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7000000011

第11章

境有事理。智亦同之。了世間事境。達正因緣生。世俗智也。了因緣本空。無人無成。真空智也。了空即假。知病識藥。出假智也。了達二邊。惟即中道。中觀智也。今明境智。且言因緣即空。以為出世間空智。所以下文但云緣生性空。及以色即是空。以為修心創步之方。舉一例二。何俟盡說。夫萬像森羅。博地共有也。了與不了。智愚之分也。愚則逐境以飄流。起緣塵之分別。生生故生。生以為生死之因。智則觀緣生而制止。達物性之空虗。有有而不有。以為涅槃之道。如是則境智相藉。以了以生也。

智生。則了境而生。境了。則智生而了。

未了境時。而智終不生。未生智時。而境終不了。故知智生。乃了境而後生也。境了。乃因智而後了也。

智生而了。了無所了。了境而生。生無能生。

境若非空而不可了。則智生何以能了。今既智生而了。則境本自空。而了無所了也。智若非空而不可生。則境了何以能生。今既境了而生。則智本自空。而生無能生也。

生無能生。雖智而非有。了無所了。雖境而非無。

若有能生。智則屬有。若有所了。境則屬無。既無能生。智則非有也。既無所了。境則非無也。非有非無。則境空智寂。即空即有。則境淨智明。

無即不無。有即非有。有無雙照妙悟蕭然。

上文所論境智互明有無者。不是離無而別有於有。離有而別有於無也。祇無即不無。祇有即非有。無則非無。無即是有也。有則非有。有即是無也。始既雙非。末則雙照。如是妙悟。萬累蕭然。

如火得薪。彌加熾然。薪喻發智之多境。火比了境之妙智。

石壁云。實智照境。如火燒薪。大品云。色大般若亦大。

其辭曰。達性空而非縛。雖緣假而非著。

楞伽云。不達境惟心。起種種分別。若起分別。則為境之所縛。達境惟心已。分別則不生。分別不生。則不為境之所縛。能達惟空。則反乎是。故雖緣假境。而亦心無所著也。

有無之境雙照。中觀之心歷落。

達性空。即照空也。緣妙假。則照有。此雙照也。達空由緣假而達也。緣假由了空而緣。此雙遮也。雙遮雙照。圓中著矣。

若智了於境。即是境空智。

此言智非境不生。所謂智生則了境而生也。葢智能了空者。亦由境本自空。而後智能了空故也。

如眼了花空。是了花空眼。

楞嚴云。見與見緣。併所想相。如虗空花。本無所有。圓覺云。知是空花。即無流轉。二經義明。可以即喻而即法矣。

若智了於智。即是智空智。

智雖了境空。存智智未了。猶如然火木。薪盡木猶存。既然諸薪已。木亦復自然。故自了空已。更以智了智。如是了智智。是為智空智。

如眼了眼空。是了眼空眼。

合法可知。

智雖了境空。及以了智空。非無了境智。境空智猶存。

牒結前第一重。所觀雖空。能觀猶在。

了境智空智。無境智不了。

了境智空智者。結前境智俱空也。無境智不了者。總言若能如此。則無有境無有智。而無不了也。

如眼了花空。及以了眼空。非無了花眼。花空眼猶有。了花眼空眼。無花眼不了。

初二句。喻前境智俱空。第三四句。重出能觀之智不了之非。第五六句。顯境智俱空之是。了花。則境空也。眼空眼。則智空也。無花眼不了者。喻無有境無有智。亦無不了也。

復次。一切諸法。悉假因緣。因緣所生。皆無自性。

自性者。諸法自生之性也。人不了之。執法自生於自。果能自生。則不假因緣。以正理而推。世間無有一法不從因緣生者。比如眼識內從根。外從色塵。二者和合。識生其中。離二則本無眼識。豈非眼之為識。無自性乎。生無自性。故其性也空。故中論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欲推性空。須此二句。若欲觀假觀中。又有後二句。所謂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此是天台傳宗要旨。近有人云。若據教意。大凡一偈。皆有四句以成其意耳。智者離為三觀。似乎支蔓。余謂若三智一心中得。亦出智論。豈龍樹亦支蔓乎。又瓔珞圓覺楞嚴涅槃等經。皆明三觀。若如所破。則釋迦金口誠言。亦支蔓矣。夫為宗師者。教眼亦須具一隻始得。其或不然。難免徐六擔板去也。

