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4800000002

第2章

《仙經》云:從半夜子時服九九八十一,鸚嗚時八八六十四,日出時六六三十六,食時五五二十五,禺中四四一十六。夫前法是世人及舊經相傳,妄為習服,虛役歲月,徒履艱辛,功效無成,久而反損。蓋由不服元氣,不識深根,諸如此流,舉世共矣。遂令久服無驗,神謝氣萎乎。慕道之流,虛損性命,遺巡之際,即枉正年,甚可哀矣!探非正道,不可依行。

又舊經云頓休糧服氣法,晝夜計十二時,五百四十咽,如此十二時,周而復始。

夫人壯年之時,凶荒於利欲,未知正氣,奚思攝養,息志安神?及漸年衰,五臟已損,不漸修補,卒即絕食,元氣未充,俗食已絕,兩未相接,遂致危亡,思欲全身不可得也。又云以咽多為限,以飽為功。

夫人初服氣,百日之內微通,及周已往,關節始開。初頓服即致飽,及成氣疾,腹肚脹悶,絕非正道。初宜少服,三年後任意多服,但初功人,支節未開,肌膚猶閉,頓即多服,腹肚脹悶,如何得安?又云日中巳前為生氣,日中巳後為死氣,生氣可.服,死氣不可服,是何言也?

夫人每日雖三頓食,或以為客他鄉,或公事驅迫,節候失時,遇食即餐,豈候時節,氣亦如此,但有即服,無思生死之氣。

又云鼻長引氣,口滿即咽,然後一吐須少,每引須多。夫服氣之道,本名胎息。胎息者,如嬰兒在母腹中,十個月不食而能長養成就骨細,筋柔握固守一者,為無思慮故,含元氣之故,忽出母腹即吸納外氣,有啼叫之聲,知乾濕飢飽者,即失元氣也。今鼻引而咽者,外也,不堪服之。又云:取生氣趁五方,以心面相當,存思想念,初從東方青氣,次南方赤氣,次西方.白氣,次北方黑氣,次念中央黃氣,皆須以心想念五方氣色,服之。此即非正也。

夫服氣者,先以無思無慮,絕綠息念,即兀然和氣自至,因而咽之,各歸其位,無所不定。且五方各在五臟,何須思念?有念.即有綠,起綠起即心不定,心不定即氣不安,氣不安即無自然,無自然即氣失度,氣失度即納邪氣,納邪氣即病有所生,病有所生即百病相注。故《黃庭經》云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別住,俱腦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即相當,斯之謂矣。其想五方者,不堪服。又雲咽滿服百令彭彭聲,即是妙也。凡服氣初須少服為通暢,所以候百毛孔開,每閉氣無所不發汗遍身,頓服千氣亦不壅滯,令彭彭聲者,是不通暢壅塞耳。令人面黃,損五臟,失心也。又云:十五日前從手出,十五日後從足出。

夫如存想者,為有苦處,或時用之,無病不合偏有思念。故《黃庭經》云物物不干泰而平。謂無想念耳。又云初服氣欲休糧,滿二十一日即兔飢,閉氣九十息一咽,腹半滿,勿令大出,莫擊之念,使上通髮,下通足。又云:想足卻上經腎,至喉,仍想五色氣閉夫初頓絕者,前已申訖為五臟頓一以意運令散。是何言哉!人上有七,則損人,豈有二十一日而能成功免?如三年功成元氣即住,氣海即凝,須絕即絕,豈限日數動念之理?

