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000000042

第42章 刘知幾与章学诚之史学(3)

《史通》旧本,至明代流传已少,如《永乐大典》之网罗繁富,而独遗是书,其后陆深得蜀刻本,为校其讹舛重刻之,而恨无别本可参,万历壬寅(三十年),长洲张鼎思又据陆本重为校定,《曲笔篇》增四百余字,《鉴识篇》增三百余字,而去其自他篇羼入者,然未详其所增益者,果据何本。惟先于此者,又有万历十五年华亭张之象刻本,疑未为张鼎思所见,惟陆氏及鼎思两本,脱误仍多,如《补注篇》则阙其下半,其采自所捐以下,又《因习篇》文也。而《因习篇》仅存十三行,多自《史官篇》窜入,非其本文,而又阙其上半。惟是时既有张之象本,凡《补注》、《因习》两篇之阙文具在,据以增补,居然复完。未几李维桢(本宁)取《史通》评之,郭孔延又作附评者,则孔延所补也。惟《四库提要》谓郭氏所据者为张鼎思本,然据何焯所见万历郭氏刊本,已将《曲笔篇》“夫史之曲笔诬者”以下一百九十九字误入《鉴识篇》者,加以厘正,则前说亦未必可信。其后王惟俭因郭氏所释,参以张之象本,重为厘正,名曰《史通训故》。惟俭自称增入《因习》一篇,并于《直书》、《曲笔》二篇有所更定,又于此外校正一千一百四十二字,然取郭本相校,则仅《曲笔篇》增入一百一十九字,而《因习》、《直书》二篇,并与郭本相同,或者郭氏已据张之象本加以厘正,而惟俭更从而依据之也。郭氏所释,漏略实甚,惟俭引证较详,号称善本。迨及清代,黄叔琳于注《文心雕龙》之外,并取《史通》注之,因其书为订补王本而作,故名曰《史通训故补》。同时无锡浦起龙亦撰《史通通释》,初所见者,为郭、王二家注本,乃书将成,又得见黄注本,为订补若干事,书中所称“春风亭本”,即王注本,所称“北平本”即黄注本也。《通释》出诸家后,又用力勤,故最为详密,然勇于改字,又所下按语,染时文批点之习,是为小疵。此外清代学人,如何焯、卢文招、顾广圻,皆致力于《史通》,并有校本行世,何焯所据为张之象本,又得见冯已苍评本,又称张之象得见宋本,陆深、张鼎思两本,次《因习》为上下两篇,题曰《因习上第十九》,《因习下第二十》,然《因习》上篇佚其上半,而下半则误入《补注篇》,张之象本已为之是正矣。冯本则改题《因习》上篇为《因习第十九》,改题《因习》下篇为《邑里第二十》,不以一题分为两篇,核与全书之例相符,较为整齐画一,而诸注本多因之,此必别有所据也。卢文招弨曾见华亭朱氏钞宋景本 ,于冯、何二家外,又得钱遵王校本,据之以校《史通》,得数百事,录入《群书拾补》。又谓浦氏注释本,正字大书,皆同宋本,叹其精覈。至何氏所谓《曲笔篇》之文误入《鉴识篇》者,顾广圻则以为不误,虽是非尚待论定,而诸家考订之勤,亦于此见之矣。最近《四部丛刊》取张鼎思本景印之,孙毓修为撰《校记》,叙诸本异同綦详,亦诸刊本之较精者。象山陈先生汉章又撰《史通补释》二卷,其所释者,如谓《春秋外传》始见《汉书 律历志》,不始于韦昭,《左传》鲁人以为敏。有《檀弓》可证,董生乘马三年不知牝牡,出于《御览》,皆足订正浦释之阙误;又谓《疑古》一篇,乃子玄假古以切今,惩前而毖后,以纪氏削去为非,是则别有所见,较之纪氏所指秦人不死、蜀老犹存二事,尤为能钩沈索隐也;如取所释附于《通释》,则裨益学子非浅矣。此诸家注释之大略也 。

