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6200000022

第22章

明堂经脉(二)

〔李氏(庆嗣)针经〕一卷 佚金史本传曰。李庆嗣。洛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读素问诸书。洞晓其义。大德间。(按大德夏崇宗乙卯所改年号。当金熙宗天会十三年。而金人不可称之。疑是当作大定。)岁大疫。广平尤甚。贫者往往阖门卧病。庆嗣携药与米分遗之。全活者众。庆嗣年八十余。无疾而终。所着伤寒纂类四卷。考证活人书二卷。伤寒论三卷。针经一卷。传于世。

〔李氏(源)流注指要〕佚按上见于医学源流。

〔窦氏(杰)针经指南〕一卷 存流注指要赋后序曰。望闻问切。推明得病之原。补泻迎随。揭示用针之要。予于是学。自古迄今。虽常覃思以研精。竟未钩玄而索隐。俄经传之暇日。承外舅之训言。亡了世纷。续推兵扰。(二句难解。卫生宝鉴。作云及世纷。孰非兵扰。又似不为义。)其人也神无根据。而心无定。或病之精必夺。而气必衰。兼方国以乱而隔殊。

药物绝商而那得。访历市而求方。效不若砭。力排疾势。既已受教。遂敏求师。前后仅十七年。无一二真个辈。

后避屯于蔡邑。方获诀于李君。(旧注。名源巨明。)斯人以针道救疾也。除疼痛于目前。愈瘵疾于指下。信所谓伏如横弩。应若发机。万举万全。百发百中者也。加以好生之念。素无窃利之心。尝谓予曰。天宝不付于非仁。圣道须传于贤者。仆素不求揆。遂伸有求之恳。获垂无吝之诚。(三句旧多脱文。今据卫生宝鉴订补。)授穴之所秘者。四十有二。疗(旧。疗。讹作圣。今据卫生宝鉴改订。)疾而不瘳者。万千无一。铭诸心而着之髓。务整其困而扶其危。而后除疼迅速若手拈。破结聚涣如冰释。夫针者也。果神矣哉。然念兹穴俞以或忘。借其声律则易记。辄裁八韵。赋就一编。讵敢匿于己私。庶共传于同志。时岁次壬辰。重九前二日题。

元史类编曰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水乡人。幼嗜书。金末遭兵乱被俘。同时三十人皆见杀。

惟默得脱归。其家破母亡。遂南走渡河。遇医者王翁(通鉴。作李浩。)妻以女。使业医。后仕元世祖。官至昭文馆大学士。卒。时年八十余。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罗天益曰。癸丑岁,窦子声先生随驾。在瓜忽都田地里住。冬与先生讲论。因视见流注指要赋。及补泻法。

用之多效。(卫生鉴宝)熊均曰。窦杰。字汉卿。古肥人。官至太师。以医学显于世。得针灸法。遂着针经指南。

高武曰。针经指南。古肥窦汉卿所撰。首标幽赋。次定八穴指法。及叶蛰宫图。颇于素问有不合者。

徐春甫曰。窦太师针灸。一名针灸指南。名杰。字汉卿。为金太师。

钱曾曰。太师针灸一卷。窦太师针灸。传于婺源王镜泽。一百二十八法录于成辛丑夏五月。藏书家未见有此本也。

〔王氏(开)重注标幽赋〕佚金华府志曰。王镜泽。名开字启元。兰溪人。家贫好读书。不遇于时。遂肆力医道。游大都窦太师汉卿之门。

二十余年。悉传其术以归。窦公嘱之曰。传吾术以济人。使人无病。即君之报我也。遇人有疾。辄施针砭。无不立愈。至元初。领扬州教授。以母老辞。所着有重注标幽赋传于世。子国瑞。孙廷玉。曾孙宗泽。皆克世其业云。

〔祝氏(定)注窦太师标幽赋〕佚处州府志曰。祝定。字伯静。丽水人。以医术鸣。洪武初。授本府医学提举。转正科。注窦太师标幽赋。医学咸宗之。

〔窦文贞公六十六穴流注秘诀〕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子午流注 一卷 未见〔注铜人针经密语〕一卷 佚〔王氏(开)增注针经密语〕一卷 佚贝琼序略曰。皇元时。窦文贞公得丘长生之传。大显于中朝。而四方咸宗之。且推其所得。述标幽二赋行于世。后注铜人针经密语一卷。未成而没。其徒有兰溪王镜潭及其子瑞庵者。增注而成之。则三百六十五穴之分。

不可有一过不及之差。渊乎微哉。一日瑞庵挟之。访予 山。求序以冠其端。予读之累日。为之叹曰。嗟乎。针为医之一耳。而书之浩繁。有不可胜穷者。皆非所以为密也,夫观室而不睹其密。则未造乎室。适道而不求其密。

则未造乎道。补注密语。其用针之 乎。然其书 而未广也。镜潭父子。因文贞公之注。复详之于后。则所谓密语者。既显而不得 矣。学人获从而考之。则知其所慎。而见于治人者。足以冀夫十全之效。而无悟也已。故不辞而书其说云。(清江文集)〔忽氏(公泰)金兰循经取穴图解〕读书敏求记一卷 未见高武曰。金兰循经。元翰林学士忽泰必列所着。其子光济诠次。大德癸卯平江郡文学岩陵邵文龙为之序。

首绘脏腑前后二图。中述手足三阴三阳走属。继取十四经络流注。各为注释。列图于后。传之北方。自恒山董氏锓梓吴门。传者始广。自滑氏注十四经发挥。而人始嫌其简略矣。

钱曾曰。忽先生名公泰。字吉甫。元翰林集贤直学士。中顺大夫。是书与素问。若合符节。大德癸卯。刊于吴门。图长尺有四。折而装潢之。他书未有也。

〔亡名氏节要〕一卷 存〔针经摘英集〕一卷 存按上二种,收在于济生拔粹。

〔何氏(若愚)流注指微赋〕一卷 存四库全书提要曰。流注指微赋一卷,元何若愚撰。若愚爵里未详。原注有云。指微论三卷。亦是何公所作。

探经络之赜。原针灸之理。明营卫之清浊。别孔穴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于内自取义。以成此赋。则若愚先着指微论。又自约其义。为此赋。便记诵也。今指微论不传。惟此赋载永乐大典中。

