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91900000178

第178章 礼三十沿革三十嘉礼十五(1)

读时令后汉魏东晋宋北齐大唐

后汉制,太史每岁上其年历。先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常读五时令。皇帝所服,各随五时之色。帝升御座,尚书令以下就席位。尚书三公郎中以令置案上,奉以先入,就席伏读讫,赐酒一卮。

魏明帝景初元年,通事奏曰:「前后但见读四时令,至于服黄之时独阙。」太史令高堂崇以为:「黄属土也,土王四季各十八日。土生于火,故于火用事之末服黄,三季则否。其令则随四时,不以五行为令也,是以服黄无令。」斯则魏代不读大暑令也。

东晋成帝咸和五年,有司奏读秋令。时侍中荀奕上议云:「武皇帝时,光禄大夫华恒议,以秋夏盛暑,常阙不读令,在春冬则不废也。夫先王所以顺时读令者,盖后天而奉天时,正服尊严之所重。今比热炎赫,服章多阙,请如恒议。」诏可。六年,有司奏:「立夏日,正服渐备,祗述天和,宜读夏令。」奏可。

宋文帝元嘉六年,读时令。三公郎中每读,皇帝临轩,百僚备位,多震悚失常仪。唯孝武帝时刘勰,明帝时谢纬,善于其事,人主公卿并属目称叹。

北齐制,立春日,皇帝服通天冠,青介帻,青纱袍,佩苍玉,青带,青葱,青袜舄,而受朝于太极殿,西厢东向。尚书令等坐定,三公郎中诣席,跪读时令讫,典御酌卮酒,置郎中前,郎中拜,还席伏饮,礼成而出。至立夏立秋,则施御座于中楹,南向,立冬如立春,东向。各以其时之色服,仪并如春礼。

大唐贞观十一年,复修四时读令。武太后圣历元年腊月制,每月一日于明堂行告朔之礼。司礼博士辟闾仁谞奏曰:

按经史正文,无天子每月告朔。唯礼记玉藻云:「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布政于邦国。」今每岁首元日,通天宫受朝,读时令,布政事,此则听朔之礼毕,合于周礼、玉藻之文矣。而郑玄注玉藻「听朔」,以秦制月令有五帝五官之事,遂云「凡听朔,必特牲告其时帝及其神,配以文王、武王」。此郑注之误也。故汉魏至今莫之用。又按月令「其帝太昊,其神勾芒」者,谓宣布时令,告示下人,其令词云其帝其神耳。所以为敬授之文,欲使人奉其时而务其业。每月有令,故谓之月令,非谓天子月朔日以祖配帝而祭告之。其每月告朔者,乃诸侯之礼也。故春秋左氏传,鲁侯「既视朔,遂登观台」。又郑注论语云:「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今王者行之,非所闻也。按郑玄所谓告其帝者即太皞等五人帝,其神者即重黎等五行官。虽并功施于人,列在祀典,无天子每月拜祭告朔之文。

臣又检礼论及三礼义宗、江都集礼、贞观礼、显庆礼及祠令,并无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若以为世无明堂,故无告朔之礼,则江都集礼、贞观礼、显庆礼及祠令,着祀五方上帝于明堂,即孝经「宗祀文王于明堂」也。此则无明堂而着其享祭,何为告朔独阙其文?若以君有明堂即合告朔,则周秦有明堂,而经典正文并无天子每月告朔。臣博考载籍,既无其礼,请停每月一日告朔之祭,以正国经。窃以天子之尊,而用诸侯之礼,非所谓颁告朔、令诸侯使奉而行之之义也。凤阁侍郎王方庆奏议曰:

天子以孟春正月上辛,于南郊总受十二月之政,还藏于祖庙,月取一政颁于明堂。诸侯孟春之月,朝于天子,受十二月之政,藏于祖庙,月取一政而行之。故仲尼美而称之曰:「明王之以孝理天下者也。」人君以其礼告庙,则谓之告朔;听视此月之政,则谓之视朔,亦曰听朔,其实一也。

春秋鲁文公六年闰十月,不告朔。左氏传云:「闰月不告朔,非礼也。夫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人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则天子闰月亦告朔矣,宁有他月废其礼乎?

