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4900000007

第7章

二乘精。無道心。外道聰明無智慧。

二乘之人精進修行。斷三界見思。七返人天。所歷修行法門非不精進也。飲寂滅酒。臥涅槃床。不起大悲心。修利他行。接物利生。是無道心也。外道聰明無智慧者。西竺外道極有聰明之士。念得四圍陀典籍。不明佛性。故寒山云。世有多解人。愚癡學用文。不憂當來果。唯知造惡因。見佛不解禮。見僧倍生瞋。五逆十惡輩。三毒以為隣。死去入地獄。未有出頭辰。今古聰明之士為世智所使。不信般若亦有之。古德云。李白李斯文學絕。二人不遇空王記。幾多空負聰明心。到底生死打不徹。先聖垂慈如此。豈不知有耶。

亦愚癡。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實解。

大人無智曰愚。小兒無智曰騃。空拳指上生實解者。愚人小兒於空拳指上妄為實有。如以黃葉為錢以為真實。如來大師說一大藏教文。盡以大悲心於無作妙智隨緣放光。或說有法。或說空法。或說頓漸。或說偏圓。或說不定。以種種名相隨緣而各得解也。諸小根器隨語自生執著。不見佛性。猶如空拳指上生實解也。下文重與喻出。

執指為月抂施功。根境法中虗揑怪。

若迷指為月。非獨迷月亦乃迷指。以認指為月故也。經云。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是故學道之人亦復如是。若以教為佛性。非獨迷其佛性亦乃迷教。以教為佛性故。則是抂施其功行也。是知中下根性。若無大乘般若之種性。不能入佛知見。其所為患者在於根境識三。十八界法。故云根境法中虗揑怪也。

不見一法則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此一句乃永嘉盡力拽到門前。祇欠擡足入來也。昔有宿德因看法華經。至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自喜之。常留意體究。以至行住坐臥語默作做舉動施為拈匙放筯無不體究。都無所得。至仲春之月。忽一日凭欄閑坐。聞樹上鶯聲。瞥然悟入。省前因緣。續前頌云。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春暖百花紅。黃鶯啼柳上。以是觀今古尊宿說話。洞曉其旨。求師印可。凡所應用無有罣碍。所謂方得名為觀自在也。

了則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

了達罪福性空無有罣碍。若人發心皈源。十方世界悉皆消殞。況罪福之相耶。所以肇師云。五陰身非有。四大本來空。將頭臨白刃。一似斬春風。即業障本來空也。若不了悟。執法不志。因果法如形與影。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故云未了還須償宿債也。

飢逢王饍不能飡。病遇醫主爭得瘥。

四十九年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所說種種法門。大悲願力接引眾生。眾生自是不能悟入。譬如世間飢餓之人。遇王者之膳。食前方丈水陸畢備。種種美味。見之即生怖畏之心而不敢食。又如久病之人忽見盧醫鶣鵲醫王。必生疑惑猶豫而於妙藥不能服食。則知病不可瘥。

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欲界而行禪那清淨者。以其有般若知見之力也。僧問古德。欲界無禪。大德云何言有禪定。古德云。闍梨。祇如欲界無禪。自不知禪界無欲。欲知三界皆因一心所有。經云。滅三毒。出三界。破魔網也。今文言知見力者。心既明見佛性。即一切處皆為佛事也。何言至欲界。故云知見力也。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時成佛于今在。

過去久遠有一比丘名勇施。忽於如來禁戒有所闕犯。既犯四重根本之罪。欲自清淨。即將三衣掛在錫上高聲唱言。我犯重罪誰為我懺。如是唱言至一精舍。遇一尊者名曰鼻鞠多羅云。推罪性了不可得。勇施比丘豁然大悟。十號具足。即往東方世界成等正覺。號曰寶月如來。至于今。故曰早時成佛于今在也。

獅子吼。無畏說。深嗟懵憧頑皮靻。

諸佛說法圓頓大乘自在無畏。猶如獅子吼時無畏自在也。故云無畏說也。深嗟者。深歎之辭也。懞憧者。非聰慧也。頑皮靻者。即牛領極麤厚皮也。此喻小乘鈍根聞於大法不能悟。故發其歎傷之辭。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見如來開秘訣。