按此赋载在于子午流注针经卷首。题云南唐何若愚撰。常山阎明广注。考赋中有范九思疗咽。于江夏闻见言希之语。盖范宋嘉 中人。然则此非南唐人所撰者。提要以为元人。当又有所据。

〔流注指微论〕四库全书提要三卷 未见〔子午流注针经〕三卷 存〔窦氏(桂芳)针灸杂说〕一卷 未见高武曰。针灸杂说。建安窦桂芳类次,取千金禁忌人神。及离合真邪论。未能曲尽针灸之妙。

〔葛氏(应雷)经络十二论〕佚按〔王氏(镜潭)针灸全书〕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王氏(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未见四库全书提要曰。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王国瑞撰。国瑞。婺源人。其书专论针灸之法。首为一百二十穴。

玉龙歌八十五首。次为注解标幽赋一篇。次为天星十一穴。歌诀十二首。次为人神尻神太乙九宫歌诀。次为六十六穴治证。次为子午流注心要秘诀。次为日时配合六法图。次为盘石金直刺秘传。次又附以针灸歌。及杂录切要。

后有天历二年国瑞弟子周仲良序。称托名扁鹊者。重其道而神之。其中名目颇涉鄙俚。文义亦多浅近。不出方技家之鄙习。而专门之学。具有授受。剖析简要。循览易明。非精于斯事者。亦不能言之切当若是也。

〔滑氏(寿)十四经发挥〕医藏目录三卷 存自序曰。人为血气之属。饮食起居。节宣微爽。不能无疾。疾之咸人。或内或外。或小或大。为是动。为所以生病。咸不出五脏六腑。手足阴阳。圣贤者兴。思有以治之。于是而入者。于是而出之也。上古治病。汤液醪醴为甚少。其有疾。率取夫空穴经隧之所统系。视夫邪之所中。为阴为阳。而灸刺之。以驱去其所苦。观内经所载服饵之法。才一二。为灸者四三。其它则明针刺。无虑十八九。针之功其大矣。厥后方药之说肆行。针道遂寝不讲。灸法亦仅而获存。针道微而经络为之不明。经络不明。则不知邪之所在。求法之动中机会。必捷如响。

亦难矣。若昔轩辕氏岐伯氏斤斤问答。明经络之始末。相孔穴之分寸。探幽摘邃。布在方册。亦欲使天下之为治者。视天下之疾。有以究其七情六淫之所自。及有以察夫某为某经之陷下也。某为某经之虚若实。可补泻也。某为某经之表里。可汗可下也。针之灸之。药之饵之。无施不可。俾免夫频蹙呻吟。抑已备矣。远古之书。渊乎深哉。于初学或未易也。乃以灵枢经本输篇。素问骨空等论。裒而集之。得经十二。任督脉云行腹背者二。其队穴之周于身者。六百五十有七。考其阴阳之所以往来。推其骨空之所以驻会。图章训释。缀以韵语。厘为三卷。目之曰十四经发挥。庶几乎发前人之万一。且以示初学人。于是而出入之向方也。乌乎考图以穷其源。因文以求其义。尚不戾前人之心。后之君子。

察其勤而正其不逮。是所望也。至正初元闰月六日。许昌滑寿自序吕复序曰。观文于天者。非宿度无以稽七政之行。察理于地者。非经水无以别九围之域。矧夫人身而不明经脉。又乌知荣卫之所统哉。此内经灵枢之所由作也。窃尝考之。人为天地之心。三材盖一气也。经脉十二。以应经水。孙络三百六十有五。以应周天之度。气血称是。以应周期之日。宜乎荣气之荣于人身。昼夜环周。轶天旋之度。四十有九。或谓卫气不循其经。殆以昼行诸阳。夜行诸阴之异。未始相从。而未尝相离也。夫日星虽殊。

所以丽乎天者。皆阳辉之昭着也。河海虽殊。所以行乎地中者。实一水之流衍也。经络虽交相贯属。所以周于人身者。一荣气也。噫。七政失度。则灾眚见焉。经水失道。则洚潦作焉。经脉失常。则所生是动之疾。由是而成焉。以故用针石者。必明俞穴审 阖。因以虚实。以补泻之。此经脉本输之旨。尤当究心。灵枢世无注本。学人病焉。许昌滑君伯仁父尝着十四经发挥。专疏手足三阴三阳。及任督也。观其图章训释。纲举目张。足以为学人出入向方。实医门之司南也。既成。将锓梓以传,征余叙其所作之意。余不敏。辄书三材一气之说以归之。若别经络筋骨度之属。则此不暇备论也。时至正甲辰中秋日。四明吕复养生主书于票骑山之樵舍。

宋濂序曰。人具九脏之形。而气血之运。必有以疏载之。其流注。则曰历。曰循。曰经。曰至。曰抵。其交际。则曰会。曰过。曰行。曰达者。盖有所谓十二经焉。十二经者,左右手足。各备阴阳者三。阴右而阳左也。

阳顺布而阴逆施也。以三阳言之。则太阳少阳阳明。阳既有太少矣。而又有阳明者何。取两阳合明之义也。以三阴言之。则太阴少阴厥阴。阴既有太少矣。而又有厥阴者何。取两阴交尽之义也。非徒经之有十二也。而又有所谓孙络者焉。孙络之数。三百六十有五。所以附经而行。周流而不息也。至若阴阳维跷冲带六脉。固皆有所系属。

