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4600000059

第59章

夫三能变中。已论八识。今依经论。更有多门。舒则无边。卷唯一道。经中又明。有九种识。以兼识性故。或以第八染净别开。故言九识。非是依他体有九。亦非体类别有九识。九识者。以第八染净。别开为二。以有漏为染。无漏为净。前七识不分染净。以俱是转识摄故。第八既非转识。独开为二。谓染。与净。合前七种。故成九识。

问。以何经论。证有九识。

答。楞伽经说。颂云。由虚妄分别。是则有识生。八九识种种。如海泉波浪。又金刚三昧经云。尔时无住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以何利转。而转众生一切情识入唵摩罗。佛言。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本觉常以一觉觉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空寂无生。何以故。决定本性。本无有动。论释云。一切情识。则是八识奄摩罗者。是第九识。古德云。一切唯心造者。然其佛果契心。则佛亦心造。谓四智菩提。是净八识之所造故。若取根本。即净第八。若依真谛三藏。此佛净识。称为第九。名阿摩罗识。唐三藏云。此翻无垢。是第八异熟。谓成佛时。转第八成。无别第九。若依密严。文具说之。经云。心有八识。或复有九。又云。如来清净藏。亦名无垢智。即同真谛所立第九。以出障故。不同异熟为九有。又真谛所翻决定藏论九识品云。第九阿摩罗识。三藏释云。阿摩罗识有二种。一者所缘。即是真如。二者本觉。即真如智。能缘即不空藏。所缘即空如来藏。若据通论。此二并以真如为体。华严论明。解深密经说。九识为纯净无染识。如瀑流水。生多波浪。诸波浪等。以水为依。五六七八等。皆以阿陀那识为依故。又云。如是菩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此经意令于识处。便明识体本唯真智故。如彼瀑流。不离水体而生波浪。又如明镜。依彼净体无所分别。含多影像。不碍有而常无故。如是自心所现识相。不离本体无作净智。所现影相。都无自他内外等执。任用随智。无所分别。又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深细者。引彼凡流。就识成智。不同二乘。及渐始菩萨。破相成空。不同凡夫。系而实有。不同彼故。不空不有。何法不空。为智能随缘照机利物故。何法不有。为智正随缘时。无性相故。无生住灭故。华严经则不然。但彰本身本法界一真之根本智佛体用故。混真性相法报之海。直为上上根人。顿示佛果德。一真法界本智。以为开示悟入之门。不论随妄而生识等。如法华经。以佛智慧。示悟众生。使得清净。出现于世故。不为余乘。若二若三。今宗镜大意。亦同此说。但先标诸识次第权门。然后会同真智。然不即识。亦不离识。但见唯识实性之时。方鉴斯旨。似宝镜普临众像。若海印顿现森罗。万法同时。更无前后。又释摩诃衍论云。凡集一代圣说中异说契经。总有十种识。一者。立一种识。总摄诸识。此中有四。一者立一切一心识。总摄诸识。所谓以一心识。遍于二种自在。无所不安立故。一心法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文殊师利。承佛威神之力。即白佛言。世尊。说几种识。体相云何。当愿为我。分别开示。尔时世尊告文殊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为诸大众。当问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于是文殊白佛言。善哉世尊。愿欲乐闻。佛告文殊言。我唯建立一种识。所余之识。非建立焉。所以者何。一种识者。多一一识。此识有种种力。能作一切种种名字。而唯一识。终无余法。是故我说建立一种识。所余之识。非建立焉。二者立阿赖耶识。总摄诸识。所谓以阿赖耶识。具足障碍义。无障碍义。无所不摄故。阿赖耶识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观自在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通达总相识。以何义故。名为总相。佛告观自在菩萨言。通达总相识者。即是阿赖耶识。此识有碍事。及非碍事。具一切法。备一切法。譬如大海。为水波等。作总相名。以此义故。名为总相故。三者立末那识。总摄诸识。所谓以末那识。具足十一种义。