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700000338

第338章 草庐学案(黄氏原本 全氏修定)(3)

《书》二十五篇,晋梅赜所奏上者,所谓《古文尚书》也。《书》有今文古文之异,何哉﹖错所受伏生《书》,以隶写之,隶者,当世通行之字也,故曰今文。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壁中所藏,皆科斗书,科斗者,仓颉所制之字也,故曰古文。然孔壁中真《古文书》不传。后有张霸伪作《舜典》、《汩作》、《九共》九篇、《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允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命》、《原命》、《武成》、《旅獒》、《冏命》二十四篇,目为《古文书》。汉《艺文志》云,《尚书经》二十九篇。《古经》十六卷二十九篇者,即伏生《今文书》二十八篇及武帝时增伪《泰誓》一篇也。《古经》十六卷者,即张霸伪《古文书》二十四篇也。汉儒所治,不过伏生《书》及伪《泰誓》共二十九篇尔。张霸伪《古文》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梅赜二十五篇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诸家指为「逸书」者,收拾无遗,既有证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绝矣。析伏氏《书》二十八篇为三十三,杂以新出之《书》,通为五十八篇,并《书序》一篇,凡五十九,有孔安国传及序,世遂以为真孔壁所藏也。唐初诸儒从而为之疏义。自是以后,汉世大小夏侯、欧阳氏所传《尚书》止二十九篇者,废不复行,惟此孔壁传五十八篇孤行于世。伏氏《书》既与梅赜所增混淆,谁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赜所增二十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釆集补缀,虽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夫千年古书,最晚乃出,而字画略无脱误,文势略无龃龉,不亦大可疑乎﹖吴才老曰:「增多之《书》,皆文从字顺,非若伏生之《书》,诘曲聱牙。夫四代之书,作者不一,乃至二人之手,而定为二体,其亦难言矣。」朱仲晦曰:「《书》,凡易读者皆古文,岂有数百年壁中之物,不能损一字者﹖」又曰:「伏生所传皆难读,如何伏生偏记其所难,而易者全不能记也﹖」又曰:「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未见,可疑之甚。」又曰:「《书序》,伏生时无之,其文甚弱,亦不是前汉人文字,只是后汉末人。」又曰:「《小序》决非孔门之旧,安国《序》亦非西汉文章。」又曰:「先汉文文字重厚,今《大序》格致极轻。」又曰:「《尚书》孔安国传,是魏、晋间人作,托安国为名耳。」又曰:「孔《传》并《序》皆不类西京文字,气象与《孔丛子》同是一手伪书,盖其言多相表里,而训诂亦多出于《小尔雅》也。」夫以吴氏、朱子之所疑者如此,顾澄何敢质斯疑,而断断然不敢信此二十五篇之为古《书》,则是非之心,不可得而昧也,故今以此二十五篇自为卷帙,以别于伏氏之《书》。而《小序》各冠篇首者,复合为一,以置其后;孔氏《序》亦并附焉;而因及其所可疑,非澄之私言也,闻之先儒云尔,凡四卷。今存。(以上《书序录》。)

谢山《读草庐书纂言》曰:「宋人多疑《古文尚书》者,其专主今文,则自草庐始。是书出世,人始决言《古文》为伪,而欲废之,不可谓非草庐之过也。近世诋《古文》者日甚,遂谓当取草庐之书列学宫以取士,亦甚乎其言之矣!竹垞亦不信《古文》,不敢昌言,而谓草庐之作尚出权辞。噫!权辞也,而轻以之训后世哉!」