而唯督任二经。则苞乎腹背。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初不可谓非常经而忽略焉。法宜与诸经并论。

通考其隧穴六百五十有七者。而施治功。则医之神秘尽矣。盖古之圣人。契乎至灵。洞视无隐。故能审系脉之真。

原虚实之变。建名立号。使人识而治之。虽后世屡至抉膜导筵。验幽索隐。卒不能越其范围。圣功之不再。一至是乎。由此而观。学医道者。不可不明乎经络。经络不明。而欲治夫 疾。犹习射而不操弓矢。其不能也决矣。

濂之友滑君深有所见于此。以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本输篇所述经脉。辞旨简严。读者未易即解。于是训其字义。释其名物。疏其本旨。正其句读。厘为三卷。名曰十四经发挥。复虑隧穴之名。难于记忆。联成韵语。附于各经之后。其有功于斯世也。不亦远哉。世之着医书者。日新月盛。非不繁且多也。汉之时仅七家耳。唐则增为六十四。至宋遂至一百七十又九。其发明方药。岂无其人。

纯以内经为本。而弗之杂者。抑何其鲜也。若金之张元素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四家。其立言垂范。殆或庶几者乎。

今吾滑君起而继之。凡四家微辞秘旨。靡不贯通。发挥之作。必将与其书并传无疑也。呜呼。橐 一身之气机。

以补以泻。以成十全之功者。其唯针砭之法乎。若不明于诸经。而误施之。则不假锋刃。而戕贼人矣。可不惧哉。

纵诿曰九针之法。传之者盖鲜。苟以汤液言之。亦必明于何经中邪。然后注何剂而治之。奈何粗工绝弗之讲也。

滑君此书。岂非医涂之舆梁也欤。濂故特为序之以传。非深知滑君者。未必不以其言为过情也。滑君名寿。字伯仁。许昌人。自号为撄宁生。博通经史诸家言。为文辞温雅有法。而尤深于医。江南诸医。未能或之先也。所着又有素问钞。难经本义。行于世。难经本义。云林危先生素尝为之序云。翰林学士亚中太夫知制诰兼修国史金华宋濂谨序。

朱右曰。撄宁生传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得其开阖流注。方圆补泻之道。又究夫十二经走会属络。流输文别之要。至若阴阳维跷冲带六派。虽皆有系属。而惟督任二经。则苞乎腹背。而有专穴。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宜与十二经并论,乃取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本输篇所述经脉着十四经发挥。(医史)〔张氏(权)十四经发挥合纂〕十六卷 存〔陈氏(会)广爱书〕十卷 未见〔神应经〕一卷 存宁献王序曰。昔在太朴之世。未有药物。独用砭 之道。活生民于掌握。此医道之大者也。予喜其无药物咀之劳。而能回生于指下。可谓易矣。乃求其术于医者。久而得之者。十有余家。独宏纲乃遇信卿席真人所授之术。故其补泻折量之法。其口诀指下之妙。与世医之所不同。出于人者。见于此也。其徒二十四人。独刘瑾得其指下之秘。故能继宏纲之术而无坠也。予谓干将虽神。使之补履。莫若一锥之能。良药虽众。至于劫病。莫若一针之捷。药以气味而达之。故其宣利经络也迟。针以 而取之。故其疏通血脉也速。况加以冰台。灼以神燧。

助其真阳。遂其阴邪。而元气充矣。奚何病之有哉。若人遇夜。或在路。倘有微恙。药不可得也。惟砭 之术。

可以应仓卒之用。士之于世。欲治生者。不可不知。予故爱而学之。乃命医士刘瑾。重校其师宏纲所传广爱书十卷。予止取其穴之切于用者为一卷。更其名曰神应经。内五百四十八证。计二百一十一穴。又择其刘瑾之经验者六十四证。计一百四十五穴。纂为一册。目曰神应秘要。而以此心推之于众庶。不负宏纲广爱之仁也。此书世所未有。用传于世。今命刊行。以纪于首章云。时在洪熙乙巳。四月二十一日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神应经一卷。明陈会撰。刘瑾补辑。会字善同。称宏纲先生。瑾字永怀。号恒庵。均不知何许人。瑾所附论。皆冠以臣字。亦不知何时进御本也。案宦官刘瑾武宗时流毒海内。终以谋逆伏诛。断无人肯袭其姓名者。此书当在正德前矣。所论皆针灸之法。有歌诀。有图有诀。传写讹谬。不甚可据。前有宗脉图一页。

称梓桑君席宏达。九传至席华叔。十传至席信卿。十一传至会。会传二十四人,嫡传者二人。一曰康叔达。一即瑾也。又有席宏达誓词。谓传道者。必盟天歃血。立誓以传。当于宗派图下。注其姓名。如或妄传非人。私相付度。阴有天刑。

明有阳谴云。是道家野谈耳。

按提要说欠详。盖似未见宁献王序者。献王序旧不题名。有咸跻寿域印记并花押。与其所着乾坤生意。活人心序所识同。即知是书。刘瑾因献王之命。就陈会广爱书。节抄为编。

〔杨氏( )针灸详说〕明史二卷 存〔针灸集书〕二卷 存自序曰。岁在壬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古并耿公奉命来镇关陕。便宜行事。政暇集 谓曰。用药必先明脉理。

针灸在乎知穴法。此医道之当然。脉理穴法。虽在人身。而其治法具载于方书。用之者要当察真体之切。庶不失位而误人也。一或讹舛。则脉理不明。孔穴不真。用药针灸。徒为人害。欲疾之瘳者难矣。尝观素问有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斯言至矣。而东嘉王叔权资生经固详。其间于十二经络中穴。有列于正侧偃伏之下者。使学者罔知经分。知子由太医院出。亲灸当代名人。博览群籍。必得其旨要。尝着伤寒撮要等书。已行于世。子何不详考诸说。立成经络起止绘图。分注 穴。各归所属经。分类而集之。不惟使后学人有所持循。而济世利人之功。