一法既爾。萬法皆然。

一切諸法。無有不從因緣而有自性者。

境智相從。于何不寂。

智因照境而空。境由智了而寂。二法相從。能所俱泯。

何以故。因緣之法。性無差別故。

因緣之法。雖有差別。因緣之性。本無差別。譬如波有千差。水性不二。不二之性。即實性也。

今之三界輪迴。六道升降。淨穢苦樂。凡聖差殊。

正明因緣之法而有差別也。

皆由三業四儀六根所對。隨情造業。果報不同。善則受樂。惡則受苦。

此明因緣差別之所由來也。

故經云。善惡為因。苦樂為果。

引證可知。

當知法無定相。隨緣搆集。緣非我有。故曰性空。空故非異。萬法皆如。

祇如四大。無情摶之以為山岳。有情摶之以為色身。戒善摶之以為人天。惡逆摶之以為鬼畜。豈非法無定相。隨緣搆造乎哉。情念本空。罪福無主。一切性空。何莫非如。

故經云。色即是空。四陰亦爾。

色是幻色。空是真空。迷時全真空為幻色。悟時全幻色證真空。

如是則何獨凡類緣生。亦乃三乘聖果皆從緣有。

石壁云。十界緣起。凡聖兩分。六趣染緣。四聖淨緣。染淨雖異。緣起則同。猶如清水濁水。波溼無殊。

是故經云。佛種從緣起。

法華云。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是則聲聞以四諦為緣起。緣覺以十二因緣為緣起。菩薩以六度為緣起。佛界以佛乘大白牛車為緣起。復須了知華嚴。能隨染淨緣。具造十法界。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旨。方契諸法實相之宗。

是以萬機叢湊。達之者則無非道場。

日用觸緣。對境莫非因緣生法。而緣生無性。當體全空。全空即寂滅道場。真阿練若處。是故能達此者。何適而非菩提哉。

色像無邊。悟之者則無非般若。

夫境藉智融。而智隨境遍故。色像遍法界。而般若亦遍法界。前云道場者。指本有法身之理也。今云般若。指修成菩提之智也。境智圓融。斯理有在。因筌得魚。無負空言。前簡徧圓中已明。

故經云。色無邊故。當知般若亦無邊。

自非達境成智。安令二俱無邊。

何以故。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則了境而生。境了則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無所了了境而生。生無能生。

重牒前文。以明無非道場般若之旨。

生無能生。則內智寂寂。了無所了則外境如如。

內智本來寂寂。而不寂者。過在不達境空。外境本自如如。而不如者。過在無能達智。若了生無能生。了無所了。尚何智而不寂。何境而不如哉。

如寂無差。境智冥一。

境如。即智如。智寂。即境寂。元是一體。今悟生而無生。了而無了。境智冥一。如寂無差。則法身般若冥合而不分矣。

萬累都泯。妙旨存焉。

天台云。直解脫非解脫。解脫必具法身般若。皆由境智圓融。能所不二。故能超塵越累。慧翅高飛。

故經云。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如是則妙旨非知。不知而知矣。

般若雖以知而為其用。苟存其知。非真般若矣。惟其無知。而無所不知。如是之知。則不知而知矣。

優畢叉頌。

梵語優畢叉。此云止觀等。亦名中道妙觀。在止觀中。此屬圓頓中攝。乃即前二觀。即豎而橫。即橫而豎。亦雙遮雙照。非遮非照。

夫定亂分歧。動靜之源莫二。愚慧乖路。明闇之本非殊。

動靜明闇。病也。定亂愚慧之所由生者。是皆支流。考其源本。莫不從明靜之性生也。觀其支流莫不異。觀其源本莫不同。愚迷則從流出流。因靜而生昏。因明而生亂。智悟。則從流遡源。破亂以為靜。破昏以為明。是以欲明止觀不二之旨。標昏動明境。之源。