《诗》,《风》、《雅》、《颂》凡三百十一篇,皆古之乐章。六篇无辞者,笙诗也,旧盖有谱以记其音节而今亡。其三百五篇,则歌辞也。乐有八物,人声为贵,故乐有歌,歌有辞。乡乐之歌曰《风》,其诗乃国中男女道其情思之辞,人心自然之乐也,故先生采以入乐,而被之弦歌。朝廷之乐歌曰《雅》,宗庙之乐歌曰《颂》,于燕飨朝会享祀焉用之,因是乐之施于是事,故因是事而作为是辞。然则《风》因诗而为乐,《雅》、《颂》因乐而为诗,诗之先后,于乐不同,其为歌辞一也。经遭秦火,乐亡而《诗》存。汉儒以义说《诗》,既不知《诗》之为乐矣,而其所说之义,亦岂能知诗人命辞之本意哉!由汉以来,说三百篇之义者,一本《诗序》。《诗序》不知始于何人,后人从而增之。郑氏谓《序》自为一编,毛公分以置诸篇之首。夫其初之自为一编也,《诗》自《诗》,《序》自《序》,《序》之非经本旨者,学者犹可考见。及其分以置篇之首,则未读经文,先读《诗序》,《序》乃有似诗人所命之题,而《诗》文反若因《序》而作,于是读者必索《诗》于《序》之中,而谁复敢索《诗》于《序》之外哉!宋儒颇有觉其非者,而莫能断也。至朱子始深斥其失而去之,然后足以洗千载之谬。尝因是舍《序》而读《诗》,则虽不烦训诂而意自明;又尝为之强《诗》以合《序》,则虽曲生巧说而义愈晦,是则《序》之有害于《诗》为多,而朱子之有功于《诗》为甚大也。今因朱子所定,去各篇之《序》,使不淆乱乎《诗》之正文,学者因得以《诗》求《诗》,而不为《序》说所惑。若夫《诗》篇次第,则文王之二南而间有平王以后之诗;成王之《雅》、《颂》而亦有康王以后之诗;变雅之中而或有类乎正雅之辞者,今既无从考据,不敢辄更。至若变风强入乐歌,而未必皆有所用;变雅或拟乐辞,而未必皆为乐作,其与《风》、《雅》合编,盖因类附载云尔。《商颂》,商时诗也;《七月》,夏时诗也,皆异代之诗,故处《颂》诗、《风》诗之末。《鲁颂》乃其臣作为乐歌以颂其君,不得谓之风,故系之《颂》。周公居东时诗,非拟朝廷乐歌而作,不得谓之《雅》,故附之《豳风》焉。(《诗序录》。)《春秋经》十二篇,《左氏》、《公羊》、《谷梁》文各不同。昔朱子刻《易》、《书》、《诗》、《春秋》于临漳郡,《春秋》一经止用《左氏》经文,而曰《公》、《谷》二经所以异者,类多人名地名,而非大义所系,故不能悉具。窃谓三《传》得失,先儒固言之矣。载事则《左氏》详于《公》、《谷》,释经则《公》、《谷》精于《左氏》。意者《左氏》必有按据之书,而《公》、《谷》多是传闻之说,况人名地名之殊,或由语音字画之舛,此类一从《左氏》可也。然有考之于义,确然见《左氏》为失,而《公》、《谷》为得者,则又岂容以偏徇哉。呜呼!圣人笔削鲁史,致谨于一字之微,三家去夫子未久也,文之脱谬已不能是正,尚望其能有得于圣人之微意哉!汉儒专门,守残护缺,不合不公,谁复能贯穿异同,而有所去取。至唐啖助、赵匡、陆淳三子,始能信经驳传,以圣人书法,纂而为例,得其义者十七八。自汉以来,未闻或之先也。观赵氏所定三《传》异同,用意密矣,惜其予夺未能悉当。间尝再为审订,以成其美。其间不系乎大义者,赵氏于三家从其多,今则如朱氏意,专以《左氏》为主。傥义有不然,则从其是,《左氏》虽有事迹,亦不从也,一断诸义而已。呜呼!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今欲因啖、赵、陆三氏遗说,博之以诸家,参之以管见,使人知圣笔有一定之法,而是经无不通之例,不敢随文生义,以侮圣言。顾有此志而未暇就,故先为正其史之文如此。若圣人所取之义,则俟同志者共讲焉。(《春秋序录》。)