亦莫大于此也。 既承教。不敢固辞。乃取素问铜人诸书。参互考订。分为经络起止。灌注交会。 穴寸数。度量取穴之法。与夫针灸补泻。治病 穴。次韵括诀。悉类而集之。于正侧偃伏所载之穴。各附本经。兼督任二脉之穴。绘于图像。举始见终。观者了然心目。集为一帙。凡二卷。名之曰针灸集书。呈稿间。公被召还朝。乙亥。公复镇陕右。 遂具录以呈。公乃披而喜曰。子之集此书。深契前贤之心。亦发其蕴奥。又具简明。易于检阅。诚有益于世也。于是始廪命工。锓梓以传。欲人之获睹是书。资之而有以全其生焉。其用心亦仁矣。 俱愧闻见之不广。采取之未备。凡我同志。览其讹缺。详加订正。庶几脉理穴法。而无妄举臆度之失。济世卫生。不无小补云。书成。因纪述作之意于卷端云。

〔针灸撮要穴法〕一卷 未见按上见于也是园书目。

〔凌氏(云)流注辨惑〕一卷 未见浙江通志曰。凌汉章。名云。号卧岩。归安文学。以孝感遇泰山异人。授明堂针术。治秦藩疾得瘳。孝宗闻之。延见圣济殿。赐太医院御医。年七十有七。无疾而终。生平轻财好义。死之日。家无余资。

按是书。浙江通志经籍部。着之于眼疾类。也是园书目。录之于疮肿科。考二家似未读其全书者。盖流注当是经脉流注之义。汉章以针法。显名于当世。明史方伎传。又载治验数则。可知其所辨非眼疾疮肿之谓矣。

〔汪氏(机)针灸问对〕三卷 存四库全书提要曰。针灸问对三卷。明汪机撰。机字省之。祁门人。明史方伎传。称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即其人也。是书成于嘉靖壬辰。前有程 序。上中二卷论针法。下卷论灸法。及经络穴道。皆取灵枢素问难经甲乙经。及诸家针灸之书。条析其说,设为问答。以发明其义。

措语颇为简明。

其论针能治有余之病。不能治不足之病。详辨内经虚补实泻之说。为指虚邪实邪。非指病体之虚实。又论古人充实。病中于外。故针灸有功。今人虚耗。病多在内。针灸不如汤液。又论误针误灸之害。与巧立名目之诬。皆术家所讳不肯言者。其说尤为笃实。考机石山医家。凡所疗之证。皆以药饵攻补。无仅用针灸奏功者。盖惟深知其利病。故不妄施。所由与务奇技者异也。

〔高氏(武)针灸节要〕三卷 存四库全书提要曰。针灸节要三卷。明高武撰。是书以难经素问为主。难经首取行针补泻。次取井荣俞经合。

次及经脉素问。首九针。次补泻。次诸法。次病刺。次经脉空穴。俱颠倒后先。于经文多割裂。

鄞县志曰。高武。号梅孤。负奇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闲习。嘉靖中。武举北上。因历览塞垣。以策于当路不用。遂弃归。所言干象无不验。晚乃专精于医。治人无不立起。尝慨近时针灸多误。手铸铜人三。男妇童子各一。以试其穴。推之人身。所验不爽毫发。所着射学指南。律吕辨。痘疹正宗。针灸聚英发挥直指。各三十卷。行于世。

〔针灸聚英发挥〕八卷 存引曰。扁鹊有言,疾在腠理。熨 之所及。在血脉。针石之所及。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是针灸药三者得兼。

而后可与言医。可与言医者。斯周官之十全者也。曩武谬以活人之术止于药。故弃针与灸。而莫之讲。每遇伤热入血室。闪挫诸疾。非药饵所能愈。而必俟夫刺者。则束手无策。自愧技穷。因悟治病犹对垒。攻守奇正。量敌而应者。将之良。针灸药因病而施者。医之良也。思得师指。而艰其人。求之远近。以针鸣者。各出编集标幽玉龙肘后流注神应等书。其于抚针补泻。尚戾越人。从卫取气。从荣置气之说。复取素难而研精之。旁究诸家。又知素难为医之鼻祖。犹易为揲蓍求卦之原。诸家医流。如以钱掷甲子起卦。勾陈玄武。 蛇龙虎。断古凶。似易而乱易也。后世针灸。亦若是尔。呜呼。不溯其原。则昧夫古人立法之善。故尝集节要一书矣。不究其流。则不知后世变法之弊。此聚英之所以纂也。安故狃近者。犹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诗变而骚。君子取之。郡县者封建之变。租庸者井田之变。后人因之。固足以经国治世。奚怪于针灸之变法哉。奚是古非今为哉。岂知封建井田变。

而卒莫如周之延祚八百。针灸变。而卒莫如古之能收功十全。如使弊法而可因。则彼放荡逾闲者。可以为礼。以之安上治民。妖淫愁怨者。可以为乐。以之移风易俗哉。夫易谓穷斯变通久。素难者。垂之万世而无弊。不可谓穷不容于变而自通且久也。周子谓。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然则不学古医。不变今俗。而欲收十全之功者。未之有也。兹续编诸家。而折衷以素难之旨。夫然后前人之法。今时之弊。司命者知所去取矣。时嘉靖丙午冬十二月吉日。四明梅孤高武识。

四库全书提要曰。“针灸聚英四卷。明高武撰。武始末未详。是书以经络穴法类聚为一卷。各病取穴治法为一卷。诸论针灸法为一卷。各歌赋为一卷。凡诸书与素问难经异同者。取其同而论其异。故以聚英名书。其所搜采。惟铜人明堂子午。及窦氏流注等书。余皆不录。”按此书原八卷。提要以为四卷者。唯据其凡例所言。未熟读全书。故致误耳。