羣迷。從暗而背明。捨靜以求動。眾悟。背動而從靜。捨暗以求明。

羣迷非無其明。祇背明而從暗。非無其靜。祇求動而捨靜。所以為愚迷也。眾悟非無動。能背動而從靜。非無其暗。能捨暗以求明。所以為智悟也。

明生。則轉愚成慧。靜立。則息亂成定。

明生何以能轉愚而成慧。靜立何以能息亂以成定。以其動靜之源莫二。明闇之本非殊。是故可以縛而可以脫。葢為物所轉。故為昏為動。若能轉物則為靜為明矣。

定立。由乎背動。慧生。因乎捨暗。

定立既由背動。則動不可以不背也。慧生既因捨暗。則暗不可以不捨也。

暗動連繫於樊籠。

暗之與動。何須背捨。以其能連繫於生死之樊籠故也。

靜明相趨於物表。

靜之與明。何須還復。以其能趨於煩惱之物表故也。

物不能愚。功由於慧。煩不能動。功由於定。

靜明何以復。定慧何以成。以其得大體而能起大用。大用現前。則物不能愚。而煩不能亂。遠討其因。則功由止觀。

定慧更資於靜明。愚亂相纏於暗動。

得定慧相資。則本體靜明。靜者而愈靜。明者而愈明矣。若愚亂相纏。則本心暗動。暗者而愈暗。動者而愈動矣。

動而能靜者。即亂而定也。暗而能明者。即愚而慧也。如是。則暗動之本無差。靜明由茲合道。愚亂之源非異。定慧於是同宗。

即亂而靜者。如虗空本無動靜。風生則動。風息則靜。然風亦依空而生。所以拂衣則有。垂裳則無。拂之垂之。由乎人。豈非即靜而動。即動而靜乎。即暗而明者。亦如虗空。本無明暗。日出則明。日入則暗。然日亦依空而住。所以揭之則有。覆之則無。揭之覆之。亦由乎人。豈非即明而暗。即暗而明乎。法性亦然。合之可知。故曰暗動之本無差。愚亂之源非異。如此。則靜明由茲合道。定慧於是同宗矣。

宗同。則無緣之慈。定慧。則寂而常照。

宗同。則定慧合一。當中道無緣之慈。雙忘乎定慧也。定慧。則寂而常照者。當生緣法緣之慈。雙忘乎空假也。

寂而常照。則雙與。無緣之慈。則雙奪。雙奪。故優畢叉。雙與故毗婆舍那。

雙與。即中道之雙照也。雙奪。即中道之雙遮也。故三種止觀。一一各有主對。

以奢摩他故。雖寂而常照。

奢摩。當靜義。然法性之體立不孤然。故雖寂而常照也。

以毗婆舍那故。雖照而常寂。

毗婆舍那。當觀照義。然法性之體亦不孤立。故雖照而常寂也。

以優畢叉故。非照而非寂。

優畢叉。當止觀等。既非寂而非照。亦即照而即寂。今文為顯中道故。且言其雙遮。

照而常寂。故說俗而即真。寂而常照。故說真而即俗。非寂非照。故杜口於毗耶。

此正結歸真俗中三諦。以明所宗空假中三觀。故奢摩他雖當於止。亦名為空觀。毗婆舍那雖當於觀。亦名為假觀。優畢叉雖於止觀等。亦名為中觀。葢法性至元。義極於三。至於煩惱菩提。般若涅槃。亦惟極於此三。噫。明明大道。昭昭耳目。聞而不信。見而不行。肆無目而浪行。甘躄足而望路。則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觀心十門第十

