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8000000021

第21章 聆音(2)

一尺而水火两分,一脏而四腑兼属,乃天然不易之至道。若二肠浊阴之最,乃与心肺同列,混地狱于天堂可乎?岂有浊气上干,三焦交乱,尚可称为平人乎!(余午亭)人迎帝曰,足之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曰∶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出,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灵枢》)任脉之侧开二寸,即足阳明胃经也。其在颈之穴名曰人迎,夹结喉两旁一寸半,乃腹部第二行次之脉也。(马元台)按人迎气口之脉,本皆经训。但人迎为足阳明之脉,不可以言于手,气口总手太阴而言,不可以分左右。

如《动输》、《本输》、《经脉》等篇,明指人迎为结喉旁胃经动脉。盖上古诊法有三∶一取三部九候,以诊周身之脉;一取太阴阳明,以诊阴阳之本;一取左右气口,以诊脏腑之气。然则人迎,自有其位,《脉经》乃扯人迎于左手,而分气口于右手,不知何据而云然?愚初惑之,及见《纲目》释云∶人迎在结喉两旁,足阳明之脉也;又见庞安常《论脉》曰∶何谓人迎,喉旁取之。近见徐东皋曰∶《脉经》谓左手关前一分为人迎,误也。若此数君,已觉吾之先觉矣。(《类经》)气口寸口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一难》曰∶十二经中,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难经》)按寸口、气口、脉口之义,历考经文,乃统两手而言,非独指两寸为寸口。右手为气口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而实则手太阴肺经一脉也。王叔和未详经旨,突谓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以致后人俱指两寸为寸口,右关为气口,而不复知统两手而言矣。(《景岳全书》)寸、关、尺,辄名心脉、肺脉、肝脉、脾脉、肾脉者非也,此手太阴肺经之动脉,分其部以候他脏之气耳。

李时珍曰∶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所出入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吴草庐)三部九候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上部,有中部,有下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入以候心。帝曰∶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素问》)脉有三部九候,各何所主之?然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下至脐之有疾也;尺为下部,法而应乎地,主脐下至足之有疾也。(《类经》)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崔紫虚)按三部九候,《内经》明指人身上、中、下之动脉。盖上古诊法,于人身三部九候之脉,各有所候,以诊诸脏之气,而针除邪疾,非独以寸口为言也。如仲景脉法,上取寸口,下取趺阳,是亦此意。观《十八难》曰∶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乃单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诊,后世言脉者,皆宗之。

虽亦诊家捷法,然非轩岐本旨,学人当并详其义。(《类经》)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素问》)七诊者,独大、独小、独迟、独疾、独寒、独热、独陷下也。(《内经吴注》)愚按∶七诊之法,本出此篇,而勿听子谬谓七诊者。诊宜平旦,一也;阴气未动,二也;阳气未散,三也;饮食未进,四也;经脉未盛,五也;络脉调匀,六也;气血未乱,七也。夫此七者,焉得皆谓之诊?后世谬传,失其本原,是真可以勿听矣。(《类经》)呼吸至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素问》)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灵枢》)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脉来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一呼三至,一吸三至,为适得病∶前大后小,即头痛目眩;前小后大,即胸满短气。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涩者,中雾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当困∶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不大不小,虽困可治;其有大小者,为难治。一呼六至,一吸六至,为死脉也∶沉细夜死,浮大昼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犹当着床,所以然者,气血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也。人虽能行,名曰行尸。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难经》)按代脉之义,自仲景、叔和俱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又曰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故王太仆之释代脉,亦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也。自后滑伯仁因而述之,故后世以结促代并言,均目之为止脉,岂足以尽其义哉?夫缓而一止为结,数而一止为促。其至,则或三、或五、或七八至不等,然皆至数分明,起止有力。至于代脉之辨,则有不同。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曰∶黄者,其脉代。皆言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又《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微软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者,乃言胃气去,而真脏见者死。亦非谓代为止也。由此观之,则代本不一;如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乃至数之代,即本篇所云者是也;若脉本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平人气象论》所云者是也;又若脾主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凡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谓之代,但当各因其变,而察其情。设不明此,非惟失经旨之大义,即于脉象之吉凶,皆茫然莫知所辨矣,乌足以言诊哉?(《类经》)神力诊脉,以有力无力二者为分辨,人皆知之。至于有力中求无力,无力中求有力,非上智莫能察也。有力中求无力,则无力者,乃其真元虚弱,而有力者,火搏之则然,非本体之实也;无力中求有力,则有力者,乃其真元禀浓,而无力者,乃胃气暂失所养则然,非本体之虚也。此所谓因其形似而求之真伪者也。(余傅山)脉有有力而无神者,亦有无力而有神者。盖有神、无神,非即以有力、无力论也。如以有力即为有神,无力即为无神,则凡脉之弦劲勒指者,可为有神,而许以生乎?脉之和缓软弱者,可为无神,而断以死乎?盖有余之证,脉须有力,而有力之中,又贵有神;不足之证,脉宜无力,而无力之中,全在有神。数语为诊家之扼要也。(《己任篇》)求脉之道,当以有力、无力辨阴阳,有神、无神察虚实。和缓者,乃元气之来;强峻者,乃邪气之至。病自阳分传入三阴者,俱是脉沉,妙在指下有力、无力中分∶有力者,为阳、为实、为热;无力者,为阴、为虚、为寒。(《景岳全书》)脉之不病,其神不言当自有也。脉既病,当求其神之有无。如六数、七极,热也,脉中有力,即有神也;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即有神也。热而有神,当泄其热,则神在焉;寒而有神,当去其寒,则神在矣。

