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700000276

第276章 絜斋学案(黄氏原本 全氏补定)(1)

絜斋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慈湖之与絜斋,不可连类而语。慈湖泛滥夹杂,而絜斋之言有绳矩,东发先我言之矣。述《絜斋学案》。(梓材案:絜斋学派,梨洲本亦附《金溪学案》,谢山始别为《絜斋学案》。又案:絜斋一作洁斋。洁,经典多作絜,省文尔。)

吕陆门人(汪、许再传。)

正献袁絜斋先生燮

袁燮,字和叔,鄞县人,知处州毂之玄孙也。先生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干道初,入太学,时陆复斋九龄为学录,先生望其德容肃然,亟亲炙之。同里沈叔晦、杨敬仲、舒元质皆聚于学,朝夕相切磨。登淳熙辛丑进士第,授江阴尉。宁宗即位,为太学正。是时党禁兴,朱文公及赵忠定汝愚等相次去国,先生亦以论去。久之,历司封郎官,因对,言:「陛下追思彭龟年,临朝太息。今正人端士不乏,愿常存此心,急闻恺切,崇奖朴直,天下何忧不治。」为国子祭酒,延见诸生,必迪以反躬切己,忠信笃实为道本。每言人心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闻者竦然有得,士气益振。为礼部侍郎,史弥远主和议,先生与同乡相好与力争,被论罢。后知温州,进直学士,奉祠卒。疾革,犹著述弗倦。或劝之少休,先生曰:「吾以此为笙镛筦磬,不知其劳也。」初,先生遇象山于都城,象山即指本心洞彻通贯,先生遂师事,而研精覃思,有所未合,不敢自信。居一日,豁然大悟,因笔于书曰:「以心求道,万别千差,通体吾道,道不在他。」慈湖与先生同师,造道亦同,而每称先生之觉为不可及。学者称之不以爵氏,而曰絜斋先生。赐谥正献。子甫。(云濠案:先生伯子乔,尝录家庭所闻,为《絜斋家塾书钞》十卷,《四库》收入经部,厘为十二卷。又《絜斋集》二十四卷。

(梓材谨案:真西山为先生行状云:「东莱吕成公,接中原文献之正传,公从之

游,所得益富。永嘉陈公傅良,明旧章,达世变,公与从容考订,细大靡遗。」是先生尝师东莱,友止斋,而究其所归宿者,则象山也。先生训语为建昌傅正夫所录,见《西山文集》。)絜斋粹言

人生天地间,所以超然独贵于物者,以是心尔。心者,人之大本也。此心存,则虽贱而可贵;不存,则虽贵而可贱。

大哉,心乎!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天地相似。直者,天德。

人所以生也,本心之良,未尝不直。回曲缭绕,不胜其多端者,非本然也。

《中庸》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大雅》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维此大本,不必他求,卓然不贰,万善咸具。古人所以兢兢业业,不敢少懈者,惧其贰也。

心本不偏,制行而原于心,斯不偏矣。

道不远人,本心即道。知其道之如是,循而行之,可谓不差矣。然未能为一,则犹有间也。执柯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谓其未能无间,则虽近犹远尔。惟夫全体浑融,了无间隔,则善之至也。吾道一以贯之。非吾以一贯之也。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若致力以行之,则犹与仁义为二也。

人心至神,翳之以欲,则不神矣。

此心此理,贯通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

凡身外之物,皆可以寡求而易足。惟此身与天地并,广大高明,我固有之,朝夕磨励,必欲追古人而与俱。若徒侪于凡庸,而曰是亦人尔,则吾所不敢也。

观内不如观外,观物不如自观。(补。)

附录

王深宁《困学纪闻》曰:「吕成公读《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遂终身无暴怒。絜斋见象山读《康诰》,有感悟,反己切责,若无所容。前辈切己省察如此。」(补。