无所不摄故。显了契经中作如是说。种种心识。虽有无量。唯末那转。无有余法。所以者何。是末那识。具足十一义。无所不作故。四者立四种识。一者立一意识。总摄诸识。所谓以意识有七种转变自在。随能作其事故。七化契经中作如是说。譬如幻师。唯是一人。以幻术力。变化七人。愚人见之。谓有七人。而智者见。唯有一人。无余七人。意识幻师。亦复如是。唯是一识。能作七事。凡夫谓之有七事。而觉者见。唯有意识。无余七事故。是名建立同一种识。四种契经中作如是说。二者。立二种识。总摄诸识。一者阿赖耶识。二者意识。阿赖耶识者。总举业转现三识故。意识者。总举七种转识故。楞伽经中作如是说。大慧。广说有八种识。略说有二种。一者了别识。二者分别事识。乃至广说故。三者。立三种识。总摄诸识。一者阿赖耶识。二者末那识。三者意识。阿赖耶识者。总举三相识故。末那识者。直意根故。意识者。总举六种转识故。慈云契经中作如是说。复次敬首。广说有十种识。总说有三种识。一者细相性识。二者根相性识。三者分离识。乃至广说。四者。立四种识。总摄诸识。谓前三中。加一心识故。无相契经中作如是说。识法虽无量。不出四种识。一者所依本一识。二者能依持藏识。三者意持识。四者遍分别识。乃至广说故。五者。立五种识。总摄诸识。谓前四中。加随顺遍转识故。大无量契经中作如是说。复次有识。非彼彼识摄。遍于彼彼识。所谓随顺转识故。六者。立六种识。总摄诸识。所为眼等五种别识。及第六意识故。四圣谛契经中作如是说。佛告树王。我为小根诸众生故。以密意趣。作如是说。但有六识。无有余识。而实本意。为欲令知。六种识中。具一切识。于大众中。作如是唱故。七者。立七种识总摄诸识。谓前六识。加末那识故。法门契经中作如是说。复次文殊师利。识法有七种。所谓六识身。及末那识。如是七识。或一时转。或前后转。复次第七识。有殊胜力故。或时造作持藏之用。或时造作分别之依故。八者。立八种识。总摄诸识。谓前七中。加阿赖耶识故。道智契经中作如是说。心王有八。一者眼识心王。乃至八者异熟执识心王。种种识法。不出此数故。九者。立九种识。总摄诸识。谓前八中。加唵摩罗识故。金刚三昧契经中作如是说。尔时无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利转。而转众生一切情识入唵摩罗。佛言。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唵摩罗故。十者。立十种识。总摄诸识。谓前九中。加一切一心识故。法门契经中作如是说。心量虽无量。而不出十识。又摄大乘论明十一种识。由本识能变异作十一识。本识即是十一识种子。分别是识性。识性何所分别。分别无为有。故言虚妄。分别为因。虚妄为果。以此分别性。摄一切种子尽。诸识差别有十一。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恶两道生死识。身识至言说等九识。因言说熏习种子生。自他差别识。因我见熏习种子生。善恶两道生死识。因有支熏习种子生。身识。谓眼等五界。身者识。谓染污识。受者识。谓意界。应受识。谓色等六外界。正受识。谓六识界。世识。谓生死相续不断识。数识。谓从一至阿僧祇。处识。谓器世间。言说识。谓见闻觉知。又欲显虚妄分别。但以依他性为体相。虚妄分别。即是乱识。变异。略有四种识。一似尘识。二似根识。三似我识。四似识识。若不定明一切法唯有识。真实性不得显现。又大乘起信论说。三细识。六粗相。三细相者。论云。复次依于觉故。而有不觉。生三种相。不相舍离。一。无明业相。以依不觉。心动为业。觉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能见相心依心动。能见境界。不动则无见。三境界相。以依能见。妄境相现。离见则无境。以有虚妄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一智相。谓缘境界。生爱非爱心。二。相续相。谓依于智。苦乐觉念相应不断。三执著相。谓依苦乐觉念。相续而生执著。四执名等相。谓依执著。分别名等诸安立相。五起业相。谓依执名等。起于种种诸差别业。六业系苦相。谓依业受苦。不得自在。是故当知。一切染法。悉无有相。皆因无明而生起故。古释云。初无明为因。生三细识。后境界为缘。生六粗相。以依无明成妄心。依妄心起无明。三细相者。初业相。依不觉心动。心动名业。业有二种。一动作故。是业义。故云依不觉故。心动名业。觉则不动。得始觉时。则无动念。是知今动。只由不觉也。动则有苦。如得寂静无念之时。是涅槃妙乐。故知今动。则有生死苦患。此动念极微细。是精动隐流之义。缘起一相。能所不分。当阿赖耶识自体分也。

