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3600000070

第70章

京房杂试对后汉律历志。曰。宓牺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日冬至之声。以黄锺为宫。大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锺为征。南吕为羽。应锺为变宫。蕤宾为变征。此声气之元。五音之正也。

淮南俶真曰。圣人之学也欲以反性于初。高诱注云。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孟子曰。性无不善而情欲害之。故圣人能反其性于初。

易大过。栋桡。彖传曰。栋桡。本末弱也。虞注云。初上阴柔本末弱。故栋桡也。

系下曰。复。德之本也。虞注云。复初干之元。故德之本也。

又曰。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侯果注云。本末初上也。周礼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注云。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诗简兮曰。执辔如组。毛传曰。组。织组也。御众有文章。言能治众。动于近。成于远也。正义曰。御者。执辔于此。使马骋于彼。织组者。总纰于此。而成文于彼。皆动于近成于远。吕览先己曰。百仞之松元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因之困。谋失于胸。令困于彼。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高诱曰。胸犹内。彼亦外也。

大戴礼保傅曰。易曰。正其本。万物理。本谓初。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虞夏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由本达末。原始及终。一以贯之之道也。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荀子曰。养心莫善于诚。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郑注云。知谓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也。致知在格物。仓颉篇曰。格。量度之也。栋案。此谓知所先。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栋案。此谓知所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朱子曰。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栋案。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格物之事也。知所先后致知之事也。此谓知本物格知止之事也。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又曰。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又曰。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仲舒对策曰。臣谨案。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探其本而反自贵者始。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闲者。

吕览孝行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詹何曰。身治而国不治者未之有也。故曰必务本。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务犹求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众多也。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孝为行之本。故圣人贵之。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纪犹贯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一术。孝术。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先本后末。先近后远。必先所重而后及所轻。所重谓其亲。所轻谓他人。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慢于轻疏。孝于亲以及人之亲。则是笃谨孝道。厚慎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先王以孝治天下。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加。施也。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此孝经义疏也。圣治章曰。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注。本谓孝也。

吕览执一曰。楚王问为国于詹子。詹何。隐者。詹子对曰。何闻为身。不闻为国。詹子岂以国可无为哉。以为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故曰以身为家。以家为国。以国为天下。此四者异位同本。故圣人之事广之则极宇宙穷日月。穷亦极也。约之则无出乎身者也。

老子德经曰。善建者不拔。文言初九曰。确乎其不可拔。屯初九曰。利建侯。虞仲翔引老子为证。又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淮南道应曰。楚庄王问詹何曰。治国奈何。对曰。何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庙社稷。愿学所以守之。对曰。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任于身。不敢对以末。楚王曰。善。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徐干修本篇曰。孔子之制春秋也。详内而略外。急己而寛人。故于鲁也小恶必书。于众国也大恶始笔。夫见人而不自见者谓之蒙。闻人而不自闻者谓之瞶。虑人而不自虑者谓之瞀。故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此三者举之甚轻。行之甚迩而莫之知也。故知者举甚轻之事以任天下之重。行甚迩之路以穷天下之远。故德弥高而基弥固。胜弥众而爱弥广。易曰。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其斯之谓欤。

法言吾子曰。请问本。曰。黄锺以生之中正以平之。确乎郑卫不能入也。以乐喻本坚树在始。故云确乎。

法言。先知曰。或曰齐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请问大器。曰。大器其犹规矩凖绳乎。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吴秘注云。规矩先自方圆。凖绳先自平直。然后能为器。器出于是。大器者也。管子不知礼。安能以礼正国哉。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此先自治而后治人者也。五霸假之也。故器小。此王霸之辨也。以大学言之。诚意正心修身。规矩准绳也。所谓先自治也。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治人也。先诚意正心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先自治而后治人也。由本达末。原始反终。一以贯之之道也。

庄子天地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关尹老耼之学。

坤文言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晋语曰。民之疾心固皆至矣。韦昭云。至。深也。

系辞上曰。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又曰。易其至矣乎。

襄二十九年春秋传曰。季札观乐。见舞韶乐者。曰德至矣哉云云。

大学曰。在止于至善。

表记曰。道有至。至道以王。

孔子闲居。孔子曰。以致五至而行三无。子夏曰。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顷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贾谊新书修政语曰。帝颛顼曰。至道不可过也。至义不可易也。

孝经。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注云。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

周礼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郑注云。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曰。子曰。中庸具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荀子君道曰。至道大形。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夫是之谓政教之极。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如四支之从心。夫是之谓大形。

司马法。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

孝经。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殷仲文注云。穷理之至以一管众为要。

老子道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河上公注云。妙。要也。人常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妙。

庄子大宗师曰。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司马彪注云。挈。要也。得天地要也。

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又颜渊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安国注云。言夫子既以文章开博我。又以礼节节约我。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赵岐注云。博。广。详。悉也。广学悉其微言而说之者。将以约说其要。意不尽知。则不能要言之也。章指。言广寻道意。详说其事。要约至义。还反于朴。说之美者也。

荀子王霸曰。人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人莫不愿得以为帝王。夫是之谓至约。

韩非子难言曰。总微说约。

后汉范升曰。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谓知教。颜渊可谓善学矣。老子曰。学道日损。损犹约也。

列子黄帝曰。机发于踵。注。郭象曰。常在极上起。

阮籍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

一在易为太极。在爻为初。凡物皆有对。一者至善。不参以恶。参以恶则二矣。又为独。独者。至诚也。不诚则不能独。独者隐也。爱莫助之。故称独。一则贯。二则乱。故云其为物不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并一而不贰。所以为积也。