又云:十息一息一屈指,至一十七息一咽,或委氣四九三十六,三百六十息一轉側。

夫正氣咽之時,絕思去念,存心於無為之境,委形於無為之身,安能屈指記數?但行住坐臥任性自然,肚空有便即服,豈勞轉側記數也。又云:口無津液,即以棗一兩顆,肉吃留核,含之令引液。夫如初功人,或無智無功,未能引得真津液,縱以此引得些些,終是不真之津,亦不得用。氣,蹙而咽之,良久更服,又鼻但長引仍須相續連連而下,如瓶注水。據此直是殺人之法也。安可全神?滿者,亦殺人也。

又云:但閉氣自然飽又云有病即閉氣攻之,依五臟吐。夫有病,即使攻之,亦不知如何攻之,復攻多少,使氣亦是殺人之事。不解節候,又云:固氣勿下泄,必須固之仍於味竅,下有二竅,若為上膿不通有玲熱者,只為三膿氣不和而病,如初攻者,先須氣通泄,上服下應,有泄即不可固之,并別申之於後。服氣法:凡服氣先須察氣候,識病狀,入氣有一,出氣有六,須知六氣,然後服之。六氣雖舊經中具說口勢,六氣之候如何察之?但聞其方,誰識其候?今具錄如後,凡欲學服氣者,為三膿不通,咽氣不可住在上膿,即恐心胸悶不通泄,先學調理氣候,識辯六氣,除五臟惡氣,然後服之,即得清氣下、一咽咽有益也。

凡調氣者先須依門戶,依門戶者,鼻為天門,口為地戶,常從鼻入口吐,氣即壅,順氣即宣通,依陰陽分理也。既知門戶逆順,陰陽分理,必須依此修行,無問行住坐外,鼻常引納,口常呵吐,引則納清,吐即出濁。濁者,因五臟而出之。何為五臟有濁氣?為食五。五味者,各一臟,每臟濁氣皆同出口。

又有六府之氣,同奏一門,眾穢所衝,合成濁氣。既有濁氣,如何察知?凡夜睡皆綠口合,則五臟氣塞壅,即在喉中,每至睡覺時大開口察量,即有葷穢之氣,自不堪聞,因此察知,即知氣濁惡也。

凡口中乾苦澀乳,頰無津液,或咽喉中痛不能吃食者,皆熱狀也。即須大開口呵之,每呵必須依門戶出入,呵十氣二十氣,即嗚天鼓者,叩齒是也。叩齒七八下,以舌漱華池而咽津液。《黃庭經》云:漱咽靈液災不干。此之謂也。又依喘息,氣任自然出入,調之三數下,又開口大呵,呵了又調,如此消息,察熱氣退盡即止。如何得知?即為順氣;口入鼻出,即為逆氣。逆一喉中清水甘漿生,即熱氣退,五臟凍也。《黃庭經》云: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此即甘漿清水是也。常能調察此候,五臟必無病生。如能察准此候,三膿自得通,即服氣一一有益,功無虛施。

夫氣者主心,心邪則氣邪,心正則氣正。今所舉手動足,喜怒哀樂,莫不由心,心之動念,莫不是氣,氣感意,意從心,如此氣全即身全,氣絕即神滅,神滅即身死。故醫家先診脈者,則五臟四時,脈并氣候,察知病源,始尋方藥。人但察得氣候,則五臟自和,即脈調氣順。何以得知?五臟主於五氣,又主於五方,臟氣調即四時順理,況能自察口鼻,取捨斯須,玲熱自不入也。

又經云:何以知其玲熱?入氣有一,出氣有六。其六者,.咽、呵、呼、噓、吹、嘻,此是六氣。六氣者,五氣各主一臟,餘一氣屬三膿。咽屬肺,肺主鼻,鼻有寒熱不和,依咽吐納,兼理皮膚瘡瘡,有此病,依狀理之。呵屬心,主舌,乾澀氣不通是熱,以呵去之。大熱大開口,大須作意量事王之,過度即損人。呼屬脾,脾主中宮土,如氣微熱不和,腹肚脹滿,氣悶不通泄,以呼理之。噓屬肝,肝主目,如目溫熱,可以噓調理之。吹屬腎,腎主耳,如腰腳玲,陽道衰弱,吹調理之。嘻屬三膿也。凡以前氣大都雖有此理,所是五臟六府三膿,玲熱不調,都屬於心,心主呵,但以吐納理之,萬病皆愈,亦不一一須六氣調之。