唐末宰相柳灿以《史通》讥驳经史过当,著《史通析微》十卷以正之,又名《柳氏释史》,学者服其赡博(两《唐书》本传),此订正《史通》之最先者也。明人陆深既取《史通》校刊之,又择其中精要语,别为《史通会要》三卷(见《四库存目》),附以后人论史之语,时以己见参之。明人胡应麟谓深辑《史通》,因刘氏者十七,续刘氏者十三,繁者削之,谬者刊之,俚者文之,真子玄功臣。又谓《会要》辨论甚该,独谓艺文不必志,于义未尽(《少室山房笔丛》四及十三)。吾尝自陆氏《俨山外集》中抽读之,觉其所谓精要者,殊不尽餍人意,而所附诸家之论,多为书生之见,以言删定,似有未称。迨清纪昀则谓子玄自信太勇,立言好尽,第其抉择精当之处,足使龙门失步,兰台变色,而偏驳太甚,支蔓弗翦者,亦往往有之,使后人病其芜杂,罕能卒业,并其微言精义,亦不甚传,乃为之存其精要,削其烦复,所取者记以朱笔,纰谬者以绿笔点之,冗漫者以紫笔点之,除二色笔所点外,排比其文,尚皆相属,命曰《史通削繁》(据纪氏《自序》)。又于书眉,别为评语,以醒眉目。其后涿州卢坤遂止录朱笔为一帙,并汰浦释之支赘者,付之剞劂。盖纪氏以《史通》一书为载笔之圭臬,故研治甚深,其所刊削,语皆穿贯,如化工裁物,天衣无缝,学者读之,洒然自喜。吾谓研史之士,先读削繁,乃知《史通》之易晓,再取原书读之,亦迎刃而解,此纪氏长于文学之效也。考纪氏于《史通》四十九篇中,删去《载言》、《表历》、《疑古》、《点烦》四篇,尚余四十五篇,其中仍用原文者,为《载文》、《补注》、《邑里》、《品藻》、《直书》、《曲笔》、《鉴识》、《覈才》、《烦省》、《杂述》十篇,加以刊削者,则为其余三十五篇。然所删之处未必悉当,研史之士仍须全读。于《疑古篇》谓其是非缪于圣人,故尽去之,纪氏之见,亦与柳灿、陆深略同。此诸家刊削之大略也。

踵刘氏之后而续其书者,殊罕其伦,章学诚《文史通义》虽文史并释,实以释史为主,谓为刘氏以后仅见之作,谁曰不宜,特以其书义蕴宏深,别于下文论之。近人张尔田撰《史微》内篇八卷,自谓向、歆之业,自是得一理董,然考其意旨,乃以明诸子之出于史,与专治史学者有别,不得谓为《史通》之伦类也。最近则有瑞安宋慈抱撰《续史通》内外篇,布之于世,录其篇目如左:

内篇 凡二十篇

《惜马》, 《斥班》, 《尊欧》, 《恨李》, 《国志》, 《晋纪》, 《唐书》, 《宋史》, 《四通》, 《两案》, 《曲笔》, 《浮词》, 《表志》, 《纪传》, 《补述》, 《方乘》, 《载记》, 《论赞》, 《沿革》, 《体例》。

外篇 凡二十篇

《考献》, 《监修》, 《模拟》, 《创造》, 《因时》, 《度德》, 《损益》, 《毁誉》, 《注释》, 《评断》, 《问刘》, 《诘章》, 《点烦》, 《辨惑》, 《政治》, 《人物》, 《疑信》, 《功罪》, 《杂说》, 《余论》。