若寒热之脉,无力无神,将何恃而泄热去寒乎?苟不知此,而递泄去之,神将何根据?《经》曰∶脉者血气之先,又云∶血气者人之神。可不察其有无乎?(王好古)胃气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素问》)博约凡脉,博之则二十七种,约之则浮、沉、迟、数、滑、涩、细、大为八要,又约之则为浮、沉、迟、数,又至约则为浮、中、沉。是知浮、沉、迟、数四脉,真千古要诀也。(《医学入门》)六经脉体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素问》)《经》言∶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阳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阳之至,洪大而长;太阳之至,紧大而长;少阴之至,紧细而微;厥阴之至,沉短而敦。(《难经》)时脉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命曰逆四时也。(《素问》)《经》言∶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是王脉耶?将病脉也?然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

同类推荐
  • 夢月軒詩鈔

    夢月軒詩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平回纪略

    平回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庞居士语录

    庞居士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变志

    星变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韩非子》,十余万言;主要写有关法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一鸣惊人”、“老马识途”、“有眼不识荆山玉”等。本小书选录了其中178则,每则由“故事原文”、“注释”、“故事大意”、“读后感”四个部分写出,其中“读后感”颇有意味。你一定读过或知道上述故事,喜欢不?如是,不妨再品尝品尝本书所选录的其他众多故事。
  • 诅咒之轮回

    诅咒之轮回

    故事发生在重庆的一个小山区,离我家有一百多里地,故事的缘由起于一个女人,听说是她在临死前对村子下了诅咒,第二天全村人都死的非常奇怪。后来村庄就莫名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不过相传有的人可以看见这个消失的村庄,不过能看见它并不是好事,因为……
  • 永无止境的探索

    永无止境的探索

    无比平淡的生活在一次夜晚的奇遇后彻底被打乱,拥有着穿越不同位面能力的墨凡,究竟会走上怎样的道路呢?
  • 奉天不承运

    奉天不承运

    一个讲诉两个现代学生穿越到武侠世界的发际史,一本致敬金古的正统武侠,侠者,以武犯禁!
  • 陆少独宠:娇妻太撩人

    陆少独宠:娇妻太撩人

    “我跟你是仇人关系!”“那又怎么样!不妨碍我睡你。”“滚!”“要滚一起滚。”男人勾住她的腰将人压在床上,各种脸红的姿势用尽。人人都说盛世的太子宠一个人,宠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有人看不过去:“你对她这么好,就不怕这女人没心没肺将来会反咬你一口?”陆景歌勾了勾唇:“那就看她有没有这个本事。”他宠她如命,任她在他的世界里横着走。终于有一天,这个白眼狼一刀捅过去插在他心上。宫无忧:“你说过,只要我敢杀你你就放我走。”他冷笑:“如你所愿,滚!”四年后,顾小姐厚着脸皮带着小包子登门。“陆先生,我来还你儿子!”某人气的咬牙:“结婚!”小包子强势反对:“我不同意!”陆景歌:“你没有说话权!”“妈咪!”“额,我也没有说话权。”
  • 永辉羽闻录

    永辉羽闻录

    这是一个有科技,有灵力,有信仰,有血脉的世界。天空之上,以信仰立国的羽族;大陆之中,兽族肉身成圣,灵族以灵化道;深海之下,海族凭科技称霸海洋。一场封印幽魔的战斗,不慎让一只翼球落下天空,成为灵族成员。命运之轮缓缓推动,曾经尽四族之力追杀殆尽的幽魔卷土重来,席卷整个次元世界。四族号召次元内的所有世界组成同盟,一同对抗再次袭来的幽魔。随着战斗的持续,幽魔的本质渐渐浮出水面,上古时期被古人层层掩盖的事实终于被众人揭开。。。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只落下天空的翼球开始。
  • 天庭第一锦鲤

    天庭第一锦鲤

    某一天,唐不凡成为了天庭第一锦鲤,从此就激发了他的事逼体质。“您好,您的天庭大礼包已到账,请下楼查收。”
  •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本书作者马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少卫生学系副主任。作者根据婴有儿生长发育特点和中国国内婴儿养护经验,详细讲述了孩子从出生到3岁新手父母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养育问题。“宝宝的发育与进程”“宝宝的科学喂养”宝宝的常见疾病题”“新手爸爸行动指南”“连线育儿专家集锦”。其文中讲述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极具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
  •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我们村的阴阳两界

    在一个小山村里,最神秘、最诡异、最可怕、最乡土的灵异事件频发,在深入探寻这些事件的过程中,一连串的惊人的诡秘接连爆出……传说中的神秘领域,不为人知的神秘传说,午夜,请谨慎。
  •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是12位著名天使投资人的切身体会,他们在从事天使投资以前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我知道这些朋友的事迹,除了认识大部分以外,还有几位是我多年的合作者。我想他们应该是不缺钱花的人,但他们愿意走创业投资这种有一定风险的路,愿意把自己磕磕碰碰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写成书,能让更多有条件创业的人少走弯路迈向成功,动机是高尚的,行为是求实的。我真心地钦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