又按周礼太史职云:「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玉藻云:「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是天子闰月而行告朔之事明矣。每岁首元日,通天宫受朝,读时令,布政事,此听朔之礼毕,而合于周礼、玉藻之文也。

又按郑玄云:「凡听朔告其帝。」臣愚以为其告朔之时,五方上帝之一帝也。春则灵威仰之例,以始祖而配之。人帝及神,列在祀典,亦于其月而享祭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贡见其礼废,欲去其羊,孔子以羊存犹可识礼,羊亡其礼遂废,故云「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也。

汉承秦灭学,庶事草创,所以无告朔之事。至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庶几复古。后汉董卓西移,载籍湮灭,告朔之礼,于此而坠。宋何承天礼论,虽加编次,于事则阙。梁崔灵恩三礼义宗,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隋大业中,炀帝令学士撰江都集礼,只钞撮礼论,更无异文。贞观、显庆及祠令不言告朔者,盖为历代不传,所以其文遂阙。今若每月听政,于事亦烦,孟月视朔,恐不可废。

从之。

开元二十六年,命太常少卿韦绦,每月进月令一篇。是后孟月朔日,御宣政殿,侧置一榻,东西置案,令韦绦坐而读之,诸司官长亦升殿列坐听焉。岁除罢之。干元元年十二月,丙寅立春,御宣政殿,命太常卿于休烈读春令,常参官五品以上正员,并升殿与坐也。余并具开元礼。

议曰:读时令,非古制也。自东汉始焉,其后因而沿袭。按太宰职:「正月之吉,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人观之。」又春官太史「颁告朔于邦国」,玉藻复云「听朔于南门之外」,并无读时令故事。而辟闾仁谞云「元日受朝读令,此则听朔礼毕,合于玉藻之文」,王方庆虽有所驳,大旨与仁谞不异,皆臆说也。凡言时者,谓四时耳。若正月之朔读令,则合云岁令,何以谓之时邪?其夏秋冬,又何为不读?斯则辟闾辈误矣。

元正冬至受朝贺朔望朝参及常朝日附汉后汉魏晋东晋宋齐梁陈北齐隋大唐

汉高帝十月定秦,遂为岁首。七年,长乐宫成,制诸侯群臣朝贺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庭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向;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向。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上传语告下为胪,下传语告上为句。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礼毕,复置法酒。文颖曰:「作酒法令也。」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抑,屈首也。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群臣莫不振恐肃敬。高帝初,百度草创,未有仪法,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叫呼,拔剑起击柱,帝患之。叔孙通说帝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帝曰:「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及帝左右为锦蕞,参用先代之仪,然往往改异,于野外习之。月余,帝令试之,曰「吾能为此」。竟朝无敢諠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徐广曰:「蕞」音子外反。」以茅翦树地为纂位标准,为习肄处也,置设绵也。春秋传曰「置茅蕝」。蕝音子悦反。肄音以致反。

至武帝,虽用夏正,然每月朔朝,至于十月朔,犹常享会。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及贽,公侯璧,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百官贺正月。决疑要注云:「古者朝会皆执贽,侯伯执圭,子男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汉魏粗依其制,正朝大会,诸侯执玉璧,荐以鹿皮,公卿以下所执如古礼。古者衣皮,故用皮帛为币。玉以象德,璧以称事。」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独断曰:「三公奉璧上殿,向御座,北面,太常赞曰:『皇帝为君兴。』三公伏,皇帝坐,乃进璧。古语曰『御坐则起』,此之谓也。」举觞御坐前。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白虎通曰:「有丧不朝,吉凶不相干,不夺孝子恩也。太庙火、日食、后之丧、雨沾服失容,并废朝。」

后汉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朝贺及贽。献帝起居注:「旧典,市长执雁,建安八年始令执雉。」百官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举觞御坐前。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蔡质汉仪:「正月朝,天子幸德阳殿,临轩。公卿百官各陪位朝贺。百蛮朝贡毕,属郡计吏皆陛觐,庭燎。宗室诸刘亲会,万人以上,立西面。位既定,上寿。群计吏中庭北面立,太官赐酒食,西入东出。御史四人执法陛下,虎贲、羽林张弓挟矢,陛戟左右,戎头偪胫陪前向后,左右中郎将位东南,羽林、虎贲将位东北,五官将位中央,悉坐就赐。作九宾散乐。舍利兽从西方来,戏于庭极,乃毕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水,作雾障日。毕,化为黄龙,长八丈,出水遨游,于庭炫耀。又以丝绳系两柱闲,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切肩不倾。又蹋局出身,藏形斗中。钟磬倡乐毕,作鱼龙曼延。小黄门吹三通,谒者引公卿以次拜,微行出,卑官在前,尊官在后。其德阳殿周旋容万余人。陛高一丈,皆文石作坛,画屋朱梁,玉陛金柱刻镂。」

魏文帝受禅后,修洛阳宫室,权都许昌。宫殿狭小,元日于城南立殿,青帷以为门,设乐飨会。后还洛阳,依汉旧事。其藩王不得朝觐,明帝时,有朝者,由特恩,不得为常。

同类推荐
  • 莅政摘要

    莅政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ssays on Suicide and Immortality

    Essays on Suicide and Immortal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禅行法想经

