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2900000072

第72章

非三公不得称公

《公羊传》曰:“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天子三公称公,周公、召公、毕公、毛公、苏公是也。王者之后称公,宋公是也。杜氏《通典》曰:“周制,非二王之后,列国诸侯其爵无至公者。春秋有虞公、州公,或因殷之旧爵,或尝为天子之官,子孙因其号耳,非周之典制也。东迁而后,列国诸侯皆僣称公。”夫子作《春秋》而笔之于书,则或公或否。生不公,葬则公之;列国不公,鲁则公之,于是天子之事与人臣之礼并见于书,而天下之大法昭矣。汉之西都有七相五公,而光武则置三公,之文如邓公禹、吴公汉、伏公湛、宋公宏、第五公伦、牟公融、袁公安、李公固、陈公宠、桥公玄、刘公宠、崔公烈、胡公广、王公龚、杨公彪、苟公爽、皇甫公嵩、董公卓、曹公操,非其在三公之位,则无有书公者:《三国志》若汉之诸葛公亮、魏之司马公懿、吴之张公昭、顾公雍、陆公逊,《晋书》若卫公、张公华、王公导、庾公亮、陶公侃、谢公安、桓公温、刘公裕之类,非其在三公之位,则无有书公者。史至于唐而书公,不必皆尊官。泊乎今日,志状之文,人人得称之矣。吁,何其滥与!何其伪与!

《大雅·古公直父》笺曰:“诸侯之臣称君曰公。”《白虎通》曰:“臣子于其国中皆褒其君为公,《诗》曰“‘乃命鲁公,俾侯于东。”公者,鲁人之称;侯者,周室之爵。

《秦誓》:“公曰:嗟我士听无哗。”夫《秦誓》之书“公”,与《春秋》之书“秦伯”,不已异乎?曰:《春秋》以道名分,五等之爵册之天子,不容僣差。若《秦誓》本国之书,孔子因其旧文而已。“公之媚子,从公于狩。”亦秦人之诗也。

平王以后,诸侯通称为公,则有不必专于本国者矣,《硕人》之诗曰:“谭公维私。”《左传》郑庄公之言曰:“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

周之盛时,亦有群公之称,见于康王之浩及诗之《云汉》,此犹五等之君,《春秋》书之,通日诸侯也。

《左传》自王卿而外无书公者,惟楚有之,其君已僣为王,则臣亦潜为公,《宣十一年》所谓“诸侯县公皆庆寡人”者也。传中如集公、析公、申公、郧公、蔡公、息公,商公、期思公,并边中国,白公边吴,盖尊其名以重边邑。而秦有麃公,吏失其姓名。”楚汉之际有膝公、戚公、柘公、薛公、郯公、萧公、陈公、魏公、留公、方与公,高祖初称沛公,太上皇父称丰公,皆楚之遗名。此县公之公也。

有失其名而公之者,《史记·秦始皇纪》侯公,《项羽纪》枞公、侯公,《高祖纪》单父人吕公、新城三老董公,《孝文纪》太仓令淳于公,《天官书》甘公,《封禅书》申公、齐人丁公,《曹相国世家》胶西盖公,《留侯世家》东园公,夏黄公,《穰侯传》其客宋公,《信陵君传》毛公、薛公,《贾生传》河南守吴公,《张敖传》中大夫泄公,《黥布传》故楚令尹薛公,《季布传》母弟丁公,《晁错传》谒者仆射邓公,《郑当时传》下邽翟公,《酷吏传》河东守胜屠公,《货殖传》朱公、任公,《汉书·高帝纪》终公,《艺文志》蔡公、毛公、乐人窦公、黄公、毛公、皇公,《张耳陈馀传》范阳令徐公、甘公,《刘欲传》鲁国桓公、赵国贯公,《周昌传》赵人方与公,《武五子传》瑕丘江公,《王褒传》九江被公,《于定国传》其父于公,《翟方进传》方进父翟公,《儒林传》免中徐公、博士江公、食子公,淄川任公、皓星公,《游侠传》故人吕公、茂陵守令尹公,皆失其名而公之,若郑君、卢生之比。本朝《实录》于孝慈高皇后之父亦不知其名,谓之马公,是史之阙文,非正书也。

大史公者,司马迁称其父谈,故尊而公之也。

有尊老而公之者,《战国策》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史记》文帝谓冯唐:“公柰何众辱我”是也。《汉书·沟洫志》“赵中大夫白公”,师古曰:“盖相呼尊老之称。”《项籍传》“南公服”,虔曰“南方之老人也。”《眭宏传》“东平赢公”,师古曰:“长老之号。”《元后传》“元城建公”,服虔曰:“年老者也。”《吴志·程普传》“普最年长,时人皆呼程公。”《方言》:“凡尊老,周、晋、秦,陇谓之公。”《晋书·乐志》:“项伯语项庄曰:‘公莫,古人相呼曰公。’”

