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1500000025

第25章 玄关集释

玄关者,心息之门户,故称“玄牝之门”,又曰:祖窍、规中、黄庭、气穴、神室、土釜、内院、气海、归根窍、复命关、戊己门、庚辛室、中黄房、真一处、西南乡、龙虎穴、黄婆舍、守一坛、丹元府、黄金室等,异名繁多,皆指身外虚空一着,与吾人生命接触之处,即呼吸起动出入之处是也。钟离翁谓为:“生我之门,死我之户,”良有以也。本篇当广引诸家之说以证之,俾学者狐疑尽释,不再执身内各处为玄关也。

《列子·天瑞篇》引《黄帝书》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道德经》亦载此章 。是“玄牝”之名,黄帝倡之,老圣述之,历代丹书祖之,其由来久矣。释曰:玄,天地。牝,地也。门,虚也。上天,下地,中间有一虚。故知“玄牝之门”,即是虚无之谷。囗,身外虚空一着也,为天地之中极,故云“根”。涵养谷神在此,调息养气在此,火候运用亦在此,如斗柄之运移,非此则周天无由斡旋也。学者能在虚空中心息相依,不着丝毫色身,若存而非存,若忘而非忘。相依既久,自然固结不解,融洽无间,斯即“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之工夫。由凡息而转为真息,学者此际,如腾云驾雾,周身八万四千毛孔全开,天地真阳由毛孔透入,四肢百骸,酥软美快,难以名状。故云:“后天呼吸起微风,运起真人呼吸功。”然不在“身外虚空”下手者,则凡息不住,决不能达“归根复命”之境,而契“天人合发”之妙也。神息两定在虚空中,即以元炁养元神。神得炁养,如鱼得水,又如花木之沐雨露,而日益焕发,如灯明之得膏油,而光耀益炽。外而谷神,内而五脏,无不在一炁薰陶之中。如是日日抚之育之,培之养之,谷神焉得死乎?故紫阳《悟真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金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也。

《道德经》发明玄关,尚有数处。其一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关一窍也,乃乾坤合处,众妙所自出,故云:“众妙之门。”谭子又称:“灏炁之门,”其义一也。其二曰:“天地之间,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释曰:天地,犹玄牝也。天玄地牝,中间空洞无物,囗如此之象也。岂非玄关乎?此句指体,下句表用。橐籥者,冶人鼓气之物。天地之间,一炁流行,动静屈伸,有类橐籥,在人为息。只因常人心与息不相依,橐籥鼓动,漫无节制,不能尽阖辟之妙。若知以神驭炁,神息相依,呼吸绵绵,则真息橐籥,可召天和,可以养命,可以脱胎换骨,超凡入圣,岂非仙家妙用乎?故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即玄关也。守者何?神守之,即神息两依而不离也。儒家之“致中和”,释氏之“反息循空”,皆是此部工夫。玄宗所谓“中”,即指乾坤合处而言。故云:“乾坤合处乃真中”是也。其三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连写四“中”字,是又指玄关言也。恍惚杳冥,乃阴阳交媾之象。阴阳一交,造化自生,“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至是而中之玄关大彰矣。其四曰:“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释曰:“大国者下流”,乃是寓言,谓以男下女,以神入炁穴,而下交于息也。“天下之交”,直指玄关一窍。牝者,虚静之象,以虚以柔,而息交于神,相亲相爱,而不肯舍神。神息和合,于是焉天地交泰,丹基可立矣。涵虚真人云:“盖此窍当中,故曰天下之交。中有柔道,故曰天下之牝。言牝道,而玄道亦在内。故曰:玄牝。玄牝者,一乾一坤,一刚一柔也,不如是则神健气健,反相敌而反相离,故谓之男下女,以神下气,颠倒相俱,阴阳相媾,斯神与气会,而根基立焉。”深符此段妙义。

《庄子》一书,虽不言玄牝,然所云:“枢得环中,乃托环以养中。”此两“中”字,即老圣“守中”之中。《度人经》:“中理五炁”之“中”,即指玄关一窍言。“环中”两字,甚妙,形容环无端也。环之中,又空洞无物,岂非圆空囗之象乎?

