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5800000011

第11章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廿三卷又零残一卷(影古钞卷子改摺本)

按李濂《医史》、徐春甫《医统》并云杨上善隋大业中为太医侍御,述《内经》为《太素》。顾《隋志》无其书,新、旧《唐志》始著“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书录解题》皆不著录。知此书宋代已佚,故高保衡、林亿等不及见。《宋志》“杨上善注《黄帝内经》三卷”未足据也。日本藤原佐世《见在书目》有此书,盖唐代所传本。文政间,医官小岛尚质闻尾张藩士浅井正冀就仁和寺书库钞得二十馀卷,亟使书手杉本望云就录之以归,自后乃有传钞本。此本每卷有“小岛尚质”印,楣上又据诸书校订,亦学古亲笔盖初影本也。是书合《灵枢》、《素问》纂为一书,故其篇目次第与二书皆不合,而上足以证皇甫谧,下足以订王冰,洵医家鸿宝也。但杨上善爵里、时代,古书无徵,据其每卷首题“通直郎守太子文学臣杨上善奉敕撰注”,按《唐六典》:“魏置太子文学,自晋之后不置;至后周建德三年,置太子文学十人,后废;皇朝显庆中始置。”是隋代并无太子文学之官,则上善为唐显庆以后人。又按:此书残卷中“丙主左手之阳明”,注云:“景丁属阳明者,景为五月”云云,唐人避太祖讳“丙”为“景”,则上善为唐人审矣。《医史》、《医统》之说未足据也。

今本《汉书·地理志》“蜀郡湔氐道”注:“江水过郡七,行二千六百六十里。”识者知其误。赵一清得见宋本,云是“过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里。”(《说文系传》引《汉志》亦与宋本合。)而又杂引近代人之说,以后世计里,强合汉代,谓宋本亦未合。

今按:此书第五卷“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注:“江水出蜀岷山郡升迁县东南,流入海,过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里也。”亦与宋本《汉志》合。是宋本是而今本非,无可疑者。附记于此。

又按宋高保衡、林亿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序》云:“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训解”。是《医史》、《医统》致误亦由高保衡等。又按《南史·王僧儒传》有“侍郎全元起,欲注《素问》,访以砭石”语。(汲古本误“全”为“金”。)则全元起亦非隋人,附订于此。

余又得影钞本十部,仍装为卷子,有“锦小路印”。按锦小路为日本旧诸侯,藏书最富,在小岛学古之前,是此书影钞不自学古始。

《黄帝明堂》一卷(卷子本)

首题“通直郎守太子文学臣杨上善奉敕撰注”,前有自序,云:“是以十二经脉各为一卷,奇经八脉复为一卷,合为十三卷。”今仅存第一卷耳。按:《旧唐志》有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此无“类成”二字,然必一书也。森立之《访古志》云:此书宝素堂藏,余所得即小岛学古本,用油素双钩,字体精整,想见原本犹是唐人手笔。卷末有永仁中丹波长高题识五条,亦与《访古志》合。森氏称:“其体手太阴一经,自肺藏形象以至经行腧穴,纤悉具载。更有注文解腧穴名义及主治病症,极为精审,实系《千金》、《外台》所不有。”森氏精医术,博极群书,所言当不诬。原本篇幅过高,不便为摺本,乃仿宋刻字体版以饷世。其中讹字悉仍其旧,精斯术者,自能辨别。至杨上善相传为隋人,余考《唐六典》:魏置太子文学,晋废。后周复置,又废。唐显庆中始置。然则上善本唐人,故《隋志》不著录。详见余《内经太素》跋文。

《千金翼方》三十卷(校元本)

日本文政己酉从元椠摹刻本。其原本系多纪氏聿修堂物,今未知所在。此本系小岛尚质以初印本硃校于界栏上,盖据宋本、元本、明王肯堂校刊本及《新修本草》诸书合校者,自丁亥讫己亥首尾十二年始成,其精核可想。

又按:森立之云《翼方》初拟附《考异》二卷而未成,当即以小岛校本为之也。

《千金方》一卷(日本刊本)

