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2600000031

第31章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间四百岁是兜率陀天上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岁,兜率陀天寿四千岁。愚痴无闻凡夫于彼命终,生地狱、畜生、饿鬼中;多闻圣弟子于彼命终,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间八百岁是化乐天上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岁,化乐天寿八千岁。愚痴无闻凡夫于彼命终,生地狱、畜生、饿鬼中;多闻圣弟子于彼命终,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人间千六百岁是他化自在天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一月,十二月一岁,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愚痴无闻凡夫于彼命终,生地狱、畜生、饿鬼中;多闻圣弟子于彼命终,不生地狱、畜生、饿鬼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佛说六经,如是异比丘问六经、佛问诸比丘六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若行、若形、若相,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彼不忆念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然于彼色、受、想、行、识法,作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思惟,于彼法生厌、怖畏、防护;生厌、怖畏、防护已,以甘露门而自饶益,如是寂静,如是胜妙,所谓舍离,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如是知、如是见已,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不得解脱,以欲法、念法、乐法故,取中般涅槃。若不如是,或生般涅槃;若不如是,或有行般涅槃;若不如是,或无行般涅槃;若不如是,或上流般涅槃;若不如是,或复即以此欲法、念法、乐法功德生大梵天中,或生梵辅天中,或生梵身天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第二禅具足住。若不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忆念,而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于此等法心生厌离、怖畏、防护;厌离、防护已,于甘露法界以自饶益。此则寂静,此则胜妙,所谓舍离,一切有余爱尽、无欲、灭尽、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若不解脱,而以彼法——欲法、念法、乐法取中般涅槃;若不尔者,取生般涅槃;若不尔者,取有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取无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取上流般涅槃;若不尔者,彼以欲法、念法、乐法生自性光音天;若不尔者,生无量光天;若不尔者,生少光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离贪喜舍住,正念正智,觉身乐,圣人能说能舍念乐住,第三禅具足住。若不尔者,以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于色、受、想、行、识法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乃至上流般涅槃;若不尔者,以彼法——欲法、念法、乐法生遍净天;若不尔者,生无量净天;若不尔者,生少净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离苦息乐,前忧喜已灭,不苦不乐舍,净念一心,第四禅具足住。若不如是忆念,而于色、受、想、行、识思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乃至上流般涅槃;若不尔者,或生因性果实天;若不尔者,生福生天;若不尔者,生少福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禅,如是四无色定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风云天作是念:‘我今欲以神力游戏。’如是念时,风云则起。如风云天,如是焰电天、雷震天、雨天、晴天、寒天、热天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说如是,异比丘问佛、佛问诸比丘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于夜暗中,天时小雨,电光焰照。佛告阿难:“汝可以伞盖覆灯持出。”

尊者阿难即受教,以伞盖覆灯,随佛后行。至一处,世尊微笑。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不以无因缘而笑,不审世尊今日何因何缘而发微笑?”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来不以无因缘而笑,汝今持伞盖覆灯,随我而行;我见梵天亦复如是持伞盖覆灯,随拘邻比丘后行;释提桓因亦复持伞盖覆灯,随摩诃迦叶后行;袟栗帝罗色吒罗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舍利弗后行;毗楼勒迦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大目揵连后行;毗楼匐叉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摩诃拘絺罗后行;毗沙门天王亦持伞盖覆灯,随摩诃劫宾那后行。”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善好调伏众。何等为四?谓比丘调伏、比丘尼调伏、优婆塞调伏、优婆夷调伏,是名四众。”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才辩无畏,多闻通达法,

行法次法向,是则为善众。

比丘持净戒,比丘尼多闻,

优婆塞净信,优婆夷亦然,

是名为善众,如日光自照。

如则善好僧,是则僧中好,

是法令僧好,如日光自照。”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调伏,如是辩、柔和、无畏、多闻、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种子。何等为三?有随生子、有胜生子、有下生子。”

“何等为随生子?谓子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子亦随学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随生子。”

“何等为胜生子?若子父母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则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胜生子。”

“云何下生子?若子父母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子不能受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戒,是名下生子。”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生随及生上,智父之所欲,