又曰:「絜斋先生为楼,名以『是亦』,曰『直不高大尔,是亦楼也。』以至山石花木,衣服饮食,货财隶役,亦莫不然。至于宦情亦薄,曰:『直不高显尔,是亦仕也。凡身外之物,皆可以寡求而易足。惟此身与天地并,广大高明,我固有之,朝夕磨砺,必欲追古人而与俱。若徒侪于凡庸,而曰是亦人尔,则吾所不敢也。』」(补。)

百家谨案:真西山言:「絜斋之葬,慈湖铭之,其大节摹写尽矣。」考之慈湖遗书,无有也。即《舒广平墓志》,亦慈湖所作,《广平言行录》载之,而遗书亦阙。古来文集既多不传,传者又复不全若此,可叹哉!

谢山《城南书院记》曰:「四先生之中,长庚晓日最光显于暮年者,文元与正献也,而文元之教,不如正献之密。盖槐堂论学之宗旨,以发明本心为入门,而非其全力。正献之言有曰:『学贵自得,心明则本立,是其入门也。』又曰:『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是其全力也。』槐堂弟子多守前说,以为究竟,是其稍有所见,即以为道在是,而一往蹈空,流于狂禅。以文元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岂谓于操持之功有阙,而其教多以明心为言﹖盖有见于当时学者陷溺功利,沈锢词章,极重难返之势,必以提醒为要,故其说偏重而不自知其疏,岂意诸弟子辈不善用之,反谓其师尝大悟几十,小悟几十,泛监洋溢,直如异端,而并文元之学而诬之,可为浩叹者也!使其如正献之教,宁有是乎﹖正献之奉祠而归,日从事于著书。或请小闲,则曰:『吾以之为笙镛莞磬,不知其劳。』其《答文靖诸子书》,惓惓以多识前言往行,岂非与建安之教相合乎﹖且夫有宋以来,大儒林立,其子弟能守其绪言者甚多,而再世并为大儒则不概见。盖前惟武夷胡氏、籍溪、致堂、五峰、茅堂,连枝接叶,以大文定之传。其后惟袁氏实生正肃,以为晚宋无先之者,则书院之建也,微特非袁氏之学统所得而私,抑岂吾乡之学统所得私哉﹖」

(云濠谨案:谢山为四先生祠堂碑文云:「絜斋谓,当通知古今。学者但慕高远,不览古今,最为害事。」又为碑阴文云:「絜斋之父通议公,予曾见《瓮牖闲评》一书,特说部耳。至其折节忘年,问道于定川,因使絜斋严事之,则知其从事于躬行之实,非徒洽闻者流也。通议名文,其所著又有《名贤碎事手钞》三十巨帙,无一字不楷。见絜斋所作墓表。」)

絜斋讲友

文节陈止斋先生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文靖舒广平先生璘

端宪沈定川先生焕(并为《广平定川学案》。)

文元杨慈湖先生简(别为《慈湖学案》。)

常丞赵讷斋先生师渊(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絜斋家学(汪、许三传。)

少卿袁晋斋先生肃

袁肃,字囗囗,絜斋之子也。从广平于新安,其后知名于世。

(梓材谨案:先生号晋斋,庆元五年进士,官至少卿,尝知江州。《蒙斋文集》有《和晋斋兄韵》云:「晋斋作诗,诲语勤劬。观诗末章,荷兄警余。」又《和晋斋兄韵三章》,其首章云:「不爱金章紫绶纡,欣然玉局自安居。」其卒章云:「家塾提纲属晋斋,絜斋气脉远乎哉。」)

正肃袁蒙斋先生甫

袁甫,字广微,絜斋之子也。嘉定七年进士第一,累官权兵部尚书。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少服父训,谓:「学者当师圣人,以自得为贵。」又从慈湖问学,自谓:「吾观草木之发生,听禽鸟之和鸣,与我心契,其乐无涯」云。着有《蒙斋中庸讲议》四卷,所阐多陆氏宗旨。陈宗礼、洪扬祖,其门人也。(修。)