日本天保三年摹刻,盖据旧钞本入木,书法亦古雅。首题“《千金方》第一并序”,下题“处士孙思邈撰”,序后一卷子目及本文俱接书,盖据卷子本体式。卷末有正和四年和气嗣成题识。以下其家数世均有跋语下至观应亡子德、建治、正安、建武、延庆、康正、永正、天正三年止。据丹波元坚序,称为遣唐使人所赍回,定为真人原本,未经林亿校定者,惜只此一卷。按黄氏士礼居有此书残本,存第一至第五、第十一至十五、第二十一至三十,共存二十卷;其馀以明刻补之,仍缺第二十卷。据其所跋,亦是真人原本,未经林亿改纂者。盖孙氏原书名《千金方》,林亿等校本名《千金备急要方》,固自不同也。

《神农本草经》三卷(汉学堂黄奭辑本)

案此本与孙氏《问经堂丛书》本全同,唯卷末多《补遗》二十二条。考孙氏自序,于此书源流甚晰,不应是窃人之书。黄氏辑逸书至二百八十条,亦不应攫人之作以充数。而卷末二十二条,非平日用力此学亦不能得也。疑黄氏辑书时,但就孙本较核,及书成,又得二十二条于孙本之外,故附刻其末,然不应没孙氏名而直署己作。又《本草》目录明载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卷,孙氏失采,而黄氏亦不遵之,至金山顾氏始为拈出。《补遗》二十二条,大半是《证类》黑字,唯引《续博物志》一条,疑是序例佚文。

《神农本草经》五卷(日本森立之辑本)

森氏为日本医官,又精考证,此所辑《本草经》三卷,《考异》一卷据其自序及《考异》,引证之博,决择之精,远出孙、顾二本上。唯所录上品一百二十五种,中品一百一十四种,下品一百一十八种,盖不信李时珍《纲目》所载目录,而别据《千金方》、《医心方》、《新修本草》、《和名本草》等书,以为根源之古,然显与本《经》三百六十五种之数不合,森氏亦不言其所以然。又孙氏所辑《药对佐使》之类,固为庞杂,而所辑佚文十二条,(顾氏又多四条,森氏未见。当是序例中语,森氏概不之采,恐亦未必隐居之旧也。)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三十一卷(元刊本)

元大德壬寅刊本,不附寇宗奭《本草衍义》,避孝宗《嫌》名,盖原于宋刻,为慎徽原书。按此书有两本:一名《大观本草》,三十一卷,艾晟所序,刻于大观二年者,即此本也;一名《政和本草》三十一卷,(以第三十一卷移于三十卷之前,合为一卷,而删其所引十六家《本草义例》,最谬。)政和六年曹孝忠奉敕校刊者。二本皆不附入寇氏《衍义》。至元初,平阳张存惠重刻政和本,始增入《衍义》及药有异名者,注于目录之下。(首有木记,称“泰和甲子下己酉冬南至晦明轩记”,钱竹汀考为元定宗后称制之年,其说至确。《提要》以为金泰和刻本,误。余别有详考,载入成化刻《政和本草》之首。)至明万历丁丑,宣城王大献始以成化重刻政和之本,依其家所藏宗文书院《大观》本之篇题,合二本为一书,卷末有王大献后序,自记甚明。并去政和本诸序跋,独留“大观艾晟序”及“宗文书院”木记,按其名则“大观”,考其书则“政和”,无知妄作,莫此为甚。(又有万历庚子巡按两淮盐课御史彭端吾据王本重刊,并去艾晟序、“宗文”木记。)《提要》所称大德本及钱竹汀所录皆是此种。《提要》见此本亦增入《衍义》,遂谓元代重刊,又从金本录入,而不知大德原本并无《衍义》也。又有朝鲜国翻刻本,一依宗文本,不增改一字,较明人为谨饬焉。此书集《本草》之大成,最足依据。至李时珍《本草纲目》,颇伤庞杂,不为典要。顾《大观》、《政和》两本糅杂不清,前人未见古本,多不能分别,故为之详疏如此。

《本草衍义》二十卷、《目录》一卷(宋刊本)