《汉书·何武传》:“号为烦碎,不称贤公,”《后汉书·李固传》:“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宦者传》:种暠为司徒,告宾客曰:“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魏志·王粲传》:蔡邕闻粲在门,倒屐迎之,曰:“此王公孙也。”《晋书·陈骞传》:对父矫曰:“主上明圣,大人大臣,今若不合意,不过不作公耳。”《魏舒传》:夜闻人问:“寝者为谁?”曰:“魏公舒。”舒自知当为公矣。《陆晔传》: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王猛传》父老曰:“王公何缘拜也?”《北史·郑述祖传》:少时在乡,单马出行,忽有骑者数百,见述祖皆下马,曰:“公在此。”陶渊明《孟长史传》:从父太常夔尝问光禄大夫刘耽:“孟君若在,当已作公否?”答云:“此本是三司人。”是知南北朝以前人语,必三公方得称公也。《周书·姚僧垣传》:宣帝尝从容谓僧垣曰:“尝闻先帝呼公为姚公,有之乎?”对曰:“臣曲荷殊私,实如圣旨。”帝曰:“此是尚齿之辞,非为贵爵之号。朕当为公建国开家,为子孙永业。”乃封长寿县公,邑一千户。

孔融告高密县为郑玄特立一乡,曰郑公乡。以为公者,仁德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此是曲说。据其所引,皆史失其名之公,而太史公,又父子之辞也。《战国策》:“陈轸将之魏,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史记·留侯世家》:“吾惟竖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此皆谓父为公。《宋书·颜延之传》:“何偃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答曰:“身非三公之位,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北齐书·徐之才传》:郑道育尝戏之才为师公,之才曰:“既为汝师,又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

陆云作《祖父诔》曰“吴丞相陆公”,诔曰“维赤乌八年二月粤乙卯,吴故使持节郢州牧左都护丞相江陵郡侯陆公薨”;曰“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曰“维太康五年夏四月丙申,晋故散骑常侍吴郡陆君卒”。王沈祭其父曰“孝于沈敢昭告烈考东郡君”。张说作其父《赠丹州刺史先府君墓志》,每称必曰“君”。然则虽己之先人,亦不一概称公,古人之谨于分也。

《史记·晁错传》:错父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人口议多怨公者。”是以父而呼子为公。徐孚远曰:“御史大夫,三公也。错父呼错为公,盖以官称之。”

沙门亦有称公者,必以其名冠之。深公,法深也;林公,道林也;远公,惠远也;生公,道生也;猷公,道猷也;隆公,慧隆也;志公,宝志也;澄公,佛图澄也;安公,道安也;什公,鸠摩罗什也。当时之人嫌于直斥其名,故加一“公”字,梁,陈以下,僧乃有字,而人相与字之,字之则不复公之矣。

《宋史》丰稷驳宋用臣《谥议》曰:“凡称公者,须着宿大臣及乡党有德之士,然则今之宦竖而称公,亦不可出于士大夫之口。

古人不以甲子名岁

《尔雅》疏曰:“甲至癸为十日,日为阳;寅至丑为十二辰。辰力阴。”此二十二名,古人用以纪日,不以纪岁。岁则自有阏逢至昭阳十名为岁阳,摄提格至赤奋若十二名为岁名。后人谓甲子岁、癸亥岁,非古也。自汉以前,初不假借。《史记·历书》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其辨晰如此。若《吕氏春秋·序意篇》:“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贾谊《鵩赋》:“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服集予舍。”许氏《说文》后叙:“粤在永元固顿之年,盂陬之月,朔日甲子。”亦皆用岁阳岁名,不与日同之证。《汉书·郊祀歌》:“天马徕,执徐时。”谓武帝太初四年,岁在庚辰,兵诛大宛也。自经学日衰,人趋简便,乃以甲子至癸亥代之,子曰:“觚不觚。”此之谓矣。

宋刘恕《通鉴外记目录序》曰:“庖牺前后逮周厉王,疑年茫昧,借日名甲子以纪之。”是则岁之称甲子也,借也。何始乎?自亡新始也。王莽下书言始建国五年,岁在寿星,填在明堂,仓龙癸酉,德在中宫。又言天凤七年,岁在大梁,仓龙庚辰。厥明年,岁在实沈,仓龙辛已。《隋书·律历志》:“王莽《铜权铭》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又曰:“龙在己已,岁次实沈”是也。自此《后汉书·张纯传》言“摄提之岁,苍龙甲寅”,《朱穆传》言“明年丁亥之岁”,苟悦《汉纪》言“汉元年,实乙未也”,《曹娥碑》亦云“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蜀郡造桥碑》云:“维延熹龙在甲辰”,而张角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自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矣。