〔针灸大成〕四卷 未见按上见于浙江通志经籍类。

〔沈氏(子禄)经脉分野〕佚〔徐氏(师鲁)经络全书〕二卷 佚自序曰。嘉靖末年。余友沈君承之手一编见示曰。此予所述经脉分野也。子深于医者。幸为我订而序之。

予谢不能。沈君祈请再三。往复不置。乃应曰。诺。予时方注礼记。未有以应也。已而沈君从计偕士之京师。居岁余。竟无所遇而还。郁郁不得志。遂病以死。久之礼注脱稿。乃受书而卒业焉。其书自巅放趾。条析分明。一本内经及诸大家之说。而时参以己见。可谓博洽君子。称名家矣。惜其引证繁复。补益太过。则其见托订正之意。

良非虚也。昔吴季子挂剑于徐君之墓曰。吾已心许之矣。况于口诺者乎。窃惟先君早学斯道。洞究大旨。予不肖弗克缵承先绪。改而从儒。儒幸晚成。犹及先君之存。旦夕过庭。每口授内经诸家之论。以为邪客诸脉。 疾乃生。所谓脉者。非独寸关尺之谓也。盖脉之在人身也。有经。有络。有筋。而经有常奇。络有大小。又各有直有支。有正有别。有正别诸阴之别。皆为正。而筋亦有宜有支有别。其传注之所。曰端。曰俞。曰上。曰下。曰内。

曰外。曰前。曰后。曰中。曰间。曰侧。曰交。曰会。传注之名。曰上。曰下。曰出。曰入。曰径。曰直。曰横。

曰邪。曰起。曰从。曰及。曰循。曰历。曰注。曰行。曰走。曰之。曰去。曰乘。曰过。曰还。曰络。曰绕。曰系。曰属。曰结。曰合。曰交。曰贯。曰布。曰散。曰至。曰抵。曰并。曰挟。曰别。曰约。曰究。曰兼。以别表里。以分虚实。以明营卫。以测传变。以辨补泻。以审汗下。以决死生。皆于是乎取之。彼寸关尺者。特以候之而已。针石灼艾。固以此为要。而汤液丸散。亦必藉焉。苟不先寻经络。而茫然施治。乌能中其肯綮。而收万全之功哉。其说盖与沈君合。固知此道渊微。唯精研者乃相契也。爰乘稍暇。为之删校。复述枢要。以续斯编。更名曰经络全书。一以酬沈君见托之急。一以缵先君不传之绪。一以裨后学搜括之勤。虽问与沈君异同。要不失为忠臣矣。死者如可作也。吾将质之。万历四年丙子。五月望日。吴江徐师鲁序。

〔尤氏(乘)重辑经络全书〕二卷 存凡例曰。医学之道。以洞视脏腑为贵。非扁鹊有神授也。轩岐之书。皆所以救人洞视者。后人竟忽焉。而莫能察。其不至费人也几希。所幸沈承之先生。编为经脉分野。而脏腑咸得以洞视矣。惜其书迄今。将二百年。未寿诸梓。虽有传写。故得其益者尚寡。兹刻之所以不客已也。一沈君之书。已经伯鲁先生为订正矣。伯鲁以为引证繁复。故爰加删校。予得是编。窃心喜而朝夕读之。是以知其尚未备也,因僭加补订。亦经三易稿矣。不谓戊辰冬闻有吴君聘者。隐于西郊。予慕往就教焉。见予手订则曰非沈君之原本乎。乃出其姻亲顾君所增订者示予。

予不胜击节。先得吾心之所同。然抑又幸也。由是采以所增。广以未备。辨以讹。删以复。庶可称全书。洵为不易之典也。一伯鲁删校之后。复续以经络枢要。因名曰经络全书。似可谓尽善矣。然脏腑经络及筋。有正有别。

有直有支之类。悉加详注。不厌重复。务使读者无遗憾矣。

〔吴氏(嘉言)针灸原枢〕二卷 存严州府志曰。吴嘉言。分水人。世以医名。尽得素难等书玄妙。当道重之。授太医院吏目。有当世名医之誉。礼部尚书潘晟祭酒余有丁皆有赞赠。所着有医学统宗。针灸原枢等书。行于世。子学易亦以医知名。后任雷州吏目。徐氏(廷璋)活人妙法针经 二卷 未见〔李氏(时珍)奇经八脉考〕明志一卷 存顾问序曰。奇经八脉考者。李君濒湖所撰辑以活人者也。经有正有奇。独考奇者奇经。人所略。故致详焉。

并病源治法。靡不条具。若指诸掌。岂惟医学有赖。玄修之士。亦因以见身中造化真机矣。用心之勤如此。何其仁哉。濒湖世儒。兼以医鸣。一门父子兄弟。富有着述。此特见一斑耳。问不佞。尝推其直谅多闻之益。因僭识卷端。以舍后之君子。明万历丁丑小暑日。同里日岩顾问顿首书。

四库全书提要曰。奇经八脉考一卷。明李时珍撰。其书谓人身经脉。有正有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

为十二正经。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冲任督带。为八奇经。正经人所共知。奇经医所易忽。故特评其病源治法。

并参考诸家之说。荟粹成编。其原委精详。经纬贯彻。洵辨脉者所不可废。又创为气口九道脉图。畅发内经之旨。

而详其诊法。尤能阐前人未泄之秘。考明初滑寿尝撰十四经发挥一卷。于十二经外。益以任督二脉。旧附刊薛己医案之首。(案薛己医案。凡二本。其一本不载此书。)医家据为绳墨。时珍此书。更加精核。然皆根据灵枢素问。以究其委曲。而得其端绪。此以知征实之学。由于考证。递推递密。虽一技亦然矣。