兹就以上各篇,略致商榷。

窃谓《史通》之书,作于唐之景龙,自是迄今,时逾千载,续作本不易言,衡以史家详近略远之例,其可述者,亦奚止一端,兹语其要,应首以《史官》、《正史》二篇。续书《考献》一篇,叙《旧唐》以下迄于《明史》,即为续前书《正史篇》而作。然叙宋重修《唐书》,未语及宋敏求之《补唐实录》;叙《宋史》,未语及元初之修本;叙《金史》,未语及张柔所得之实录及王鹗之初修本;其叙《元》、《明》二史,亦多漏略;且前书所谓正史者,兼纪传、编年、别史、杂史四者而已,而续书专就纪传一体之列入正史者论之,岂足以概其全乎;其于唐、宋以来之史官,则更不著一字,此又疏略之尤者也。其次则为《六家》、《二体》两篇之订补,吾以为自有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行世,代有踵作,于是纪传、编年二体之外,又增出纪事一体,是可谓之三体,应撰一篇论之。至如杜佑《通典》专详典礼,黄宗羲《明儒学案》专详学术,是于上述三体之外,别创通史、学史之一格,亦子玄所未及窥见者也。续书有《四通》、《两案》二篇,略阐斯旨,然于通史专史之分,既病语焉不详,而于纪事本末一体,尤未能尽量阐发,以补前书之未备,大者如是,小者可知矣。续书喜用俪语,好为诋谟,文效《史通》,而逊其栗密,盖宋氏生长浙东,习于永嘉一派,所论近于《东莱博议》,张溥《史论》,又时时采取《四库提要》及朱彝尊、赵翼之说,至其略于唐、宋以后,不中论史之程,又其小焉者矣。且如《国志》、《晋纪》为刘氏所已言,何必重标是目,《唐书》、《宋史》固应论列,何为遗《辽》、《金》、《元》、《明》诸史而不数 《表志》箴子玄之失,补史为近代所长,方志备史之一体,论之是矣,然所应续者讵止于此 至《沿革篇》本论史部之如何分类,《体例篇》本论作史之宜有凡例,合标《体例》一目可矣,何为分列两篇 “沿革”之名,尤难索解。他如萧常、郝经之续《后汉书》,本为改撰《国志》,而称为《补汉书》,王洙、柯维骐之改修《宋史》,意有删繁就简,尤与增补无关 (《补述篇》),又盛称郭伦《晋纪》,而不及周济《晋略》,此皆可解而不能解者也。然其中亦多有精语存焉:其论《五代史》云:“薛史据列朝实录,事迹颇详,欧公仿马迁遗文,体例尤谨,薛史病于丛脞,欧史失在阙遗,二书盖不可偏废,若选举、刑法之详,礼乐、职官之要,上继唐余下开宋始者,能于薛史是弃乎。”(《尊欧》)其论《南》、《北史》云:“盖《南》、《北史》无他技,但以删削迁移为务,删削不问其事之有关系与否,但以减官名裂字句为工,迁移不问其人之应离合与否,但以编家传忘品汇为先,不知官名减则职掌不明,字句裂则事迹必漏,家传多则朝代难分,品汇忘则褒贬相互。以史迁之才,删削迁移《左传》、《国策》,援引多误,况延寿乎。”(《恨李》)其论《新唐书》云:“唐有天下几三百年,虽文人学士之星驰,亦令主明辟之代出,圣诏原出于臣手,谠言岂乏于帝心,至德宗大赦改元,下诏罪己,山东士卒,见之感泣,李抱真谓人情如此,贼不足平,则文字之用大矣,欧公删之,岂徒没陆贽之功,亦且失兴元之政。”(《唐书》)其论《史记》云:“项羽崛兴陇亩,五年之间政由己出,尊为本纪,明其革命,且迁史以政治共主,即尊为主,故项羽剖符行封则称纪,吕雉临朝称制则称纪,此意盖非刘氏所能知,厥后唐书以武曌篡窃后事,跻诸本纪,以武曌琐屑秽史,别入后传,宗法迁史,信得其宜,而《宋史》以瀛国公及益王、广王附本纪,虽江山之不复,尚朝廷之犹存,正统绪余,虚名仅见,胜于《汉书》以孺子婴附《王莽传》者。”(《纪传》)其论《明儒学案》云:“黄氏学案,上自吴与弼,下逮刘宗周,叙其遗行则如睹丰仪,诠其微言则如亲謦欬,时代近则采访易周,笔削严则纪载可信,不以考古凌人,而以知今论世,其书盖契《春秋》大义,而以因时为贵(因时)。”以上所论,皆属甚当。

以上已将刘知幾史学之源流,叙述略竟,再进而叙述章学诚之史学。

章学诚,宇实斋,浙江会稽人也,生于清乾隆三年戊午,卒于嘉庆六年辛酉(一七三八一一八○一年),年六十四。幼不甚慧,二十岁后始究心史学。后游北京,依朱筠,得见当世名流,由此知名,与邵晋涵相友善,以同治史学也。四十一岁成进士,历主北方各书院讲席,为和州、永清、亳州修志,又居毕沅幕府,修《湖北通志》,后归故里,时游扬州以老。

章氏曾自述早岁治史之次第云:

二十岁以前,性绝呆滞,读书日不过三二百言,犹不能久识,二十一二岁駸駸向长,纵览群书,于经训未尝领会,而史部之书,乍接于目,便以夙所攻习者,然其中利病得失,随口能举,举而辄当,人皆谓吾得力于《史通》,其实吾见《史通》已二十八岁矣。二十三四时,所笔记者,今虽亡失,然论诸史于纪、表、志、传之外,更当立图,列传于儒林、文苑之外,更当立史官传,此皆当日之旧论也。……至吾十五六岁,性情已近于史学,塾课余暇,私取《左》、《国》诸书,分为纪、传、表、志,作《东周书》几及百卷,则儿戏之事,亦近来童子所鲜有者(《遗书 第九家书六》)。

章氏又自谓,吾于史学,盖有天授,自信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开山,其自负为何如,观其所自述者,与刘子玄之所自述者,奚以异焉,此所以前后旷然相接,为史家不祧之宗也。

章氏所著之书,以《文史通义》、《校雠通义》二书为最著,其所论者,亦不尽属于史学,如《文史通义》所述,或论理学,或言文事,包蕴颇富,命名文史,即非专论史学之征,其他所著之杂文亦然。校雠之学,虽近于史,然亦渐成专门,本编所论,既以史学为范围,则应专取其论史之语及整理史部者比次之,以详其史学之究竟。

同类推荐
  • 律宗新学名句

    律宗新学名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嘉靖武安县志

    嘉靖武安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湛渊静语

    湛渊静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笔阵图

    笔阵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琳法师别传

    琳法师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超级潜伏:前苏联克格勃(绝密行动)

