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700000188

第188章 艮斋学案(黄氏原本 全氏补定)(1)

艮斋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永嘉之学统远矣,其以程门袁氏之传为别派者,自艮斋薛文宪公始。艮斋之父学于武夷,而艮斋又自成一家,亦人门之盛也。其学主礼乐制度,以求见之事功。然观艮斋以参前倚衡言持敬,则大本未尝不整然,述《艮斋学案》。(梓材案:梨洲原本合下《止斋》为《永嘉学案》之二,自射山始别是卷为《艮斋学案》,下卷为《止斋学案》。)

袁氏门人(程、胡再传。)

文宪薛艮斋先生季宣

薛季宣,字士龙,永嘉人。父徽言。(梓材案:先生父为胡文定高弟。详见《武夷学案》。)先生年十七,辟为荆南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道洁溉。问道洁以义理之辨,道洁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道洁之学,自《六经》百氏,下至博弈小数、方术兵书,无所不通。先生得其所传,无不可措之用也。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常州,未上,卒,年四十。(云濠案:谢山《学案札记》:「先生着有《书古文训义》、《诗性情说》、《春秋经解指要》、《大学说》、《论语小学约说》、《伊洛礼书补亡》、《伊洛遗礼》、《通鉴约说》、《汉兵制》、《九州岛图志》、《武昌土俗编》,校雠《阴符》、《山海经》、《风后握奇经》。」)

百家谨案:汝阴袁道洁溉问学于二程,又传《易》于薛翁。已侍薛于宣,器之,遂以其学授焉。季宣既得道洁之传,加以考订千载,凡夫礼乐兵农莫不该通委曲,真可施之实用。又得陈傅良继之,其徒益盛。此亦一时灿然学问之区也,然为考亭之徒所不喜,目之为功利之学。

艮斋浪语集

夫道之不可迩,未遽以体用论。见之时措,体用宛若可识,卒之何者为体﹖何者为用﹖即以徒善徒法为体用之别,体用固如是邪﹖上形下形,曰道曰器,道无形舍,器将安适哉!且道非器可名,然不远物,则常存乎形器之内。昧者离器于道,以为非道,遗之,非但不能知器,亦不知道矣。下学上达,惟天知之。知天而后可以得天之知,决非学异端遗形器者之求之见。礼仪威仪,待夫人而后行。且苟不至德,谁能知味﹖日用自知之谓,其切当矣乎!曾子日且三省其身,吾曹安可辄废检察。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古人事业,学不至此,恐至道之不凝。此事自得,则当深知,殆未可以言言之也。以同甫天资之高,检察之至,信如有见,必能自得诸心。如曰未然,则凡平日尚论古人,下观当世,举而措之于事者,无非小知謏闻之累,未可认以为实。第于事物之上,习于心无适莫,则将天理自见,持之以久,会当知之。《洪范》「无党无偏」,《大学》「不得其正」,真万病之针石,独无意于斯乎!(《答陈同甫书》。)

(梓材谨案:梨洲所录《浪语集》六条,其第一条《与朱晦翁书》移入《安定学案》。)

自《大学》之不明,其道散在天下,得其小者,往往自名一家,高者沦入虚无,下者凝滞于物,狂狷异俗,要非中庸,先王大经,遂皆指为无用,滔滔皆是,未易夺也。故须拔萃豪杰,超然远见,道揆法守,浑为一途,蒙养本根,源泉时出,使人心悦诚服,得之观感而化,乃可为耳。此事甚大,既非一日之积,又非尽智穷力所到,故圣人难言之。后世昧于诚明明诚之分,遂谓有不学而能者。彼天之道,何与于人之道﹖致曲未尽,何以能有诚哉!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之说,虽非圣人优之柔之使自求之之意,学者于此从事,思过半矣。颜氏之子,其过与怒,宁与人异﹖不可及处,正在不以怒迁,不以过贰一节。法守之事,此吾圣人所以异于二本者。空无之学,不可谓无所见,迄无所用,不知所谓不二者尔。未明道揆通于法守之务,要终为无用。洒埽应对进退,虽为威仪之一,古人以为道无本末者,其视任心而作,居然有闲。然云文、武之道,具在方策,其人存,其政举,苟非其人,道不虚行,要须自得之也。学不至于「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竟亦何用﹖有如未办澡心藏密,莫若去故去智。古人读书百,其义自见,未易以浅近夺,信能反复涵泳,会当有得。得之大小,则系乎精诚所至。时文称于一经之内,有一言之悟,则《六经》之义粲然矣,不可以人废言也。(《与沈应先书》。)