〔徐氏(凤)针灸大全〕(医藏目录。作针灸捷法。通行本。作针灸捷法大全。)明志七卷(医藏目录。

作六卷。)存〔杨氏(济时)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三卷 未见王国光序曰。三衢杨子继洲幼业举子。博学绩文。一再厄于有司。遂弃其业业医。医固其世家也。祖父官太医。授有真秘。纂修集验医方进呈。上命镌行天下。且多蓄贮古医家抄籍。杨子取而读之。积有岁年。寒暑不辍。

倬然有悟。复虑诸家书弗会于一。乃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

题曰玄机秘要。诚稽此而医道指掌矣,世宗朝命太宗伯。试异选。侍内廷。功绩懋着。而人以疾病 疡造者。应手奏效。声名藉甚。会在朝善杨子,究其自出是编。诸公嘉之。乃寿诸梓。以惠后学。请序于余。素知杨子去儒业业医。今果能以医道侔相功。益信儒道之通于医也。是编出。而医道其指南焉。神明在人。寿域咸济。诸公之仁溥矣。远矣。是为序。

蕲贤曰。玄机秘要。三衢继洲杨济时家传着集。(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十卷 存赵文炳序曰。医关民命。其道尚矣。愿古之名医。率先针砭。而黄岐问难,于此科为独详。精其术者。立起沉。见效捷于药饵。迩来针法绝传。殊为可惜。余承乏三晋。位时多事。群小负 。万姓倒悬。目系民艰。弗克匡济。由是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医人接踵。日试丸剂。莫能奏效。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之有所本也。将付之梓人。犹以诸家未备。复广求群书。若神应经。古今医统。乾坤生意。医学入门。医经国小。针灸经。针灸聚英。针灸捷要。小儿按摩。凡有关于针灸者。悉采集之。

更考素问难经。以为宗主。针法纲目。备载之矣。且令能匠。于太医院省。刻铜人像。详着其穴。并刻画图。令学人便览而易知焉。余有忧于时事。愧无寸补。恨早年不攻是业。及能济人利物也。因刻是书。传播海内。必有仁人君子。诵而习之。精其术以寿斯民者。是为序。时万历辛丑桂月吉日。巡按山西监察御史燕赵含章赵文炳着。

四库全书提要曰。针灸大全十卷。明杨继洲编。继洲万历中医官。里贯未详。据其刊版于平阳。似即平阳人也。是书前有巡按山西御史赵文炳序。称文炳得痿痹疾。继洲针之而愈。因取其家传卫生针灸元机秘要一书。补辑刊刻。易以今名。本朝顺治丁酉。平阳府知府李月桂以旧版残阙。复为补缀。其书以素问难经为主。又肖铜人像。绘图立说。亦颇详赅。惟议论过于繁冗。

〔吴氏(昆)针方六集〕六卷 存自序曰。良医者,非人司命。任不啻与九鼎争昂。然必针药并诸其极。始为无忝。隆古圣神。既尝百草。而示人以药。作作九针。而喻人以刺。亦以人命至重。拯救之术。不得不详且悉也。正统中。圣虑宋制铜人。日久漫灭。命复范铜为之。建诸医官。式广教诏。又砻石图经。序由御制。圣心之保民也弘矣。其所望于医者至矣。

语曰。不针不神。不灸不良。良有以也。近世刀圭之徒。才能不及中庸。分科疗病。更不讲求。神良精艺者。万夫一辙。无亦法妙。无方探之。犹望洋尔。昆自束发修儒。游心灵素。诸砭 针经。皆时讨究。盖未及壮年。负笈万里。虚衷北面。不减七十二师。念在取善发蒙。不谓一 非律。一篑非山故也。时以所授针方。对证施治。

种种神验。然穷其所以神者。 牾背驰。阻于顿悟。益之三十余年。觉以岁积。始破前迷。今樗栎之年。六十有七。视昔考医方时。年则倍矣。志在公善于人。成斯六集。首神照。次开蒙。次尊经。次旁通。

次纷署。次兼罗。其间一得之愚。实千虑之所开也。良工之心独苦。今乃验之。籍是以翼图经。岂至自与。 瞻天朝。轸念疲癃。泽同雨露。兹六集者。倘有补于圣政。亦桔槔之助甘霖耳。遑自功哉。所 望者。一人有庆。

寿域同跻。林总万方。家松龄而人鹤算。参苓不饵。针石永捐。俾池上神工。挟术而无所施。则岩穴之私慰矣。

他尚何求。岁丁巳。海阳程处士标病剧得起。进不肖为医林长。侧弁六集而左袒焉。复捐阿堵。以鸠剞劂。义之纪也。惟是并序。皇朝万历四十六年岁次戊午长至日书。

〔砭 考〕未见按上见于鹤皋山人小传。

〔吴氏(文炳)神医秘诀遵经奥旨针灸大成〕四卷 存〔亡名氏针灸快捷方式〕二卷 存按〔飞腾八法〕(绛云楼书目。作飞腾八法神针。)医藏目录卷阙未见〔针灸纂要〕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针学提纲〕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南干针灸书〕医藏目录二卷 未见〔针灸治例〕医藏目录一卷 未见〔姚氏(良)考古针灸图经〕未见吴县志曰。姚良。字晋卿。宋谥文康爽七世孙。明医所着尚书孔氏传。律吕会元。溯源指治方论。考古针灸图经。

〔过氏(龙)针灸要览〕一卷 未见苏州府志曰。过龙,字云从。吴县人。手神超逸。隐于医。着针灸要览。十四经发挥。茶经。各一卷。时与祝京兆文待诏游。生平不 不畲。所需自足。自号十足道人。年九十三卒。文征明有十足道人传。