    禅行法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生诠经

    长生诠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都市圣手神医

    都市圣手神医

    林天本是公司里一个小员工,因陷害而被开除,就连老天都不给脸色,让他倒霉。但无意中,林天激活祖上留下的玉佩,拥有无上医术。能起死人肉白骨,更能杀人于无形。他可拳打黑暗王者;脚踢系统附身的草根;打得过深山走出的妖孽少年;干的过身负逆天功法的天才;秒的了重生都市的至尊仙帝。他横扫一切,却是最强的神医!
  • 青春的三点一式

    青春的三点一式

    那一年,他遇见了她,于是三点一式的青春多了一条不算太直的高。这是一部单纯的青春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太多励志言情的故事,有得只是一份青葱少年的美好回忆!
  • 落英锦涩染芳痕

    落英锦涩染芳痕

    她不过是个小村姑。与他相逢,恰逢落英纷纷,二人逐渐生情,本欲成婚,终不尽人意。二人遗恨而归,又于江州花下重逢。仍不结连理,只因他有了旁人。——“他何时又曾念过你?只负了你一片痴心,竟追他至此。”——“却不悔那一染芳痕,历经情劫。”是啊,本该如此发展……可那是穿越前之事了。换(入)魂(梦)后,一切皆不将如此罢……
  • 桓生不知情

    桓生不知情

    遭遇了饥荒,与父母走散,姐姐为保住自己被难民分食。唯一活下来的桓生流落到了一个被称作“赤狗营”的地方,求生不得,求死无力。他不能死,他的命是姐姐用自己的血肉换来的,所以他只能选择成为他们口中的“赤犬”,活到最后。本故事纯属虚构,不符合现实的地方欢迎提出来,但如果需要大篇幅改动的话,你们就随便看看吧,别当真。事先在电脑上有存货,所以更新速度不会慢……也许?
  • 报国:纸上的文人

    报国:纸上的文人

    如果生命重来一次,我不知道张季鸾先生还会不会选择新闻,让自己的命运和一张薄纸紧紧连在一起,至死仍不分开。1942年4月29日的风光早已成了纸上的记忆和老人心中的往事,一切坚如磐石的赞誉都已经风化成了泥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的辉煌已经羽化成为一堆白骨。所有的白骨都无法还原一个人的音容笑貌和身形血肉,后人只有在遥远的民国故纸堆中寻找张季鸾的精神。如今交通方便,到达民国的时间仅在一夕之间。我在北京城中的《民立报》社,看到了1913年的张季鸾。这个清瘦矮小的陕北汉子,一袭深色长衫,步履从容,举止纾缓,俨然一介江南书生。
  •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亲子关系对了,孩子的世界就对了

    武志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吴在天倾情力作,直指过界父母,披露中国父母焦虑内心。言辞犀利,分析精准。中国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搞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清,界限不清,带来的是孩子和整个世界的关系混乱。而理清亲子关系,首先要理清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当关系对了,一切就都对了。作者以一线实战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借用真事实例分析讲述。数载精华沉淀,悉心汇编,深度调研,匠心打磨,为万千家长奉上最懂你、最具实效的亲子关系指导书。
  • 待你一生甜

    待你一生甜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唐不凡一定不会为钱折腰,成为乔逸的私人助理。因为一块蓝莓慕斯蛋糕,唐不凡阴差阳错地走进了作家乔逸的世界。挑剔,冷漠,完美,偏执。原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渴望与真实。你不知道自己有多爱一个人,直到失去她。万念俱灰的唐不凡看着衣冠楚楚的某人:“乔大作家你喜欢我哪一点?我改还不成吗?”乔逸:“我喜欢你的姓,改一个我看看?”唐不凡:“为什么?”乔逸低头吻她:“因为……近朱者赤,近你者甜。”既二且虎的女西点师VS高冷禁欲系男神作家,欢萌爆笑,欢迎跳坑。
  • 冰味少女

    冰味少女

    一个是智商情商双高的天才少女,误打误撞,竟然女扮男装进入了冰球社;一个是玩世不恭的运动员,面对人生的重大挫折,是要放弃还是重新崛起?当高冷的女学霸遇到霸道运动员,两个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去的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紫灵大陆

    紫灵大陆

    孤入世,转生前世已成云。遇奇师,残识入脑中。幼修勤,黑白倾轧时紫灵出世成太合。天资就,妖孽成,满目却成空。魔妖起,龙魔乱世寻缘破。仇怨生,两度灭族恨。欲断魂,八载缘份过两世悲痛修心性。奇遇成,灵晶现,挥泪问苍穹。
  • 带着TGP去异界

    带着TGP去异界

    主人公田鹞带着英雄联盟助手TGP穿越了,技能、装备应有尽有,击杀敌对势力还能得到排位赛等级?左手阿狸,右手琴女,还能再要个猴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