祇知犯前四種重罪。障於無上涅槃妙心。不能了罪性空也。然則生死界中不能出離者。以皆因婬殺以為根本。沈淪無極。若有大乘種性。雖遇前境。發菩提心返妄歸真。即能入道。如善財參見婆須蜜女。告善財言。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隨其世樂而現其身。若有眾生暫見於我。暫與我語。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遍往一切佛剎三昧。又如善財參見無厭足王。無量猛卒執持器仗。無量眾生各犯法。王或斬其頭或斷其手。善財見已而作是言。云何於此而欲求法耶。王告善財。我得菩薩如幻三昧。如我心者。寧於未來受無間苦惱。終不一念與一蚊一螻而作苦事。況復人耶。故知若有種性。所遇前境即能返本。今此二乘與諸小機。滯於持犯諸律儀事。專於事法。乃不見罪福性空。明見佛性。是不見如來開秘訣也。故下文特舉婬教之相以明前事。

有二比丘犯婬殺。波離螢光增罪結。

犯婬殺者。皆根本重罪也。螢光者。小乘猶如螢光。不能破暗也。昔有二比丘山中結菴修行。堅持淨戒無有闕犯。一日一比丘出。一比丘在菴中禪定。忽坐睡。因而睡著。為一樵女偷犯淨戒。乃內心不悅。至同菴僧皈。具說上事。其僧怒即捉趂。樵女驚怕墮入深坑而死。比丘轉加煩惱。一人無心犯婬。一人無心犯殺。此二比丘皆無心犯也。共往大德優波離尊者處求乞懺悔。尊者以小乘結罪。時二比丘心疑不決。轉生疑惑。即往維摩居士處懺悔。因陳上事。維摩呵云。不善觀機說法。此二比丘久修大乘。何得將大海比於牛跡。波離小乘猶如螢火。光不能破暗。故云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還同赫日銷霜雪。

優波離尊者專以小乘事法懺。罪不可懺也。今維摩大士而以理說性空無相法門。窮罪性了不可得。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內外。前際不去後際不來中際不住。三際推求了不可得。時二比丘忽然頓悟了罪性空寂。心得決然住無生忍。經云。若欲懺悔者。端坐思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故云猶如赫日銷霜雪也。

不思議。解脫力。妙用恒沙也無極。

不思議者。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議。口欲談而辭喪。心欲思而慮忘。經云。假使滿世間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到此須有悟心。方明解脫一乘圓頓法門也。既證此法。即妙用恒沙之數亦無盡也。故云妙用恒沙也無極也。

四事供養敢辭勞。萬兩黃金亦銷得。

達法之人堪受人天廣大供養也。出家之士。身雖出家心不染道。於諸經論盡說全闕應供。古德云。道德不修。衣食斯費。即其謂也。所言四事者。一衣服。二臥具。三飲食。四醫藥也。此之四事。於諸教中皆須起慚愧之心也。堪受用之。今此道人豈止四事而已。假使萬兩黃金可銷得也。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

粉骨者。如常啼菩薩於香城學般若時也。既得法已。自恨無物供養世尊。忽遇城中豪富長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藥。即時敲骨出髓賣與長者。所得資金其所有買種種花香供養於佛。其志誠則可知矣。碎身者。如釋迦因中捨全身求半偈也。我念過去作婆羅門。在雪山中修菩薩行。無佛出世。亦無經法。時天帝釋現可怖相而親試驗之。為羅剎形而現於前。即說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菩薩聞偈心生歡喜。即從座起。顧視四方寂無所見。唯見羅剎。即問。聖者從何得是半偈。此半偈者乃是三世諸佛證道之法。羅剎答云。我不食來已經七日。心謬言爾。時菩薩復語。聖者若為我足此偈者。我當終身為汝弟子。羅剎答言。飢逼實不能說。菩薩復語。聖者所食何物。我所食者唯食暖肉。我所飲者唯飲新血。菩薩又語。聖者若能為我說是勝偈。我當捨身供養聖者。是時羅剎即說偈言。生滅滅滅已。寂滅為樂。菩薩聞已。即於道樹石壁書此偈竟。便上高樹投身而下。下未至地。羅剎復帝釋形。於空接住。致於平地。慚愧讚歎。以是因緣超十二劫。在彌勒前成無上道。故云一句了然超百億也。