又調氣一依門戶出入,或多即恐喉中乾,如覺乾即合口,任鼻中出入,即口中津生,喉中潤,漱取咽之。又察之,如口中無熱穢氣,五臟得和,不須調,即行住坐外以舌擁咽之,面色光矣。

又舊經云:取子時候生王氣,又取六時節候,數而服之,初服極熱,多更無次第節量,漸漸修行。為人不解者多,但依方即用,不尋師訣,將為真法,然及服之時,損傷者眾矣!或因病生,或卻損正壽,諸如此例,其數富繁。或言氣之無功,或言卒行無益,悠悠歲月,何有成期;或不遇先師,修心都退,二疑之際,即誤此生。今為薄以致功,皆曾修習損益二理,并身經過,從玆廣歷歲年,真謬俱見,以後修行者更無差錯,取益日勝,愈疾如神,驗之斯須,臧否立效。

又初功人皆為三膿未通,服氣多在上臉。不過,氣住則心胸間悶,悶即損人,未解調理,深須作意。其初服人先須飯食,節候吃物,反觸修行次第,真心不輾,下卻三尸,捨榮去貴,節色遠財,然始近道,日漸成功,長生益壽必無虛棄。苟不能依此,徒暫知之,終無成耳。

夫修真之人,亦有三等,任時取理,其狀不一,亦不能固執。略申如左:上等之士,本性幽閑用志清雅,發言合道,行之無瑕,如此之人者,有前世之資,以石投水,無可比之,喻上智早發心人也。中等人,或身居榮祿,或勢望高遠,或霸業厚姻,或名位有望,二疑進退,倏忽虛損,聞道則寤寐不安,思即終朝不息,兩心交戰,勝者即全,遺巡之問,十失六七矣!喻中智發心晚也。下等之士,二時已過,蹉跎暮年,筋力衰微,心神已喪,雖食祿如衣錦,夜行日落西傾,俄然風燭,追神念道,其如噬臍,靜而思之,感嘆何極?如此之類,仍能精心勵志者,猶十救可一二矣!其八十已上人,罪分已定,祈之他生。為此三等之人,先賢遺嘆,表示後人,幸察深根,發志堅固,成功不退,福壽無涯,豈不善矣!

夫服氣者,本名胎息。胎息者,如嬰兄在母腹中十個月,不食而能長養成就,骨細筋柔,握固守一,為初受正氣,無思無念,兀然凝寂,受元氣變化,開節臟腑,皆是自然。忽出母腹,即吸納外氣而有啼叫之聲,即知乾濕飢餓,似有所念,即失元氣。今人所服者,如嬰兒在母腹,是名胎息,服內氣耳。舊經云:鼻引外氣服者,深非正法也。

