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00000355

第355章

“呵呵,果然是朕的贤内助,这件事咱们明日再说,先让朕好好疼爱一下。”被李贵妃这么一忽悠,隆庆帝心中异常舒爽,早朝是留在肚子里的怒气彻底消散。这一激动,一个饿虎扑食将李贵妃的娇躯压在了身下。

一夜的枕边风,隆庆帝的主意果断改变了!不过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些的,毕竟这么大的事情不给出个交代,方方面面都说不过去。

但是这件事情他实在是不好意思对高拱和沈崇名说,也不好堂而皇之的宣布这件事情,不然朝令夕改,群臣嘴上不敢说什么,心中肯定是会有些想法的。而自己留着宋清扬究竟要干些什么,肯定会让他们开动脑筋猜测不已的。

所以次日早朝之后,隆庆帝一道密旨递到了大理寺:户部侍郎赵贞吉乃诬告案主犯,即刻罢官免职,回乡养老再不叙用;都察院监察御史宋清扬属从犯,念起时候有悔意,贬官工部正八品柴炭大使,以观后效。

但是官场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情不到午后就传遍了衙门一条街。不过有了隆庆帝的吩咐,大理寺只说是审断的结果,压根不提密旨这回事儿,算是彻底把这个黑锅背在了身上。

听闻这个消息,作为当事人的沈崇名却是一笑处之,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种暴跳如雷。“呵呵,想那宋清扬也是心高气傲之人,这个工部正八品的柴炭大使算是让他颜面尽损了。”

肖二少听闻消息之后也特意赶来。原本听到宋清扬只是降职,心中还觉得异常气愤。可是现在一听沈崇名这么一说,不但满腔怒气消于无形,还满脸得瑟道:“沈兄你说的对,就让他留在京城,整天穿一件正八品的官服走在衙门一条街上,确实是够丢人显眼的,只怕这厮能羞得吐出血来。”

沈崇名哈哈一笑,还没来得及说话门外侍卫就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启禀大人,宫里来人说皇上要召见大人您。”

这事沈崇名可不敢耽搁,整理一下官袍抛下肖二少便出门而去,跟着宫里来的大内侍卫纵马直奔宫城。

进入养性殿,内阁的四位大臣李春芳,高拱,张居正,陈一勤全部在常瞧着这情形,沈崇名一边心里琢磨着出了什么大事,一边跪倒在地见礼。

摆手让他起来,隆庆帝眼睛看向四位内阁大臣说道:“几位爱卿,想必现在户部的状况你们也知道,昨日朕查问了户部的账目,虽然各地秋税已经收完了,但户部依旧不宽裕,只能继续拖欠官员薪俸。”

说到这事,隆庆帝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叹气道:“这几年户部的银子愈发的不够用了,朕担心再这么下去,迟早会出大事的。”

众人面面相觑。这朝廷财政紧张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可是想要增加朝廷税收谈何容易,总不能动不动就提升百姓赋税吧。而且太祖皇帝立国之时定下铁律,百姓赋税无论何时也不能越过十五税一,现在已经到了最高限值没有可能再提高了。

可是朝廷的主要收入靠的就是各地田赋,这个法子不能用,那可就真的是无计可施了。

“这次把你们召集在一起,就是为了商议一下如何解决眼下的困局,还望众位爱卿畅所欲言。若是想出了好办法,咱们在拿到朝堂之上商议此事。”说着,隆庆帝的目光在了沈崇名的身上微微一滞,他才是这件事情的主角。

“皇上,微臣以为要解开眼下困局,只有开源节流方可。但是现如今各地百姓生活困顿,增加赋税万不可取,所以只能在节流上面想办法了,要不咱们减少一些官员的俸禄?”作为内阁首辅,李春芳第一个表态了。

只不过他这话乃是老生常谈,朝廷这些年来用的就是这个办法,虽然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为了这事,官员们中间已经是怨声载道了,若是再变本加厉,只怕会制造出更多的贪官。

看着隆庆帝不置可否,李春芳就知道自己说了一句废话。不过心中也不恼,锋芒毕露不是自己的为官之道。

“皇上,李大人的办法不失为一条好办法,不过短期之内还行,若是时间长了,微臣怕引出其他变故。所以,微臣窃以为还是应该想办法如何开源才是。”高拱说罢,对着李春芳微微颔首示意。

隆庆帝点了点头,紧皱眉头说道:“正是因为这样,朕才将你们召集起来共谋良策。现在户部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若是不能早日解决眼下难题,迟早会出大乱子的。”