法中王。最高勝。河沙如來同共證。

王中法王。位過百王之上。故云法中王也。高超三界。獨步大方。故云最高勝也。乃至過去未來現在無量諸佛盡證此也。天下老宿盡證此也。無量法聚一切義門不出於此。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唯佛者。唯釋迦化主也。與佛者。與十方諸佛也。故云唯。不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乃至十方諸佛同證此法。故云十方如來同共證也。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應。

唯此心法如世間如意寶珠。具諸功用。無有窮盡也。四祖謂牛頭融禪師云。百千妙門同皈方寸。河沙功德總在心源。一切定門。一切慧門。一切行門。悉皆具足神通妙用。並在你心。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果報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虗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你今已得。更無欠少。與佛無殊。更無別法。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停心。莫起貪慎莫懷愁慮。蕩蕩無碍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皆是佛之妙用。故云信受之者皆相應也。

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

真如界內無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即無物無人無佛也。故般若經云。善現。空空清淨故色清淨。色清淨故一切智清淨。何以故。若空空清淨。若色清淨。若一切智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故云了了見無一物。亦無人亦無佛也。

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

三千大千世界在覺性之中。猶如水上一漚爾。豈止大千沙界為水上一漚。盡十方世界在覺性之中猶如水上一漚爾。如觀音菩薩所證圓通云。迷妄有虗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見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故云大千沙界海中漚也。一切聖賢如電拂者。猶如電光石火。瞥爾無蹤卒難摸索。故般若經云。內空清淨故。色界眼識界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清淨。故一切智智清淨。故云一切聖賢如電拂也。

假使鐵輪頂上旋。定慧圓明終不失。

假使紩輪頂上旋者。傳曰。二十八住菩薩所修行力。有一魔王謂菩薩言。汝當退位。汝若不退。我當飛熱紩輪旋汝頂上。碎汝形體。猶如微塵。爾時菩薩以定慧圓明不思議力故不失其位。時諸魔眾返自退失。菩薩定慧而愈增明故。曰定慧圓明終不失也。

日可冷。月可熱。眾魔不能壞真說。

日性本熱寧可說冷。月性本冷寧可說熱。固知眾魔不可壞其真說也。如來說法。魔宮振動。邪黨皈依。豈能毀壞聖言耶。所言日可令冷月可令熱者。大涅柈經云。時阿[少/兔]婁駄白世尊言。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今永嘉用此以明眾魔不能毀壞般若真說。

蒙駕崢嶸謾進途。誰見螗蜋能拒轍。

菩薩所弘通大乘法門。眾魔不能為其障礙。譬若象駕崢嶸而進。豈螗蜋小虫而可拒其車轍耶。昔齊莊公出獵。有螳蜋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者曰此何蟲也。對曰此是螳蜋蟲也。莊公曰。而以至微之力而拒大車。不量其力也。今永嘉略涉世緣以證出世聖法。使易曉。而今法流沙界教滿龍宮。時諸小聖魔眾豈能為障為礙。故曰誰見螗蜋能拒轍也。

大象不遊於兔徑。大悟不拘於小節。

大乘菩薩所歷境界功德殊勝。非人天所知。二乘所涉。法門優劣不同。欲其易明。即以世間象兔為喻。大象所遊唯大路可容。非小兔微逕可往。故云大象不遊於兔逕也。大悟不拘於小節者。見性之人不可以事相檢舉。不可以持犯戒律所拘。其作用難以測度。如高沙彌不受戒。藥山不看經等。故云大悟不拘於小節也。

莫將管見謗蒼蒼。未了吾今為君決。

無上般若唯接上根上器。中下之機卒難銘模。是以三界浩浩六道茫茫。盡是空生浪死。經云。譬如百千蚊虻在一器中。啾啾乱鳴鼓腹狂閙。不知太虗之曠達。以明諸小根器不能發菩提之心。入大乘境界。今永嘉竊恐世人信之不及謾生誹謗。猶如愚人握管窺天。以己見之細微。謗蒼蒼之無際。是誰之過歟。未了吾今為君決者。此之一句一大藏教詮提不起。六代祖師讚歎有分。是知從上諸聖開方便門。提携後進。放一線道。略露風規。末後一言。莫教錯舉。