夫欲服氣者,取夜半後睡覺及五更睡覺,依前調氣吐納,察量氣候,漱咽靈液,即仰外,展手及足,下著枕即息,心定無絕念,任氣依門戶喘息出入,兀然閉口,內已有氣,即卻引上入口,微鼓而咽之下,仍以意送,即以手摩將心上,令氣下,即更調氣六七度,即更咽一氣,依前以手摩將之,如咽二十氣,且止,至明即更隨時任坐臥,取方便安穩,更咽十餘咽,每一咽隔,調氣四五十下,即徐徐咽,非事勿併咽之,每一咽必須以手摩令下,仍以意送向下,便察之,如上礁通,即咽下過臍,如未通即在心胸問住,候至食時,如覺上空下泄,氣通即任吃飯,如未飢且勿食,如食,不得令飽,飽即妨服氣,食了,候心上及腹中微空,即更服二十咽,已下,又即夜食,食了,候心上空,又服二十咽,即止。任行住坐外,此以前一日服氣,節候與百日同,每服一咽,皆記手摩令散。一咽皆隔十息,已下為妙。初服三膿未通,關節未開,關節未開,恐卻壅塞,不得多服,每十日加三五咽,百日滿;百五十日更加四五咽,二百咽,周年已後,氣已通,關節已開,皮肉潤,毛孔開,但候腹中空,即三咽五咽,任意連連咽之,亦無定限,仍不得過過三百咽;待三年後,氣得周還大通,五臟養成,骨髓堅益,皮膚滿實,即不限咽數多少,仍須絕根亦得。如未滿三年,為人先犯五勞七傷,臟府抽損,百關焦枯,不能漸漸修補,頓即絕根以希延壽,又加不能絕心世綱,營營六性,財色依然,唯知餓肚,穀氣漸絕,藥味不充,新疾互生,萬病俱臻。思欲不死,安可得乎?又服氣之後,須知食次第,每日早食時,吃少淡水粥,即和得脾氣,日晚足津液,日午吃一兩個淡鈣餅,煮蔥蓮羹並得,仍不得熱吃,至晚問飢,煮少淡鈣!賻飪,硬和鈣煮三一.一十沸,吃之,每吃飯並不得飽,必須臧三五口,恆令內欠欠然,始好。如一頓併飽,即氣道被壅不通,妨一日之功矣!特忌酥油枯膩食,生菜、蘿蔔、陳臭等一切葷氣物並不得吃。初時三五十日能不有些些飢餒,思食已後,調得氣,候腹中漸漸滋潤,百味並不思之,其所言吃粥及餅託等,並任臨時方便,要吃即吃,不必日別依此吃也。大分食次第如此,自取穩便,淡水粥時復一飧亦佳耳。又初服氣三膿通,胃口開,五臟和,甘津生,玉池美,吃食甜,猶如初病可人,貪不知足,一切物無不美者,必須節之,如信情任之,必大損也,乍可覺,數數食耳。

夫每吃食了,其食皆有毒,並有五味熱氣。每初食了,即須開口呵吐之,約口中熱氣退,即止,永無患也。又須節鹽及辛酸等味,不可吃。初即以難及,二十日有津液靈泉出,入鹹辛不得,為服氣。後五藏潤,正氣下趁盡宿惡氣,宿惡氣下泄,即傷胃諍,不得食冷熱枯膩生硬物,如妄吃一口,即物所住處微微覺痛,用功深處,後並亦自知,但食軟熟之物,必佳,仍須食了,即須呵之。

又每吃飯,先吃三二十顆生椒,水下即吃飯,食了覺傷,飽即更吃一二十顆椒,亦好。其椒通三焦,趁下惡氣,兼消宿食,理引正氣,如覺氣上心胸問悶,即含丰兩顆椒,登時即散,此椒功不可言也。又忽飽悶氣滿,即須靜坐調氣,少時即散下泄。

舊經云:固氣勿令下泄,往時初學者依此固氣,少時肚悶交慮見死,下有二竅通上,口鼻出入上下應為五臟先有宿惡氣須下出何得固卻?固卻即氣不通泄,氣不通泄即覺痛,所以故氣未出,新氣乍入,兩氣相衝而能為患,不須固之,以通泄為妙,又每日空腹隨性飲一兩盞酒大妙,不可令至昏悶,如日能涓涓飲三五盞,大助氣道;其酒仍須清好,始堪飲之,不得多,一吐即數日氣不平復。又遇樂欲得多飲,即有法也。人所以飲酒昏醉悶亂者,蓋為酒有夠蘗之毒,毒氣入四支即醉;如正飲時,十人、五人同坐,時時盞至,每吃一盞了,即開口呵吐七八氣,其酒毒即出散,如酒併到,即大張口呵之,如隨盞可微吐之。

凡常喘息中接出氣,呵而送之,如能終席調理不輟者,凡曰能飲三升,是日能飲一斗矣!.仍加不醉,亦免中酒復不失酒味,終日飲亦不退矣。更候至睡覺,依前漱咽調理平常如故。又忽有泄氣來下,時節無期,或正吃食時,或對賓客,或騎鞍乘,或對尊親,或有氣來,如何為計?必須求方便下泄卻,若固一氣不泄,便逆上臟胃中攪痛,差心脅即良久不散,一吐裹氣亂悶痛。如公私無暇,不得攝養,則莫吃葷辛,縱泄下氣,氣亦不多臭,若是絕穀後縱有一泄兩泄,亦不臭也。