众人沉默不语,这办法那里是想要就能有的,若是这么容易就能想出来的话,几十年来朝廷如何又会拖欠官员们的俸禄。

沈崇名站在那里低头琢磨着这事。实话实说,今天商议的这件事正是他这几年来一直等待的机会,对于为朝廷收入开源这事他可是有不少好想法放在心中的。

只可惜现在四位内阁大臣在场,心中有好想法沈崇名也不敢主动拿出来,万一合了皇上的心思,在其他眼中自己可就是抢人家的风头了。

而且自己的几个想法无论拿出哪一个来都是要对整个大明朝动大手术,万一这四人之中有人坚决反对,那施行起来可难上加难了。到时候就会补了历史上那些改革家们的后尘,改革不成反而将身家性命搭进去。

所以不如暂且不表态,等着摸清楚了他们的真实想法,争取大家最后来个不谋而合的佳话,那样的话施行起来可就容易多了。

不过除了已经表态的高拱和李春芳之外,陈一勤是个老学究,虽然品德高尚,但是在这种开源节流的事情上根本拿不出什么切实的见解来。因此,从一开始他就老僧入定一般站在那里不言不语。

而张居正自从徐阶辞官高拱还朝之后一直都在韬光养晦,很多事情上都是随波逐流,轻易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次也是一样,就见他俯首看着自己的双脚一动不动,根本没有要说话的动向。

隆庆帝来来回回的扫了几遍,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低头摆弄手指头的沈崇名身上。这次把他和内阁的人一块传来,为的就是让这小子想出个好主意来。

“沈爱卿,你可有什么好办法?”隆庆帝面带微笑,这次他可是对这个小财神寄予厚望的,要是他也没招,隆庆帝只能继续过节衣缩食的日子了。

沈崇名一怔,没想到隆庆帝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头上。事到临头做缩头乌龟维护几位阁臣的颜面是万万不可取的,那样的话这次的好机会可就错过了。

沈崇名悄悄的扫了一眼前边的四位,小声的说道:“回皇上的话,微臣倒是有些小点子,不过能不能行可就不敢确定了。”

隆庆帝要的就是他这句话,朗爽一笑道:“爱卿但说无妨,咱们大家参详一下就好了。”

隆庆帝表态了,其余四人也纷纷跟着点头,统一把目光投向了沈崇名。大家都是人精,这次皇上召见阁臣商议大事,沈崇名却也在场,足以推断出来他才是今天的主角。

“启禀皇上,去年年底微臣曾经提议对地方卫所兵制进行变革,微臣觉得朝廷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节省出一大笔银子来。”

沈崇名话音刚落,就见高拱眉头一皱,问道:“沈大人,卫所兵丁的俸禄大部分都是他们自己耕种田地得来的,日常所需粮草亦是如此。所以朝廷在这件事情上投入的银子不是很多,想要通过更改卫所兵制省出一大笔银子来,只怕不容易埃”

“高大人所言甚是。”沈崇名微微笑道,这可是自己的老师,他挑自己的毛病肯定是不会含有恶意的。

“不过他们所耕种的田地,乃是不用向朝廷缴纳赋税的军田。若是朝廷仿照边军制度对卫所进行改制,将士的粮饷统一由朝廷配发的话,那这些田地就不再属于军田。如此一来,朝廷不就可以增加收入了吗?”

陈一勤呵呵一笑,“沈大人此言差矣,朝廷增收了赋税到最后不还得为卫所将士发放粮饷嘛。这一来一去,只怕还得多搭谢银子进去埃”

“陈大人说的不错,不过下官所说的改制可不光这么一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削减兵员。而被削减下去的将士褪下军衣之后,要做的就是专心从事农事,从卫所剥离的那些田地就要交给他们。这部分人从此以后不但不用领取饷银耗费军粮,还能为朝廷提供赋税,一减一增就是朝廷税收增加的那部分。”沈崇名一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虽然言语不是很详尽,但是其他人倒也能理解了。

一阵沉默之后,隆庆帝第一个点头笑道:“沈爱卿言之有理,诸位爱卿觉得如何呢?”

“沈大人的想法不失为一条好办法。可是卫所兵丁战力本来就不强,一旦真的想沈大人所言裁减兵员,只怕会使得战力更低不堪驱使埃”陈一勤有些担心的说道。在他看来,朝廷大军的战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人多人少还体现的。

沈崇名呵呵一笑,解释道:“这一点陈大人尽管放心就是。现在卫所将士都是一边从事农事一边训练,倘若改制之后,那留下的将士就可以一心一意的进行操练,到时只要派遣军中勇武之将领兵,必能能将他们练成像边军一样能征善战精锐之师,战力只会高不会低。”

“嗯,沈爱卿说的不错,朕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好办法,你们以为如何?”隆庆帝心中盘算一阵,觉着这笔账算下来很是划算,立刻出声认同了沈崇名的想法。