生下非所须,以不绍继故。

为人法之子,当作优婆塞,

于佛法僧宝,勤修清净心,

云除月光显,光荣眷属众。”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五戒,如是信、戒、施、闻、慧经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断断及律仪,随护与修习,

如此四正断,诸佛之所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云何为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云何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云何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云何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为修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云何为断断?谓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心摄受,是为断断。”

“云何律仪断?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律仪断。”

“云何随护断?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随护断。”

“云何修断?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修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断断及律仪,随护与修习,

如此四正断,诸佛之所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正断。何等为四?一者、断断,二者、律仪断,三者、随护断,四者、修断。”

“云何断断?若比丘已起恶不善法断,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未起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摄受;已生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是名断断。”

“云何律仪断?若比丘善护眼根,隐密、调伏、进向;如是耳、鼻、舌、身、意根善护、隐密、调伏、进向,是名律仪断。”

“云何随护断?若比丘于彼彼真实三昧相善守护持,所谓青瘀相、胀相、脓相、坏相、食不凈相,修习守护,不令退没,是名随护断。”

“云何修断?若比丘修四念处等,是名修断。”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断断律仪断,随护修习断,

此四种正断,正觉之所说。

比丘勤方便,得尽于诸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四念处,如是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四道、四法句、正观修习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有人作世间建立,彼一切皆依于地;如是比丘修习禅法,一切皆依不放逸为根本,不放逸集、不放逸生、不放逸转。比丘不放逸者,能修四禅。”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如是比丘能断贪欲、瞋恚、愚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断贪欲、瞋恚、愚痴,如是调伏贪欲、瞋恚、愚痴;贪欲究竟,瞋恚、愚痴究竟,出要、远离、涅槃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百草药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种种善法,皆依不放逸为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黑沉水香是众香之上;如是种种善法,不放逸最为其上。”

“譬如坚固之香,赤栴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不放逸为根本。如是乃至涅槃。”

“譬如水陆诸华,优钵罗华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皆不放逸为根本,乃至涅槃。”

“譬如陆地生华,摩利沙华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乃至涅槃。”

“譬如,比丘,一切畜生迹中,象迹为上;如是一切诸善法,不放逸最为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畜生,师子为第一,所谓畜生主;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屋舍堂阁,以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

“譬如一切阎浮果,唯得阎浮名者,果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是一切俱毗陀罗树,萨婆耶旨罗俱毗陀罗树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山,以须弥山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金,以阎浮提金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衣中,伽尸细氎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色中,以白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众鸟,以金翅鸟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王,转轮圣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天王,四大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三十三天,以帝释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焰摩天中,以宿焰摩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兜率陀天,以兜率陀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化乐天,以善化乐天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他化自在天,以善他化自在天子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梵天,大梵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阎浮提一切众流皆顺趣大海,其大海者最为第一,以容受故;如是一切善法皆顺不放逸。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雨滴皆归大海;如是一切善法皆顺趣不放逸海。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萨罗,阿耨大萨罗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阎浮提一切河,四大河为第一,谓恒河、新头、搏叉、司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众星光明,月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第一。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大身众生,罗睺阿修罗最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诸受五欲者,顶生王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欲界诸神力,天魔波旬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众生,无足、两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想、无想,非想、非无想,如来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所有诸法,有为、无为,离贪欲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诸法众,如来众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譬如一切所有诸界苦行,梵行圣界为第一;如是一切善法,不放逸为其根本。如上说,乃至涅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禅:有禅三昧善,非正受善;有禅正受善,非三昧善;有禅三昧善,亦正受善;有禅非三昧善,非正受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住三昧善,非住正受善;有禅住正受善,非住三昧善;有禅住三昧善,亦住正受善;有禅非住三昧善,亦非住正受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起善,非正受起善;有禅正受起善,非三昧起善;有禅三昧起善,亦正受起善;有禅非三昧起善,亦非正受起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时善,非正受时善;有禅正受时善,非三昧时善;有禅三昧时善,亦正受时善;有禅非三昧时善,亦非正受时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处善,非正受处善;有禅正受处善,非三昧处善;有禅三昧处善,亦正受处善;有禅非三昧处善,亦非正受处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迎善,非正受迎善;有禅正受迎善,非三昧迎善;有禅三昧迎善,亦正受迎善;有禅非三昧迎善,亦非正受迎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念善,非正受念善;有禅正受念善,非三昧念善;有禅三昧念善,亦正受念善;有禅非三昧念善,亦非正受念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念不念善,非正受念不念善;有禅正受念不念善,非三昧念不念善;有禅三昧念不念善,亦正受念不念善;有禅非三昧念不念善,亦非正受念不念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来善,非正受来善;有禅正受来善,非三昧来善;有禅三昧来善,亦正受来善;有禅非三昧来善,亦非正受来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恶善,非正受恶善;有禅正受恶善,非三昧恶善;有禅三昧恶善,亦正受恶善;有禅非三昧恶善,亦非正受恶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方便善,非正受方便善;有禅正受方便善,非三昧方便善;有禅三昧方便善,亦正受方便善;有禅非三昧方便善,亦非正受方便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止善,非正受止善;有禅正受止善,非三昧止善;有禅三昧止善,亦正受止善;有禅非三昧止善,亦非正受止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举善,非正受举善;有禅正受举善,非三昧举善;有禅三昧举善,亦正受举善;有禅非三昧举善,亦非正受举善。”