以甲子名岁,虽自东汉以下,然其时制诏章奏符檄之文皆未尝正用之,其称岁必曰元年、二年,其称日乃用甲子、乙丑,如己亥格、庚戌制,王午兵之类,皆日也。惟《晋书》王弇上疏言:“臣以壬申岁见用为鄱阳内史”。按怀帝以永嘉五年辛未为刘聪所执,愍帝以建兴元年癸酉即位,中间一年无主,故言壬申岁也。后代之人无大故而效之,非也。

自三国鼎立,天光分曜,而后文人多舍年号而称甲子。魏程晓赠傅休奕诗:“龙集甲于,四时成岁。”晋张华《感婚赋》:“方今岁在己巳,将次四仲。”陆机《愍怀太子诔》:“龙集庚戌,日月改度。”陶潜《祭从弟敬远文》:“岁在辛亥,月惟仲秋。”《自祭文》:“岁维丁卯,律中无射。”后周庚信《哀江南赋》:“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而梁陶隐居《真诰》亦书“己卯岁”。至杜预《左传集解后序》则追言魏哀王二十年,大岁在王戌矣。

晋惠帝时,庐江杜嵩作《王子春秋》。壬子,元康二年,贾后弑杨太后于金塘城之岁。

唐人有以豫书而不称年号者。《旧唐书·礼仪志》曰:“请以开元二十六年己卯四月秂,至辛已年十月祫;至甲申年四月又秂,至丙戌年十月又祫;至己丑年四月又谛,至辛卯年十月又祫。”其辛已以下不言开元某年。又《博古图》载《唐鉴铭》曰:“武德五年,岁次王午,八月十五日甲子,杨州总管府造青铜镜一面,充癸未年元正朝贡。”其癸未亦不言武德六年者,当时屡改年号故也。此一鉴而有正书、有豫书之不同,亦变例也。

史家之文必以日系月,以月系年。钟鼎之文则不尽然,多有月而不年,日而不月者。

《商母乙卣》其文曰:“丙寅,王锡口贝朋,用作母乙彝。”丙寅者,日也。《博古图》乃谓商建国始于庚戌,历十六年而有丙寅,在仲壬即位之三年,则凿矣。岂非迷于后世之以甲子名岁,而欲以追加之古人乎?

《春秋》之世,各国皆自纪其年。发之于言,或参互而不易晓,则有举其年之大事而为言者。若曰“会于沙随之岁”,“叔仲惠伯会鄐成子于承匡之岁”,“铸刑书之岁”,“晋韩宣于为政,聘于诸侯之岁”是也。又有举岁星而言,若曰“岁五及鹑火”、“岁及大梁”、“岁在娜訾之口”者。从后人言之,则何不曰甲子也、癸亥也,是知古人不用以纪岁也。

《大祖实录》自吴元年以前皆书干支,不合古法。大祖当时实奉宋小明王之号,故有言当纪龙凤者。考之《史记》,高帝之初不称楚怀王元年,而称秦二年、三年。又太祖御制《滁州龙潭碑》文云:“元末帝至正十有四年”,窃意其时天下尚是元之天下,书至正,正合《史记》书秦之例。又有兼书者,《汉书·功臣侯表序》:“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是也。

史家追纪月日之法

或曰:“‘铸《刑书》之岁’,是则然矣,其下云:‘齐燕平之月’,又曰‘其明月’,则何以不直言正月、二月乎?”曰:此正史家文字缜密处;史之文有正纪,有追纪。其上曰:“春王正月,暨齐平。”“二月戊午,盟于儒上。”正纪也。此曰“齐燕平之月。王寅,公孙段卒。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追纪也。追纪而再云正月、二月,则嫌于一岁之中而有两正月、二月也,故变其文而云。古人史法之密也。

《左传》追纪之文不止此,如《襄公六年传》:郑子国之来聘也。四月,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甲寅,堙之,环城,傅于谍。及杞桓公卒之月。乙未,王湫帅师及正舆子棠人军齐师,齐师大败之。丁未,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正舆子、王漱奔莒,莒人杀之。四月,陈无字献莱宗器于襄宫。晏弱围棠。十一月丙辰,而灭之。《七年传》:郑僖公之为太子也,于成之十六年与子罕适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适楚,亦不礼焉。及其元年,朝于晋,子丰欲诉诸晋而废之,于罕止之。《十九年传》:于四月丁未,郑公孙虿卒.赴于晋大夫,《二十五年传》:会于夷仪之岁,齐人城郏。其五月,秦晋为成。《二十六年传》:齐人城郏之岁,其夏,齐乌馀以廪丘奔晋。《三十一年传》:公薨之月,于产相郑伯以如晋。《昭公七年传》:齐师还自燕之月,罕朔杀罕魋。又晋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媌姶生子,名之日元。皆是追纪。又如《书·金縢》:“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亦追纪也。