復次觀心十門。初則言其法爾。次則出其觀體。三則語其相應。四則警其上慢。五則誡其疏怠。六則重出觀體。七則明其是非。八則簡其詮旨。九則觸途成觀。十則妙契元源。

十門生起者。凡百修行。入道須悟諦理真實。然後觀門得體。可以全性起修。能如是修。必得相應。苟不相應。則精進者有上慢之失。懈怠者墮疏懈之非。前出觀體。言略意周。重出觀體。義圓法備。廣略相從。然後造修有路。求寶知方。復慮修心。前多歧逕。或執非以為是。或以是而為非。是非之中。最宜明識。一切義門。皆憑詮旨。詮旨有會。方契佛心。則一一行門無非圓通。若如是者。則左右逢緣。觸迷成觀。不執觀以迷旨。不封言而惑理矣。

第一言其法爾者

法爾者。自然也。謂法法皆爾。性是天真。葢真如之理。法爾不變以隨緣。一切諸法。法爾隨緣而不變。

同类推荐
  •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乘造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阿弥陀经疏

    佛说阿弥陀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r. Breen'  s Practice

    Dr. Breen' s Pract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无限虐杀

    末世之无限虐杀

    末世前一夜,苍羽因前女友的背叛独自借酒浇愁,醉醺醺地走到马路边从而出了车祸。当他从医院醒来,发现世界已经变了,丧尸横行,天灾人祸;而偶获虐杀原形系统的苍羽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生存下去。 (更新不稳定哈,别打我~)
  • 极品废妾

    极品废妾

    【新文】——《穿越之巧笑倩兮》颜夕:东辰首富颜家的嫡女,蠢笨痴傻,东辰第一恶女,成亲当日就被休弃,丈夫当着她的面娶了别人。凤尧:神秘组织首领,武功高深莫测,无人见过他的真容,传言他半张脸妖娆潋滟,半张脸奇丑无比。容皎:东辰神秘的旭王,拥有妖冶媚人的天人之姿,是东辰第一美男子,但他行踪诡秘,很少有人见过他。容云之:怡亲王嫡子,文韬武略,风流倜傥,京城第一才子。丹尼斯·威廉:西方岛国质子,英伟俊秀,热情奔放,是京城迷倒万千少女的绅士。【片段一】蓝玥附身进陌生的身体走在大街上,却被所有人指指点点,一行人抬着十几个大箱子鄙夷的看着她,“颜夕小姐,这些是你的嫁妆,我们郡王让我等将这些退回颜府,您还是跟我们一道走吧。”周围人的一言一语让她明白了个大概,淡然笑着随意打开一个箱子,丢给楚硕两锭金子,“这个,给你们王爷拿回去,就说是颜夕给他的青春损失费和新婚贺礼。剩下的这些,都替我给了乞丐吧。”霎时间,街道上沉寂了…【片段二】原本迷恋他的蠢女人竟然从此对他视若无睹了,还光芒四射的招惹了别的男人,教他如何自处?“你是本王的侍妾,当然应该随本王回府尽你应尽的义务!”“什么义务?跟你圆房么?见过无耻的,没见过你这么无耻的,耗子都比你高尚的多。”【求收藏,求票票~~~~(>_<)~~~~】好友文:凤晗《妈咪—我要爹地》沙微日记《老公疼我》公主桃《金牌宠妃》哀家驾到《嫁错良人》神狐《借腹新娘》
  • 谈笑看吴钩

    谈笑看吴钩

    读天道剑影,品侠客人生;观江浪传奇,唱沧海一笑。江湖秋水多,谈笑看吴钩!“谈笑看吴钩”一语出自施耐庵先生的《水浒传》,乃是一种安贫乐道、笑傲江湖的人生态度。作者个人一偏之见,便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随意、超然、自由自在。“吴钩”本是吴地的一种月形弯刀,后来多指锋利的兵器,男儿报国杀贼的利器。本书中“吴钩剑”亦即主人公叶天涯的佩剑。叶天涯本是一个淳朴的农家子弟,一直平平静静地种田过活,不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降临,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后来被一户有钱人家收为牧童。数年之后,不意之间惊觉一切都是阴谋诡计。恩仇难了,风波险恶,小小少年从此踏上了复仇之路……其实本书便是一个“求不得”的故事。
  • 斗君心