《庄子》之后,善谈玄关者 ,当推伯阳之《参同契》矣。《契》曰:“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旁有垣阙,状似蓬壶。”可谓描写尽致。释曰:方圆径寸者,鼻孔外径寸之地,一规之中,出入息之动机,寓乎此也。混而相拘者,混然无迹,而且有化机,先后二天,在此交接也。先天地生者,明未有天地,已有此窍囗,然则玄窍不可执色身求,明矣。盖色身之内,上至顶而下至踵,莫非后天物也。必求于无名天地之始,斯得之矣。巍巍尊高者,极言其天然尊高贵,不落功勋,不假雕琢,非凡物可比也。旁有垣阙两句,借天元神室比类,学者不可泥执。《契》又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明居。此两孔穴法,金炁亦相胥。”朱元育云:“两孔穴,即坎离两用之窍妙,所谓玄牝之门,世莫知者也。”予谓:神气妙合于黄中,有无涉入,阴阳混合,而返乎无始,斯即两孔穴法之秘妙也。周子所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是也。

伯阳而后,善谈玄关者,当推紫阳矣。《金丹四百字·序》云:“身中一窍(身中非同身内,当注意),名曰玄牝。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脾非胃,非谷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在此矣,沐浴在此矣,结胎亦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傍,亦无内外(总是密示虚空一着,若在身内求之,岂无边傍耶?),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说破天机,吐此四字),则在身中求之(中字写得妙,身内即不是,离身外亦不是,只得云中),不可求于他也(抱自既非,执他亦谬,执中且相近)。”《四百字》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释曰:非凡窍者,不可向凡体上求,须知非有相、有形之窍。乾坤共合成者,谓上乾下坤,中间空洞无物,示此窍乃乾坤之中也。葛仙翁云:“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是也。罗公远云:“一窍虚无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亦是也。身外系乾坤,身内系坎离。既云:“乾坤合成”,则先天而成,不在身内明矣。名为神气穴者,心息相依在此处也,神气在此处归根也。葛仙翁云:“簇将龙虎窍中藏”是也。内有坎离精者,依到大定,则“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此谓神气归根,虚无之中,药物自生。玄窍者,一而神也。药物者,两而化也。金丹妙用,在于坎离。坎离妙用,不出先天太极也。《悟真篇》云:“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多载,争得金乌搦兔儿。”此又示人不可执着色身求玄关也。口鼻尚非其所,何况心肾中间、两眉中间,及脐下一寸三分等处乎?总之,一着色身,即落后天,即非玄矣。

或问曰:玄关即是外面虚空一着,何以紫阳不云“身外求之”,而云“身中求之”乎?答曰:此窍虽在身外,而乃与口鼻至为切近。此一规之中,方寸之地,呼吸起处,介乎色身与虚空之间,乃人身之中极,神气归根之处,先后二天衔接之所,故云“身中”耳。总之,此窍实不属色身,而仍未与色身完全脱离关系。若执色身求之,固不可。若完全离却亦不可,妙在不即不离之间。不即此身,不离此身,鼻窍外,虚空之中,出入息起动之处,如傀儡之线棙,一身运动之总机关,即玄关之所在也。若云“身外求之”,又恐邪徒借此移在女人身上,起种种邪行,如三峰采战之流。古人不护己,说个“中”字。又曰:“乾坤合处”。《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微矣!微矣!紫阳《悟真篇》又云:“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此生身处,亦即玄关之别名。或问:何谓生身处?答曰:郑和阳真人云:“我身自向虚中来,我身应向虚中去,来来去去在虚中,可于虚中种业树,种得业树根株深,枝条充塞去来路。”此即示人以生身之处也。试思,鼻外呼吸之动机一息,傀儡即倒,岂非生身之妙键乎?究而言之,虚空一窍,能生我,亦能死我,故古人称为“生死门户”。钟离翁云:“生我之门,死我之户。”即指玄关言也。钟祖又云:“欲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工夫。”张景和云:“若向未生前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尹清和云:“欲识本来真面目,未生身处一轮明。”此皆直指“生身之处”为虚空一着。故先师云:“如得诀者,则在虚空中下手,即是性命双修。若离虚空,别无路矣。”可谓泄尽天机,万卷丹书所不敢言也。