〔十四经发挥〕未见〔刘氏(继芳)发挥十二动脉图解〕未见太平府志曰。刘继芳。字养元。精治外证。得华佗肘后之传。四方造请者屦尝满。着有发挥十二动脉图解。

并怪证表里因等集。长子翱鲤绳家学。亦负重名。考授太医院吏目。三子腾鲤拔贡。任灵宝令。

〔金氏(孔贤)经络发明〕未见浙江通志曰。经络发明。万历义乌县志。金孔贤着。字希范。

〔吴氏(延龄)经络俞穴〕未见浙江通志曰。经络俞穴。归安县志。吴延龄着。字介石。

〔黄氏(渊)针经订验〕未见按上见于浙江通志经籍类。

〔亡名氏铜人针灸方〕一卷 未见〔针灸集成〕一卷 未见按上见于 竹堂书目。

〔绀珠针法〕未见〔密治针经〕未见按上见于绛云楼书目。

〔针书〕一卷 未见〔碧峰道人八法神法〕一卷 未见按上见于也是园书目。

〔吕氏(夔)经络详据〕未见按上见于江阴县志。

〔邓氏(良仲)针灸秘传〕未见按〔张氏(三锡)经络考〕一卷 存〔赵氏(献可)经络考〕未见按上见于鄞县志。

〔李氏(中梓)铜人穴经〕未见按〔施氏(沛)经穴指掌图〕一卷 存〔凌氏(千一)针灸秘要〕四卷 未见大樵山人序曰。粤自神农氏以草木治病。说者谓非大圣人不能。夫以草木治病。犹以身尝之。而得其性味者。

若针灸则于何而知说。见五经四子之书者。惟孟子求三年之艾一语耳。而针无闻焉。灸之法。今所在皆有。惟针不尽传。即传亦不得其秘要。深以为恨。然余尝阅黄帝内经。秦越人难经以下。所论针灸最多。而尤详于针法。

何今能者之寥寥也。迎随补泻之异其法。男女老幼之异其宜。人各一说。意惟论之者多。故愈烦而无当。人莫知所适从。故愈以失其法欤。双林凌氏之以针灸名旧矣。有千一者。博综群书。留心济世。于是弃举子业业医。尤精于针灸学。着针灸秘要四卷,而亦于论针为特详。别是非。辨疑似。发先圣贤之微言。汇众见而归于一是。予于医绝无所知。今读其言。若自视其掌纹。井井然可数而得,(文集)〔凌氏(贞侯)针灸集要〕未见潘耒序曰。海内针灸家。独推双林凌氏。其先受针法于异人。以治病无不立瘥。远近数百里。趋之若神。传数世迄今。子孙多世其业。而贞侯最为工妙。沈 夙疾。应手着奇效者。不可胜数。所至冠盖骈集。黄童白叟。拥马足不得行。历中原河北。转客京师。声称藉甚。达于至尊。召入禁中。时时为贵戚治病。可谓至荣。而贞侯为人。和易真率。接人无贵贱。终始若一。绝不以遭遇自矜诩。盖类有道者。余故乐与之游。间出一编示余曰。针灸惟灵枢素问精言之。自后传书绝少。吾惧其久而失真也。

爰本黄帝岐伯书。参以诸家。述先世所传。传着己意。为集要一书。以示来兹。幸为我序之。嗟夫。针灸之妙。

正以其不从方书得也。而贞侯顾为是乎。虽然。大匠不能与人巧。未尝不与人以规矩。规矩在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今夫斯术之妙。在迎随消息之间。得之心而应之手。不可以书传者也。至于经脉俞穴之名状。针之分。火之度数。此可以书传者也,后之人诚能就其可传者。以深探其不可传者。因蹄得兔。因筌得鱼。书之益顾不大哉。夫禅宗所重。在不立语言文本。而灯灯相继。犹有传书。况在于医。夫所谓方书害医者。非病书也。

病夫执一书而不知合变者也。(遂初堂文集)〔翟氏(良)经络汇编〕未见按上见于益都县志。

〔汪氏(昂)经络歌诀〕一卷 存

同类推荐
  • 道行般若经

    道行般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虚杂著补阙

    清虚杂著补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arwin and Modern Science

    Darwin and Modern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YPEE

    TYPE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蝶之驱魔师3帝国

    蝶之驱魔师3帝国

    他长剑在握,渴望交战寻觅对手,树鸣瑟瑟他伫立,拭目以待稍假思索。他豪情万丈,隐语带着光芒,清风徐徐渡水穿林,窍笑登场!——诗歌Jabberwocky节选
  • 仙秦志异

    仙秦志异

    大仙儿这个行当,农村并不鲜见,不说村村都有,但至少十里八村的都要有这么一两位。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恰巧,我的四叔就是一位常仙。凭借多年来的接触,我有幸了解了一些行业秘辛,加上自幼听到的种种乡野怪谈,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这几段天马行空的故事……
  • 剑吞苍穹

    剑吞苍穹

    厄云,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却意外死去,灵魂却被一位大能扔到了诡秘的修真界。而附体之人却身负灭门阴谋以及强大的先天灵宝创世之珠,这一切将由厄云担负。十大至强先天灵宝,厄云注定走上一条逆天之路。先天五行灵根是强大的根源!蓬莱遇万恶之源,真元变异,是强大的手段!源自至强先天灵宝斩空神剑的传承剑诀,不修元婴,修剑婴,是强大的必然!
  • 穿越:冷魅娘子不从夫(全本)

    穿越:冷魅娘子不从夫(全本)