又有產生穢惡氣,一切重病不可衝之,深損正氣,如忽須出入街中,遇逢惡氣,即閉氣過之,不然須飲酒,令有酒氣及吃少葷辛物,亦能辟之;如惡氣已入,覺不安穩,`即須調氣趁卻,又不用大作聲歌哭叫呼,如人事不免吊,問即須小作聲,不可令泣過耳。又忽氣逆上衝.喉來,勿放令上,便咽令卻下,更納取氣,咽之三五咽,即定,仍亦以手摩,令下散也。即含椒及飲酒便散,如忽苦咽不下,亦不須逼咽,令上膿壅也。作意消息,臨時自察,如氣未散且勿食,又忽食飽即不得咽之,咽之即被食隔不下,便成病。

又每一咽即住口絕鼻,喘息定,以心送向外,察其氣左邊下歷二十四節,歷歷聞之如水度坎聲,極分明有坎節也。如不嗚即吃油膩不依節候之狀,如不早消息,即更服氣相逼,必當病生,尤須慎之。

又人初服者,皆貪其功,並欺其氣,乃將多服為功。每日或加十氣、二十氣,覺且安穩,又更加三十、五十氣,日漸增之,將為得在,不知氣未通潤,因結成病,腹內已有病,身仍未覺,及至有徵不安,仍將可在,日加一日,積以結成。一結成氣病,兩脅卒難方藥也。如三年功成,縱有觸犯,並不妨。服氣日至千咽已上亦不懼矣!至九年功終不退,關節相連。

《黃庭經》云:千千百百自相連,一一十十如重山。者即是筋骨相連著也。如此五臟,已後可入水不溺,內氣不出,外氣不入,即十日、二十日亦得,大寒大熱一無懼憚,或老或少並皆不恆。夫氣須握固令為,初氣未行,未得握固,待半年或百日,覺氣通暢,手掌中汗出,即得握固也。

《黃庭經》曰:閉塞三關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飢,三蟲亡,意常和平,致听昌。夫氣海在臍下,人皆為三膿不通,凡喘息不得過臍,又加氣急喘不定者,為氣未下,只擁在上膿心胸,如人初咽十日、五日,上膿未通,十日外至二十日,即合覺,下歷關坎,過入氣海,嗚幽幽聲,微覺氣轉也。至氣海,氣而長,氣候和好也。