紫阳而后,善谈玄关者,当推陈虚白《规中指南》。其示“玄牝图”,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中规中。”又曰:“夫玄牝,其白如绵,其连如环,纵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并引《悟真》诗为证。按:虚白此图,直示心息相依之旨。两圆圈相叠而成三,示心息归并于虚空也。又作《玄牝说》,曰:“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受气以生,实为神府,三元所聚,更无分别。精神魂魄,会于此穴,乃金丹返还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古人谓之太极之蒂、先天之柄、虚无之宗、混沌之根、太虚之谷、造化之源、归根窍、复命关、帝一神室、灵台、绛宫,皆一处也。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按:二眉中间)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何处?曰:我的妙诀,名曰规中,一意不散,结成胎仙。《契》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其所也。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闲一穴,空悬黍珠。不依形而立,惟体道以生,似有似无,若亡若存,无内无外,中有乾坤,黄中通理,正位居体。《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度人经》曰:中理五气,混全百神。崔公谓之,贯尾闾,通泥丸。纯阳谓之,穷取生身受气初。平叔曰:劝君穷取生身处。上元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立。故玉蟾又谓之念头动处。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住,神化无基。且此一窍,先天而生,后天而接,先后二气,总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非常物,精非常精也。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宁,人得之以灵。谭真人曰:得灏气之门,所以归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若石中藏,所以为珠玉之房。皆真旨也。然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若以形体色象求之,则又成大错谬矣。故曰: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著于持守。圣人法象,见于丹经,或谓之玄中高起,状似蓬壶,关闭微密,神运其中;或谓之状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弥历十月,脱出其胞;或谓之其白如练,其连如环,方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此明示玄关之要,显露造化之机。学者不探其玄,不赜其奥,用工之时,便守之以为蓬壶,存之以为鸡子,想之以为连环,模样如此,形状如此,执有为有,存神入妄,岂不大谬耶?要知玄关一窍,玄牝之门,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尔。然其中体用权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离坎体日月是也。《契》曰: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则神炁有所取,魂魄不致散乱,回光返照便归来,造次弗离常在此。诗曰:经营鄞鄂体虚无,便把元神里面居,息往息来无间断,圣胎成就合元初。玄牝之旨,备于斯矣。”

以上陈虚白阐玄关之文,本有千五百余字,今仅录其半,而大旨已明。篇中初列玄关异名,次示一身内外,上至顶而下至尾闾,皆非玄关,所以破外道泥执色身之弊也。次揭“规中”二字,又形容“中”字之妙。曰:“在乾下坤上,兑东震西,”是画家烘云托月之法。以南北东西四正之位,映出中间虚空一位。又谓:“不依形而立,惟体道以生。”是又示虚空一着也,即不依形,则不在身内可知。道本虚空,玄关体道,则亦虚空无疑矣。末后一诗曰:“经营鄞鄂体虚无,”更直指虚空一着也。“便把元神里面居,”示凝神于虚,与息相谐合也。“息来息往无间断”,示神息相依,调之使纯熟自然也。“圣胎成就合元初”,示神息交结而成胎,内外二净,体同虚空,是正“归根复命”之时也。中间广示玄关法象,乃取材于《参同契》。曰:“无边傍,无内外,”则依据《四百字·序》,默示虚空一着也。虚白原文末后广示调息之旨。结云:“然此窍阳舒阴惨,本无正形,意到即开,开阖有时,百日立基,养成炁母,虚室生白,自然见之。昔黄帝一月内观,盖此道也。”此示证位之玄关。前所云云,乃信位之玄关也。信位,凭师指点。证位,须自己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烦指授矣。