“复次,四种禅:有禅三昧舍善,非正受舍善;有禅正受舍善,非三昧舍善;有禅三昧舍善,亦正受舍善;有禅非三昧舍善,亦非正受舍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观察知宿命,见天恶趣生,

生死诸漏尽,是则牟尼明。

其心得解脱,一切诸贪爱,

三处悉通达,故说为三明。”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通、无学生死智证通、无学漏尽智证通。”

“云何无学宿命智证通?谓圣弟子知种种宿命事,从一生至百千万亿生,乃至劫数成坏,我及众生宿命所更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受分齐,我及众生于此处死、余处生,于余处死、此处生,有如是行、如是因、如是信,受种种宿命事,皆悉了知,是名宿命智证明。”

“云何生死智证明?谓圣弟子天眼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上色、下色,向于恶趣,随业受生如实知;如此众生身恶行成就、口恶行成就、意恶行成就,谤圣人,邪见受邪法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此众生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不谤毁圣人,正见成就,身坏命终,生于善趣天人中,是名生死智证明。”

“云何漏尽智证明?谓圣弟子此苦如实知,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如实知;彼如是知、如是见,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名漏尽智证明。”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观察知宿命,见天恶趣生,

生死诸漏尽,是则牟尼明。

知心得解脱,一切诸贪爱,

三处悉通达,故说为三明。”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而作是说:“此则婆罗门三明,此则婆罗门三明。”

尔时,世尊告婆罗门言:“云何名为婆罗门三明?”

婆罗门白佛言:“瞿昙,婆罗门父母具相,无诸瑕秽;父母七世相承,无诸讥论;世世相承,常为师长,辩才具足;诵诸经典、物类名字、万物差品、字类分合、历世本末,此五种记,悉皆通达;容色端正。是名,瞿昙,婆罗门三明。”

佛告婆罗门:“我不以名字言说为三明也,贤圣法门说真实三明,谓贤圣知见,贤圣法、律真实三明。”

婆罗门白佛:“云何,瞿昙,贤圣知见,贤圣法、律所说三明?”

佛告婆罗门:“有三种无学三明。何等为三?谓无学宿命智证明、无学生死智证明、无学漏尽智证明,如上经广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一切法无常,持戒寂静禅,

知一切宿命,已生天恶趣。

得断生漏尽,是为牟尼通,

悉知心解脱,一切贪恚痴。

我说是三明,非言语所说。”

“婆罗门,是为圣法、律所说三明。”

婆罗门白佛:“瞿昙,是真三明。”

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与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瞿昙,我名信。”

佛告婆罗门:“所谓信者,信增上戒、施、闻、舍、慧,是则为信,非名字是信也。”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面相慰劳,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昙,我名增益。”

佛告婆罗门:“所谓增益者,信增益,戒、闻、舍、慧增益,是为增益,非名字为增益也。”

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婆罗门来诣佛所,问讯安否,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名等起。”

佛告婆罗门:“夫等起者,谓起于信,起戒、闻、舍、慧,是为等起,非名字为等起也。”

尔时,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说无为法,及无为道迹。谛听!善思!”