某窃尝喜《易》,读之将数百过,而弗知其际也。夫以先天之卦,见之三画,重《易》之象,系之六爻,天地之大,昆虫之细,与夫圣人之道,先王之治,君子小人之事,工师卜祝之流,幽而鬼神,远而造化,凡有可推之数,可形之象,可行之事,靡不备在此书。微若《书》不可言,亦求斯得之矣。《六经》之义,于《易》备焉。以为通(疑「动」字。)足以尽之,则太极之体,未尝动也。以为定足以周之,则作《易》之道变为占,是皆本诸吾身,参诸天地,拟诸变化,可由而不可测者,某安足以知之。不知《易》而施诸民,犹宵行者而瞽者也。思得通儒而与之论,未之能得。执事不以某为不肖,惠然辱枉临之,诒我以书,纵言而及于《易》也。惟学有伦有要,执事其知之矣。善乎,书之论政体也,曰:「当仁明而通变,舍是则为姑息,为苛察矣。」《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此黄帝、尧、舜之治,某何德以堪之﹖高山仰止,敢不钦服训诲!虽然,切有必酬之谊,故某谨布其腹心。今夫煦煦之仁,察察之明,而后有姑息苛察之事,信能仁并天地,明等日月,则何二弊之能有!某学也未造乎此,其能亿二仪二曜之仁明!若夫《易》之通变,后世失之远矣。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苟知变而不知止,则必若晋人之为通。《大传》有之:「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变通之道,尽此赞矣。(《复张人杰学谕书》。)

巧匠不世生,其法具乎规矩绳墨。圣人不世出,其言在乎《易》、《礼》、《诗》、《书》。然则,《易》、《礼》、《诗》、《书》与夫规矩绳墨,往之所以贻后,今之所以求古也。即规矩绳墨以为方员,虽非巧匠,而巧匠之制作于于是乎在。由《易》、《礼》、《诗》、《书》以趋理义,虽非圣人,而圣人之精微备于吾身。学者为道而舍经,犹工人而去其规墨也,虽有工倕之指,其能制器乎!(《论语直解序》。)

吾道贯一而无方,老氏致虚而无极,若释氏则归空而无物矣。三者若同,而偏反若霄壤之卑高。孟氏于孔氏之门为有功,其气豪而辞辩,无声无臭,岂其然乎!比而同之,其害有不可胜言者。读其书而知其旨,能内参诸其心,仰观圣人之形容,察其像似而自识其真伪,从而为取舍焉,不随波于末流,真好学者也。妄意如此,明者必有以辨之。(《直解序》《附言》。补。)

《记》有之曰:「人莫知苗之硕,莫知子之恶。」言蔽物也。有己而蔽于物,则古之性情与今先儒之说,未知其孰通。信能复性之初,得心之正,豁蔽以明,因《诗》以求《序》,则反古之说,其殆庶几乎!(《序反古诗说》。补。)