陈虚白而后,善谈玄关者,当推白紫清、李清庵、张三丰、李涵虚四家。清庵《中和集》内,有示命宗之玄关,与性宗之玄关。《性理歌》曰:“两仪肇分于太极,乾以直专坤辟翕。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炼虚歌》曰:“无画以前焉有卦,乾坤非上坤非下。中间一点至虚灵,八面玲珑无缝罅。四边固密剔浑沦,个是中虚玄牝门。若向不虚虚内用,自然阖辟应乾坤。玄牝门开功则极,神从此出从此入。出出入入复还虚,平地一声春霹雳。”《抱一歌》曰:“虚无之谷自透通,玄牝之门自阖辟。一阳来复妙奚穷,四德运乾恒不息。”又《道德颂》曰:“阖辟应乾坤,斯为玄牝门。自从无入出,三界独称尊。”又诗曰:“谷神不死为玄牝,个是乾坤阖辟机。往往来来终不息,推推荡荡了无边。白头老子乘龙去,碧眼胡儿跨虎归。试问收功何所证?周天匝地月光辉。”又曰:“玄门牝户不难知,收拾身心向内推。会得两仪推荡理,便知一气往来时。乾坤阖辟无休息,离坎升沉有合离。我为孚庵明指出,念头复处立丹基。”又曰:“真常之道果何难,只在如今日用间。一合乾坤知阖辟,两轮日月自循环。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越圣譬如闲。”又,《原道歌》曰:“玄流若也透玄关,蹑景登真果不难。只是星儿孔窍子,迷人如隔万重山。”又,《全真活法》曰:“炼气在调燮者,调和真息,燮理真元也。老子云: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其调燮之要乎?今人指口鼻为玄牝之门,非也。玄牝者,天地阖辟之机也。《易·系》云:“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之谓变。一阖一辟,即一动一静,老子所谓‘用之不勤’之义也。”释曰:清庵诗歌,大意要人体会身外虚空中呼吸阖辟之机,即在此处心息相依,直到神息凝合,息无出入,三界称尊,性寂情空,超凡越圣。归根复命之学,胥在于斯矣,此约命宗玄关言也,玄学之正脉也。

李清庵又曰:“汝但于二六时中,行住坐卧著工夫,向内求之,默语视听,是尔甚么?若身心静定,方寸湛然,真机妙处,自然见之也。《易·系》云:寂然不动,即玄关之体也;感而遂通,即玄关之用也。时人若以有形著落处为玄关者,纵勤功苦志,事终不成。欲直指出来,恐汝信不及,亦用不得,须自见始得。”又曰:“夫玄关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学者多泥于形体,或云丹田,或云首有九宫,中为玄关,或指产门为生身处,或指口鼻为玄牝,皆非也。但著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自己本来面目?此禅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动,中之体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易》云:复其见天地之心。且复卦,一阳生于五阴之下。阴者,静也。阳者,动也。静极生动,只这动处,便是玄关也。汝但于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著功夫,玄关自然见也。”以上约性觉妙明为玄关,乃自性宗通,无为妙觉之至道也。学者须知,性命本属不二,彻证性空本体者,十方世界现全身,了性而命在其中,是为顿悟顿修。若从调息凝神入手者,乃渐法也。渐法所用之玄关,约妙有之气机而言。顿法所指之玄关,约真空之性体而言。予考《道德经》原旨,以“谷神不死为玄牝”,亦约真空性体言也。