史家月日不必顺序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婉儿的那些年

    婉儿的那些年

    职场初级人士,情感受挫,职场遇阻。反者道之动。看小主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地球更美丽,更精彩。
  • 世界尽头看尽繁华

    世界尽头看尽繁华

    如果没有那场意外,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我从这时开始感谢那场意外,如果不是它,我不会遇见你。可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也许,故事已经拉开帷幕,一切已成定局。我不后悔这一切。就算是心痛、受伤、死亡……都没关系。表面的太平盛世下,隐藏着多少的阴谋?温柔可敬的兄长,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高冷腹黑的魔教教主……是谁,在布局?又是谁,在一步步走下去?巨大的棋盘,无数的人在上面演着生死别离的一幕。在暗处操控棋盘的人,又是为了什么?什么才是你所珍视的一切?江山、爱情、亲情?你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当真相揭露时,你又是否能牵起那人的手,兑现当初的承诺?我不后悔遇见你,也不后悔爱上你。但我后悔没有杀了你”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正在上演……
  • 拐个跟班当夫君

    拐个跟班当夫君

    家中有位急着嫁女儿的母亲真是太让人头疼了,李紫歆本想一劳永逸,结果出师未捷不说,堂堂将军府大小姐,竟然跟一个乞丐纠缠在了一起。这也就算了,没想到这个乞丐跟班竟然成为了她的相亲对象!这也就算了,她的相亲对象竟然还是个王爷?天哪,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她不过就是想当个乞丐体验生活,却捡了个便宜王爷当跟班。谁知有朝一日好不容易揭开了小跟班的真实身份,李紫歆瞬间脸黑了,说好了软萌小跟班呢,这个傲娇又腹黑的王爷是谁?
  • 月色与雪色,都不及你绝色

    月色与雪色,都不及你绝色

    他绝色之颜,却死皮赖脸缠着她她本为公主,一出生招致暗杀,只得藏身偏僻村庒他与她因二十年一次的神殿招徒相遇却没想到被他套路,与他成了契约人六年前其实他已知道她相遇原来也是他安排的神殿大祭司的一个预言,开启了他与她一生一世的痴情爱恨
  • 重生之妖孽修仙

    重生之妖孽修仙

    【热血好文,每日万更】叶青被一位漂亮的不像话的小姐姐拐到了仙侠世界,从此走上了一条揭开万古大秘的逆天之路。。。[唯一正版QQ书友群:489570435]
  • 讲个故事有点甜

    讲个故事有点甜

    先是动物园。然后乱七八糟的东西混进去了。唔,不要嫌弃我。
  • 倾城绝恋之天下唯卿

    倾城绝恋之天下唯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幕天席地,在浩瀚天际,瀚海孤烟,紫霞残照里,古道栈桥,西风瘦马弄影,只为找寻你。敛我一世癫狂,从此只愿意与你尘世安详,不再彷徨;弃我一世繁华,从此只愿与你闲品粗茶,墨画桑麻;累我一世执念,从此只愿与你结绳相恋,岁月静浅;倾我一世痴缠,从此只愿与你并肩共看,灯火阑珊;积我一世明德,从此只愿与你琴瑟和鸣,泛舟采荷;安我一世浮沉,从此只愿与你朝耕炊暮,乡友邻睦。十指相扣,流水潺潺,素手纤纤,青丝束,惊鸿若舞,衣块飘飘,所谓倾心相许……第一次写小说,这本小说是我个人想象中最美好的人生与爱情,由于本人超喜欢古风,所以就当圆我一个古风梦吧,不喜勿喷哈????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虽然写的不好,但确是用心构思,文笔欠佳,还望多多指教……
  •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本书对七位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形骸放浪而不失忧国忧民之心;学问高绝,文采风流号为一时之冠,性情却又烂漫天真,质朴可爱……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本卷人物:鲁迅、林语堂、郁达夫、张恨水、沈从文、周作人、梁实秋。
  • 天才制造者

    天才制造者

    陈平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甚至是别人眼里的“废物”,但他却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天才制造者!只要是他身边的人,全都成了天才!他所在的班级,也因为他成了天才制造班,他所在的班级样样全年级第一,全区第一,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