如无相论。问。此识相何境界。

答。相及境界。不可分别。一体无异。当知此约赖耶业相义说也。心王念法。不分能所故。次约本识见相二分为二也。能见相。即是转相。依前业相转成能见。故言以依动故能见。若依性静门。即无能见。故云不动即无见。反显能见心必依动义。如是转相。虽有能缘。以境界微细故。犹未辩之。如摄论云。此识缘境。不可知故。既所缘不可知。则约能缘以明本识转相义也。三境界相。则是现识。依前转相。能显境界。故云依见故境界妄现。楞伽经云。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此之现相。当在本识。此三细相并由根本无明。动本静心。成此三细。后以境界为缘。生六种粗相。则分别事识也。如楞伽偈云。境界风所动。起种种识浪。

问。三细属赖耶。六粗属意识。何故不说末那。

答。有二义。一前既说赖耶。末那必执相应。故不别说。瑜伽云。赖耶识起。必第二识相应故。又由意识缘外境时。必内依末那为染污根。方得生起。是故随说六粗。必自依末那故。亦不别说。二以义不便故。略不说之。不便相者。以无明住地动本静心。令心起和合成赖耶。末那既无此义。故。前三细中略不说。又由外境牵起事识。末那无此缘外境义。故六粗中亦略不说。亦可计内为我。属前三细。计外为我所。属后六粗故。略不论也。楞伽亦同此说。彼经云。大慧。略有三义。广说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即是六粗。又显识论。但说二种识。彼论云。一切三界。但唯有识。识有二种。一显识。即是本识。此本识转作五尘四大等。二分别识。即是意识。于显识中。分别作人天。长短。大小。男女诸物等。分别一切法。譬如依镜。影色得起。如是缘显识分别色得起。又转识。能回转造作无量识法。或转作根。或转作尘。转作我。转作识。如此种种不同。唯识所作。或于自于他。互相随逐。于自则转为五阴。于他则转为怨亲中人。一一识中。皆具能所。能分别是识。所分别是境。能即依他性。所即分别性。由如此义。离识之外无别境。但唯有识。又转识论明。所缘识转有二转。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缘识有三种。一果报识。即是阿赖耶识。二执识。即是阿陀那识。三尘识。即是六识。果报识者。为烦恼业所引。故名果报。亦名本识。一切有为法种子所依止。亦名宅识。一切种子之所栖处。亦名藏识。一切种子隐伏之处。又此阿赖耶识。与五种心所法相应。一触。二作意。三受。四思惟。五想。以根尘识三事和合生触。心恒动行。名为作意。受。但是舍受。思惟筹量可行不可行。令心成邪成正。名为思惟。作意如马行。思惟如骑者。马但直行。不能避就是非。由骑者故。令其离非就是。思惟亦尔。能令作意离漫行也。此识及心法。但是自性无记。念念恒流如水流浪。本识如流。五法如浪。乃至罗汉果。此流浪法。亦犹未灭。是名第一本识。依缘此识。有第二执识。此识以执著为体。即末那。与四惑相应。此识名有覆无记。亦有五种触等心所法相应。前细此粗。此识及相应法。至罗汉位究竟灭尽。及入无心定。亦皆灭尽。是名第二识。第三尘识者。识转似尘。更成六种。体通三性。与十种遍行别境心所法相应。及十善恶。并大小或具三种受。五识。于第六意识。及本识。执识。于此三识中。随因缘。或时俱起。或次第起。以作意为因。外尘为缘。故识得起。若先作意。欲取色声二尘。后则眼耳二识。一时俱起。而得二尘。若作意欲至某处著色听声取香。后亦一时三识俱起。得三尘。乃至一时具五识。俱起亦尔。或前后次第而起。唯起一识。但得一尘。皆随因缘。是故不同也。如是七识。于阿赖耶识中。尽相应起。如众影像。俱现镜中。亦如众浪。同集一水。乃至如此识转。不离二义。一能分别。二所分别。所分别既无。能分别亦无。无境可取。识不得生。以是义故。唯识义得成。何者。立唯识义。意本为遣境遣心。今境界既无。唯识又泯。即是说唯识义成也。已上能缘三种识。亦是三能变。又楞伽经云。有三种识。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又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乃至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果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释云。