘉凉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事,终于,他不再是一个只会杀人的杀手了……【萌新作品】
  • 精灵之全民盛世

    精灵之全民盛世

    哈哈哈哈。。。一个长相清秀的少年举起了手中的精灵球,‘我得到神奇宝贝了!。出来吧!。。。""别,别打脸!"杉天捂住脸在地上苦苦挣扎。。
  • 仙子落凡尘:夫君,要宠我!

    仙子落凡尘:夫君,要宠我!

    她本是琴仙琴声与天上灵气孕育而出的仙子绿绮,浮云万载,她与琴仙天逸相依相伴。却因代琴仙天逸受罚而坠入下界。在凡间,某个和天逸长的一模一样的娃红着脸对她说:绿绮,我喜欢你。她茫然的说:宋漠宸,我也挺喜欢自己的啊~那个外冷内热的尹翼啸蛊惑道:小绿~啊,不是,小绮,跟我走吧,我会晾肉干给你吃的哦~眨眨眼睛咩~她咂咂嘴后接过了某娃递过来的一块肉干:可是…我已经有了啊。还有还有,那个什么霸道的破皇帝轩辕烈,竟然说什么:绿绮,你是我的。
  •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 超凡觉醒

    超凡觉醒

    如果灵气以“龟速“复苏,世界将变成怎样?灵气复苏,世界异变,但更大的改变,是人心!有一群觉醒者,变成了超级英雄;有一群觉醒者,变成了超级坏蛋;还有一群觉醒者,变成了超级咸鱼,他们组建了一个“悠闲者联盟”,利用自己的能力,享受不一样的日常生活。杨诚在机场拿错了一个行李箱,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 事物的味道,我尝的太早了:石川啄木诗歌集

    事物的味道,我尝的太早了:石川啄木诗歌集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石川啄木诗歌集》收录了石川啄木的四部小集子。《一握砂》包含551首短歌,《可悲的玩具》包含194首短歌,这两部歌集诚恳地记录了诗人在贫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叹息。《叫子和口哨》为石川啄木创作的6首现代诗,着重在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可以吃的诗》则是诗人针对诗歌创作而写的一篇自白文章,简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剖析自己的心灵。
  • 独宠丑颜皇后

    独宠丑颜皇后

    “这就是传说中的倾国皇后?怎么这么……”丑。一个个丑字还没说出,这位传说中的倾国皇后顾念手中的匕首,就抵住了他的咽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莉莉一起跳舞的七个夜晚

    和莉莉一起跳舞的七个夜晚

    青年孔菲斯1912年乘坐海船从美国抵达漂来。麦边逊饭店主人埃利斯、日本军官高桥、俄国流民娜塔莎姐妹、美国少女珍妮、新派文人邵介惠、大买办邵三卿、革命者蒋桂芳和汪德龄、黑帮头子顾金坤、底层流民席路生……这是一群光怪陆离的众生相。青年孔菲斯与他们一起,见证着中国漂来这个东方巴黎在1912年帝制结束到1945年国内战争开始之间的悲欢历史。在这座海内外各色人等汇聚的中国城市遇到了梦中的姑娘,两个年轻人互生好感。但好景不长,两人随同众人庆祝革命者的婚礼时,内讧爆发。孔菲斯的心上人在逃亡过程中中枪死去。孔菲斯相信莉莉没有死去。他不能忘记和莉莉跳舞的七个夜晚,他开始了寻找莉莉的漫长之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