    它无孔不入,世界上最伟大的间谍都为之服务,全世界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之中,令对手心惊胆战;它冷酷无情。跨国追杀前任领导人,使其喋血他国;密探遍布全国,国人谈之无不色变:高效!强悍!无所不为!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这就是它——前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本书揭秘世界上最大的超级间谍组织。
  •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平凡到自命不凡的我们

    平凡到自命不凡的我们

    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你的选择还是离开我吗我睁开双眼揉了揉眼睛然后拿起了枕边的手机才刚五点多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做这个梦了从十六岁开始我就一直会做一个同样的梦每次醒来都记不清梦里发生了什么只隐隐约约记得梦里有个男孩他好像叫......郑......又记不清楚了每一次我都努力想要记起他的名字可是梦醒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我想总有一天也许我们会相见吧
  • 开在手指上的花

    开在手指上的花

    吴雁把手伸向刘超的时候,有一缕阳光正好照在她伸出来的手指上。于是刘超就看到了她手指上的花瓣。吴雁说,刘超,你看看我的手指,你看看它们是不是很漂亮?刘超看吴雁手指的时候,吴雁就说,刘超你也太原始了吧你,你怎么不拿起来看呢。刘超笑笑,你们女人的手可不是随便可以拿起来的呀。刘超说这话的时候,刘超当然就拿起了吴雁的手,拿起那只软绵绵的手。长长的指甲上散落着一些小巧的银色小花瓣儿,就像漫天纷飞的雪花悄然飘落在了吴雁的手指上,然后又经过了吴雁的精工细琢。左看右看,都像是开在吴雁手指上的一朵朵小梅花。刘超数不清是六瓣还是五瓣。刘超说,是梅花吧雁儿。
  • 江湖暮雪

    江湖暮雪

    糖与刀,便是江湖最好的写照。表面甜蜜,如梦似幻,里子却包藏不知多少肮脏与祸心,笑里藏刀。糖是少年臆想,刀是江湖险恶。
  • 很奇怪我爱你

    很奇怪我爱你

    这世上最甜蜜的事情是什么呢?对于林柚曦而言,最甜蜜的时刻莫过于郑陶对她的不离不弃吧。曾经那个会在前未婚夫婚礼上撒纸钱的姑娘,也渐渐收起棱角,缓缓盛开。这世上总有很多很奇怪的事情,小怪兽永远打不过奥特曼、机器猫的口袋总能掏出不一样的东西。可最奇怪的事情莫过于,曾经最不可能的两个人,最后竟然相爱了。像飞鸟和鱼、像林柚曦和郑陶。多奇怪,就这样爱上你。
  • 七年(上)

    七年(上)

    她与他互生情愫时,她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才艺双全,获奖无数。生得倾国倾城,身边从不缺喜欢她的男生,她就像众星捧月的月亮,明明被很多人围着,看上去却那么孤独。十九岁的他,也许就是因为她身上散发出的孤独气质,那种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使得他像得了魔怔一样不由自主地爱上她。而她的心,也在他的温暖下逐渐柔软。他们约定,如果在初雪那天走在大街上能遇到的话,那么就在一起吧。然而,她却突然消失了。再次相见,已是七年后了。他还是单身,而她成为了知名设计师,身边还有一个完美的男人守护,并且那个人的妹妹也爱上了他,多角关系即将上演,面对接踵而至的难题,他们将何去何从?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开卷书坊·一些书一些人

    开卷书坊·一些书一些人

    本书分甲乙丙丁四辑以及小引和附录,收录其散文、书评、随笔、书信、序跋等作品三十余篇。在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里,作者分别接触了施蛰存、冰心、牛汉、蔡其矫、吴伯箫、吕剑、钱谷融、魏荒弩等现当代文学名家学者,本书的许多篇什对这些经历都有所描述。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今天已经逝去,因此作者的这些文字和图像实在是为后人保存了很多关于这些大师的遗爱绝响、流风遗韵,一些书信还是较为珍贵的史料。一些书评作品主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人物、著作,评骘臧否,多出新见,比如对吴祖光、巴金、老舍、李广田、孙犁等的作品和其复杂人生经历的讨论,同时也延伸到对现代文学史和社会生活层面的广阔思考上去了。
  • 心之港湾系列5:以爱之名

    心之港湾系列5:以爱之名

    一种难以言说的强烈情愫产生于菲奥娜和克里斯蒂安初遇的那一天。然而正是那一天,克里斯蒂安迎娶了简,菲奥娜的妹妹。为了深藏这份情感,菲奥娜选择远离家乡;而克里斯蒂安则会在菲奥娜每次回家探亲之时,安排“出差”。五年后,简意外去世,菲奥娜回家帮助料理后事,照顾家人。曾经,两人都因为对简的爱和尊重选择远离,那么如今两人又会有怎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