入楞伽经。直明自真相。本觉之心不藉妄缘。性自神解。名自真相。是依异义门说。又随无明风作生灭时。神解之性。与本不异。故亦得名为自真相。是依不异义门说。又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所言真识。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现识。是阿赖耶识。分别事识。是意识。经云。妙严菩萨白佛言。世尊。粗相意识。细相意识。以何为因。以何为缘。佛言。如是粗细意识。以现镜识。而为其因。以六尘境为缘。相续而转故。又三细中粗是现识。七识中强是意识。第六意识。分别六尘。必依末那为所依根。意识是能依。末那是所依。略三细识粗有八相。又粗分意识。细分末那。楞伽经偈云。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溟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为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释论云。依此经文作解释故。起六相文。今此经文为明何义。谓欲显示现识之海。性自常住。为彼六尘境界之风所飘动故。此七种识。现识之体。以为内因。六尘境界以为外缘。兴盛六种粗重相故。如经。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溟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云何名为境界之风。其风形状。当如何耶。谓青黄等种种显色。能起。眼识。宝珂等珠。出现种种胜妙音声。能起耳识。檀乳等香。熏布种种芬芳香气。能起鼻识。木罗石蜜等诸安触著。和种种善美乐具。能起身识。甘淡等味。随其所应出种种味。能起舌识。现在之华。未来之果。种种法尘。随为彼识所缘境界。能起意识。今此文中。举尘取识。应审观察。彼末那识。即是意微细分位。无别体耳。如是六尘。能动心体。令使散乱。譬如猛风。故名为风。如经。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如是七识及与藏识。同耶异耶。非同非异。离二边故。譬如日与光明。水与波浪。非同非异。七识藏识。非同非异义。亦复如是。如经。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如是七识。从何处所。来入藏识。作七种数。流转起动。无断绝时。如是七转识。不从内来。不从外来。不从中间来。唯藏识体。变作七识。譬如海水。变作波浪。如经。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如是现识。及七转识。八种心识。唯有生灭无常相耶。亦有实相常住相耶。如是八识。从无始来。三际不动。四相不迁。真实常住。自性清净不坏之相。具足圆满。无所阙失。而如是等一切功德。同法界故。无有二相。无二相故。唯是一相。唯一相故。亦是无相。皆以无相故。无相亦无相。如经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此楞伽经。凡明几识。即有二门。一者略说门。二者广说门。如是二门中。三本各异说。谓一本分流楞伽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二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中作如是说。大慧。广说有八种。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了别识。二者分别事识。又一本分流楞伽中作如是说。大慧。略说有四种。广说有七种识。云何为四。业识。转识。现识。分别事识。如是三经。直是真说。当应归依。初契经中第一真识。直是根本无明。所熏。本觉真心。第二现识。