经筵讲义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臣闻,欲善恶恶,人人所同,此上帝降衷之良心也。今语人曰,汝为天下之善人,则莫不跃然而喜。推己欲善之心,人之有善,则必喜谈而乐道之,又从而左右羽翼之,惟恐其美之不成也。又语人曰,汝为天下之恶人,则莫不拂然而怒。推己恶恶之心,人之有恶,则必哀矜而悯念之,又从而训诲正救之,惟恐其恶之终成也。此其用心,洞洞乎其公也,休休乎其大也,是真可以为君子人也。乃若小人则反是。人之有美,惟恐其成也,嫉之壤之而已耳。人之有恶,惟恐其不成也,误之陷之而已耳。此其用心,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私而不知有公,是真可以谓之小人也。呜呼!人主每病于君子小人之难察也,岂知观人之道,不必观诸他,而当观诸心。人孰无善善恶恶之心哉,能视人犹己者则为君子,不能视人如己者则为小人,此观人之法也。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臣闻,圣门所谓文者,非词华之谓也。夫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颜渊曰:「博我以文。」所谓文者,即道也。彝伦之懿,粲然相接者,皆文也。三千三百,待人以行者,皆文也。孔子振木铎于衰周,正将以续斯文之将坠耳。一时以文会友,莫盛于洙泗。丽泽之兑,何往而非斯文之讲习哉!既曰文,而又曰仁,同乎﹖异乎﹖曰,文者,其所著见,而仁者,其根本,名异而实同也。会之以文,盖所以辅吾之仁也。圣人切切求于仁,造次颠沛,未尝暂舍,终食之间,未尝或违。孔子告颜渊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盖言为仁专在乎反己,己不自力,他人奚预焉﹖今曾子取友以为仁,亦曰辅之而已,虽用力在己,而又得良辅,则切磋琢磨之益日增,而克己复礼之功亦多助矣。噫!后世师友之道不明,学者但知雕虫篆刻,破碎经旨,以是为文,所谓辅仁者,漠然不知为何事!平居既无讲贯之素,一旦出而事君,不仁而在高位,斲丧国脉,戕贼师友,皆不仁者之为也,为国家者,果何赖于若人哉!然则,修明师友讲习之学,岂非人主之急务乎﹖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同类推荐
  •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云樵唱集

    白云樵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遫达经

    阿遫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Little Princess

    A Little Princ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往生客栈之耐冬

    往生客栈之耐冬

    很久以前,久的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只知道那时候奈何桥上还没有一个整日熬汤的老太婆。只是过了桥有一块不归三界管制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四周无一活物,只有一间硕大的客栈,门上面明晃晃的四个大字往生客栈。过了这往生客栈才是真真正正的到了冥界。而死了的人都要在这住上一段时间,等待鬼差前来接应。
  • 朕有眼疾

    朕有眼疾

    顾今息的仕途生涯出现过两个意外。第一个意外是殿试时,天子一道似有若无的眼风,轻飘飘扫过她,“上前一步,朕有眼疾。”就这么来来回回的,顾今息上前了整整四步。最后,皇帝忍不住了,忽地龙袍一晃,天子大大方方地走下了四步,相当靠近地扫了顾今息一眼。臣子全都僵住,为何皇帝今朝有点点龙阳了?第二个意外,翌日圣旨下来,顾探花官袍走马时,被红艳艳的绣花球给砸中了。一般情况下,丢绣球的总是大家闺秀。可惜这次不同,这次砸的是当朝第一公主。顾今息抱住大绣球,有点欲哭无泪的样子。这,这,这,这皇家兄妹都有点病。于是乎,公主爱,皇帝宠的新一代之驸马爷,横空诞生了。
  • 赌城恩仇录