首载政和六年十二月廿八日付寇宗奭劄子,又题“宣和元年囗月本宅镂板印造,宣教郎知解州解县丞寇约校勘”。《目录》及第一卷之首,题“通直郎添差充收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赵希弁《读书后志》作《本囗广义》,与其序例不相应,当误也。自序称《重定本草》及《图经》有:“执用已私,失于商较,并考诸家之说,参之事实,覈其情理,证其误脱,以为此书”。盖为掌禹锡等《补注神农本草》、苏颂等《本草图经》而作也。余按:大观二年,唐慎微之《本草》已刻于漕司。至政和六年,曹考忠又奉命校刊慎微之书,何以寇氏一不议及?余意:大观、政和年岁相近,漕司之本或流传未广,至曹氏校《证类》,而宗奭之书已成。尝以质之森立之,立之云:“此书通编药名次第,全与唐苏敬《新修本草》相符,(日本现存《苏敬本草》十卷,余已得其影钞本。)寇氏盖以《证类本草》分门增药为非是,因就《新修》而作《衍义》也”。(然则掌氏、苏氏之书与《新修本草》义例相同。)又云:“寇氏辨正药品,凡四百七十二种,发明良多,盖翻‘性味’之说而立‘气味’之论,东垣、丹溪之徒多尊信之,《本草》之学,自此一变。”然则寇氏本非为慎微之书而作《衍义》,张存惠刊《证类本草》以寇氏书入之,已失其旨,有明一代遂无刊本,而《四库》不得著录,此当急为流布者也。

《伤寒论》十卷(影北宋本)

《伤寒》一书,后人多所更乱,而所据者大抵以成无己注本为集矢,不知成氏本亦非叔和所编真面目。盖叔和于每证治法相同者,不嫌复载;成氏则但载其初见者,以后则云“见某证中”以省烦。然医道至密,古人不惮反覆叮咛,意自有在。今省去之,反开学苟简之弊。然自成氏注解后,林亿校进本遂微。著录家亦皆以成氏本为叔和原书,冤矣。余在日本,初得其国宽文刊本,见其与成氏注解本不同,而刻手草率,误字甚多。厥后得其翻刻明赵清常《仲景全书》本,而后知成氏本果非叔和原书。然开篇题名下即著“明赵开美校刻,沈琳仝校”字校,是已非宋本旧式。最后于书肆得此影写本,每半叶十行,行十九字。首题“伤寒论卷第一”,次行题“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再下行低三格,“辩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又下行低二格,“辩脉第一”,再下顶格,“问曰”云云。乃知赵氏本根源于宋刻,但为题校刊姓名,遂移其行第。(清常收藏名家,亦为流俗所染。)此本影写精致,俨然北宋旧刻。唯“第五”一卷,“第六”上半卷,第“八”、“九”、“十”三卷,摹写稍弱,纸质亦新,当又是后来补写也。窃怪日本著录家皆以赵开美本为最古,而此本尚存其国,未见甄异。余乃无意得之,归后屡劝人重刻,竟无应者。念此书为医家本经,日本翻刻赵本其板已毁,恐他日乃归湮灭,故特录其经进官阶于左,以审世之存心济世者。

《伤寒论》序

国子监准尚书礼部元祐三年八月八日符:元祐三年八月七日酉时,准都省送下。当月六日敕中书省勘会,下项医书册数重大,纸墨价高,民间难以买置。八月一日奉圣旨:今国子监别作小字雕印。内有浙路小字本者,令所属官司校对,别无差错,即摹印雕版,并候了日,广行印造。只收官纸工墨本价,许民间请买,仍送诸路出卖。奉敕如右,牒到奉行。前批八月七日未时付礼部施行。续准礼部符:元祐三年九月二十日准都省送下,当月十七日敕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国子监状,据书库状,准朝旨雕印小字《伤寒论》等医书出卖,契勘工钱,约支用五千馀贯,未委于是何官钱支给应副使用。本监比欲依雕《四子》等体例,于书库卖书钱内借支。又缘所降朝旨,候雕造了,令只收官纸工墨本价,即别不收息,虑日后难以拨还。欲乞朝廷特赐应副上件钱数支使。候指挥。尚书省勘当,欲用本监见在卖书钱,候将来成书出卖,每部只收息一分,馀依元降指挥。奉圣旨,依国子监,主者一依敕命指挥施行。

治平二年二月四日进呈,奉圣旨镂版施行。

朝奉郎、守太子右赞善大夫、同校正医书飞骑尉、赐绯鱼袋(臣)高保衡。

宣德郎、守尚书都官员外郎、同校正医书骑都尉臣孙奇。

朝奉郎、守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判登闻检院护军、赐绯鱼袋臣林亿。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宗正寺修玉牒官、兼判太常兼礼仪事、兼判秘阁、秘书省同提举禧观公事、兼提举校正医书所轻车都尉、汝南郡开国侯食邑地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范镇。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八百户臣赵概。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八百户臣欧阳修。