直是现相。阿赖耶识。第三分别事识。直是意识。粗分意识。细分。即末那故。中契经中作如是说。第一了别识。直是现相阿赖耶识。第二分别事识。直是意识。义如前说。同说末那。后契经中四种识法。文相明故。且略不说。言七识者。末那意识。总为一故。粗细虽别。唯一识故。法界法轮契经中作如是说。第六意识分别六尘境界时。中。必依末那为所依根。方得生起。是故意识。当是能依。彼末那识。当是所依也。又华严论云。世尊。于南海中。楞伽山说法。其山高峻。下瞰大海。傍无门户。得神通者。堪能升往。乃表心地法门。无心无证者。方能升也。下瞰大海。表其心海本自清净。因境风所转。识浪波动。欲明达境心空。海亦自寂。心境俱寂。事无不照。犹如大海无风。日月森罗。焕然明白。此经意直为根熟。顿说种子业识。为如来藏。异彼二乘灭识趣寂者故。亦为异彼般若修空菩萨。空增胜者故。直明识体本性全真。便明识体即成智用。如彼大海无风。即境像便明。心海法门。亦复如是。了真即识成智。此经异彼深密经意。别立九识。接引初根。渐令留惑长大菩提故。不令其心植种于空。亦不令心犹如败种。解深密经。乃是入惑之初门。楞伽维摩。直示惑之本实。楞伽即明八识为如来藏。净名即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净名与楞伽同。深密经文。与此二部少别。当知入胎出胎。少年老年。乃至资生住处。若色若空。若性若相。皆是自识。唯佛能知。如显识论云。四有者。从识支至六岁。是生有。从七岁已上能分别生熟。起贪。至未舍命。是业有。死有者。唯一念。中有。即中阴。就业有中。六识起三种业。善。不善。不动等。三业有为。有分识所摄持。六识自谢灭。由有分识摄持。力用在。问曰。何故立有分识。一期生中。常缘一境。若生人天。此识见楼观等事报。若起六识。用粗覆障。则不觉此识用。若生恶道。此识但缘火车等。若报起六识用强。则不觉此识缘也。若欲界六识缘欲界。凡夫不能觉。乃至无色亦然。若无色诸识灭。此有分识用则显。如赖耶及意识也。是以诸教同诠。圆证非一。又如入楞伽经云。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色有因。妄想执著形相长短。见虚空无形相分剂。见诸色相异于虚空。有其分剂。大慧。虚空即是色。以色大入虚空故。大慧。色即是虚空。依此法有彼法。依彼法有此法故。以依色分别虚空。依虚空分别色故。大慧。四大种性。自相各别。不住虚空。而四大中。非无虚空。大慧。兔角亦如是。因牛角有。言兔角无。大慧。又彼牛角析为微尘。分别微尘相。不可得见。彼。何等何等法有。何等何等法无。而言有耶无耶。若如是观。余法亦然。大慧。汝当应离兔角牛角。虚空色异妄想见等。大慧。汝亦应为诸菩萨说离兔角等相。大慧。汝应当知。自心所见虚妄分别之相。大慧。汝当于诸佛国土中。为诸佛子。说汝自心现见一切虚妄境界。尔时世尊。重说偈言。色于心中无。心依境见有。内识众生见。身资生住处。心意与意识。自性及五法。二种无我净。如来如是说。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分别微尘体。不起色妄想。但心安住处。恶见不能净。非妄智境界。声闻亦不知。如来之所说。自觉之境界。摄大乘论云。又此识。皆唯有识。都无义故。此中以何为喻显示。应知梦等为喻显示。谓如梦中。都无其义。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喻显。应随了知。一切时处。皆唯有识。夫从心现境。结业受生。不出三细六粗九相之法。如石壁释云。唯一梦心。喻如有一人。忽然睡著作梦。见种种事。起心分别。念念无间。于其违顺。深生取著。为善为恶。是亲是疏。于善于亲。则种种惠利。于恶于疏。则种种陵损。或有报恩受乐。或有报怨受苦。忽然觉来。上事都遣。如有一人者。即真如一心也。忽然睡著者。即不觉无明忽起也。作梦者。最初三细业识相也。见者。第二转识相也。种种事者。第三现识相也。起心分别者。最初六粗境智相也。念念无间者。第二相续相也。于其违顺深生取著者。第三执取相也。为善为恶是亲是疏者。第四计名字相也。于善于恶得损益者。第五起业相也。受苦乐报者。业系苦相也。忽然觉来上事都遣者。即觉唯心。得入宗镜。故云。佛者。觉也。如睡梦觉。如莲华开。