又舊經不子細,但說及解禁忌,使後人多從此損卻正氣,中道虛休,令此皆因修行,曾有損益,故重細述。

又調氣皆須細意出納,不得耳聞,聞即廳損正氣。唯大熱呵少許不畏覺,熱定即須細理之。又人初服未解咽,以一咽為候,兼大鼓口,引氣滿口,始蹙而咽之。解咽之後,上膿又通,即不鼓,但兀然閉氣合口,更不引吐,連咽得三咽,一吐即更咽,又至八九咽一吐,或至二十咽一吐,或至三十咽一吐,此即是氣下,至氣海通暢,筋脈通矣!此者有時作意試察氣候長短,通與不通,亦不要長依此多咽,多咽亦不是好,不安穩也。如取安穩,一閉口一咽,咽入以心送向下至氣海,然更咽不須吐氣,常行也。又初服未知節度,不免用心送下,至及已後,知氣將息次第,即息絕念,但無思任意咽,即各依分位,更不要以手摩心送。又經云:何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為,生而不為有功成,功成而不居。不言之教者,心處自然,無為無念,五臟六府而養,生而不有者,生道氣於身,身不恃有,兀然成功,功成不居,無見外行,見即人知,人知即我生,我生即名至,名至即禍來,禍來即氣亡,氣亡即滅矣!故《黃庭經》云:子能知一萬事畢。又都舉半夜及五更並每日三時服氣時節,兼吃食次第者,為初功人未解,具載之;但深知之,後並臨事,細意自取方便,勿執耳。執即憂生,憂生即擊之心,繫心即心勞,勞即功退矣!志之!志之!《仙經》曰:夫人臨終而始惜身,罪定而思遷善,疾成方求其藥,天網已發,無可追之。故賢人上士,惜未危之命,懼未禍之禍,修未病之病,此真為上士,真名保愛。亦云上年、中年、下年,上年二十已上,三十已下,中年四十已上、五十已下,下年六十七十也,其八十已上,罪位已定。上年為卑,悟解正道,識達玄微,體實骨堅,筋全肉滿,發心履道,無不成功。中年者,悟道已晚,筋肉骨髓各有其半,處在進退,功效即微。下年者,六十七十,骨髓筋脈十有二三,日暮功矣,猶可救之。八十已上者,腦竭髓盡,萬關乾枯,神謝氣亡,尸行鬼步,無可救也。故先賢上士,知風燭之難攝,志心棄俗舍勞,惜身為寶,遂逸志幽巖,攝心歸道。道者,氣也;氣者,身之根也。魚離水而將死,人失道而難全。養生務於修氣,修氣者務於保精,精氣兩全,是名真寶。又人有三丹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丹田,泥丸腦也,一名帝鄉;中元中丹田,心也,亦名絳官真人;下元下丹田,氣海,亦名精門。此三元各有神,一神虧即氣漏精泄,泄即氣散。精者身之根,根者氣之位,精全即氣全,精泄即氣泄,唯精與氣,直須全耳。

《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若當失海百瀆傾,葉去樹枯失青青。故先賢志道,莫不愛氣保精而得全也。煉氣法又因服氣功餘,暇取靜室無人處,散髮脫衣,覆被正身仰外,腳及手並須展勿握固,淨席頭邊垂下著地,其髮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調氣,氣候得問,即口放令出,初氣出喘急,即且調氣七八下,或十氣已來,急氣即定,定又煉之,如此有暇,且十煉而止。為初恐氣未通,擁在皮膚,不好,更有餘暇,又煉之,即更加五六煉,又漸加煉至二十、三十或四十、五十,並無限。何以為則?如服氣不久,功漸成,關節通,毛孔開。煉至二十、三十,即合遍身潤,汗出。如得此狀,即是功效也。初煉氣得通潤,且止,漸汗出即好也耳。安穩外不得早起衝風,如病人得汗,將息良久,取淨衣著,無風處徐徐行出步,少言愛氣,省事澄思,即身輕百脈流注,四支通暢。故《黃庭經》云…千災已消百病痊,不憚虎狼之凶殘。亦以卻老年永延。夫煉氣者,每日夜頭及午時,任得方便,候神情清爽時,即依前次第峻坐修,咽勤勤常須致之,不得墮慢,恐昏悶,須睡不得強坐,強坐即卻邪亂其意,意邪即氣亂,失正道也。初服未有正氣即昏,昏已後亦無昏沉也。夫煉氣者,即不得每日行之,十日、五日有餘暇,覺不通暢,四體煩悶,即為之,常日恐無功,亦不用頻也。

委氣法:夫養氣、委氣者,候四體清和,志無思念,或因坐或因外,任氣依門戶調息,凝然委身,如委一衣放在將上,無筋無骨,無神無識,縱心縱耳。如此委衣亦忽為主,寂沉寂沉,放形委體,澄神煉氣,即百節開張,筋脈通暢,津液流注,因此便咽下十氣,或至二十氣亦得。每一咽皆須兀然任氣,不得與意相爭,良久氣便從百毛孔出,不復更口吐也,縱有十無一二復止,即更調理,數十息至百息已上,忽因喘息,便又微含氣咽入,即更調息。調息稍覺四支皮肉關節,一如沐浴相似,每有暇不得仰外、側臥,或坐或立,即委氣委身,行之其功日進,精滿氣全,神安魄定,志閑思遠,道泰德寧,三尸自亡,六塵亦滅。故《黃庭經》云:閑暇無事身體安,虛無之居在惟閒。但無為養氣,委身委心,放形放思,與道合體,即自知異候。《黃庭經》曰:高拱無為魂魄安,清淨見神與我言。此之謂也。夫委氣者,忽覺四體不和,身有壅塞,氣候不調,即委之,或外或坐,澄神委氣息念,寂寂安心,久久凝定,即覺氣之流行,無所不到也。