《易》《系》:「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言盖有叙,观之以理,无晦也。说者或谓《河图》、《洛书》本皆无有,圣人为此说者,以神道设教也。是非唯不知圣人,直不达不言而化之义,乌足与校是非理道哉!或者又以为,当伏羲之时,河尝出龙马负《图》,自神农至于周公,洛水皆出龟《书》。此则似是而非,无所考征。就龙龟之说,成无验之文,自汉儒启之,后世宗之,征引释经,如出一口,而圣人之道隐,巫史之说行,后世暗君庸夫、,乱臣贼子据之,假符命,惑匪彝,为天下患害者,比比而是。圣人忧深虑远,肯为此妖伪残贼哉!盖亦有其说也。传注求其事而弗得,于是托涣漫以驾其游诬,虽知惑世害人,不暇恤也。且圣人之作《易》,仲尼固尝已于《大传》详之。《大传》无文,其可凿以胸臆!就如其说垂象,为象降自天乎﹖走尝窃痛之,为反复以思之者更岁。推之久,究之至,而后乃得之。《传》不云乎:「伏羲氏之作《易》也,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图》、《书》之说,从可知矣。夫《易》之有卦,所以县法也。画卦之法,原于象数,则象数者,《易》之根株也。《河图》之数四十有五,干元用九之数也。《洛书》之数五十有五,大衍五十之数也。究其始终之数,则九实尸之,故地有九州岛,天有九野,《传》称河、洛皆九曲,岂取数于是乎!《春秋命历序》:「《河图》帝王之阶,《图》载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谶纬之说,虽无足深信,其有近正,不可弃也。」信斯言也,则《河图》、《洛书》乃《山海经》之类,在夏为《禹贡》,周为职方氏所掌,今诸路《闰年图经》、汉司空《舆地图》、《地理志》之比也。按《山海经》所言,皆地之物产,鸟兽虫鱼草木之属,其古史职方之意,与仲尼所言几不外是。其曰河、洛之所自出,川师上之之名也。走不能远引,请以官仪为征。凡古今官书之所为名称者,必以某官司某郡国,自是而后,具其职官。如春秋他国之事,汉官府上尚书,其传于人,书于史,亦第称某所行某事,言某事,上某事,而于其职事皆略。闻者皆断然不惑者,以官师郡县必有主之者,非能自尔也。然则,《图》、《书》为川师上,何独至古而惑之哉!或曰:「是则然矣。《图》与《书》奚辨﹖」曰:「《图》、《书》者,详略之云也。河源远,中国不得而包之。可得而闻者,其形之曲直,源委之趋向也。洛源在九州岛之内,经从之地,与其所丽名物,人得而详之。史阙其所不知,古道然也。是故以《书》言洛,河则第写于《图》,理当然耳。昔者,周天子之立也,《河图》与《大训》并列,时九鼎亦宝于周室,皆务以辨物象而施地政,所谓据九鼎按图籍者也。仲尼作于周末,病礼乐之废壤,职方之职不举,所谓发叹凤、《图》者,非有他也。龟龙之说,果何稽乎﹖第观垂象之文,其义可以自见。」(《河图洛书辩》。)

宗羲案: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蒙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夫岂不自然而驯致其道,以计较亿度之私,蔽其大中至正之则,进利害而退是非,与刑名之学殊途而同归矣。此在心术,轻重不过一铢,茫乎其难辨也。

附录

张南轩《与吕伯恭书》曰:「士龙正欲详闻其为人,事功固有所当为,若曰喜事功,则喜字上煞有病。」

又答先生书曰:「闻欲招陈君举来学中,此固善。但欲因程文而诱之读书,则未正。今日士子耳剽口诵,用资进取,转趋于薄,此极害事。」

吕东莱《与朱侍讲书》曰:「薛士龙归途道此,留半月。向来喜事功之意颇锐,今经历一番,却甚知难。虽尚多当讲画处,然胸中坦易无机械。勇于为善,于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甚下工夫,眼前殊少见其比。义理不必深穷之说,亦尝叩之,云初无是言也。」

又曰「士龙坦平坚决,所学确实有用,甚虚心,方欲广咨博访,不谓止此。」

又《与陈同甫书曰:「士龙所学,固不止于所著书,但终尚有合商量处。」

艮斋讲友

文肃郑景望先生伯熊(别见《周许诸儒学案》。)

判官郑归愚先生伯英(附见《周许诸儒学案》。)

著作刘先生夙

正字刘先生朔(并见《艾轩学案》。)

艮斋学侣

文定叶水心先生适(别为《水心学案》。)

文毅陈龙川先生亮(别为《龙川学案》。)