三丰翁《打坐歌》曰:“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秘秘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道要秘诀歌》曰:“看玄关,调真息,知斯二要修行毕。以元神,入气海,神气交融默默时,便得一玄真主宰。将元气,入黄庭,气神和合昏昏际,又得一玄最圆明。一玄妙,一玄窍,有欲观窍无观妙。两者玄玄是真机,异名同出谁知道。看玄关,无他诀,先从窍内调真息。神恬气静极自然,妙自无生现太极。古仙翁,多半语,恐泄真机不妄举。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无定自领取。到如今,我尽言,此在有定无定间。有定曰窍无曰妙,老君所说玄又玄。”仙翁此二段,已将玄关调息妙谛,泄尽无遗。至云“此在有定无定间”,更为圆极之语,非仙翁不能出此也。虚空一着,本无方处,东来亦是个虚,西去亦是这个虚。既无方处,则无定也。然人人面前,鼻窍之外,一规之中,出入息之起动处,各具一玄关,则又是有定,岂非玄之又玄乎?颂曰:有定无定,非即非离。妙窍齐观,空有双显。虽无色相,亦非断灭。寻之不见,呼之即应。睹之无形,听之有声。如来之藏,众妙之门。

三丰翁《一求玄关诗》曰:“一孔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索,脾胃泥丸莫漫搜。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里细探求(此句泄尽玄机)。原来只在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再求玄关诗》曰:“傀儡当场会点头,应知总是线来抽。抽他虽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谋?原赖主公常月白;期教到处好风流。炼丹若要寻冬至,须向灵台静里求。”《总论玄关诗》曰:“身即乾坤勿外求,虚灵一窍最深幽。二三自许同为侣,一四何妨与共俦。五土建中可发育,巽风起处定刚柔。自从识得还元妙,六六宫中春复秋。”按仙翁诗意,要人离却色身,到虚无窟内求此玄关。“巽风(风,息也)起处定刚柔”,即虚灵一窍之所在也,此即神气归根之基,返本还元之妙键也。人自破体以后,身中元阳,逐渐消散于虚空之中。故学者返还,亦必向虚空中追求,俾物归原主。此丰翁所以教人“虚无窟里细探求”也。又,以色身喻傀儡。鼻孔外呼吸往来,喻抽傀儡之线棙。身外虚空,喻抽牵之主公。此喻非常亲切(按:清庵《中和集》内有此言,丰翁乃祖述之也)。我被人抽而不觉,良由呼吸机关,在人手中。故若抽动之机关一定,傀儡即倒矣。昼夜呼吸,不能自主也,自幼至壮,自壮至老,自老至死,从未注意及此地。反之,若体会玄关阖辟之机,即在身外虚空中以神驭炁,心息相依,依极而化,神息二定,不出不入,无去无来,则主在我而不在人,命蒂可固矣。故钟祖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

白紫清《玄关诀》曰:“玄关者,求玄之关道、玄妙之机关也。有体有用。何谓体?寂然不动。何谓用?感而遂通。不动有时候。神气交媾之初,氤氤氲氲,浑浑沦沦,是为一关,所谓四大五行不着处是也;神气交媾之际,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是又一关,所谓无声无臭、无内无外是也;及至静极生动,而用乃出焉,混混续续,兀兀腾腾,真气从规中起,是又一关,所谓念头起处为玄牝是也;念头起处,醉而复苏,有一个灵觉,当下觉悟,是又一关,所谓时至神知是也;此时以灵觉为用,如线抽傀儡,机动气流,微微逼过尾闾,是又一关,所谓斡转魁罡运斗杓,正此时也;沐浴卯门又一关;飞上泥丸又一关;归根复命,沐浴酉户又一关;大休歇、大清静,空空忘忘,还于至静,又一关。玄关之体用如此,千经万论皆在是也。”按紫清此篇,全约工夫。以心息相依,至寂然不动、泰定境界为基,复从体起用,静极生动,一阳来复之际,时至神知,妙用现前,急起巽风而运坤火,直至周天完毕,复归大定,生出许多火候变化。过此一关又一关,关门重重,须一一透过,方到大休息田地。此以玄关之历程而言,亦可以觇火候变化之概略矣。

紫清《修仙辨惑论》中述其师陈泥丸之语曰:“但能凝然静定,念中无念,工夫纯粹,打成一片,终日默默,如鸡抱卵,则神归气复,自然见玄关一窍,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则是采取先天一气,以为金丹之母。勤而行之,指日可与钟吕并驾矣。”此说颇契神气交而玄关现。总以心息妙合,打成一片,为行持之指南耳。