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庐陵郡开国公食邑七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臣曾公亮。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卫国公食邑一万七百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臣韩琦。

知兖州录事参军、监国子监书库臣郭直卿。奉议郎、国子监主簿、云骑尉臣孙準。

朝奉郎、行国子监丞、上骑都尉、赐绯鱼袋臣何宗元。

朝奉郎、守国子司业、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丰稷。

朝请郎、守国子司业、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臣盛侨。

朝请大夫、试国子祭酒、直集贤院兼徐王府翊善护军臣郑穆。

中大夫、守尚书右丞、上轻车都尉、保定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胡宗愈。

中大夫、守尚书左丞、上护军、太原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王存。

中大夫、守中书侍郎、护军、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刘挚。

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九百户臣孙固。

太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高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五百户臣范纯仁。

太中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汲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九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臣吕大防。

《脉经》十卷(宋嘉定何氏本)

王叔和《脉经》十卷,《隋志》已著录,《新唐志》同,而《旧唐志》仅有二卷之本,此宋林亿等所谓好事之家仅有存者,故五代高阳生《脉诀》得而托之。然自熙宁颁布以后,《脉诀》仍自盛行,直至元戴启宗为《刊误》,始昭然知《脉诀》非叔和书。顾《脉经》虽一刊于熙宁,再刊于绍圣,三刊于广西漕司,四刊于濠梁何氏,元泰定间,又刊于龙兴儒学,而传习者终稀。(据诸家叙录可见。)良以经旨渊奥,非贯穿《素》、《灵》、扁、佗者未易领取。明代毕玉、袁表、沈际飞诸本,皆从泰定出,而夺误尤甚。唯吴勉学《医统正脉》所收,取源于何氏,至今尚有存者。而《四库提要》乃未收此书,殊不可解。嘉庆间,阮文达公始得影钞何氏本,著于《未收书目》中,惜未翻雕传世。金山钱氏又从袁刻录入,亦未为善本。坊间所行,更无论矣。余从日本得宋刻何氏原本,又兼得元、明以来诸本,乃尽发古医经书与之互相比勘,凡有关经旨者,悉标于简端,非唯可据诸经证此书,亦可据此书订诸经。(别详《札记》。)吾宗葆初寿昌大令,存心济世若不遑及,见而亟墨诸版。嗟乎!人命至重,二十四脉判于豪发,俗医沈伏、迟缓之不分,妄逞臆见,率尔下药,杀人不须白刃,夭折付之天命,而苍生之祸极矣。此书出,吾愿天下之业斯术者,未能洞澈此旨,慎勿漫掺刀圭。光绪十有九年夏四月记于邻苏园。

《脉经》十卷(影钞元刊本)

元泰定四年,龙兴路医学教授谢缙翁刊本,前有东阳柳〈啓,貝代口〉序,又有谢缙翁自序,并载“移文”一首。据缙翁后序称,以官本及广西漕司本,又得乡人黄南牖家本合校。柳〈啓,貝代口〉序云:“其卷帙篇第,一用陈氏广西之旧,故陈孔硕一序亦赖之以存。”今以校何大任本,互有异同,而不如何本之胜。唯划条提行,此本又较胜之。后来袁表、沈际飞等,皆从此本出也。又有成化十年毕玉重刊此本,则讹谬尤多。云此本为日本医学提举多纪氏所藏,即著聿修堂各医书之家也。

柳〈啓,貝代口〉《序》

谢缙翁《序》

宋校定《脉经序》

熙宁元年《劄子》

绍圣三年《劄子》

泰定四年《劄子》

以上袁表本皆载之,今不录。唯此《劄子》后有谢缙翁《重识》一段,袁本不载,今附于左:

泰定四年六月初四日中奉大夫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使朵列秃书吏刘伯贞。

《脉经》皆依宋监本及广西校定刻布,其中疑处,并系元本,不可辄改。序中已言之矣。今再取二本元刻本末及今宪司准申指挥并刻之,庶读者知其原云。 庐陵谢缙翁生识

《脉经》十卷(明刊本)