閉氣法:夫上智之人,志堅思遠,一人修理,無少遺功,神定氣調,絕其外病。又有中智之人,或家私未終,或心有進退,不依禁忌,調攝乖宜,氣壅不和,反生其患。如有苦處,可入靜室仰外,熟調氣,展手及足,各相去四五寸,仍須外處厚軟,冬月暖蓋被,靜心坦然,即便咽氣,因即便閉氣,口鼻不動,以心念苦處,以意相注,使氣極即吐,吐訖又閉,每閉初吐後氣急即調六七下,氣調順,又閉之,想念攻之,或十或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攻之所苦處,覺汗出,通潤,即止。如未可,每日五更或夜頻意攻之以差為限。如病在左手,直入左手,在右手,直入右手,如在頭,直上頭。分明見驗,方知心能使氣,氣意相從,使氣如神,憂悲哀樂不得在心,憂則傷神,樂則失志,有疾依此無不除之也。休根法:夫人欲休根者,但依前修行三年之後,五臟養成,體實肉滿,百神歸位,血脈通流,氣道宣暢,周游無礙,輕舉日新,得至如此,漸不用聞五味之氣,常不思食,須絕更無難也。又有世人貪樂愛利,未能絕志,遂多尋方書,服藥斷穀。藥初入腹,暫似充飽,藥盡飢生,循還無益,加以常擊心於藥物,求和合於終朝,驅營驅營無少暫息,力微智竭,煩擾漸多,不招其禍。又雖服藥物,何能頓絕於物?或吃果子以助力,或飧藥物而求飽,唯加調理以自保養寧思逐藥物之勞,疲煉煮之弊?勤勤歲月,虛役精神,返老還齡,何可能得?唯不食米,何名為休根乎?其中有下士未能頓絕世務者,且服藥相助,亦有小益,上士不理此道。凡服氣功成休根,但肚中空即咽氣,不問早晚,更無滯礙,須咽即咽,亦無限數,自覺有節候,亦不得多咽,為久服乃至絕根,並自解,不煩具載。如初功欲得藥助兼氣,服亦得,服藥者多不服氣,但以藥物為事。

《黃庭經》云: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氣零,從此反老得還嬰。又有在仕之人,身居榮楊,世務未寧,慕道思真,不能息志也。懷心歲月,虛積勤勞,候絕色塵,蹉跎衰暮,豈能固執不漸修之?其在仕之人,為公務驅迫,不可得日依三時修養,但取夜半或五更,候睡覺即依前法漱咽津液,調取氣候,去卻下臉,熱即咽取四十、五十咽,初從一二十咽,日加五咽,至五十咽已來且止。及明縱有公事,但存真立志行矣。

同类推荐
  • 馗书

    馗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政纪

    马政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覆瓿集

    覆瓿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偏偏喜欢你

    偏偏喜欢你

    被恶毒的舅妈设计,打伤富商逃跑,简沫好不容易才从虎穴挣脱出来,下一秒又掉进了狼口,后来她才知道,他是一城之霸,令人闻风丧胆的首富,冷仲谋,而他,已经悄悄关注上了她……
  • 天才千金的豪门恶少

    天才千金的豪门恶少

    她,在别人眼中是当今T市的豪门千金,但她却掌握着T市大部分势力。在她至上,只有一人,那便是他。他操控着整个T市甚至整个TLM,他便是她一直仰慕的幕后大boss.
  • 混账王爷红鸾妃