涵虚真人《道窍谈·论玄关一窍》曰:“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不居五脏六腑,肢体间无论也。今以其名而言,此关为玄妙机关,故曰玄关。此窍为万法归一之地,有独无对,故曰一窍。一言以蔽之曰:“中”是也。“中”在上下之中,亦不在上下之中,有死、有活故也。何谓死?以黄庭、炁穴、丹田为此中,就是死的。何谓活?以凝神聚炁,现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死的论,就叫做黄庭、炁穴、丹田。以活的论,乃算做玄关一窍。故曰:自虚无中生。真机直露,得者秘之。”释曰:涵虚祖此说,开首二语最为直截。既曰:“自虚无中生”,则不在色身之内可知矣。下文重言,“不居五脏六腑四肢百脉,”奈学者,仍在色身内摸索,殊可笑也。“万法归一之地”,即是虚空一着,囗,如此之象。又曰:“有独无对”,盖虚空既不属阴阳,是绝待而非对待。此“凝神聚炁现出此中”者,心息在虚空中打成一片也。

涵虚祖《玄关再说》曰:“玄关者,神气交媾之灵光。初见玄关,明灭无定。初入玄关,恍惚无凭。以其神气乍合,未能固结也。到得交抱纯熟,死心不离,始识玄关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测,浑浑沌沌,兀兀腾腾。此中玄妙,变化万端,不可名状。无怪其名之多也。各人所见不同,各因所见而字,各就所用而号。古仙师秘而不言,都要摩顶受戒,乃有传述。即有所谕,不过曰:非心非肾而已。吾谓:其并非黄庭、炁穴、丹田也。今再说破,识者秘之。”又,《中字直指》曰:“中者何?玄关是也。《参同》云:‘运移不失中,浮游守规中。’皆指此也。中境,妙自养己凝神,入室还丹,以至脱脱神化,无不在是。故初入道者,即要识得这个中,乃有登进之路。在昔文始天尊问道于太上曰:修身至要,载在何章 ?太上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再考之《契》云:‘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窃谓:此上下二字,都在中字里潜藏。阴阳来往于其内,坎离升降于其间,合上下而入乎其中矣。是故上者而下闭,则管括微密。太虚之中,元气独运,故称无,此亦观妙之旨也。下者而上闭,则隐藏未见。然杳冥有精,其中有信,故称有,此亦观窍之旨也。上闭下闭,皆归于玄牝之内,无欲有欲,尽存乎玄微之间。是故玄关一窍,有称为有无妙窍者,有称为上下釜者,有称为阴阳鼎者,有称为神炁穴者,皆由此也,皆统于一中而已矣。”以上均揭心息和合于虚中,会三归一,而显玄关之妙用也。盖玄关之本体为虚空,空中不空,一气流行,故以心息相依,妙合于此中,则体用全而返还之路通矣。体在先天,用在后天,体用合一,则天人合发,逆流而返,追二炁于黄道,有何难哉!

此上略揭之源流出处,及其体用差别,俾学者于丹书所说,略知眉目。有就信位上说,有就证位上说;有约命宗而说,有约性宗而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难一概而论。至若历代祖师咏“玄关”之诗,则美不胜收,今亦略举数十首,以广见闻而彰道妙,兼亦附以己意,阐作者之旨趣,则玄关义蕴,更为明显矣。

钟离翁曰:“道法三千六百门,门门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纯阳祖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原钟祖之意,旁门外道,无非在色身上作活计。惟此玄窍,不属体形,而仍非与体形完全脱离关系,不即此身,不离此身,先后二天交接之所,天人合发之机,非一般外道所能知也。“些子”二字甚妙,此指虚空言也,所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也。吕祖一偈,直教人体会未生以前,受炁之初,元无一物。《参同契》所谓:“审思末后,当虑其先,人所秉躯,体本一无”是也。故吕祖又诗曰:“大道端居太极先,本于父母未生前。”又曰:“人少知吾大道真,真道须求未生先。”可以证焉。张景和云:“混元一窍是先天,内面虚无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此颂最妙,直教人体会“未生前”面目。先师《三教一贯》云:“学道步步离不得未生以前,离了未生以前,则先天真阳不能得。”又云:“必求之于未生以前,方是先天,方是双修。此入门者要紧第一着也。总之,不离身外虚空一着。能在身外下手,则玄牝之门通而双修之旨得矣。”