明袁表重刊《脉经》,盖以泰定四年本为原,而间有校改,并有印行后挖改者。据徐中行札,知所据本中多模糊,属袁氏校正,故不免臆补之处。自袁氏以前,此书唯有成化中淮阳刊本及赵府居敬堂本,皆流传不多,自袁氏本出,此后重刊皆据其本,不可谓之无功。此书余得之小岛,朱、蓝、墨笔校记,其朱笔者嘉定何太任本,蓝笔者明淮阳刊本,墨笔者则据《素》、《灵》、《难经》、《伤寒》、《甲乙》等书,可称精详。每卷后有学古校读年月,并记与其友人同诸姓名,盖不啻三、四覆校。然叔和所引书,今不尽见,其源多载《千金方》。小岛未以《千金》校之,且至六卷以后,亦第以宋本互校,未及旁引他书,甚为漏略,故余复以朱笔勘之。凡见于诸医经者,异同悉著之,不嫌其烦琐也。

萧世基《脉粹》一卷(永正五年钞本)

此书晁氏《读书后志》著于录,言治平中姚谊序之,《书录解题》、《宋志》皆不载。此日本永正五年钞本,首有治平三年姚谊序,与晁氏说合;次有嘉定癸未李撰跋,盖又南渡后崇川王进甫重刻,并附王叔和《脉赋》(此伪书。)今只存《脉粹》一书,系小岛学古旧藏,森立之《访古志》亦不载。据姚、李二序,知世基字处厚,吉州龙泉人。

世为《神农学》者,大要以察脉论病为急。然医经方书,祖述浩博,罕际其会,非性识颖锐,通贯文艺者,曷究其蕴?河南萧君处厚(世基)簪绂名家,少业儒术,屡应乡荐,士大夫贤而爱之。处厚尝因伯父及母氏数不妄节,医家者流率多庸浅,固留意于医,辄诣渊奥,乡曲间有少疬必就之取愈,处厚不以贫富待之如一,贤不肖以此尤重之。尝阅《内经》及历代书诀,患其隐昧难晓,撮取众善,类成一编,名曰《脉粹》。虽根本圣贤,而指括径捷;视医道如指掌,诚书诀之喉衾也。不忍管攉其善,且欲传之于人,庶札瘥者无鄙夫之患,稚子耋翁,胥格仁寿,实大君子用心矣。与夫得一要义重囊深椟,惟恐人见闻者,万万相远。予承乏邑事,既熟处厚之为人,复嘉其存意,故举其大略冠于篇。治平三年五月既望,大常博士知吉州龙泉县事姚谊序。

是书乃吉州龙泉上劦隐君子(世基)处厚作也。应名《脉粹》,大常博士姚公谊出宰龙泉时序云详矣。处厚伯氏吏部银(“世京青公”。)崇宁间尝以授大丞相韩公 (忠彦),韩公授董大丞(汲)。大丞得之,献试辄效,活人甚众,名振京师,宝爱不啻珠玉。一时业医者俯伏其门,颛求恐后。中更南渡,往往散失不全。崇川王君进甫,迄获善本,重加校正刻梓,与天下共。就以叔和《脉赋》附于卷右,总之曰“《诊脉要捷》”,济人利物之量,可谓广矣。独惜其未详是书流传之本末,萧君仪甫又能录而遗之,尤可嘉尚。仪甫名(来仪),好古博雅,乃处厚孙侄云。嘉定癸未上巳日修职郎连州录事参军李撰谨书。

《针灸甲乙经》十二卷

序例后有正统丁巳重刊本记,每半叶九行,行廿四字。按:近世所行《甲乙经》唯《医统正脉》刊本,而脱误宏多,更有以林亿等校注作正文者,如第一卷“心怵惕”条下引杨上善之说,上善隋唐间人士,安何得引之?此本不载杨上善说,凡林亿等校语俱不载,亦无林亿等序,知所原在未校正之前。其他亦多与《千金》、《外台》所引合,远胜《医统》本,惜有残缺。据张金吾《藏书志》有明初钞本,后有《熙宁二年》镂板牒,后列富弼、赵抃等衔名。又陆氏《藏书志》亦有正统刊本,则此书善本尚未绝于中土,敬告留心医籍者,当急为刻之。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八卷