“云何无为法?谓贪欲永尽,瞋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

“云何为无为道迹?谓八圣道分,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无为道迹。”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无为,如是难见、不动、不屈、不死、无漏、覆荫、洲渚、济渡、依止、拥护、不流转、离炽焰、离烧燃、流通、清凉、微妙、安隐、无病、无所有、涅槃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湖池,广长五十由旬,深亦如是。若有士夫以一毛端滴彼湖水,云何,比丘,彼湖水为多?为士夫毛端一滴水多?”

比丘白佛:“世尊,士夫毛端鲜少耳,湖水无量千万亿倍,不得为比。”

佛告比丘:“具足见真谛,正见具足。世尊弟子见真谛果,正无间等,彼于尔时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更不复生,所断诸苦甚多无量,如大湖水,所余之苦如毛端滴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毛端滴水,如是草筹之端滴水亦如是,如湖池水如是,萨罗多吒伽、恒水、耶扶那、萨罗[泳-永+臾]、伊罗跋提、摩醯大海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内六入处。云何为六?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于此六法观察忍,名为信行,超升离生,离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若此诸法增上观察忍,名为法行,超升离生,离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若此诸法如实正智观察,三结已尽、已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决定不堕恶趣,定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此等诸法正智观察,不起诸漏,离欲解脱,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六爱身、六界身、五阴亦如上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生,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枝种子、种种子。此诸种子不断、不破、不腐、不伤、不穿坚,新得地界,不得水界,彼诸种子不得生长增广;得水界,不得地界,彼诸种子不得生长增广;要得地界、水界,彼诸种子得生长增广。如是业,烦恼、有、爱、见、慢、无明而生行;若有业而无烦恼、爱、见、无明者,行则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行,如是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我于世间及世间集不如是知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为解脱、为出、为离,离颠倒想,亦不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我于世间及世间集如实知故,是故我于诸天、世人、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众生,为得解脱、为出、为离,心离颠倒,具足住,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世间世间集、世间灭,世间集、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世间味、世间患、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道迹,世间集、世间灭、世间集道迹、世间灭道迹,世间集、世间灭、世间味、世间患、世间出,世间集、世间灭、世间集道迹、世间灭道迹、世间味、世间患、世间出。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爱。何等为三?谓欲爱、色爱、无色爱。为断此三爱故,当求大师。”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求大师,如是次师、教师、广导师、度师、广度师、说师、广说师、随说师、阿阇梨、同伴、真知识之善友、哀愍、慈悲、欲义、欲安、欲乐、欲触、欲通、欲者、精通者、方便者、出者、坚固者、勇猛者、堪能者、摄者、常者、学者、不放逸者、修者、思惟者、忆念者、觉想者、思量者、梵行者、神力者、智者、识者、慧者、分别者、念处、正勤、根、力、觉、道、止观、念身、正思惟求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有漏。何等为三?谓欲有漏、有有漏、无明有漏。为断此三有漏故,当求大师。”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求大师,如是乃至求正思惟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尊者罗睺罗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不忆念,于其中间尽诸有漏?”

佛告罗睺罗:“有内六入处。何等为六?谓眼入处,耳、鼻、舌、身、意入处。此等诸法,正智观察,尽诸有漏,正智心善解脱,是名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已舍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眼欲贪断,欲贪断者,是名眼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未来世成不生法。如眼,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眼生、住、成就显现,苦生、病住、老死显现;如是乃至意亦如是说。若眼灭、息、没,苦则灭、病则息、老死则没;乃至意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眼味著者,则生上烦恼;生上烦恼者,于诸染污心不得离欲,彼障碍亦不得断;乃至意入处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世间所作,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善法,皆依内六入处而得建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内六入处,如是外六入处,乃至五阴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无足、二足、四足、多足,色、无色,想、无想,非想、非非想,于一切如来最第一,乃至圣戒亦如是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世间众生所作,彼一切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法有为、无为,离贪欲法最为第一。如是广说,乃至圣戒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诸世间众生,彼一切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诸众,如来声闻众最为第一。如是广说,乃至圣戒。”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同类推荐
  • A Popular Account