同类推荐
  • Miss Civilization

    Miss Civilization

    "Miss Civilization" is founded on a story by the late James Harvey Smith. All professional rights in this play belong to Richard Harding Davis.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黄庭养神经

    上清黄庭养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The Princess de Montpensi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征事迹

    北征事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兴起行经

    佛说兴起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陨魈

    陨魈

    夜,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或许在遥远的某个星系中,在这里,也可能在这里,那个人或许还是那么拼命的护着那个世界吧
  • 守望天山

    守望天山

    30多年前,为了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号召,陈俊贵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和副班长却英勇牺牲。陈俊贵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本文将带您走进天山深处,揭开一个退伍老兵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草的语言

    草的语言

    当深红色的太阳贴近盖恩β起伏不定的地平线时,戴维·霍恩的气垫滑橇翻过了这座位于繁荣港以东七十英里处的小山丘。距离他的双脚三米远的地方,一丛丛刚进入成熟期的塔拉草在傍晚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同时将无数细小的孢子释放到空气中。盖恩β是草的世界,一直蔓延到地平线尽头的蕨类草原(尽管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植物其实与“草”无关)几乎铺满了这颗寒冷、干燥的类地行星的每一寸陆地。尽管在久远的地质时代,这颗行星的陆地表面曾经覆盖着足以让地球落基山脉的红杉林相形见绌的茂密丛林,但时移世易,这一切现在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时。
  • 十二月十二个你

    十二月十二个你

    “帅哥,你,长得还不赖,做我男朋友”,喝醉的她轻轻勾起他的领带。“妞儿,你长得也不赖,允了”
  • 孤城之心

    孤城之心

    武林中有着两本魔功,一本叫做吸星决,另外一本叫做嗜血决,这两本绝学由于可以加快修为从而引来很多人为之疯狂,从那以后武林征战不休。
  • 七零媳妇养成记

    七零媳妇养成记

    重生前,她身败名裂,活得凄惨又憋屈。重生后,她斗渣妹撕极品,将所有欠她的人都踩入地狱深渊,可她却唯独欠了那个前世为她而死的男人。为了报恩,她主动撩上他。可后来她却发现自己惹上的是只恶狼……“老公,说好的高冷禁欲呢?”余沫熙扶腰抗议。辰柏霖邪气一笑;“在‘战场’赢了我,休息两天,输了,全年无休。”
  • 杀手贵妇

    杀手贵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穿越行。悲欢离合,家仇国恨,凛凛烈烈巾帼胆!杀手53号,穿越古代寄魂在一个娇弱的落魄小姐身上得以苟活。换名为韩诗冰,与母亲弟弟几人寄住在泰州第一商柳家的一个小院里。刚刚穿越韩诗冰就被柳家大少柳凌寒所休弃,然而面对陌生的世界,和纷繁的暗流,韩诗冰迎韧而上,决心要撑起韩家的一片天,保护自己的家人。然而,她的生活并不太平,周旋于各种美男帅哥之间,也遭受过各种挫折。但韩诗冰做到了,她用自己的实力重新让韩家繁荣起来。但是莫名其妙的暗杀,和黑衣武士的阻挠,让韩诗冰开始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她的母亲告诉了她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带着仇恨和希冀,韩诗冰领着一家人回到了母亲阔别十几载的故乡——京城。京城原本的看似平静的局势,因为韩诗冰的归来而变得暗流涌动。谋权篡位,各路纷争陆续而至。铁腕手段的韩诗冰却是朝廷内乱中的一个异数,鹿死谁手,不可知。其中又有多少故事呢?敬请期待——~~~~~~~~~~~~~~~~~~~~~~~~~~~~~~~~~~~~~·【读书会群号:84901632】欢迎各位亲们加入,特别感谢可爱的小妞为耳朵开群。。
  • 农门娇娘是美妆博主

    农门娇娘是美妆博主

    改文中。 我,美妆大佬,打钱!#全世界都在等着我出新品#客户甲:自从使用了风月店铺的“玉瓷膏”,暗沉没了,色斑也没了!相公再也不叫我黄脸婆了!客户乙:我原本以为自己嫁不出去了,多亏使用了风月店铺的产品,内养外调,如今……如今媒婆都要把我家的门槛踏破了!祝巧筠眼睛一睁开就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穷山沟里,还有一群老弱病残指望着她养。祝巧筠扯了扯嘴角,发家致富嘛,这事儿她擅长。
  • Pellucidar

    Pellucid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