明万历二年李栻刊本。按李栻刊有《通鉴纪事本末》,亦好事者。但此书既经中统杨用道附广,已非隐居之旧。至元丙子又刊于乌氏。至栻为之再刻,又非皇统本之旧。森立之《访古志》云,据朝鲜《医方类聚》所引,亦是用道附广本。而今本所无者十四门,《医心方》所引亦时多差互。然则此为乌氏所删与?抑李氏所删欤?今皇统本不可见,至元本亦不闻有藏者,甚可惜也。

又此书有万历三年胡孟晋重刊本,日本延享丙寅浪华沼晋文据以翻刻,以《外台》、《千金》、《证类本草》所引,校刊于界栏上,颇为不苟。唯沼晋不见《医方类聚》及《医心方》,犹未尽善也。小岛春沂有补辑本,考订极精。程永培六醴斋所刊,直据万历本,无甚异同。

《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目录》一卷

影南宋本影南宋本《巢氏诸病源候论》五十卷,首题“诸病源候论卷一”,不冠以“巢氏二字”,次题“大业六年太医博士巢元方等奉敕撰”,次题“风诸病”。原本旧为怀山阁所藏,缺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凡四卷,以酌源堂所藏宋残本补摹之。首有“金泽文库”印,日本古时官库藏书之所也。此本为小岛学古从宋本影摹者。按《隋书·经籍志》有《诸病源候论》五卷,《目》一卷,吴景贤撰。《旧唐志》则作五十卷,吴景撰。皆不言“巢氏”书。《新旧唐志》则二书并载。《提要》疑“当时本属官书,元方与景,一为监修,一为编撰,故或题景名,或题元方名,实止一书。《隋志》‘吴景’作‘吴景贤’,‘贤’或‘监’之误。其作五卷,亦当脱一‘十’字。如止五卷,不应《目录》有一卷。”按《提要》所云《隋志》五卷,“五”下脱“十”字,至确。又称吴与巢同撰此书,今以宋本照之,题为“元方等撰”,与晁公武《读书志》所称合,足见此书非元方一人之力。惟吴景贤之名已见《隋书·麦铁杖传》,《提要》疑“贤”为“监”之误,未免失之。此书有明方钅广、汪济川、吴勉学等刊本,近亦不多见。通行者,嘉庆间胡益谦刊本。以此本校之,胡本之误不下数千字,且有十数条脱漏者。即如篇首标题增“巢氏”二字,“论”上加“总”字,次删“大业六年”、“等奉敕”七字,每类“诸病”改为“病诸”,下又增“候”字,其为庸妄,已可概见。余谓王焘《外台秘要》、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每部皆取元方之论冠其首。宋制,医以《巢氏论》与《千金翼》目为小经。知此书为证治之津梁。自《素问》、《伤寒》以下,未堪比数。顾迩来操岐黄者,多未寓目,即胡益谦本亦视同秘笈,可慨也夫!光绪壬午春三月记。

近日崇文书局刻此书,不言从何本出。柯慎庵云是据袁寿阶旧钞传录,差胜胡本。以视此宋本,则天渊矣。甲申六月记。

光绪辛卯,池州周氏又刊此书,自称以旧本付梓,实即胡益谦本也。丁酉六月记。

又归安陆氏得元刊本,较胜胡、周诸本。然据其所校出刊入《群书校补》中者,仅寥寥数翻,亦远不及此本之善也。丁酉八月记。

《诸病源候论》五十卷《目录》一卷(小岛学古校本)

日本医官小岛学古据宋本、元本、日本国刊本、聿修堂钞本,又以《外台秘要》、《医心方》(日本人所撰)所引,合校于胡益谦刊本上。凡订正不下数千事,最为精审,似无遗恨。顾余尝校《三因一极方》宋本有云“《巢氏病源》其列一千八百馀件”,盖为示病名也。今各本唯有一千七百二十六论,又校元张从正《儒门事亲》足本,引“妇人杂病带下候”曰“巢氏《内篇》四十四卷”云云,是此书并有内、外篇之目。今各本此条皆在三十七卷中,颇疑此书有残缺。因取《外台秘要》重校之,引有“伤寒十日至十二日候”,各本皆无之。又“伤寒毒攻眼候”,其文大异;又有“重下候”,各本亦无。更取《太平圣惠方》校之,引有“食痫候”,《医心方》引有“小儿鬼舐头候”,皆各本所无。然则今本果非巢氏之旧?意其脱佚,当在宋绶校刊以前,顾不解陈言、张从正所言何以有异同,抑天圣刊本至南宋已有脱佚?书贾重刊,妄移卷第,仍标足本,得知者如《瘿瘤门》有“多忘候”、“嗜眠候”、“鼾眠候”、“体臭候”、“狐臭候”、“漏掖”,并与“瘿瘤”不相涉,当是别篇错文为书贾所乱。不然,宋绶奉敕校定此书,不应疏忽至此。惜乎学古尚未疑及此也。