    赌城恩仇录

    众所周知,赌城拉斯维加斯是一座罪恶之城,有人在此一夜暴富,也有人在此命丧黄泉。没有明显的迹象说明拉斯维加斯系黑帮犯罪分子建成,就是有,也不可能形成文字记载。1940年,犹太黑帮派本杰明·希杰尔到拉斯维加斯开拓市场,并建成火烈鸟大酒店及赌场。赌场取得成功后,其他黑社会组织也纷纷介入,又相继有了好世界、宇宙尘、金沙、里维埃拉、沙漠客栈、恺撒宫等赌场。
  • 饮血囚魔

    饮血囚魔

    一段岁月,一世恩仇,一叶凋零,一个江湖。初翠依依,饮血夕阳,盛花伴绿,暮年残喘,刀兵如林,若雨淋尘。公元961年南唐后主昏庸无道,流连后宫,沉迷诗词,偏信神魔,南唐江山在北宋的铁蹄之下摇摇欲坠,失踪已久的武功至尊《囚魔咒》即将重现江湖,武林豪杰再次掀起又一场腥风血雨,乱世之下,尘烟滚滚刀兵四起,江湖纷争国将不国。
  • 易先生的新助理

    易先生的新助理

    自从阴差阳错当上了某巨星的助理后,林羽就开启了走南闯北的日子。虽然这巨星实在是冷,但不怕,上有国民女神罩着,下有千百粉丝宠着!只是呢,这屁大点事儿都能上热搜!有没有搞错,她只是个小助理啊!除此之外,赶通告?坐飞机。拍戏?坐飞机。演唱会?坐飞机。结婚?坐飞……停!打住打住……当然坐就坐吧,反正她也没去过什么地方,身边还有巨星陪着,权当体验vip旅游了!然而日子刚开始过得滋润了,偏偏有一些不知好歹的人看不惯要打破——什么甜美善良、温柔体贴的小美女啊还是知性优雅、秀外慧中的女强人啊……这还仅仅是情场,回到公司升职加薪经纪人后,又是一堆笑面虎等着她!总之,这巨星女朋友,她是当得真心累……——五年后——巨星突然宣布隐退,霎时间,轰动全球!而此时已经成长成金牌经纪人的林羽,也面临着被迫辞职的风险……长达七个小时的时差,爱情,事业,家族……他们又将如何突破?
  • 故事会(2015年10月下)

    故事会(2015年10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办刊时间长,知名度极大。该刊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讲述老百姓最喜爱的精彩故事。
  • 默默的我永远的你

    默默的我永远的你

    三年的高中生活,最大的收获便是遇见了她,真正改变我的也是她。我也许只能载她一程,载不了她一辈子,但我会尽其一生在她身后支持她,保护她。
  • 邱先生的求婚之路

    邱先生的求婚之路

    “给你,唯爱的最新限量版.“男人手握一个红色的锦盒,当着前任女友的面,双手递到一个小女孩的面前.“邱哥哥,你......你真好.“小女孩感动得一埸糊涂,声音带着哭腔,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有的男同事还吹起了口哨.此处应该有掌声和鲜花.唯独乔青娇翻翻白眼--三天两头带着小女友跑到前任女友面前秀恩爱.根本就不把她这个前女友放在眼里.不就是秀恩爱吗?谁不会,她随手向后一捞,抓了个男人问:"大哥哥,今晚约吗?"男人火冒金星,吹胡子干瞪眼.像打倒了的醋坛子.一把抓她到胸前,"女人,你休想"
  • 简单,不粗暴

    简单,不粗暴

    此文轻松向(1V1双宠)穿越后的墨默就是个bug,总是不按套路出牌,却收割了一群脑残粉。好好一正人君子的人设偏偏被君慕寒玩成流氓类型。好歹也是个阎王,这么随便的吗。“君慕寒!不要以为自己姓君就是君子,你不过是个流氓!”“嗯,我都对别人君子,只对你流氓。”……“不要浪费食物。”“娘亲~我是怎么来的?”“捡来的。”某君流氓。“放心,你爹也是娘亲捡来的。”……
  • 阅世心语

    阅世心语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