刘处玄云:“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赵缘督云:“虚无一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葛仙翁云:“乾坤合处乃正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机枢归掌握。”罗公远云:“一窍虚无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恍惚杳冥无色像,真人现在宝珠中。”司马子微云:“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中。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大包法界混无迹,细入尘埃不见颜。这个名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悬。”以上诸诗,皆直指“虚空”为玄关,意甚明显。司马子微谓:“大包法界,细入尘埃”二语,尤为描写“虚空”之能手也。

天来子云:“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朝元子云:“中岳嵯峨日月齐,乾坤枝叶在灵溪。龟蛇往复云双段,风雨淋漓水一畦。炉里君臣名子午,鼎中夫妇号东西。此中幸有留年药,何得身心一向迷。”张洪濛云:“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隐显俱空空不空,寻之不见呼之应。”王处一云:“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张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丁野鹤云:“三教一元这个圆,生在无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马丹阳云:“老子金丹释氏珠,圆明无欠亦无余。死户生门宗此窍,此窍犹能纳太虚。”刘海蟾云:“函谷关当天地中,往来日月自西东。试将寸管窥玄窍,虎踞龙盘气象雄。”肖了真云:“老子明开众妙门,一阖一辟应乾坤。果于罔象无形处,有个长生不死根。”又云:“劈开玄牝露双关,锻炼工夫不等闲。学者要知端的处,直须北斗面南看。”又云:“小小壶中别有天,铁牛耕地种金莲。这般景象家家有,因甚时人不学仙。”又云:“虽然小小一壶中,上下乾坤法象同。若也知时能运用,金乌玉兔自西东。”河上公曰:“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放之弥漫六合表。”高象先云:“真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黄芽根。”刘海蟾云:“无底曰橐,有孔曰籥。中间一窍,无人摸着。”石杏林云:“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薛道光云:“玄真玄,牝真牝,玄牝都来共一窍,不在口鼻并心肾。”吕真人云:“子午长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启还扃。常如此,过平生,且抱阴阳仔细烹。”陆西星云:“休将玄牝等闲论,要识生门与死户。若解盗机兼逆运,顿超生死道常存。”尹真人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

以上诸尊宿诗颂,发明玄关义理,可谓囗强矣,而以尹真人二句最为直截了当。初句标体,明示身外虚空一着,既曰“空洞无涯”,则凡色身之内、上下三田,属有涯者,皆非玄关的处矣。次句揭用,谓凝神于虚,知息之出人,顺其自然,略予照觉便休,斯即“知而不守”之真工夫也。自然心息和融,凡息由短而长,复由长而短,渐微渐定,以至屹然自住。则如一叶扁舟,截却缆索,容与中流,是谓入定,为真息。一切丹法,均以此为基。《庄子》所谓:“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薛道光诗曰:“井底泥蛇舞柘枝,窗前明月照梅李。夜来混沌攧落地,万象森罗总不知。”陈冲素云:“当此之时,身心混然,与虚空等,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之为炁,炁之为神。似此造化,非存想,非作为,自然而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予谓:此乃最初下手、炼己筑基之要着也。

同类推荐
  •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Eric Brighteyes

    Eric Brightey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闲二首

    闲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闽事纪略

    闽事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苍流记

    苍流记

    一个人族的普通傻小子,竟然获得妖族大能的青睐,习得妖族的功法?你以为这就完了?人族顶尖功法,我要了。灵族的万法本源——灵树,我搬走了。顺便再完成一下三族大一统,美滋滋。
  • 进退都已是天涯

    进退都已是天涯

    在他心跳停止后,在爱着的人躯体不在后,她从没想过他会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出现,接受还是拒绝?所谓幸福和缺憾,有时候就是一小步的距离,一分钟的延迟,一句话的作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吏皖存牍