《千金宝要》八卷(明刊本)

明嘉靖丁酉刊本,首郭思自序,次武定侯郭勋序,次陆深序。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卷首第二行题“前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河阳郭思纂”,第三行题“陕西西安府华州知州古盂刘整补校重镌石”,第四行题“救急方”,第五行“妇人第一”。按郭氏原刻,世久失传,其重镌者为华州知州刘整所编。(正统八年刻石。)厥后杨胜贤刊本于华州,景泰六年郭勋刻木于粤东,张翰刻木于蜀中。此即蜀中本也。又有隆庆六年秦王守中刊石耀州者,又并为六卷。嘉庆十二年孙渊如刻于《平津馆丛书》中者,即隆庆本也。此本有小岛学古硃校,文字颇多讹谬,不及隆庆本之佳。然其次序,似当仍郭氏之旧。隆庆本则多所移易,又脱郭氏原序,又删其“救急”次第原目,惜乎渊如刊此书时不及见此本也。

《千金宝要》序

序曰:孙真人《千金方》一部,三十卷,二百一十八门,门中各有论,下各有方论,以论说人所以得病之由,君子小人皆宜熟知。方以治人之已病,而人有示尝得见此集者,并药有物多而难合者,贫下细民,因此不获治疗,枉坏躯命者,可胜言哉!况一州一县,几家能有《千金方》?而有者亦难于日日示人。因此孙君之仁术仁心,格而不行处有之,郁而不广处有之。孙君此书,上本黄帝、岐伯,次祖扁鹊、华陀、张仲景、陈延之、卫汜、王叔和、《小品》、《肘后》、《龙宫》、《海上》而下,及当时之名公方论、药术,并自撰经试者。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余亦概尝阅诸家方书,内唯《千金》一集号为完书,有源有证,有说有方,有古有今,有取有舍,关百圣而渐,贯万精而不忒。以儒书拟之,其医师之集大成者与?唐之卢照邻谓:“思邈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深入不二,则今之摩诘。”斯言得其深致矣。思久欲阐扬此书,以广之海内,而在公牵迫,终不克遂。今休闲矣,遂取《千金方》中诸论,逐件条而出之以告人,使人知防之于未然之前。又将《千金方》中诸单方,逐件列而出之以示人,使人知治之于已病之后。其思家与知识家,经用神验者之附之其中,(按今检本郭氏附方不复识别,当是刘氏重镌时混合为一。今《千金方》宋椠复见,学者当就其书识出之。)各别称说,买巨石刊之,以广其传。以救急者为先,以稍可待者为次,以寻常大病为三,以寻常次病为四。孙君之书,以妇人、小儿为首,以男子、妇人杂病为后。思今皆依之。而特取诸病目前交急者为首,此思急于救人、推行孙君之妙法本意也。谨敢以《千金宝要》命篇,誓施万本,长者仁人当共济斯善。宣和六年四月初一日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夫致仕河阳郭思谨序。

武定侯郭勋序(正德十一年)。

上海陆源序(嘉靖丁酉)。

四明张楷跋(正统甲子)。

西野张翰跋(嘉靖十六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血性的失落:李国文闲话历史

    血性的失落:李国文闲话历史

    本书由李国文说唐、说宋、说明、说清以及《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六部著作中,选其代表篇目结集而成,凡二十一篇,分“王朝的剪影”“文人的悲剧”两部分。集中体现了李国文先生对中国历史中皇权与文人的关系,以及国民性和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
  • 青衣