谢山《读草庐春秋纂言》曰:「草庐诸经,以《春秋纂言》为最,惜其开卷解『春王正月』,尚沿陈止斋、项平甫二家之谬,盖稍立异于胡《传》而仍失之者。」

《仪礼》十七篇,汉高堂生得之以授瑕丘萧奋,奋授东海孟卿,卿授后仓,仓授戴德、戴圣。大戴、小戴及刘氏《别录》所传十七篇,次第各不同。尊卑吉凶,先后伦序,惟《别录》为优,故郑氏用之,今行于世。《礼经》残缺之余,独此十七篇为完书,以唐韩文公尚苦难读,况其下者!自宋王安石行新经义,废黜此经,学者益罕传习。朱子考定《易》、《书》、《诗》、《春秋》四经,而谓三《礼》体大,未能叙正。晚年欲成其书,于此至惓惓也,《经传通解》,乃其编类草囗,将俟丧祭礼毕而笔削焉,无禄弗逮,遂为万世缺典。每伏读而为之惋惜。窃谓《乐经》既亡,经仅存五。《易》之《彖》、《象传》本与《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共为《十翼》,居上下经二篇之后者也,而后人以入卦爻之中。《诗》、《书》之序,本自为编,居《国风》、《雅》、《颂》、《典》、《谟》、《誓》、《诰》之后者也,而后人以冠各篇之首。《春秋三经》、《三传》,初皆别行,《公》、《谷》配《经》,其来已久,最后注《左氏》者又分《传》以附《经》之年。何居夫《传》文、《序》文与《经》混淆,不惟非所以尊《经》,且于文义多所梗碍,历千百年而莫之或非也,莫之或正也。至东莱吕氏于《易》,始因晁氏本定为《经》二篇、《传》十篇。朱子于《诗》、《书》,各除篇端小序,合而为一,以置《经》后;《春秋》一经,虽未暇详校,而亦剔出《左氏》经文,并以刊之临漳。于是,《易》、《诗》、《书》、《春秋》悉复夫子之旧。五经之中,其未为诸儒所乱者,惟二《礼经》。然三百三千,不存盖十之八九矣。朱子补其遗缺,则编类之初,不得不以《仪礼》为纲,而各疏其下。脱囗之后,必将有所科别,决不但如今囗本而已。若执囗本为定,则《经》之章也,而以后记、补、传分隶于其左,与《彖》、《象传》之附《易经》者,有以异乎﹖否也﹖经之篇也,而以传篇、记篇、补篇错处于其间,与《左氏传》之附《春秋经》者有以异乎﹖否也﹖夫以《易》、《书》、《诗》、《春秋》之四经既幸而正,而《仪礼》一经又不幸而乱,是岂朱子之所以相遗《经》者哉!徒知尊信草创之书,而不能探索未尽之意,亦岂朱子之所望于后学者哉!呜呼,由朱子而来,至于今将百年,以予之不肖,犹幸得私淑其书,用是忘其僭妄,辄因朱子所分《礼经》,重加伦纪。其《经》后之记,依《经》章次秩序其文,不敢割裂,一仍其旧,附于篇终。其十七篇次第,并如郑氏本,更不间以他篇,庶十七篇《正经》,不至杂糅二戴之《记》中。有《经》篇者,离之为《逸经》。礼各有义,则《经》之《传》也,以戴氏所存,兼刘氏所补,合之而为《传》。正《经》居首,《逸经》次之,《传》终焉,皆别为卷而不相紊。此外悉以归诸戴氏之《记》。朱子所辑,及黄氏《丧礼》、杨氏《祭礼》,亦参伍以去其重复,名曰《朱氏记》,而与二戴为三。凡周公之典,其未坠于地者,盖略包举而无遗。造化之运不息,则天之所秩,未必终古而废坏,有议礼制度考文者出,所损所益,盖百世可知也。虽然,苟非其人,礼不虚行,存诚主敬,致知力行,下学而上达,多学而一贯,以得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心,俾吾朱子之学,末流不至为汉儒学者事也。澄也不敢自弃,同志其尚敦勖之哉!

《仪礼逸经》八篇,澄所纂次。汉兴,高堂生得《仪礼》十七篇。后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礼经》于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间献王得而上之,其十七篇与《仪礼》正同,余三十九篇藏在秘府,谓之《逸礼》。哀帝初,刘歆欲以列之学宫,而诸博士不肯置对,竟不得立。孔、郑所引《逸中溜礼》、《褅于太庙礼》、《王居明堂礼》,皆其篇也。唐初犹存,诸儒曾不以为意,遂至于亡。惜哉!今所纂八篇,其二取之《小戴记》,其三取之《大戴记》,其三取之郑氏《注》。《奔丧》也、《中溜》也、《褅于太庙》也、《王居明堂》也,固得《逸礼》三十九篇之四。而《投壶》之类,未有考焉。疑《古礼》逸者甚多,不止于三十九篇也。《投壶》、《奔丧》篇首与《仪礼》诸篇之体如一。《公冠》等三篇虽已不存,此例盖作《记》者删取其要以入《记》,非复正经全篇矣。《投壶》,《大、小戴》不同,《奔丧》与《逸礼》亦异,则知此二篇,亦经刊削,但未如《公冠》等篇之甚耳。五经之文,殆皆不完,然实为《礼经》之正篇,则不可以其不完而摈之于《记》,故特纂为《逸经》,以续十七篇之末。至若《中溜》以下三篇,其经亡矣,而篇题仅见于注家片言只字之未泯者,犹必收拾而不敢遗,亦「我爱其礼」之意也。