旹嘉定(己卯)建安虞八宣散位 刊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杀圣

    杀圣

    在一个五行灵力盛行的世界,他灵根陨灭,却开创了一个杀道神话。没有灵根,他以功法凝聚后天灵根;没有名分,他以计败强敌再做世子;没有荣耀,他以血肉铸帝国杀戮剑;没有信仰,他以杀止杀让众生颤抖;没有柔情,他以杀为守万死而不惧。开脉,灵旋,灵丸,灵山,灵海,灵虚,六大境界,他以杀止杀,鬼挡杀鬼,魔挡屠魔,终于以杀证道,强行杀入渴求两世的圣道境界,成就杀圣威名。
  • 御魔之瞳

    御魔之瞳

    福与祸就在一念之间,生与死会在一线之间。有时候会问自己,命运,到底是什么?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当你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又会因为如何做出选择而迷茫……逃避?面对?反抗?还是顺其自然?某一天,她告诉了我关于命运的答案。“命运,只不过就是生与死的缩影,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那一丝空隙。生,便是人。死,便是尸体。而那一丝的空隙,便是我。我就是你一直在寻找的命运——灵魂!”
  • 异界传说之刀说风雨

    异界传说之刀说风雨

    一界一传说,一刀一归途!一段故事一程风雨!归途风景不差!
  • 馋嘴吃肉

    馋嘴吃肉

    美味浓香的肉食让人垂涎欲滴,精选100多道好吃肉菜,让您和家人吃得过瘾,吃得健康,营养师教您健康吃肉。
  • 别牧纯禅师语录

    别牧纯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里没有主角

    这里没有主角

    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而这个二次元上演着一场场不同的戏剧,或着悲痛,亦或者趣味,也或者真实。没有人是万能的,也不会有人是全能的,整整美好的也仅仅只是为经历完成的游戏罢了。
  • 神医下堂妃

    神医下堂妃

    她本是现代纵横医商两界的妙手神医,一朝穿越,被无情卷入王室夺嫡的风波中。她手握空间法宝,驾御神兽大军,掌控神奇的炼药术,与三个腹黑可爱的小包子,一起纵横四方。推荐九月的完结文:《神医下堂妃》、《弃妇重生豪门:千金崛起》;连载《火爆小医女:天下第一绝宠》,微博请关注:云起-龙九月。
  • 鬼魂也疯狂

    鬼魂也疯狂

    大学生时权伟不幸死亡魂飞魄散,他没有和正常鬼魂一样出现在阴路上,而是出现饿鬼道的白骨山。在白骨山时权伟以三魂七魄中的一魄苏醒,走了一条修炼之路。最后他没有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得到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 农女不替嫁

    农女不替嫁

    新书《夫人又在闹和离》已发,请多多支持。 萧瑾和上辈子最憋屈的事,莫过于那刚过门还未见过面的妻子红杏出了墙,以至于他成为了全京城最大的笑柄,作为根正苗红的侯门世子,怎么能容忍这等耻辱!于是,他战死沙场了……重来一世,他发誓一定要揪出那个小女子,以振夫纲。穿越来的某女表示很无辜:你的夫人不是我,红杏出墙的也不是我,求放过好吗!某世子一步一步逼近:我认定你了。某女无语望天,穿越到这偏远山村就算了,家徒四壁也忍了,照样可以过得风生水起,带领全家奔小康!可这个神经病是谁?快来个人把他带走!她只想当一个坐拥金山银山的小地主好吗?!萧瑾和:还可以坐拥我。此书架空,请勿考据。
  • 绝品仙医

    绝品仙医

    医可杀人,亦可救人。兵者为王,锄强扶弱。军队中走出来的妖孽吴晨,身兼兵王神医两大名头,你是二代?你老子都得跪!你说你权势滔天?请问你认识天庭御医嘛?跟我比财富,一颗丹药倾天下之财老子也未必卖。跟我比人缘,绝世美女组成军团任我挑。行走在都市之间的妖孽吴晨,缔造兵者为医,泡妞无敌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