    A Popular Accou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月光童子经

    佛说月光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Lamplighter

    The Lampligh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石遗室诗话

    石遗室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粤匪犯湖南纪略

    粤匪犯湖南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在人与妖共存的世界中生活下去

    在人与妖共存的世界中生活下去

    魔王降临,西方世界完全沦陷,毁灭的魔爪又伸向东方。经过无数的死亡和毁灭后,魔王被消灭,其破碎的身体化为七样宝物散落世间。事情发生在十多年后……
  • 迟迟归来喜欢你

    迟迟归来喜欢你

    滴滴,扶木新书已上架!【简介】安迟迟:“我没有豪车。”郑学扬:“我有,就够了!”安迟迟:“我成绩不比你好。”郑学扬:“我们一样好也行。”安迟迟:“我有喜欢的人了。”郑学扬:“那个人,只能是我!”(以上纯属迟迟与学扬的对话)【甜蜜番】安迟迟——茫茫人海,浮世三千,我心,归何处?郑学扬——落叶归根,你归我,可好?〈〔本文文风甜蜜蜜,微微虐心〕〉……………………书群号:793013948
  • 春江令

    春江令

    大周开国之初,就一直流传着关于“春江令”的传言。据说,春江令之主可以号令江湖,江湖众人必须为春江令之主马首是瞻,哪怕要他们推翻政权,也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更令人不解的是,春江令竟是大周的开国皇帝令人制作的。“春江令”的存在究竟是真是假,是虚是实?百年来,始终都有人对这块没人见过的令牌虎视眈眈。在这条寻找真相的路上,他们受命运的驱使走到了一起。最后的真相,能否被他们揭开?宫斗,权谋,江湖,人性门派少主许展墨×当朝公主叶慕,护国将领孟早江×江湖侠女福凝bg,he,双男主双女主
  • 台风少年团之谈恋爱

    台风少年团之谈恋爱

    讲述了台风少年团五位少年与五位女主角的恋爱故事
  • 男神住在我隔壁之张先生晚安

    男神住在我隔壁之张先生晚安

    [呆萌热爱音乐的闷骚男明星vs未成年中二疯狂追星少女]哥哥问:“你们想要去哪里?”粉丝们:“去你心里!”只有陈倾怀暗搓搓的准备。哥哥说:“你们是我的宝贝。”粉丝们:“我们都是你的宝贝!”只有陈倾怀默默成为了张夫人。 遇见你一千次,那么我也会心动一千零一次,如果还能够重来,我想我还会爱上你,还会想要和你在一起,可我不会再像从前一样奋不顾身只为拥抱你了。这是一个爱幻想的追星少女,成功住进男神男神户口簿的励志故事。男女主年龄差距12岁,女主没谈过恋爱,但是一直是身边朋友的爱情顾问,道理一大堆。男主谈过一次恋爱,但完完全全是个爱情小白,不擅长和女生接触,身体会僵硬,典型天然呆。 原名:你是我一生的故事1V1有甜有虐不喜勿入我这个人经不起批评
  • 不洗内裤的保姆

    不洗内裤的保姆

    冬梅因不给主妇洗内裤跟主妇吵了起来,于是一甩手走人了,炒了主妇的鱿鱼。冬梅是保姆。这家的主妇叫赵娜,是某家医院的护士长。冬梅是她二姨花卉介绍给赵娜做保姆的。花卉和赵娜是老同学,冬梅来城里打工也是花卉的主意。冬梅和赵娜见面那天,花卉就和赵娜说好了,按冬梅老家的习俗,冬梅不能给主妇洗内裤,若洗就会一辈子不生孩子,不吉利。
  • 人界魍魉局

    人界魍魉局

    为了不忘记前世的记忆,房公子拒喝孟婆汤,在地府做了八百年的苦役,终于守得前世娘子转世,以魂魄姿态和娘子一起上大学,为娘子披荆斩棘破除前进路上一切阻碍。孰不知竟扯出另一段更前世的旧相识……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海天蔚蓝之许尔依恋

    海天蔚蓝之许尔依恋

    前世,她是蓝国的王,履行使命:许尔依恋。今生,她是海天使者,归隐后她只想:闲看落花静听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