《仪礼传》十篇,澄所纂次。按《仪礼》有《士冠礼》、《士昏礼》,《戴记》则有《冠义》、《昏义》,《仪礼》有《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戴记》则有《乡饮酒义》、《射义》,以至燕聘皆然,盖周末汉初之人作,以释《仪礼》,而戴氏钞以入《记》者也。今以此诸篇正为《仪礼》之传,故不以入《记》,依《仪礼》篇次,萃为一编。文有不次者,颇为更定,如《射义》一篇,迭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射,杂然无伦,厘之为《乡射义》、《大射义》二篇。《士相见义》、《公食大夫义》则用清江刘原父所补,并因朱子而加考详焉。于是《仪礼》之经,自一至九经,各有其传矣。惟《觐义》阙,然《大戴朝事》一,实释诸侯朝觐天子及相朝之礼,故以备觐礼之义,而为《传》十篇云。

同类推荐
  • 鸿雁之什

    鸿雁之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亢仓子

    亢仓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ove for Love

    Love for Lov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邱子

    浮邱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逆世红妆

    逆世红妆

    (新书《双生锦》已开,舟舟出品保证坑品,求包养!)(深宠1V1)千里姻缘一线牵,而他们隔着两个世界。莫名其妙穿越成商户嫡长女的徐婉真发现,她不仅抓了一手烂牌,还要替他逆天改命?于低谷中逆袭,在绝境中奋起。且看她如何拨开迷雾、踏平荆棘,洞悉宫闱迷局,力挽将倾之天下!————————————————阔别起点十一载,换个笔名重新出发。不求成神,只求勤勤恳恳码字,给儿子做个好榜样!每日更新,保证完本。(读者群:9468230)
  • 明伦汇编人事典斋戒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斋戒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他朝两忘烟水里

    他朝两忘烟水里

    一个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一段江山与情爱的挣扎。一场势均力敌的爱情。女主娇媚无双又聪慧善谋。男主清贵风雅又深谙权谋。十三岁,宫宴上一曲《碧月流华》,她艳惊四座,名扬天下。十五岁,她被迫远嫁和亲,步入一桩充满权力与利益的虚假婚姻。从此,她放下凤首箜篌,陷入了党争的漩涡之中。她以为自己步步为营、胜券在握,却原来每个人都比她棋高一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丛林公论

    丛林公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游记(经典译林)

    西游记(经典译林)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 校花是保镖

    校花是保镖

    美丽单纯的校花提前领了工资,贴身保护神经少爷的趣事。
  • 快穿之男神别太撩宠甜

    快穿之男神别太撩宠甜

    梦笙从没想过,潇潇洒洒的她有一天会被系统绑定。┻╰(‵□′)╯摔!她就想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混吃等死,怎么着了!(好吧,没有系统其实她什么都做不了(ー_ー)!!)然后她就穿梭小世界完成任务了。
  • 炊烟升起,回家吃饭

    炊烟升起,回家吃饭

    写下与自己有关的故事,因为自己就像大多数女生一样,努力生活,沉默普通。
  • 啄着阳光的鸽子

    啄着阳光的鸽子

    《啄着阳光的鸽子》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儿童文学作品集,以“可读性强”“文笔优美”的选稿标准,精选了曹文轩、梅子涵、毛芦芦、李娟等国内知名一线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体裁涵盖小说、童话和散文等,借助经典篇章、璀璨字句和优美文笔,充实广大青少年的课外阅读生活,借助阅读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世界、体验人生、汲取思想与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