艮斋同调

监岳张忠甫先生淳

同类推荐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慧印三昧经

    佛说慧印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y Lady Caprice

    My Lady Capr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于少保萃忠全传

    于少保萃忠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须摩提经

    须摩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我叔叔是林正英

    我叔叔是林正英

    清明节时,林阳回老家扫墓,不曾想一去不回,不料成了林正英九叔的亲侄子。穿越到九叔世界里的他成了道士,走上捉妖驱鬼的道路......
  • 余晚仙记

    余晚仙记

    注:女强、女主无CP,传统修仙、升级流余晚因一场天灾泥石流,她魂穿异世前世,因父母离异,她渴求一份亲情;今生,上苍开恩,圆了她的梦想!每日鸡犬桑麻,她也愿瓜藤满架欣然享受。本以为这样温馨的田园生活,可以过到白发苍苍;哪知,这个异世,超出她的认知修仙!修成正果,便能得道成仙!起初,她务实甘于现状,那般玄幻的人生,并非她所求,可命运的齿轮,却不允许她如此安逸!都说:凤有虚颈,犯者必亡,世道迫她于道尽途穷;让她踏上这条与她初衷背道而驰的修仙之路,那就莫怪她杀伐果断,走出自己的心中的道!且看这个修仙菜鸟,是如何走向问鼎苍穹的巅峰之道!
  • 魔生心灭

    魔生心灭

    主角回到了十年前的世界,只不过有些事情还是改变不了的,是走老路还是走魔路,前者窝窝囊囊,后者万丈深渊无退路............
  • 重生之为妻日常

    重生之为妻日常

    白绾绾:如果说,我想留在沈府,但是不给你做妾,那我还有其他出路否?沈二爷:可以为妻。前世大千金,反手云覆手雨;重生庶女命,女儿郎当自强。然后在某日,趁着天时地利人和,她顺水推舟嫁给了沈二爷为妻……
  • 状态

    状态

    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国家一级作家戈悟觉写在新世纪的六部中短篇小说。《状态》一书写世纪之交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的自强和困惑,不甘和无奈。他们的故事是时代的记忆。
  • 全球萌宠

    全球萌宠

    灵气复苏,宠物们翻身做主!所以,勇敢的铲屎官啊,去战斗吧,去征服吧,带着你变异的三头二哈兽,去创(song)造(ta)奇(yi)迹(xue)吧!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本书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茅盾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包括《严霜下的梦》《雾》《红叶》《黄昏》《冥屋》《沙滩上的脚迹》等。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
  • 萌宝强助攻:总裁爹地快上钩

    萌宝强助攻:总裁爹地快上钩

    她成为顾家养女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傲娇不会隐藏情绪的小奶狗。从青梅竹马到陌路相对,一场失忆让她忘记跟他的一切。回国后,以前的‘小奶狗’摇身一变成了喜欢隐藏情绪的小狼狗。“从头到尾,你都是我的女人。”“骗子!”男人攥紧她的下巴,目光犀利,“你已经是我两个孩子的妈了,还想否认?”“妈妈!”两个跟财神喜童一样的萌宝眨巴着眼睛,奶声奶气的叫道。“这不可能…唔。”然而话还没有说完,他就俯身封住了她的唇。这是一个青梅竹马相爱相杀,最后在两个聪明萌宝的引领下的甜宠。
  •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戴明贤集(第五卷):适斋掬艺

    《适斋掬艺》为《戴明贤集》第五卷,收录了戴老谈艺说文的文章若干篇,包括《黑白记》和《掬艺录》二书的精选文字以及数种报刊的专栏短文,其中《黑白记》分为“记事珠”“砚边草”“雌黄录”“淡墨痕”四辑。刘熙载《书概》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著名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戴老对书法本源、书法文化以及笔法章法等都做了精深的研究,以书法文化的视角审视、体味艺术的精微处,注重艺术创作的原创性。戴老将传统篆刻术语的“分朱布白”“计朱为白”概括为“黑白关系”,即黑与白(阴与阳)的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变化和谐。这是篆刻艺术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