恒六五象传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虞注云。一谓初。

系下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虞注云。一谓干元。万物之动。各资天一阳气以生。故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又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又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左传襄廿一年。臧武仲曰。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将谓由己壹也。信由己壹而后功可念也。案。兹。此也。壹即一念。释名言允出皆在于此。故云由己壹也。

诗曹风云。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大戴礼引此诗云。君子其结于一也。

中庸曰。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朱子曰。一则诚而已矣。

又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朱子曰。一者诚也。

又曰。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荀子曰。并一而不贰。所以为积也。

孟子曰。梁襄王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赵岐注云。孟子谓仁政为一也。又曰。章指。言定天下者一道而已。不贪杀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不嗜杀人。仁也。仁即一也。故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礼器曰。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揜。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郑注。致之言至也。一谓诚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也。郑注。三百三千皆由诚也。

正义曰。其致一也者。致。至也。一。诚也。虽三千三百之多而行之者皆须至诚。故云一也。若损大益小。揜显大微。皆失至诚也。

孟子曰。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荀子儒效曰。道出乎一。曷谓一。曰。执神而固。曷谓神。曰。尽善浃洽之谓神。万物莫足以倾之之谓固。神固之谓圣人。干凿度曰。易变而为一。郑注云。一主北方气渐生之始。此即太初之气所生也。

又曰。易始于一。郑注云。易本无体。炁变而为一。故气从下生也。

春秋元命苞曰。阳数起于一。成于三。又曰。元年者何。元宜为一。谓之元何。曰。君之始年也。文选注。

扬子太玄曰。生神莫先乎一。注云。玄始于一。玄道生神。故生神无先一也。

扬子太玄曰。常初一。戴神墨。履灵武。以一耦万。终不稷。测曰。戴神墨。体一形也。案。稷。侧也。一。中也。以一耦万。故不偏侧。

老子道经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老子德经曰。道生一。王弼注云。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

又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高诱淮南注云。一谓道也。三者和气也。或说一者元气也。生二者。乾坤也。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设位。阴阳流通。万物乃生。愚谓一。太一。天也。二。阴阳也。太一分为两仪。故一生二。二与一为三。故二生三。三合然后生。故三生万物。

说文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又丙部云。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从一入冂。一者阳也。又甘部曰。从口含一。一。道也。

三统历曰。太极元气含三为一。后汉书。郅恽曰。含元包一。又曰。始于一而三之。又曰。十一月干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始着为一。又曰。经元一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岁。易两仪之中也。于春每月书王。易三极之统也。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

家语本命解曰。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

吕览论人曰。游意于无穷之次。事心于自然之涂。若此则无以害其天矣。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高注云。天。身也。一。道也。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美色撩人纨绔大小姐

    美色撩人纨绔大小姐

    【本文甜宠,1V1,双洁,不喜慎入!】这是一个很正经的文案:一朝穿越,成为大小姐,奈何爹不疼(假的),娘不爱,庶妹狠毒,这些都不怕,且看林弦思如何凭靠自己在古代活的风生水起不正经的文案:还没想好
  • 医毒双绝:妃倾天下

    医毒双绝:妃倾天下

    “本王绝对不会娶一个疯子丑人回去当王妃!”他的一句话决定了她的命运,成亲当日,她当着未来夫君的面,毁了绝世无双的容颜,变成一个丑陋恶心,永远不得真面目见人的女人!她是世人敬仰,妙手回春的活菩神医,众人只知她圣洁的一面,而他却一眼看透她骨子里的邪血。他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他,可他就是要娶她,而她就是要嫁给他。甚至决定就算以后死了,她的棺材也是要压在他的上面的。在一场阴谋诡计翻天覆地的扑向她时,当她被挡得无力招架时,他却微笑的看着她,“用我的位,成全你的仇,覆了天下又何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弱传播

    弱传播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绿野仙踪:稻草人

    绿野仙踪:稻草人

    因为大旋涡,人类女孩特洛特和比尔船长来到了仙境,他们误打误撞,进入了相克兰王国,却遭到了坏巫婆和坏国王的陷害。聪明勇敢的稻草人受好女巫格琳达之命,前去帮助这两个凡人。这又是一场精彩的历险!
  • 最佳导演

    最佳导演

    做一个导演,制作出让全世界为之疯狂的电影。这是王扬的梦想,可是他的人生刚刚受到了重大打击,因为被人诬陷而遭到南加大开除。但是上帝对王扬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在马路上被一辆BB车撞了之后,王扬竟然能看到未来的电影!于是,1998年是那么的不平凡,除了《泰坦尼克号》上演神迹,还有一个21世纪最伟大的传奇导演悄然崛起。
  • 在荒野上到处游荡

    在荒野上到处游荡

    《在荒野上到处游荡》本书收录了连俊超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 九印决

    九印决

    青梅煮酒,举手投足间看破苍穹。沧海茫茫,红尘争香时却未猜透。夜来何妨?却有神伤。听南邙仙音三清,看牌匾写满仇怨。纨绔只为一时张狂,世间沉沉恶恶,且融与我一席置身。醉又何妨?震破四方!
  • 班主任工作艺术六讲

    班主任工作艺术六讲

    作者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以班级有效管理为核心理念,从班级创意管理、活动管理等不同侧面,详细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各种艺术。本书以作者的实践案例为主,穿插了作者的反思,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本书对提高广大班主任工作效率大有裨益。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都遭遇了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将百年来国家的演变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尽显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关切。特别是作者对近代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原因的分析更是远见卓识,至今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