同类推荐
  • 德国汉学家福兰阁论中国

    德国汉学家福兰阁论中国

    本书以近代著名德国汉学家福兰阁为研究对象,以德文原始档案史料为依凭,试图系统解读福兰阁的中国观。福兰阁是德国汉学界,乃至整个西方汉学界的重镇,其人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晚清中国的外交内政有着独到的理解,也对德国政学两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书拟从福兰阁视野中的中国历史、儒家文化、晚清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以及晚清内政四个维度,并结合福兰阁人生际遇,系统解读福氏之中国观,希求管窥近代德国汉学研究的一般特征。引玉之砖,难免粗陋,俯请学界前辈方家不吝指正。
  • 归鸿祭

    归鸿祭

    “哥哥,咱们会一起创建一个伟大的王朝的。”弟弟坐在屋脊上看着远方的旷野道。“你怎么知道?”哥哥揉了揉弟弟的脑袋,温柔地笑道:“就因为你是从未来来的?”“哎呀,哥哥你相信我啦。”弟弟吐了吐舌头“联突厥,破长安,平李密,灭窦建德,我的历史可是得过满分呢。”“那你是怎么过来的?”哥哥看着弟弟认真的面孔,深色依旧温柔。“我也不知道。”弟弟神色黯然道:“我记得我是和我的亲哥哥一起的,但是...我现在找不到他了。”“那你就把我当你的亲哥哥吧。反正咱们本来就是亲兄弟。”哥哥笑道:“按你说的,咱们一边创立一个伟大的朝代,一边找你的亲哥哥。”“好。”弟弟点头。“世民,快下来吧,赶紧睡觉。明天爹爹要去长安献马,别给他添乱。”母亲在院子里喊道。“来啦来啦。”弟弟慌忙答应,却扭头吐了吐舌头,轻声道:“我要告诉妈妈你也在上面。”“臭小子。”哥哥轻轻敲了下弟弟的脑门笑道:“赶紧去睡吧。”弟弟下了屋脊,年轻的哥哥看着满天星月,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声道:“你最终还是没和我说玄武门的事情。”
  • 日本明治维新2

    日本明治维新2

    1853年6月“黑船来航”,美国四艘蒸汽军舰来到日本江户,打破了日本两百多年来的闭关锁国政策。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德川幕府宣布开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同时,日本的“尊攘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到1867年,幕府还政于天皇,维新派宣布“王政复古”,经过废藩置县、西南战争,实施内阁制,确立立宪制,把日本带上了富国强兵之路。随后,日本开始了疯狂扩张,发动了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本书从“黑船来航”写到日俄战争共60年的历史,全景呈现了“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 北望长安

    北望长安

    铁血时代,英雄辈出,这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地域迅速拓展,人口大迁移的时代。是继往开来,民族实现大统一的前奏。两个不同性格的现代人被穿越到平行时空的南北朝时代,各自经历了世事沧桑、情殇悲情、王室争伐,无数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终于洗净繁华,构建盛世。不觉滚滚红尘,万里江山,都如黄粱一梦。
  • 我的老婆是皇上

    我的老婆是皇上

    堂堂七尺男儿意外穿越到了大秦元年,成为了开国皇帝的妃子。这还不算什么?!最坏的就是竟然是现在要准备侍寝了?!马上要被摁在地上摩擦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热门推荐
  • 上之于天

    上之于天

    一个不愿普通的心,一个不甘平凡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_集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出生在九六

    我出生在九六

    一切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其实早已现出端倪。记录一个平凡女孩的成长历程。或许,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为了代入感用第一人称)(更新不定)推荐我自己的《天岐除妖师》和《百妖之事》,写写短篇转换下心情。
  • 挂机成仙

    挂机成仙

    炼丹太麻烦?已交给系统挂机!炼器太麻烦?已交给系统挂机!资源获取太麻烦?已交给系统挂机!学习法术太麻烦?已交给系统挂机!修炼打坐太麻烦?已交给系统挂机!一切皆可挂机!宋风:都挂机了,我干嘛?系统:你负责——装逼!
  • 唐宋诗人故事

    唐宋诗人故事

    梦回唐宋,与唐宋诗人来场邂逅!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42位,从骆宾王、王勃等;宋代诗人40多位,包括李煜、陆游和文天祥等,特别地,下册则以“可怜命薄是君王”点题写李煜、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点题介绍岳飞等。
  • 皇族刺客

    皇族刺客

    一个退役老刺客在深山里捡到了一个婴儿,随后将他领养,莱亚的故事开始了.......
  • 记忆里花开半夏

    记忆里花开半夏

    叶晓晓儿时回乡之旅,与叶海的相识相知相爱相离。以及后来再见时……
  • 融化的早餐午后的红茶

    融化的早餐午后的红茶

    大姐和小妹感情交好,却意外反目…二姐遇到渣男,霸道总裁守护。三姐沉醉在自己的幻梦中优柔寡断。英雄救美的初恋和超级完美的大明星,到底该如何抉择?
  • 我们最好的光阴

    我们最好的光阴

    多亏了上天,让我遇见了她,让我在最好的时光里碰到了最好的她。想永远陪她哭,陪她笑,陪她玩,陪她闹。“我们一直做同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