    斗君心

    【更新不定期】一个批语,让她离京上山。一旨婚约,让她饱受迫害。呵呵,都以为她是耗子呢?不说她上有祖母,父母叔婶护着,就是兄长她也有六个之多,谁怕谁呢?只是…那个谁,你不是敌对方吗?现在跑过来跟谁装哥俩好呢?……其实这就是一个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励志故事。
  • 屏岩小稿

    屏岩小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详刑公案

    详刑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暗中的狩猎人

    黑暗中的狩猎人

    魔神入侵,收割着人类的灵魂,所有一切恐惧、不甘、仇恨终将化为反抗的旗帜,崛起的人类终将战胜一切。
  • 春雨姑娘

    春雨姑娘

    清晨,一阵沙沙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推开窗户一看。呵,下雨了!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密集的雨点像绣花针似的撒向大地,又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细珠,编织着宽大无比的帘子,整个小镇笼罩在迷蒙烟雨之中。在黄冈市的东边有一座大型的广场,那是我市最大的、也是最美丽的广场——东方广场。假如你从远处的楼房顶上眺望,东方广场就像一块长方形的大蛋糕,还是一个生日蛋糕呢,广场的底层是灰白色的大理石地面,东西两边整齐挺拔的樟树,就像插在蛋糕上的生日蜡烛,比底层稍高一层是绿色的草坪,第三层摆成各种各样图案的五彩缤纷的灌木;再加上红、黄、白各色花点缀其间,那就是蛋糕最诱人的一层啦。
  • 执迷(龙人日志系列 #12)

    执迷(龙人日志系列 #12)

    《执迷》是最佳畅销系列小说《龙人日志》的第十二本也是最后一本书。这个系列开始的第一部为《转变》——本书可免费下载并已获得超过900个的五星评论!在《执迷》中,十六岁的斯嘉丽·潘恩全速飞行,以在她的挚爱——塞奇被永生不死族杀害之前,去救他。在被朋友和家人疏远——而且塞奇离离被杀害只还剩下一个晚上的时候——斯嘉丽被迫要选择是否为了他牺牲一切。凯特琳和迦勒不顾一切飞奔去救他们的女儿,仍然决定要找到一种可以治疗斯嘉丽和永远终结龙人瘟疫的方法。他们的寻找带着他们发现一个又一个惊人的秘密,他们寻找着古老、遗失、深深隐藏在埃及狮身人面像下的龙人城市。他们所找到的东西也许将永远改变龙人种族的命运。然而,一切仍然可能太晚了。永生不死族的人意图杀死斯嘉丽和塞奇,同时,凯尔也处在谋杀的暴怒中,转变了薇薇安和整个高中学校,将他们转变成自己的龙人军队,正要毁灭整座镇子。在《执迷》——十二本书系列《龙人日志》的惊天结局中,斯嘉丽和凯特琳将被迫面临一个致命的抉择——一个将永远改变世界的选择。斯嘉丽会不会做出最后牺牲以拯救塞奇的生命?凯特琳会不会不顾一切拯救女儿?他们会不会为了爱冒一切危险?
  • 灵性孩子

    灵性孩子

    丽莎·米勒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系主任,她经过十多年的科学研究发现,灵性是整合身心健康、终生幸福的关键。在书中,米勒博士将灵性定义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成长与进步,并运用翔实的科学证据和生动的例子说明孩子天生拥有灵性,灵性是孩子面对逆境以及青春期挑战的关键因素。她提出父母应当关注和保护孩子天生的灵性,通过在家庭和社区建立灵性的联结和爱的场域与孩子一同成长,让孩子拥有终生幸福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