    都说人死如灯灭,她却幸运的获得重生。面对前程似锦,一往情深的未婚夫,她嗤之以鼻,圣旨算什么?本姑娘说不嫁就是不嫁。☆一次偶遇,她和他结下不解之缘。可她和他不会有好结果的,她若深陷下去,只会让她万劫不复。于是她活生生的扼杀了那颗已为他萌芽的爱情种子。☆郑灏枫:“你是我郑灏枫的女人,从前是,现在是,以后是,永远永远都是,你若敢让第二个男人看到你漂亮的妆容,我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乔岩:“咱们之间有什么,难道玉儿心里没数吗?就凭我与玉儿有肌肤之亲,夫妻之实,我去找郑将军提亲,想必也合情合理吧?对了,玉儿,若是咱们的事被郑公子知晓,你说他会有什么反应?”☆她既要应对屡屡逼婚的未婚夫,又要小心翼翼地应付那个被她所救,却对她频频骚扰的腹黑狼。☆本以为,她坦然的接受未婚夫的感情,就会受宠一世,那知在她全身心的投入时,却遭到爱情的背叛。☆在她遍体鳞伤的时候,他如同救世主一般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在那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发现他这个救世主,竟是不折不扣的大骗子,他先是对她骗财骗色,再将她骗入祠堂拜堂成亲,他竟还骗的皇上的赐婚。面对圣旨,她左右为难,嫁他不甘!不嫁死罪!她该如何决择……◆本文绝不会弃坑,请亲们放心追文。乔乔是新人,在文笔方面定有许多的欠缺,希望亲们能多多提意见,乔争取给亲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乔乔的QQ:1021181618,欢迎亲们的嫁入!
  • 废材逆天召唤师

    废材逆天召唤师

    她穿到了一个性格嚣张狠毒,琴棋书画样样不精被誉为草包再加上毫无灵力修炼的再度被誉为废材且同名同姓的冰熏儿身上!性格嚣张狠毒?抱歉,姐还不知道什么是嚣张狠毒,能吃吗?琴棋书画样样不精?很对不起的,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背诗兵法和打战!废材?sorry,她的灵力是无色的,她还是个全系魔法师!练器师?她就是!战神?她就是!武神?她也拿了!至于召唤师嘛~她随手一挥就整万只的魔兽来到她的身边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荒神王

    太荒神王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绝代枭雄重生于三千年前,得盘皇道统,炼至强肉身,再战前世诸多强敌,横扫无尽大地……
  • 卢龙湾

    卢龙湾

    郭红与陈俊南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喜欢魏天浩的率真,王锦程的傲才。
  • 私人订制:豪门100天新娘

    私人订制:豪门100天新娘

    【已完结】五年后,她华丽回归,身边多了一个腹黑之极的恶魔宝宝,“妈咪,谁敢欺负你,我让他见不到第二日的太阳。”“哼,谁要追我妈咪,先让我考考你的EQ、IQ……满分以下,靠边站!”酒会上,他们再次见面,她竟然挽着自己对手的胳膊,款款出现在他面前,他气血翻涌正想上前抢人,却被一个宝宝拦截,语气比他还横,“请拿开你的脏手,不准碰我妈咪。”这个小鬼的眉眼怎么跟他很像?如果是五岁极有可能是他的蝌蚪,可是——“你几岁?”“大爷,我三岁。”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重生之金融女王

    重生之金融女王

    懦弱自卑的温蓉,因了丈夫的‘宠溺’,父亲在经济上走出低谷,而渐渐恢复自信。然,当一切伪善的面具撕开。当丈夫理智气壮的吼出:“你爸爸在外面有野女人,全世界都知道了,就你这个白痴不知道呢!老子跟他厂子整点钱怎么啦!总比他给野女人强吧!老子这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你和孩子?”时,当她忍受不了他渐露的狰狞面容提出离婚时,他狠狠掐在尚在襁褓中儿子细嫩脖颈间时,心灰意冷之下,她选择了暂时的逃离。一本财商教育书籍的出现,改变了她的惯有思维。为带出那个可怜的孩子,为给母亲一个幸福的未来。几年间,她努力拼搏奋斗,却依旧是穷困潦倒,正当一切都在向着预期前进时,却被突然查出的癌症,轻易毁去。上天待她终是不薄的,再睁眼,她却回到了充满希望的十岁。既然,让我重生,那么……【片段一】“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自身强大,才能把握命运。现在弱,不代表永远弱。不怕你没有一身强者的本领,担怕你失了一颗强者的心。”女子身上,仿若注入世间最为强大的力量,披靡天下,让人有种世界兼匍匐于其脚下的错觉。那坚毅的眼神,弱小的身体,无不扣人心弦。“咱家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人脉没人脉,有强者的心有个P的用”稚龄的妹妹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况,对姐姐莫名的自信不以为然。“钱不是万能,只有学会赚钱的本事,运转金钱的能力,才是立世之本。而当你一个人,就可以轻易制造或者挽救一场金融灾难时,当你有足够颠覆世间的能力时,一切便都不再是问题。你就是金融界的王,也将是这世间的王。”——金融女王。温蓉语当她站在巅峰时,幼时的话语,却成为了青年一代的座右铭。【片段二】:“我管你去哪?睡野地那也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只是你的姑姑,你父亲的妹妹,不是你亲妈,你想离婚还是想干嘛,都先滚出我家再说”(前世,姑姑在她绝境中,深夜投标时,绝情的话语,依然历历在目。今生,情况却截然相反呢!“我亲爱的姑姑,不好意思,您只是我父亲的妹妹,不是我亲妈,您是病也好,死也罢,请离我家远点,不要把我家那漂亮的地板弄脏,您……赔不起的。”“你这个吸血鬼,狼心狗肺的东西,亏你小时候吃不起白面馒头,我半袋半袋的偷偷给你送呢!”“来人……给我姑姑送一车白面,以谢她……昔日赠面之恩。”恩者,滴水以涌泉报。仇者,鞭尸,千百倍以报之。——金融女王。温蓉语【片段三】:“姐姐,有人欺负我。”“走,揍他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