    青衣

    本书是毕飞宇的小说作品集,包括青衣;哥俩好;家里乱了;楚水; 好的故事;飞翔像自由落体;雨天的棉花糖七篇。青衣和女人,戏剧与人生,孕育与流产,无法谢幕的舞台上演着一场没有结果的悲剧,在戏剧中找到角色,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在现实与幻想中,圆一个破碎的凄美之梦。《青衣》,一个具有预言和哲学意义的当代佳作。 著名青衣演员筱燕秋,把持《奔月》中的A角而丧失理智,二十年前把滚烫的开水泼在师辈演员李雪芬的脸上,二十年后《奔月》复出,她继续霸占舞台,不容于亲传弟子春来上戏。自私与孤傲,导致神形疲惫,走向崩溃。
  •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初遇,我们素不相识,却结下不解之缘。再见,我已是你的十四福晋,却没能成为你心中所爱。后来,我两次变换身份,完颜安沁的名字渐渐消失在人们的心中,重新归来,已是物是人非,待到最后,我能选择谁?胤祯,我爱你,你都知道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梦魇一

    一梦魇一

    我最近一直重复的做着同一个梦,梦里他们都活着,我也活着,只是我不知道是谁杀了他们,杀了我。睡梦中有个人为我轻声关门,然后祝我一夜好梦,然后我就在他策划好的梦中,再也没醒过来。(没有恐怖因素,恐怖的只是人心)
  • 安静的下午

    安静的下午

    周六的下午,我拿到了《岁时记》。下个月的季题正是“落叶”。我还是头一次参加大多由老前辈们出席的这类句会,因此心情多少有些忐忑。朋友转交的会刊上,登的就是在上次句会上的作品。名列其中的,有著名公司的会长,学士会的会员的大名,完全是沙龙气氛的句会。十月将尽,庭院里的银杏和樱树的树叶开始飘落。寻望间,一只斑鸫飞落到窄窄的草坪。这鸟不合群,也不聒噪。它的动作尽管敏捷,但仪态却是落落大方的。据说它要是在玻璃窗边和镜子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就会跑上来打斗,自从在什么书上看到这类说明以后,我就不知不觉地留心起了这鸟。
  •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子要读心理学: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生动有趣且具有哲理的小故事将你带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 走出历史的阴暗

    走出历史的阴暗

    穿越进历史,和古人同呼吸,共命运,叙写一段今古的传奇
  • 魔灵圣珠之圣夜少女(全本)

    魔灵圣珠之圣夜少女(全本)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晴语】编辑旗下出品简介:沙汐汝,雩晶国的歌魔,所有人眼中的怪物、灾星。她不知道,她的父母去哪里了,她为什么会被国王收养?她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会那么讨厌她?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十年前她的眉心突然长出一颗血痣……她只知道,沙夜泠一直就在身边,不管她做多少恶作剧,不管他骂她怎么样凶,他都只是宠溺地看着她,永远不会离开。当那个像天神一般的银发蓝眸的圣大人轻触她眉间的血痣时,她的人生就注定了不会像她想的那样发展了……圣大人,是一个谜。传说,他一个人就可以灭掉一个国。他是为战争和圣珠而生的。但他的命运因为遇到了她发生了转折,她很笨,长相也不是多么的出色,但是和她在一起,他却感到了空前的放松和开心,她说,他是第一个听她唱歌不会睡着的人,她喜欢他……于是,那一刻开始,他就不能自拔的爱上了不懂爱情的她,并为她放弃了他原本的坚持,只为和她在一起。但是命运总是不能放过他们,他注定了会因为各种的事情,一次次的失去她……沙夜泠,总是用沉痛的眼神看着沙汐汝,他爱沙汐汝,但是却不能爱她,守着十年前看到那个秘密,他狠心的伤害着自己、伤害着爱他的沙落落,就是为了不伤害他深爱的她。可是当他知道那个不能爱的理由,充分到不能挣扎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空里,爱情变得微不足道,任何一个理由都可以变成让爱情让步的充足理由情的人,永远都不会懂得,不曾得到就不会失去,因为他们早已把彼此的名字深深地刻在心上。错爱一人,就会错过一生……喜欢我的文的话,就去看看我其他三个文吧!http://m.pgsk.com/a/326430/《妖精咒》http://m.pgsk.com/a/326448/《杀手》http://m.pgsk.com/a/326457/《爱情交易》写的不好的地方,还希望大家能够指出来,随时欢迎大家和我交流、批评。QQ:625415575(加我的时候,就用文中任意人名作为敲门砖吧!)
  • 修罗魂帝

    修罗魂帝

    兽魂觉醒,浴血沸腾!修炼千年,成就修罗魂帝。一朝不慎,前功尽数毁灭!重回千年,且看方阳如何逆转乾坤,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