    吏皖存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玄幻小说体验装置

    玄幻小说体验装置

    这是一本轻松,幽默又不失脑洞的小说。ps:书中内容都是根据作者君穿越到十年后的世界中切身体会的生活经历改编,这次得以重新回归,感慨之余执笔写下了这个故事。因此作者保证所写的东西皆是真人真事,如有造假,作者君愿意下半辈子打游戏再也排不到女性玩家。好吧,我编不下去了彡( ̄_ ̄;)彡,大家笑一笑就好。
  • 萌宠王妃

    萌宠王妃

    顾珊珊认为这辈子她魂穿在一只小狐狸身上,这一世只一眨眼一闭眼间就过了。可谁知遇上了一个恶魔王爷,成为了他的宠物,她才发现她这悲催的一生根本就看不到尽头。罢、罢、罢,既来之,则安之。当只萌宠又怎么了?吃饱了睡,睡饱了吃,这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慕容璃一身杀戮一手血腥这辈子他想也许就这么一直孤单的走下去了。可是当他遇上了这世间一双最纯净的紫眸,天性的强烈占有欲,誓把她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见她可爱模样,他欺负她、威胁她,看着她一天天的成长。骤然惊醒,心却是点点滴滴遗落在了她的身上。只是人兽两隔,看来他得使些手段,让这只懒惰的小东西早些修成人型才成。从此一人一兽,窘事不断。精彩小剧场“王爷,不好了。”侍卫慌张来报。“何事?”慕容璃声音清冷微挑俊眉。“小银狐,把老夫人心爱的鹦鹉给拔了毛。”侍卫惶恐。“那鸟死了吗?”“没死。”“那叫绣枋给它绣件衣裳。”命令一下,侍卫愣了,绣女傻了。不日,府中暴走一只穿着衣裳的秃鸟,后面还紧追着一只银色小白狐。
  • 如果你也在这里

    如果你也在这里

    夏清浅以交换生的身份从闵院到了南泽,初入校园就被人欺负。而夏清浅在南泽唯一的好友宁晗暄清秀的面容下似乎也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在一年前,夏清浅在南泽经历的悲惨事件到底是什么?“我没有办法去跟过去告别,就好像我无法去忘记过去的他们。开心也好,难过也罢,我只是,很想他们。”只是,就算她记得,他们却早已经忘了,还剩下的就只是她那些不堪的过往。当一切真相被揭开,却发现原来那些念念不忘的日子,也不过如此。李承轩总说:“如果你也在这里,我们就可以一起玩了。”但是现在我也在这里,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
  •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中华谚语歇后语智慧金典

    谚语和歇后语是中华文化经典的部分,凝结了民间百姓生活智慧,它们以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深刻的人生道理。本书精选谚语与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加以点评,阐释谚语、歇后语的含义,力图揭示其包含的生存智慧,给人以警醒、鞭策、鼓励、教育,使读者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对为人处世有所裨益。
  •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一)

    强盗的另一面(连载一)

    张箩匠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会犯下这样的罪。儿子是个老实人,从小就听话懂事,他怎么能瞎胡来呢?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一准儿是儿子受到了人家的陷害和诬告。他记住古人一句话:事大事小,一跑就了。他掩护儿子逃离家乡,到一个朋友的朋友那里躲藏起来了。然而,儿子不但没有逃脱危运,连他也成了公安局捉拿的对象。他凭着自己张箩拴簸箕的手艺四处游荡,已经整整两个月没有回家了。但他并没有同家人失去联系,儿子的情况自有人及时向他传递。他知道儿子已被公安局捉拿归案,他知道儿子是这个团伙的头领,他也知道儿子犯下的是杀头罪。
  • 中国政治史速读

    中国政治史速读

    历史总是让人回顾,让人想一探究竟。本书纵横交织,为我们介绍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以时间为线索,从王朝更替说起,分类而谈,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那已逝的历史。