    混账王爷红鸾妃

    她,是高高在上的怀羽莺,当朝宰相的女儿,太子身边的唯一女谋士,文韬武略无一不精,更是传说中的太子妃。他,是李络,八王爷,太子府口里的“混账王爷”,“桃色醇酒醉,策马踏田归”便是他生活的写照。她们再相遇,李络说,助我为王。怀羽莺斜视着他,问道,为什么?李络看着蓝白的天空,说,绵络天地。多年以后,她们再见,他说,他不做皇帝了。怀羽莺抬眸,利落的问道,为什么?他不是说绵络天地吗?李络看着怀羽莺雪白的脖子,出神的答道,没意思。此生若无她,他也只是当初的那个混账王爷而已……
  • 重生九零暖婚甜妻

    重生九零暖婚甜妻

    上一世,温阳被恶毒女害残废,被亲叔叔活埋,不得善终......这一世,她提前提防,想保护的人还活着,一切都还来得及!她亲手虐白莲,脚踢心机婊,搞死恶毒女,干翻渣男!为了筹够钱离婚,她阴差阳错踏入模特界,一不小心还成了天才服装设计师,全世界的女人都想穿她设计的内衣!妥妥名利双收!做梦都笑醒!温阳名言:光做模特,我太过聪明,只做设计的话,我的美貌又太可惜。她最头疼的是,前世那个对自己不屑一顾的冷漠男人,耍赖不收钱不离婚,还阴魂不散缠上她!收钱离婚吧!不离!
  •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戴锦华教授作序推荐,《想象的共同体》,一部民族主义的颠覆之作,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全球学界声名鹊起,至今余波未散。思想生发的背后是个人成长与时代流变的交汇。《椰壳碗外的人生》将带领读者叩访安德森的生命故事及历史现场。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言,这是一位学者的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是一段20世纪特定时段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要思想生成发展的历史。还原历史语境,以获得校准自身的可能。
  • 火热的村庄

    火热的村庄

    七海骑着摩托车往零公里去的同时,零公里的村长杨长志也开着私家车,一溜烟地往镇里奔。杨长志心里挺憋气,车在新垫平的土石路上开得也直硌棱。在村边的路口一侧,他看见他了——市里下派负责“十个全覆盖”的组长,拄拐一样地拄着一把铁锹,正给几个点头哈腰的村民分享呼伦贝尔牌子的烟抽呐。庞大皮鞋、四魔症、酒漏子、石发,与其说这些乌合之众算是村民,不如说是几个提拉不起来的溜子。就这方法,就这派头,就这两下子,他妈地究竟在哪儿玩过呀。
  • 昭睿

    昭睿

    西元3019年,昭寻寻觅觅等着睿整整一千年只为看睿一眼,公元2019年的睿在梦里见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冥冥之中出现在睿的身边,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他们能否再次相遇……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独步惊华

    独步惊华

    她,顾若云,青龙国有名的废物,父母双亡,天生懦弱,丢尽了整个将军府的脸面,最终因与人纠纷而被亲身爷爷将毫无过错的她活活打死!再次睁眼,脱去了那一身懦弱,她再非昔日的废物小姐!身怀至宝,契约四大神兽,便是青龙国第一高手都抢着要成为她的跟班……丹药?算什么,她随手可以炼制一把。低阶灵器很强大吗?就连她手下使用的都是高阶灵器。你有高级灵兽?抱歉,她身后的圣兽已成千军万马,力压一切豪雄!只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强大妖孽的男人是怎么回事!为何却死皮赖脸的纠缠着她,更是誓不罢休!----------推荐新文《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依旧女强,妹子们收藏下,么么哒
  • 重生八零,娇妻幸福生活

    重生八零,娇妻幸福生活

    沐紫薇的父母去旅行,所坐的那架飞机出现事故导致飞机里面的人几乎无人生还。沐紫薇在整理父母的遗物发现了母亲生前最重要的镯子,便把镯子戴在自己手上。但为了躲避这个事故搬离了她原来和父母住的那个家,来到陌生的N市,一场意外沐紫薇手上镯子开启了空间,她害怕空间的开启会导致她重生,于是她疯狂购物贮存在空间。在某一天她所想的事情发生了,她重生了到了八零。那个吃不饱饭的时代,开始了沐紫薇的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